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簡史課件_第1頁
中國書法簡史課件_第2頁
中國書法簡史課件_第3頁
中國書法簡史課件_第4頁
中國書法簡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書法前言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其獨特的造型方式和表現力在世界藝術領域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代表。所謂書法,就是寫字的方法,具體來說,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及各類硬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具有實用和藝術的兩重性。

一、先秦書法

1.甲骨文甲骨文又叫卜辭或殷墟文字,是指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用來記錄占卜、祭祀等活動。從書法的角度看,甲骨文質樸古雅。大多是刀刻的。其線條瘦勁犀利,有直有曲,有方有圓。其結構以橫豎、斜角線條為主,附有曲線。排列成行,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自左向右。章法布置毫不做作,錯落自然,或疏落錯綜,或謹嚴有致。文字結構長短、大小不一,但已講究規整、均衡。

2.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銅器銘文,是古代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在青銅器上鑄銘文,始于商代,盛行于兩周。金文較之商代的甲骨文進一步穩定,更趨規范化和符號化。金文的形體結構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齊,筆畫的分布也更講究均勻對稱;在用筆上,筆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而顯得雍容厚重。周代金文風格各異,有凝練厚重、雄奇挺拔的,如《大保簋》、《大盂鼎》等;有圓潤工整、柔和健美的,如《靜簋》、《墻盤》等;有質樸端莊、遒健舒展的,如《大克鼎》、《毛公鼎》等。金文中,有的字是凹下的,有的字是凸出的。凹下的陰文叫“款”,凸出的陽文叫“識”,所以金文也統稱為鐘鼎款識。

散氏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石鼓文的結字嚴謹端莊,大小一致,筆道的走向和疏密布白都已有了嚴格的法度,偏旁部首的寫法和位置也基本固定了。筆法全用“玉箸”篆的等粗細的線條,圓潤平和,但柔中有剛。樸茂渾古,圓活奔放。顯示出一種極為成熟的、富有修養的藝術匠心,是大篆的典范之作。二、秦漢書法1.小篆(秦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書同文”的政策,由李斯等創制了小篆,作為全國的官方標準字體。小篆的創立,使我國文字走向了規范化和統一化。小篆在古文字中屬于純線條化的字體。它的筆畫無論橫豎,都是粗細均等的線條,字形取縱勢,呈長方形,圓潤婉通,具有簡捷明快、端莊典雅之美。結構平穩凝重,疏密勻稱,一絲不茍。章法整齊劃一,每個字大小一樣,排列方正,橫豎成行,給人以整齊美。秦代把這種書體廣泛應用于刻石頌德。當時主要的刻石有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琊刻石、之罘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六處。泰山刻石會稽刻石會稽刻石2.隸書(漢隸)隸書,歷史上也稱左書、史書、八分,是打破篆書曲屈回環的形體結構并改變其筆道形態以便書寫的字體。相傳這種字體是秦代一個叫程邈的隸人創造的,所以稱隸書。篆書的草寫即發展成隸書。秦代的隸書稱秦隸或古隸,它把篆書的曲線條變為直線條,圓轉筆畫變為方折,縱勢字形變為橫勢。隸書始用于秦代,盛行于兩漢,是漢代官方的正式書體,直到魏晉楷書廣泛流行之后,才被楷書所取代。

漢初承用秦隸,后來經過兩漢文化人的不斷加工、美化,才逐漸形成一種結字講究,波磔特別雄健,體勢超拔挺秀的獨特字體,稱為漢隸。東漢石刻盛行其中著名的有《禮器碑》、《乙瑛碑》、《張遷碑》、《史晨碑》、《石門頌》、《曹全碑》、《楊淮表記》等,風格各異??涤袨榘褲h碑分為八類: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等,頗有見地。曹全碑隸變是古今文字的一個分水嶺,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的一次質的飛躍。書法從東漢開始進入了繁榮期。東漢時期的幾個特殊現象,為書法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第一,紙的發明完成。第二,東漢時代佛教傳入中國。第三,出現了知識分子群體。第四,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崔瑗的《草書勢》。此外,還孕育出第一位書法理論家——蔡邕,也是著名學者、文學家,他著有《筆賦》、《筆論》、《篆勢》、《九勢》等。皇象《急就章》今草由張芝創立。他看出了章草便捷有余、美觀不足的弱點,他大膽革新,在章草的基礎上創造了今草。在一幅字中,今草不僅可以上下字相連,而且還可以大小相間,粗細雜糅,正斜相倚。簡單而言,章草是隸書的快寫體,今草是楷書和行書的快寫體。傳世著名今草碑帖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正草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墨跡》等。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書。它不大計較一筆一字的工拙,而著意力求通篇氣勢的暢達雄放。筆勢連綿回繞,離合聚散,大起大落,變態無窮。如張旭《殘千字文》、懷素《自敘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懷素《自敘帖》三、魏晉南北朝書法

1.楷書楷書,也叫真書、正書。它產生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瑫怯呻`書演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端莊、工整的字體。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所謂楷書,就是標準字體。楷書雖蛻化于隸書,但與漢隸相比,具有突出的特點:1,從總體上看,隸書多呈平扁,楷書多呈長方,因而隸書的章法多取直行橫勢,楷書的章法多取直行縱勢。

2,楷書的結體法則緊密。重心的安放,筆道的長短、正斜,兩筆相交的角度大小,點畫之間的照應關系,合體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與比例等等,都有極嚴格的要求.3,楷書的基本點畫形態豐富,用筆變化多。它依賴毛筆的彈性、鋒芒和書家多種用筆方法,形成各自迥然不同、風格各異的字體。

2.行書行書是伴隨著楷書的流行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它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是楷書的直接快寫體。行書的特點是多圓少方,多露鋒少藏鋒。

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沒有楷書那樣端正??ǘ嘤诓莘ǖ慕小靶锌?,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楷,如《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行草,如王羲之《喪亂帖》、王獻之《十二月帖》等。

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十七帖》4.北碑南帖(1)北碑南帖。南北朝書法是同宗異質的,由于南北對峙,各自為政,書法有明顯不同。南朝禁碑,碑版罕見,縑素流傳,簡牘為多,繼東晉余風;北朝重厚葬,褒揚先世,刻石為多,接東漢余緒。

所以,南朝的書法,多藉帖以傳,北朝的書法,則托石為壽,故有北碑南帖之別。北碑又稱魏碑,指北魏的石刻。書法史上稱北碑上的楷體為“魏體”,以別于晉楷、唐楷。這種字體,點劃峻利,轉折處多以側鋒取勢,形成內圓外方,撇捺重頓的特點;結構則疏密自然,縱橫倚斜,錯落有致,是一種特殊的楷體。

北碑除了碑碣、摩崖外,還出現了許多造像記、墓志銘。造像記以洛陽龍門石窟的北魏造像記為代表。其中以“龍門二十品”最知名。其中《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為“龍門四品”,為龍門造像記之最。魏碑中著名的還有:《張猛龍碑》、《張黑女墓志》、《石門銘》、《鄭文公碑》等。

《孫秋生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2)北楷南行。北朝重楷書,南朝重行書,故有“北楷南行”之稱。北朝碑多,而碑以方整為尚,故宜于真楷;南朝帖多,而帖以流美為能,故宜于行草。故有南行北楷之別。(3)北雄南秀。南北朝的書法藝術特色,一個秀逸,一個雄強。南朝士人柔剛,字書講求工妙,又借用行書流便之體,更顯清媚俊逸之態。北朝牧民強悍,性喜豪邁,字書講求刀鋒凌厲,橫豎有力,又借用楷書方嚴整飭之體,更顯雄強英武之勢。四、隋唐書法1.隋朝雖歷史短暫,但書法藝術卻處關鍵時期,它融合南北書風,上承兩晉南北朝,下啟唐代,為唐代書法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此期的代表作有:《董美人墓志》(端莊妍美,峻嚴挺拔,骨秀而不瘦,肌豐而不肥)、《龍藏寺碑》、《啟法寺碑》等,既峭拔剛勁,又柔麗飄逸?!抖廊四怪尽贰洱埐厮卤贰墩娌萸ё治摹诽拼鷮η捌跁ǎ瑹o論是用筆還是結體都加以整理,使之規范化,尤其是楷書法度謹嚴,名家輩出,形成“尚法”的時代風貌。唐代把書法推向了高峰。唐代書法藝術的繁盛,與社會政治經濟的強盛統一密不可分。唐代國力強盛,社會穩定,文化藝術也要求主調鮮明,其時代的藝術特色是豪華壯麗,雄渾奔放,規整博大。

其二,以唐太宗為首的皇帝,極力重視、推崇書法。取士“以楷法遒美為中程”。唐太宗愛好書法,重視書法,他不惜重金,購天下古本,命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定真偽。并身體力行,寫下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塊行書碑《晉祠銘》?!稌x祠銘》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他們一掃前代單純追求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