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_第1頁
詩詞研究: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_第2頁
詩詞研究: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_第3頁
詩詞研究: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_第4頁
詩詞研究: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贊譽之聲不絕于耳。其中,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最為精當。但人們側重解讀其“經綸”,即宏大抱負、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質,卻忽視了寫詩填詞畢竟只是經邦濟世之外的“余事”。毛澤東政暇賦詩,展示了“器大聲宏,志高意遠”的領袖風采,也體現出他以詩論事的才藝,以詩解壓的灑脫,以詩抒懷的本真,以詩自娛的情趣和以詩會友的儒雅。解讀毛澤東的詩詞“余事”,不僅能擺脫無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歸詩詞的本質,也能使毛澤東的偉人形象更加真實、更加可親可近。舉重若輕主沉浮在“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洪流中,毛澤東始終以舊世界改造者和新世界創造者的姿態挺立潮頭。毛澤東詩詞見證了諸多重要歷史事件,涉及不少社會現實問題,但它終究不是原原本本的歷史紀實,更不是立說立言的政論文章。正如毛澤東在致陳毅的信中所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詩人毛澤東把思想家的深邃智慧、政治家的高瞻遠矚、理論家的嚴謹縝密、軍事家的膽識機敏,凝練于一個個構思精妙的意象,濃縮于一句句回味無窮的詩行,使紛繁的歷史詩意盎然,使嚴肅的主題生動可感,既給人思想啟迪,又給人審美愉悅。以《菩薩蠻·黃鶴樓》為例。毛澤東曾有自注:“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這首詞涉及中國革命道路探索這一重大題材,毛澤東僅用三言兩語就把握到入木三分。“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茫茫”“沉沉”“蒼蒼”3個重疊詞反映現實困擾和思想迷茫,“鎖”字道盡局勢險惡和心緒憤懣。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寫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文淺意深,特別是“酹”字,既是對革命英烈的祭奠,又是對前仆后繼的宣誓。這一詩句和那段名言異曲同工,不失革命家的本色,又顯示大詩人的才思。南征北戰馬背吟1949年12月,在赴蘇聯訪問的火車上,毛澤東與蘇聯漢學家費德林談論起詩詞創作:“現在連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當一個人處于極度考驗、身心交瘁之時,當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的時候,居然還有詩興來表達這樣嚴峻的現實。恐怕誰也無法解釋這種現象……當時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倒寫了幾首歪詩,盡管寫得不好,卻是一片真誠的。現在條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寫不出來。”費德林問:“一行都寫不出來?真的嗎?”毛澤東說:“現在改寫‘文件’體了,什么決議啦,宣言啦,聲明啦……只有政治口號沒有詩意。大概這也是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的一種表現吧。”這段對話顯示毛澤東越是環境險惡,越是詩興勃發;同時也說明寫詩填詞和治國理政是兩碼事,思維特征、心理狀態和表達方式存在明顯區別。“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1963年11月2日,毛澤東在會見法國前總理富爾時,又談到寫詩:“這是以前的事了。我的確曾經寫詩,那時我過著戎馬生活,騎在馬背上,有了時間,就可以思索,推敲詩的押韻。馬背上的生活,真有意思。有時我回想那些日子,還覺得留戀。”富爾問:“主席是否還寫詩?”毛澤東說:“寫得很少,因為一些政治問題把詩意都趕到九霄云外去了。”軍旅詩詞不是敵情分析,不是作戰命令,不是總結報告,馬背吟詩的毛澤東顯得悠然自在。他用馬背上的顛簸緩解繁忙軍務的緊張,在戰斗的間隙尋求靈感營造詩境,描繪戰地風光的秀美壯麗,抒發克敵制勝的舒心暢快,詠嘆人民戰爭的波瀾壯闊。移情山水尋常事“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為江海客”。毛澤東對名山大川心馳神往,正如他在《講堂錄》中所說:“游之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覽眾山小;泛黃渤之海,啟瞬江湖失。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斗人生中,無論是前期的戎馬生涯,還是后期的政務考察,毛澤東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游歷經歷,稱他為“漫游家”并不為過。“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毛澤東吟詠山水的作品很多,人們看重其歷史背景和政治寓意,往往淡化了毛澤東愛山樂水的情趣本身。比如,人們賞析《水調歌頭·游泳》時,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看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蒸蒸日上,通過“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看到毛澤東改造山河的偉大構想,而“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這種游泳體驗帶給毛澤東的輕松閑適與愜意暢快,并未受到足夠重視,這顯然有違毛澤東以“游泳”為題專門賦詩的本意。辛棄疾有一名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多次到杭州,工作之余,也會寄情山水,在怡然自得中經營他的詩詞“余事”。他曾寫過幾首純粹的山水詩,如《七絕·五云山》《七絕·莫干山》《五律·看山》《七絕·觀潮》。毛澤東陶醉于山光水色,這些作品不以思想深刻見長,只是盡情舒展明朗、舒暢、愉悅的心境。“五云山上五云飛,遠接群峰近拂堤。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近似于一個觀光客的自問自答。“翻身躍入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頗像游客的行程記錄。“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偏向于錢塘觀潮的現場感受和主觀想象。這樣的詩作,讓人們真切領略到了毛澤東詩詞深沉、深刻之外的清新自然、閑適飄逸。論情論禮論詩誼讀詩、賦詩、解詩、論詩,是毛澤東的情趣愛好,也是他的人際交往方式。以詩為紐帶,以詩為載體,毛澤東與詩友們共唱心曲。而毛澤東的詩交也耐人尋味,呈現出詩詞“余事”的鮮明特色。毛澤東與黨內同志除工作關系外,不拘禮節,很少表現出親熱。他偶爾寫過《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但很少把戰友、同事寫入作品。他曾把《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書贈周恩來,把《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抄贈鄧穎超,但他與高層領導詩詞交往不多。他曾致信元帥詩人陳毅討論詩詞創作,兩人詩心相通,這可算是一個特例。毛澤東寫過《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答友人》等唱和之作,他的詩友多為文化名流、黨外人士以及同窗老友。毛澤東和他們之間常有詩書往來,相互唱和,切磋詩藝。毛澤東對他們敬重有加,書信稱謂也很親密,如稱柳亞子為“亞子先生吾兄道席”或“亞子先生”,稱黃炎培為“任之先生”,稱同學周世釗為“惇元兄”或“東園兄”。收到詩友的詩作,毛澤東總是滿心歡喜,復信中時常出現“詩及大示誦悉”“各信并大作均收敬悉”“信及詩收讀,甚快”之類的措辭。而毛澤東把詩作寄給詩友時,態度十分誠懇,總有“乞為斧正”“錄呈審正”這樣的謙辭。詩交屬于私交,毛澤東論情論禮。毛澤東與柳亞子詩交最深、唱和最多,但他畢竟是舊文人,難免有些自負。1949年3月28日,他題了一首滿腹牢騷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