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初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卷(培優)_第1頁
人教版八上初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卷(培優)_第2頁
人教版八上初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卷(培優)_第3頁
人教版八上初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卷(培優)_第4頁
人教版八上初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卷(培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上初中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卷考生注意:1、本卷共30題,考試時間90分鐘,請考生仔細審題,認真答題。2、答案必須寫在試卷各個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1、聰聰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記錄的數據分別是4.49cm、4.47cm、4.48cm、4.07cm,則聰聰同學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這塊木塊的長度為______。2、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用此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3、以下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A.蘇州冬天的最低氣溫約為10℃B.人正常走路的速度約為1km/hC.中學生課桌高度約為80cmD.正常人的脈搏跳動1次用2s4、如圖所示,鉛筆的長度為______cm。圖中秒表的讀數是______s。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讀數時,多估讀幾位數字,可以減小誤差B.測量物體的長度,選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則測量結果偏小D.只要測量儀器足夠精密,就可以避免誤差6、以下是一位中學生對自身情況的估測,其中合理的是()A.體溫約為26℃B.眨一次眼約用1minC.質量約為50kgD.手掌寬度約為50cm7、下列有關物理量的估測,最符合實際的是()A.一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mmB.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4km/hC.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340m/sD.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3×108km/s8、同學用刻度尺正確測的某物體長2.745dm,則該同學所選的刻度尺是()A.米刻度尺B.分米刻度尺C.厘米刻度尺D.毫米刻度尺9、如圖甲,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被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_cm;如圖乙所示,停表的讀數是___________s。10、如圖是用刻度尺測量一物塊的長度,則物塊的長度為_______cm。11、小吳想測量1角硬幣的直徑,下列測量方法最佳的是()12、13、一名粗心的學生在測量記錄中忘記寫上單位,下列記錄結果中,哪一個數據的單位是m()A.一名學生的身高為16.3B.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為0.175C.一張餐桌的高度為0.08D.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為0.01914、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測量中,誤差和錯誤都是不允許的B.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減小誤差C.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會造成實驗誤差D.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誤差15、下列估測中,不符合生活實際的是()A.一個成人手的寬度大約在1dm左右B.青島市夏季平均氣溫約為25℃C.一瓶500mL的礦泉水質量為0.5kgD.超音速飛機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300km/h16、17、18、如圖所示,兩位同學分別用“甲”、“乙”圖測量物體A的長度,請選擇正確的圖,讀出物體A的長度為_______cm。19、坐在溫馨的物理考場,仔細想想:你平時走路的步幅約為60______,上體育課時你跑100m所需時間約為15______(填上合適的物理量單位)。20、對下列物理量,描述合理的是()A.物理教材的寬約為30cmB.正常人的心率約為60次/minC.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0dmD.一瓶500mL礦泉水的質量約為5kg21、“握手禮”是中華傳統禮節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學倡導“夸贊禮”并繪制成宣傳畫如圖所示,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A.0.5mB.1.5mC.3mD.4.5m22、完成下列單位換算:200cm=_____________m2.5h=___________min23、以下是小明對生活中一些數據的估測,其中最合理的是()A.通常人感覺舒適的氣溫約為40℃B.成年男子小拇指指甲寬約為104μmC.正常人脈搏跳動十次的時間約為0.8sD.爸爸正常步行速度約為1.4km/h24、如圖所示,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度為cm.25、如圖甲所示,物塊的長度為_______cm;如圖乙所示,停表顯示時間的示數是_______s。26、某同學利用無彈性的細絲線測出某幅地圖上長江的長度為63.00cm,合肥至北京的高鐵路線長度為12.00cm。查閱資料得知,長江的實際長度為6300km。求:(1)此幅地圖的比例尺。(2)合肥至北京的實際高鐵路線的長度。27、請完成下列單位換算(1)100cm=______dm

(2)18km/h=______m/s28、如圖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為______cm,若所用刻度尺受熱脹冷縮影響比較明顯,則在溫度較高時測出的物體的長度將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29、誤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誤差不能_______,只能盡量_____________。30、小明測得一物體長度為1.578dm,則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1mmB.1cmC.1dmD.1m

參考答案1、1mm4.48cm【解析】【詳解】[1][2]測量值4.07cm與其它測量值相差較大,所以此數據是錯誤的,應去掉;從測量結果可以看出,倒數第二位對應的單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的長度為2、1mm(0.1cm)2.43(2.42--2.44均可)【解析】【詳解】[1][2]由圖可知,1cm間有10個小格,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即1mm,測量物體的長度為L=16.43cm-14.00cm=2.43cm3、【詳解】A.蘇州冬天的最低氣溫約-5℃,故A不符合題意;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5km/h,故B不符合題意;C.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題意;D.正常人脈搏跳動1次的時間約為1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4、7.50

335【詳解】[1]圖中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鉛筆左端與1.00cm對齊,右端與8.50cm對齊,則鉛筆的長度為l=8.50cm-1.00cm=7.50cm[2]圖中秒表小盤分度值為1min,示數為5min,大盤分度值為1s,示數為35s,則讀數為5min35s=335s5、【詳解】A.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讀數時的估讀數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估讀的越多越好,故A錯誤;B.測量長度時,根據需要選擇的合適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錯誤;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每個小格的實際長度變大,則測量結果偏小,故C正確;D.選用精密儀器,認真測量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避免誤差,故D錯誤。故選C。6、【詳解】A.體溫約為37℃,故A不符合題意;B.眨一次眼約用2s,故B不符合題意;C.質量約為50kg是合理的,故C符合題意;D.手掌寬度約為10cm,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詳解】A.一張紙的厚度大約是0.1mm,故A不符合實際;B.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1m/s≈4km/h,故B符合實際;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不符合實際;D.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3×105km/s,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B。8、【詳解】刻度尺在讀數時要估計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則此物體的長為27.45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以選用的是毫米刻度尺。故選D。9、31.0217.5【詳解】[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物體始端對應刻度是40.0cm,物體末端對應的刻度是71.0cm,所以物體的長度即為兩刻度值之差,即物體的長度為L=71.0cm-40.0cm=31.0cm[2]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3min和4min之間,讀3min;大盤的分度值是0.1s,大盤指針在37.5s處,因此停表讀數為3min37.5s=217.5s10、1.90【解析】【詳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物塊左側對準6.00cm處,右側對準7.90cm處,物塊的長度11、【詳解】A.此方法不能保證測出的就是硬幣的直徑,故A不符合題意;BC.借助兩個直角板卡住硬幣,且兩直角板與刻度尺對齊,才能正確測出硬幣直徑,故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D.測量的起點沒有從零刻度線開始,此時的讀數要小于真實的直徑,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2.36求平均值減小誤差【詳解】[1][2]根據刻度尺的讀數規則,可知2.57cm的準確值與其他三個數據不同,是錯誤數據,該數據應舍去。用另外三組求平均值即可。結果應該等于之所以多次測量,是為了采用多組數據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13、【詳解】A.如果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3m,不符合實際,是不可能的,故A不符合題意;B.如果一枝新鉛筆的長度是0.175m=17.5cm故B符合題意;C.如果一張餐桌的高度為0.08m=8cm太矮了,故C不符合題意;D.如果一枚壹元硬幣的厚度為0.019m=1.9cm太厚了,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4、【詳解】A.在測量中,錯誤是不允許的,但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的,故A錯誤;B.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故B正確;C.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會產生錯誤,而不是造成實驗誤差,故C錯誤;D.在測量時,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故選B。15、【詳解】A.一個成人手的寬度大約在10cm,也就是1dm左右,故A項符合實際但不符合題意;B.青島市為沿海城市,夏季比較涼爽,平均氣溫約為25℃,故B項符合實際但不符合題意;C.一瓶500mL的礦泉水質量為500g,即0.5kg,故C項符合實際但不符合題意;D.由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可粗略計算超音速飛機的飛行速度大于340m/s,即大于1224km/h,故D不符合實際但符合題意。故選D。16、1mm18.82cm[2]作業本的長度將剩余四個數值求平均值并保留與原數值相同的精確度可得平均值為18.82cm。17、2.36求平均值減小誤差【詳解】[1][2]根據刻度尺的讀數規則,可知2.57cm的準確值與其他三個數據不同,是錯誤數據,該數據應舍去。用另外三組求平均值即可。結果應該等于之所以多次測量,是為了采用多組數據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18、2.05【解析】【詳解】乙圖中物體起始端沒有以刻度尺的刻度線為起點,無法測量,乙圖錯誤;正確的圖為甲圖。甲圖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4.00cm對齊,右側在6.0cm和6.1cm之間,估讀為6.05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05cm﹣4.00cm=2.05cm19、cms【詳解】[1][2]成年人的步幅約75cm,中學生的步幅略小于此數值,在60cm左右;中學生上體育課時你跑100m所需時間約為15s。20、【詳解】A.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一拃)大約15cm,物理教材的寬度略大于此數值,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B.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1min跳動的次數在60次左右。故B符合題意;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dm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D.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mL也就是500cm3,質量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1、【分析】【詳解】人的一只胳膊伸直了約0.5m,所以由圖可知兩人的臉相隔約3×0.5m=1.5m故選B。22、2150【詳解】[1]由于1m=102cm,所以200cm=200×10-2m=2m[2]由于1h=60min,所以2.5h=2.5×60min=150min23、【詳解】A.人的體溫一般是37℃左右,而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是23℃左右,A項不合題意;B.成年男子小拇指指甲寬約為1cm,即選項B符合題意;C.正常情況下人脈搏跳動一次時間約是1s,跳動十次的時間約為8s,C項不合題意;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那么小明爸爸正常步行速度約為3.96km/h,D項不合題意。故選B。24、3.16-3.19范圍內均可25、2.50184.5【解析】【詳解】[1]圖甲中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即分度值為0.1cm,故物塊的長度為2.50cm。[2]乙圖中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剛偏過“3”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盤上,每大格表示1s,平均分成了10小格,即分度值為0.1s,故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5s,即秒表的讀數為3min4.5s,合184.5s。26、【詳解】(1)由于1km=105cm,故此幅地圖的比例尺為(2)合肥至北京的實際高鐵路線的長度為(2)合肥至北京的實際高鐵路線的長度為1200km。27、【詳解】(1)因為1dm=10cm,所以100cm=10dm。(2)因為1m/s=3.6km/h,所以18km/h=5m/s。28、3.43偏小【解析】【詳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物體的左側對應的刻度值為1.00cm,右側對應的刻度值為4.43cm,則木塊的長度是l=4.43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