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教學大綱一、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AutomaticIdentificationTechnologyandApplication課程編碼CST422721030開課院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課程團隊(未設置)學分3.0課內學時56講授32實驗24上機0實踐0課外學時56適用專業物聯網工程授課語言中文先修課程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傳感器原理及檢測技術課程簡介(限選)《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是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歷史和前景,條碼技術的研究對象與特點,條碼的基礎知識和應用領域,商品條碼和EAN/UPC系統,二維碼的特點、分類及應用,條碼符號的生成和檢測設備,RFID技術,RFID的工作原理,物聯網RFID系統架構,應用系統的設計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條碼技術的理論知識,了解條碼技術發展與應用情況,能夠根據條碼的基礎知識識別各類碼制,依照國家現有標準,完成常用條碼的編碼工作;了解RFID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從事物聯網物流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水平,開闊學生對現代化管理模式的視野。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涉及面較廣的課程,應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必要的案例討論、動手設計、課余作業等,啟迪學生的思維,了解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實際應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AutomaticIdentificationTechnologyandApplication"isaprofessionalbasiccourseoftheInternetofthingsengineering。Coursecontentincludes:thedevelopmenthistoryandprospectofAutomaticIdentificationTechnology,researchobjectandthecharacteristicsofbarcodetechnology,thebasicknowledgeandapplicationfieldofbarcode,commoditybarcodeandEAN/UPCsystem,characteristicsandclass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two-dimensionalbarcode,thegenerationandtestingequipmentofbarcodesymbol,RFIDTechnology,OperationPrincipleofRFID,ArchitectureofRFIDinIoT,thedesignofapplicationsystem.Throughlearningofthiscourse,makestudentsmasteringthesystemictheoryknowledgeofbarcodetechnology,understanding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situationofbarcodetechnology,Identifyvariouskindsofbarcodeaccordingtothebasicknowledgeofcodesystem,andwriteacommoncodeofthebarcodeaccordingtotheexistingnationalstandards;Meanwhile,thestudentsshouldunderstandtheapplicationfiledofRFIDtechnologies.Italsoimprovesstudentsfromlogisticsmanagementandinformationmanagementlevel,broadenstudents'viewofmodernmanagementmode.Thiscourseischaracterizedbystrongapplicability,involvingawiderange,shouldintegratetheorywithpractice,throughnecessarycasediscussion,startworkdesign,afterschoolhomework,enlightenthemindsofstudents,understandthedevelopmenttrendandpracticalapplicationofAutomaticIdentificationTechnology,toimprov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ofanalyzingandresolvingproblems.負責人大綱執筆人審核人二、課程目標序號代號課程目標OBE畢業要求指標點任務自選1M1目標1:掌握自動識別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條碼和二維碼的符號結構、編碼方式及識讀的方式、RFID技術原理及系統構成,自動識別系統的構成與應用。是1.31.32M2目標2:能夠根據目標要求設計實驗方案,構建實驗系統,將自動識別系統連接到計算機并編程采集數據,并正確地處理相關實驗數據并撰寫實驗報告,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是4.24.23M3目標3:能夠根據實際工程問題的需求,選擇適當的識別技術和設備,設計具有實際應用效果的自動識別系統,具有對物聯網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設計與實現的能力。引導學生要自尊自強,努力發展強國科技,為實現中國夢而學習的愛國理念。是5.25.2三、課程內容序號章節號標題課程內容/重難點支撐課程目標課內學時教學方式課外學時課外環節1第1章第1章條碼技術概論信息編碼技術,條碼的分類等,介紹國內外在自動識別技術方面的發展動向、新技術等,引導學生要自尊自強,努力發展強國科技,樹立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學習的愛國理念。M12講授1自學2第2章第2章條碼技術基礎知識物品編碼,條碼的生成與印刷,條碼的識讀,條碼質量檢測與防偽技術等。M12講授2自學3第3章第3章商品條碼商品條碼應用,13位代碼與EAN-13條碼,變量貿易項目代碼,POS系統條碼應用集成等。M13講授4自學/作業4第4章第4章EAN/UCC系統物流中的代碼表示,CC/EAN-128條碼符號,位置碼,物流條碼應用集成等。M13講授4自學/作業5第5章第5章二維條碼二維碼概念與原理,二維碼的組成、類型、特征。QR二維碼的編碼原則與算法,二位碼應用系統實例等。M1,M34講授/討論4自學/作業6第6章第6章制造業生產線條碼應用追溯系統:質量追溯系統的結構,作用。追溯系統中的編碼技術:追溯對象編碼,條碼信息,零部件標識技術。M12講授4自學/作業7第7章第7章條碼應用系統設計條碼應用系統的組成,條碼應用系統的開發流程。條碼技術應用案例:醫院信息化條碼應用案例,人事考勤中的條碼應用,二維條碼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中的應用。M1,M34講授/討論4自學/作業8第8章第8章RFID技術概述RFID技術概述:自動識別技術,RFID技術及其發展歷程,應用現狀等。RFID系統的基本構成:電子標簽,讀寫器等。RFID標準體系:ISO/IECRFID,EPCGlobalRFID標準體系,日本泛在識別UID標準體系,我國物聯網RFID技術標準等。M12講授1自學9第9章第9章RFID工作原理RFID的頻率標準,通信協議標準,電子標簽工作原理,讀寫器工作原理,閱讀器和標簽之間的處理過程。RFID的天線基礎,低頻和高頻RFID天線技術,微波RFID天線技術。RFID的信號與信道,編碼與調制,常用的編碼方法,常用的調制方法等。M13講授4自學/作業109.29.2RFID體系結構RFID電子標簽的體系結構:一位電子標簽,采用聲波技術的標簽,含有芯片的電子標簽,具有存儲功能的電子標簽,含有微處理器的電子標簽。RFID讀寫器的體系結構與設計要求,低頻讀寫器,高頻讀寫器等。M13講授4自學/作業11第10章第10章物聯網與RFID技術物聯網RFID系統架構:全球物品編碼,電子標簽與讀寫器構成的RFID識別系統,中間件,物聯網名稱解析服務和信息發布服務。物聯網系統中RFID技術應用案例。M1,M34講授/討論4自學/作業12實驗1實驗1實驗1.條碼掃描與識別實驗M1,M23實驗3實驗報告13實驗2實驗2實驗2.條碼生成制作實驗M1,M23實驗3實驗報告14實驗3實驗3實驗3.基于條碼的商場模擬實驗M2,M36實驗/討論4實驗報告15實驗4實驗4實驗4.RFID掃描與識別實驗實驗M1,M23實驗3實驗報告16實驗5實驗5實驗5.RFID生成制作實驗M1,M23實驗3實驗報告17實驗6實驗6實驗6.基于RFID的應用案例實驗M2,M36實驗/討論4實驗報告四、考核方式序號考核環節操作細節總評占比1平時作業1.根據課程內容各章布置適當作業,包括自動識別技術相關原理性能的理解和分析,應用系統設計實現等。2.成績采用百分制,根據作業完成準確性、是否按時上交、是否獨立完成評分。3.考核學生對自動識別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領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0%2大作業分組討論1.本任務要求學生利用所學自動識別技術基本知識,構建一個應用系統,從所用設備的參數分析和選型、系統設計思路及達成效果、系統性能分析等方面來進行說明總結。2.在大作業總結報告中考核系統設計思路及達成效果、系統性能分析等方面,在匯報和討論中考核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15%3實驗1.本課程實驗為24個學時,共6次實驗。2.成績采用百分制,根據實驗完成情況評分。3.考核學生對條碼和RFID技術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利用自動識別技術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針對具體工程問題,能夠根據用戶需求確定設計目標,選擇適當的識別技術和設備,設計系統方案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25%4期末考試4 期末考試 1.閉卷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績總分100分。2.主要考核學生對自動識別技術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應用系統的掌握能力,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型主要有概念填空題、簡答題、分析題、應用系統設計題等類型。50%五、評分細則序號課程目標考核環節大致占比評分等級1M1平時作業20%A-按時提交作業,對自動識別技術基本原理、性能參數、應用方法等基本知識點理解正確。B-按時提交作業,對上述知識點理解存在少量錯誤。C-按時提交作業,對上述知識點理解存在一定量錯誤。D-不按時提交作業,或對上述知識點理解存在大量錯誤。2M1期末考試80%(見試卷評分標準)3M2實驗100%A-實驗方案可行,實驗結果正確,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分析符合規范,結論無誤。B-實驗方案可行,實驗結果基本正確,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分析符合規范,結論基本正確。C-實驗方案、過程或結果存在少量錯誤,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分析和結論存在少量錯誤。D-實驗方案、過程或結果存在大量錯誤,或不按時提交實驗報告,或發生安全事故。4M3大作業分組討論40%A-按時提交報告,系統設計思路可行,能實現實際應用效果,性能良好,討論思路清晰,觀點正確。B-按時提交報告,系統設計思路可行,能實現實際應用效果,性能較好,討論思路較好,觀點基本正確。C-按時提交報告,系統設計思路可行,有一定實際應用效果,討論思路較好,觀點部分正確。D-不按時提交報告,或系統設計思路雜亂,實際應用效果較差,討論思路和觀點存在較多錯誤。5M3實驗40%A-實驗方案可行,實驗結果正確,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分析符合規范,結論無誤。B-實驗方案可行,實驗結果基本正確,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分析符合規范,結論基本正確。C-實驗方案、過程或結果存在少量錯誤,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分析和結論存在少量錯誤。D-實驗方案、過程或結果存在大量錯誤,或不按時提交實驗報告,或發生安全事故。6M3期末考試20%(見試卷評分標準)評分等級說明:[A,B,C,D,E]=[90-100,80-89,70-79,60-69,0-59];[A,B,C,D]=[90-100,75-89,60-74,0-59];[A,B,C]=[90-100,75-89,60-74,0-59];[A,B]=[80-100,0-79]六、教材與參考資料序號教學參考資料明細1圖書|條碼技術與應用(第2版),張成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ISBN:9787302485049.2圖書|物聯網射頻識別(RFID)核心技術教程(第3版),黃玉蘭,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ISBN:9787115438188.3圖書|現代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矯云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七、實驗項目信息序號項目名稱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