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詞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芒奪目標一顆巨鉆。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從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宋詞發展脈絡
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詞壇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歐陽修,以后大政治家范仲淹又開辟了詞意境并啟發了豪放派詞風,慢詞圣手柳永拓寬了詞篇幅并發展了婉約派詞風。北宋后期大文學家蘇軾對詞進行了徹底革新開創了豪放派詞風,周邦彥則成為此時婉約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棄疾、陳亮等繼承了豪
放詞風并形成了愛國詞派,
李清照是此時婉約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現了以姜夔為首繼承了婉約派詞風并發展為格律詞派。
宋詞發展脈絡
時期 作者 成就 代表作
北宋前期 范仲淹 開啟豪放派詞風 《漁家傲》
北宋后期 蘇軾 開拓豪放派詞風 《念奴嬌》
南宋前期 辛棄疾 繼承→愛國詞派 《永遇樂》
北宋前期 柳永 發展婉約派 《雨霖鈴》
北宋后期 周邦彥 婉約派集大成者 《蘇幕遮》
南宋前期 李清照 婉約派大家 《聲聲慢》
南宋后期 姜夔 繼承→格律詞派《揚州慢》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
蘇軾是宋代文學史上詩文大家,也是詞革新與解放高手。他詞是高度個性化,打破了傳統思想束縛、題材范圍、格律規范和語言習慣,他詞用來抒情、記事、寫景、議論、懷古、悼亡和寄人,被稱作是“無事不可人”。他作詞摒棄了裁紅剪翠,自然形成了一個清新、剛健獨特格調。辛棄疾辛棄疾“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但一生坎坷,飽受排擠。辛棄疾因報國無路而悲憤不平,所以把詞看成宣泄工具。他“壯詞”中一直洋溢著一派愛國激情,蘊蓄著對投降派和世俗小人藐視和痛恨。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
柳永擅長以纖細婉麗之筆寫離別相思、男歡女愛,但他經常能把自己羈旅行役生活經歷和仕途蹭蹬情感體驗納入詞中。他知曉音律,其詞韻律諧婉,俚俗自然,深受下層群眾喜愛。李清照:
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主要女作家。她創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終于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災難與不幸。她才思靈敏、文筆卓越,創作了為數眾多詩詞。她生活變遷和情感起伏,都是和她那個時代息息相關。古詩詞鑒賞注意事項:
1.
分析文意,準確了解主旨2.
朗誦詩詞,把握感情基調3.
知人論事,了解詩人創作背景4.
表示技巧,注意詩詞藝術方法本單元學習重點:1、有感情地背誦。2、把握詞思想內容。①抓統領句、總結句、過渡句②捕捉關鍵詞語(表現特征、流露情感形容詞)③賞析關鍵句(名句)④知人論世3、了解一些常見藝術手法知人論世柳三變、柳屯田、柳七郎、
“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薄胺钪继钤~”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其詞音律諧婉,平易輕約,更善情景之融。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言稱:“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足見其靡盛,而紀昀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其詞中名篇有《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柳永在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從千里之外武夷山下赴京城趕考,然而令他始料不及是,這次科考自己卻名落孫山。年輕柳永此時抱定“既然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信條,所以他并不在意一次失利。他淡然一笑,只在詞中說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來日方長,有時可待。誰知等了六年,已到了仁宗年間,朝廷又開科考,柳永重整旗鼓,再次赴考,不想又是榜上無名。柳永終于失去了耐心,一陣怨言直沖胸臆。于是,他提筆濡墨,寫了一首著名《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怎樣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大發怨言柳永只圖一時痛快,做夢都沒有想到就是這首《鶴沖天》引發“艷詞門”,鑄就了他一生辛酸。
沒有幾天,柳永《鶴沖天》就傳到了宋仁宗趙禎手中。仁宗重復看了幾遍,越看越不是滋味,越看越惱火。尤其是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使宋仁宗如芒在背。三年后,不甘心柳永又一次參加科考,好不輕易過了幾關,只等宋仁宗朱筆圈點放榜。誰知當仁宗皇帝在名冊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時,不禁龍顏大怒,提起朱筆在柳永試卷上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艷詞門”終于釀造出柳永用一生來吞食苦果。
宋仁宗容不得柳永牢騷和張狂,原來意欲走向廟堂之高柳永,不得不掉頭轉向民間。用淚水擦拭靈魂,以筆墨蕩滌世俗。重回到民間,生活在底層,成了柳永唯一選擇。于是朝廷少了一個艷詞高手,百姓多了一個自己詞人,歌女有了一個體己情人。
風華正茂柳永以風流倜儻形象站立在百姓生活第一線。與京城權貴瀟灑揖別,潛身聚心融入市井繁榮,才子風度重新找回,少年情懷依舊浪漫。出入花街柳巷,沉緬秦樓楚館,落泊文人成了知己,煙花女子成了體己,民間創作成了主流,賣詞為生成了職業。然而,誰也沒想到,歌舞場辛酸和旅途風雨卻成就了柳永不朽和宋詞輝煌,奠基了他獨樹一幟悲壯人生。這是柳永大幸,更是中國文學大幸!《望海潮》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投贈之作。作者路經杭州,想要拜謁當初出任兩浙轉運使孫何,就寫了此詞進獻。在詞中,極力贊美杭州自然環境秀美,城市經濟繁榮。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榮。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位置主要、歷史悠久、繁榮)(漂亮、雅致、繁榮)(錢塘江雄偉壯麗)(人民富有)(湖山之美)(民眾悠閑生活)(長官休閑生活)(歌頌地方官政績)描寫錢塘繁榮,展現國泰民安風貌,借以歌頌地方長官政績顯著。名句賞析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意象之美: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
簡練凝練,意境優美:三秋”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暗含漂亮傳說:“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相關西湖漂亮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經常有帶露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是寂寞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這漂亮傳說給秀麗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色彩。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
小結:
《望海潮》詞調始見于《樂章集》,為柳永所創新聲。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格調,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繁榮、壯麗景象。
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錢塘,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鋪敘曉暢,形容得體。
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尤其是,由數字組成詞組,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詞中利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夸大語氣,有利于形成柳永式豪放詞風?!队炅剽彙妨?/p>
寫作背景
作者當初因為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慰藉,便以為痛苦萬狀。這首詞就集中反應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外地漂泊時和心愛人依依惜別痛苦心情。
依據問題,自行研讀:
1.詞上下片寫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特點?
2.哪些句子抒寫了作者感
3.名句賞析。
上闋:離別時難分難舍心情離別環境凄切悲涼寒蟬長亭驟雨(實寫)離別場面難分難舍無緒催發淚眼無語(實寫)此去行程惆悵傷感煙波暮靄楚天(半實半虛)融情入景離別難下闋:想象中別后孤寂凄清情景過渡傷離別清秋節(對比襯托)今宵酒醒傷情
楊柳曉風殘月(虛寫)經年慘不成歡良辰好景風情難言(虛寫)因情造景情景交融思念苦名句賞析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寒蟬:古人在文學作品中寫到“蟬”時候,往往都是和“憂愁悲苦”聯絡在一起。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中說:“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边@些詩句都是借“蟬鳴”來抒發悲苦憂愁思想感情。因為蟬鳴叫,嘔啞嘲哳難為聽,而秋蟬鳴叫就愈加凄涼,這里再加上一個“寒”字,就愈發使人感到尤其悲苦,因而“寒蟬凄切”四字在詞作之首就為全篇奠定了一個令人心碎情感基調。
長亭:
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初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詞中長亭(短亭)是古代人們送別場所,許多文人學士在寫離別時經常要寫到長亭。所以它也就成了離愁別緒象征。作者面對此亭,睹物難過,觸景生情,怎能不感嘆萬端!更何況眼下是驟雨初歇,涼意徹骨,暮色滄茫,云低風冷。在這么一個令人凄神寒骨環境中,又怎能不讓人黯然銷魂!
在這三句中,詞作開篇就以凄婉之筆經過環境描寫渲染了一個令人心碎悲涼氣氛。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意象。楊柳是中國古代送別詩中描寫得最多,最優美感人情意綿綿一個意象。古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楊柳,并經慣用折柳表示送別之情,為何呢?因為“柳”與“留”讀音相近,所以折柳能夠表示“留戀”之意。“曉風殘月”也是最能觸感人感情事物。秋日風是涼,秋天早晨風更涼,另外古人出行多在拂曉時分登程,送別也在這一時刻,“曉風”意味著離;月光是清冷,殘月光愈加清冷,而早晨殘月就顯得尤其凄涼,另外“圓月”是團聚象征,“殘月”含別離之意。所以“曉風殘月”給人一個尤其濃重凄清冷落之感。這么,作者就經過寫景,點染(襯托)出那種說不完訴不盡離愁別緒。
把楊柳、風、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畫面。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到達了情景交融天衣無縫境界。整首詞意境纏綿悱惻、凄涼清麗。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一、解題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內容。本詩是一首經過對古跡描寫和對古人、古事記敘來抒發自己思想感情懷古詞。二、作者生平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一樣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歲中進士,開始為宦生涯。宋神宗元豐二年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蘇軾是北宋成就最高文學家。他詞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格調,開創了豪放一派詞風,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三、寫作背景本課是蘇軾貶官黃州后作品。團練副使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思想情緒,但在祖國雄偉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激發下,那種追求功業豁達胸懷和豪邁心情,依然是掩蓋不住。作者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上片寫景:
大江東去,赤壁故壘
狀寫江山,思慕古人
下片抒懷:
緬懷周郎,建功立業感傷身世,祭奠江月
五、整體感知六、賞析詩詞1、思索討論:談談詞人在赤壁所見所想。2、思索:本詞最突出寫作特點是什么?襯托,借史詠懷。借古跡、古人、古事抒懷,以景襯人,以他人襯自己,詞主旨也在襯托中得以強調。明確】上片寫所見之景,為英雄人物出場作鋪墊。①起筆開闊,大江洶涌飛躍,使人想見錦繡山河中產生千古風流人物。②“故壘”兩句點出赤壁所在,點出所想之人周郎。③“亂石”三句轉為描寫赤壁雄奇壯闊景象,陡峭山崖散亂地高插云宵,洶涌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雪浪,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④“江山如畫”一句是在這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結論。⑤“一時多少豪杰”又轉到寫人。
下片寫周瑜豐功偉績,抒發個人感嘆。①
“遙想”三句用美女襯英雄,更見周瑜瀟灑英姿。②“羽扇”三句利用夸大修辭寫周瑜戰場上從容儒雅,指揮若定。③“故國”后五句,是詞人由他人想及自己。詞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樣為國家建功立業,可聯絡現實處境,又不免產生年歲將老、人生如夢、壯志難酬無限感嘆,而最終將自己滿腔悲憤寄托于江月,又表達了詞人曠達。
《定風波》賞析詩詞
1、思索:本詞作者借出游途中遇雨小事,表示了自己怎樣生活態度?試結合詞句作詳細分析。
2、本詞最突出寫作特點是什么?
即景生情,以小見大。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于簡單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
【明確】上闋寫出游途中遇雨情景。①首句用“穿林打葉聲”來描寫風雨聲,顯得形象真切?!澳牎薄昂畏痢倍~勸導皆狼狽同行,在風雨中漫步徐行,吟詩長嘯,也是一個不為環境所左右自得境界。②接下來詞人一身野服打扮,手持竹杖腳踏草鞋,在他看來遠比騎馬來得輕捷自在。③結句表面上是說自己不懼怕自然界風雨,實際上拓寬了它境界:蘇軾一生坎坷,屢經政治風雨洗禮,不過這也磨練了他頑強意志,面對風雨,不驚慌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瀟灑從容,這才是詞人最具魅力人格光芒。
下闋寫雨過天晴后心理感受。①首句交代風吹酒醒,身上微微感覺到寒意。②接著“山頭”一句,寫出了自然界天氣改變之快,剛才還是風雨大作,轉瞬間,“山頭斜照卻相迎”,人生晴雨一如自然界改變,重復無常,怎樣面對這么現實呢?③結尾三句詞人給出了自己答案:“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碑斔厥鬃哌^風雨歷程時,竟到達了一個寵辱偕忘、超乎物外曠達境界。
詞中記敘只是出游時途中遇雨一件小事,但詞人卻在上下闋中分別用“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畫龍點睛,表示了自己灑脫、放達人生態度,更寄寓了自己對所遭受政治打擊憤懣和故作曠達之情!
辛棄疾詞兩首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于紹興生于被金人占領山東,這時距北宋敗亡已。他祖父辛贊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懷宋室,常帶著辛棄疾“指畫山河”“諦觀形勢”,要待時機成熟,起兵抗金復國。21歲辛棄疾率眾
2000多人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抗金義軍。辛棄疾曾親率
50
騎,直入駐有
5萬大軍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義軍叛徒張安國,渡過淮水,南歸建康(南京)。
南歸辛棄疾一再奏表,主張北伐。朝廷只派他地方官職,不給他帶兵機會。他歷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撫使等,多有利國便民舉措。從
43
歲起,他閑居江西信州達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東安撫使和鎮江知府。朝廷對他總是起而又黜,罷而又用。他不論出仕或歸隱,從不放棄自己伐金復國主張。但因為政敵排擠,他一直未能實現自己報國理想,67歲志未遂而死。
辛棄疾與蘇軾
辛詞和蘇詞都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但不一樣是:蘇軾常以曠達胸襟與超越時空觀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感悟,并以這種滲透人生感悟使情感從沖動歸于深沉平靜,偏于瀟灑疏朗、曠達超邁。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感情與高尚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豪情與悲憤。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主觀情感濃烈、主觀理念執著,組成了辛詞一大特色。
辛棄疾與陸游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同之處:一直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一生事業,并在自己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期望和失望、民族熱情與憤慨。
但辛棄疾也有許多與陸游不一樣地方:他作為一個含有實干才能政治家,曾經取得相當高地位,他反抗金事業追求,不像陸游那樣主要出于一腔熱情;作為一個英雄豪杰式人物,他個性要比陸游來得強
烈,他思想也不像陸游那樣“純粹”;他理想,不但反應了民族共同心愿,而且反應了一個英雄之士渴望在歷史大舞臺上自我完成志向。
所以,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于表示激蕩多變情緒體裁。他詞集《稼軒長短句》,保留了詞作六百多首用典:典故指詩文等作品中引用古書中故事或有出處詞句。在懷古詠史詩中,不少篇章在吟詠主要人和事之外,還會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嘆身世,或借古諷今等,使詩文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對于這些典故,我們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很好地體會作者用典目標。至于用典方式,有明用,也有暗用,有正面用,也有反其意而用。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相關用典知識。用典分類: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
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問題立場和態度、個人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標是加深詩詞中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用典作用: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詩歌語言精練,有一個簡約美;
②可增加內容豐富性,增加表示生動性;
③增強作品表現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顯得古樸而文采斐然;
④能夠使詩詞委婉含蓄,防止平鋪直敘,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效果。用典方式明用: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假如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故事,東坡居士在這里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擔。這是古人憂國憂民憂患意識反應。在皖南事變后,周恩來憤筆疾書“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里顯著化用了曹植《七步詩》里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典方式:暗用: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獵》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來好象是寫“出獵”,描寫獵人彎弓射狼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御敵保國決心。用典方式:正用: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經過文章既以贊李云,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典籍,均藏于此?!逗鬂h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后漢政府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這首詩中“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云。“建安骨”為建安風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詩歌,格調清新剛健,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區分于“大謝”(謝靈運)。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里有自比意思。這兩句中,上句稱贊李云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幌戮渲^自己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用典方式:反用:有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勉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原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是蜀道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經過艱辛攀登能夠上達青天,這就是經典反用典故了。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寫作背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這時,他自江東率領人馬來到南宋已經有十多年了,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重用。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當,決不愿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在這種境遇下他深感壓抑,內心充滿了憤懣不平。當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這大好江山,反而是無限感嘆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抒情詞。
《水龍吟》中所抒發“登臨意”有著怎樣意緒?
辛棄疾登臨意是復雜。眺望楚天清秋山水,引發家國恢復憂患;聽聞江南落日哀鴻,牽動游子流寓悲思;拍握身邊寶劍欄桿,空懷英雄北伐壯志。思想古人胸襟理想,深感功業難成悲憤。登臨所見景物,被涂抹了一層英雄遲暮、壯志難酬悲愴色彩。
知識利用: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詞下闋中,作者借助三個典故來抒情。結合課下注釋,用自己話描述這三個典故,并思索這三個典故利用方式是什么樣,作者目標是什么。三個典故: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莼鱸之思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求田問舍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如同此!
——樹如同此
1、莼鱸之思:
晉人張翰應該初執政者齊王之邀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故鄉莼菜羹和鱸魚膾美味,便馬上棄官歸鄉,巧合是,張翰歸鄉后很快,齊王兵敗,張翰得免于難,世人都認為他棄官是看準了時機。以后文人將思念故鄉、棄官歸隱稱為莼鱸之思。
作者用意:
①現在即使非常思念故鄉,但即使有莼鱸之思又能怎么樣呢?故鄉還在金兵統治下。表示了悲憤之情。
②張翰因見齊王將敗而棄官歸鄉,但我卻并不因為南宋王朝面臨危機而隱退,因為我有著精忠報國雄心壯志。
這兩種了解都表示了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2、求田問舍:
陳登因許汜沒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許汜睡下床。許汜把此事告訴了劉備,劉備說:“如今天下大亂,希望你能憂國忘家,你卻只管買房置地。假如我是陳登,我將睡在高樓上,叫你睡在地下,豈止是上下床之別!”
作者用意:
我假如像許汜一樣只顧買房置地為個人打算,那就羞見劉備那樣胸懷雄才大略英雄人物了。詞人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說自己留在南宋王朝并不是為了自己榮華富貴,而是要為國盡忠盡力,鞠躬盡瘁。表明了詞人為國忘私遼闊胸懷,也批判了那些不顧國事,鉆營私利人。
3、樹如同此:
晉朝桓溫北伐,途中見到自己早年栽種柳樹已粗過十圍,便嘆息說:“木如同此,人何以堪!”感嘆歲月無情,催人衰老,自然規律讓人無奈、感傷。
作者用意:
時光流逝,國家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可是北伐無期,恢復中原夙愿一直不能實現。人已漸漸老去,什么時候能實現自己愿望呢!表示了自己無奈、遺憾和悲憤之情。
課堂小結:作者連用三個典故言志抒情,婉轉波折,一用反問句,一用推測句,一用感嘆句,極富錯綜改變之妙。這三個典故要表示意思是:在這時,我確實思念故鄉,但我不會像張翰、許汜那樣貪圖安逸,我內心是悵恨憂懼。我所憂懼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夙愿不能實現,年歲漸增,假如在閑置恐怕就無力為國效命馳騁疆場了。到這里,作者感情經過層層遞進發展到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結尾:知音難求,作者痛苦無人來撫慰,所以只好換取紅巾翠袖歌女來揾淚了。但“倩何人”又表明無人可代為換取紅巾翠袖,因而只好獨自哀傷,從而表現了詞人極度孤獨與痛苦。結句與上闋結句“無人會,登臨意”相呼應,感情沉郁,結構嚴謹?!队烙鰳贰分小耙黄聒f社鼓”情景,讓詞人陷入怎樣思索?
從1162年辛棄疾渡江歸南宋,到12鎮守鎮江,彈指43年。面對“神鴉社鼓”,詞人陷入沉思。將眼前茍安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聽力職業病免責協議書
- 賠償和解協議書
- 結婚忠義協議書
- 卡丁車安全免責協議書
- 聘請隊長協議書
- 道路借管協議書
- 村集體資產處置協議書
- 自愿給地協議書
- 學生未返校安全協議書
- 租賃電鍍協議書
- 河南省南陽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終質量評估+物理試卷答案
- 食品安全與質量檢測技能大賽考試題庫400題(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嘉興市初三中考三模科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核心素養-空間觀念
- 吉林省長春市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附真題答案】
- DZ/T 0462.3-2023 礦產資源“三率”指標要求 第3部分:鐵、錳、鉻、釩、鈦(正式版)
- 梧州喜得寶礦業有限公司廣西梧州市金山頂金銀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2024年職業衛生技術人員評價方向考試題庫附答案
- 安全管理之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 綠色算力基礎設施的能源與算力協同優化
- 中小學學生規范漢字書寫比賽硬筆格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