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彼得蓋伊在《啟蒙運動》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這說明文藝復興A.完全沒有擺脫神學的束縛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學體系C.以宗教形式表現人文精神 D.繼續倡導天主教的價值觀2.《十二銅表法》中規定:“出賣的物品縱經交付,非在買受人付清價款或提供擔保以滿足出賣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權并不移轉。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離,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從地中拔出后,則原所有人有權取回。”上述規定體現了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C.買賣雙方關系緊張D.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激烈3.小吳經常以“日耳曼人征服”、“隸奴與農奴”、“查理·馬特改革”、“封建等級”等為關鍵詞搜索有關資料。據此推測他關注的是A.歐洲君主專制 B.歐洲封建制度 C.德國宗教改革 D.中世紀城市自治4.《夢粱錄》載:“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掛四時名畫,裝點店面……向紹興年間,賣梅花酒之肆,以古樂吹《梅花引》曲破賣之。”這表明宋代A.商業經營注重宣傳效應 B.賞畫品樂成為社會時尚C.娛樂活動豐富市民生活 D.商業發展突破時空限制5.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后,亞當·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此后一百多年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行。羅斯福新政后,凱恩斯主義盛行,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20世紀70年代后,面對經濟“滯脹”,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盛行,資本主義國家又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這反映出的本質問題是()A.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搖擺不定B.沒有哪種經濟政策可保資本主義經濟持續繁榮C.隨著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相應調整D.資本主義國家嘗試建立國家計劃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混合市場經濟6.下列文件,規定了聯邦憲法和法律為美國最高法律的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1787年憲法》 D.《1791年憲法》7.馬丁·路德曾提出過兩個政府的理論,他認為基督徒不僅生活在上帝統治的宗教國度里,而且生活在憑法律治理的世俗國度里。教會不應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權力,不能干涉國家事務。在國家的管理上,國王的權力是唯一合法的權力。對這一理論認識正確的是①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②否定了教會高于國家的思想③使人們獲得了靈魂自救的自主權④促進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A.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9.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與此無關的評述是:()A.中國是《聯合國家宣言》的創始國B.中國是《聯合國憲章》的創始國C.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長期被剝奪D.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10.如圖為1840—1920年中國棉紡織業消費棉紗情況示意圖,據此可知A.土紗消費一直居主導地位 B.洋務企業抵制了外資侵略C.中國近代工業化艱難發展 D.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擴大11.1796年,華盛頓在告別辭中提到:“我們對待外國應遵循的最高行動準則是在擴大我們貿易關系時,應盡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聯系。……我國位千隔離的和遙遠的位置,這要求我們并使我們追尋另一條不同的道路。”結合所學判斷,“另一條不同的道路”指的是A.孤立主義 B.均勢政策 C.國際主義 D.門戶開放12.如圖是張仃創作的漫畫《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話》。畫中,蔣介石對張學良說:“等,等等,現在的敵人是中共”,作者旨在A.號召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B.批評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C.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D.諷刺蔣介石出賣主權以獲取援助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王是法律的創造者,而非法律創造國王。……假如臣民認為國王濫用權力,他們只能祈求上帝開導國王,把他引到正確的道路上去。……正像爭論上帝能做什么是無神論和瀆神一樣,作為一個臣民去爭論國王能做什么,或者國王不能做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英)詹姆士·斯圖亞特《神權》(1603年)材料二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于保護他們的財產,他們選擇一個立法機關并賦予其權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準則,以保衛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當立法者們圖謀破壞人民的財產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權力下的奴役狀態時,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處于戰爭狀態。人民因此就無須再予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們的抵抗強暴的共同庇護。——(英)約翰·洛克《論政府》(1688年)(1)結合兩則材料,概括說明其基本思想。(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論?根據材料概括作者的政治主張。(3)結合史實,分析上述思想在當時的影響。14.(20分)材料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政局動蕩,司法是此時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北洋政府按照西方國家的司法改革要求,改革了舊有法制,設立了司法機構,但依然按照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設置司法機構。司法體制的獨立是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如審判機構與檢察機構的分立,易受干擾的行政法院——平政院獨立于立法、行政及普通法院之外,直隸于大總統。此外,頒布的《法院組織法》中專條規定“法官不得加入任何政黨組織”,強調“司法不黨”。對于法律人才的選用,強調專業化,重視法官素質,側重于留學西方法學畢業生并在社會上素有聲望的人。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逐步建立起了審判、檢察、監獄、律師等一整套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為南京國民政府司法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政局的動蕩不定直接影響了北洋時期的司法改革節奏,影響到了當時司法制度的理性設計與妥當運行,特別是司法執行環節問題突出,司法判決宣判之后卻得不到有效的執行。——摘編自謝冬慧《民國時期的司法改革及其當下啟示》(1)根據材料,概括北洋政府司法改革的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可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的主要載體是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選項C正確;選項A表述絕對,排除;選項B是啟蒙時期的內容,排除;文藝復興批判天主教的價值觀,排除D。2、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說明羅馬法強調物權所有者對物品在不同情形下的所有權,這體現了羅馬法的核心是保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ACD三項材料中無法體現。所以答案選B。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十二銅表法》【名師點睛】羅馬法的發展經歷了復雜的過程,在內容和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如下幾項特點:①以維護私有財產為核心;②體系宏大,內容細致;③發展過程復雜但能與時俱進;④影響深遠。但究其實質羅馬法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這一階級本質不會改變。3、B【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日耳曼人征服”、“隸奴與農奴”、“查理·馬特改革”、“封建等級”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現象,由此可知,小吳關注的是歐洲的封建制度,故B項正確;君主專制不能概括題干全部信息,排除A項;德國宗教改革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運動,排除C項;中世紀城市自治屬于歐洲封建制度的一方面,排除D項。故選B。4、A【答案解析】
材料信息“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掛四時名畫……賣梅花酒之肆,以古樂吹《梅花引》曲破賣之”這表明宋代的餐飲業非常注重宣傳,故A正確;材料體現不出賞畫品樂成為社會時尚,故B錯誤;材料主旨是餐飲業通過宣傳吸引食客,因此豐富市民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突破時空限制,故D錯誤。5、C【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對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理解。由題干可知,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在不斷地調整,從自由主義到凱恩斯主義,再到新的“混合經濟”,這些在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在所能容納的生產關系范圍內進行的自我調整,體現了隨著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相應調整,故C項正確;材料所述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在不斷調整,但都是為了適應當時經濟的發展,并非是搖擺不定的,故A項錯誤;材料內的主要體現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在不斷地調整,“沒有哪種經濟政策可保資本主義經濟持續繁榮”并非題干反映的本質內容,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緩解“滯脹”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了適當干預與市場自由相結合的“混合經濟”,政府干預并非是“計劃”,故D項錯誤。6、C【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1787年憲法》規定實行聯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則,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C正確。考點: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聯邦制度的確立【題目詳解】7、B【答案解析】
馬丁·路德認為基督徒應該生活在憑法律治理的世俗國度里,肯定了世俗政權的地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教權,①符合題意;馬丁·路德認為教會不應該干涉國家事務,否定了教會高于國家的思想,②符合題意;因信稱義思想使人們獲得了靈魂自救的自主權,但是材料未涉及,③不符合題意;馬丁·路德對世俗國家權力的肯定,有利于促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④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確,ACD排除。故選B。8、A【答案解析】
據材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傳播到歐洲后,促進了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故A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術、火藥、指南針與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沒有直接聯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故D排除。9、A【答案解析】
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與聯合國無關,A符合題意,故選A;BCD都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排除。10、C【答案解析】
根據圖表可以看出中國機制紗從1860年起步,1913年發展較快,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帝國主義侵略重新加強,說明中國工業化發展艱難,故選C;“一直”說法絕對,排除A;BD在材料不能體現,排除;11、A【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擴大我們貿易關系時,應盡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聯系……追尋另一條不同的道路”可知華盛頓基于美國的地理位置及國家利益主張美國對外應采取孤立主義政策,故A項正確;題干未體現均勢主義,排除B項;題干并未主張國際主義,排除C項;門戶開放政策針對中國提出于1899年,排除D項。故選A。12、D【答案解析】
蔣介石阻止張學良進行抵抗,并認為主要敵人是中共的做法縱容了日本對東北的侵略和掠奪,是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諷刺,故選D;ABC項與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內容不符,沒有反映漫畫主旨,排除。故選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根據材料一“國王是法律的創造者,而非法律創造國王。……正像爭論上帝能做什么是無神論和瀆神一樣,作為一個臣民去爭論國王能做什么”可得出材料一認為國王凌駕于法律之上,人民無權限制國王的行為,國王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材料二認為統治者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君權不是神授的),法律應體現人民的利益和保護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如果統治者違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權反抗。(2)材料二反映的是啟蒙思想中的社會契約論。洛克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3)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圖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結果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材料二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答案解析】
(1)材料一認為國王凌駕于法律之上,人民無權限制國王的行為,國王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根據材料二“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于保護他們的財產,……樹立準則,以保衛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當立法者們圖謀破壞人民的財產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權力下的奴役狀態時”可得出材料二認為統治者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君權不是神授的),法律應體現人民的利益和保護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如果統治者違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權反抗。
(2)根據材料“人民因此就無須再予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們的抵抗強暴的共同庇護。”可得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啟蒙思想中的社會契約論。洛克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圖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結果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材料二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14、(1)內容:設立司法機構;保持司法體制的獨立;司法人員保持中立;選用專業的法律人才。(2)評價:建立了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有利于維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型用工關系合同協議
- 外遮陽卷簾窗合同協議
- 外包人力派遣合同協議
- 商鋪購買包租合同協議
- 水利工程中的地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考核試卷
- 棉麻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海洋生物制藥臨床研究與評價考核試卷
- 電子商務中的社交購物趨勢考核試卷
- 滑動軸承的靜力學與動力學分析考核試卷
- 影視設備倉儲物流咨詢批發考核試卷
- 2023四川雅安市名山區考試招聘社區專職工作者1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答案帶詳解
- 新疆大地構造基本特征(屈訊)
- 小學二年級數學作業設計案例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作業設計
- 中學學校學生校服采購方案
- 電解車間應急預案
- JT-T-795-2011事故汽車修復技術規范
- HG/T 4339-2024 機械設備用涂料(正式版)
-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形考任務2-國開(GD)-參考資料
- 教科版三年級下學期科學期中檢測試卷(含答案)
- 丁苯橡膠工藝流程
- 土地托管項目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