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_第1頁
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_第2頁
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_第3頁
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_第4頁
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農耕時代的生存瓶頸——中國古代經濟政策(2)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張尊健【課程標準】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究季V考情】“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海禁、朝貢貿易、鹽鐵專賣政策是備考的重點農耕時代的生存瓶頸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張尊健【課程標準】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時期、實施的主要原因、表現和影響。含義:重視農業而限制私營工商業(者)的經濟思想和政策。存在時間:戰國(商鞅變法)-晚清(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原因:農業為封建統治提供賦役,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力。表現:重農:修水利、輕賦稅、勸農桑。抑商:收重稅,賤商人,專賣制等影響:封建社會前期,積極作用為主,促進小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明清時期,消極作用明顯,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時期、實施的主要原因、表現和影響。含義:重視農業而限制私營工商業(者)的經濟思想和政策。存在時間:戰國(商鞅變法)-晚清(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原因:農業為封建統治提供賦役,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力。表現:重農:修水利、輕賦稅、勸農桑。抑商:收重稅,賤商人,專賣制等影響:封建社會前期,積極作用為主,促進小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明清時期,消極作用明顯,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2、真題演練:(1)清帝雍正朱批諭旨說:“山右(今山西)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朕所悉知,習俗殊可笑?!边@反映出當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經躍居首位 B.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已被拋棄C.重農抑商政策并沒有得到實施 D.傳統觀念因追求財富而改變(2)漢初,官方禁止商人“衣絲乘車”,但后來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員級別)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B.休養生息造成消費觀念的改變C.官員與商人的社會地位漸趨一致D.原有規制受到商業發展的挑戰(3)雍正帝指責地方官員:“此當青黃不接之際,朕待報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來奏,何雨水糧價竟無一語及之,汝任地方之責,試思寧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強調重農意識B.關心百姓疾苦C.申飭官員無能D.關注地方穩定一、重農抑商政策DDD2、真題演練:一、重農抑商政策DDD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①怎樣理解農重和抑商兩個概念間的關系。這是兩個不同但又相互聯系的概念。重農是重視農業,抑商是抑制私營工商業。抑商的目的是重農。②抑商之后商業仍有發展、甚至繁榮的原因是什么?農業、手工業發展促進商品經濟發展,金融交通發展政局統一是條件。抑商政策執行時有松緩。③如何認識抑商與惠商的關系?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③如何認識抑商與惠商的關系?材料一

漢文帝變“抑商”政策為“惠商”政策。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這些措施實行后,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進入山澤自由樵采、捕撈,以補助生活。但文、景時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規定一直未取消?!幾詮垈鳝t《簡明中國古代史》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漢文帝“惠商”政策的目的。簡要說明“抑商”和“惠商”的關系。目的:扶持、利用商人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關系:

①抑商是長期政策;惠商是恢復經濟,財政增收的短期政策;②在某些時期同時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目的均為鞏固封建統治。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材料一漢文帝變“抑商”政策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④鹽鐵專賣實施的原因、影響是什么?材料二匈奴經常發動對邊境的戰爭,國家經費不足,因此漢武帝實行鹽鐵酒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制,以“佐助邊費”?!瓉碜悦耖g的賢良說,政府鼓勵鑄造的多是大型新式農具,不太適合需要……農民買的農具不鋒利,草都割不動,鹽鐵的價格也貴,農民非常困苦?!賳T大夫說,官府組織工匠、役夫干活,講究方法,資金充足,工具齊全,統一價格,方便國家和百姓,而私有人煉鐵,時間緊張而且資金缺乏,煉的鐵剛韌不均?!g自《鹽鐵論卷三十六水旱》依據材料二概括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政策的原因,如何理解公元前81年“鹽鐵會議”辯論中大夫和賢良的觀點。原因:漢與匈奴進行戰爭,國家財政出現困難。大夫和賢良站在官方解釋和民間批評的立場指出了鹽鐵官營的利弊。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積極影響: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抑制兼并、打擊豪強,緩和社會矛盾,為鋼鐵技術發展和農具革新推廣創造條件。消極影響:民用產品質劣價高,不適合需要,不利于百姓生產生活。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材料二匈奴經常發動對邊境的戰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④鹽鐵專賣變革材料三(唐)劉晏改革榷(què專賣)鹽法,調整官營與私商、鹽戶的關系。在產鹽鄉“固舊監置吏”,收亭戶之鹽,轉賣給商人經銷。其余州縣不設鹽官,在較遠州縣設置“常平鹽”,“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貴”。劉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專利,促進了鹽業的發展,大大增加了鹽稅收入。劉晏始榷鹽時,鹽利年收入40萬緡,其后,達600萬緡,“天下之賦,鹽利過半”。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漢代: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制唐:縮減鹽官,設常平鹽,調控價格,商官分利。民制、官收、商運、商銷的間接專賣制;調動商人積極性,增加政府收入,鹽戶生產狀況也有改善,減輕了人民負擔,促進了鹽業發展。明清:“民制、商收、商運、商銷”官督商專賣制(鹽商先向官府購買壟斷經營權,領取鹽引,再到產鹽區向灶戶買鹽,再販運到指定的行鹽區銷售)。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材料三(唐)劉晏改革榷(qu2016年5月5日國務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取消食鹽產銷區域限制。不再核準新增食鹽批發企業,鼓勵食鹽生產與批發企業產銷一體,鼓勵國有食鹽批發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企業重組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放開食鹽出廠、批發和零售價格,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成本、食鹽品質、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自主確定。2016年5月5日國務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取消食鹽產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響。含義:閉關鎖國一詞源于英商,指明清限制海外貿易政策,海禁指主要指明清兩代禁止民間商船私自出海貿易所采取的措施。概況:明代洪武、建文、永樂、嘉靖四個皇帝較嚴格地實行了針對商民的禁海令,但朝貢貿易活躍。1567年隆慶開禁;清朝初期實行鎖國政策(海禁、遷海),康熙中期(1684-1717年)實行開禁政策,設江、浙、閩、粵四海關。乾隆22年(

1757年))以后“一口通商”。原因:①防范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威脅。②天朝上國,夷夏之防,妄自尊大。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影響:一方面,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民族自衛作用。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響。含義:閉關鎖國一詞源于英商,指明清限制海外貿易政策,海禁指主要指明清兩代禁止民間商船私自出海貿易所采取的措施。概況:明代洪武、建文、永樂、嘉靖四個皇帝較嚴格地實行了針對商民的禁海令,但朝貢貿易活躍。1567年隆慶開禁;清朝初期實行鎖國政策(海禁、遷海),康熙中期(1684-1717年)實行開禁政策,設江、浙、閩、粵四海關。乾隆22年(

1757年))以后“一口通商”。原因:①防范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威脅。②天朝上國,夷夏之防,妄自尊大。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影響:一方面,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民族自衛作用。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2、真題演練: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四實行海禁,濱海人民被“斷其生路”,“于是所在連結為亂,潰裂以出”。嘉靖年間(1522~1566年),東南沿海一帶出現頗有實力的??堋⒑I碳瘓F,走私貿易興盛,“海禁愈嚴,賊伙愈盛”。有識之士認識到“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隆慶年間(1567~1572年),因福建巡撫涂澤民之請,明廷“準販東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興起,“農賈雜半,走洋如適市”“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或移居于呂宋(今菲律賓)者甚眾。學者估計,隆慶開禁后輸入中國的白銀至少1億兩左右,促成了稅收等政策的改變。

——摘編自晁中辰《明代海禁與海外貿易》

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調整的原因及其影響。(8分)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倭患(寇)與海禁的關系。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敵對勢力消亡;影響沿海百姓生計;嚴禁政策已不合時宜,加劇了倭患。影響:開禁促成了海上貿易發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計,海外移民;加速白銀內流,促成制度變革。(8分)明初為防范倭寇實行海禁。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倭患。隆慶開禁和戚繼光抗倭,最終平息了倭患。2、真題演練: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敵對勢力消亡;影響3、考向拓展:

①如何理解閉關鎖國下明中后期白銀大量流入的影響?

材料五

恰在此時,由于15世紀中期中國明朝紙幣體系的崩潰導致了銀幣的替代和白銀稅收體系的建立,中國開始了經濟貨幣化的進程,因而產生了巨大的白銀需求。中國的巨大需求引起了中國的白銀價值兩倍于世界其他地方。美洲白銀通過太平洋運到馬尼拉,再轉至中國,是美洲白銀輸入中國的主要渠道。16-17世紀中葉白銀流入中國約7000-100000噸,約占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左右?!惱ァ睹鞒泻笃谑澜绨足y為何大量流入中國》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貿易時間長于禁海時間。中國手工業領先于世界;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新航路開辟,歐洲殖民貿易與擴張;中國白銀貨幣化加大對白銀的需求,白銀價值高于其他地方。朝貢貿易也包含相當大的商業成份。影響:白銀內流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展,推動了賦稅制度改革;推動農產品商品化,推動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江南工商業市鎮的大量涌現。3、考向拓展: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貿易時間長于禁海時3、考向拓展:

②如何看待朝貢貿易?

材料六

濱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中認為,亞洲存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貿易關系,并以這種關系為基礎形成了“亞洲經濟圈”……“與統治關系相比,朝貢貿易體制的根本點是靠貿易關系在支撐,實際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層次的、具有包容異質因素作用的一種體制?!?/p>

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o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費亦不貨。”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朝貢貿易”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論題:中國古代朝貢貿易體制有雙重影響闡述:一方面,朝貢貿易是以中國為中心,華夷之防觀念下不平等的國際關系,朝貢貿易加重了中國的財政負擔,妨礙了私人海外貿易,限制了海外市場的擴大,阻礙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另一方面,朝貢貿易含有相當的經濟成分,也有利于亞洲國家間的經濟文化往來,推動亞洲經濟文化圈的形成,有利于地區秩序和諧。綜上所述,評價朝貢貿易應著眼于當時和將來,看到其積極作用和不足之處。3、考向拓展: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論題:中國古代朝貢貿易體3、考向拓展:

②如何全面認識閉關鎖國下清代對外貿易。

材料八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開海貿易后,……開放給中外商人進行貿易的大大小小的港口計有100多處……。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都來廣東與中國發生了直接貿易的關系。……同時進出口商品的數量與種類也不斷增加,因而貿易商品流通值不斷上升?!逭粌H開海設關,還實行低稅制優待外商貿易。當時對進口商品所征收的貨稅是很輕的,大約是貨物價值的1%-2%,最多是6%,……與此同時,清政府還不斷實行減稅制度,……康熙三十七年(1698)“著減廣東海關額稅銀三萬二百八五兩”??滴跞四辏?699),減免英商船“原定稅收之四分三,以招攬貿易”?!逭畬嵭小耙怨僦粕?,以商制夷”的管理海外貿易的制度?!猩淌且苑饨ㄕ嘣趯ν赓Q易方面的代理人的身份出現的。具有官商性質?!e凡中外商品之交易,……無不操之行商之手。——黃啟臣《清代前期海外貿易的發展》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1840以前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貿易港口數量多;外貿對象多;進出口商品種類多,貿易量大;確立了關稅制度,實行低稅制、減稅制、行商制等管理制度;在世界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朝貢貿易在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3、考向拓展: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貿易港口數量多;外貿3、考向拓展:

③該圖能否證明清朝實行“一口通商”的行閉關鎖國政策?

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一口通商的概念。1757年十一月十日,乾隆帝正式降旨,曰:“嗣后口岸定于廣東,不得再赴浙省。此于粵民生計,并贛、韶等關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肅清?!边@一諭令所施及的特定對象為"外洋紅毛等國番船、番商",西洋人不得再赴浙江寧波港貿易。而對于朝鮮、日本、琉球、安南等東洋、南洋諸國,則不在這一諭令所涉及范圍之內,且中國商人仍可由四海關出海貿易。3、考向拓展: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一口通商的概念。1757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重農抑商與閉關鎖國(海禁)政策的比較名稱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海禁)時間目的內容影響相同點始于戰國,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明清時期壓制私營工商業勢力,維護封建統治防范殖民勢力,維護封建統治重視農業,限制工商業活動,賤商人禁止國人私自出海貿易,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封建社會前期,促進封建經濟發展,明清阻礙商品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來侵略,維護了國家主權,但影響海外市場的擴大和對外交流維護封建統治;壓制私人工商業勢力及活動;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重農抑商與閉關鎖國(海禁)政策的比較名稱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謝謝傾聽謝謝傾聽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理解襯料實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謝謝謝謝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第一單元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1課件農耕時代的生存瓶頸——中國古代經濟政策(2)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張尊健【課程標準】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考綱考情】“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海禁、朝貢貿易、鹽鐵專賣政策是備考的重點農耕時代的生存瓶頸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張尊健【課程標準】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時期、實施的主要原因、表現和影響。含義:重視農業而限制私營工商業(者)的經濟思想和政策。存在時間:戰國(商鞅變法)-晚清(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原因:農業為封建統治提供賦役,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力。表現:重農:修水利、輕賦稅、勸農桑。抑商:收重稅,賤商人,專賣制等影響:封建社會前期,積極作用為主,促進小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明清時期,消極作用明顯,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時期、實施的主要原因、表現和影響。含義:重視農業而限制私營工商業(者)的經濟思想和政策。存在時間:戰國(商鞅變法)-晚清(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原因:農業為封建統治提供賦役,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力。表現:重農:修水利、輕賦稅、勸農桑。抑商:收重稅,賤商人,專賣制等影響:封建社會前期,積極作用為主,促進小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明清時期,消極作用明顯,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一、重農抑商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重農抑商的含義,實行2、真題演練:(1)清帝雍正朱批諭旨說:“山右(今山西)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朕所悉知,習俗殊可笑?!边@反映出當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經躍居首位 B.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已被拋棄C.重農抑商政策并沒有得到實施 D.傳統觀念因追求財富而改變(2)漢初,官方禁止商人“衣絲乘車”,但后來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員級別)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B.休養生息造成消費觀念的改變C.官員與商人的社會地位漸趨一致D.原有規制受到商業發展的挑戰(3)雍正帝指責地方官員:“此當青黃不接之際,朕待報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來奏,何雨水糧價竟無一語及之,汝任地方之責,試思寧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強調重農意識B.關心百姓疾苦C.申飭官員無能D.關注地方穩定一、重農抑商政策DDD2、真題演練:一、重農抑商政策DDD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①怎樣理解農重和抑商兩個概念間的關系。這是兩個不同但又相互聯系的概念。重農是重視農業,抑商是抑制私營工商業。抑商的目的是重農。②抑商之后商業仍有發展、甚至繁榮的原因是什么?農業、手工業發展促進商品經濟發展,金融交通發展政局統一是條件。抑商政策執行時有松緩。③如何認識抑商與惠商的關系?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③如何認識抑商與惠商的關系?材料一

漢文帝變“抑商”政策為“惠商”政策。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這些措施實行后,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進入山澤自由樵采、捕撈,以補助生活。但文、景時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規定一直未取消。——摘編自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漢文帝“惠商”政策的目的。簡要說明“抑商”和“惠商”的關系。目的:扶持、利用商人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關系:

①抑商是長期政策;惠商是恢復經濟,財政增收的短期政策;②在某些時期同時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目的均為鞏固封建統治。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材料一漢文帝變“抑商”政策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④鹽鐵專賣實施的原因、影響是什么?材料二匈奴經常發動對邊境的戰爭,國家經費不足,因此漢武帝實行鹽鐵酒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制,以“佐助邊費”?!瓉碜悦耖g的賢良說,政府鼓勵鑄造的多是大型新式農具,不太適合需要……農民買的農具不鋒利,草都割不動,鹽鐵的價格也貴,農民非常困苦。……政府官員大夫說,官府組織工匠、役夫干活,講究方法,資金充足,工具齊全,統一價格,方便國家和百姓,而私有人煉鐵,時間緊張而且資金缺乏,煉的鐵剛韌不均?!g自《鹽鐵論卷三十六水旱》依據材料二概括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政策的原因,如何理解公元前81年“鹽鐵會議”辯論中大夫和賢良的觀點。原因:漢與匈奴進行戰爭,國家財政出現困難。大夫和賢良站在官方解釋和民間批評的立場指出了鹽鐵官營的利弊。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積極影響: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抑制兼并、打擊豪強,緩和社會矛盾,為鋼鐵技術發展和農具革新推廣創造條件。消極影響:民用產品質劣價高,不適合需要,不利于百姓生產生活。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材料二匈奴經常發動對邊境的戰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1)準確認識重農抑抑商④鹽鐵專賣變革材料三(唐)劉晏改革榷(què專賣)鹽法,調整官營與私商、鹽戶的關系。在產鹽鄉“固舊監置吏”,收亭戶之鹽,轉賣給商人經銷。其余州縣不設鹽官,在較遠州縣設置“常平鹽”,“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貴”。劉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專利,促進了鹽業的發展,大大增加了鹽稅收入。劉晏始榷鹽時,鹽利年收入40萬緡,其后,達600萬緡,“天下之賦,鹽利過半”。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漢代: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制唐:縮減鹽官,設常平鹽,調控價格,商官分利。民制、官收、商運、商銷的間接專賣制;調動商人積極性,增加政府收入,鹽戶生產狀況也有改善,減輕了人民負擔,促進了鹽業發展。明清:“民制、商收、商運、商銷”官督商專賣制(鹽商先向官府購買壟斷經營權,領取鹽引,再到產鹽區向灶戶買鹽,再販運到指定的行鹽區銷售)。一、重農抑商政策3、考向拓展:材料三(唐)劉晏改革榷(qu2016年5月5日國務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取消食鹽產銷區域限制。不再核準新增食鹽批發企業,鼓勵食鹽生產與批發企業產銷一體,鼓勵國有食鹽批發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企業重組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放開食鹽出廠、批發和零售價格,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成本、食鹽品質、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自主確定。2016年5月5日國務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取消食鹽產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響。含義:閉關鎖國一詞源于英商,指明清限制海外貿易政策,海禁指主要指明清兩代禁止民間商船私自出海貿易所采取的措施。概況:明代洪武、建文、永樂、嘉靖四個皇帝較嚴格地實行了針對商民的禁海令,但朝貢貿易活躍。1567年隆慶開禁;清朝初期實行鎖國政策(海禁、遷海),康熙中期(1684-1717年)實行開禁政策,設江、浙、閩、粵四海關。乾隆22年(

1757年))以后“一口通商”。原因:①防范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威脅。②天朝上國,夷夏之防,妄自尊大。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影響:一方面,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民族自衛作用。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響。含義:閉關鎖國一詞源于英商,指明清限制海外貿易政策,海禁指主要指明清兩代禁止民間商船私自出海貿易所采取的措施。概況:明代洪武、建文、永樂、嘉靖四個皇帝較嚴格地實行了針對商民的禁海令,但朝貢貿易活躍。1567年隆慶開禁;清朝初期實行鎖國政策(海禁、遷海),康熙中期(1684-1717年)實行開禁政策,設江、浙、閩、粵四海關。乾隆22年(

1757年))以后“一口通商”。原因:①防范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威脅。②天朝上國,夷夏之防,妄自尊大。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影響:一方面,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民族自衛作用。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1、自主復習及檢測:說出閉關鎖國、海禁的含義,概況,原因和影2、真題演練: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四實行海禁,濱海人民被“斷其生路”,“于是所在連結為亂,潰裂以出”。嘉靖年間(1522~1566年),東南沿海一帶出現頗有實力的???、海商集團,走私貿易興盛,“海禁愈嚴,賊伙愈盛”。有識之士認識到“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隆慶年間(1567~1572年),因福建巡撫涂澤民之請,明廷“準販東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興起,“農賈雜半,走洋如適市”“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或移居于呂宋(今菲律賓)者甚眾。學者估計,隆慶開禁后輸入中國的白銀至少1億兩左右,促成了稅收等政策的改變。

——摘編自晁中辰《明代海禁與海外貿易》

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調整的原因及其影響。(8分)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倭患(寇)與海禁的關系。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敵對勢力消亡;影響沿海百姓生計;嚴禁政策已不合時宜,加劇了倭患。影響:開禁促成了海上貿易發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計,海外移民;加速白銀內流,促成制度變革。(8分)明初為防范倭寇實行海禁。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倭患。隆慶開禁和戚繼光抗倭,最終平息了倭患。2、真題演練: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敵對勢力消亡;影響3、考向拓展:

①如何理解閉關鎖國下明中后期白銀大量流入的影響?

材料五

恰在此時,由于15世紀中期中國明朝紙幣體系的崩潰導致了銀幣的替代和白銀稅收體系的建立,中國開始了經濟貨幣化的進程,因而產生了巨大的白銀需求。中國的巨大需求引起了中國的白銀價值兩倍于世界其他地方。美洲白銀通過太平洋運到馬尼拉,再轉至中國,是美洲白銀輸入中國的主要渠道。16-17世紀中葉白銀流入中國約7000-100000噸,約占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左右?!惱ァ睹鞒泻笃谑澜绨足y為何大量流入中國》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貿易時間長于禁海時間。中國手工業領先于世界;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新航路開辟,歐洲殖民貿易與擴張;中國白銀貨幣化加大對白銀的需求,白銀價值高于其他地方。朝貢貿易也包含相當大的商業成份。影響:白銀內流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展,推動了賦稅制度改革;推動農產品商品化,推動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江南工商業市鎮的大量涌現。3、考向拓展: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原因:貿易時間長于禁海時3、考向拓展:

②如何看待朝貢貿易?

材料六

濱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中認為,亞洲存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貿易關系,并以這種關系為基礎形成了“亞洲經濟圈”……“與統治關系相比,朝貢貿易體制的根本點是靠貿易關系在支撐,實際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層次的、具有包容異質因素作用的一種體制?!?/p>

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o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費亦不貨。”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朝貢貿易”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論題:中國古代朝貢貿易體制有雙重影響闡述:一方面,朝貢貿易是以中國為中心,華夷之防觀念下不平等的國際關系,朝貢貿易加重了中國的財政負擔,妨礙了私人海外貿易,限制了海外市場的擴大,阻礙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另一方面,朝貢貿易含有相當的經濟成分,也有利于亞洲國家間的經濟文化往來,推動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