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癥及應激相關障礙課件_第1頁
癔癥及應激相關障礙課件_第2頁
癔癥及應激相關障礙課件_第3頁
癔癥及應激相關障礙課件_第4頁
癔癥及應激相關障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癔癥及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本章將回答的問題什么是癔癥?它有什么特點(tèdiǎn)?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癔癥包括哪兩類?進一步有哪些亞型?各自有什么癥狀和特點?應激相關障礙有什么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有什么特點?如何治療?有些什么常見的文化相關障礙?第一頁,共四十六頁。目錄(mùlù)第一節癔癥一、概述二、轉換障礙三、分離障礙第二節應激相關障礙一、概述二、創傷后應激障礙三、急性應激障礙四、適應障礙第三節特定文化相關障礙一、概述二、氣功所致(suǒzhì)精神障礙三、巫術所致精神障礙四、恐縮癥第二頁,共四十六頁。2第一節癔癥癔癥發展的歷史希波克拉底和柏拉圖:認為此病是婦女特有的一種疾病,是子宮在腹腔內游走,游到某部位或器官,產生的某種癔癥發作。弗洛伊德:認為本病是創傷引起,特別是嬰兒期的性本能受到壓抑。受到創傷的性本能通過轉化機制產生出各種身體癥狀。巴甫洛夫:提出第一信號系統活動較第二信號系統活動占優勢的藝術(yìshù)型和弱型相結合的人,易患癔癥。ICD-9把癔癥列于神經癥范疇內,包括癔癥性立行不能癥、轉換性反應、分離性反應或狀態、癔癥性甘塞爾(Ganser)氏綜合征、多重人格等類型。DSM-Ⅲ則取消了癔癥一詞,而將本病歸入以下三項:(1)身體形式障礙;(2)分離障礙;(3)偽裝障礙。第三頁,共四十六頁。3癔癥不是(bùshi)神經癥!我們(wǒmen)有兩種選擇:第一條路:堅持把癔癥看作一種神經癥。這樣一來,神經癥的描述定義就不可能,結果反而破壞了神經癥這個概念。第二條路:把癔癥從神經癥中區分出去。這對癔癥和神經癥(不包括癔癥的神經癥)的理論和實踐都大有好處。第一節癔癥第四頁,共四十六頁。4一、概述——起病(qǐbìnɡ)原因社會心理因素精神因素:以心理創傷居多,約占40.3%。心理創傷所引起的較強烈的情緒反應常為癔癥第一次發病的誘因。性格特征:具有癔癥個性的個體,在相同性質的精神因素作用下,較其他類型性格的個體易于發病。這些性格特點為患者情感豐富,情感反應強烈鮮明,體驗(tǐyàn)膚淺,且極不穩;暗示性強;自我中心;具有豐富的幻想,常以想象豐富、生動的幻想代替現實。生理因素遺傳因素:癔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之間可能具有一定的關系。然而,現有的研究還比較有限。身體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身體因素,如發熱、疼痛、不適等引起精神緊張和疑懼,為癔癥的發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礎。第一節癔癥第五頁,共四十六頁。5一、概述——臨床(línchuánɡ)描述一種以解離癥狀和轉換癥狀為主的精神障礙,這些癥狀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變(bìngbiàn)基礎。第一節癔癥CCMD-3中癔癥的診斷標準[癥狀標準]1)有心理社會因素作為誘因,并至少下列1項綜合征:①癔癥性遺忘;②癔癥性漫游;③癔癥性多重人格;④癔癥性精神病;⑤癔癥性運動和感覺(gǎnjué)障礙;⑥其他癔癥形式;2)沒有可解釋上述癥狀的軀體疾病。[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病程標準]起病與應激事件之間有明確聯系,病程多反復遷延。[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如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詐病。第六頁,共四十六頁。6二、轉換(zhuǎnhuàn)障礙臨床描述是一類以不能解釋的,表現為神經系統或其他軀體疾病的隨意運動或感覺(gǎnjué)功能障礙或者缺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理障礙。被認為是歇斯底里轉換,是一種把心理壓力轉換為軀體癥狀的失常。診斷要點一,患者有生理功能的喪失或變化,可表現為失明、失聰或癱瘓;二,軀體或神經的原因無法解釋癥狀;三,有證據顯示癥狀與心理因素有關;四,患者經常漠視軀體的損傷,尤其是他不會對癥狀感到焦慮;五,患者并不自愿控制癥狀。第一節癔癥7第七頁,共四十六頁。轉換障礙(zhàngài)的類型1.癔癥性運動性障礙:符合癔癥的診斷標準,有心理社會因素作為誘因;有軀體(qūtǐ)運動障礙,如肢體癱瘓、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排除器質性疾病。2.癔癥性抽搐發作:符合癔癥的診斷標準和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發作,類似于癲癇發作的某種形式,但并無意識喪失、咬舌、嚴重摔傷或小便失禁。3.癔癥性感覺障礙:符合癔癥的診斷標準,有心理社會因素作為誘因;有軀體感覺障礙,如失聲、失明、耳聾,或部分或整個軀體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膚感覺的部分或全部喪失;排除器質性疾病。第一節癔癥8第八頁,共四十六頁。轉換障礙(zhàngài)診斷時應考慮的問題與詐病的區別:第一,詐病的癥狀是受意識控制的,而轉換障礙的癥狀并不是有意控制的。第二,詐病的人從他的癥狀中能獲得(huòdé)明顯的好處,而轉換障礙的病人并不會從他的癥狀中獲得(huòdé)任何明顯的利益。與偽裝障礙的區別:偽裝障礙的癥狀是病人有意造出的,并且有生理的基礎。偽裝障礙的病人除獲得醫療服務外,并不會得到明顯的利益。第一節癔癥9第九頁,共四十六頁。轉換(zhuǎnhuàn)障礙的可能原因精神分析:有某種未解決的沖突的人易患此癥,癥狀的原因是潛意識的沖突引起焦慮,這種沖突轉換成軀體的癥狀來抵抗焦慮,同時作為沖突的象征。可以通過認識和疏通潛意識的沖突來治療。溝通理論:難以用言語表達悲痛(bēitòng)的人易患此癥,癥狀的原因是以一種可接受的和易理解的方式,即軀體癥狀,與他人交流痛苦。可以通過認識癥狀的溝通作用,并尋找更多可接受的表達痛苦的方法來治療。知覺阻斷觀:無法忍受焦慮或痛苦的人易患此癥,癥狀的原因是無法忍受的焦慮,或表達痛苦的需要,或焦慮強化的減弱。可以通過疏通沖突,尋找更多可接受的方法表達痛苦來治療。行為主義和社會文化的觀點:生病后受到獎勵和強化的人和所處文化不鼓勵表達負性情緒的人易患此癥,癥狀的原因是采用病人角色可以獲得更多的獎勵和強化。課通過去除強化和鼓勵表達的方法進行治療。第一節癔癥10第十頁,共四十六頁。轉換(zhuǎnhuàn)障礙的治療面質:和病人進行面質,試圖強迫他們擺脫癥狀。但是,這種恢復通常是暫時的,并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沖突和自尊降低。建議:因為轉換障礙的病人極易受暗示所以簡單的建議,即僅僅用使人信服的方式告訴病人他們的病癥會消失。領悟:認識到引起(yǐnqǐ)軀體癥狀的潛在沖突,是精神分析學家為轉換障礙以及相關疾病選擇的治療方法。其他療法: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等。第一節癔癥11第十一頁,共四十六頁。三、分離(fēnlí)障礙“我這是在哪里?”“睡在我旁邊的這個人是誰?”“我又是誰?”你是否有過短暫的類似的經歷。但是,對于經歷過巨大的心理創傷的人有時會出現深遠而長久的記憶障礙(zhàngài),這就是分離障礙(zhàngài)的核心。第一節癔癥第十二頁,共四十六頁。12三、分離(fēnlí)障礙臨床描述分離過程由以下任一種組成:1)記憶缺失:個體生命中的一段重要時期被遺忘了。2)人格解體:感到自己與自己分離,就像是在看著一個人行動。3)現實感喪失:感覺到時間和空間發生了改變。4)身份混亂:懷疑或不知道自己是誰。5)身份改變:一個人顯露出令人驚奇的能力(nénglì)

——比如說一口流利的德語,或者走鋼絲——這些技能是本人都不知道的。

第一節癔癥第十三頁,共四十六頁。13三、分離(fēnlí)障礙的類型分離性遺忘癥:由巨大的創傷(如喪子或工作失敗),所引起的個人記憶的喪失;分離性漫游癥:突然意外地從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憶自己的過去和對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設定一個新的身份;分離性身份障礙:兩個或多個(duōɡè)不同的身份存在于同一個體身上,每種身份都有各自相當完整的生活;人格解體障礙:持續或反復地體驗到自己的精神過程或身體被分離。第一節癔癥第十四頁,共四十六頁。14(一)分離性遺忘癥第一節癔癥書中小雷的案例分析小雷的是一個遺忘癥患者(個人身份記憶的喪失)。像許多遺忘癥個案一樣,小雷四處漫游,參軍后開始了新的生活。小雷的記憶缺失和神游作為逃離由家庭和學校問題引起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小雷采用最極端的防御手段來避開痛苦的情境:他變成了遺忘癥患者,通過變成遺忘癥患者,他得以(déyǐ)逃離焦慮。在軍隊生活時,他絲毫不能記得以(déyǐ)前痛苦的生活。而當早期記憶恢復之后,他又完全忘記了自己在軍隊度過的那段時期。第十五頁,共四十六頁。15分離性遺忘癥的臨床(línchuánɡ)描述分離性遺忘癥是一類以不能回憶個人的某些重要經歷為主要(zhǔyào)表現的心理障礙,不能以正常的遺忘予以解釋。第一節癔癥CCMD-3中分離性遺忘癥的診斷標準符合癔癥診斷標準;對曾經是或仍然(réngrán)是創傷性或應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遺忘;排除器質性遺忘,如頭部外傷后的遺忘和意識障礙(中毒、癲癇發作,或其他急性器質性障礙)恢復后的遺忘。第十六頁,共四十六頁。16分離性遺忘癥的類型(lèixíng)廣泛的或全面性的遺忘癥個人生活的所有細節全部遺忘。小雷所表現的就是這種遺忘癥。逆行性遺忘癥發生在創傷之前的所有事件都會被遺忘。創傷后遺忘癥對創傷發生之后的事件的記憶(jìyì)缺失。順行性遺忘癥(不屬于分離性遺忘癥!)對記憶新材料有困難。幾乎總有器質性原因,比如中風。選擇性或局限性遺忘癥與某一特定主題有關的事件的記憶才會消失。第一節癔癥第十七頁,共四十六頁。17分離性遺忘癥與器質性遺忘癥的區別(qūbié)

第一節癔癥第十八頁,共四十六頁。18分離性遺忘癥形成的原因(yuányīn)和治療原因心理動力學:心理有時通過軀體癥狀來應對情感上令人焦慮的沖突(chōngtū);精神分析學:關于我們是誰的痛苦記憶被壓抑下去了,這就很好地防御了焦慮;行為主義學:焦慮的降低強化了個體采取新的身份的行為。總之,遺忘可能是對由創傷或無法接受的情境所引起的焦慮的一種最普遍的防御方式。治療可采用催眠或異戊巴比妥檢查技術治療,需要專人進行。第一節癔癥第十九頁,共四十六頁。19(二)分離性漫游(mànyóu)癥臨床描述突然意外地出走,伴有不能回憶自己的過去;對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設定一個新的身份;不是某種物質或軀體疾病的直接生理效應所致;癥狀引起明顯(míngxiǎn)的痛苦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損傷。病程大多數患者是單次發作,持續數小時至數月,恢復迅速,但有些患者可持續不恢復。治療對于處于分離性漫游癥的患者,可以采用治療分離性遺忘癥的方法,即催眠和異戊巴比妥檢查技術聯合治療。如有可能,應探討患者對心理社會應激源的內心處理過程。第一節癔癥第二十頁,共四十六頁。20需要(xūyào)與分離性漫游癥相區分的相似障礙狂亂:個體在這種恍惚的狀態下經常攻擊別人,有時甚至會殺人,并且在事發后回憶不起這次發作。分離性恍惚障礙(zhàngài):當恍惚的狀態是令人不快且被當地文化中的成員認為是病態的時候被認為是分離性恍惚障礙。與文化相關的癔癥性附體障礙:一種在濃重的宗教或迷信背景下,由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為發病誘因的與文化相關的癔癥。臨床表現以神鬼、靈魂附體為主,病人常有癔癥性格,有的已有過癔癥發作史。第一節癔癥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六頁。21(三)分離性身份(shēnfen)障礙一類以存在兩種或多種獨立的身份或人格狀態和相應(xiāngyīng)行為,并以不能回憶個人重要經歷為特征的心理障礙。從一種身份轉換為另一種身份稱為轉變,通常是瞬間完成的。第一節癔癥CCMD-3中分離性身份障礙(zhàngài)的診斷標準符合癔癥診斷標準;以自我身份識別障礙為主,喪失自我同一感,有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對周圍環境缺乏覺察,周圍意識狹窄或對外界刺激異乎尋常的注意狹窄和選擇性注意,并與患者改變了的身份相聯系;上述癥狀必須是非己所欲,發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認可情境中的類似狀態之外或系其延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排除分離癥是由相關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引起的。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六頁。22分離性身份(shēnfen)障礙的原因童年受虐待的經歷很多病人報告有過可怕的、難以啟齒的童年受虐待經歷。當今變態心理學領域存在一個最具爭議的問題:個體對早期創傷尤其是性虐待的記憶是否準確。心理(xīnlǐ)社會因素虐待期間或過后的社會支持缺乏,雜亂、無支持感的家庭環境;個人經歷和人格因素。與PTSD的關系生物因素遺傳特質的作用不可忽視;特別是抽搐障礙的患者,具有很多分離癥狀。第一節癔癥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六頁。23分離性身份(shēnfen)障礙的治療治療目的讓個體形成功能整合感.治療途徑:喚醒被壓抑的記憶;對這些記憶去創傷化,確保回憶不會導致變體轉換;將變體與原始人格整合起來。治療方法心理動力療法和催眠等技術:用于幫助個體恢復過去的記憶。暴露療法和放松技術:使其去創傷化。藥物:盡管藥物也會偶爾伴隨使用,但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少量臨床證據表明(biǎomíng),抗抑郁藥物在某些個案中有一定的效果。第一節癔癥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六頁。24(四)人格解體障礙(zhàngài)DSM-Ⅲ把人格解體歸屬于分離障礙,人格解體的狀態很普遍,約有50%的人報告說有過類似的短暫體驗,狀態持續幾秒到幾個小時不等,并不影響正常生活,盡管如此,人格解體障礙還是很少見的。臨床(línchuánɡ)描述:患者對自己感到陌生,不同程度的成為了另外一個人,并且知道自己體驗的改變而不是現實本身的改變。原因分析預防和治療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六頁。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應激是機體對內環境變化(刺激,即應激源)的適應性反應,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的應激反應有助于提高機體的適應水平。然而,超過機體耐受能力(nénglì)的過分強烈的刺激則可能對機體造成嚴重損害,破壞機體的內穩態,引起心理和身體功能障礙。CCMD-3中的應激相關障礙一組主要由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引起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也稱反應性精神障礙。決定本組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病程及臨床表現的因素有:(1)生活事件和生活處境,如劇烈的超強心理創傷或生活事件,或持續困難處境,均可成為直接(zhíjiē)病因;(2)社會文化背景;(3)人格特點、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態度和信念等;(4)不包括癔癥、神經癥、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礙,及各種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礙。分為三個主要的類型:急性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六頁。26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一、急性(jíxìng)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ASD)是一類在接觸極為嚴重的創傷性事件1個月之內發生的以分離癥狀、焦慮、警覺性高等為主要表現的心理障礙。本病與急性反應(fǎnyìng)性精神病或急性心因性反應(fǎnyìng)類似。CCMD-3中的應激相關障礙以急劇或嚴重的精神打擊作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時之內)發病。表現有強烈恐懼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

行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為精神運動性抑制,甚至木僵。

如果應激源被消除,癥狀往往歷時短暫,預后良好,緩解完全。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鐘至若干小時發病,病程短暫,一般持續數小時至1周,通常在1月內緩解。27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六頁。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如何(rúhé)診斷急性應激障礙?患者接觸過創傷性事件,并符合:a.患者經歷、目睹或面臨與急性死亡、死亡威脅(wēixié)、嚴重損傷、自己或他人軀體完整性受威脅(wēixié)的事件。b.患者出現強烈恐懼、無助感和恐怖反應。急性應激障礙的癥狀(分離癥狀):a.主觀感到麻木、分離或無情感反應;b.對環境的覺察降低;c.人格解體;d.現實解體;e.分離性遺忘(不能回憶創傷事件的重要方面)28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六頁。如何診斷急性(jíxìng)應激障礙?至少以下列方式之一持續體驗到創傷事件:a.反復想象、思考、夢見創傷事件,出現創傷事件的錯覺或回閃發作;b.感到又真實地經歷創傷事件;c.接觸創傷事件的提示物感到痛苦。明顯回避(huíbì)能夠引起創傷的刺激有明顯的焦慮或覺醒增高的癥狀引起明顯的痛苦或損害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或者損害患者進行必要某些必要工作的能力。發生于創傷后的4周內,至少持續2天,最長4周。29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六頁。二、創傷(chuāngshāng)后應激障礙小孫,女,24歲,2003年6月,小孫與公司的一個同事戀愛并結了婚。在婚禮上,小孫意外地看到了小時候強奸過她的鄰居李強,當時,腦海里突然回想起了幾年前發生的被強奸的一幕。這給了她極大(jídà)的沖擊。此后,這一情境經常會不時地閃現在頭腦里,有時在工作中,有時在睡夢里,在這一過程里小孫體驗到了極端的羞恥感和痛苦,尤其面對丈夫時,更是內疚異常。

此后,小孫變得越來越抑郁了,并開始有意識地回避任何有關強奸的信息,看電視或讀報時,只要涉及到有關強奸的信息,小孫就有一種強烈的羞恥感,甚至會感到惡心。后來,和丈夫同房也有困難,甚至不能忍受丈夫的撫摸。

小孫變得越來越抑郁,經常失眠,對一些暴力新聞很敏感,注意力和記憶力也下降得非常快。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第三十頁,共四十六頁。30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一)臨床(línchuánɡ)描述創傷后應激障礙是一類在接觸(jiēchù)極為嚴重的創傷事件后,出現反復重新體驗創傷事件,并伴有覺醒增高和回避與創傷相關刺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主要癥狀:(1)闖入性記憶:創傷以闖入腦海的念頭、閃回或噩夢的形式重現,雖然有些零碎、不完整,但是感覺非常逼真,就像真的事件發生一樣,以致個體重新體驗到當初的情緒和感覺,其強烈程度也相差無幾。(2)回避:個體活動或行為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一切可能喚醒精神創傷的事件,其中包括情感麻木,與他人疏離,身體上避開可能喚醒精神創傷的一切線索。(3)高警覺:總是感到喚醒過度,可能表現為易怒,容易受驚嚇或過度警覺,失眠,難以集中注意力。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六頁。31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PTSD描述(miáoshù)CCMD-3中PTSD的描述是:由異乎尋常(yìhūxúncháng)的威脅性會災難性心理創傷導致出現并長期持續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反復發生闖入性的創傷性體驗重現(病理性重現)、夢境,或因面臨與刺激相似或有關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的反復回想;持續的警覺性增高;持續的回避;創傷性經歷的選擇性遺忘;對未來失去信心。少數病人可有人格改變或有神經癥病史等附加因素,從而降低了對應激源的應對能力或加重疾病過程。精神障礙延遲發生(即在遭受創傷后數日至數月后,罕見延遲半年以上才發生),病程可長達數年。符合癥狀標準至少三個月。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六頁。32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PTSD的可能(kěnéng)原因心理社會(shèhuì)模型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六頁。33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PTSD的治療(zhìliáo)藥物治療抗抑郁和抗焦慮藥物可以使部分患者緩解某些癥狀,但單純的藥物治療不足以緩解患者的痛苦。暴露治療要求患者在想象中重新體驗創傷,并要克服掉自己在這種情境下的逃離傾向。這一方法可以由各種(ɡèzhǒnɡ)認知行為技術進行加強,包括放松訓練和認知重構。EMDR─眼動心身重建法盡管存在很多爭論,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心理治療因此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它仍然無法治愈PTSD。很顯然,未來這一領域的研究將是非常必要的。公開(揭露)治療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六頁。34EMDR——眼動身(dòngshēn)心重建法EMDR是一種可以在短短數次晤談之后,便可在不用藥物的情形下,有效減輕心理創傷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療方法。在一次EMDR的療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腦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創傷畫面、影像、痛苦記憶,及不適的身心反應(包括負面的情緒(qíngxù)),然后根據治療師的指示,讓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隨著治療師的手指,平行來回移動約15~20秒。完成之后,請患者說明當下腦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覺。同樣的程序再重復,直到痛苦的回憶、及不適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過快、肌肉緊繃、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遞減」為止。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認知結構,則在程序之中,由治療師引導,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畫面植入患者心中。EMDR的基本理論假設為:人會遭遇到不幸的事件,但人們也有一種內在的本能去沖淡和平衡不幸事件所帶來的沖擊,并從中學習使自己成長和茁壯。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六頁。EMDR的治療程序包括了八個階段,分別為:1.「患者病史檢驗(jiǎnyàn)」─在第一個階段,要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此一療法,及訂出合理的治療目標和可能的療效。2.「準備期」─幫患者預備好進入重溫創傷記憶的階段,教導放松技巧,使患者在療程之間可以獲得足夠的休息及平和的情緒。3.「評估」─用已發展出的「SUDS量表」,評估患者的創傷影像、想法,和記憶為何,分別出何者嚴重,何者較輕。4.「敏感遞減」─實際操作動眼和敏感遞減階段,以逐步消除創傷記憶。5.「植入」─以指導語對患者植入正向自我陳述和光明希望,取代負面、悲觀的想法以擴展療效。6.「觀照」─把原有的災難情況畫面,和后來植入的正向自我陳述和光明想法,在腦海中連結起來,虛擬練習「以新的力量面對舊有的創傷」。7.「結束」:準備結束治療,若有未及完全處理的情形,以放松技巧、心像、催眠等法來彌補,并說明預后及如何后續保養。8.「評估」:總評療效和治療目標達成與否,再訂定下回治療目標。EMDR——眼動身(dòngshēn)心重建法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六頁。三、適應(shìyìng)障礙定義:對一種或多種可識別的心理社會應激源反應時,出現以明顯的情緒癥狀或行為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心理障礙。在應激源停止后的六個月內緩解。臨床表現:情緒癥狀較明顯:緊張,擔心,煩惱,心神不安明顯的抑郁癥狀:抑郁心境,流淚或感到沒有(méiyǒu)希望明顯的行為改變:發泄性行為或品行改變,如逃學斗毆等其他適應不良:工作或學習表現差,社交退縮,各種軀體主訴。發病機制可能的影響因素:個性和易病素質(膽怯、低自尊等)、機體的健康狀況、刺激強度與持續時間與個體的相互作用。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六頁。37適應障礙(zhàngài)與PTSD及ASD的區分應激源不同重大的創傷性事件/持續的生活事件或急性創傷性事件。癥狀不同ASD以分離癥狀,焦慮,覺醒增高等為主要表現;PTSD以反復重新體驗經歷過的創傷事件并伴有覺醒增高,回避與創傷有關刺激為主要表現;適應障礙以明顯的情緒(qíngxù)癥狀或行為癥狀為主要表現。第二節應激相關(xiāngguān)障礙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六頁。38第三節特定文化相關障礙(zhàngài)(自學部分)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是指一組與特定文化相關的綜合征,其特點如下:特定文化或亞文化范疇所理解接受;病因代表著和象征著這一文化的核心含義(hányì)及行為模式;診斷依賴于特定的文化知識和概念;治療的成功與否也取決于本文化的參與者。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六頁。391、氣功(qìgōng)所致精神障礙氣功所致(suǒzhì)精神障礙是指由于氣功操練不當(如每日練習過多),處于氣功態時間過長而不能收功的現象,表現為思維、情感,及行為障礙,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俗稱“走火入魔”。氣功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健身治病的一種(yīzhǒnɡ)方法.通常做法是維持一定體位、姿勢,或做某些動作,使注意集中于某處,沉思、默念、松馳,及調節呼吸等,可出現某些自我感覺和體驗。第三節特定文化相關障礙第四十頁,共四十六頁。40練氣功(qìgōng)為何練出異常?原因1)不能正確認識氣功,企望通過練功獲得“特異功能”,執著地追求某種“氣感”,這是絕大多數人出偏的原因。2)學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質和體質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易受暗示的人,癔病性氣質的人,對錯誤的理論和指導也照樣容易(róngyì)產生反應,形成練功出偏。預防:1)有精神病史的人不宜學氣功;2)有心理障礙的人最好在學功前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測量,以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學氣功;3)易受暗示的人和有癔病性格的人必須在專業人員正確指導下練功。第三節特定文化(wénhuà)相關障礙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六頁。412、巫術(wūshù)所致精神障礙由迷信巫術所導致的精神障礙并不少見,最常見的形式是附體狀態,它是一種無形無質的某種鬼神或精靈依附于人的軀體狀態,與原始人的神靈崇拜和信仰密切相關。CCMD-3對巫術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zhěndu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