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
有學者指出:五四運動是一個典型的''國內國際”互動事件。如下史實中屬于“國際”的是
薩拉熱窩事件 B.巴黎和會 C.華盛頓會議D.蘇聯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關于這次戰爭的描述,正確的是
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戰爭爆發后意大利參加了同盟國集團作戰
著名戰役有凡爾登戰役
1918年徳國投降,標志著大戰的結朿
B. C.②③④ D.①②?@
凱恩斯在評價“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時說:"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
出的最兇無的行為之一”。下列有關這個“體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根據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而建立
無法根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
建立了一戰后國際關系的新秩序
顧及到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在巴黎和會上,為了拉攏日本,英、法、美無視中國的反對和抗議,決立把徳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但是在華盛頓會議上,英、美支持中國收回山東主權的要求。
英、美態度發生轉變主要是因為
尊重和維護中國主權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C.要防止戰爭再次爆發 D.要遏制日本獨霸中國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中國政府代表顧維鈞憤怒地說:“日本在全世界而前偷了整個山東省……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樣。”這次“國際會議”是指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
開羅會議”
雅爾塔會議
當地時間2018年3月5日,俄羅斯莫斯科,民眾聚集在莫斯科紅場,向斯大林墓獻花,紀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實與斯大林無關的是()
新經濟政策 B.完成兩個五年計劃
C.實現農業集體化 D.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歷史是一而鏡子。“薩拉熱窩事件”這而鏡子給我們的正確啟示是
只要岀于愛國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
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只有集力恐怖手段才能解決國家爭端
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
俄國十月革命與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
布爾什維克黨在斗爭中起了領導作用
目的在于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行無產階級專政
工人階級領導建立了全國性蘇維埃政權
經歷了和平到暴力的斗爭過程
法國作家巴比斯的《戰火》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戰場上)到處散布著破碎彈片,折
斷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體……其中有些人被拋到十五英尺高,斷腿殘肢掛在那些幸存的樹枝上。”該場而應發生在IOO多年前的( )
凡爾登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 C.斯大林格勒保衛戰D.諾曼底登陸戰
斯大林說:“工業化的中心,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燃料、金屬等等)。
歸根到底,就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本國的機器制造業。”斯大林的這段話表明
蘇聯準備實行農業集體化 B.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
C.蘇聯找到了工業化的正確途徑 D.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
列寧在探索社會主議建設方面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精神主要體現在()
實行戰時L共產主義政策 B.實行新經濟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D.頒布蘇聯憲法
繪制歷史示意圖有助于從整體上理解歷史。下面的示意圖可以幫助我們學習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凡爾賽體系下蘊含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兩極格局下的對抗和沖突
好萊塢影片《圣雄甘地》中有這樣一幅情景:20世紀20年代,甘地號召民眾自己紡紗織布,并身體力行,穿戴土布縫制的白衫白帽,一時間,這種打扮成為印度人的流行服飾。材料中的"流行服飾”現象表明
A.影視明星引領服飾潮流 B.甘地主張與殖民政府合作
C.政治運動影響生活變遷 D.印度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
下圖為某次會議簽訂的和約文本的影印,該和約中最能體現這次會議實質的是
-
A?徳國取消義務兵役制
C?徳國須支付大量賠款
B?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
D?徳國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人類推進了苦難的深淵。一戰的主要性質是
民族解放戰爭
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爭奪美洲霸權的侵略戰爭
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并未受到美國人的關注。4年以后,美國出
版了大量關于蘇聯的著作,如《俄羅斯的黎明》《俄國今日:我們從中能學到什么?》。美國對蘇聯的關注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經濟政策取得成效 B.蘇聯工業化成就顯著
C.農業集體化存在問題 D.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大國崛起》解說詞中說到:“內戰之后,美國成為了單一的、聯合的、強大的國
家,這奠龍了美國在20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這場內戰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其依據是( )
A.消除了種族歧視
維護了國家統一
進一步掃淸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D.獲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下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介紹,不正確的最
A.薩拉熱窩事件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 B.這是一場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
C.美國的參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 D.交戰雙方是同盟國和協約國
“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而。,,(毛澤東語)材料中的“一個公約”是指
《凡爾賽條約》
《九國公約》
《北大西洋公約》
《辛丑條約》
19世紀末,某一同盟條約規左:“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徳、奧匈兩國應全力援
助,如果徳國遭受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該同盟是
A.三國協議 B.三國同盟 C.法西斯同盟 D.北約
美國黑人領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寫道:“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在這些地方,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
提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這反映了他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
A?導致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遭到重大損失
推動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激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促使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霍布斯鮑姆說:“戰爭席卷了每一個強國,事實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數幾國外,全歐洲幾乎加入這場戰爭…然而,這一切現象當中,意義最為重大的改變,卻要數美國人的參戰而俄國人的退岀,則催生了新世界,”文中提到的'‘催生了新世界”是指
戰后形成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岀現了短暫繁榮
誕生了社會主義國家蘇俄
戰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
“1922年的一天,莫斯科的街頭市場上到處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販,他們販賣著皮毛、瓷器等各種生活用品。”材料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蘇聯模式的推行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行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揭示歷史現象的本
質的是( )
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17年,美國對徳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1918年11月,徳國投降
“這次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后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這項改革”是指
A.法國大革命 B.拿破侖帝國建立C.美國獨立戰爭 D.俄國廢除農奴制
【參考答案】杯*試卷處理標記,請不要刪除
一、選擇題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詳解】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的“國際”相符,故
B符合題意: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線,排除A:華盛頓會議與五四運動無關,排除C:蘇聯成立是在1922年,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排除D。故選B.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前在歐洲形成了兩個軍事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1914年,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挑起戰爭,一戰爆發:一戰是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1918年徳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①③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一戰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望風使舵,與協約國達成秘密協建,參加到協約國一方作戰。②錯誤,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
【點睛】
排列組合型選擇題,簡單的解答方式就是用排除法,根據所學知識,從所給的選項中找出“錯誤”的排除,即可得出答案。據所學,一戰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望風使舵,與協約國達成秘密協左,參加到協約國一方作戰。②項不符合史實排除,即可答案。
3.D
解析:D
【解析】本題是否定式的選擇題。依據課本所學,一戰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四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體系。“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只是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但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沒有消除,犧牲了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D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ABC三項對“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描述正確,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
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詳解】
一戰時美國將目光投向了歐洲戰場,導致日本急劇擴大在華勢力;一戰結束后美國想重新染指中國,但是礙于日本勢力過大,所以拉上苴他國家一同提出了召開華盛頓會議,解決所謂的列強在亞太地區的矛盾,但是本質是為了遏制日本的勢力,為自己謀取利益,華盛頓會議的一個作用就是使中國從日本一家獨大淪為了列強共同掌握,D符合題意:ABe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D。
A
解析:A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日本在全世界而前偷了整個山東省……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樣。”可知,此內容與巴黎和會有關。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規泄徳國的在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故A符合題意:華盛頓會議、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
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詳解】
新經濟政策是在列寧領導下實行的,與斯大林無關。A符合題意;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完成了兩個五年汁劃。B與斯大林有關,不符合題意;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C與斯大林有關,不符合題意: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又稱斯大林模式。D與斯大林有關,不符合題意。故選AC
D
解析:D
【解析】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薩拉熱窩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該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愛國要有正當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決國家爭端,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而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表述均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A項在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中布爾什維克黨都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B項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國的專制統治,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符合題意;C項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并不是全國性蘇維埃政權,而是經過長期的國內斗爭才實現的;。項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都是暴利革命。C項符合題意,故選B.
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發生在IOO年前,即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場而慘烈,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A項符合題意;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發生在1942年…1943年:1944年英美聯軍諾曼底登陸戰。由此分析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
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詳解】
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斯大林”、“發展重工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因此,題干中斯大林的這段話表明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故選D。
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為了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經濟,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從國情出發,放棄了在經濟文化落后的條件下搞“直接過渡”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貨幣、市場關系和國家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途徑、新方法,故答案是B。
A
解析:A
【解析】
【詳解】
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意圖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徳國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一一以徳國為首的三國同盟
(徳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以英國為首的三國協約(英國、法國、俄國)。兩大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使世界大戰一觸即發。A符合題意;凡爾賽體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形成的體系,B不符合題意;圖片顯示的是一戰的背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C不符合題意:兩極格局下的對抗和沖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D不符合題意。故選A。
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詳解】
題干的“20世紀20年代,甘地號召民眾自己紡紗織布,并身體力行,穿戴上布縫制的白衫白帽,一時間,這種打扮成為印度人的流行服飾。”與印度的非集力不合作運動有關,材料中的“流行服飾”現象表明政治運動影響生活變遷,故C符合題意;甘地不是影視明星,排除A:甘地主張與殖民政府合作與史實不符,排除B:印度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在題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故選C。
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部影印反映的是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的主要性質是帝國主義分贓和稱霸的會議,因此最能反映岀他會議實質的內容是徳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D正確:ABC都體現出了對徳國的限制,但是并沒有直接體現出分贓的性質,因此ABC錯誤。綜上故選D。
B
解析:B
【解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展開的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是一戰的性質,不符合題總;故選
B-J
B
解析:B
【解析】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重點是發展重工業,一五計劃完成,蘇聯擺脫工業國落后的而貌:而此時資本主義社會正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故蘇聯工業化成就顯著引起了美國對蘇聯的關注發生變化,故B符合題意:1921年新經濟政策實施,1925年以后逐漸取消,故A不合題意;蘇聯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的時間是1937年,故C不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e
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經過美國內戰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淸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美國南北戰爭時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由此可知C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美國至今沒有消除種族歧視:BD兩項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故選Ctl
B
解析:B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用而進行的戰爭,故這是一場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說法不正確,B符合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157年4月,美國參加協約國作戰,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雙方是同盟國和協約國,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B。
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1921-1922年在美國的倡議下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內容有: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上完整: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公約打擊了日本獨占中國的計劃,但沒有列入中國取消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關稅自主等要求,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到多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境地,故B符合題意;《凡爾賽條約》、《北大四洋公約》、《辛11條約》與題下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
【點睛】
依據題干信息“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而。”是解題的關鍵,《九國公約》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到多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境地。
B
解析:B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19世紀末,意大利、徳、奧匈形成三國同盟,故B符合題意。三國協約是英法俄;法西斯同盟侵略并引起二戰;北約是1949年成立的,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
C
解析:C
【解析】
【詳解】
依據題干“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在這些地方,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提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一戰激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扶貧幫扶協議書
- 政府多方聯動協議書
- 苗木養護協議書格式
- 汽車銷售互助協議書
- 災害救助補償協議書
- 農村泵房承包協議書
- 裝修責任分割協議書
- 外聘專家協議書模板
- 離婚車輛過戶協議書
- 樂昌糧食產銷協議書
- GB/T 36089-2018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
- 2022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練習卷1八年級音樂練習卷
- 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技術標(完整版)
- 【中小學】校內論壇、講壇、講座、年會、報告會、研討會等管理制度
- 軟件詳細設計說明書(例)
- DB44-T 2283-2021水利工程生態設計導則1-(高清現行)
- XX縣城區新建公廁、生活垃圾中轉站項目實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
- 哈薩克斯坦鐵路車站代碼
- 利潤分配專項審計
- 勇者斗惡龍之怪獸仙境圖表資料合集(合成表技能)
- 履帶式液壓挖掘機挖掘機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