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治與執法倫理專題 (人事局)課件_第1頁
行政法治與執法倫理專題 (人事局)課件_第2頁
行政法治與執法倫理專題 (人事局)課件_第3頁
行政法治與執法倫理專題 (人事局)課件_第4頁
行政法治與執法倫理專題 (人事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政執法與風險社會

制作人:門中敬前言

目前行政執法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一個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一個政治、法律和倫理多層面、多方位調和與沖突的時期。這個時期把握好了,中國的法治發展進程就會進一步向縱深發展,而把握不好的話就會倒退。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負有特定的歷史責任。

第一部分行政執法一、行政執法的基本理念(行政法治)

1、行政法治不是依法行政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只是執法活動的一項原則精神B)執法的目的是人,也就是說以人為目的是行政法治的根本——人的尊嚴問題C)行政法治不是純粹的執法+秩序,法治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權

3、行政要要實現一定的管理目的,不過在法治理念下,它就轉化成一個法律的目的性問題

法律是行為規則,是人制定的。在我國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來制定各項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我國各個法律(文本)開篇都講它的立法目的。比如行政訴訟法說的是“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4、法治本身是正義的化身,但它首先應當是一門技藝或藝術立法技藝:后面再談B)執法技藝:不能簡單地等于執法技能!!C)司法技藝:美俄亥俄州“伊麗莎白一世”案5、法治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與人們的心理有關,與法治文化關聯密切。法治不只是一些行為的規則,它既體現了一些基本法理,也要與人們通常的心理相一致。比如行政法的一些基本的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行政裁量權的限制原則等等就是一些基本的法理,但這些基本法理也一定得為人們的心理所接受,否則談何法治啊?5、法治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與人們的心理有關,與法治文化關聯密切。法治不只是一些行為的規則,它既體現了一些基本法理,也要與人們通常的心理相一致。比如行政法的一些基本的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行政裁量權的限制原則等等就是一些基本的法理,但這些基本法理也一定得為人們的心理所接受,否則談何法治啊?2、一個制度要實行的好,一般來說一定是得到了人們觀念上的認同

制度實行的好壞,不能完全靠強制。一個不寬容的制度,不會造就寬容的民眾。一個不正義的制度,會讓社會呈現出偽善的面孔恩洲大巷拆樓現場,屋主站在二樓房內,窗戶上掛著用來上吊的繩子。

4、制度既包括實體方面的規則,又包括程序方面的規則,兩者是不可偏廢的實體規則很重要,能讓人看到問題的本質所在B)程序也很重要,具有理性的價值取向,特別是在達成某種共識的時候,意義重大,但程序具有工具主義傾向。2、執法要正確的適用法律

A)如何解釋法律的問題

法律解釋有很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法律的目的。結合一些本人經手的案例說明B)如何選擇法律的問題法律的選擇問題與案件的事實認定關系密切。因為我們執法的時候,總是按照“法律+事實=結論”這樣一個推論的模式進行,這樣子不行;法律選擇里面,還要注意法律保留和法律優先的問題;適用法律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合法性的問題,還要注意合理性的問題3、執法要重視對自由裁量權的控制

自由裁量權到底是什么?存在什么地方?通過行政規定來規范自由裁量權C)通過程序來規范自由裁量權4、執法要重視實效

A)破窗理論;B)博弈理論★選擇性執法——權力尋租與執法失效5、執法者應當具備法治文化的素養,具備執法能力

A)執法能力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法律信仰問題B)執法能力的核心是法治文化素養,著力點在于公共精神的培育C)還有就是一個責任承擔的問題,解決執法能力的問題,不能光說

6、要轉變觀念認識,探索新型的柔性執法方式,以彌補傳統硬性執法的缺陷

A)我的研究課題:《寬容理念與憲法》《二元構造視角下的行政權》《行政軟權力——行政權重塑的另一個側面》《行政軟權力的特征和價值與功能》《行政軟權力的法律規制模式研究》《信息社會與行政軟權力的運用》B)行政軟權力資源與行政軟權力運用方式★釣魚執法

英美叫執法圈套(entrapment),這是英美法系的專門概念,它和正當防衛等一樣,都是當事人無罪免責的理由。

二、執法者的使命

A)忠實地實施法律,特別是應站在正義的立場來行使自由裁量權B)要講事實,講證據,要在執法中體現公平正義C)肩負著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雙重使命D)維護社會正義三、執法者(法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被忽視了)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

A)共同的知識背景B)共通的法律語言C)共同的法律思維D)共同的信仰★深圳“咆哮體”民警

深圳振華路一警察在消防現場情緒失控對圍觀者咆哮“我現在不需要你教我怎么干活,你是專家?我現在問你啥了?”、“走,全部離開,問你們什么都不知道,還他媽圍著一堆人!否則全部跟我回去協助調查!”1、風險社會問題價值多元;利益多元;風險多元2、執法風險問題政治風險;社會風險;責任風險(國家賠償責任)3、如何防范執法風險執法規范化;執法能力;法治憂患意識第三部分風險社會與執法問題1、風險社會問題價值多元;利益多元;風險多元2、執法風險問題政治風險;社會風險;責任風險(國家賠償責任)3、如何防范執法風險執法規范化;執法能力;法治憂患意識第三部分風險社會與執法問題1、風險社會問題價值多元;利益多元;風險多元2、執法風險問題政治風險;倫理風險;責任風險(國家賠償)3、如何防范執法風險執法規范化;執法能力;法治憂患意識以下主要就《國家賠償法》修訂問題作一解讀→第三部分風險社會與執法問題對國家賠償法的理解問題第2條去掉了“違法”二字是否意味著國家賠償的歸則原則完全適用了結果責任呢?答案為否!因為在規定范圍時仍然大量使用了“違法”、“非法”的表述。僅在刑事賠償的拘留、逮捕情況下適用不徹底的結果責任。

國家賠償的范圍包括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中的錯判不賠,但措施違法的要賠。——簡稱為“1對1陪,1對2不陪”。

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國家賠償→違法行使職權的后果/一定在損害產生之后;國家補償→合法行使職權的后果/可能在損失發生之前,如拆遷。

國家賠償的5要件

1、致害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行政賠償下法定授權或行政委托的組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偵察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監獄、看守所等。

2、致害行為必須是行使職權的行為:行使職權行為本身;與行使職權密不可分的行為:①前置程序、②技術含量高、③暴力行為;工作時間外的行使職權行為(加班);管轄區域外的行使職權行為;超越職權的行為;其六,濫用職權的行為。

3、致害行為必須具有違法性+刑事羈押除外(結果責任)。“違法”原則在《國家賠償法》中有三個具體表述:一是違法;二是非法;三是違反。包括:A、條文中的“法”是廣義,既含實體法,也指程序法;既指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實定法,也包括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如誠實守信、公平公正、公序良俗等。B、違法既包括積極的作為性違法,也包括消極的不作為違法。C、違法歸責原則既包括法律行為違法,也包括事實行為違法。

4、必須有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損害的事實。一是已經發生,不能是尚未發生、主觀臆斷的;一是特定的、不能是普遍的。5、致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兩者之間存在直接、內在、必然的聯系!國家賠償的范圍內容比較多,這兒只要記住不賠的我看就行1、行政不予賠償的情形:A、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C、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2、刑事不予賠償的情形:A、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B、依照刑法第17、18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無、限行為能力、精神病)。被精神病怎么辦?

C、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5條、142條第2款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輕微、時效、特赦、親告、死亡、其他)。D、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E、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F、監視居住、保外就醫、取保候審、管制、緩刑。法條延伸:A、《刑法》17條: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除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B、《刑法》17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C、《刑事訴訟法》第1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D、《刑事訴訟法》142條第2款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3、民事行政訴訟不予賠償A.因申請人申請保全有錯誤造成損害的;B.因申請人提供的執行標的物有錯誤造成損害的;C.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D.屬于《民事訴訟法》(210)規定能夠執行回轉的;E.被保全人、被執行人,或者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員違法動用、隱匿、毀損、轉移、變賣人民法院已經保全的財產的;F.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害后果的。★“錯拘豁免期”:《刑事訴訟法》第69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依此,公安機關在采取拘留措施后,只要在上述法定期限內進行偵查取證、予以甄別,可能不必承擔賠償責任,即可以獲得長達37天的“錯拘豁免期”。4、其他不予賠償的情形:A.立法或其他抽象行為;B.軍事行為;

C.公有公共設施設置欠缺或管理不善,即公共不動產的瑕疵,屬民法的調整范疇,不屬國家賠償;D.國有的鐵路、民航、醫院等國企在其業務中造成的損害;E.第三人的過錯;F.不可抗力:《民法通則》第153條;G.正當防衛;H.緊急避險;I.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中的錯判不賠,但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中的保全措施、強制措施和執行措施違法的應予賠償。(見國賠法第38條)另,保全措施中對方當事人提供擔保的除外。

國家賠償當事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實施:侵權行為工作人員所屬的行政機關。

共同: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連帶責任]

授權:被授權的組織。

委托:委托的行政機關。撤銷: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復議: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注意與行政訴訟中被告的區別)刑事(司法)賠償義務機關實施:實施侵權的偵查、檢察、審判、看守、監獄管理工作人員所屬的機關。拘留:依照本法的規定應當給予國家賠償的,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逮捕: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再審改判無罪:作出原生效判決的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可能是一審法院,也可能是二審維持或改判的由二審法院。二審改判無罪,以及二審發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的,作出一審有罪判決的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徹底貫徹賠償義務機關后置確定規則]★二審發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A、一審法院重審改判無罪;B、二審發回重審,一審法院要求檢察院補充偵查,檢察院補充偵查后撤回起訴、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或撤銷案件;C、檢察院在發回重審過程中主動要求撤回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撤銷案件的。

國家賠償程序行政賠償程序A、請求與處理程序(含協商),也稱先行處理程序,這是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雙方接觸的程序,如協商不成立的,賠償義務機關在二個月內作出處理決定;不服的在三個月內提起賠償訴訟(程序三)。參見《國家賠償法》第11、12、13、14條。

B、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程序中一并提出并實現賠償請求,這完全要依照前述兩個法律制度的規定執行。C、行政賠償訴訟程序,此時仍由人民法院行政庭審理,是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可由不服程序一決定或不作為引起,也可由不服程序二的復議賠償決定引起。《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二款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富有特殊性。★行政法中的兩個“一并”和“單獨”

A、申請行政復議只能一并不能單獨提出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B、提出賠償請求既可單獨也可一并。司法賠償程序

A、司法賠償的處理程序,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原則,含兩者協商;

B、復議程序,屬于司法復議(非行政復議、非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C、賠償委員會的決定程序,設在中院以上的賠償委員會決定【非判決、裁定】。★司法追償——有故意實施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行為的,以及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后,向該司法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同時,不免除紀律懲戒和構成犯罪的刑事責任。

賠償的方式與標準賠償方式A、支付賠償金

B、返還財產或恢復原狀

C、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但需是在侵犯人身權(以前限于侵犯人身自由權)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賠償標準A、侵犯人身自由權的: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算,年職工平均工資除以上年度的法定工作日即得出日平均工資。每年3—4月間公布。

B、侵犯生命健康權的

:損害

賠償項目賠償標準一般傷害醫療F+誤工F+護理F誤工費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