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的病因診斷_第1頁
心理問題的病因診斷_第2頁
心理問題的病因診斷_第3頁
心理問題的病因診斷_第4頁
心理問題的病因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問題的病因診斷第1頁,共34頁。

人的三種屬性:(1)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它體現為人作為生物體與外界進行的物質交換的過程(2)以生物屬性為前提,社會屬性為內容的精神屬性。它體現為為生存發展而對外界進行的探究反射,是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過程。(3)以生物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形式的社會屬性。它是個體對群體的依附本能,體現為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利益交換。在病因診斷中,要充分理解人的社會屬性、心理屬性、生物屬性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第2頁,共34頁。一、社會性原因診斷的原則(1)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社會生活中的刺激事件引起的。(2)社會原因的探索,應該遵循人是社會中的人的原則。(3)社會事件可能是過去發生的重要生活事件或者是近幾年發生的重要事件或者是當前正在發生的生活事件。(4)尋找來訪者的心理行為問題的社會原因,就是要確定相關生活事件、人際關系及所處的生存環境。分析所獲得的資料,確定來訪者的臨床表現與社會生活事件的關系,確定社會文化如道德、風俗、習慣等因素與心理問題發生的關系。第3頁,共34頁。二、社會原因的診斷(一)分離出來訪者的生活遭遇及反應1.采用歷史分析法分析社會的應激源2.回憶感受體驗3.家庭作業式的回憶第4頁,共34頁。(二)重點分析社會支持系統,并分析其與心理問題的因果關系社會支持系統主要指以來訪者為核心的,包括朋友和親屬在內的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的一個網絡系統。在這個網絡系統中,表現出對來訪者在心理、精神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在這個社會支持系統中,主要有重要他人、單位領導、來訪者的朋友等等。來訪者的社會支持系統發生改變,使來訪者在這個變化中失去了熟悉的社會支持系統的支援,產生了心理問題。由此,分析心理問題產生的社會原因時,應當重點分析社會支持系統的情況,并分析其與來訪者的因果關系。第5頁,共34頁。(三)分析心理應激在應激狀態下,人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變化,情緒體驗和心理反應。其生理反應大致如下:當緊張刺激作用于人腦時,下丘腦發生興奮,腎上腺髓質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增加通向腦、心臟、骨骼肌等的血流量,提高機體對緊張刺激警戒能力和感受能力,增強能量,作出適應性反應。在這些生理變化的同時往往還伴有如焦慮、煩燥、恐懼、情緒波動、好激動、發脾氣;也有自卑、自罪、害羞等情緒體驗。由于精神緊張,一些人常表現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中斷、記憶不佳,對外界事物過于敏感和難以作出決策等。應激對心理問題產生的影響已受到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得到了心理診斷者的特別興趣。第6頁,共34頁。(四)分析個人生活方式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具不同的社會興趣,這些社會興趣主要表現出有與別人和諧相處的先天需要,而個體心理發展的品質和這種需要是密切相關的。阿德勒把有沒有社會興趣看成是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標準。每個人都有發展社會興趣的潛能。否則就會成為精神病患者或者更糟糕的人。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一生中必須樹立牢固的社會興趣,才能解決人生所面臨的職業活動、社會任務和愛情婚姻等三個重大問題。神經癥、精神病、罪犯、酗酒者、墮落者、娼妓--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因此,要想使失敗者恢復有意義的生活,就要發展他們的社會興趣。第7頁,共34頁。據社會興趣的程度,存在四種類型的人:(1)社會利益型,這種人能正視問題,試圖以某種有益于社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2)索取一依賴型,這種人喜歡依賴別人的勞動,向別人索取自己所需的一切;(3)統治一支配型,這種人喜歡支配和統治人;(4)回避型,這種人總是回避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企圖以碌碌無為而避免失敗;阿德勒認為,索取一依賴型、回避型、統治一支配型等三種類型都是錯誤的生活風格,只有社會利益型才具有正確的社會興趣,有希望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第8頁,共34頁。童年期的器官缺陷或溺愛嬌縱或忽視遺棄等三種狀態引起了的錯誤的生活風格。溺愛或嬌縱,兒童成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一需要都必須得到滿足,長大后則容易成為缺乏社會興趣、自私自利的人;器官缺陷,它會引起兒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導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結;忽視或遭受遺棄的兒童感到自己毫無價值,變得對社會和他人冷漠、仇恨,對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第9頁,共34頁。(五)分析跨文化的心理影響(1)戴維·波普諾認為文化為由一個社會或一些人共同承認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包括使這些價值觀和意義具體化的物質實體。(2)文化對人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類文化與人性、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階層地位和階層心理等幾個主要方面。從人類文化與人性來看。人類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又把自己置身于一定類型的文化環境中。(3)“狼孩”的事例,就充分說明,人類文化是形成人的心理和行為即人性的決定性條件。人類文化使人類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共通性。從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來看。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經過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文化。第10頁,共34頁。(4)米德(Mead,1935)曾對新幾內亞三個未開化部族作過現場調查,探討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和其成員心理特征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在相同的環境中受相同文化影響的成員之間,有某種共同的心理特征;如果地理條件大致相近而文化類型不同,則可以看出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從階層地位和階層心理來看。現代社會有突出的階層特征。不同階層的人在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需要等方面往往都帶有一定階層的烙印。第11頁,共34頁。(5)現代社會中文化是多元化的。當在社會的某一群體中形成一種既包括民族的一些主文化特征,也包括某些獨特的文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時,這種群體文化稱為亞文化。亞文化對亞群體的影響是形成亞文化群的心理特征。第12頁,共34頁。(六)分析生活事件的疊加影響(1)一般單一生活壓力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某一時間階段內,經歷著某一種事件并努力去適應它,而且其強度不足以使我們崩潰,則為一般性單一生活壓力。(2)疊加性壓力疊加性壓力有兩類:①同時性疊加壓力。②繼時性疊加壓力。(3)破壞性壓力破壞性壓力又稱極端壓力,包括戰爭、大地震、空難、遭受攻擊、被綁架、被強暴,等等。人類在實際生活中,此類壓力并不罕見。第13頁,共34頁。(七)“災難癥候群”(DisasterSyndrome)癥候群的產生及其特性有三個階段:1、驚嚇期。受害者對創傷和災難喪失知覺,就像通常所說的“失魂落魄”的狀態,事情過后,往往對事件不能回憶。2、恢復期。受害者才出現焦慮、緊張、失眠、注意力下降等,這與通常所說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間,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訴說自己的遭遇,正像電影“祝福”中祥林嫂的表現。3、康復期。心理重新達到平衡。早期的心理學干預主要是通過催眠暗示來解除心理障礙,到后來,發現讓受害者在社會中與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讓PTSD患者與其他類型的受害者共處,對緩解癥狀比較有利。第14頁,共34頁。三、社會原因診斷的注意事項1.注意生活事件的質、量及發作的頻率2.注意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3.診斷者要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年齡特點等社會心理因素分析求診者早年生活事件所引起可能的反應以及與現在心理行為障礙的關系。4.注意一個人對社會生活事件的認知評價方式及風俗習慣等因素。5.注意所有事件都要經過認知中介系統發揮作用第15頁,共34頁。四、認知原因診斷的原則(1)分析來訪者的認知轉變和認知重建的機制(2)分析來訪者信念的原由(3)分析來訪者概念重建的過程(4)分析來訪者看問題的角度(5)以及來訪者對特定問題的解釋(6)分析來訪者的領悟力(7)分析來訪者的現實性能力,幫助來訪者澄清問題,以提高心理診斷的準確性。(8)認知原因診斷遵循的原則就是以常見的錯誤信念為參照點對照進行分析。第16頁,共34頁。五、認知原因診斷1.分析求診者的暗示性或醫源性的錯誤認知在攝入性談話中,求診者容易產生兩種錯誤認知。一是求診者因受暗示而形成的錯誤認知二是醫源性誤導而造成的錯誤認知。第17頁,共34頁。2.分析成長發育史,查看其錯誤觀念從個人心理發育史資料人手,查看認知能力和成長中有無錯誤觀念產生。所以分析求診者的成長發育史,查看其錯誤觀念,有助于個體深入挖掘個體心理問題產生的認知原因。在臨床實踐中,個體的心理問題也有可能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錯誤觀念所致第18頁,共34頁。3.分析求診者對現實問題的誤解人的認知應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人的認知應該與現實保持一致。有的求診者沉湎于過去或者想象的世界里。這種與現實相脫離的認知使求診者在社會適應方面出現許多障礙。第19頁,共34頁。4.分析求診者新舊觀念的沖突求診者的內心世界是復雜的世界,求診者的內在認知也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如果新觀念與原有的舊觀念之間格格不入,甚至直接對立沖突,那么求診者就會陷入這種矛盾沖突之中。第20頁,共34頁。5.分析求診者記憶中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負性情緒帶有能量,而且可以累積,一旦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對人的身心造成極壞的影響,甚至把人擊垮。因此分析求診者記憶中的負性情緒記憶,可以歷史地探索求診者心理問題產生的歷史原因,比單純地分析當前原因更容易把握求診者心理問題的本質。第21頁,共34頁。6.分析求診者的錯誤的自動思維自動思維是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進入一個人頭腦中的似乎有效或真實的想法。有些自動思維很可能是不現實的或功能失調的,但人們很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想法的真實性或有效性,故幫助求診者識別自動思維,對確立診斷和進行心理咨詢都是很重要的。第22頁,共34頁。分析求診者識別自動思維:第一,求診者描述在看到別人的情緒或行為(言語的或非言語的)發生改變時自己所產生的想法,要特別強調“在你頭腦中,那種一閃而過的想法是么?”;第二,請求診者描述那些最近使其心煩意亂的情境。第三,可以問求診者:“在那種情況下你喜歡什么?你不喜歡什么,如果你能改變這種狀況,你喜歡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第四,明確一下目前的處境是否會引發求診者過去所經歷的體驗而使其感到心煩意亂?第五,布置家庭作業。設計“自動思維記錄表”。在每天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記錄下那些使自己感到心煩意亂的情境。第23頁,共34頁。7.分析求診者的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價值觀為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個個性之中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理想的一種內心尺度。價值觀的特征:首先是主觀性。其次是選擇性。再次是穩定性。最后是社會歷史性。第24頁,共34頁。8.分析求診者是否有心理發育停滯心理發育遲滯系指心理發育受阻或不完善,尤其智力發育落后于正常水平為特征的一種臨床狀態,它不是獨立的疾病單元,而是由于許多不同的先天或后天的、生物學的或有害環境因素所造成大腦發育受損的后果。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根據心理發育的停滯程度,對求診者的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也是分析求診者認知原因的一個方面。第25頁,共34頁。9.分析求診者的過度的自我中心在求診者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其中涉及到自我問題。求診者是否在看問題時總是從自我的角度來評價問題。如果求診者在認知過程中,過度以自我為中心,那么在認知上就會存在嚴重的偏頗,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第26頁,共34頁。10.分析求診者的幼稚的情緒反應模式求診者心理問題的產生與求診者情緒反應模式的成熟性有關。如果求診者采用幼稚的情緒反應模式,在個人遭遇挫折時,以較幼稚的情緒反應應付困難,藉以來減低自己的焦慮,長期如此就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第27頁,共34頁。11.分析求診者評價的片面、僵化傾向在形成心理問題的認知原因中,求診者評價的片面性和僵化傾向也是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求診者缺乏自知之明,看問題片面、短見與僵化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第28頁,共34頁。六、認知原因診斷注意事項1.注意診斷者不能把自己對某一問題的認知強加于求診者2.注意診斷者從所獲得的資料中分離出求診者的人生態度和思維方式的傾向性3.注意確定求診者對社會群體和社會環境的一般看法和滿意度4.注意確定求診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態度5.確定求診者的各種態度與心理行為——行為障礙之間的直接或間接關系6.確定認知因素對于心理行為障礙的產生所起的作用7.注意影響認知評價的某些因素第29頁,共34頁。七、生物學原因的診斷原則在進行生物學原因診斷時,要遵循相應的原則。1、應該具備相應的神經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提高診斷者在生物學原因診斷上的自我效能感與力度2、需要一些醫學的臨床經驗與知識,有條件者可以到醫院見習,看看在生理改變后,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與特點,與純粹的心理問題的表現的區別與聯系。3、生物學原因診斷的證據性和專業性。即在診斷為生物學原因時,就要去找到相關的生理檢查報告或指標來支持這種病因診斷,而不是建立在推測的基礎上。第30頁,共34頁。八、生物學原因的診斷1.心理發生突變,就要注意查詢求診者的生物學原因2.對身體癥狀和心理行為障礙同時并存者,要注意生物學原因的檢查3.求診者心理問題的產生與一定時間存在關聯時,查看營養問題或神經內分泌紊亂問題4.分析求診者心理問題的產生是否是藥物所致5.分析求診者是否有軀體疾病6.確定疾病與心理問題之間有無因果關系7.分析生理年齡對心理問題的影響8.分析性別因素對心理問題的影響第31頁,共34頁。九、生物學原因的診斷注意事項1.在社會、認知和生物學原因中,當有兩種原因都不能進行原因解釋時,要考慮第三種原因。2.求診者要注意,從神經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看,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會有心理行為障礙方面的表現。3.確定心理行為障礙是否有時間性,這種時間性是否與生物節律有關。第32頁,共34頁。4.心理診斷者要熟練掌握臨床或實驗室檢查的內容和技術有些困難,但應當具備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供臨床醫學家參考。5.有些實驗檢查手段更新很快,對檢查結果的判斷要尊重臨床醫學家的意見,不可擅自下結論。6.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