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2章末知識整合復習課件7(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1頁
高三生物必修2章末知識整合復習課件7(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2頁
高三生物必修2章末知識整合復習課件7(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3頁
高三生物必修2章末知識整合復習課件7(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4頁
高三生物必修2章末知識整合復習課件7(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1)實驗過程及結果點擊查看格里菲思實驗多媒體動畫高中生物必修2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點擊(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

”,可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轉化為

。2.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1)設計思路:設法將

分開,單獨研究它們各自的功能。(2)實驗過程及結果(3)結論:

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而蛋白質、多糖及DNA的水解產物不是。轉化因子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DNA與其他物質DNA高中生物必修2(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判斷改錯(1)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從小鼠尸體中提取到的細菌全部是S型細菌(×)【提示】

S型和R型菌都有,因為只有部分R型菌轉化成S型菌。(2)格里菲思(Griffith)用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了著名的轉化實驗,此實驗結果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提示】格里菲思(Griffith)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只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體內含有某種“轉化因子”,并沒有弄清楚轉化因子的本質。(3)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小鼠存活(√)【提示】高溫處理后,R型菌已死亡,而且DNA酶己失活,注入小鼠體內的只有S型菌的DNA,沒有活的S型菌。高中生物必修2※判斷改錯高中生物必修21.原理T2噬菌體以

的DNA為模板,利用

細胞內的物質合成自身組成成分而實現增殖。2.方法

法,用

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

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自己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宿主35S32P高中生物必修21.原理自己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宿主35S32P高中生物必修23.過程高中生物必修23.過程高中生物必修24.結論在噬菌體中,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

,而不是

,即

是遺傳物質,

不是遺傳物質。5.探究思路將

等分開,直接地、單獨地去觀察DNA和蛋白質等物質的作用。DNA蛋白質DNA蛋白質DNA和蛋白質高中生物必修24.結論DNA蛋白質DNA蛋白質DNA和蛋白質高中生物必修21.過程2.結論

是遺傳物質(只限于少數RNA病毒)。RNA高中生物必修21.過程2.結論RNA高中生物必修21.(2012·深圳模擬)下列關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加熱殺死的有莢膜肺炎雙球菌能使小白鼠致死B.可以用3H標記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來研究R型肺炎雙球菌中DNA的復制C.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和活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后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D.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多糖類不是【解析】

加熱殺死的有莢膜肺炎雙球菌沒有致病性,不能使小白鼠致死,但是和活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后,由于發生轉化作用,產生了S型細菌,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組成成分,不是DNA的組成成分。格里菲思的實驗只是證明了轉化因子的存在,并沒有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也沒有證明多糖等不是遺傳物質。【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1.(2012·深圳模擬)下列關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2.噬菌體是一類細菌病毒。下列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B.侵染過程的“合成”階段,噬菌體DNA作為模板,而原料、ATP、酶、場所等條件均由細菌提供C.為確認何種物質注入細菌體內,可用32P、35S共同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而對照組不作任何標記D.若用32P對噬菌體雙鏈DNA進行標記,再轉入普通培養基中讓其連續復制n次,則含32P的DNA應占子代DNA總數的【解析】

為確認何種物質注入細菌體內可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外殼,再分別讓其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二者構成相互對照,依據子代噬菌體是否帶有放射性,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2.噬菌體是一類細菌病毒。下列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3.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則獲得侵染噬菌體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B.用含32P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C.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D.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解析】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經離心處理后,離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含有被感染的細菌。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則說明噬菌體被標記的物質應為DNA,則獲得侵染噬菌體的方法是:先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使細菌體內核苷酸中含有32P,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子代噬菌體中的DNA中就會含有32P。【答案】

D高中生物必修23.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4.正誤判斷(1)(2011·江蘇高考T12-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提示】

本實驗可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缺少蛋白質進入細菌細胞的對照。(2)(2012·長沙模擬T1-B)DNA是人體主要的遺傳物質,由C、H、O、N、P五種化學元素組成(×)【提示】

DNA是人的遺傳物質,并非主要的遺傳物質。(3)(2012·深圳模擬T8-A)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4.正誤判斷高中生物必修25.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結果顯示:在離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1)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2)由于實驗數據和理論數據之間有較大的誤差,請你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①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②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是否是誤差的來源呢?________。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3)請設計一個方法,來大量制備用32P標記的噬菌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生物必修25.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解析】

(1)噬菌體在侵染宿主(大腸桿菌)細胞時,只將其DNA注入,蛋白質未進入宿主細胞。由于P幾乎都在DNA中,因此從理論上分析,上清液中應無放射性。(2)實驗數據與理論數據的誤差的成因有兩個:部分被標記的噬菌體尚未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中或已侵染產生的子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3)噬菌體無獨立的代謝能力,只能在寄生過程中從宿主細胞中獲取自身組成物質。因此,要用32P標記噬菌體,應先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其宿主——大腸桿菌,再讓噬菌體侵染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即可使子代噬菌體被32P標記。【答案】

(1)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腸桿菌內(2)①升高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是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出現放射性(3)先用32P標記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去侵染被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可大量獲得被32P標記的噬菌體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1)噬菌體在侵染宿主(大腸桿菌)細胞時,只將其D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在加熱過程中,雙螺旋解開,氫鍵被打斷,但緩慢冷卻時,其結構可恢復。(2)轉化的實質是S型細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細菌的DNA中,即實現了基因重組。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1.(2011·南京模擬)下列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是(

)①艾弗里將從S型細菌中分離的DNA、蛋白質和多糖等物質分別加到培養R型細菌的培養基中②格里菲思以小鼠為實驗材料進行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③DNA雙螺旋模型的構建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⑤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A.①②④

B.③④⑤C.②④

D.①④【解析】

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有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格里菲思的實驗證明并推論已經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必然含有某種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轉化為有毒性的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并沒有證明遺傳物質就是DNA。DNA雙螺旋模型的構建、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與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無關。【答案】

D高中生物必修21.(2011·南京模擬)下列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在小鼠體內S型和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

)【解析】

分析圖可知,死亡的小鼠體內一定含有兩種肺炎雙球菌,A正確;注射早期,由于小鼠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消滅了部分R型細菌,所以曲線ab段是下降的,B正確;而bc段上升的原因是R型細菌轉化成有毒性的S型細菌,導致小鼠免疫能力下降,進而R型細菌逐漸增多,C正確;S型細菌的遺傳物質進入R型細菌,使其轉化成S型細菌,并非R型細菌基因突變的結果,D錯誤。【答案】

D高中生物必修2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1.實驗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質特有元素,P是DNA特有元素,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2.侵染特點及過程(1)進入細菌體內的是噬菌體的DNA,噬菌體蛋白質留在外面不起作用。(2)噬菌體侵染細菌要經過“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五個過程。3.結果(1)含32P的噬菌體+細菌→上清液中幾乎無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細胞內。(2)含35S的噬菌體+細菌→宿主細胞內沒有35S,35S分布在上清液高中生物必修21.實驗思路及方法高中生物必修24.結果分析(1)35S——蛋白質外殼未進入宿主細胞內,而是留在外面。(2)32P——DNA進入到了宿主細胞內。5.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6.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說明(1)DNA能自我復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連續性。(2)DNA能控制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說明:(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2)培養含有放射性的T2噬菌體需先培養含有放射性的大腸桿菌。(3)侵染時間要合適,過短或過長會使32P組的上清液中出現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體未侵染或子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4)攪拌要充分,如果攪拌不充分,35S組部分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沒有分離,噬菌體與細菌共存于沉淀物中,這樣就會造成沉淀物中出現放射性。高中生物必修24.結果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3.(2012·寧波模擬)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細菌,在產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組成成分中,能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為(

)A.可在DNA中找到15N、32PB.可在外殼中找到15N、35SC.可在外殼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

DNA含有N和P元素,蛋白質含有N和S元素。噬菌體將其DNA侵入細菌細胞中,在其DNA控制下,利用細菌的脫氧核苷酸和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質。由于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所以DNA中組成元素為15N、14N、32P、31P,蛋白質組成元素為14N、31S。【答案】

A高中生物必修23.(2012·寧波模擬)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4.(2011·濰坊模擬)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進行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是人類探究“什么是遺傳物質”的最具說服力的實驗。下圖為用含32P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T2噬菌體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細胞內)的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高中生物必修24.(2011·濰坊模擬)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進行的噬菌(1)T2噬菌體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DNA。如果僅憑猜想,控制其性狀的遺傳物質有可能是__________。(2)你認為怎樣才能得到被32P標記的T2噬菌體?請簡述你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當接種噬菌體后培養時間過長,發現在攪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4)一個噬菌體含有一個DNA分子。理論上分析,一個被32P標記的T2噬菌體感染細菌后,復制出n個子代噬菌體,其中攜帶32P的噬菌體有__________個。復制時用的原材料來自于__________。【解析】

(1)不做實驗證實的情況下,單憑猜想,遺傳物質可能會有三種情況:蛋白質和DNA都是遺傳物質;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是遺傳物質。(2)解答這一問題要考慮到病毒本身不能增殖,必須借助于宿主細胞,因此應考慮先培養出有標記的宿主細胞,然后再培養出有標記的噬菌體。(3)若接種噬菌體后的培養時間過長,復制增殖后噬菌體會從細胞體內釋放出來,導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4)一個被標記的噬菌體含有兩條被標記的DNA單鏈,不管復制多少次,最多有兩個子代噬菌體含有放射性,復制的場所和原料由大腸桿菌提供。高中生物必修2(1)T2噬菌體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DNA。如果僅憑猜想,控【答案】

(1)①蛋白質和DNA都是遺傳物質;②其遺傳物質是蛋白質,不是DNA;③其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2)將宿主細菌在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獲得含有32P的細菌;用T2噬菌體去感染被32P標記的細菌,待細菌細胞裂解后,釋放出的噬菌體便被32P標記上了(3)培養時間過長,復制增殖后的噬菌體從大腸桿菌體內釋放出來(4)2大腸桿菌細胞內游離的脫氧核糖核苷酸高中生物必修2【答案】(1)①蛋白質和DNA都是遺傳物質;②其遺傳物質是1.R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1)實驗過程及現象(2)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能自我復制,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因此RNA是它的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1.R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2)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高中生2.生物體內核酸的種類及遺傳物質的判別高中生物必修22.生物體內核酸的種類及遺傳物質的判別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核酸(DNA或RNA)。(2)凡細胞生物(不論是真核生物還是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都是DNA,其細胞中的RNA只是遺傳信息表達的媒介。(3)DNA病毒(如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極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核酸(DNA或RNA)。高中5.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C.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含有硫元素D.HIV的遺傳物質水解產生4種脫氧核苷酸【解析】

豌豆的遺傳物質是DNA,并非主要是DNA,A錯誤;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B正確;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DNA中不含硫元素,C錯誤;HIV的遺傳物質是RNA,其水解的產物是4種核糖核苷酸,D錯誤。【答案】

B高中生物必修25.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高中生物必考向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該實驗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經典實驗,從命題角度上,以肺炎雙球菌為素材,可以綜合考查實驗分析能力及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2.本部分內容多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如2011年廣東高考T2、2009年廣東高考T9、2008年江蘇高考T8等。高中生物必修2考向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該實驗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1.(2011·廣東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從表可知(

)A.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不是轉化因子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1.(2011·廣東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解析】

本題考查教材實驗的變式,將文字內容轉換成表格信息,解題時需把握實驗中的對照設置,四組實驗依次加入的物質不同:第①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蛋白質,第②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莢膜多糖,第③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DNA,第④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經DNA酶處理的DNA,而只有第③組實驗中出現了S型菌,④組:用DNA酶將DNA水解,結果只長出R型菌,說明DNA的水解產物不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從一個反面說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因此可以得出結論:S型菌的蛋白質、莢膜多糖不是轉化因子,而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通過①~④組實驗說明DNA是遺傳物質。【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本題考查教材實驗的變式,將文字內容轉換成表格信息,1.第③組實驗中,活菌培養基上生存的細菌大多數是哪一種?提示:因轉化率很低,所以大多數是R型菌。2.第④組實驗的目的是否是為了證明DNA的水解產物——脫氧核苷酸是遺傳物質?提示:不是。此組為對照組,從另一個角度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1.第③組實驗中,活菌培養基上生存的細菌大多數是哪一種?高中考向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以噬菌體為素材,綜合考查病毒的結構、DNA的復制及實驗分析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如2011年江蘇高考T12,2010年海南高考T13、上海高考T25等。2.本部分內容多以選擇題形式考查,也可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在復習時應注意。高中生物必修2考向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以噬菌體為素材,綜合考查病毒的2.(2011·江蘇高考)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2.(2011·江蘇高考)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解析】

A項,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用培養基直接培養;B項,保溫時間不能過長,若保溫時間太長則可能有含32P的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導致上清液中檢測到32P;C項,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理論上應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攪拌不充分部分噬菌體仍吸附在細菌表面一起存在于沉淀物中;D項,本實驗可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缺少蛋白質進入細菌細胞的對照。【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A項,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用

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分析1.用32P標記噬菌體實驗時,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二是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子代,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2.用35S標記噬菌體實驗時,沉淀物中出現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現少量的放射性。高中生物必修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分析高中生物必課題6.同位素標記法在實驗中的應用1.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同位素標記法是用同位素標記化合物,讓它隨化合物一起轉移,再用探測器進行跟蹤,弄清化學反應的過程、場所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可以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等。2.實驗方法及探究歷程(1)方法:用于示蹤技術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構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2)歷程高中生物必修2課題6.同位素標記法在實驗中的應用1.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高中3.應用分析(1)標記某元素,追蹤其轉移過程。如在光合作用中,分別用18O標記HO和用14C標記14CO2,以追蹤18O和14C的轉移途徑:①14CO2→14C3→(14CH2O)。②HO→18O2。(2)標記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①32P標記DNA,證明DNA是遺傳物質。②35S標記蛋白質,證明蛋白質外殼未進入細菌體內,推測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3)標記特征化合物,探究詳細生理過程。如:①3H標記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過程。②15N標記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特點。高中生物必修23.應用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1.(2011·珠海測試)請回答下列同位素示蹤實驗的有關問題:(1)用32P標記的親代噬菌體感染培養液中只含有31P的大腸桿菌,經保溫、攪拌、離心,發現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沉淀物、上清液)中。繁殖n代后,含32P的噬菌體占所有噬菌體的比例是________。本實驗中用到的噬菌體________(屬于、不屬于)原核生物。(2)有光條件下,14C標記的CO2通過綠葉的氣孔進入細胞后,首先在_______發生反應,并合成含14C的產物。該產物主要在______被徹底氧化分解。(3)用3H標記的氨基酸在豚鼠的胰腺細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時,含放射性物質依次出現在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等細胞器中,然后經細胞膜分泌出細胞外。以上生物膜在________上緊密聯系,協調配合,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4)15N標記尿嘧啶,一段時間后在植物葉肉細胞中檢測到放射性物質,含放射性物質的結構有線粒體、葉綠體、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沉淀物2/2n不屬于(2)葉綠體基質線粒體(3)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結構和功能(4)核糖體、細胞核高中生物必修21.(2011·珠海測試)請回答下列同位素示蹤實驗的有關問題2.為了驗證促進有絲分裂的物質對細胞分裂的促進作用,將小鼠的肝細胞懸浮液分成等量細胞數的甲、乙兩組,在甲組的培養液中加入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3H-TdR);乙組中加入等劑量的3H-TdR并加入促進有絲分裂的物質。培養一段時間后,分別測定甲、乙兩組細胞的總放射性強度。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內3H-TdR參與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該種分子所在的細胞結構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2)乙組細胞的總放射性強度比甲組的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3)細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過程發生在細胞周期的________期。(4)在上述的實驗中選用3H-TdR的原因是___。高中生物必修22.為了驗證促進有絲分裂的物質對細胞分裂的促進作用,將小鼠的【解析】

本題利用同位素標記法來研究DNA合成的時期,考查有絲分裂的有關知識。(1)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是合成DNA分子的原料。真核細胞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染色體上);動物細胞的線粒體中也含少量的DNA。(2)乙組由于加入了促進有絲分裂的物質,使其分裂產生的細胞比甲組的多,即乙組細胞的總放射性強度比甲組的高。(3)合成DNA的過程發生在有絲分裂的間期。(4)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有DNA合成,而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且放射性強度可被測定,所以實驗選用3H-TdR。【答案】

(1)DNA細胞核線粒體(2)高乙組中促進有絲分裂的物質促進了細胞分裂,攝取的3H-TdR比甲組的多(3)間(4)細胞增殖有DNA的合成,而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其放射性強度可被檢測到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本題利用同位素標記法來研究DNA合成的時期,考查有1.(2010·江蘇高考)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是漫長的,直到20世紀初期,人們仍普遍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當時人們作出判斷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質在結構上存在差異B.蛋白質與生物的性狀密切相關C.蛋白質比DNA具有更高的熱穩定性,并且能夠自我復制D.蛋白質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組合可以貯存大量遺傳信息【解析】

20世紀20年代,人們已經意識到氨基酸多種多樣的排列順序可以構成多種多樣的蛋白質,可能蘊藏著遺傳信息,而蛋白質又是生物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加上當時對DNA分子的結構仍沒有清晰地了解,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蛋白質的熱穩定性比DNA差,在加熱條件下,蛋白質會變性失活,而DNA只是熱解旋。蛋白質一般不能夠自我復制。【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1.(2010·江蘇高考)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是漫長的,直到22.(2010·海南高考)某同學分離純化了甲、乙兩種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重新組合為“雜合”噬菌體。然后分別感染大腸桿菌,并對子代噬菌體的表現型作出預測,見表。其中預測正確的是(

)A.1、3

B.1、4

C.2、3

D.2、4高中生物必修22.(2010·海南高考)某同學分離純化了甲、乙兩種噬菌體的【解析】

DNA和蛋白質這兩種物質中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所以組成成分是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質的“雜合”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體的表現型與甲種一致,組成成分是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質的“雜合”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體的表現型與乙種一致。【答案】

B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DNA和蛋白質這兩種物質中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3.(2012·東營模擬)在證明DNA是生物遺傳物質的實驗中,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以下對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經攪拌與離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體吸附在大腸桿菌上B.離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體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體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質進入大腸桿菌【解析】

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DNA分子中不含有35S;是否留在沉淀物中,與物質分子的分子量有關,與轉速太快無關;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不能進入大腸桿菌內,但能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造成一定的實驗誤差。【答案】

A高中生物必修23.(2012·東營模擬)在證明DNA是生物遺傳物質的實驗中4.(2011·長春模擬)科研人員將提取出的“瘋牛病”病毒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分別進行處理后,發現該病毒仍具有侵染能力,但用蛋白酶處理后,病毒就會失去侵染能力,該現象說明(

)A.“瘋牛病”病毒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B.“瘋牛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應該是蛋白質C.“瘋牛病”病毒對核酸水解酶具有抵抗力D.“瘋牛病”病毒不含蛋白質,只含核酸【解析】

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處理后仍具有侵染能力,說明其遺傳物質不是DNA或RNA;用蛋白酶處理后,病毒失去侵染能力,說明起遺傳作用的是蛋白質。【答案】

B高中生物必修24.(2011·長春模擬)科研人員將提取出的“瘋牛病”病毒用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1)實驗過程及結果點擊查看格里菲思實驗多媒體動畫高中生物必修2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點擊(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

”,可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轉化為

。2.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1)設計思路:設法將

分開,單獨研究它們各自的功能。(2)實驗過程及結果(3)結論:

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而蛋白質、多糖及DNA的水解產物不是。轉化因子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DNA與其他物質DNA高中生物必修2(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判斷改錯(1)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從小鼠尸體中提取到的細菌全部是S型細菌(×)【提示】

S型和R型菌都有,因為只有部分R型菌轉化成S型菌。(2)格里菲思(Griffith)用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了著名的轉化實驗,此實驗結果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提示】格里菲思(Griffith)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只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體內含有某種“轉化因子”,并沒有弄清楚轉化因子的本質。(3)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小鼠存活(√)【提示】高溫處理后,R型菌已死亡,而且DNA酶己失活,注入小鼠體內的只有S型菌的DNA,沒有活的S型菌。高中生物必修2※判斷改錯高中生物必修21.原理T2噬菌體以

的DNA為模板,利用

細胞內的物質合成自身組成成分而實現增殖。2.方法

法,用

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

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自己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宿主35S32P高中生物必修21.原理自己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宿主35S32P高中生物必修23.過程高中生物必修23.過程高中生物必修24.結論在噬菌體中,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

,而不是

,即

是遺傳物質,

不是遺傳物質。5.探究思路將

等分開,直接地、單獨地去觀察DNA和蛋白質等物質的作用。DNA蛋白質DNA蛋白質DNA和蛋白質高中生物必修24.結論DNA蛋白質DNA蛋白質DNA和蛋白質高中生物必修21.過程2.結論

是遺傳物質(只限于少數RNA病毒)。RNA高中生物必修21.過程2.結論RNA高中生物必修21.(2012·深圳模擬)下列關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加熱殺死的有莢膜肺炎雙球菌能使小白鼠致死B.可以用3H標記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來研究R型肺炎雙球菌中DNA的復制C.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和活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后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D.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多糖類不是【解析】

加熱殺死的有莢膜肺炎雙球菌沒有致病性,不能使小白鼠致死,但是和活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后,由于發生轉化作用,產生了S型細菌,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組成成分,不是DNA的組成成分。格里菲思的實驗只是證明了轉化因子的存在,并沒有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也沒有證明多糖等不是遺傳物質。【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1.(2012·深圳模擬)下列關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2.噬菌體是一類細菌病毒。下列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B.侵染過程的“合成”階段,噬菌體DNA作為模板,而原料、ATP、酶、場所等條件均由細菌提供C.為確認何種物質注入細菌體內,可用32P、35S共同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而對照組不作任何標記D.若用32P對噬菌體雙鏈DNA進行標記,再轉入普通培養基中讓其連續復制n次,則含32P的DNA應占子代DNA總數的【解析】

為確認何種物質注入細菌體內可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外殼,再分別讓其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二者構成相互對照,依據子代噬菌體是否帶有放射性,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2.噬菌體是一類細菌病毒。下列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3.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則獲得侵染噬菌體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B.用含32P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C.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D.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解析】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經離心處理后,離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含有被感染的細菌。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則說明噬菌體被標記的物質應為DNA,則獲得侵染噬菌體的方法是:先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使細菌體內核苷酸中含有32P,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子代噬菌體中的DNA中就會含有32P。【答案】

D高中生物必修23.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4.正誤判斷(1)(2011·江蘇高考T12-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提示】

本實驗可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缺少蛋白質進入細菌細胞的對照。(2)(2012·長沙模擬T1-B)DNA是人體主要的遺傳物質,由C、H、O、N、P五種化學元素組成(×)【提示】

DNA是人的遺傳物質,并非主要的遺傳物質。(3)(2012·深圳模擬T8-A)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4.正誤判斷高中生物必修25.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結果顯示:在離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1)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2)由于實驗數據和理論數據之間有較大的誤差,請你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①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②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是否是誤差的來源呢?________。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3)請設計一個方法,來大量制備用32P標記的噬菌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生物必修25.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解析】

(1)噬菌體在侵染宿主(大腸桿菌)細胞時,只將其DNA注入,蛋白質未進入宿主細胞。由于P幾乎都在DNA中,因此從理論上分析,上清液中應無放射性。(2)實驗數據與理論數據的誤差的成因有兩個:部分被標記的噬菌體尚未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中或已侵染產生的子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3)噬菌體無獨立的代謝能力,只能在寄生過程中從宿主細胞中獲取自身組成物質。因此,要用32P標記噬菌體,應先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其宿主——大腸桿菌,再讓噬菌體侵染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即可使子代噬菌體被32P標記。【答案】

(1)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腸桿菌內(2)①升高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是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出現放射性(3)先用32P標記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去侵染被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可大量獲得被32P標記的噬菌體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1)噬菌體在侵染宿主(大腸桿菌)細胞時,只將其D高中生物必修2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在加熱過程中,雙螺旋解開,氫鍵被打斷,但緩慢冷卻時,其結構可恢復。(2)轉化的實質是S型細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細菌的DNA中,即實現了基因重組。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1.(2011·南京模擬)下列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是(

)①艾弗里將從S型細菌中分離的DNA、蛋白質和多糖等物質分別加到培養R型細菌的培養基中②格里菲思以小鼠為實驗材料進行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③DNA雙螺旋模型的構建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⑤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A.①②④

B.③④⑤C.②④

D.①④【解析】

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有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格里菲思的實驗證明并推論已經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必然含有某種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轉化為有毒性的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并沒有證明遺傳物質就是DNA。DNA雙螺旋模型的構建、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與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無關。【答案】

D高中生物必修21.(2011·南京模擬)下列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在小鼠體內S型和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

)【解析】

分析圖可知,死亡的小鼠體內一定含有兩種肺炎雙球菌,A正確;注射早期,由于小鼠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消滅了部分R型細菌,所以曲線ab段是下降的,B正確;而bc段上升的原因是R型細菌轉化成有毒性的S型細菌,導致小鼠免疫能力下降,進而R型細菌逐漸增多,C正確;S型細菌的遺傳物質進入R型細菌,使其轉化成S型細菌,并非R型細菌基因突變的結果,D錯誤。【答案】

D高中生物必修2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1.實驗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質特有元素,P是DNA特有元素,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2.侵染特點及過程(1)進入細菌體內的是噬菌體的DNA,噬菌體蛋白質留在外面不起作用。(2)噬菌體侵染細菌要經過“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五個過程。3.結果(1)含32P的噬菌體+細菌→上清液中幾乎無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細胞內。(2)含35S的噬菌體+細菌→宿主細胞內沒有35S,35S分布在上清液高中生物必修21.實驗思路及方法高中生物必修24.結果分析(1)35S——蛋白質外殼未進入宿主細胞內,而是留在外面。(2)32P——DNA進入到了宿主細胞內。5.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6.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說明(1)DNA能自我復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連續性。(2)DNA能控制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說明:(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2)培養含有放射性的T2噬菌體需先培養含有放射性的大腸桿菌。(3)侵染時間要合適,過短或過長會使32P組的上清液中出現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體未侵染或子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4)攪拌要充分,如果攪拌不充分,35S組部分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沒有分離,噬菌體與細菌共存于沉淀物中,這樣就會造成沉淀物中出現放射性。高中生物必修24.結果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3.(2012·寧波模擬)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細菌,在產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組成成分中,能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為(

)A.可在DNA中找到15N、32PB.可在外殼中找到15N、35SC.可在外殼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

DNA含有N和P元素,蛋白質含有N和S元素。噬菌體將其DNA侵入細菌細胞中,在其DNA控制下,利用細菌的脫氧核苷酸和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質。由于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所以DNA中組成元素為15N、14N、32P、31P,蛋白質組成元素為14N、31S。【答案】

A高中生物必修23.(2012·寧波模擬)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4.(2011·濰坊模擬)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進行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是人類探究“什么是遺傳物質”的最具說服力的實驗。下圖為用含32P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T2噬菌體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細胞內)的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高中生物必修24.(2011·濰坊模擬)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進行的噬菌(1)T2噬菌體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DNA。如果僅憑猜想,控制其性狀的遺傳物質有可能是__________。(2)你認為怎樣才能得到被32P標記的T2噬菌體?請簡述你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當接種噬菌體后培養時間過長,發現在攪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4)一個噬菌體含有一個DNA分子。理論上分析,一個被32P標記的T2噬菌體感染細菌后,復制出n個子代噬菌體,其中攜帶32P的噬菌體有__________個。復制時用的原材料來自于__________。【解析】

(1)不做實驗證實的情況下,單憑猜想,遺傳物質可能會有三種情況:蛋白質和DNA都是遺傳物質;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是遺傳物質。(2)解答這一問題要考慮到病毒本身不能增殖,必須借助于宿主細胞,因此應考慮先培養出有標記的宿主細胞,然后再培養出有標記的噬菌體。(3)若接種噬菌體后的培養時間過長,復制增殖后噬菌體會從細胞體內釋放出來,導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4)一個被標記的噬菌體含有兩條被標記的DNA單鏈,不管復制多少次,最多有兩個子代噬菌體含有放射性,復制的場所和原料由大腸桿菌提供。高中生物必修2(1)T2噬菌體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DNA。如果僅憑猜想,控【答案】

(1)①蛋白質和DNA都是遺傳物質;②其遺傳物質是蛋白質,不是DNA;③其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2)將宿主細菌在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獲得含有32P的細菌;用T2噬菌體去感染被32P標記的細菌,待細菌細胞裂解后,釋放出的噬菌體便被32P標記上了(3)培養時間過長,復制增殖后的噬菌體從大腸桿菌體內釋放出來(4)2大腸桿菌細胞內游離的脫氧核糖核苷酸高中生物必修2【答案】(1)①蛋白質和DNA都是遺傳物質;②其遺傳物質是1.R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1)實驗過程及現象(2)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能自我復制,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因此RNA是它的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1.R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2)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高中生2.生物體內核酸的種類及遺傳物質的判別高中生物必修22.生物體內核酸的種類及遺傳物質的判別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核酸(DNA或RNA)。(2)凡細胞生物(不論是真核生物還是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都是DNA,其細胞中的RNA只是遺傳信息表達的媒介。(3)DNA病毒(如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極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高中生物必修2說明:(1)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核酸(DNA或RNA)。高中5.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豌豆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C.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含有硫元素D.HIV的遺傳物質水解產生4種脫氧核苷酸【解析】

豌豆的遺傳物質是DNA,并非主要是DNA,A錯誤;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B正確;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DNA中不含硫元素,C錯誤;HIV的遺傳物質是RNA,其水解的產物是4種核糖核苷酸,D錯誤。【答案】

B高中生物必修25.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高中生物必考向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該實驗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經典實驗,從命題角度上,以肺炎雙球菌為素材,可以綜合考查實驗分析能力及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2.本部分內容多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如2011年廣東高考T2、2009年廣東高考T9、2008年江蘇高考T8等。高中生物必修2考向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該實驗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1.(2011·廣東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從表可知(

)A.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不是轉化因子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1.(2011·廣東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解析】

本題考查教材實驗的變式,將文字內容轉換成表格信息,解題時需把握實驗中的對照設置,四組實驗依次加入的物質不同:第①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蛋白質,第②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莢膜多糖,第③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DNA,第④組加入的是S型菌的經DNA酶處理的DNA,而只有第③組實驗中出現了S型菌,④組:用DNA酶將DNA水解,結果只長出R型菌,說明DNA的水解產物不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從一個反面說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因此可以得出結論:S型菌的蛋白質、莢膜多糖不是轉化因子,而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通過①~④組實驗說明DNA是遺傳物質。【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本題考查教材實驗的變式,將文字內容轉換成表格信息,1.第③組實驗中,活菌培養基上生存的細菌大多數是哪一種?提示:因轉化率很低,所以大多數是R型菌。2.第④組實驗的目的是否是為了證明DNA的水解產物——脫氧核苷酸是遺傳物質?提示:不是。此組為對照組,從另一個角度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1.第③組實驗中,活菌培養基上生存的細菌大多數是哪一種?高中考向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以噬菌體為素材,綜合考查病毒的結構、DNA的復制及實驗分析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如2011年江蘇高考T12,2010年海南高考T13、上海高考T25等。2.本部分內容多以選擇題形式考查,也可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在復習時應注意。高中生物必修2考向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以噬菌體為素材,綜合考查病毒的2.(2011·江蘇高考)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高中生物必修22.(2011·江蘇高考)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解析】

A項,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用培養基直接培養;B項,保溫時間不能過長,若保溫時間太長則可能有含32P的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導致上清液中檢測到32P;C項,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理論上應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攪拌不充分部分噬菌體仍吸附在細菌表面一起存在于沉淀物中;D項,本實驗可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缺少蛋白質進入細菌細胞的對照。【答案】

C高中生物必修2【解析】A項,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用

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分析1.用32P標記噬菌體實驗時,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二是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子代,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2.用35S標記噬菌體實驗時,沉淀物中出現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現少量的放射性。高中生物必修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分析高中生物必課題6.同位素標記法在實驗中的應用1.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同位素標記法是用同位素標記化合物,讓它隨化合物一起轉移,再用探測器進行跟蹤,弄清化學反應的過程、場所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可以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等。2.實驗方法及探究歷程(1)方法:用于示蹤技術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構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2)歷程高中生物必修2課題6.同位素標記法在實驗中的應用1.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高中3.應用分析(1)標記某元素,追蹤其轉移過程。如在光合作用中,分別用18O標記HO和用14C標記14CO2,以追蹤18O和14C的轉移途徑:①14CO2→14C3→(14CH2O)。②HO→18O2。(2)標記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①32P標記DNA,證明DNA是遺傳物質。②35S標記蛋白質,證明蛋白質外殼未進入細菌體內,推測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3)標記特征化合物,探究詳細生理過程。如:①3H標記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過程。②15N標記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特點。高中生物必修23.應用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1.(2011·珠海測試)請回答下列同位素示蹤實驗的有關問題:(1)用32P標記的親代噬菌體感染培養液中只含有31P的大腸桿菌,經保溫、攪拌、離心,發現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沉淀物、上清液)中。繁殖n代后,含32P的噬菌體占所有噬菌體的比例是________。本實驗中用到的噬菌體________(屬于、不屬于)原核生物。(2)有光條件下,14C標記的CO2通過綠葉的氣孔進入細胞后,首先在_______發生反應,并合成含14C的產物。該產物主要在______被徹底氧化分解。(3)用3H標記的氨基酸在豚鼠的胰腺細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時,含放射性物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