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十年新中國偉大成就盤點課件_第1頁
建國初十年新中國偉大成就盤點課件_第2頁
建國初十年新中國偉大成就盤點課件_第3頁
建國初十年新中國偉大成就盤點課件_第4頁
建國初十年新中國偉大成就盤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考:我國科技發展經過怎樣的歷程?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世界領先;(古代輝煌)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國科技遠遠落后于西方先進水平;(近代衰弱)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現代科技事業得到較全面的發展。(新中國振興)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第19課課標要求:

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1、何為“兩彈一星”“兩彈”:原子彈、導彈“一星”:人造地球衛星2、新中國為什么要研制兩彈一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成功第一顆原子彈。1952年10月3日,英國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報紙刊登著兩則新聞:“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國曾想利用核武器攻擊中國的援朝部隊”“1954年,美、英等國考慮用核武器進攻中國。”剛剛建立的新中國就面臨著日益增長的核威脅。

材料2

1969年3月,中、蘇兩國軍隊在珍寶島發生了三次武裝沖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用中程導彈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材料3:“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的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毛澤東自主探究請思考:

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本,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情況下,為什么果斷作出發展“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1、何為“兩彈一星”“兩彈”:原子彈、導彈“一星”:人造地球衛星2、新中國為什么要研制兩彈一星:①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敵視中國;②60年代中蘇關系也急劇惡化;③美蘇爭霸,導致世界局勢緊張;④打破大國武力威脅、核壟斷,盡快增強國防力量“我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于原子彈的知識獻給祖國。”為了祖國的強盛,他在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輪船返回祖國。鄧稼先默默無聞地在核工業戰線上奮斗幾十年,被譽為“兩彈元勛”。

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兩彈元勛-鄧稼先(1924-1986年)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毅然舍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甘當無名英雄,默默奮斗了數十年。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最后因受核輻射嚴重傷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僅61歲。直到他去世后,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他的遺言是:“死而無憾”。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一家錢學森1935年赴美國留學。10年后,他成為當時一流火箭專家。由于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這位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二戰”期間,跟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制開發工作,在美國是一個屈指可數的稀世之才。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

——美國海軍部次長

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中國二炮部隊地地導彈

中國導彈部隊中國新型的中遠程地空導彈中國各種導彈中國發射地空導彈中國發射洲際導彈衛星技術

“東方紅一號”重量173公斤,比蘇聯(83.6公斤)、美國(8.2公斤)、法國(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重量總和還要重。衛星的跟蹤手段、信號傳遞方式、星上溫控系統也都超過了其它國家第一顆衛星的水平。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發展核事業有人說:

中國是熱愛和平的,而原子彈、氫彈等非常可怕的殺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難道不是和我們的初衷相違背嗎?何況如果那時把研究核武器的財力物力用于發展經濟,也許我們的祖輩父輩不會那么貧窮。合作探究分組討論、各抒己見:他的說法對嗎?搞原子彈、氫彈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1、何為“兩彈一星”2、新中國為什么要研制兩彈一星:3、研制兩彈一星的意義①軍事上加強了中國的國防能力,打破了美蘇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②政治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維護了世界和平。③經濟上有利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讓我們把目光回望,“兩彈一星”實現后,我國在核能利用和航空航天事業上又取得了哪些驕人的成績?“兩彈一星”后中國的科技成就:1975年,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7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1982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從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導彈技術的國家;從“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至2001年,中國研制并發射了15種類型、50余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率達90%以上。從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國成功研制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把70多顆國內外衛星送入太空。知識拓展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其中七成電力供應香港,三成電力供應廣東電網。

秦山核電站

到2009年總發電量已超過340億千瓦1960年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1960年中國仿制近程導彈成功。

1964年獨立研制的中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1966年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

1970年中遠程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70年4月,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

1971年我國研制的第一枚洲際導彈首次飛行成功。錢學森著名火箭專家,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長征火箭大家族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成功發射,16日順利返回。2005年10月12日,中國“神舟六號”升空,17日順利返回。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請思考:載人航天工程將帶動哪些領域的發展?思維拓展航天制造業,鋼鐵業,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通訊技術,空間技術,能源技術,計算機行業等。在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寬敞明亮的機房里,矗立著一個紅黃兩色相間的大機柜。這就是我國自行設計和研制的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達億次的巨型計算機———“銀河—I”。它的誕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和研制巨型計算機的國家。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二、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銀河—I1983年12月誕生每秒運算一億次以上

銀河—Ⅱ1992年誕生運算速度為每秒十億次

銀河—Ⅲ1997年通過國家鑒定,運算速度為每秒百億次

1965年,中國終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生物技術的發展

一名蘇丹小女孩,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不懷好意的禿鷲,它虎視眈眈著,正要伺機撲上來。卡文·卡特開始以為小女孩已經死了,可他忽然聽到了小女孩微弱的哭聲,原來她正在艱難地向救濟中心爬行。卡文·卡特趕緊調好相機,按下快門,然后趕走那只兀鷲。待一切收拾妥當,他坐在樹下,點起煙,念著上帝的名字,放聲慟哭起來。卡文·卡特看到了自己跟整個人類脆弱的命運,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哀傷。照片拍攝于1993年的蘇丹。當時,蘇丹處于戰亂、饑荒。踏上蘇丹國土的卡文·卡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坐在灌木叢中,想讓自己平靜一會兒,沒想到卻看到了讓他更加吃驚的情景。

一靠鄧小平:鄧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二靠袁隆平:袁隆平提供了技術,他研制的雜交水稻增產明顯,產量大增。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國農民為什么要這么說?合作探究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南優二號

雜交水稻大大提高糧食產量,不僅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被認為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國際上甚至把雜交水稻當中國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三、袁隆平與雜交水稻2004年榮獲世界糧食獎2001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三、袁隆平與雜交水稻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鄧小平

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美]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材料三

美國、歐洲的一些航天專家紛紛對“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發表評論:“這表明中國已成為21世紀世界舞臺上科技與經濟的強大參與者。”“這令世界出現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國有技術和財力將航天員送上天。”美國《紐約時報》發表評論:“中國的航天計劃激發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根據材料請思考:

新中國科技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起了怎樣的作用?合作探究新中國科技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起了怎樣的作用?

1、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

2、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3、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雜交水稻的培育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合作探究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開辟…的時代(世界第一)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5生物技術大大提高…有助于解決…雜交水稻南優二號1973唯一的發展中國家參加人類基因工程研究20世紀末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巨型計算機“銀河-Ⅰ號”1983計算機技術巨型計算機“銀河-Ⅱ號”1993世界第五,進入航天時代“東方紅一號”衛星1970航天技術加強了…打破…,提高…。和平利用核能已經取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10導彈、原子彈世界第三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2003--2008秦山、大亞灣核電站1991-1994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1964地位、意義成就時間四、重大科技成就的影響2.增強了綜合國力1.振奮了民族精神3.提高了國際地位課堂練習1、2001年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是A.袁隆平B.鄧稼先C.楊利偉D.錢學森2、“兩彈一星”是指A.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 B.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星C.氫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 D.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3、標志著中國國防力量加強,打破美國、蘇聯核壟斷的事件是A.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B.實施“星火計劃”C.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D.秦山核電站建立4、新中國建立以來,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A.研制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掌握載人航天技術 D.原子彈爆炸成功5、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A.第三個發射衛星的國家B.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C.第八個發射衛星的國家D.第九個發射衛星的國家6、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其最主要原因是A.中國獲得了真正獨立B.中國政府的重視C.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D.有利的國際環境

7、我國第一顆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義有:①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③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建國初黨中央作出發展“兩彈一星”戰略決策的根本目的是:

A維護世界和平B發展核能源,緩和電力供求矛盾

C打破美蘇核壟斷D維護國家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和平環境9、袁隆平的科技成就產生的影響,最主要是A.第一個選育出雜交水稻優質品種“南優2號”B.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C.多次獲得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D.他培育的雜交稻不僅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有助于解決世界糧食問題10、“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對中國的現實意義是A.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B.在聯合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C.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D.迫使美、蘇改善了對華關系11、20世紀80年代,我國為促進科技發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制定“863計劃”

B.制定是“星火計劃”C.制定“火炬計劃”D.提出“科教興國”戰略(第14講)考場作文開拓文路能力?分解層次(網友來稿)江蘇省鎮江中學陳乃香說明:本系列稿共24講,20XX年1月6日開始在資源上連載【要義解說】文章主旨確立以后,就應該恰當地分解層次,使幾個層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層次主要取決于表現主旨的需要。【策略解讀】一般說來,記人敘事的文章常按時間順序分解層次,寫景狀物的文章常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分解層次;說明文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可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分解層次;議論文主要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序來分解層次。當然,分解層次不是一層不變的固定模式,而應該富于變化。文章的層次,也常常有些外在的形式:1.小標題式。即圍繞話題把一篇文章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再給它們加上一個簡潔、恰當的小標題。如《世界改變了模樣》四個小標題:壽命變“長”了、世界變“小”了、勞動變“輕”了、文明變“綠”了。2.序號式。序號式作文與小標題作文有相同的特點。序號可以是“一、二、三”,可以是“A、B、C”,也可以是“甲、乙、丙”……從全文看,序號式干凈、明快;但從題目上看,卻看不出文章內容,只是標明了層次與部分。有時序號式作文,也適用于敘述性文章,為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了明晰的層次。3.總分式。如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張答卷》。開頭:“人生就是一張答卷。它上面有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問答題,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來書寫,人生的答卷卻要用行動來書寫。”主體部分每段首句分別為:選擇題是對人生進行正確的取舍,填空題是充實自己的人生,判斷題是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問答題是考驗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份“試卷”設計得合理而且實在,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這就意味著這份人生試卷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分解層次,應追求作文美學的三個價值取向:一要勻稱美。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什么材料詳寫,什么材料略寫,要通盤考慮。自然段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恰當劃分自然段,自然就成為分解層次的基本要求。該分段處就分段,不要老是開頭、正文、結尾“三段式”,這種老套的層次顯得呆板。二要波瀾美。文章內容應該有張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瀾。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起伏錯落,一波三折,吸引讀者。三要圓合美。文章的開頭與結尾要遙相照應,把開頭描寫的事物或提出的問題,在結尾處用各種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給人首尾圓合的感覺。【例文解剖】話題:忙忙,不亦樂乎忙,是人生中一個個步驟,每個人所忙的事務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忙是問號。忙看似簡單,但其中卻大有學問。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么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樂乎,卻并不簡單。人生如同一張地圖,我們一直在自己的地圖上行走,時不時我們眼前就出現一個十字路口,我們該向哪兒,面對那縱軸橫軸相交的十字路口,我們該怎樣選擇?不急,靜下心來分析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坐標軸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選擇自己該忙的才能忙得有意義。忙是問號,這個問號一直提醒我們要忙得有意義,忙得不亦樂乎。忙是省略號。四季在有規律地進行著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這樣的規律不停地忙,人們亦如此。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為目標而不停地忙,讓這種忙一直忙下去。當目標已達成,那么再找一個目標,繼續這樣忙,就像省略號一樣,毫無休止地忙下去,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看到牛頓在忙著他的實驗;愛迪生在忙著思考;徐霞客在忙著記載游玩;李時珍在忙著編寫《本草綱目》。再看那位以筆為刀槍的充滿著朝氣與力量的文學泰斗魯迅,他正忙著用他獨有的刀和槍在不停地奮斗。忙是省略號,確定了一個目標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這樣的忙一定會忙出生命靈動的色彩。忙是驚嘆號。世界上的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為回報。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而得到了圓滿的休止符;愛因斯坦在忙,以相對論的問世而畫上了驚嘆號;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詩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張衡的忙,因為那地動儀的問世而讓世人仰慕。每個人都應該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無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暫的,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屬于他的驚嘆號;都應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忙是萬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