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劇如何擺脫迷惘_第1頁
改編劇如何擺脫迷惘_第2頁
改編劇如何擺脫迷惘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改編劇如何擺脫迷惘

于雁賓

《吉林日報》(2012年2月14日)

近年來,內地改編的電視劇頻頻亮相。據不完全統計,從1999年至今,改編劇已經超過50部。改編劇作為電視劇中的一個種類,同古裝劇、武打劇、清宮劇、言情劇、倫理劇等一樣,都在接受著觀眾的嚴格品評。遺憾的是,本來在思想、藝術和觀賞方面占有諸多優勢的改編劇,卻有多部使觀眾熱情大減、觀賞口碑日微。

改編劇林林總總,有從電影《沙家浜》改編的《沙家浜》,有從電影《節振國》改編的《節振國傳奇》,有從電影《小兵張嘎》改編的《小兵張嘎》,有從電影《平原游擊隊》改編的《雙槍李向陽傳奇》等等。從電影故事中汲取精華,拓展空間,進行再創作,深入人物性格刻畫,鏈接眾多精彩情節,本來是件省力又討好的事情。然而,事與愿違,據觀眾評論,電視劇中的李向陽沒有電影中郭振清扮演得好,電視劇的張嘎沒有電影中的張嘎更為可人,電視劇《沙家浜》比不上電影《沙家浜》的人物形象塑造……改編劇不僅人物形象刻畫膚淺,而且故事情節注水頗多,冗長乏力;新添的細節也有不少是畫蛇添足,“貼不上、粘不牢”,觀眾留下不少怨言。

在電視劇制作的新時期,本來挑選形象演員、選擇情節環境,生發故事內核,都有更廣闊的空間,應該比幾十年前做得更好,并且在特效制作、技術提升方面,更具備超越往昔的潛力與實力。為何改編劇今不如昔,常遭詬???原因何在?

深入挖掘生活的寶藏

改編劇似乎有諸多優勢,但是沒有了現實生活的參照,卻是它的短板。電影《平原游擊隊》是從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提煉出來的經典,它的周身都映滿了血與火。邢野、羽山的電影劇本,更是親身參加抗戰歷程的經典提純。至于導演蘇里、武兆堤,更是有較長時間部隊生活體驗、經歷過冀中敵后游擊戰爭的本色導演。甚至著名演員郭振清(飾演李向陽)、方化(飾演松井)、杜德夫(飾演老侯)等,都是抗戰時期已在青春年齡的同代演員。因此,李向陽游擊隊在冀中平原同松井部隊展開的一系列戰斗,方才演得有滋有味、扣人心弦?!镀皆螕絷牎芬云漉r明的藝術成就榮獲了文化部(1949-1955)優秀影片獎,正是水到渠成、眾望所歸。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改編劇現在已經遠離抗戰時代背景,因此,無論是演員、導演,無論是情節、細節,都不能與電影《平原游擊隊》相提并論。因而,向生活學習,就已經成為了改編劇的首要任務。當年導演蘇里、武兆堤尚且帶領演員到冀中平原體驗生活,今天的演員、導演,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體驗那個時代的戰斗生活,“照葫蘆畫瓢”、“想當然”,都無法復制那個時代的鏡像光彩。

深入生活,只跟著生活的后面走,作品會流于平庸。而完全拋棄生活的參照,閉門造車,將會使作品趨向荒誕。

經典文藝作品不僅是文學經典,而且融入了整整一代人的生命之中,成為重要的生活體驗。有些改編者,無視或輕視這個精神內核在廣大觀眾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誤讀原作,歪曲原作精神,改編出的作品依稀保留了原作的外殼,但其神韻和文化意蘊蕩然無存。比較典型的是電視劇《林海雪原》,該劇根據曲波的同名小說改編。由于這部作品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世紀70年代被改編成膾炙人口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劇中孤膽英雄楊子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代人,成為他們的精神偶像。但電視劇《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卻變成了一個左右逢源的情場老手,改編者給他安排了一個初戀情人槐花,又給槐花安排了一個托楊子榮照顧的土匪丈夫“老北風”,槐花竟然還有一個兒子被座山雕收養。無論從人物造型還是做派,都無法和人們心目中那個智勇雙全、正氣凜然的楊子榮找到相同的地方。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電視劇中的楊子榮不再是解放軍的偵察排長,而是一介伙夫,言行粗俗;而土匪頭子座山雕卻是一出場就在讀“四書五經”,書卷氣頗濃。改編者這樣設計,也許是為了讓英雄人物回歸到普通人,但卻沒有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內涵,只是表面地、簡單地貼上了一些標簽,觀眾不接受是順理成章的事。缺少對原作的認真研讀和深刻理解,忽視挖掘和光大原作的精神力量,就會導致原作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的嚴重流失。

精湛提煉歷史的精華

改編劇不僅有原本參照和借鑒的優勢,而且還有不斷出品的新電視劇的對照與感應。這些年來,我國出品了不少優秀電視劇,都是導演改編劇走向成熟的有效參考。《歷史的天空》、《亮劍》都是部隊創作的戰爭題材電視劇,其中姜大牙、李云龍,已經成為人們念念不忘、傾情以對的英雄人物。為什么?就是因為創作者深入研究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真實戰爭、真實環境、真實人物、真實事件,從而產生振聾發聵、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深入研究歷史,是電視劇創作出新出彩的重要步驟?!稓v史的天空》的作者是軍人,其研究的軍史深入廣泛。正是作者細致研究了抗戰時期我軍內部設有特委,專職肅清部隊內部之責,才有了姜大牙被誣為“AB團”、面臨被消滅的危險。也正是作者研究了“文革”時期的部隊現狀,才有了原特委書記搖身一變成為省革委會主任,迫害姜大牙的大戲。這些光彩耀人眼目,背后卻潛伏著研究歷史、剖析歷史的戲外功夫。

平鋪直敘的歷史事件打動觀眾的力量到底有限,從歷史中來,又站在更高境界反思、提純、升華歷史,是電視劇創作的又一源泉?!读羷Α分械睦钤讫堧m是屢犯軍規、幾上幾下的指揮員,卻又是一位充滿辯證法、張揚唯物論的智慧軍人。他的邏輯就是不單純地一味服從命令,而是從實戰出發,從大局出發,有節有利有度地打擊敵人、保存自己,取得戰爭的勝利??梢哉f,李云龍的形象,幾乎顛覆了以往“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機械、呆板的軍人形象,而是從更高層次、更多角度、更廣范圍去理解戰爭、駕御戰爭的軍人典范。他的藝術生命力,將隨著歷史的延伸而成為軍人的典范?!稓v史的天空》中,姜大牙被視為“AB團”,鎖進牢房,刑訊挨餓,他咆哮著:老子殺死了16個日本鬼子,給我16只雞吃,一命頂一雞,還不行嗎?這個情節,只有深入了解歷史的人才能創作出來。《亮劍》中,當正要接受改編的土匪殺死了李云龍的警衛員時,他怒不可遏,帶領部隊圍剿土匪窩,刀劈了土匪二當家。這個情節使人過目難忘、心潮難平。也只有對歷史了解得深刻,才能創作出這樣看似出格、實符性格的細節?!八街?,可以攻玉”。改編劇走出窘境,就要深刻研究歷史,破譯歷史之謎,才能高屋建瓴地掌握創作主動權,避免在原本參照上亦步亦趨、越走越慢。

嚴格遵循藝術的規律

在當今電視劇行業,改編的大多是藝術經典,認為在經典中再注入經典元素,就能譽為經典。道理是如此。然而,注入經典元素談何容易?如今制作電視劇很少有人提及文藝理論、美學觀點、“三一律”原則、形象親和力、結構合理性、性格刻畫、矛盾起伏、細節貫穿、情節推動等等。這勢必要削弱改編劇的強勢,從而流向平庸。文藝理論、美學原則歷來是電視劇創作的高標與支柱。就拿電影《小兵張嘎》來說,張嘎的調皮、倔強、靈活、機智,千挑萬選出的內蒙古男孩安吉斯堪稱勝任。他本人的觀眾親和力,就是電影觀賞的原動力,神貌俱佳,才成就了兒童電影中熠熠生輝的典型形象,真正符合了形象再造的藝術原則。符合性格規律,又是《小兵張嘎》的重要標志,如張嘎在戰斗中奪得手槍藏入鳥巢,與胖墩打架生氣,去堵人家的煙筒等,英雄成長的經歷親切自然。而奶奶被殺他離家出走,掠取翻譯官、刺破自行車、活捉偽軍官、點燃炮樓子等情節,又都符合美學中的崇高特征。正是因為在鏡像之中深深潛伏著美學藝術元素,張嘎的形象才能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而依然鮮明亮麗。而時下的改編劇,大都以原本為參照,只是推波助浪,沒有驚濤頓起;只有附庸光亮,缺乏高光照射;只添相似情節,絕少另辟蹊徑,因此,比不上原創,已屬自然而然。

筆者在“文革”前,就看過劇本《蘆蕩火種》,其中主要人物已經確立阿慶嫂、郭建光、刁德一、胡傳魁等。經過改編,京劇樣板戲《沙家浜》確實精煉了許多,主要人物的作為也更為集中有力。經過文革,近年來拍攝的電視劇《沙家浜》,觀眾卻怨言極多。什么原因?藝術是需要氣場的,也就是說,電視劇藝術也要分清故事、人物的內涵和外延?!渡臣忆骸纷钊侨瞬毮康牧咙c,是阿慶嫂以特殊身份智斗忠義救國軍的司令與參謀長,才得以保全了新四軍的傷員,最終消滅敵人。這是一個“核”,它所散發的光亮,恰好足夠滿足觀眾的欣賞需求。如果改編成冗長的電視劇,這個“核”已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