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信號與線性系統實驗書_第1頁
工學信號與線性系統實驗書_第2頁
工學信號與線性系統實驗書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一零輸入、零狀態及完全響應一、實驗目的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系統的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完全響應的原理。掌握用簡單的R-C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連接一個能觀測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完全響應的電路圖(參考圖1-。分別觀測該電路的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完全響應的動態曲線。四、實驗原理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完全響應的模擬電路如圖1-1圖1-1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完全響應的電路圖2.合上圖1-1中的開關K1,那么由回路可得iR+Uc=E (1)∵i=CdUc,那么上式改為dtdURC cdt

=E(2)c對上式取拉式變換得:RCU(S)-RCU(0)+U(S)=15C C C S 15

15 15 5∴

c

,其中U

(0)5Vc S(RCS1)RCS1

1 1 cS S 1

RC RC--t -U(t)=151eRC5eRC(3)c .式(3)等號右方的第二項為零輸入響應,即由初始條件激勵下的輸出響應;第一項為零狀E=15V作用下的輸出響應,顯然它們之和為電路的完全響應,圖1-2圖1-2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完全響應曲線其中:①---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③ 完全響應五、實驗步驟零輸入響應用短路帽連接K2、K3,使+5V直流電源對電容C充電,當充電完畢后,斷開K3連接K4,用示波器觀測Uc(t)的變化。零狀態響應先用短路帽連接K4,使電容兩端的電壓放電完畢,然后斷開K4連接K3、K1,用示波器觀測15V直流電壓向電容C的充電過程。完全響應先連接K4,使電容兩端電壓通過R-C回路放電,一直到零為止。然后連接K3、K2,使5V電源向電容充電,待充電完畢后,將短路帽連接K1,使15V電源向電容充電,用示波器觀測Uc(t)的完全響應。六、實驗報告1-1所示R-CUc(t)的表達式。1)Uc(0)=0,輸入U。i2)Uc(0)=5V,輸入U=15V。i根據實驗,分別畫出該電路在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完全響應下的響應曲線。七、實驗思考題系統零輸入響應的穩定性與零狀態響應的穩定性是不是相同?.實驗二一階系統的脈沖響應與階躍響應一、實驗目的熟悉一階系統的無源和有源模擬電路;2.研究一階系統時間常數T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無零點時的單位階躍響應(無源、有源;有零點時的單位階躍響應;四、實驗原理無零點的一階系統無零點一階系統的有源和無源模擬電路圖如圖2-1的(a)和(b)所示。它們的傳遞函數均為G(S)= 10.2S(b)圖2-1無零點一階系統有源、無源電路圖2.有零點的一階系統(│Z│<│P│)圖2-2的(a)和(b)分別為有零點一階系統的有源和無源模擬電路圖,他們的傳遞函數為:G(S)=0.1S1S1或(b)圖2-2有零點(│Z│<│P│)一階系統有源、無源電路圖.3)有零點的一階系統(│Z│>│P│)圖2-3的(a)和(b)分別為有零點一階系統的有源和無源模擬電路圖,他們的傳遞函數為:G(S)=0.1S1S1(a) (b)圖2-3有零點(│Z│>│P│)一階系統有源、無源電路圖五、實驗步驟1”中相關的元件組成圖-1(a(頻率特性測試”模塊中相關的元件組成圖2-1(b))所示的一階系統模擬電路將“階躍信號發生器”的輸出調到“正輸出RP”可調電位器,使之輸出電壓幅值為1V的時間常數T。調節“函數信號發生器”輸出為頻率20Hz1V將“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輸出端接到電路的輸入端,輸出端接示波器,觀察波形。六、實驗報告根據測得的一階系統階躍響應曲線,測出其時間常數;七、實驗思考題試述根據一階系統階躍響應曲線確定系統的時間常數T的兩種常用的方法。八、附錄1.無零點的一階系統根據C(S)

1 ,令R(S)1那么R(S)0.2S1 SC(S)

1S(0.2S1)對上式取拉氏反變換得1tc(t)1e0.2.當t0.2時,那么c(0.2)1e10.63263.2T=0.2S2-4圖2-4無零點一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曲線2.有零點的一階系統(│Z│<│P│)由傳遞函數G(S),求得系統單位階躍的輸出C(S)

0.2(S

0.2

0.8S(0.2S1) S S5即C(t)0.20.8e5t系統的幅頻表達式為:G(jω)0.2 11ω2()5若用dB(分貝)表示,那么L(ω)20lg0.220lg120lg1ω2()5圖2-5和圖2-6分別為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曲線和對數幅頻曲線。圖2-5有零點一階系統(│Z│<│P│)的單位階躍響應曲線圖2-6有零點(│Z│<│P│)一階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3.有零點得一階系統(│Z│>│P│)在單位階躍輸入時,系統的輸出為:C(S)0.1S110.9S(S1)SS1即c(t)10.9et系統得幅頻表達式為:ωG(jω)ω

1(ω)2101()21若用dB(分貝)表示,那么:ωL(ω)20lg1

20lg1()210圖2-7為該系統得單位階躍響應。圖2-7有零點一階系統(│Z│>│P│)的單位階躍響應曲線.實驗三非正弦周期信號的分解與合成一、實驗目的用同時分析法觀測50Hz系數作比較;觀測基波和其諧波的合成。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原理它的傅里葉級數展開式可知,各次諧波的頻率為基波頻率的整數倍。而非周期信號包含了從零到無窮大的所有頻率成份,每一頻率成份的幅值相對大小是不同的。將被測方波信號加到分別調諧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諧波頻率的電路上。從每一帶通濾波器的輸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觀察到相應頻率的正弦波。本實驗所用的被測信號是50Hz實驗裝置的結構圖3-1

BPF

BPF圖3-1中LPF為低通濾波器可分解出非正弦周期信號的直流分量。 1~ 6為調諧在基波和各次諧波上的帶通濾波器,加法器用于信號的合成。3.各種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級數表達式方波U(t)=4UmSinωt1Sin3ωt1Sin5ωt1Sin7ωt π 3 5 7 三角波.U(t)=

8UmSinωt

1Sin3ωt

1 Sin5ωt 9 25 半波U(t)=2Um1π 1 1 Sinωt Cosωt Cos4ωtπ24 3 15 全波U(t)=4Um11Cos2ωt1Cos4ωt1Cos6ωtπ23 15 35 矩形波τUm 2Um τπ 1 2τπ 1 3τπ U(t)= Sin Cosωt Sin Cos2ωt Sin Cos3ωtT π T 2 T 3 T 四、實驗內容及步驟調節函數信號發生器,使其輸出50Hz50Hz成分BPF的輸出幅度為最大。帶通濾波器的輸出分別接至示波器,觀測各次諧波的幅值,并列表記錄。出波形,并記錄。3形,并記錄。50Hz50Hz合成模塊的輸入端,觀測基波及各次諧波的頻率和幅度,并記錄。將50Hz的輸入端,觀測求和器的輸出波形,并記錄。五、實驗報告諧波的波形,畫出其頻譜圖。將所得的基波和三次諧波及其合成波形一同繪制在同一坐標紙上。3六、實驗思考題什么樣的周期性函數沒有直流分量和余弦項;分析理論合成的波形與實驗觀測到的合成波形之間誤差產生的原因。.實驗四線性系統的頻率特性測試一、實驗目的掌握用低頻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測定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方法。根據實驗所得的數據作出Bode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原理圖4-1圖4-1為被測的系統(環節,令其輸入信號X)=Xmsit,統(環節)由輸出為y(t)=Xm|G(jω)|sin(ωt+φ(ω))=Ymsin(ωt+φ(ω)) (1)由上式得Ym幅頻特性Xm Xmφ(ω)=∠G(jω) 相頻特性式中|G(jω)|和φ(ω)都是輸入信號ω的函數。本實驗采用李沙育圖形法。圖4-2和圖4-3分別為系統(環節)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的測試接線圖。圖4-2幅頻特性的測試.圖4-3相頻特性的測試幅頻特性的測試將示波器的X軸停止掃描,低頻信號發生器的正弦信號同時送到被測系統(環節)的輸入端和示波器的Y軸,被測系統(環節)的輸出信號接至示波器的Y軸,這樣在示1 2波器的屏幕上顯示出兩條垂直的光線,對應于Y軸光線的長度為2Y,對應于Y軸光線2 2m 1的長度為2Y。改變信號發生器輸出信號的頻率ω,就可得到一組2Y/2Y的比值據此作1m 2m 1m出L(ω)~ω曲線。2.相頻特性的測試令系統(環節)的輸入信號為X(t)=Xmsinωt(2)那么其輸出為 4-3所示。若以t為參變量,那么X(tY(t跡將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條封閉的曲線(通常為橢圓。當t=0時式(3)得于是有

Y(0)Ym

Y(0)=Ymsinφ2Y(0)Sin-12Xm

(4)同理可得φ(ω)=Sin-1其中

2X(0)2Xm

(5)2Y(0)為橢圓與Y軸相交點間的長度,2X(0)為橢圓與X軸相交點間的長度。式(4(5)適用于橢圓的長軸在一、三象限;當橢圓的長軸在二、四時相位φ的計算公式變為

L(ω)=180o-Sin-1

2Y(0)2Ym.

(6)或

2X(0)2Xm

(7)表一列出了相位超前與遲后時李沙育圖形光點的轉向和算式。相 超前角0°~90° 90°~180° 0°~90°φ圖形

遲后90°~180°計算φ=sin-12Y0算公 2Ym式

φ=180°-sin-12Y02Ym

φ=sin-12Y02Ym

φ=180°-sin-12Y02Ym光點轉 順時針 順時針 逆時針 逆時針向四、實驗內容(一)測量遲后-超前校正環節的頻率特性導求圖4-4特性。圖中R1=10K,R2=2K,C1=1uF,C2=47uF。用實驗方法測得該環節的對數幅頻和相頻特性曲線。比較。(二)有源二階慣性頻率特性的測量4-5用實驗方法測得該系統的幅頻特性曲線,據此寫出該環節的傳遞函數。.圖4-4遲后超前校正網絡圖 圖二階系統的方塊圖五、實驗步驟對數幅頻特性的測試4-4R-C4-2變化范圍。保持信號發生器的輸出信號幅值為一定值就用示波器測得Y2M/Y1M列表計算L(ω)~ω,上述方法,完全適用二階慣性環節幅頻特性的測試。相頻特性的測試4-3將示波器的X漸變化。每改變一次信號的頻率值,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就會顯示一個李沙育圖形。將示YX2X。橢圓的兩頂點在X軸上的提到長度就是2Xω的數據。

2X/2X(ω~2環節的相位是遲后時,光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反之,相位超前時,光點那么按順時針方向旋轉。ωY以便能清晰正確地讀出橢圓的2X和2Xm值。O測試時信號ω的取值應均勻,否那么會影響被測相頻特性的幅度。ω值如表二所示。.ω(rad/s)T(s)2Xm(格)2Xo(格)實測φ(ω)理論φ(ω)光點轉動方向1.02.04.08.0103050801002003006008001000六、實驗報告內容與理論報導結果作一分析比較。由二階環節幅頻特性曲線寫出它的傳遞函數,并與實際的傳遞函數比較之。七、思考題應用頻率響應法測試系統(環節)的傳遞函數有什么限止條件?為什么在本實驗中只需測得幅頻特性曲線,就可確定被測環節(系統)函數。八、附錄1.遲后-超前校正網絡的傳遞函數圖4-4中的 Z=R1/C1S R11 R11/C1SR1C1S1Z=R+1

R2C2S12 2 C2S C2S∴Uc(s)G(s)

Z2

(τ1S11)(τ2S1)

(6)Ur(s) Z1Z2 τ1τ2S2(τ11.式中 τ=RC,τ=RC,τ=RC1 11 2 22 12 12將上式改為G(S)=(τ1S1)(τ2S1) (7)(T1S1)(T2S1)對比式6()T·T=ττ1 2 1 2T+T=τ+τ+τ1 2 1 2 12由給定的RCRCτ=0.01s,τ=0.1s,τ=0.5s。代入上述二式,1 1 2 2 1 2 12解得 T=1.65×10-3s,T=0.60835s。于是得1 2τ1=T26,這樣式又可改等為T1τ2G(S)=

(τS2

S1)1

(8)(βτ2

τS1)(1S1)β圖4-6為式(8)對應的對數幅頻和相頻特性曲線的示意圖圖4-6對數幅頻和相頻特性2.二階系統的模擬電路圖圖4-7二階系統模擬電路.實驗五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一、實驗目的研究增益K研究時間常數T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原理本實驗是研究三階系統的穩定性與參數KT5-1它的閉環傳遞函數為圖5-1三階系統方塊圖C(s) KR(s)T3S(T1S1)(T2S1)K系統的特征方程為TTTS3+T(T+T)S2+TS+K=0 (1)123 3 1 2 31.T=0.2S,T=0.1S,T=0.5S,那么上式改寫為1 2 3S3+15S2+50S+100K=0應用Routh穩定判據,求得該系統的臨界穩定增益K=7.5。這就意味著當K>7.5時,系統為不穩定,輸出響應呈發散狀態;K<7.5時,系統穩定,輸出響應最終能超于某一定值;K=7.5時,系統的輸出響應呈等幅振蕩。K=7.5,T=0.2S,T=0.5ST1 3 2性的影響。由式(1)得0.1TS3+0.5(0.2+T)S2+0.5S+7.5=0排Routh表:

2 20.1T2

0.5 00.5(0.2+T) 7.5 02.0.25(0.2T2)0.75T20.5(0.2T2)7.5若要系統穩定必須滿足T>020.25(0.2+T)-0.75T>0,解得T<0.11s2 2 2即 0<T<0.11s時系統才能穩定。2四、實驗內容及步驟:按=0.05S和T=0.5S1 2 3察并記錄該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曲線。2.T=0.2S,T=0.1S,T=0.5S,觀察并記錄K5、7.5K=101 2 3下的單位階躍響應曲線。3.令=0.5S,觀察并記錄T0.1S0.05S1 3 2位階躍響應曲線。五、實驗報告畫出上述實驗中所得的響應曲線和實驗電子模擬電路圖。定性地分析系統的開環增益K和某一時間常數T寫出本實驗的心得體會。六、實驗思考題如果系統出現不穩定,為使它能穩定地工作,系統開環增益應取大還是取小?系統中的小慣性環節和大慣性環節哪一個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大?為什么?試解釋在三階系統的實驗中,系統輸出為什么會出現削頂的等幅振蕩?為什么在本實驗中對階躍輸入的穩態誤差為零?七、附錄參考實驗電路.實驗八信號的無失真傳輸一、實驗目的了解信號的無失真傳輸的基本原理;熟悉信號無失真傳輸系統的結構與特性。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設計一個無源(或有源)的無失真傳輸系統;值和相位(用李沙育圖形法。四、實驗原理信號的無失真傳輸是指通過系統后輸出信號的波形與輸入信號的波形完全相同,只令輸入信號為X(t),那么系統的輸出為Y(t)=kx(t-t)0式中k,t為常量,對上式取付氏變換,那么有0Y(jω)=kx(jω)e-jω0Y(jω)H(jω)= |HeX(jω)|H|=kk(ω)=tωt>00 0實驗電路系統圖8-1無失真傳輸的電路圖R=R=20k,C=C=1uF1 2 1 2它的頻率特性為.R2H(jω)=

U(jω)o =

1jωRC22

=R2 =Ki

R1 R

RR2 1五、實驗步驟

1jωRC11

1jωRC22連接一個信號無失真傳輸系統的模擬電路,如圖8-1幅值和相位。六、實驗報告畫出信號無失真傳輸系統的模擬電路。分析無失真傳輸系統的結構特點如果R1R2、C1C2那么系統的H七、實驗思考題為什么輸出信號波形與輸入信號波形相同?信號的無失真傳輸系統與全通濾波器有何不同?.實驗九無源與有源濾波器一、實驗目的1.了解RC2.分析和對比無源和有源濾波器的濾波特性。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測試無源和有源LPF測試無源和有源HPF測試無源和有源BPF測試無源和有源BEF四、實驗原理濾波器是對輸入信號的頻率具有選擇性的一個二端口網絡,它允許某些頻率(常是某個頻率范圍)的信號通過,而其它頻率的信號幅值均要受到衰減或抑制。這些網RLCRC元件構成的無源濾波器,也可由RC根據幅頻特性所表示的通過或阻止信號頻率范圍的不同,濾波器可分為低通濾波器(LPF、高通濾波器HP、帶通濾波器BP、和帶阻濾波器BE)四種。圖9-1別為四種濾波器的實際幅頻特性的示意圖。圖9-1四種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四種濾波器的傳遞函數和實驗模擬電路如圖9-2G(S)

R2C2S2

13RCS

G(S)

R2C2S2

12RCS1(b)有源低通濾波器G(S)

R2C2S2

G(S)

R2C2S2R2C2S2

3RCS

R2C2S2

2RCS1(c)無源高通濾波器(d)有源高通濾波器G(S)

RCS

G(S)

2RCSR2C2S2

3RCS

R2C2S2

RCS1(e)無源帶通濾波器(f)有源帶通濾波器G(S)

R2C2S21R2C2S2

4RCS1(g)無源帶阻濾波器(h)有源帶阻濾波器圖9-2四種濾波器的實驗電路.濾波器的網絡函數(jω,又稱為正弦傳遞函數,它可用下式表示(jω)H(jω)=o =A(ω)i式中A(ω法來測量。五、實驗步驟用掃頻電源和示波器(或交流數字電壓表特性。接線時濾波器的輸入口接掃頻電源的輸出,濾波器的輸出口接示波器或交流數字電壓表(掃頻電源的使用說明見附錄。測試無源和有源低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實驗線路如圖:實驗時,在保持正弦波信號輸出電壓幅值U)不變的情況下,逐漸改變其輸出頻率,i200KHz,測量RC濾波器輸出端的電壓U。0當改變信號源頻率時,都應觀測一下U是否保持穩定,數據如有改變應及時調整。i分別測試無源、有源HPF、BPF、BEF注意:對于波濾波器的輸入信號幅度不宜過大,對有源濾波器實驗一般不要超過5V。六、實驗報告率和通頻帶。比較分析各類無源和有源濾器的濾波特性。七、實驗思考題示波器所測濾波器的實際幅頻特性與理想幅頻特性有何區別?如果要實現LPF、HPF、BPF、BEF.實驗十全通濾波器一、實驗目的了解全通濾波器零、極點分布的特點及其模擬電路;了解全通濾波器的特性。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利用、C研究全通濾波器的濾波特性。四、實驗原理如果線性系統的所有零點都位于S平面的右側,且它們與極點均以虛軸互成鏡像對稱分布,如圖10-111-1的零點極點分布圖能清楚地看到。圖10-1全通濾波器的零、極點分布實驗模擬電路圖10-2全通濾波器的模擬電路由電路得:.UiR

1CS

UiR

R=UoCS CS(1RCS)URCS

i=Uo所以G(S)

U(S)1RCSo U(S)RCS1i零、極點分布完全符合全通濾波器的要求,它的幅頻值為1R21R21R2令U=Usinωt,其中U保持定值,改變信號的頻率ω,觀測并測量輸出信號U的幅值U。i im im o 0m五、實驗步驟10-2波器的Y軸。3.六、實驗報告畫出全通濾波器的模擬電路圖,并標明電路中相關元件的參數值。七、實驗思考題1.全通濾波器輸出信號的相位是否與輸入信號的相位相等?.實驗十一低通、高通、帶通、帶阻濾波器間的變換一、實驗目的2.熟悉低通、高通、帶通和帶阻濾波器的模擬電路。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由低通濾波器變換為高通濾波器;由高通濾波器變換為低通濾波器;在一定條件下,由低通和高通濾波器構成帶通濾波器;在一定條件下,由低通和高通濾波器構成帶阻濾波器;四、實驗原理由于高通濾波器與低通濾波器間有著下列的關系:H(jω)1H(jω) (1)H L式中H(jω)為高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H(jω)為低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如果已H L知H(jω)(1)求得對應的L1

(jω);反之亦然。H現令H

(jω) (2)L 1RCjω

(jω)1H

1 1RCjω

RCjω1

(3)與式(2)、(3)對應于的無源和有源濾波器的模擬電路圖分別如圖11-1和圖11-2所示。圖11-1低通濾波器的模擬電路圖圖11-2高通濾波器的模擬電路圖.帶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H(jω)與低通、高通濾波器幅頻特性間的關系B設ω為低通濾波器的帶寬頻率,ω

ω,那CL CH

CL CH么由它們可構成一個帶通濾波器,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為H(jω)B

(jω)*L1

(jω)H

0.01jω那么:

(jω)L

1

,H(jω)H

10.01jωH(jω)B

1 0.01jω10.1jω10.01jω對應的模擬電路圖如圖11-3所示。圖11-3帶通濾波器的模擬電路圖3.帶阻濾波器的幅頻特性H(jω)與低通、高通濾波器幅頻特性間的關系B如果低通濾波器的帶寬頻率ωCL

小于高通濾波器的帶寬頻率ωCH

,那么由它們可構H(jω)HBS

(jω)L

(jω)H1

成一個帶阻濾波器,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為:0.01jω那么:

(jω)L

,H10.1jω

(jω)H

10.01jωH(jω)

1

10.02jω0.001(jω)2B 10.1jω10.01jω10.11jω0.001(jω)2對應的模擬電路圖如圖11-4所示。圖11-4帶阻濾波器的模擬電路圖五、實驗步驟.把實驗臺上“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輸出端與圖11-1中的無源(或有源)器LPF1的接線方法,連接圖11-211-311-4生器輸出一個正弦信號且其信號頻率由小到大改變時,用示波器分別觀察、BPF、BEF輸出幅值的變化。六、實驗報告畫出由低通濾波器和高通濾波器構成帶通、帶阻濾波器的模擬電路。畫出各種濾波器實驗的頻率特性曲線。七、實驗思考題由LPF、HPF有源濾波器與無源濾波器的頻率特性有何不同?.實驗十二信號的采樣與恢復一、實驗目的了解電信號的采樣方法與過程及信號的恢復。驗證采樣定理。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研究正弦信號和三角波信號被采樣的過程以及采樣后的離散化信號恢復為連續信用采樣定理分析實驗結果。四、實驗原理離散時間信號可以從離散信號源獲得,也可以從連續時間信號經采樣而獲得。采樣信號f(t)S(t)S(t)是一組周期性窄脈沖。由對采樣信號進行傅立葉級數分析可知,采樣信號的頻譜包括了原連續信fs2fs3fs···。當采樣后的信號是周期性窄脈沖時,平移后的信號頻率的幅度按/x規律衰減。采樣信號的頻譜是原信號頻譜的周期性延拓,它占有的頻帶要比原信號頻譜寬得多。最高頻率fn部內容,即低通濾波器的輸出為恢復后的原信號。fsFmin=2Bfs2Bfs=(5-10)B實驗中選用fs2B、fs=2B、fs2B三種采樣頻率對連續信號進行采樣,以驗證采樣定理要是信號采樣后能不失真的還原,采樣頻率fs必須遠大于信號頻率中最高頻率的兩倍。.夠高的采樣頻率外,還常采用前置低通濾波器來防止信號頻譜的過寬而造成采樣后信號頻譜的混迭。圖12-1信號的采樣與恢復原理框圖五、實驗步驟連接一采樣信號(方波)發生器、采樣器(參考本實驗箱的“信號的采樣與恢復”實驗單元。在信號采樣與恢復實驗單元的輸入端輸入一頻率為100Hz左右的正弦信號,然后調節方波發生器的輸出頻率在800Hz恢復信號。改變輸入信號的頻率,再觀察采樣輸出信號以及通過低通濾波器后的恢復信號。六、實驗報告繪制原始的連續信號、采樣后信號以及采樣信號恢復為原始信號的波形。分析實驗結果,并作出評述。.實驗十三調制與解調實驗一、實驗目的了解幅度調制和解調的原理;觀察調制波形;掌握用集成模擬乘法器構成調幅和檢波電路的方法;掌握集成模擬乘法器的使用方法。二、實驗設備TKSS-D1三、實驗內容幅度調制與解調的實驗。四、實驗原理在通信系統中,調制與解調是實現信號傳遞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所謂調制就是用而從已調制信號中恢復出原信號。信號從發送端到接受端,為了實現有效可靠和遠距離傳輸信號,都要用到調制與解調技術。我們知道,所有要傳送的信號都只占據有限的頻帶,且都位于低頻或較低的頻段內。而作為傳輸的通道(架空明線,電纜、光纜和自由空間)都有其最合適于傳輸信號的頻率范圍,它們與信號的頻帶相比,一般都位于高頻或很高的頻率范圍上,且實際信道有用的帶寬范圍通常要遠寬于信號的帶寬。利用調制技術能很好的解決這兩方面的不匹配問題。傅氏變換中的調制定理是實現頻譜搬移的理論基礎,形成了正弦波幅度調制,即一個信號的幅度參量受另一個信號控制的一種調制方式。只要正弦信號(載波)的頻率在適合信道傳輸的頻率范圍內就在信道內很好的傳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