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_第1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_第2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_第3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_第4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布日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語文10月階段考試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從地域文化視角創作的散文。一個散文作家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所受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體驗、感受和領悟潛存心中,當他創作散文時,他的主體意識就自然落腳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結構、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信仰習慣、價值觀念等貫注其中并恰切地展示出來。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指出:精神文明的產物和動植物界的產物一樣,只能用各自的環境來解釋。魯迅先生說:現在的文學也一樣,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注意。散文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或地域文化風情,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描寫對象;一是來自作家。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從描寫對象來說,包括特殊地域的環境、人物、風格、方言、行為、文化傳統等。比如環境,在美學家丹納看來它與種族、時代并列為文學三要素之一。他認為自然的地域環境是通過對人的影響而影響文學藝術的。他在《藝術哲學》中明確提出: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而這正好直接關乎創作主體文化心理的形成。地域文化因素作為人物活動的外部環境進入散文作品,大體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部分。在散文中,它們主要展示為一種獨特的、氣韻生動的人物畫面與場景畫面,給人以直觀之感,或勾畫出一種情調,一種氛圍,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以增強逼真的審美效應。

當然,體現于散文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無論是環境,還是人物以及其他因素,都是經過作家體驗、選擇、加工、提煉的結果。地域風情永遠與人的生命存在著交織現象。因此,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地域文化知識積累以及他對不同地域文化傳統和特色的敏銳感受力、理解力等就成為最關鍵的了。

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首先來自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生長地,來自他的故鄉、故園。那里的自然風物、鄉俗民情、歷史遺跡、文化傳統等,給他以熏陶、感染,遂形成他最基本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表現為綿長悠遠的鄉情、鄉思、鄉戀,它甚至可以伴人終生。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傳達的就是這種意緒。這種故鄉情緒,或曰鄉土情結,是構成作家地域文化心理素質的核心與基礎。正因為如此,大凡地域特色寫得深致感人的作家,很少不是寫故鄉或從寫故鄉起步的。如西北作家賈平凹,他自覺不自覺地以家鄉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風光、歷史現實為創作的背景,并且越來越廣闊、深入地表現著時代劇變中家鄉的民情風俗、社會心理、個人命運的變遷,刻畫著鄉里人的性格與靈魂。他散文創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識,主要是秦漢文化意識。他的《黃土高原》《秦腔》《走三邊》《商州初錄》《商州又錄》等散文,從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們的生存世相,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表現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質樸、堅韌、綿長。

地域文化散文拓展了散文作品的文化域,折射出作家對本土文化的洞悉與思考,呈現了特有的文化意識和審美價值取向,揭示出人們忽略的種種地域文化現象,形成了各具形態的地域文化新格局,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散文作品的文化檔次和審美品味。

(節選自董小玉《賈平凹地域文化散文的審美觀照》,有刪改)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從地域文化視角進行創作,且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散文。

B.地域文化散文能恰切地展示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結構、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信仰習慣、價值觀念等。

C.地域文化散文常常通過描寫特殊地域的環境、人物、風格、方言、行為、文化傳統等來展現其地域特色。

D.地域文化散文拓展了散文作品的文化域,呈現特有的文化意識和審美價值取向,因而有更高的文化檔次和審美品味。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一個散文作家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體驗、感受和領悟潛存心中,并在創作時展示出來。

B.丹納和魯迅的話告訴我們,有著鮮明地域文化特色或者地域文化風情的散文更能被世界各國人們接收。

C.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知識積累及對不同地域文化傳統和特色的敏銳感受力、理解力在地域文化散文創作時最為關鍵。

D.商州人生命力的質樸、堅韌、綿長在作家賈平凹的《黃土高原》《秦腔》《走三邊》《商州初錄》《商州又錄》等散文中得到體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家本人地域文化心理素質的形成與作家童年和少年時代生長地的自然風物、鄉俗民情、歷史遺跡、文化傳統等因素是息息相關的。

B.柳宗元的詩句“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中傳達的鄉土情結,構成了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的核心與基礎,它甚至可以伴隨作家終生。

C.大凡地域特色寫得深致感人的作家,大都是寫故鄉或從寫故鄉起步的,他們創作的具有地域文化意識的散文,從文化的深度去揭示人們的生存世相。

D.在美學家丹納看來,特殊地域的環境與種族、時代并列為文學三要素,它直接關乎創作主體文化心理的形成。(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題。紡車張拓蕪夏夜的夢是恬適的。那張寬大而又深沉的床,經常被我一個人獨占。竹席已被汗和油浸成深紅色,蚊帳是灰灰的,四根床柱子被歲月髹作了紫醬色,風從窗口吹進來,鏤著“壽”字的帳鉤碰擊著床柱子,叮嚀叮嚀像風鈴一樣的發出清越的聲響,伴和著母親的紡車聲,那是一闋母親的搖籃曲,那是人間的天籟。紡車是母親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從少女時代就一只手牽著,一只手搖著,把少女搖成了白發的老嫗,把挺直的腰桿搖成佝僂。然后再教十六歲的女兒搖。再過幾十年,十六歲的女兒也會搖成六十歲的白發婆婆,叮嚀聲一聲聲的傳下去,嗚呀嗚呀的紡車聲從遠古傳到年輕姐姐的手上,每個人都得挑起承先啟后的責任,大約這就是歷史,至少是歷史的一部分吧。紡車是母親的嫁妝,是當年跟著母親的花轎一道進張家大門的。打這以后,姐姐妹妹和我,雞鴨牲畜縫縫補補以及那架歷史悠遠的紡車,成了母親的全部??偸潜荒菃柩絾柩揭宦暩咭宦暤偷募徿嚀u醒。睜開眼從灰黯的蚊帳透視出來,一盞昏黃疲憊的清油燈正照著母親佝僂著的一團影子。影子忽兒長,忽兒短,皮影子戲一樣的貼在地板上。燈盞是粗陶碟子,只是不情愿的噘著一張嘴,一共只有兩根燈草芯,伸出半個腦袋,沒奈何望著這間古老、黝暗、沉寂的臥房。這間老屋怕有百十年了,傳到父親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屋頂每隔三年便得翻一次。夾墻里的“家蛇”已經碗口粗。一百多年該是多少天?三四萬個夜,紡車聲從沒斷過。從奶奶的奶奶那個時代起,嗚呀嗚呀聲便在這間屋子里響著,這是中國農村的夜。

有了兒子還不能算熬出頭,除了像奶奶一樣有了孫子,才能捧白銅水煙袋呼嚕呼嚕悠閑地吸兩口,其實她老人家并沒閑著,眼睛始終離不開藤條籃子里的紡錘子,她老人家一直在背后監著工哪!“怎么,才三個?“我年輕的時候,一夜要紡六七個紡錘子哪!”這還是剛起頭哪,才二更哩。奶奶說她當年也曾常受她婆婆的嘮叨。照這樣類推下去,母親也可把嘮叨寄托在我身上,有天我長大了,娶了媳婦,母親就可以有找頭了。但是母親不是這種型的,她把什么都傳給姐姐,唯獨沒有嘮叨和抱怨。她受多少委屈,吃多少辛酸,總是默默地忍著,盡管往肚子裝。母親平時連話都少說,姑姑說她是金口玉言。母親年壽不高,四十九歲那年得了牙癰與世長辭。那時我才十歲,母親沒能見到她的媳婦和孫子,母親打開頭就沒存心在她媳婦身上得找頭的。那架紡車是大舅舅自己做的,為了傳宗接代,紡車的座子是棗木板凳改裝的,棗木堅重,不蛀不朽,管用一二百年。管著紡錘子的那個六片竹片子繃起的空心輪子,竹片已換過好多次,搖把的鐵軸子已被磨損,細得像根小指頭,唯獨那塊工字型的座子還穩重地,四平入穩地停在地板上,紋風不動。冬天紡麻,夏天紡棉。紡棉較干凈些,只是紡錘子上拖出來的棉絨,飛滿一房子,飛滿了母親的一頭一臉,竟分不出哪是白發哪是棉絨了,薄薄地落滿一頭,在昏黃的青油燈下,竟像奶奶房里那張觀世音畫像頭上的光圈。冬天紡麻,總是一屋子的青臭,那是剛從浸在水里的麻皮身上發出來的怪味。母親的雙手總是黑污污的,用衣袖子擦眼睛。姑姑和母親的姑嫂感情很好,特地把父親的一條破圍巾拆了,為母親打了一雙毛襪和半雙手套,因為麻皮骯臟,毛線只打了手背的一面,指頭上是一根線頭套著。母親姓沈,娘家在南陵縣白箬坑。那是一個偏僻、貧窮、落后、閉塞的山村。母親是兔年生的,諱兔娘。她不識字,卻能背幾句女孝經。母親一年到頭種麻種棉,養蠶繅絲,整年與紡車為伍,卻從未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臨入殮時還是穿著那套洗得發了白,磨得發了光的安安藍褲褂,姑姑看了心酸,當場脫下那件奶奶遺留下來的團花緞子夾襖,放進棺材,一齊下了葬。我既不知道母親的生辰,也不記得母親的忌辰,想起這,我就恨自己!那時已經十歲,應該懂點事了,偏偏什么都不懂!想起姑姑贈葬的那件團花醬色夾襖,推斷大概是暮春三月,每逢杜鵑花落的時節,我便想起那架古老的紡車,想起母親的慈顏,不能自已。4.下列對散文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說“夏夜的夢是恬適的”,由此引出了對童年夏夜生活的描寫,在作者的記憶里,兒時的生活是艱辛的。B.文中“繃起空心輪子……細地像根小指頭”不僅在寫紡車,也是在寫母親,側面說明了母親的勤勞、辛苦。C.從文中看來,奶奶對母親十分苛刻,常常責怪母親紡線太少,而且在母親下葬時,還不讓她穿一件好一點的衣服。D.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質兼美,通過對母親和紡車相伴一生的回憶,表現了母親勤勞、善良而又忍讓的性格特征。5.本文有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兩條線索是怎樣融合在一起的請簡要分析。(5分)

6.請根據文章內容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6分)(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什么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苯?,某位名人在演講中的一句話一下子又成了網絡熱點話題。話說得有些極端,但放在演講的語境里,也并無不可,無非是勸說年輕人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要有膽量,不必唯學歷是舉。但輿論紛紛中,難免也有人把這番話進行歪解,有的甚至從而推演出了一個極端的結論:讀書無用。讀了幾年大學,還不如中學畢業就去做生意的同學,人家都有車有房了,自己卻什么都沒有……的確,這些年來,大學教育的日益普及讓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質上的成功,老實說,想通過讀書上大學來實現“掙大錢”的確沒那么簡單了。同時,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也給普通人創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即使沒有大學學歷,只要敢闖敢干,一路堅持下來也能有不小的斬獲。但這是否說明,我們就不需要讀書了?

其實,廣義來說,讀書是一個人獲得知識、學會思考的長期持續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等同于換一個高等學歷。讀大學,不僅在于學習知識,作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儲備“資本”;而且還有其更高的價值:養成終生讀書的習慣,培養訓練自我學習、教育并進步的能力。與其說大學教育教給學生的是具體專業的學科知識,不如說是一種可以受益終生的技能。讀書的“有用”,就在于其豐富個人素質的“無用”之用。大學所帶來的宏闊視野、豐盈見識以及價值觀的塑造,其“回報”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錢體現。讀了大學,不代表馬上就能實現“逆襲”,但不讀大學或許更難華麗轉身。它反饋于人的“好處”,未必能夠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馬上兌現,而常常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其中好處,需慢慢體會。當然,“讀書無用論”的回潮也值得社會反思:我們的社會,通過知識獲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變得更狹窄了?但無論如何,在這個越來越需要通過知識來創新發展的時代,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對讀書喪失信心。

(選自《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材料二:1月3日晚上,兩位90后女主播在某平臺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倫的書,雙雙稱不讀書也能賺大錢開跑車。在當晚的直播視頻中,兩個90后網紅姑娘原本只是盤點近日收到的生日禮物,唯獨對其中的書本不屑一顧,最后演變成為撕書直播,并表示讀書沒用,自己從來不讀書,照樣做老板開跑車,給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學生。如今漸漸流傳開的“讀書無用論”,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讀書的年輕人,最后進入社會取得的經濟效益還不如不怎么讀書的人多;二是源于讀書多年,一朝進入社會,長大以后大部分知識內容都忘記了,讀書又有何用呢?對于這個問題,有個外國網友的回答很有意思,“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吃下了許多的食物,它們中的大多數對我來說已經消失并忘記了,但我確定其中有一部分變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閱讀也是一樣的事情?!弊x書學知識,或許不能直接賺到錢,但是之所以還要學,不僅我們學,下一代還要學,是因為這些知識是正確的。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大,波瀾壯闊、不可名狀。所以,網紅們讀不讀書真的不重要,“你”讀不讀書才重要。(選自“紅網”2017年1月4日)材料三:讀書無用論在不少農村貧困地區大有市場。讓人驚詫的是,卻有極個別的農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學生,成為遠近聞名的“高考名村”,除了薛屯村,媒體還報道過河南林州的梨園村、河北邯鄲的王桃園村、山東平度的莊子村……那么引出了一個問題,就是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場這些村子為何能夠如此重視教育有何經驗可供其他地區借鑒任何觀念的形成,都有其內在邏輯。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無緣由地對教育“情有獨鐘”。除了貧窮、當地基層村組織格外重視教育等原因,有兩點需要引起注意:一是,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出過幾個大學生,他們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鮮活案例,促使后人爭相效仿;再者,就是盡管貧窮,但這些地區的村民并沒有外出打工,而是過著簡單的生活,全力供應孩子讀書,并時常向他們灌輸教育改變命運的思想。要想徹底剔除讀書無用論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門在制度層面上,均衡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布,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長推介制、名校聯合招考等教育改革舉措中,向農村考生重點傾斜,從而疏通貧寒子弟向上層流動的通道。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經驗,也在警示我們,要重塑貧困階層對教育的信仰,既要樹立和宣傳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點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選自《中國青年報》2016年3月1日)7.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為準確的一項是(3分)A.某位名人認為讀書無用,因為在他看來,對于年輕人來說,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膽量是很重要的,學歷不如膽量。B.外國網友對“讀書有何用”這一問題的回答十分巧妙,運用類比的方法說明讀過的一些書會變成我們的一部分。C.網紅們讀不讀書不重要,因為他們不需要讀書就可以成功;我們讀不讀書很重要,因為我們如果不讀書就沒有出路。D.“讀書無用論”在不少農村貧困地區很有市場,但有些農村卻成為“高考名村”,因為這些地方上世紀80年代曾出過大學生。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講中的話作為引子,引出話題“讀書無用論”,論述后指出,在這個時代需要讀書。B.材料二用兩個90后網紅姑娘在直播中撕書并表示讀書沒有用的事件引出話題,對她們的行為進行了強烈的批判。C.材料三以農村地區出現“高考名村”這一事件引出討論,認為這些地區對教育“情有獨鐘”,有豐富的經驗可供借鑒。D.三則材料關注的都是“讀書無用論”問題,都分析了“讀書無用論”出現的原因,并強調了讀書的有用性。E.三則材料來源不同,有專業報紙,有門戶網站,但都針對當前“讀書無用論”流行的現實進行報道,議論性較強。9.針對上述材料,談談應如何解決“讀書無用論”的問題。(4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錦衣衛經歷上書詆宰執。宰執深疾之,方力構其罪,賴天子仁圣,特薄其譴,徙之塞上。當是時,君之直諫之名滿天下。已而,君累然攜妻子家塞上,會北敵犯,而帥府以下恣敵之出沒。甚且及敵之退,則割中土之戰沒者與野行者之馘.以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無所控吁。君既上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諸將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國家也,數嗚咽欷歔,而以其所憂郁發之于詩歌文章,以泄其懷,即集中所載諸什是也。君故以直諫為重于時,而其所著為詩歌文章,又多所譏刺。稍稍傳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構,而君之禍作矣。君既沒,而一時閫寄①所相與讒君者,尋坐罪罷去。又未幾,故宰執之仇君者亦報罷。而君之門人給諫俞君,于是裒輯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傳之,而其子以敬來請予序之首簡。茅子受讀而題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遺乎哉

孔子刪《詩》,自《小弁》之怨親,《巷伯》之刺讒而下,其間忠臣、寡婦、幽人、懟士之什,并列之為“風”,疏之為“雅”,不可勝數。豈皆古之中聲也哉?然孔子不遽遺之者,特憫其人,矜其志,猶曰“發乎情,止乎禮義”,“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焉耳。予嘗按次《春秋》以來,屈原之《騷》疑于怨,伍胥之諫疑于脅,賈誼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詩疑于憤,劉蕡之對疑于亢。然推孔子刪《詩》之旨而裒次之,當亦未必無錄之者。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后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他日國家采風者之使出而覽觀焉,其能遺之乎?予謹識之。(選自《古文觀止》有刪改)【注】①閫寄:閫,郭門的門檻。寄,托付。專指在外負責軍事專職的人。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后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B.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后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C.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后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D.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后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3分)A.錦衣衛經歷:錦衣衛,明代官署名,原為護衛皇宮的親軍,后兼管刑獄、緝捕等事。經歷,錦衣衛設有經歷司,掌管文牘之事。B.馘:古代戰爭中割掉敵人的左耳,計數獻功。這里指所割的左耳。C.雅:分為《大雅》、《小雅》。《大雅》是周民族敘事性史詩,生于廟堂之上。內容就是歌頌從后稷到武王之間王公貴族的歷史功績?!缎⊙拧范鄬儋F族的作品。D.采風:也稱為“采詩”;風,民間歌謠。古代有采風制度,朝廷派出官員到民間采集歌謠,從中考察民風和政令得失。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篇《序》文氣暢達,作者愛憎分明,語及沈君之事,極盡敬頌之情;言及奸臣,雖話語不多,卻能盡切齒之恨。B.沈君敢于直諫,受到敬重,他寫的詩文,又對時政多所諷刺,致使朝廷上下震驚恐慌。于是他們造謠陷害,這樣沈君的大禍就發生了。C.此文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剛直,為了宏揚沈君詩文的戰斗精神,沈君的朋友收集了他一生的若干卷著述,刊刻流傳,并請茅坤為之寫序言。D.茅坤認為評價沈君的詩文不必以“古之中聲”來衡量,他用孔子刪《詩》,未必皆中聲;屈原以來的一些忠臣義士之作,未必皆中聲作論據。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⑴宰執深疾之,方力構其罪,賴天子仁圣,特薄其譴,徙之塞上。(5分)⑵君既沒,而一時閫寄所相與讒君者,尋坐罪罷去。(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14~15題。(11分)王昭君[唐]白居易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王昭君[清]劉獻廷六奇已出陳平計①,五餌曾聞賈誼言②。敢惜妾身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蕃。注:①有記載說,漢高祖時,陳平曾獻美女圖解白登之圍。②漢文帝時,賈誼曾建議用包括美人在內的五種誘餌來迷惑、控制匈奴單于。14.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A.白詩委婉地寫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歸漢朝的心情。B.白詩寫漢皇一直思念著昭君并遣專使探問昭君容顏是否依舊。C.劉詩前兩句表明陳平、賈誼都曾向漢朝統治者獻過和親之策。D.劉詩諷刺漢朝從漢初到昭君時期只會用和親的策略求得茍安。E.兩首詩均表達了對王昭君的高度贊美并揭露了統治者的無情。15清人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古人詠史,但敘事而不出己意,則史也,非詩也?!币馑际钦f,在敘事之外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詩歌才是好詩歌。請分析這兩首詩是如何“出己意”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⑴《三峽》開篇寫到三峽兩岸連綿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又通過“,”側面突出了山峰之高。⑵岳陽樓上有一幅長聯,其中有“范希文兩字關情”,這兩字出自于《岳陽樓記》“,”的名句。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具體描述了自己從師向學的過程后,用“”一句對求學經歷做了概括。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組是()=1\*GB3①慶祝儀式結束后,許多年輕人意猶未盡,大家又拉著來賓一起搞起了聯歡,這些外國朋友也不再拘禁了,高興得載歌載舞。=2\*GB3②大唐的官員們加官進爵,彈冠相慶,敦煌的英雄們箭盡糧絕,中毒斃命街頭;大唐的朝廷日日歌舞升平,敦煌的漢人偷偷祭祖后,要痛苦地將漢服收起。=3\*GB3③面對身處輿論漩渦中的打假專業戶方舟子,公共媒體不為已甚,但別有用心的人惟恐天下不亂,必置之死地而后快。=4\*GB3④朝鮮核危機逐步升級,美國下決心對朝鮮實施制裁,但投鼠忌器,又擔心盟國韓國受到打擊。=5\*GB3⑤老校長性情極溫和,卻是一個綿里藏針的人,在原則問題上,他向來是非分明,一絲不茍,對師生要求嚴格。=6\*GB3⑥多讀書少應酬,是我們黨一直倡導的作風,也是領導干部應該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卻打著“盛情難卻”的幌子,對小恩小惠卻之不恭。A=1\*GB3①=4\*GB3④=6\*GB3⑥B=3\*GB3③=5\*GB3⑤=6\*GB3⑥C=2\*GB3②=3\*GB3③=5\*GB3⑤D=2\*GB3②=4\*GB3④=6\*GB3⑥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戲曲名家,傾盡一生心血創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劇老戲《花田錯》的基礎上翻新而成的藝術精品。B.新生的中國園林博物館,展示了傳統中國的理想家園,更為走向生態文明的現代中國建立起園林、建筑、城市如何建設、規劃的一道標桿。C.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力量,主要不在于體力,而是取決于心勁兒——也就是內心的力量強大,內心的力量強大了,才算是真正有力量。D.為加強對明城墻的保護,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表示,將首次對提供散落明城墻磚或相關線索的市民給予現金獎勵,最高獎勵可達2000元。19.丁航為給朋友的父親祝壽,挑選了幾副對聯,其中得體的一項是(3分)A.杏花春雨韶華麗椿樹云深淑景長B.天朗氣清延晷景良辰日吉祝慈齡C.日長萱草連云秀風靜蘭芽帶露香D.梅子綻時酣廈雨萱花稱滿靄慈云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閱讀是一種讓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為,①,我們的思想只能是一種個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會讓思想終止。②,不同的閱讀方式也在左右著不同時代的人的思維方式。在書籍和印刷術普及之前的年代,閱讀是一種帶有貴族色彩的行為?!颁z帶經、牧編簡”其實是一種理想和奢望。難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紙,攜帶不便的竹簡,成本昂貴的絹帛,不是一般的農民和工人可以隨便使用的,人們除了勞動之外,只能坐在那里發呆出神,因此那個時代不妨稱之為“沉思默想的時代”。③,使得閱讀也得到了普及,從而拉開了公眾化的“閱讀寫作時代”的序幕。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男生女生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男生女生男女生在各科選擇上的差異(%)①②四.作文2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60分)嗅梅(唐)無盡藏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是一首很有意蘊的詩,請根據你讀這首詩的體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高三語文答案1.(3分)D(在“因而有更高的文化檔次和審美品味”,原文是“極大地提高了散文作品的文化檔次和審美品味”。)2.(3分)B(曲解文意。丹納的話是告訴我們,自然的地域環境會影響作家的創作。)3.(3分)D(此題考查“這”的所指,“這”不是指“自然的地域環境”,而是“自然的地域環境是通過對人的影響而影響文學藝術的”。)4.C(原文姑姑看了心酸,當場脫下那件奶奶遺留下來的團花緞子夾襖,放進棺材,一齊下了葬,母親去世時奶奶早已經去世)5.①紡車;對母親無盡的思念。②散文圍繞著紡車展開,而紡車又是作者感情的載體,通過對紡車的描寫來記敘母親的一生,由此表達的母親的思念之情,這樣就將兩條線索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6.①表達對逝去的母親的思念。作者在十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回憶中母親的紡車聲就是搖籃曲,表現了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思念。②表達對母親辛勞一生的疼惜。母親成年與紡車為伍,一生辛勞,到去世時也沒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作者在行文間表達了對母親的疼惜。③表達對自己不知道母親生辰、忌辰的愧疚。母親操勞一生,沒見到作者長大成人就去世了,而作者卻不記得她的生辰和忌辰,表現了作者的愧疚和自責。(1點2分,答對3點滿分)7.B(A項,“某位名人認為讀書無用”錯誤,從材料一來看,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學歷是舉”;C項,“因為我們如果不讀書就沒有出路”錯誤,從材料二來看,之所以要讀書學知識,是因為這些知識是正確的;D項,從材料三來看,“這些地方上世紀80年代曾出過大學生”只是原因之一。)8.BD(B項,“對她們的行為進行了強烈的批判”錯誤,材料二開頭對這件事進行的是客觀敘述,只是結尾的“網紅們讀不讀書真的不重要”有輕微的否定色彩;D項,“都分析了讀書無用論出現的原因,并強調了讀書的有用性”錯誤,材料三并沒有分析原因,也沒有強調有用性。)9.①宣傳“讀書有用論”,使人們正確認識讀書的價值,明確讀書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提升個人能力等;②拓寬通過知識獲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識者有施展才華,獲得收益的舞臺;③均衡城鄉教育資源的分配,重塑貧困階層對教育的信仰。(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滿分)10.答案B11.答案C(“就是……”錯誤,應該主要是歌頌,《大雅》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從文本中孔子刪《詩》,自《小弁》之怨親,《巷伯》之刺讒而下,其間忠臣、寡婦、幽人、懟士之什,并列之為“風”,疏之為“雅”,不可勝數可推斷出。)12.答案C(張冠李戴)13.⑴宰相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羅織他罪名的時候,依靠皇帝仁慈圣明,特地減輕他的罪過,流放他到邊塞。(疾、構、薄徙各1分,通順1分)⑵沈君被害死以后,而當時在一起陷害沈君負責軍事的人,不久因罪被罷免。(既沒、相與、坐各1分,句式1分通順1分。)文言文翻譯:沈君青霞,以錦衣衛經歷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當權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羅織他罪名的時候,幸虧皇帝仁慈圣明,特別減輕他的罪責,把他流放到邊塞去。在那段時期,沈君敢于直諫的美名已傳遍天下。不久,沈青君失意地(不得志的樣子)攜帶妻子兒女在塞上安家,恰逢北方的敵人入侵,而總督以下的將領任憑(聽任)敵寇出入侵擾,沒有射一支箭去抵抗敵人。甚至等到敵人退卻,就割下自己隊伍中陣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殺敵數字邀功請賞。于是父親哭兒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