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_第1頁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_第2頁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_第3頁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_第4頁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示范課教案課題:《甲午中日戰爭》時間:2006年9月21日地址:鳳臺縣第八中學二(2)班授課人:朱俊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課例分析本課教學內容在教材第15——18頁。主要內容為: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以及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民族氣節和斗爭精神、《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為什么叫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旅順陷落;威海衛潰敗;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雄事跡。2、讓學生講一講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的英雄事跡,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準備有關甲午中日戰爭的材料,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相關的故事。2、教師放映影片《甲午風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讓課前準備好故事的學生進行演講,演講要突出鄧世昌的事跡。3、指導學生閱讀以徐驤為首的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關材料,抨擊當今臺灣“臺獨”分子的言論。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顯示認識: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并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在戰斗中,以鄧世昌等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侵略斗爭,他們是甲午中日戰爭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教學重點:黃海海戰;《馬關條約》簽定的情況和內容。教學難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的影響。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電影《甲午風云》的重要片段。學生準備:關于甲午中日戰爭的資料。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步驟: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提問:以前侵略中國的都是歐美的資本主義國家,那本課為什么會出現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呢?講述日本明治維新的基本情況,指出這之后日本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并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并首先把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引導學生思考日本與中國的這種差別意味著這場戰爭將是什么結果?4、讓學生閱讀教材,從總體上了解本節教材的基本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認真聽講,體會本課內容的基本背景,對日本的侵略原因和基本策略有所了解。積極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意味著中國的失敗。4、閱讀教材,了解基本內容,并跟隨老師的思路進入到新的內容。二、黃海大戰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讓學生概括教材第一段的中心內容。總結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和戰爭的名稱。講解甲午中日戰爭共有四個大的戰役,其中最重要的是黃海大戰要求學生閱讀黃海大戰的過程,注意觀察有關的地圖及其它圖片材料。放映影片《甲午風云》的重要片段,讓學生談觀后感讓準備好故事的學生進行演講,特別突出鄧世昌的事跡。引導學生記住重要的結論:黃海大戰后中日雙方互有損失,黃海戰役中中國艦隊五艘,但主力尚存。1、認真閱讀,了解日本為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2、認真聽講,在教材在找到這些主要內容。3、學生在閱讀教材和相關圖片的基礎上了解黃海大戰的簡單經過。4、積極發言,痛斥日本的侵略行經,歌頌愛國官兵的英勇愛國精神。5、積極熱情地演講關于黃海大戰的故事。6、懷著好奇的心情體會這一結論,更加感受愛國官兵的抗戰精神,對整個戰爭的結果充滿疑問。三、《馬關條約》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請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如何?為什么?2、講解“威海衛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3、指出戰爭失敗后,反動的清政府與日本議和,實質是屈辱求和。4、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歸納《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5、讓學生對比《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看看哪項在《南京條約》中沒有涉及?6、讓學生閱讀17頁小字,歸納中心意思。7、要求學生思考:《馬關條約》對中國有哪些影響?8、引導學生分析《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9、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1、認真閱讀,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黃海大戰后,李鴻章為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命令北洋艦隊“保船避戰”,躲進威海衛軍港,不準巡海迎敵。這樣,黃海制海權為日本艦隊所控制。次后中國遭到日軍海陸兩路的夾擊。認真聽講,在教材中找到這一主要內容。3、閱讀教材,找出《馬關條約》簽定的時間和雙方代表。(《馬關條約》簽定的時間為1895年;雙方代表是李鴻章、伊藤博文。)4、經過認真思考閱讀,總結出《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條約涉及割地、賠款、設廠、通商四個方面。學生積極主動回答。閱讀課本小字內容,了解“三國干涉還遼”,以及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已耗盡軍事力量,無力與三國作戰,只好放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銀3000萬兩作為交換條件。閱讀教材,回答這一問題。在教師分析的前提下,了解:日本占領臺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的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兩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條約規定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9、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一、以徐驤為首的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二、當今臺灣“臺獨”分子的言論是沒有歷史依據的。本課總結: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在西方列強支持下企圖征服朝鮮、入侵中國而挑起的侵略戰爭,它是日本統治者推行擴張政策、蓄謀侵略中國的一個步驟。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愛國官兵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臺灣軍民反對日本割占臺灣的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斗爭的組成部分,給侵臺日軍以沉重打擊,顯示了臺灣軍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板書設計:一、黃海大戰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2、黃海大戰經過3、黃海大戰結果二、《馬關條約》1、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戰敗2、《馬關條約》簽定的時間和雙方代表3、《馬關條約》的影響4、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練習補充:1、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是什么?如何認識中國政府在戰爭中的表現?2、比較《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