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仁者愛人——普惠的悲憫情懷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含義就是“愛人”?!叭收邜廴恕睆娬{的是待人的態度與準則。[內涵解讀](1)“仁”的內涵“仁”的基本要點是“愛人”,具體體現在各個方面,諸如“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忠恕、博施濟眾、體諒人而不強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視人、關心弱者、珍愛生命”等?!叭省笔强鬃诱軐W思想的核心。(2)“仁愛”和“兼愛”孔子的“仁愛”是建立在“禮”的基礎上的,也是以“禮”為原則和指導的,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親情為紐帶,推己及人,從家庭親人到整個社會,實現“仁愛”。墨子的“兼愛”則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利益共享,顯然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觀點,在階級社會里,是難以實現的。(3)孔子的“仁愛觀”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則為前提的,即保證國家穩定、百姓安生。而具體應從小事做起,落實到個人的一切行動中。如孔子對管仲的評價: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維護天下一統方面的貢獻,肯定其為“仁者”,看到了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匡正天下的突出貢獻;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禮”,指責管仲超越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也像國君一樣有“反坫”(坫土筑的平臺)、樹“塞門”(相當于屏風、影壁等)。(4)推己及人孔子的仁愛是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這是他實踐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想到其他人。在這里孔子并沒有否定個人的利益,只是強調一定要由自己的難處或愿望想到別人的難處或愿望,并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忠恕”之道。[語篇摘譯]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弊g文:孔子說:“做子弟的年輕人,在家就要孝順父母,出外就要尊敬兄長,做事一絲不茍,說話言而有信,博愛民眾,親近仁人。這樣做了還有余力,就用來學習文化典籍?!?.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譯文:曾子說:“先生的學說,不過忠恕二字罷了?!?.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弊g文: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泛地給老百姓以好處,并且能周濟大眾,怎么樣?可以說是仁了嗎?”孔子說:“何止于仁呢!那一定是達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堯舜對此恐怕都感到為難呢!所謂仁,是說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別人行得通。能以自身作比方去類推別人,可以說是實踐仁的方法了?!?.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弊g文:孔子說:“對老者,使他們安逸;對朋友,信任他們;對年輕人,關心他們。”5.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譯文:馬棚失了火。孔子從朝廷回來,說:“傷人了嗎?”不問馬。6.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釉唬骸跋??!苯宰痈嬷唬骸澳吃谒?,某在斯?!睅熋岢?。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弊g文:師冕來見孔子,走到了臺階前,孔子便說:“這是臺階?!弊叩搅俗?,孔子便說:“這是座席。”都坐定了,孔子便告訴他說:“某某在這里,某某在這里?!睅熋岣孓o出去。子張問道:“這是同盲樂師講話的規矩嗎?”孔子說:“是的,這本來就是協助盲樂師的規矩?!?.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譯文:孔子只用魚竿釣魚,而不用綱取魚;用帶生絲的箭射鳥,但不射棲宿中的鳥。8.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譯文:孔子在遭遇喪事的人旁邊吃飯,不曾吃飽過。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禮”的根本內容,是道德倫理觀念的基礎,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重視人的世界觀的出發點。在孔子以前沒有人把“仁”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哲學概念提出過??鬃犹岢觥叭省钡恼軐W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春秋時代,鐵器開始使用于農業生產,生產力的發展,私田不斷擴大;因此解決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地位成為當時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另外,為適應上述變革要求,剝削階級之間的斗爭較之以往自然也更尖銳。代表由奴隸主貴族向封建主階級轉化的思想家孔子,希望能在不打亂上下尊卑的等級關系的條件下來適應社會的變化,因此他在新舊勢力之間,就采取調和改良的態度。而對于勞動者,主張改善他們過去在生產中的奴隸地位,對人民行以“德政”,承認某些已經改變了的現實??鬃又v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廣泛,從《論語》看幾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規范。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義是什么呢?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鬃犹岢觥叭收邜廴恕?,當然不是從勞動人民的利益出發的,而是適應封建主階級的要求。照孔子看,有了“愛人”的主觀意愿,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自覺地按照上下尊卑的等級制度的要求“忠”于君主,孝順父母;作為統治者來說,對勞動者才能給以恩惠,從而“得眾”。但是“愛人”并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到的,他認為只有“君子”才可能有愛人的品德;至于勞動者根本說不上有這種品德,他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保ā墩撜Z·憲問》)這反映了“仁”的思想的階級性。春秋末期,正是我國奴隸制崩潰、封建制興起的時期,這時舊的奴隸主貴族和新興的封建主階級的矛盾自然是十分尖銳的??鬃釉谶@種形勢下采取什么態度呢?針對這種情況他提出了行“仁”的方法。他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這就是他的弟子曾參說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意思是主張在統治階級之間,要推己及人:如果說奴隸主貴族想要站得住,同時也應該讓封建主階級站得?。蝗绻`主貴族希望自己通達,也應該讓封建主階級通達。用這樣的方法才可以實現“仁者愛人”的原則。因為照孔子看來,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有“因”有“革”。他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保ā墩撜Z·為政》)所以面對變革著的現實,從中調和,他認為這是“吾從眾”的態度,可以適應現實社會的變化。從另一方面說,新興封建主階級也應該這樣,“忠”則不應“犯上作亂”,“恕”則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認為個人努力很重要,他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保ā墩撜Z·衛靈公》)他所說的“道”就是“仁”。靠個人的努力可以使“仁”發揚光大;并非靠了“仁”,而自己不努力,他就可以光大了。這就是說,人是主動的,而“仁”是要靠人的主觀努力才可以得到的??鬃雍芸床粦T那些不努力求上進的人,認為這樣的人沒有出息,他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保ā墩撜Z·子罕》)由于孔子重視了個人的努力,相對地說降低了“天”的作用,這也可以說是對西周以來“天命”觀的一種否定。因此,他的“仁”不僅是一個政治的道德的范疇,而且是他的哲學范疇,它標志著對人自身的重視和對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從這一點說,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壓低“天”的絕對性和神秘性的作用。(摘編自湯一介《仁——孔子的思想核心》)材料二:孔子這個“仁”的概念可以說是一種人文主義思想。因為他強調了“人”,處處講人道之所當然,講人之所以為人,把什么問題都歸結到人心和人性上,正和那種天鬼迷信,神權思想相對立。最明顯的表現,如他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只重視做人的道理,對于鬼神問題存而不論。不過這里好像存在著一種矛盾:一方面要“敬”鬼神,另一方面卻又要“遠”鬼神,對于鬼神問題并未多加考慮,鬼神究竟是有是無,還沒有確定,而卻大講其喪禮和祭禮,對象還沒有弄清楚,究竟向誰行禮呢?這似乎講不通,其實孔子已經拿人文主義的精神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他明明講“務民之義”,也就是說“盡其為人之道”。為什么要“敬鬼神”?從孔子看來,這也只是盡其為人之道,使自己心安理得,究竟有沒有鬼神來接受我的“敬”,那倒不必追問。他把“敬鬼神”,把喪禮和祭禮,根本看成人的良心問題,是“崇德報功”而并不是迷信,是“人”的問題而并不是“神”的問題,是“心”的問題而并不是“物”的問題。如上所述,喪禮、祭禮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盡其為人之道。以此類推,一切禮也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盡其為人之道。這就是以“仁”講“禮”,以人文主義的精神講“禮”。所以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彪x開“仁”,“禮”的真精神就失掉了。這樣,從一方面看,他以仁講禮,高唱“天地之性人為貴”,強調“人”的尊嚴,從原始迷信、神權思想中,把人性解放出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顯然具有進步意義;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他拿古代貴族所制定的“禮”來作為一般做人的標準,把人性規格化,違犯了“禮”,違反了古代貴族所制定的“人”的規格,就是“不仁”,就是失掉“人性”,就不算“人”,這分明是以貴族性來冒稱人性,極力為古代貴族統治作辯護,他的階級本質,從這里也顯然暴露出來。(摘編自嵇文甫《春秋戰國思想史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它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時代社會發展情況,體現了孔子在新舊統治勢力之間的調和改良態度。B.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可看作是對“仁”的最根本含義的界定。其提出是為適應封建主階級的要求,反映了這一思想的階級性。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是孔子心中的行“仁”之法,在他看來,不論新舊統治階級哪一方,都要推己及人。D.孔子提倡“仁”,強調人的作用,正與神權思想對立,一方面要人“遠”鬼神,一方面又讓人“敬”鬼神,表現出其思想的矛盾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時期,鐵器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政治經濟狀況都發生了變革,這是孔子提出“仁”這一哲學概念的大背景。B.在統治者和勞動者的關系上,孔子希望統治者能夠愛護勞動者,對老百姓施以恩惠,在他看來,統治者都具有這種品德。C.“仁”屬于孔子的哲學范疇,所以他才會重視個人努力,否定“天命觀”。這標志著對超自然力量的“天”的作用的限制。D.孔子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強調“人”的尊嚴,把人性從原始迷信的思想中解放出來,這與孟子“民為貴”的觀點一致。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材料二中有關“鬼神祭祀”觀點的是(
)A.孔子誕辰日,在曲阜舉行祭孔大典。B.民間有“清明祭祖,端午插艾”的習俗。C.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D.秋收結束,農民舉辦社祭,歡慶豐收。4.在除夕,中國人要除舊布新、祭祀祖先。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5.請根據材料一相關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論述“仁者愛人”的。
二、名著閱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③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保ā墩撜Z?衛靈公》)1.材料①中“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則,“忠”是指_________,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是指待人仁愛寬厚,推己及人,即“_______,______”。2.“怨”是我們常見的情緒。請結合上述材料和你的生活經驗,談談我們該如何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怨”。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材料二: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踩??!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舶傩?。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3.“近取譬”在句中的意思是
。它體現了孔子
(四字成語)踐行“仁”的方法。4.根據材料內容,概括并評析孔子所推重的“君子”的兩重境界。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材料二: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①。”請益。曰:“與之庾②。”冉子與之粟五秉③。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保ā墩撜Z·雍也》)【注】①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為一釜。②庚:古代量器,二斗四升為一庚。③秉:古代量器,十六斛為一秉。一斛為十斗。5.孔子認為實踐“仁”的具體方式是
。(用材料中的原句回答)6.孔子高度評價“博施于民而能濟眾”者,卻指責冉子給子華之母“粟五秉”。二者是否矛盾?試作簡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保?/p>
《論語·顏淵》)【注】居:占有。7.“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則,
“忠”的意思是
即“
”(用材料中句子回答)。8.孔子為何認為“達者”優于“聞者”
?結合上述材料試作分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9.兩則材料都描述了孔子心中理想的_____形象。“能近取譬”的意思是___,指的是替別人著想。10.結合材料,分析孔子如何在比較中闡述“仁”的思想內涵。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學而》)謹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實也。泛,廣也。眾,謂眾人。親,近也。仁,謂仁者。余力,猶言暇日。以,用也。文,謂詩書六藝之文。……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學文,則文滅其質;有余力而不學文,則質勝而野?!保ā端臅戮浼ⅰ罚?1.“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強調了________的修煉,“余力”的意思是________。12.簡要分析洪氏“學文”的觀點。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論語·公冶長》)材料二: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材料三: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①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肚f子·養生主》)注:①緣督,循中,守中合道。13.從材料一、二看,孔子的行為符合
_____________
這一為人處世哲學。14.從材料三看,莊子的處事原則符合這一哲學嗎?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ā墩撜Z·學而》)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八佾》)材料二
故子墨子曰:去無用之費,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是故古者圣王,制為節用之法。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墨子·節用》)15.兩則材料中,孔子和墨子的“節用”思想有什么差異?
16.你如何看待這兩種思想差異?請簡要說明。
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材料二: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材料三: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孟子》)【注】①時:隨時而變。17.材料一中的“諒”意思是_________,材料二中的“狷”意思是_____18.材料三中,孟子評價孔子為“圣之時者也”,請結合材料一、二說說孟子這樣評價的理由。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題。材料一: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保ā墩撜Z·公冶長》)材料二: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史灿撊酥蹋グl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19.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共同的思想特點是_______。20.分析材料二,概括它是從哪個方面來“責善”的,分析它的具體做法和思想。
21.《論語·鄉黨》篇有一則: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清代經學家武億主張標點為: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以上兩種標法表現出的孔子形象,相同之處是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材料一: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材料二: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苯宰痈嬷唬骸澳吃谒?,某在斯?!睅熋岢觯訌垎栐唬骸芭c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22.簡要解釋材料一中的“忠恕”含義。
23.結合材料二,分析孔子是如何踐行忠恕之道的。
24.閱讀《論語》中的語錄,回答問題。(一)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1)根據語錄內容,下列對加點“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周文王
B.文章典籍
C.禮樂制度
D.禮節儀式(2)一些大學、書院立有“斯文在茲”的石刻,請解說“斯文在茲”的寓意。
(3)“斯文”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語義與之相關的詞語,如“斯文掃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脈”“斯斯文文”。請從中任選一個詞語,解釋其意思。
(二)①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論語·里仁》)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③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p>
(《論語·顏淵》)④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靈公》)(4)從以上語錄中任選三則,根據其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領悟。
閱讀下面的《論語》三則,完成試題。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弊釉唬骸爸臼咳嗜耍瑹o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義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25.根據以上材料寫出四個成語。
26.請概括上面《論語》章句中孔子及其弟子對“仁”的見解,并選擇其中一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對你的啟發。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學而》)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27.請解釋第一則材料中帶點的“仁”與“文”的意思仁:
文:
28.結合上述兩則材料,分別概括出孔子在教學方法方面的兩個觀點。
三、古詩閱讀四、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天下一輪春秋月①當今世界,亂云飛渡,危機四伏,人類仿佛在踢一場找不到球門的球賽。悵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兩千多年混沌、彷徨與蒼涼的月華,從孔子誕生地尼山的上空靜靜地流淌下來,幾分清朗,幾分暖意。②2500多歲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靜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處。他比蘇格拉底年長82歲,比柏拉圖年長124歲,比亞里士多德年長167歲。這意味著,中國的孔子以領先西方思想源頭“古希臘三賢”的腳步,接舉了人類文明的圣火。③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④“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諧社會”“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歷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夢的濫觴。以“和”為媒,中華文明與其它文明友好接駁,沒有古希臘文明進程中希波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暴風驟雨,沒有羅馬天主教十字軍東征的腥風血雨,也沒有歐洲“五月花”號的凄風苦雨;以“和”為旗,儒家主張平等,反對使用武力,中華帝國曾成為調停紛爭、震懾強梁,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為舟,張騫出使西域,鑒真東渡扶桑,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傳萬里;以“和”為燈,中華文明雄峙瀚海,引渡異域文明的夜航,馬可·波羅、利瑪竇、遣唐使踏浪而來。“協和萬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約數”,“和而不同”是個性的“最小公倍數”,如何求“和”,我們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⑤孔子是人類的慧根。他指點了中華文明的共有圓心,也開辟了世界文明的東方原點。孔子師先儒而有獨創,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舊,堅守卻能應變,創新與包容的稟賦優勢成就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漢唐經學、程朱理學……直至現代新儒,儒家文明蔚為大觀。在東方,它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地;在西部,它與佛教文明、伊斯蘭文明相生相榮。大約400年前,《論語》等儒家經典就譯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響伏爾泰、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與外來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鑒吸收,以超強的內斂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主體,為形成和接續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貢獻。⑥近年來,西方一些機構評選“十大思想家”“100位影響歷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國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學研究機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東門上方,孔子與猶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臘政治家梭倫的雕像并列鑲嵌以作為公平正義的象征;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國孔子的智慧幫助全人類應對21世紀的挑戰”……⑦面對差異與分歧、沖突與動蕩,面對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災難頻仍、人道主義危機紅燈頻閃的當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愛、和諧理念,能否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樹能否讓躁動的心靈找到安棲的枝頭?⑧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國的。⑨先秦時期,儒家學說只是受到某些統治者的親睞,孔子也只是因為個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張并沒有成為當時的統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獨地發著清輝,甚至是一炳燭光,只能照亮近處,溫暖周圍。⑩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歷代仕儒們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以微風細雨滋心潤物的方式點化冥頑、教化蒼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如長風浩蕩,如豐碑凜凜。?兩千多的時間打造出仁、義、禮、孝、德等諸多儒家元素,寫進我們的課本,嵌入我們的名字,鐫刻在廣袤神州樓閣宅院的門聯匾額上,約定在古老國度的家訓族規鄉風民俗中,流進我們的血液,成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觀,“見利思義”的義利觀,“仁義忠信,樂善不倦”的道德觀,“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和諧觀等,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綠葉蔥蘢。?光必有影,豐碑的背后有影隨形。?孔子對周禮的尊崇導致了后人對復古循舊的固守,儒家對官本位、權力等級意識的強調禁錮了人的能動性,極端的愚忠愚孝愚貞觀念造成對人性的束縛和扼殺;“愛親”之仁與“利國”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常常出現兩難,孔子編經,秦人滅經,漢人尊經,唐人注經,宋人疑經,被焚毀、被打倒、被尊奉、被揚棄,儒家學說命運多舛。許多要素被發揚光大,一些精華被毀滅殆盡,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種唯心成分如雜草叢生。經過兩千年長途旅行的古老儒學,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撣陳年的積垢。?儒學是人學不是神學,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臺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臺的主角,更不是歷史舞臺的長角,許多文化責任不能由儒家獨擔,更不能讓孔子全部買單。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主體但不是全體。只有去偽存真、正本清源,才能還原真實的孔子。?中國是孔子的故園、儒家的搖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就是與中國文化融合的過程。當代中國所遵循的創新理論之所以生機勃勃,是因為其中國文化底蘊深厚,這就是中國特色。如何在波瀾壯闊的科技浪潮中綻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戰爭狼煙中發出文明的信號,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確立道德的標桿,在全球化進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與靈魂的紅綠燈,這是儒家的新擔當。文過飾非與吹毛求疵,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如果把孔子思想從我們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華民族就會思想貧血、精神缺鈣,中華文明就沒有了生命的底色。?青史不泯,經典不老。我們應該高聲吟誦民族的經典,就像基督徒讀《圣經》、穆斯林背《古蘭經》。一個心中沒有神圣的民族是沒有尊嚴的民族,一個不珍視自己經典的民族是沒有力量的民族。?揣一本《論語》在胸口,人在長河中行進,心在長天里漂洗?;仡^看月,淡云輕拂,那玉盤上分明寫著四個字:光而不耀【1】。(取材于劉漢俊同名散文)孔子在寫作中的應用舉例《圣彼得堡的留戀》中有一句話:“對于作家來說,必須擁有經歷?!逼鋵嵑沃棺骷?,對于其他人或事物也一樣:經歷,可以是財富,也可能是負擔;經歷了,可以更加成熟,也可能變得世故或麻木;那些經歷,可以留在昨天,可以帶到今天,也可以生成明天……
請以“‘經歷’之我見”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圣彼得堡的留戀》的內容,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經歷”之我見登五岳而知山高,臨四海而知域廣,涉江河而明途艱,須志毅,面風寒而喻正道歷滄桑。經歷,是艱難坎坷后的九九歸一,亦是炎涼盡識后的大徹大悟,它是昨日的見證,亦是明日的塑成。就像千錘萬鑿,切磋琢磨后的連城之璧,人無經歷,豈得成人。像那“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光生恨幾多”的紅樓一夢,若非那“誰解其中味”的一把癡嘆辛酸淚,又何來“滿紙荒唐驚世言?又想那“讕讖幾復聞”的蒲門鬼狐笑塵語,若非世態吾身皆識盡,人間冷暖已洞機,又怎得”千古聊齋一奇談“的破塵佳話。所謂“曾經滄海”,即是身有經歷;昔曾驚魂動,一識天地之大,宇宙之浩,萬物之靈,人生之短;心有所感,有所悟,識有所廣,有所破,繼而不拘于一室目之所及,不汲于一生身之所享,不驚于凡物之艷,俗塵之擾;而明臺初明,慧目初慧,是凌云而俯塵的“其視下也”,情懷胸涵亦由此生。昔有草圣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得其鳳飛龍翔之勢,雷霆清光之意而成一代絕世之作;又有王安石游山防險未極其途而生“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的傳世至理??梢姡洑v于人文藝術或精神哲理都不可或缺。君不見杜子美“三吏”砭世,“三別”泣血,是茅屋為秋風所破中“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切身感受,是“哭聲直上干云霄”的觸目驚心。他經歷過那切膚之痛,目擊過那凍死之骨,才激發出那憂國憂民之情,形成了那悲憫沉郁之性,其身先近圣人之懷,流于紙墨,后成詩圣——這是“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李白所不能及的,這是“談笑無還期”的王維所不能及的。身之所歷,心之所思,這便是于文于藝,于情于懷,于心于神,于哲于理的塑成和導向。孔子輾轉列國說行仁政,遭奸臣之忌,昏君之惡,俗士之嘲,窮途之困,而其志向愈堅,其心愈凈,其為愈昭,其學愈揚,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非動心忍性,無以增益其所不能。魯迅年少從醫,成立從文,非經世歷事,不得知“精神之救重于體魄”的救世至理??v橫中外古今八荒,未有不經一事而長一智者,而知經歷非僅作用于學術性情,更反應在心智見識高度。所謂圣人,即是廣所見,歷千險后“能知萬物皆備于我”,因歷得萬物,遂識得萬物,窺得萬物之道,而達天人合道之境。此非井蛙燕雀池中之物可想,非“終日而坐思不出一室”可達。正因其不凡之經歷,而達不世之巔峰?;赝念欀苌?,尤見嘆于現狀、畏于艱險、苦于磨礪、惡于琢磨之士大有人在,不禁慨從心生,哀從中來。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正道是滄桑,愿珍吾之經歷,修吾之身心,磨骨礪神,以達漫漫遠途,而有為于世,有益于人。
仁者愛人專題練習參考答案: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答案1.D“表現出孔子思想的矛盾性”錯,材料二信息是“不過這里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城店面租賃合同協議
- 品牌保潔合同協議
- 悉尼租房中介合同協議
- 2025試用期內勞動合同書模板
- 櫥柜廢料處理合同協議
- 正規底商租賃合同協議
- 和睦攤位轉讓協議書模板
- 《醫療衛生管理教學》課件
- 2025年新版事業單位勞動合同
- 2025眼鏡加盟合同模板
- 區塊鏈與電子商務安全的保障
- 2024-2026年版中國運動康復產業白皮書
- 不銹鋼營銷計劃書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群文閱讀 試卷附答案
- 區塊鏈與電子商務培訓
- DB21-T 2850-2017旅游景區安全管理規范
- AIB(2022版)統一檢查標準-前提方案與食品安全程序
- 《風險管理理論》課件
- 防汛行政首長培訓課件
- 光電子學 (第三章1)
- FBS-GC-001-分布式光伏施工日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