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_第1頁
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_第2頁
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_第3頁
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_第4頁
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第2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一、宋明理學1.內容天理倫理道德三綱五常存天理心格物致知反省內心心外無物知行合一一、宋明理學天理倫理道德三綱五常存天理心格物致知反省內心心外【史論要旨】理學的出現,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對于過去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達,用“理”代替了過去的“天”,標志著儒家思想的成熟。【史論要旨】理學的出現,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對于過去倡導的2.影響: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及

_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倫理道德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朱熹二程)程朱理學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心即理也心外無物發明本心致良知陸王心學(陸九淵王陽明)三教合一儒學的新發展【知識導圖】2.影響: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及_都產生二、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1.李贄:離經叛道(1)※李贄思想產生的原因有哪些?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國社會__________空前尖銳。②經濟:江南的____________已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③思想:_______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為神圣。④個人:李贄目睹了_____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內在矛盾市民工商業者道學家官場二、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內在矛盾市民工商業者道學家官場(2)主張。①指出_____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論。②強調人_____的私欲,認為穿衣吃飯就是“_________”。(3)影響: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時期的要求。孔子儒家經典正當人倫物理資本主義萌芽(2)主張。孔子儒家經典正當人倫物理資本主義萌芽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君主專制民主反專制經世致用樸實學風物質辯證法思維方法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君主專制民主反專制經世致用樸實學風物質【誤區警示】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只是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并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次,更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制度的主張。所提出的一些主張仍然沒有跳出儒家傳統思想的范疇,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時期的發展,因此絕不能等同于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誤區警示】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只是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并

宋明理學閱讀以下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問題:材料朱熹:“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王陽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宋明理學1.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宋代儒學有何新的發展?提示:(1)吸收了佛教和道教學說,使儒家道德學說獲得了整體性的論述,傳統儒學內部的邏輯結構、價值取向、道德結構都獲得了新的認識。(2)作為一種哲學化的儒學,理學具有雙重性。它的出現更加強化了封建主義的精神壓迫,同時又將儒學思想中的精華發揚光大。理學家們的辯證思維言論,體現出豐富的價值。1.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宋代儒學有何新的發展?【拓展延伸】宋明理學對儒家思想的發展。(1)理學家們把儒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以哲學思維研究人倫物理,補孔孟所未備,把儒學推向了一個新階段。(2)理學對儒家學說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融匯了歷代學者對儒學的研究成果,而且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融化到每個人的血液之中。【拓展延伸】宋明理學對儒家思想的發展。(3)理學家們在思辨學術中的創見,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學達到了思想發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疇、命題,所討論的問題,是新的;它探究的學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這個學派是同政治密切聯系的,是以治國安民、經世致用、穩定社會、協調關系、完善人的德性為最終目的的。(4)強調個人修行,比如“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對于現代化所帶來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3)理學家們在思辨學術中的創見,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2.根據下圖闡釋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宋明理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觀唯心主義格物致知發明本心主觀唯心主義2.根據下圖闡釋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宋明理學程朱理學陸提示:(1)共同點:①內容相同:都是儒學表現形式,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②影響相同:有助于維護專制統治,扼殺、壓制了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影響。(2)不同點:①哲學類別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是主觀唯心主義思想。②認識方法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方法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提示:(1)共同點:①內容相同:都是儒學表現形式,繼承了孔孟3.根據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提示:(1)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意識。②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宋明理學強調身體力行,強調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3.根據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自然科學的觀念;④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等封建倫理,是維護君主專制的工具、摧殘扼殺人性,壓抑思想進步。(2)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4.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度?提示: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4.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度?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探究:材料一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卻童真,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見:見識)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見盡長,女子見盡短,又豈可乎?——李贄《焚書》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本,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1.據材料一概括李贄的基本主張,指出這些主張產生的時代背景。提示:(1)主張:反對將儒學教條化;提出“童心說”;反對歧視婦女。(2)時代背景:商品經濟活躍;市民階層進一步壯大;倡導個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現。1.據材料一概括李贄的基本主張,指出這些主張產生的時代背景。2.有學者認為,李贄的著作盡管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并沒能在歷史上開拓出一條新路。結合明清之際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從政治、經濟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說明。提示:(1)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強化。(2)經濟上: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3)思想上:正統思想仍占據統治地位。李贄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現存秩序,沒有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2.有學者認為,李贄的著作盡管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并沒能在歷史3.材料二反映了黃宗羲的什么思想?黃宗羲提出這種觀點的理由是什么?提示:反映了黃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理由是工商業都適合人們生活的需要,所以“蓋皆本也”。3.材料二反映了黃宗羲的什么思想?黃宗羲提出這種觀點的理由是4.闡釋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和傳統儒學的關系。提示:(1)批判、繼承: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主張發揮孔子的“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的積極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2)發展:①提出一些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是前人未曾提出的,有民主色彩。②這些思想影響了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4.闡釋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和傳統儒學的關系。5.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那樣波瀾壯闊的景象?提示:(1)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2)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3)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5.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那樣波瀾【師生互動】明清時期的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示:對君主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造成了沖擊;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源頭與基礎,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但在君主專制強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政策、傳統儒學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下,在當時沒有形成主流,影響有限。直到鴉片戰爭后才被統治階層重視。【師生互動】明清時期的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三年8考

高考指數:★★★★【例】(2010·江蘇單科·T5)“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這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朱熹B.李贄C.陸九淵D.黃宗羲試做:______【命題思路】本題命題點是李贄的思想,相關考點是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時代特點。圍繞著“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的發展”這一課程標準來命題。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思維路徑】【思維路徑】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高頻預測】(1)近三年江蘇高考試題大多考查了李贄及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張,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時代特征。(2)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考查角度: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與西方啟蒙運動的比較、明清之際儒家思想對后世的影響。(3)復習備考時要注意:明清時期隨著政治、經濟等領域發生的重大變化,思想文化領域也呈現出新的時代特色。李贄和三大進步思想家對儒學進行了繼承和創新,使儒學獲得了新發展。【高頻預測】(1)近三年江蘇高考試題大多考查了李贄及明末清初【變式備選】(2012·溫州模擬)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該思想家是()A.李贄B.黃宗羲C.顧炎武D.王陽明【解析】選B。這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天下就好像抬木頭一樣,前面的唱(一句號子),后面的(跟著)唱(一句)”。君和臣,就是共同抬木頭的人。反映出君與臣“共治天下”,分工有不同,但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尊卑之分。這符合黃宗羲的思想。【變式備選】(2012·溫州模擬)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

宋明理學三年5考

高考指數:★★★【例】(2011·上海單科·T13)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B.圣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準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規律試做:________【命題思路】本題命題點是王守仁心學思想,相關的考點是程朱理學。圍繞著“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這一課程標準來命題。

宋明理學【思維路徑】【思維路徑】【高頻預測】

(1)近年來各地高考試題,大多考查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思想,尤其是王陽明的心學思想。(2)近三年江蘇高考沒有命題,今后復習時的角度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理學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程朱理學的內容、理學的影響。(3)復習備考時,要掌握宋明理學的思想內涵,正確認識和評價宋明理學,尤其是宋明理學對當今社會所具有的啟示作用。【高頻預測】(1)近年來各地高考試題,大多考查宋明理學代表【變式備選】(2011·濰坊模擬)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這一言論說明他()A.主張“致良知”以成“圣賢”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揚“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認為物質享受是“秉賦之自然”【變式備選】(2011·濰坊模擬)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解析】選A。由材料中“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可知材料認為心是本原,強調內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B是程朱理學的內容,C是王夫之的思想,D是李贄的思想。【解析】選A。由材料中“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可知材料認為1.(2011·廣東文綜·T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1.(2011·廣東文綜·T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解析】選A。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隋唐以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趨勢,當時詩歌繪畫作品對此情況進行了反映,由此判斷A項正確;B項錯誤,佛教傳入中國是西漢末,不是唐宋時期;C項不符合題意;D項繪畫虛構的故事情節,不能證明以寫實為主。【解析】選A。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隋唐以來儒、道、佛三教2.(2011·北京文綜·T14)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生于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云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相繼出現。這一現象表明()A.興建文廟是加強專制統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興起階段C.文廟的興修導致了程朱理學的產生D.文廟的修建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2.(2011·北京文綜·T14)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解析】選A。因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的主要思想支柱,從而分析得出通過官方建立文廟強化了孔子在封建專制統治中的地位,以此強化對人民的統治。由此判斷A項正確。B項在西漢時期官方儒學教育興起。程朱理學產生于宋代,故C項錯誤。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不是發展經濟的場所,故D項錯誤。【解析】選A。因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的3.(2011·北京文綜·T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其主要原因是該書()A.將人性與天理對立起來B.質疑孔子的權威性C.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解析】選D。由于明末清初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思想界出現了黃宗羲等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思想家,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故D項正確。A項是程朱理學的主張,B項黃宗羲只是批判君主專制,并不否定孔子,C項中儒、佛、道三教合一發生于魏晉時期。3.(2011·北京文綜·T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4.(2011·天津文綜·T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4.(2011·天津文綜·T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解析】選C。從材料看,儒學一直是由少數士大夫壟斷,而李贄則認為普通百姓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一種思想學說要為大多數人服務,被大多數人所擁有,這既是對儒學被少數人壟斷的批判,也是對儒學的發揚光大。李贄并不反對儒家思想,故A項錯誤;B、D兩項與材料不相符,故排除。【解析】選C。從材料看,儒學一直是由少數士大夫壟斷,而李贄則5.(2011·海南單科·T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要是基于他們()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B.對宋明理學的批判與繼承C.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啟發D.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叛逆5.(2011·海南單科·T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解析】選B。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和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A項錯誤;由于閉關鎖國政策等因素,明清時期的先進思想并非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C項排除;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是在當時政治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條件下萌生的,D項說法錯誤。【解析】選B。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6.(2011·江蘇單科·T2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顧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學者,開一代新學風,其思想脈絡清晰可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顧炎武《日知錄·廉恥》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無非以立天下之人倫。……是故有人倫,然后有風俗;有風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國家。——顧炎武《亭林文集·華陰王氏宗祠記》6.(2011·江蘇單科·T2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材料三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謂理學……不取之“五經”而但資(宋明)之語錄……又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顧炎武《亭林文集·與施愚山書》材料三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謂理學……不取之請回答:(1)顧炎武以拯救時代為己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該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2)顧炎武以社會教化作為拯救時代的重要途徑。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會表象,并概括社會教化的功能。(3)顧炎武以儒學作為社會教化的資源。依據材料三,指出顧炎武對儒學進行了怎樣的取舍?并說明其理由。(4)在中國思想史上,顧炎武以怎樣的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著時人及后世?請回答:【解析】第(1)題結合明清之際的時代背景概括回答;第(2)題從材料一中“則天下有風俗”概括社會表象,從人倫、風俗、政事、國家的角度概括其功能。第(3)題依據材料三中“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信息概括取舍和理由。第(4)題結合顧炎武在學風和時代責任感方面的相關主張概括回答。【解析】第(1)題結合明清之際的時代背景概括回答;第(2)題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敗;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亂)。(2)表象:風俗。功能:提高士人修養;凈化社會風氣;安定政治秩序;確立倫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學。理由:孔孟之道為儒學之根本。(4)學風:經世致用(或崇實致用)。時代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敗;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亂)。1.(2011·安徽文綜·T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景觀眾多。下圖中體現儒家倫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011·安徽文綜·T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抓住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建筑藝術上的體現。本題體現安徽地方特色,解題時抓住每個建筑的特色及說明。【解析】選B。因為②圖徽州牌坊群體現儒家守節、忠義等倫理思想;④圖包公祠是為紀念中國歷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體現儒家仁、正義思想;而①圖是寺廟,體現佛家思想;③圖渦陽老子廟體現道家思想。由此判斷B正確。【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抓住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建筑藝術2.(2011·海南單科·T6)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宜令郡縣皆立學,禮延師儒教授生徒,以講論圣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以革污染之習,此最急務,當速行之。”“復先王之舊”實質上是指()A.延續元朝典章B.繼承華夏傳統C.復興漢唐制度D.回歸周朝典制2.(2011·海南單科·T6)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宜【解析】選B。抓住材料中“立學”“儒教”“圣道”,這些關鍵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初年朱元璋倡導儒學的教化作用,因此“復先王之舊”應指繼承中國傳統文化,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史實,且材料中沒有體現。【解析】選B。抓住材料中“立學”“儒教”“圣道”,這些關鍵信3.(2010·廣東文綜·T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這首詩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解析】選C。這首詩出自王陽明之手,詩句認為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標準,而萬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即反映了“心學”的理論觀點,故正確選項為C項;而A、B、D三項均不符合詩句“萬化根源總在心”這一關鍵信息。

3.(2010·廣東文綜·T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4.(2010·上海單科·T9)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B.從天人感應出發C.從萬事萬物本原出發D.從人的本性出發4.(2010·上海單科·T9)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宋時期理學的認識、理解能力。“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可知道程朱理學的核心主張,本題應該不難選擇。宋明理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從哲學本體論高度來論證儒家倫理綱常的合理性,使得這一時期儒家義理具有很強的思辨色彩和嚴密的系統性。即“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間的倫理綱常”,故本題正確選項為C項。【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宋時期理學的認識、理解能力。“5.(2010·新課標全國文綜·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5.(2010·新課標全國文綜·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解析】選A。王安石認為形體是“有生之本”,是唯物主義的命題。“天地為萬物之本”、“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舍天地則無以為道”均是強調萬物之本是天地——即客觀存在的物質。故B、C、D三項不符合題目要求。“心外無物”是典型的唯心論哲學(本體論)觀點,和題干中王安石提出的觀點相對立,故選A。【解析】選A。王安石認為形體是“有生之本”,是唯物主義的命題6.(2010·浙江文綜·T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A.格物致知B.發明本心C.知行合一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解題指南】題干中的“理學家”是關鍵信息之一,結合所學知識,理學有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大派別。把握兩者的區別是解題的關鍵。

6.(2010·浙江文綜·T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解析】選B。本題考查程朱理學和心學求理方法的差異。程朱理學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即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最終明理;心學主張“心即理也”,求“理”只需進行內心的反省。在鵝湖寺大辯論中,朱熹批評陸九淵做學問“太簡”,陸九淵批評朱熹做學問“支離”,故選B。C是王陽明的認識論,D是二者的相同點。【解析】選B。本題考查程朱理學和心學求理方法的差異。程朱理學1.(2012·廣州模擬)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佛經翻譯家是支謙和康僧會。康僧會在他編譯的《六度集經》中大講“惻隱心”、“仁義心”,而且還極力主張“治國以仁”,認為“為天牧民,當以仁道”。除了這些治國牧民之道以外,經中還大力提倡“孝順父母”,歌頌“至孝之行”。康僧會明顯受到()A.道家思想的影響B.儒家思想的影響C.法家思想的影響D.墨家思想的影響【解析】選B。結合材料中的“仁、仁道、孝”等思想,可知佛教活動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此材料反映了三國以后,佛教盛行,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1.(2012·廣州模擬)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佛經翻譯家是支謙和2.(2011·濰坊模擬)“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學者須要于此體認省察之。”提出這一主張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是()A.董仲舒B.程顥C.朱熹D.王陽明【解析】選C。根據材料中存天理,滅人欲等主張,可以判斷出這一主張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思想。2.(2011·濰坊模擬)“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3.(2012·蚌埠模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某一位哲學家的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為陶行知。據此判斷,陶行知推崇的哲學家是()A.程頤B.朱熹C.陸九淵D.王陽明【解析】選D。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學說,他主張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陶行知也認為知與行應當有機統一起來,故選D項。3.(2012·蚌埠模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4.(2012·南京、鹽城一模)明朝后期的李贄被稱為“離經叛道”的思想家。對這里“離經叛道”的準確理解應該是()A.徹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導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學說D.挑戰正統儒學權威【解析】選D。李贄大膽地向正統思想發出挑戰,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欲。被稱為“離經叛道”,主要是指他向正統儒學權威發起了挑戰。4.(2012·南京、鹽城一模)明朝后期的李贄被稱為“離經叛5.(2011·湘潭模擬)顧炎武治學,“凡文之不關六經之指、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可見顧炎武主張讀書()A.應專攻儒家經典B.不要學習六經以外的書籍C.應旨在經世致用D.六經能解決一切現實問題【解析】選C。抓住材料中的信息“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說明顧炎武主張讀書要關六經之指、要關當世之務,就是讀書應旨在經世致用。故答案為C。5.(2011·湘潭模擬)顧炎武治學,“凡文之不關六經之指、6.(2012·蘇州模擬)《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的作者張帥偉認為,黃宗羲是傳統社會一心一意專事“補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傳統政治體系的所謂“掘墓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黃宗羲并沒有從根本上否定儒家學說的統治地位②黃宗羲的政治哲學仍然是服務于傳統王權的儒家政治哲學③黃宗羲并不反對君主專制制度④黃宗羲的思想對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作用有限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6.(2012·蘇州模擬)《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解析】選D。結合所學可知,黃宗羲對君主專制進行猛烈抨擊,其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繼承,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一定影響,但作用有限。③錯誤,可排除。【誤區警示】黃宗羲猛烈批判君主專制,但不否定君主制,他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人之法”,從而限制君權。【解析】選D。結合所學可知,黃宗羲對君主專制進行猛烈抨擊,其7.(2012·常州模擬)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東西方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開始,門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羅不到人才。禪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頭,由真返俗。而進士輕薄,終于擔當不了天下大事。在這情形下,須待北宋知識分子再來打開新風氣,尋覓新生命。書院講學,由此醞釀。他們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轉移到現實社會。要把清凈寂滅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觀念,正式轉變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人文中心的舊理想。——錢穆《國史新論》7.(2012·常州模擬)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東材料二仲尼雖圣,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丑婦之賤態。——李贄材料三下圖是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紀念牌坊——于氏坊。傳乾隆女兒臉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說:“主一生有災,須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災禍。”朝中議論,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滿漢不準通婚,乾隆讓女兒認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于敏中為義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為紀念于氏而立。材料二仲尼雖圣,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丑婦之賤態。(1)根據材料一,指出理學家的理想。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學產生的原因。他們為打開“新風氣”借鑒了什么理論?(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反映的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1)根據材料一,指出理學家的理想。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學產【解析】本題考查儒學的發展。第(1)題,理學家的理想,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正式轉變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學產生的原因,可結合所學和材料中的“進士……擔當不了天下大事”等信息概括得出;第(2)題,材料二與材料三的思想是對立的,其根源在于經濟方面,當然,也要考慮政治因素,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表述。【解析】本題考查儒學的發展。第(1)題,理學家的理想,從材料答案:(1)理想:治國、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沖擊;科舉考試選拔的人才不能擔當大任;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用人才。理論:佛教和道教的理論。(2)現象:明清時期排儒與尊儒并行。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呼吁新的社會評價標準;理學的僵化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明清時期的社會變化使統治者感受到強烈的統治危機,他們進一步強化儒家思想以維護專制統治。答案:(1)理想:治國、平天下。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第2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第2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一、宋明理學1.內容天理倫理道德三綱五常存天理心格物致知反省內心心外無物知行合一一、宋明理學天理倫理道德三綱五常存天理心格物致知反省內心心外【史論要旨】理學的出現,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對于過去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達,用“理”代替了過去的“天”,標志著儒家思想的成熟。【史論要旨】理學的出現,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對于過去倡導的2.影響: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及

_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倫理道德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朱熹二程)程朱理學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心即理也心外無物發明本心致良知陸王心學(陸九淵王陽明)三教合一儒學的新發展【知識導圖】2.影響: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及_都產生二、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1.李贄:離經叛道(1)※李贄思想產生的原因有哪些?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國社會__________空前尖銳。②經濟:江南的____________已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③思想:_______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為神圣。④個人:李贄目睹了_____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內在矛盾市民工商業者道學家官場二、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內在矛盾市民工商業者道學家官場(2)主張。①指出_____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論。②強調人_____的私欲,認為穿衣吃飯就是“_________”。(3)影響: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時期的要求。孔子儒家經典正當人倫物理資本主義萌芽(2)主張。孔子儒家經典正當人倫物理資本主義萌芽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君主專制民主反專制經世致用樸實學風物質辯證法思維方法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君主專制民主反專制經世致用樸實學風物質【誤區警示】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只是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并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次,更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制度的主張。所提出的一些主張仍然沒有跳出儒家傳統思想的范疇,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時期的發展,因此絕不能等同于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誤區警示】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只是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并

宋明理學閱讀以下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問題:材料朱熹:“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王陽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宋明理學1.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宋代儒學有何新的發展?提示:(1)吸收了佛教和道教學說,使儒家道德學說獲得了整體性的論述,傳統儒學內部的邏輯結構、價值取向、道德結構都獲得了新的認識。(2)作為一種哲學化的儒學,理學具有雙重性。它的出現更加強化了封建主義的精神壓迫,同時又將儒學思想中的精華發揚光大。理學家們的辯證思維言論,體現出豐富的價值。1.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宋代儒學有何新的發展?【拓展延伸】宋明理學對儒家思想的發展。(1)理學家們把儒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以哲學思維研究人倫物理,補孔孟所未備,把儒學推向了一個新階段。(2)理學對儒家學說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融匯了歷代學者對儒學的研究成果,而且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融化到每個人的血液之中。【拓展延伸】宋明理學對儒家思想的發展。(3)理學家們在思辨學術中的創見,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學達到了思想發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疇、命題,所討論的問題,是新的;它探究的學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這個學派是同政治密切聯系的,是以治國安民、經世致用、穩定社會、協調關系、完善人的德性為最終目的的。(4)強調個人修行,比如“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對于現代化所帶來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3)理學家們在思辨學術中的創見,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2.根據下圖闡釋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宋明理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觀唯心主義格物致知發明本心主觀唯心主義2.根據下圖闡釋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宋明理學程朱理學陸提示:(1)共同點:①內容相同:都是儒學表現形式,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②影響相同:有助于維護專制統治,扼殺、壓制了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影響。(2)不同點:①哲學類別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是主觀唯心主義思想。②認識方法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方法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提示:(1)共同點:①內容相同:都是儒學表現形式,繼承了孔孟3.根據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提示:(1)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意識。②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宋明理學強調身體力行,強調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3.根據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自然科學的觀念;④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等封建倫理,是維護君主專制的工具、摧殘扼殺人性,壓抑思想進步。(2)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4.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度?提示: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4.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度?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探究:材料一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卻童真,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見:見識)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見盡長,女子見盡短,又豈可乎?——李贄《焚書》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本,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1.據材料一概括李贄的基本主張,指出這些主張產生的時代背景。提示:(1)主張:反對將儒學教條化;提出“童心說”;反對歧視婦女。(2)時代背景:商品經濟活躍;市民階層進一步壯大;倡導個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現。1.據材料一概括李贄的基本主張,指出這些主張產生的時代背景。2.有學者認為,李贄的著作盡管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并沒能在歷史上開拓出一條新路。結合明清之際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從政治、經濟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說明。提示:(1)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強化。(2)經濟上: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3)思想上:正統思想仍占據統治地位。李贄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現存秩序,沒有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2.有學者認為,李贄的著作盡管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并沒能在歷史3.材料二反映了黃宗羲的什么思想?黃宗羲提出這種觀點的理由是什么?提示:反映了黃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理由是工商業都適合人們生活的需要,所以“蓋皆本也”。3.材料二反映了黃宗羲的什么思想?黃宗羲提出這種觀點的理由是4.闡釋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和傳統儒學的關系。提示:(1)批判、繼承: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主張發揮孔子的“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的積極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2)發展:①提出一些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是前人未曾提出的,有民主色彩。②這些思想影響了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4.闡釋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和傳統儒學的關系。5.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那樣波瀾壯闊的景象?提示:(1)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2)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3)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5.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那樣波瀾【師生互動】明清時期的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示:對君主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造成了沖擊;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源頭與基礎,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但在君主專制強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政策、傳統儒學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下,在當時沒有形成主流,影響有限。直到鴉片戰爭后才被統治階層重視。【師生互動】明清時期的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三年8考

高考指數:★★★★【例】(2010·江蘇單科·T5)“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這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朱熹B.李贄C.陸九淵D.黃宗羲試做:______【命題思路】本題命題點是李贄的思想,相關考點是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時代特點。圍繞著“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的發展”這一課程標準來命題。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思維路徑】【思維路徑】最新人教版高三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172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必修3)課件【高頻預測】(1)近三年江蘇高考試題大多考查了李贄及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張,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時代特征。(2)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考查角度: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與西方啟蒙運動的比較、明清之際儒家思想對后世的影響。(3)復習備考時要注意:明清時期隨著政治、經濟等領域發生的重大變化,思想文化領域也呈現出新的時代特色。李贄和三大進步思想家對儒學進行了繼承和創新,使儒學獲得了新發展。【高頻預測】(1)近三年江蘇高考試題大多考查了李贄及明末清初【變式備選】(2012·溫州模擬)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該思想家是()A.李贄B.黃宗羲C.顧炎武D.王陽明【解析】選B。這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天下就好像抬木頭一樣,前面的唱(一句號子),后面的(跟著)唱(一句)”。君和臣,就是共同抬木頭的人。反映出君與臣“共治天下”,分工有不同,但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尊卑之分。這符合黃宗羲的思想。【變式備選】(2012·溫州模擬)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

宋明理學三年5考

高考指數:★★★【例】(2011·上海單科·T13)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B.圣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準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規律試做:________【命題思路】本題命題點是王守仁心學思想,相關的考點是程朱理學。圍繞著“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這一課程標準來命題。

宋明理學【思維路徑】【思維路徑】【高頻預測】

(1)近年來各地高考試題,大多考查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思想,尤其是王陽明的心學思想。(2)近三年江蘇高考沒有命題,今后復習時的角度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理學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程朱理學的內容、理學的影響。(3)復習備考時,要掌握宋明理學的思想內涵,正確認識和評價宋明理學,尤其是宋明理學對當今社會所具有的啟示作用。【高頻預測】(1)近年來各地高考試題,大多考查宋明理學代表【變式備選】(2011·濰坊模擬)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這一言論說明他()A.主張“致良知”以成“圣賢”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揚“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認為物質享受是“秉賦之自然”【變式備選】(2011·濰坊模擬)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解析】選A。由材料中“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可知材料認為心是本原,強調內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B是程朱理學的內容,C是王夫之的思想,D是李贄的思想。【解析】選A。由材料中“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可知材料認為1.(2011·廣東文綜·T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1.(2011·廣東文綜·T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解析】選A。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隋唐以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趨勢,當時詩歌繪畫作品對此情況進行了反映,由此判斷A項正確;B項錯誤,佛教傳入中國是西漢末,不是唐宋時期;C項不符合題意;D項繪畫虛構的故事情節,不能證明以寫實為主。【解析】選A。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隋唐以來儒、道、佛三教2.(2011·北京文綜·T14)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生于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云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相繼出現。這一現象表明()A.興建文廟是加強專制統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興起階段C.文廟的興修導致了程朱理學的產生D.文廟的修建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2.(2011·北京文綜·T14)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解析】選A。因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的主要思想支柱,從而分析得出通過官方建立文廟強化了孔子在封建專制統治中的地位,以此強化對人民的統治。由此判斷A項正確。B項在西漢時期官方儒學教育興起。程朱理學產生于宋代,故C項錯誤。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不是發展經濟的場所,故D項錯誤。【解析】選A。因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的3.(2011·北京文綜·T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其主要原因是該書()A.將人性與天理對立起來B.質疑孔子的權威性C.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解析】選D。由于明末清初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思想界出現了黃宗羲等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思想家,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故D項正確。A項是程朱理學的主張,B項黃宗羲只是批判君主專制,并不否定孔子,C項中儒、佛、道三教合一發生于魏晉時期。3.(2011·北京文綜·T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4.(2011·天津文綜·T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4.(2011·天津文綜·T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解析】選C。從材料看,儒學一直是由少數士大夫壟斷,而李贄則認為普通百姓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一種思想學說要為大多數人服務,被大多數人所擁有,這既是對儒學被少數人壟斷的批判,也是對儒學的發揚光大。李贄并不反對儒家思想,故A項錯誤;B、D兩項與材料不相符,故排除。【解析】選C。從材料看,儒學一直是由少數士大夫壟斷,而李贄則5.(2011·海南單科·T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要是基于他們()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B.對宋明理學的批判與繼承C.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啟發D.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叛逆5.(2011·海南單科·T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解析】選B。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和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A項錯誤;由于閉關鎖國政策等因素,明清時期的先進思想并非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C項排除;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是在當時政治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條件下萌生的,D項說法錯誤。【解析】選B。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6.(2011·江蘇單科·T2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顧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學者,開一代新學風,其思想脈絡清晰可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顧炎武《日知錄·廉恥》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無非以立天下之人倫。……是故有人倫,然后有風俗;有風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國家。——顧炎武《亭林文集·華陰王氏宗祠記》6.(2011·江蘇單科·T2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材料三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謂理學……不取之“五經”而但資(宋明)之語錄……又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顧炎武《亭林文集·與施愚山書》材料三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謂理學……不取之請回答:(1)顧炎武以拯救時代為己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該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2)顧炎武以社會教化作為拯救時代的重要途徑。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會表象,并概括社會教化的功能。(3)顧炎武以儒學作為社會教化的資源。依據材料三,指出顧炎武對儒學進行了怎樣的取舍?并說明其理由。(4)在中國思想史上,顧炎武以怎樣的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著時人及后世?請回答:【解析】第(1)題結合明清之際的時代背景概括回答;第(2)題從材料一中“則天下有風俗”概括社會表象,從人倫、風俗、政事、國家的角度概括其功能。第(3)題依據材料三中“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信息概括取舍和理由。第(4)題結合顧炎武在學風和時代責任感方面的相關主張概括回答。【解析】第(1)題結合明清之際的時代背景概括回答;第(2)題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敗;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亂)。(2)表象:風俗。功能:提高士人修養;凈化社會風氣;安定政治秩序;確立倫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學。理由:孔孟之道為儒學之根本。(4)學風:經世致用(或崇實致用)。時代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敗;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亂)。1.(2011·安徽文綜·T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景觀眾多。下圖中體現儒家倫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011·安徽文綜·T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抓住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建筑藝術上的體現。本題體現安徽地方特色,解題時抓住每個建筑的特色及說明。【解析】選B。因為②圖徽州牌坊群體現儒家守節、忠義等倫理思想;④圖包公祠是為紀念中國歷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體現儒家仁、正義思想;而①圖是寺廟,體現佛家思想;③圖渦陽老子廟體現道家思想。由此判斷B正確。【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抓住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建筑藝術2.(2011·海南單科·T6)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宜令郡縣皆立學,禮延師儒教授生徒,以講論圣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以革污染之習,此最急務,當速行之。”“復先王之舊”實質上是指()A.延續元朝典章B.繼承華夏傳統C.復興漢唐制度D.回歸周朝典制2.(2011·海南單科·T6)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宜【解析】選B。抓住材料中“立學”“儒教”“圣道”,這些關鍵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初年朱元璋倡導儒學的教化作用,因此“復先王之舊”應指繼承中國傳統文化,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史實,且材料中沒有體現。【解析】選B。抓住材料中“立學”“儒教”“圣道”,這些關鍵信3.(2010·廣東文綜·T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這首詩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解析】選C。這首詩出自王陽明之手,詩句認為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標準,而萬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即反映了“心學”的理論觀點,故正確選項為C項;而A、B、D三項均不符合詩句“萬化根源總在心”這一關鍵信息。

3.(2010·廣東文綜·T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4.(2010·上海單科·T9)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B.從天人感應出發C.從萬事萬物本原出發D.從人的本性出發4.(2010·上海單科·T9)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宋時期理學的認識、理解能力。“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可知道程朱理學的核心主張,本題應該不難選擇。宋明理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從哲學本體論高度來論證儒家倫理綱常的合理性,使得這一時期儒家義理具有很強的思辨色彩和嚴密的系統性。即“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間的倫理綱常”,故本題正確選項為C項。【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宋時期理學的認識、理解能力。“5.(2010·新課標全國文綜·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5.(2010·新課標全國文綜·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解析】選A。王安石認為形體是“有生之本”,是唯物主義的命題。“天地為萬物之本”、“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舍天地則無以為道”均是強調萬物之本是天地——即客觀存在的物質。故B、C、D三項不符合題目要求。“心外無物”是典型的唯心論哲學(本體論)觀點,和題干中王安石提出的觀點相對立,故選A。【解析】選A。王安石認為形體是“有生之本”,是唯物主義的命題6.(2010·浙江文綜·T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A.格物致知B.發明本心C.知行合一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解題指南】題干中的“理學家”是關鍵信息之一,結合所學知識,理學有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大派別。把握兩者的區別是解題的關鍵。

6.(2010·浙江文綜·T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解析】選B。本題考查程朱理學和心學求理方法的差異。程朱理學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即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最終明理;心學主張“心即理也”,求“理”只需進行內心的反省。在鵝湖寺大辯論中,朱熹批評陸九淵做學問“太簡”,陸九淵批評朱熹做學問“支離”,故選B。C是王陽明的認識論,D是二者的相同點。【解析】選B。本題考查程朱理學和心學求理方法的差異。程朱理學1.(2012·廣州模擬)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佛經翻譯家是支謙和康僧會。康僧會在他編譯的《六度集經》中大講“惻隱心”、“仁義心”,而且還極力主張“治國以仁”,認為“為天牧民,當以仁道”。除了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