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 高考歷史系統性針對性專題復習(全國通用)_第1頁
專題六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 高考歷史系統性針對性專題復習(全國通用)_第2頁
專題六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 高考歷史系統性針對性專題復習(全國通用)_第3頁
專題六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 高考歷史系統性針對性專題復習(全國通用)_第4頁
專題六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 高考歷史系統性針對性專題復習(全國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一、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時代的悲歌1、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19世紀中期英國社會財富分配情況成員占全國人口占國民收入工業、金融資產階級2%36.5%普通群眾80%以上40%在布拉克本,停止運轉的織機超過七千臺,幾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機構救濟才能生存,而當地總人口才21000人。——《泰晤士報》1826年4月4日一、空想社會主義一、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機器大工業要求相互聯系的各生產企業密切配合工業革命資本家追逐利潤盲目擴大再生產生產資料私有制工人受殘酷剝削,購買力低下經濟危機1825年,英國發生經濟危機,周期性經濟危機由此開始。歐文(英)圣西門(法)傅立葉(法)都認為私有制是導致社會災難的根源,倡導公有制,公正平均的分配社會財富。空想社會主義:一.從空想到科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9世紀中)(2)原因:②認識不到無產階級是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核心力量。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歷史發展階段,資本主義制度依然處于上升階段;①無法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矛盾和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只是單純看到階級剝削;(1)空想社會主義局限性: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運動失敗沒有科學理論指導1831、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歐洲三大工人運動一.從空想到科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9世紀中)(二)科學社會主義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1)經濟前提:(2)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發生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3)理論基礎:三大理論來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4)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實踐活動和理論探索。【易混提示】為什么空想社會主義具有“空想性”,而馬克思主義卻具有“科學性”?“空想性”是因為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矛盾和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認識不到無產階級是推翻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科學性”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闡明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一.從空想到科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48)(二)科學社會主義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1)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發展起來;(2)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一)背景:1.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拿破侖三世)垮臺,民族矛盾尖銳;2.階級矛盾:新組建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投降賣國,對內鎮壓革命,階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盾)(根本原因)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一)背景:馬克思說:“巴黎公社是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也就具有自發性、偶然性,并不是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崩潰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賣國民族矛盾鎮壓階級矛盾巴黎公社革命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二)過程:1.1871年3月18日爆發;2.1871年3月28日建立政權;3.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敗。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三)革命措施:1.政權建設方面: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軍隊方面:廢除資產階級反動軍隊,代之以國民自衛軍;(2)政權建設:公社委員會是經普選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3)制度建設: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人民有監督和罷免權;(4)待遇方面:公職人員最高年薪不超一般技術工人的工資。體現的原則:人民民主;為人民服務;無產階級專政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三)革命措施:2.經濟措施:(1)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

(2)實行八小時工作日。觸及資本主義私有制,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說明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政權。(注意: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是俄國蘇維埃政權)。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四)失敗原因:1.客觀原因:敵人力量強大,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2.主觀原因:(1)沒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2)沒有建立工農聯盟;(3)沒有乘勝打擊敵人;(4)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割斷敵人的經濟命脈。3.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還不具備推翻它的條件。二.從理論到實踐——巴黎公社:(1871年)(五)歷史意義:1.性質: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2.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3.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經驗和教訓;經驗:暴力革命、建立政權、人民管理教訓:馬克思政黨領導、科學理論指導、工農聯盟……4.公社戰士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史冊。爆發的偶然性巴黎公社革命只是一次特殊條件下的城市起義。即巴黎公社起義的爆發不是資本主義發展和工人運動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具有非常強的偶然性失敗的必然性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法國的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階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還不具備,這就決定了其失敗的必然性意義的深遠性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標志著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它豐富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教訓的深刻性缺乏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巴黎公社成立后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巴黎公社失敗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缺乏工農聯盟,沒有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沒有掌握足夠的革命武裝力量★全面認識巴黎公社1.革命的偶然性:巴黎公社不是法國資本主義和工人運動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當時法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失敗的必然性:從客觀上看,反動力量過于強大。從主觀上看,沒有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從根本原因上看,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時期,無產階級還不具備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先決條件。3.意義的深遠性: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它給資本主義以沉重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4.教訓的深刻性:(1)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具備成熟的社會條件;(2)必須有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和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3)必須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4)要掌握強大的革命力量;(5)要徹底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1.從成立背景來看:它是在巴黎工人武裝起義的基礎上建立的;2.從巴黎公社委員的產生來看: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監督權和罷免權,這是對無產階級民主的偉大實踐;3.從實行措施來看:巴黎公社打碎了舊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建立了新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其實行的經濟措施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俄國十月革命腳踏實地的革命:十月革命的爆發材料一:19世紀末,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的4/5。……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貴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1901年,西歐資本家向俄國工業和銀行投資約10億盧布,控制了俄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1913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石油產量只及美國的27.1%;……。

——(美)莫斯《俄國史》材料二:一戰前夕,各主要國家工業總產值在世界生產中所占比例。(見下圖)美英法俄1913年人均收入623451美35.8%德15.7%英14%法6.4%俄5.3%其他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計算,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5,法國的1/4。─王斯德主編《世界現代史》(1)經濟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但是小農經濟占優勢,遠遠落后于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緩慢。——根本原因腳踏實地的革命:十月革命的爆發材料四:在俄國統治者眼里,農民階級是畜生,必須施以恫嚇、束縛和監視。用皮條編成的兩米長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開肉綻,于是成了沙皇統治威嚴的象征。……世紀之交的俄國農民的生活是十分貧苦的。1861年獲得解放以后,高額的地租和頻繁的饑荒,許多農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惡化了,俄國無產階級受剝削、壓迫特別嚴重,工作時間一般長達10小時,但工資低微。(1910年俄國工人的工資相當于美國工人工資的1/3)。——《人類文明圖鑒.戰亂中的世界》

(2)政治基礎: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野蠻落后的沙皇專制制度和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依然存在,俄國廣大農民同地主階級、沙皇專制制度的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腳踏實地的革命:十月革命的爆發

材料五:俄國無產階級受剝削、壓迫特別嚴重,工作時間一般長達10小時,工資低微,與農民階級有天然的密切聯系。無產階級革命性強。1912年以列寧為首成立了一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提出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戰略,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3)階級基礎:無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有很強的革命性,并與農民結成同盟。材料三:沙皇俄國本來就是帝國主義列強中經濟落后的國家,參加“一戰”使得沙俄經濟入困境。……由于軍需供應不足,裝備落后,軍事指揮的失誤,再加上士兵情緒低落,俄國戰事不斷失利,到1917年3月,俄國約150萬人死于戰爭,四百多萬人傷殘。“假如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內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4)催化劑:“一戰”激化各種社會矛盾腳踏實地的革命:十月革命的爆發二、腳踏實地的革命:十月革命的爆發材料五:俄國無產階級受剝削、壓迫特別嚴重,工作時間一般長達10小時,工資低微,與農民階級有天然的密切聯系。無產階級革命性強。1912年以列寧為首成立了一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提出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戰略,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5)組織基礎:有較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6)思想基礎:列寧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我們要和平,我們要面包!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舉行示威游行

1917年3月10日(俄歷2月25日)在布爾什維克黨彼得格勒委員會的號召下爆發起義。沙皇尼古拉二世忙從前線調回軍隊,但已無濟于事。3月12日,彼得格勒起義獲得勝利,這即是俄國二月革命,當晚工兵代表蘇維埃成立。3月15日,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組成。尼古拉二世退位,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從此覆滅。三.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二)經過:1.二月革命:(1)革命對象:封建沙皇專制統治(2)最大成果:推翻了俄國諾曼諾夫王朝的統治(3)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4)結果:兩個政權并存局面思考:二月革命后,面臨怎樣的復雜形勢呢?出現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蘇維埃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是武裝起義的領導機關,革命后是革命權力機關,它是革命新政權的萌芽。蘇維埃得到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的支持,并擁有武裝力量。

在當時是主要政權,掌握各級行政機關,但一時還沒有掌握鎮壓工農革命的武裝。到底由誰掌權??《四月提綱》發表——指明俄國革命前進的方向背景原因:(1)二月革命后,兩個政權并存。(2)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早日實現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臨時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時間地點:1917年4月、彼得格勒內容:(1)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2)明確提出“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三.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意義:①為布爾什維克黨的行動指明了方向;(民主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②是列寧創造性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俄國問題的典范,為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③無產階級運動早期斗爭中對資產階級政權沒有進行堅決斗爭,抱有一定幻想3、七月事件(1917年7月,俄歷)資產階級政府對外:繼續參加一戰,國外戰場越陷越深,引起人民強烈不滿。7月俄軍在前線慘敗。對內:進攻蘇維埃政權,國內戰場繼續擴大(1)原因:(2)影響:臨時政府開始大肆搜捕和殺害布爾什維克黨人;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結束,和平奪權已不可能。

表明資產階級政府一方面繼續參加一戰,導致國內外矛盾繼續激化,同時也事實告訴無產階級和平奪取爭取已經不可能,必須采用武裝斗爭才能取得革命最終的勝利。三.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三.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二)經過:4.十月革命:(1)革命對象:資產階級臨時政府(2)性質:社會主義革命(3)結果: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全國工兵代表蘇維埃)十月革命的過程二月革命倒沙皇(出現蘇維埃和臨時政府兩個政權并存)四月提綱指方向(和平奪權方式從資民革命過渡到社義革命)七月事件拋幻想(結束兩權并存局面)彼得格勒起義現曙光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大會,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勝利推向全國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比較三.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二)經過: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不同點革命對象革命性質革命結果相同點關系沙皇專制統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結束沙皇專制統治,出現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布爾什維克黨在兩次革命中起了領導作用二者緊密相連,在布爾什維克當的領導下,俄國革命由二月革命發展到十月革命,形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不同階段三.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三)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措施:1.政治:——掌握政權(最核心)(1)頒布《告工人、士兵、農民書》宣告新政權的建立(全部政權歸蘇維埃)(2)選舉成立新的政府——人民委員會(實現人民民主)2.經濟:——建立經濟基礎(最根本)頒布《土地法令》,土地歸國有。(消滅剝削)3.外交:——恢復和平環境(最迫切)(1)頒布《和平法令》;(2)同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合約》,退出一戰。4.十月革命的性質和意義

性質: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