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師預測1.隋唐時期創新許多制度,其中“免役收庸”的制度比較接近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子【解析】解答時首先明確“免役收庸”的含義,即可以以庸代役,從而使農民的生產時間比較有保證,對照選項的諸子百家,很明顯是B項,因為孟子主張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兩者極為相似,故選擇B項。【答案】B2.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的大變革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人才流動頻繁,“朝秦暮楚”就是這種情況的寫照,其相關因素主要有() ①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②戰爭頻繁,政局動蕩不安③諸侯為爭雄稱霸,重視人才④禮崩樂壞,平等思想成為發展趨勢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綜合能力,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才流動變化迅速的原因。原因主要在于社會的急劇變化,才引起了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人才流動頻繁,①②③項均屬于社會變化的因素,因此選擇B項。④的說法不符合當時的實際,因為禮崩樂壞是對的,但平等思想卻不正確。【答案】B3.我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創新,下列舉措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首創意義的有()①孔子以“有教無類”的思想辦學
②漢武帝建立太學,用儒家經典作為教育內容
③洋務派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
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故①項正確;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此開始用儒家經典作為教育內容;洋務派開始派遣留學生、進修生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開了中國教育直接向西方學習的先河;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思想是中國人第一次的開明教育思想。所以四個選項都是正確的,故選擇A項。【答案】A4.下面四幅圖片依次為:世界文化遺產──孔府、孔廟、孔林和2022年國際孔子文化節。從下述圖片中,我們可以獲取哪些正確的歷史信息()
①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②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影響很大,全球華人祭孔,傳承民族文化③“三孔”的旅游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開發,推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④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德治國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下列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
)A.都江堰很好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大型生態型水利工程。B.荀子的主張“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C.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農耕縮小,畜牧業擴展,有利于緩解對生態環境的破壞D.唐詩“憶昨深山里,終朝看火耕”這一現象,對自然生態平衡產生了不利影響【解析】本題考查古代農業人與自然的關系,充分與現在的可持續發展聯系。“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是掌握自然規律,并且按其規律改造自然界為人類服務。這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選B項。【答案】B7.古籍記載:戰國時期“墨子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它沒有反映出的歷史現象是(
)A.“兼愛”主張得民眾的支持B.封建經濟發展,小生產者隊伍壯大C.“非攻”主張適應了當時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需要D.私人辦學在不斷發展【解析】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戰亂爭雄,所以“非攻”主張只是小生產者的美好愿望,而不可能是各國的需要。【答案】C8.在評論秦朝滅亡時,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此處孟子的“一個思想”具體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貴君輕”,統治者要實行“仁政”C.兼相愛、交相利D.加強中央集權,防止人民反抗【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根據所學知識不難判斷出B項是孟子的思想觀點。【答案】B9.據分析統計,《孟子》一書中關于水利的談話有11次,都涉及黃河洪水泛濫殃及鄰國。從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解決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國減少戰爭,專力治黃B.各國加強協調,統一治黃C.統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各自為政,加強治理【解析】在我國古代小農經濟形態下,水利興修、道路交通等大型公共工程設施的興建均依賴于統一中央政權的力量。【答案】C10.下列哪項是孟子對孔子“民本”思想的發展()A.“為政以德”B.“節用而愛人”C.關心愛護百姓D.“天下為主,君為客”【解析】D是黃宗羲對儒家民本思想的發展。【答案】D11.黃宗羲是我國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進步因素中對構建近代社會影響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對“人治”C.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主要是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近代社會”,然后進行分析比較。一是近代社會指資本主義社會逐步取代封建社會等,其到來的標志是:民主取代專制,法制取代人治,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二是黃宗羲是思想家,因而必然強調其思想的影響,在這三個標志中,法制取代人治屬于思想方面,所以本題選擇B項。【答案】B12.明清時期出現反對君主獨裁的進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識分子具有憂國憂民思想B.封建專制的殘酷壓迫C.商品經濟的發展D.接受了資本主義民主思想【解析】首先由于明清時期的閉關自守政策,中國知識分子不可能接受外來民主思想,故D項排除。其余A、B、C三項皆是原因。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A項可排除。B項并不是導致民主思想產生的必然結果,而商品經濟恰恰是民主思想產生最重要的社會基礎。故C項符合題目要求。點評:思想屬于文化的范疇,而一定的文化又是一定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決定社會政治的根本因素在于經濟。因此,任何思想(思潮)的出現,其根本原因都只能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答案】C13.黃宗羲是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下列與他有關的是()
A.得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害”的結論B.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C.提出“氣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觀點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責儒家經典并非是“萬世之至論”【解析】B、C、D分別是顧炎武、王夫之、李贄的思想。【答案】A14.明末清初學者唐甄在《潛書》中說:“兩千年來皇帝皆盜賊”,下列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主張與唐甄相似的是()A.顧炎武B.黃宗羲C.王夫之D.李贄【解析】注意比較明清思想家的異同點。黃宗羲有兩個主要思想:批判君主專制制度和提出“工商皆本”。題目考查的是他的批判君主專制的思想。【答案】B15.明清時期,思想家認為當時社會弊端叢生的根源在于()A.程朱理學已經不合時宜了B.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經濟的發展D.社會貧富不均【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當時社會弊端叢生的根源是封建專制衰弱帶來的種種弊端。【答案】B16.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內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學B.批判重農抑商C.批判君主專制D.批判“農工商皆本”【解析】D項內容應該是他們共同主張的內容。【答案】D17.下列內容中,屬于黃宗羲在政治方面的主張的是()A.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B.“工商皆民生之本”C.主張物質第一性D.“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解析】本題考查黃宗羲的政治觀點。【答案】A18.下列關于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產生的社會影響的評述,不正確的是()A.有利于解放思想B.“農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業的發展C.對君主專制造成了猛烈的沖擊D.直接推動了變革當時的社會實踐【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D項的效果沒有取得。【答案】D19.下列關于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和明清批判君主專制的思想的評述,正確的是()A.都是從本質上否定君主專制B.維護的階級利益相同C.產生的歷史條件相同D.都有一定的進步性【解析】兩者都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具有進步性,反對暴政,但形成的歷史條件不同。【答案】D20.“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A.維護封建禮教B.主張學以致用C.反對迷信崇拜D.抨擊腐朽統治【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題中觀點是反對迷信孔子。【答案】C21.某同學寫關于民族氣節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C.老驥伏櫪,志在千里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考察學生對諸子百家名言思想的理解。【答案】D22.董仲舒在《深察名號》中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對這一思想理解最準確的是()A.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C.建議以禮人法,以禮人俗D.認為民性本善,君權天授【解析】考察學生閱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對董仲舒思想的理解。【答案】D23.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世界觀、人生觀,為塑造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礎。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對應的排列組合是()A.君子、俠客、隱士、英雄B.英雄、俠客、隱士、君子C.君子、俠客、英雄、隱士D.英雄、隱士、俠客、君子【解析】可用排除法,儒家的人生觀是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做英雄,道家的人生觀是消極避世做隱士。【答案】B24.董仲舒說:“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宣揚“天人感應”學說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對儒學的新發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動搖的【解析】考察學生閱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對董仲舒思想的理解。【答案】D25.春秋時期,魯國的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后來能夠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體系根據時代的需要在不斷豐富和完善②封建統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終沒有得到廣泛傳播④封建官辦教育對儒家思想的大力傳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③的觀點不準確,有一些朝代宗教受到統治者的推崇而獲得廣泛傳播。【答案】D26.“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在上述建議下,出現了()A.百家爭鳴B.焚書坑儒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三教合歸儒【解析】仔細閱讀材料,材料體現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這一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儒家思想至此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答案】C27.奶奶不斷嘮叨:“老天爺爺,你怎么不掙眼,這雨沒完沒了地下,你還叫我們窮人活不活。”以上是某文學作品中的片段,“奶奶”的話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的敬意,這與中國古代哪一學派有關()A.道家學派B.法家學派C.儒家學派D.墨家學派【解析】古代的“敬天”和“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答案】C28.儒家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荀子根據時代需要對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現在()A.主張“仁政”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張“禮法并用”D.提出“天人感應”【解析】考查學生對荀子思想內容的了解。【答案】C29.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東西,如果他們相信荀子的理論,可能對小孩采取的態度是()A.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惡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會改正錯誤的B.認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錯誤是一時糊涂C.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惡的,必須得到嚴厲的懲罰,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認為孩子犯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環境不好,應擇善而居【解析】荀子認為性本惡,但是經過后天的教育能夠由惡變善【答案】A30.2022年12月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問中國期間,特意到山東曲阜參觀,并作了“溫故知新”的題詞。這一題詞的深刻寓意是()A.中日文化同根同源B.日本人民特別崇拜中華文明D.中國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維系中日關系的基礎C.中日兩國人民要繼承友好交流傳統,促進兩國關系的新發展【解析】本題緊密結合時事,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中日關系低潮之后,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開始了中日友好關系的新篇章。【答案】D31.明清之際形成的進步思想,最能體現時代發展趨勢的是()A.經世致用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C.工商皆本D.天下為主,君為客【解析】必須知道“時代發展趨勢”是世界資本主義的興起,這樣就可以選出。【答案】C3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提出了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觀點,這與西方的啟蒙思想極為相似。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啟蒙運動的發展已對中國思想界產生了巨大影響B.黃宗羲的思想對啟蒙運動生產了巨大影響C.黃宗羲的思想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D.黃宗羲思想的產生具有極大的偶然性,而啟蒙運動的產生具有必然性【解析】考察中西方思想比較。中西方的新思想互相影響不大,AB排除。反封建專制思想的產生應該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答案】C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的要求,具有反君主專制和關注民生的歷史進步性。【答案】B36.下列有關明清時期思想領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理學與心學相繼占統治地位B.理學由主觀唯心向客觀唯心演變并走向極端C.早期啟蒙思潮潛滋暗長D.“靜即含動,動不舍靜”是指運動和靜止是對立統一的【解析】B項說法錯誤。理學是由客觀唯心向主觀唯心演變。【答案】B37.黃宗羲認為:“然則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黃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C.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憲制【解析】材料中黃宗羲鮮明地說出先有“治法”后才能“治人”,法治觀點鮮明。【答案】C38.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與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的關系是()A.前者是對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對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對后者的繼承和批判D.兩者毫無關系【解析】學生很容易把B、C兩個混淆了。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是否定君主專制,而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的提出是為了使當時的統治者更好地統治人民,所以前者并非對后者的簡單肯定。所以選C項更合適。【答案】C39.18世紀的英國學者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代表作《國富論》中闡明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重要性,以下與他的觀點最接近的見解是()A.“從字義通經義,從經義通義理”B.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解析】“工商皆本”的思想是重視資本主義工商業,把它放在首要位置,這是資產階級的觀點,同時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觀點之一。【答案】C40.列材料:材料一: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____(南宋)朱熹《行宮便殿奏扎》材料二: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余百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明)李贄《藏書卷》材料三“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即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夕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黃宗羲《原君》材料四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長也,子孫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為之法。然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于我也;漢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屬于我也;宋解方鎮之權,以方鎮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指出李贄的觀點同朱熹的觀點有何不同?分析原因。(2)材料三、四中,黃宗羲把批判矛頭分別指向了什么?這是一種什么思想?(3)材料四中,“秦變封建而為郡縣……漢建庶孽……宋解方鎮之權”分別是指哪些事件?(4)黃宗羲的思想實質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在當時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1)朱熹認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變的;李贄反對以孔子的思想為衡量是非的標準。隨著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經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受到懷疑。(2)封建君主專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3)秦實行的郡縣制;漢初的封國制;北宋削減節度使權力。(4)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啟蒙的作用。41.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曾經深刻地影響著我們這個東方大國,是歷朝歷代的治國方略,更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思想淵源,繼承和發揚儒家傳統倫理思想中的精華,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回答:(1)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誰?其思想核心什么?(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后世稱其為“亞圣”。簡要指出他對儒家思想發展的主要貢獻。(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達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請把與“修身”、“齊家”相對應的儒家名言的序號填在后面的括號內。修身:()齊家:()=1\*GB3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供養、贍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2\*GB3②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3\*GB3③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4\*GB3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5\*GB3⑤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GB3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7\*GB3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8\*GB3⑧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4)請在上面有關“修身”或“齊家”的儒家名言中選取一至二條,從字面意思、完善自、我、和諧社會建設的角度談談自己的認識。【答案】(1)孔子;仁(2)他把孔子“仁”的思想發展成為更加系統的“仁政”思想;他發揮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在倫理觀念上主張“性本善”。(3)修身:(=4\*GB3④=6\*GB3⑥=7\*GB3⑦)齊家:(=1\*GB3①=8\*GB3⑧)(4)評分說明(三個等級):字面意思的理解,自我完善角度的認識,和諧社會建設角度的認識;能夠從【解析】西方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與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較,理解東西方文化。此是高考的一個重點內容,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對比能力。【答案】
西方中國17-18C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內容批判天主教,批判封建專制提出民主政治方案
批判君主專制制度影響進一步打破精神枷鎖,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
解放了思想,啟蒙了民主思想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的重大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專制加強,自然科技走向落后4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將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絕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仰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材料二顧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興工商業。主張在雁南、雁北發展紡織業;在西北山澤地區開采礦產;在東南沿海通市舶,發展海外貿易。材料三……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王夫之《黃書》請回答下面問題:(1)依據材料一、二、三黃宗羲和王夫之分別提出什么經濟主張?與我國古代傳統政策有何差異?(2)分析他們的經濟主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積極意義。【答案】(1)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應該“痛絕之”工商業中不切民用的有害因素。王夫之提出“經世致用”,重視工商業發展的主張。我國封建社會傳統經濟思想是重農抑商。(2)背景: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思想要求。積極意義: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當時是進步的,對今天也有借鑒作用。4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說:“令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紀統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材料二朱熹說:“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豈不是天理?又說:“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熏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材料三他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企業生態設計與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電信服務在智能物流配送的優化考核試卷
- 液體分離技術在皮革工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纖維制品的國內市場消費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畜牧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與認證流程考核試卷
- 無線廣播傳輸在體育賽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氣象預報在農業種植調整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稀有金屬在智能傳感器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濟南大學《素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銅川市2025年四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國家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3周年
- 《無人機安全操作能力評估系統技術規范》
- 變壓器檢修規程范文(2篇)
- 強夯檢測方案
- 陜文投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2024危重癥患兒管飼喂養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課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知識產權歸屬
- 我們愛運動(課件)冀美版美術二年級下冊
- 水泥罐車崗位安全操作規程(4篇)
- 《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綜述論文: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研究的文獻綜述41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