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演示文稿_第1頁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演示文稿_第2頁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演示文稿_第3頁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演示文稿_第4頁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演示文稿第一頁,共四十四頁。(優選)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第二頁,共四十四頁。發展史1943年發現的鏈霉素,這一結構系從鏈霉菌分泌物中分離獲得,主要應用于對結核病的治療。鏈霉素有比較嚴重的耐藥性問題,且會損害第八對腦神經造成耳聾。1957年,人們從卡那霉素鏈霉菌中提取出卡那霉素,用于治療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為了解決卡那霉素耐藥菌株的問題,人們在卡那霉素的基礎上進行結構改造,開發了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新藥。1963年,人們從小單孢菌發酵液中分離了慶大霉素,這是一種氨基糖苷類物質的混合物,有較好的抗革蘭氏陰性菌和相對低的毒性,應用比較廣泛。1970年代,人們又從鏈霉菌中提取出了新霉素、核糖霉素等比較早的氨基糖苷類藥物更加安全。第三頁,共四十四頁。講授內容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二、主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特點及應用第四頁,共四十四頁。第五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一)化學結構相似(二)體內過程相似(三)抗菌譜相似(四)抗菌機理相似(五)耐藥性相似(六)不良反應相似第六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基本結構】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由苷元和氨基糖分子通過氧橋連接而成。

氨基糖

+氨基環醇(苷元)

氨基糖苷第七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抗菌機理】抑制蛋白質合成的全過程(起始、延伸、終止)

—靜止期殺菌藥

1.起始階段:抑制30S亞基始動復合物和70S亞基始動復合物的形成

2.延伸階段:與30S亞基的P10蛋白結合,致A位歪曲,mRNA錯譯,阻止移位;

3.終止階段:阻止終止密碼子與A位結合;阻止70S亞基的解離。阻礙多核糖體解聚和組裝,核糖體耗竭第八頁,共四十四頁。氨基糖苷類抗菌機理示意圖第九頁,共四十四頁。aminoglycosidesTarget:核糖體30S亞基細菌蛋白質合成rRNA第十頁,共四十四頁。AP肽鏈延伸階段起始階段終止階段RAP轉肽酶移位酶第十一頁,共四十四頁。肽鏈延伸階段起始階段終止階段RAPAPaminoglycosides第十二頁,共四十四頁。細菌核糖體真核細胞核糖體第十三頁,共四十四頁。aminoglycosdes﹒antibacterialmechanisms

氨基糖苷類﹒抗菌機制干擾細菌胞漿膜的通透性破壞細菌體屏障保護作用第十四頁,共四十四頁。G-cellenvelope第十五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耐藥性】1.產生鈍化酶磷酸轉移酶,核苷轉移酶,乙酰轉移酶;2.細胞膜通透性下降如綠膿桿菌對鏈霉素的耐藥;3.修飾靶蛋白(P10蛋白)如結核桿菌對鏈霉素耐藥;

4.缺乏主動轉運功能如厭氧菌對氨基糖苷類的耐藥。第十六頁,共四十四頁。aminoglycosides﹒resistance

氨基糖苷類﹒耐藥性耐藥機制:鈍化酶modifyingenzyme

Acetylase,AC乙酰化酶Adenylase,AD腺苷化酶Phosphorylase,P磷酸化酶第十七頁,共四十四頁。第十八頁,共四十四頁。aminoglycosides﹒resistance

氨基糖苷類﹒耐藥性耐藥機制:鈍化酶不同鈍化酶滅活不同的藥物―不完全交叉耐藥同一種鈍化酶滅活多種藥物―完全交叉耐藥膜對藥物通透性降低第十九頁,共四十四頁。G-cellenvelope第二十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體內過程】

1.吸收:為有機強堿,口服難吸收,僅用于腸道感染和腸道消毒;

2.分布:血漿蛋白結合率低,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在耳淋巴液和腎皮質中濃度高;可透過胎盤屏障,不易透過血腦屏障;

3.消除:不被代謝,原形腎小球濾過排泄

原形經腎排泄,尿中濃度很高,腎功能不全時應注意調整劑量及時間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抗菌譜】G-菌對G-桿菌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對G-球菌效差耐藥金葡菌:有效2.G+菌鏈球菌:無效3、結核桿菌:鏈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4、腸球菌、厭氧菌:無效

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四頁。

抗菌特點屬靜止期殺菌藥對需氧菌有效(氧依賴性的主動轉運過程),對厭氧菌無效(天然耐藥)有濃度依賴性(峰濃度):給藥后30~90min達峰濃度。在堿性環境中抗菌作用增強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四頁。抗菌特點抗菌后效應(PAE):本類藥對G-桿菌明顯。體外試驗結果,一般是1~3h,體內PAE試驗更長。首次接觸效應(Firstexposeeffect,FEE):抗菌藥物在初次接觸細菌時有強大的抗菌效應,再度接觸或連續與細菌接觸,并不明顯地增強或再次出現這種明顯的效應,需要間隔相當時間(數小時)后才會起作用。本類藥有明顯的FEE。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臨床應用】敏感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嚴重時與其他藥合用2.聯合用藥治療革蘭氏陽性菌感染常與耐酶青霉素、利福平或萬古霉素合用3、結核桿菌和非典型分支桿菌感染鏈霉素阿米卡星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不良反應】耳毒性:損害第8對腦神經,包括:前庭神經損害:眩暈、頭昏、惡心、嘔吐;耳蝸神經損害:耳鳴、聽力降低、甚至永久性耳聾機制:藥物阻礙毛細胞糖代謝和能量利用,使細胞膜Na+-K+-ATP酶功能障礙,毛細胞受損預防:詢問早期癥狀(眩暈、耳鳴),檢查聽力;避免與有耳毒性的藥物合用,如萬古霉素、高效利尿藥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脫水藥甘露醇合用;

H1受體阻斷劑可掩蓋其耳毒性,避免合用。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四頁。聾啞人為何逐年增多?報道:我國每年新增三萬名聾啞兒童,在一對夫婦只有一個孩子的今天,為何聾啞人為何逐年增多?

先天性92例21.30%432例后天性322例74.50%

疾病致聾34例10.56%322例藥物致聾288例89.44%鏈霉素202例70.14%聯合用藥51例17.7%三歲以前致聾95.84%不合理用藥67.33%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不良反應】腎毒性

表現: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氮質血癥等;機制:經腎排泄并在腎皮質內蓄積,損害近曲小管上皮細胞預防:避免與腎毒性的藥物合用,如第一代頭孢菌素、萬古霉素、多粘菌素等;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四頁。【不良反應】3.神經肌肉麻痹:氨基苷類可阻滯運動神經-肌肉接頭,原因:可能是氨基苷類與Ca2+結合,或在突觸前膜與Ca2+競爭鈣結合部位,阻止Ca2+參與乙酰膽堿的釋放所致防治:葡萄糖酸鈣、新斯的明不宜靜脈給藥;腎功能減退,血鈣過低,重癥肌無力,合用肌松劑、全麻藥易發生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四頁。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不良反應】

4、過敏反應(以鏈霉素多見)表現:嗜酸性粒細胞、皮疹、藥熱、過敏性休克等特點:過敏性休克發生率低,但死亡率高防治:(1)皮試(2)葡萄糖酸鈣+腎上腺素第三十頁,共四十四頁。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四頁。二、主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第一個用于臨床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亦是第一個抗結核藥。【抗菌譜】對結核桿菌、G-桿菌作用強,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耐藥性】細菌對鏈霉素易產生耐藥性【臨床應用】(1)兔熱病、鼠疫——首選(2)結核病:+其他抗結核藥(3)細菌性心內膜炎:+青霉素(4)布魯菌病

(合用多西環素)【不良反應】耳毒性最常見(前庭損害為主),其次為肌毒性過敏性休克,亦有腎毒性,已少用鏈霉素(Streptomycin)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四頁。1、患者,男,40歲,牧民,近二個月乏力、發熱出汗、游走性關節痛,熱呈弛張型,發病以來,曾有3~5天的間歇,之后仍發生如前,用PG治療三周無效,病人有接觸流產羊病史,未接種過任何疫苗,該病人宜選用:APG+紅霉素B多西環素+鏈霉素C氯霉素+PGD慶大霉素+羧芐西林E阿米卡星+紅霉素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四頁。二、主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臨床最常用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G-桿菌包括綠膿桿菌作用強,金葡菌有效,結核桿菌療效差或無效;2.耳毒性以前庭損害為主,可逆性腎損害也多見慶大霉素(Gentamycin)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四頁。臨床應用①合用β-內酰胺類——嚴重G-桿菌感染,或病因未明G-桿菌混合感染,腸球菌、G-桿菌或銅綠假單胞菌所致心內膜炎②合用羧芐西林——銅綠假單胞菌感染③合用甲硝唑或氯霉素——盆腔、腹腔需氧與厭氧菌混合感染④尿路、人工心瓣膜術前,口服用于腸道感染或腸道術前準備⑤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和外科的局部感染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四頁。二、主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1.抗菌譜與鏈霉素相似,對結核桿菌有效,對綠膿桿菌無效;2.耳毒性、腎毒性大,僅次于新霉素,細菌易耐藥;3.臨床少用,可作為二線抗結核藥。卡那霉素(Kanamycin)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四頁。二、主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抗菌譜最廣的氨基糖苷類,對結核、綠膿桿菌均有效;對鈍化酶穩定,不易產生耐藥性

用于對常用氨基糖苷類耐藥菌株的感染—首選阿米卡星(Amikacin,丁胺卡那霉素)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四頁。二、主要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妥布霉素:對綠膿桿菌的作用較慶大強,且無交叉耐藥;主要用于綠膿桿菌的嚴重感染。奈替米星:對G+球菌的作用強于其他氨基糖苷類,不易產生耐藥性,與其他藥物無交叉耐藥。耳毒性、腎毒性最小。

新霉素:耳毒性、腎毒性最大

禁止全身使用,僅口服用于腸道感染、腸道手術前消毒及肝昏迷患者。大觀霉素:對淋球菌高敏用于耐青霉素菌株和對青霉素過敏的淋病患者(淋必治)。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四頁。

第二節多粘菌素類多粘菌素B與粘菌素(多粘菌素E)為多粘桿菌和粘桿菌培養液中提取的多肽類抗生素,為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四頁。多粘菌素B(polymyxinB)多粘菌素E(polymyxinE)1.僅對G-桿菌作用強大,尤其綠膿桿菌為窄譜殺菌劑2.抗菌機理:增加胞漿膜的通透性3.少用,主要用于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感染4.毒性大:腎毒性:如蛋白尿、管型尿主要不良反應神經毒性:如頭暈、面部麻木、周圍神經炎變態反應:如皮疹、瘙癢、藥熱其他:如肝毒性第四十頁,共四十四頁。藥理作用及機制

窄譜(某些G-菌)慢效殺菌藥。只對一些G-有效(繁殖期,靜止期)機制:

其所含的親水基團和親脂基團與細胞膜作用,破壞細菌的細胞外膜的脂質雙層結構,使通透性增加,菌體重要成分漏出而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