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古文電子版_第1頁
會考古文電子版_第2頁
會考古文電子版_第3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會考文言文篇目2018.1(一)《燭之武退秦師》,完成1——6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下列選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晉軍函陵

軍:軍隊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唯君圖之

圖:考慮

D.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高興

2.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以其無禮于晉

以:因為

B.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這樣

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焉:哪里

D.吾其還也

其:還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下臣雖強(qiáng)壯,但是不如別人。

B.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要用滅掉鄭國的辦法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

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您曾經(jīng)得到過晉君的賞賜??!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別人的力量而保護(hù)自己,不仁義。

4.根據(jù)文意,為下列句子補出省略的內(nèi)容。(1)“……子亦有不利焉。”()許之。(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5.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選文中的“東道主”是指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現(xiàn)代生活中,“東道主”的意思是。選文中的“行李”是指,現(xiàn)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2分)6.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和下面的“課文背景形勢圖”,用選文原句填空。(4分)

從形勢圖看,晉國處在秦、鄭之間,攻打鄭國對晉國最有利,而對秦國利益不大。因此,燭之武在與秦伯的談話中,首先以“”,說明即使消滅鄭國,秦國也無法越過別國統(tǒng)治鄭國,又以“”說明晉國的擴(kuò)張意味著秦國勢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鄭是“闕秦以利晉”的結(jié)論,成功說服了秦伯。(二)閱讀《逍遙游》(節(jié)選),完成1—6題。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怒而飛怒:奮發(fā)B.志怪者也志:記載C.適千里者適:往D.我決起而飛決:努力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天之蒼蒼,其正色邪B以六月息者也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彭祖乃今以久特聞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D風(fēng)之積也不厚水淺而舟大也之二蟲又何知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海運則將徙于南冥B.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蟪蛄不知春秋D.三餐而反,腹猶果然4.本文的作者莊子原名①,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肚f子》是他及其門人、后學(xué)所著,其中許多寓言想象奇特、語言瑰麗。很多耳熟能詳?shù)某烧Z都出自《莊子》,如②。(2分)5.用選文原句填空。(4分)《逍遙游》中的大鵬,雖然目標(biāo)遠(yuǎn)大,形象豪邁,但必須憑借“厚積”的風(fēng)才能成行。莊子在文中借“①”的比較,表達(dá)了“②”的觀點,更加肯定一種隨遇而安、順應(yīng)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李白詩《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里的大鵬與辛棄疾詞《哨遍?池上主人》(……似鯤鵬、變化能幾。東游入海,此計直以命為嬉。古來謬算狂圖,五鼎烹死,指為平地。嗟魚欲事遠(yuǎn)游時。請三思而行可矣)里的大鵬相比,辛詞的否定態(tài)度更接近莊子的本意。6.關(guān)于大鵬,李白曾寫下《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币浴胺鰮u直上”的大鵬自況,表達(dá)了詩人遠(yuǎn)大的志向和對自身非凡才能的自信。辛棄疾詞則寫過《哨遍?池上主人》:“……似鯤鵬、變化能幾。東游入海,此計直以命為嬉。古來謬算狂圖,五鼎烹死,指為平地。此計直以命為嬉。古來謬算狂圖,五鼎烹死,指為平地。嗟魚欲事遠(yuǎn)游時。請三思而行可矣。”否定了大鵬的“以命為嬉”,表達(dá)了詞人被免職時心灰意冷的心情。請你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莊子的思想特點,說說李詩、辛詞的這兩種對大鵬的態(tài)度中,哪一種更接近莊子的本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閱讀《勸學(xué)》(節(jié)選),完成1—4題。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柔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其曲中規(guī)中:②而聞?wù)哒谜茫孩勐暦羌蛹惨布玻孩芏^江河絕: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青,取之于藍(lán)②而寒于水B.①故木受繩則直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C.①柔使之然也②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D.①登高而招②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譯文:4.荀子認(rèn)為人生下來就是惡的,但“性惡”又是可以改變的。在《勸學(xué)》中他運用一系列類比,論證了這個觀點。請根據(jù)原文填空,將作者的論證補充完整。事物的原狀外物的作用產(chǎn)生的結(jié)果⑦?⑧?⑨輪(曲)受繩?⑩?博學(xué)(學(xué)習(xí))知明而行無過(君子)(四).《鴻門宴》,完成1-5題。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dāng)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

1.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B.張良出,要項伯

C.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D.沛公奉卮酒為壽

2.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之奈何

君為我呼入

B.君安與項伯有故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吾得兄事之

項伯殺人,臣活之

D.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3.對下面兩句話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A.①現(xiàn)在事情危急,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親自來感謝項王。

B.①今天又急事,因為是舊交特意來告訴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親自來感謝項王。

C.①今天又急事,因為是舊交特意來告訴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

D.①現(xiàn)在事情危急,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

4.“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中的“當(dāng)”與下面成語中的“當(dāng)”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當(dāng)之無愧B.老當(dāng)益壯C.安步當(dāng)車D.旗鼓相當(dāng)

5.用選文原句,將下面一段文字補充完整。(4分)

選文中,劉邦這一人物形象表現(xiàn)得能屈能伸,善于拉攏人,能相機(jī)而動。在危急關(guān)頭,他處驚不亂,懂得向部屬張良問計;在問清了

兩個關(guān)鍵性問題后,他先奉卮酒為壽,并與項伯

,然后,他又借項伯的嘴向項羽詐稱自己④

。這些舉措,為次日在鴻門宴上化解危機(jī)打下了基礎(chǔ)。(五)閱讀《歸去來兮辭》,完成1—4題。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三徑就荒就:即便B.將有事于西疇疇:田地C.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D.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2.對下面兩組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悅親戚之情話胡為乎遑遑欲何之B.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鳥倦飛而知還C.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已矣乎D.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3.對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②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A.①向出征的士兵打聽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貴并不是我的意愿,到達(dá)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沒有希望的。B.①向出征的士兵打聽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貴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沒有希望的。C.①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貴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沒有希望的。D.①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貴并不是我的意愿,到達(dá)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沒有希望的。4.本文多處情托于物,情寓于景。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這兩句,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悠閑自在、無拘無束的真實生命狀態(tài)。作者以這樣的景象表現(xiàn)歸隱田園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又如,“①”這兩句,表現(xiàn)了②。作者以這樣的景象表現(xiàn)歸隱田園的快樂之情。(4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六)閱讀《陳情表》,完成習(xí)題。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注音和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A.門衰祚薄祚:zuo4福分B.常在床蓐蓐:ru3草席C.責(zé)臣逋慢逋:pu1逃脫D.不矜名節(jié)矜:jin1憐惜2.下列語句分為4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說法的一組是()(1)慈父見背(2)舅奪母志(3)猥以微賤(4)愿乞終養(yǎng)A.(1)(2)B.(2)(4)C.(1)(3)D.(3)(4)3.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內(nèi)容,錯誤的一項是()A.(祖母)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C.(皇帝恩遇優(yōu)厚)非臣隕首所能上報D.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苦衷)不許4.下列語句中的“以”字與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臣以供養(yǎng)無主A.臣具以表聞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但以劉日薄西山D.謹(jǐn)拜表以聞5.從34兩段的文字看,李密申述暫時不應(yīng)召赴任的理由有那幾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閱讀《蘭亭集序》,完成1-5題。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群賢畢至

畢:全部

B.列坐其次

次:旁邊

C.信可樂也

信:任憑

D.人之相與

與:交往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當(dāng)其欣于所遇

B.亦足以暢敘幽情

足以極視聽之娛

C.仰觀宇宙之大

及其所之既倦

D.引以為流觴曲水

齊彭殤為妄作3.下列句子括號中,補充的省略內(nèi)容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群賢)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B.映帶(在蘭亭的)左右

C.引(清緩溪流)以為流觴曲水

D.每覽昔人(對生死)興感之由4.對下面兩句話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②固知一死生為虛誕A.①何況壽命長短隨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為烏有②本來知道無論是生還是死其實都是不可信的B.①何況壽命長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會一同消失②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C.①何況壽命長短隨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為烏有②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D.①何況壽命長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會一同消失②本來知道無論是生還是死其實都是不可信的5.文中“歲在癸丑”中的“癸丑”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環(huán)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天干”除“癸”之外還有、等九個,“地支”除“丑”之外還有、

等十一個。(每空填一字)(2分)6.文中“信可樂也”的“樂”表現(xiàn)的是同道相逢、飲酒賦詩、

的快樂,以及環(huán)境幽雅、氣候宜人、②

的快樂。

(4分)【另一問法】“信可樂也”句中“樂”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閱讀《滕王閣序》(節(jié)選),完成1-4題。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究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jī),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臨:從高處往下探望B.披鄉(xiāng)闥,俯雕甍披:打開、推開C.遙襟甫暢,逸興遄飛襟:上衣前面的部分D.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窮:困厄,處境艱難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B.潦水盡而寒潭清纖歌凝而白云遏C.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D.訪風(fēng)景于崇阿屈賈誼于長沙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典故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彭澤:指謝靈運,他做守彭澤縣令,喜好飲酒。B.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叫宣室。漢文帝曾坐宣室接見賈誼,談話到半夜。C.馮唐易老,李廣難土方封李廣:漢武帝時的名將,多年抗擊匈奴,軍功很大,卻終身沒有封侯。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阮籍:三國時的詩人。他有時獨自駕車出行,到無路處便慟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滿現(xiàn)實的苦悶心情。4.“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千古傳唱的名句,句中的加點詞語是怎樣生動優(yōu)美地描繪出深秋的景色的?請作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閱讀《游褒禪山記》(節(jié)選),完成1—4題。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卒葬之卒:死后。B.則或咎其欲出者咎:責(zé)怪。C.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盡(興)。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相:審察2.下面對加點“其”字的意義和用法,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其: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名詞之前,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可譯為“仆碑的”。B.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其:代詞,用于第一人稱,指代作者自己。C.其孰能譏之乎其: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那些人”。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其: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3.下列句子不屬于判斷句的一句是()A.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B.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作者從一次平常的游歷活動中悟出了精辟的人生哲理。請你就文章中提到的一條人生哲理,談?wù)勀愕目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