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有機化合物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課件_第1頁
第3章-有機化合物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課件_第2頁
第3章-有機化合物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課件_第3頁
第3章-有機化合物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課件_第4頁
第3章-有機化合物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有機化合物

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第3章有機化合物

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主要檢測內容:◆物理性質

◆反應活性中間體

酸堿性

芳香性

反應活性

◆互變異構

◆光譜性質◆立體異構主要檢測內容:一、物理性質1、熔點熔點增高的因素:◆分子量增大;

◆分子極性增強;

◆分子間作用力(氫鍵、范德華力、偶及作用等)增大;

◆分子對稱性高;

◆反式烯烴高于順式烯烴。

一、物理性質1、熔點熔點增高的因素:1、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

C>D>A>B(對稱性、分子量)1、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C>D>A>B(2、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

D>C>B>A(氫鍵、極性)2、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D>C>B>A(3、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低?

D3、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低?D4、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高?

C(內鹽)4、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高?C(內鹽)5、將下列化合物熔點由高到低排序:

D>C>B>A(極性)5、將下列化合物熔點由高到低排序:D>C>B>A6、對氨基苯磺酸的熔點高達228℃,是由于()。

A.對稱性好B.形成氫鍵

C.分子量大D.生成內鹽

D6、對氨基苯磺酸的熔點高達228℃,是由于()。D2、沸點沸點增高的因素:分子間引力◆分子量增大;

◆偶極矩增強;

◆范德華力增大;

◆氫鍵的形成;

◆一般順式烯烴高于反式烯烴。

2、沸點沸點增高的因素:分子間引力1、比較下列化合物沸點的高低。

A>B>C>D(分子量、支鏈)2-甲基庚烷B.庚烷C.2-甲基己烷D.2,3-二甲基戊烷1、比較下列化合物沸點的高低。A>B>C>D(分2、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低到高排序。

A<B<C<D(氫鍵)2、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低到高排序。A<B<C<D3、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

B>D>C>A(氫鍵)3、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B>D>C>A4、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

D>A>B>C(分子間作用力)4、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D>A>B>C5、比較(Z)-1,2-二氯乙烯和(E)-1,2-二氯乙烯沸點的高低排序。

A>B(偶極矩)5、比較(Z)-1,2-二氯乙烯和(E)-1,2-二氯乙烯沸6、下列化合物沸點最高的是()。

A(分子間氫鍵)6、下列化合物沸點最高的是()。A(分子間氫鍵)3、偶極矩μ=q×d影響偶極矩的因素:◆原子的電負性大??;

◆分子的對稱性。

3、偶極矩μ=q×d影響偶極矩的因素:1、比較丙烷、丙烯、丙炔分子中C-H鍵偶極矩的大小。

C>B>A(電負性sp>sp2>sp3)1、比較丙烷、丙烯、丙炔分子中C-H鍵偶極矩的大小。C>2、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

A>B>C>D(B、C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相反;

D為對稱分子,μ=0)2、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A3、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

C>B>A(矢量法則)3、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C>B>4、標出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方向。

4、標出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方向。5、將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排列成序。

A>C>B5、將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排列成序。A>C>B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個偶極矩最???

D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個偶極矩最小?D7、比較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

A>D>C>B7、比較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A>D>C>B4、溶解度“相似相溶”例,在水中的溶解度:①叔丁醇>異丁醇>正丁醇②正丙醇>丙醛>甲乙醚>正丁烷③乙酸>正丁醇>正丁胺>三甲胺④四氫呋喃>乙醚4、溶解度“相似相溶”例,在水中的溶解度:二、反應活性中間體1、自由基影響自由基穩定性的因素:◆誘導效應:吸電子作用使穩定性下降;

◆共軛效應:共軛效應增加穩定性;

烷基數目增加,穩定性增加;

空間因素:空間位阻增加穩定性。

二、反應活性中間體1、自由基影響自由基穩定性的因素:較大的空間效應使該游離基不易受到進攻而穩定穩定性:Ⅱ>ⅠⅠⅡ較大的空間效應使該游離基不易受到進攻而穩定穩定性:Ⅱ>ⅠⅠⅡ1、將下列自由基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序。

B>C>A>D(p-Π、σ-p共軛)1、將下列自由基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序。B>C>A>D(2、比較下列自由基的穩定性。

A>D>C>B(p-Π、σ-p共軛)2、比較下列自由基的穩定性。A>D>C>B(p-Π、3、在卡賓與烯烴的加成反應中,三線態卡賓比單線態卡賓立體選擇性差的原因是()。DA.三線態能量高,易發生副反應B.三線態能量低,不易發生副反應C.三線態易變化為單線態D.三線態的雙游離基分步進行反應3、在卡賓與烯烴的加成反應中,三線態卡賓比單線態卡賓立體選擇2、碳正離子影響碳正離子穩定性的因素:正電荷的分散程度◆電子效應:分散正電荷的電子效應利于碳正離子的穩定;

◆空間效應:碳正離子越接近于理想的平面構型越穩定性?!綦s原子/芳香性:雜原子p-Π共軛較之于芳香性碳正離子的穩定。

2、碳正離子影響碳正離子穩定性的因素:正電荷的分散程度1、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C>B>D(越接近理想平面構型越穩定)1、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C>B>D(越接近2、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B>C(三元環-p空間重疊分散正電荷)2、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B>C(三元環-p空3、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C>B(O原子-p共軛分散正電荷)3、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C>B(O原子-p共4、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

A>C>D>B4、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A>C>D>B5、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

A>B>C>D5、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A>B>C>D6、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B>C>D6、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B>C>D3、碳負離子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

◆電子效應:分散負電荷的電子效應利于碳正離子的穩定;

◆空間效應:角型較平面型穩定;

芳香性:芳香性碳負離子較穩定;

◆碳雜化狀態:含s成分多的碳負離子穩定。

3、碳負離子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很多:

◆(溶劑化效應、供電子誘導效應)

◆(雜化狀態)

(電子效應)

◆(電子效應)

◆環戊二烯負離子>環戊基負離子(芳香性)

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很多:1、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B>C>D(供電子效應使碳負離子不穩定)1、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B>C>D(供電子2、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B>C>D(吸電子效應使碳負離子穩定)2、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B>C>D(吸電子3、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D>C>B3、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D>C>B4、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D>C>B(芳香性、p-Π、電子效應)4、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D>C>B(芳香性5、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B>C>D(p-Π、電子效應)5、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B>C>D(p-Π6、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C>B>D(s成分、電子效應)6、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C>B>D(s成分7、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D>B>C>A(電子效應)7、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D>B>C>A(電子效8、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C>B8、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C>B9、下列碳負離子最穩定的是()。

D9、下列碳負離子最穩定的是()。D三、立體異構1、順反異構表示:◆Z/E;

◆順/反。

三、立體異構1、順反異構表示:1、下列化合物屬于反式,同時又是Z構型的是()。

C1、下列化合物屬于反式,同時又是Z構型的是()。C2、對映異構要求:◆有關概念:手性、內(外)消旋、(非)對映等;◆R/S構型標記法;

◆幾種構型間的轉變:Fischer式楔形式、透視式、紐曼式;◆對稱元素及操作;◆旋光物質和比旋光度。

2、對映異構要求:1、用R/S標記下列化合物的構型。

A.2R,3R;B.2S,3R;C.1S,2R;D.2R,3R1、用R/S標記下列化合物的構型。A.2R,3R;B.2S,2、判斷下列各對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A.相同;B.非對映體;C.對映體;D.順反異構。2、判斷下列各對化合物之間的關系。A.相同;3、下列化合物屬于非手性分子的是()。

A、B3、下列化合物屬于非手性分子的是()。A、B4、下列化合物不屬于手性分子的是()。

B4、下列化合物不屬于手性分子的是()。B5、指出下列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A/B同一化合物;A/C或B/C非對映體。5、指出下列化合物之間的關系。A/B同一化合物;6、判斷下列化合物有無手性。

A、B無手性6、判斷下列化合物有無手性。A、B無手性7、下列化合物中屬于差向異構體,也是非對映體的是()。

A7、下列化合物中屬于差向異構體,也是非對映體的是()。8、下列化合物可拆分為光學活性的有()。

B、D8、下列化合物可拆分為光學活性的有()。B、D9、寫出下列單糖的Haworth式。

A.α-D-吡喃葡萄糖B.β-D-呋喃果糖

9、寫出下列單糖的Haworth式。A.α-D-吡喃葡萄糖10、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的立體化學關系是()。

A.對映體

B.構象對映體C.非對映體D.構象非對映體

D10、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的立體化學關系3、構象異構重點:

◆開鏈化合物極限構象:交叉式(優勢)和重疊式;◆環己烷及其衍生物:椅式構象;

◆一般情況下,對位交叉構象為優勢構象;◆若分子內能形成氫鍵,則構象為優勢構象;

◆較大的基團盡可能多的處于e-鍵,構成穩定構象。3、構象異構重點:1、下列構象中最穩定的構象是()。

B1、下列構象中最穩定的構象是()。B2、下列構象中最穩定的構象是()。

A2、下列構象中最穩定的構象是()。A3、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

3、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4、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

4、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5、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并指出有無旋光性。5、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并指出有無旋光性。

A.順-1-溴-2-氯環己烷B.順-1,3-二羥基環己烷

A有旋光性,B無旋光性。5、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并指出有無旋光性。5、畫出下列6、畫出化合物最穩定的構象。

6、畫出化合物最穩定的構象。7、3,5-二氧雜環己醇的穩定構象是()。

B(氫鍵)7、3,5-二氧雜環己醇的穩定構象是()。B(氫鍵)8、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式。

A.α-D-吡喃半乳糖B.β-L-吡喃葡萄糖8、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式。A.α-D-吡喃半乳糖9、畫出化合物的構象。9、畫出化合物的10、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10、寫出下列化合物的穩定構象。四、芳香性的判斷判斷標準:◆由于Π電子離域(或共振)使結構很穩定;◆通常易取代,不易加成;

◆電子數符合4n+2,能形成閉環共平面的體系。

四、芳香性的判斷判斷標準:1、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A、B具有芳香性1、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A、B具有芳香性2、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B、C、D具有芳香性2、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B、C、D具有芳香性3、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B、C、D具有芳香性3、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B、C、D具有芳香性4、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C、D具有芳香性4、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C、D具有芳香性5、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C、D、E具有芳香性5、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C、D、E具有芳香性6、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B、C、D具有芳香性6、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B、C、D具有芳香性7、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C、D具有芳香性7、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C、D具有芳香性8、將下列化合物芳香性由大到小排列。A>D>C>BA.苯B.呋喃C.吡咯D.噻吩8、將下列化合物芳香性由大到小排列。A>D>C>9、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C、D具有芳香性9、判斷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A、C、D具有芳香性五、酸堿性比較影響因素:

◆分子結構:誘導效應、共軛效應、場效應、元素位置關系、氫鍵、立體化學、雜化作用等;◆溶劑、溫度。

◆雜環的堿性:脂肪胺>吡啶>喹啉>吡咯

五、酸堿性比較影響因素:1、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排列成序。A>D>B>E>C(誘導效應)1、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排列成序。A>D>B>2、將下列烷氧基負離子按堿性強弱排列成序。B>C>D>A2、將下列烷氧基負離子按堿性強弱排列成序。B>C>D4、將下列化合物按pKa值由小到大排列。A<D<C<B(羰基缺電子程度)4、將下列化合物按pKa值由小到大排列。A<D<C5、下列化合物中pKa值最大的是()。C(A中N-H酸性使得pKa減?。?、下列化合物中pKa值最大的是()。C6、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順序排列。A>D>B>C(雜化、電子效應)6、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順序排列。A>D>B>7、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順序排列。A>C>B>D(誘導效應)7、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順序排列。A>C>B>8、將下列化合物按堿性強弱順序排列。D>C>B>A(誘導、共軛效應)8、將下列化合物按堿性強弱順序排列。D>C>B>9、化合物中哪一個氮原子堿性較強?吡啶環上的氮堿性較強(孤電子對未參與共軛效應)9、化合物中哪一個氮原子堿性較強?10、比較下列化合物的堿性。E>A>C>B>D10、比較下列化合物的堿性。E>A>C>B>D11、比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C>A>B>D11、比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C>A>B>D1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強的是()。A1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強的是()。A13、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排列。F>E>B>D>A>C13、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強弱排列。F>E>B>D14、將下列化合物在氣態時的堿性強弱排列成序。C>B>D>A(水溶液中:B>D>C>A)14、將下列化合物在氣態時的堿性強弱排列成序。C>B>15、將下面箭頭所指的4類原子按酸性強弱排列。D>C>A>B15、將下面箭頭所指的4類原子按酸性強弱排列。D>C>16、將下面化合物按酸性強弱排列。ⅡⅠⅡⅠⅠ<ⅡⅠ>Ⅱ16、將下面化合物按酸性強弱排列。ⅡⅠⅡⅠⅠ<ⅡⅠ>Ⅱ17、將下面化合物按堿性強弱排列。ⅡⅠⅠ>ⅡⅡⅠⅠ<Ⅱ17、將下面化合物按堿性強弱排列。ⅡⅠⅠ>ⅡⅡⅠⅠ<Ⅱ六、化學反應速率及產物的選擇關鍵:◆熟悉化學反應的分類(反應物、試劑、產物反應類型);

◆了解反應條件、中間體、過渡態對產物的影響;

六、化學反應速率及產物的選擇關鍵:常見反應類型:◆加成:親電、親核、自由基;

◆取代:親電、親核、自由基;◆消除;

◆酯化和水解;◆周環反應;

◆氧化和還原;◆其他。

常見反應類型:1、親電加成1、下列化合物與Br2加成反應時反應速率的快慢順序是()。A>B>C>D1、親電加成1、下列化合物與Br2加成反應時反應速率的快慢順2、在過氧化物存在下,與HBr反應產物符合反馬氏規則的是()。A、DA.1-戊烯B.2,3-二甲基-2-丁烯C.環己烯D.2-甲基-2-丁烯2、在過氧化物存在下,與HBr反應產物符合反馬氏規則的是(3、下列化合物不能使KMnO4水溶液退色,而能使溴水退色的是()。C3、下列化合物不能使KMnO4水溶液退色,而能使溴水退色的是4、1,2-二甲基環丙烷與HBr反應的主要產物是()。A(C+中間體穩定性)4、1,2-二甲基環丙烷與HBr反應的主要產物是()5、1-甲基環辛烯與Br2/CCl4溶液反應的主要產物是()。A、C5、1-甲基環辛烯與Br2/CCl4溶液反應的主要產物是(6、比較下列化合物與HCl反應的區域選擇性()。A:反馬氏B、C:馬氏6、比較下列化合物與HCl反應的區域選擇性()。A:反7、3,3-二甲基-1-丁烯與HCl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B(C+中間體重排)7、3,3-二甲基-1-丁烯與HCl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8、tran-2-丁烯與Br2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B(tran-2-丁烯與Br2加成得內消旋體

cis-2-丁烯與Br2加成得外消旋體)8、tran-2-丁烯與Br2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9、與HCl加成的主要產物是()。A9、與HCl加成的主要產物是(10、2,5-己二炔與Na/NH3反應的產物是()。A(炔與Na/NH3反應得反式烯烴;與Lindlar催化得順式烯烴。Lindlar催化劑:H2/Pd-BaSO4、H2/Pd-C、H2/Pd-硅藻土、H2/Pd-Pb)10、2,5-己二炔與Na/NH3反應的產物是()。A11、將下列化合物按照與鹵素反應的速率大小次序排列。B>D>C>A11、將下列化合物按照與鹵素反應的速率大小次序排列。B>12、用下列哪種方法可以由1-烯烴制得伯醇?CH2OB.H2SO4/H2OC.①B2H6/②H2O2/OH-D.稀冷KMnO412、用下列哪種方法可以由1-烯烴制得伯醇?CH2O13、己三烯與1molBr2加成,最不易形成的產物是()。B13、己三烯與1molBr2加成,最不易形成的產物是(2、親核加成類型:◆碳碳重鍵的親核加成;

◆碳氧雙鍵的親核加成;

◆羧酸衍生物中羰基的親核加成。

2、親核加成(1)碳碳重鍵上的親核加成條件:雙鍵連強吸電子基三鍵(1)碳碳重鍵上的親核加成條件:雙鍵連強吸電子基1、屬于的反應類型是()。B

親電加成B.親核加成C.親核取代D.自由基加成1、屬于的反應類型2、的反應類型是()。B

親電加成B.親核加成C.親核取代D.自由基加成2、的反3、屬于()。B

親電加成B.親核加成C.親核取代D.自由基加成3、(2)碳氧雙鍵的親核加成影響因素:◆羰基碳上的電子云密度;

◆試劑的親核性。

(2)碳氧雙鍵的親核加成1、下列化合物發生親核加成反應的活性大小次序是()。D>E>C>B>A(供電子效應:-NH2>OH>OR>R>H)1、下列化合物發生親核加成反應的活性大小次序是()。D2、比較下列羰基化合物與HCN加成的反應活性大小。C>A>B>D(羰基碳正電性增加,空間位阻減小,利于親核加成)2、比較下列羰基化合物與HCN加成的反應活性大小。C>A3、比較下列羰基化合物與NaHSO3加成反應速率大小。A>B>C>D(酮羰基空間位阻減小,利于親核加成)3、比較下列羰基化合物與NaHSO3加成反應速率大小。A>4、羰基化合物被NaBH4還原后水解得到的主要反應產物是()。A(Cram規則)4、羰基化合物被NaBH4還原5、下列化合物水解難易次序是()。A>C>B>D(正離子越穩定,形成越快,水解越容易)5、下列化合物水解難易次序是()。A>C>B6、能被NaBH4還原的化合物是()。B6、能被NaBH4還原的化合物是()。B7、下列化合物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還原成羰基化合物的是()。A7、下列化合物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還原成羰基化合物的是(8、通過Michacl加成可以合成下列哪類化合物?A1,5-二羰基化合物B.1,3-二羰基化合物C.1,6-二羰基化合物D.1,4-二羰基化合物8、通過Michacl加成可以合成下列哪類化合物?A1,5-9、(s)-α-苯基丁醛與CH3MgI反應后水解所獲得的主要產物是()。C9、(s)-α-苯基丁醛與CH3MgI反應后水解所獲得的主要10、反應屬于()。B

親電反應B.親核反應C.周環反應D.自由基反應10、反應11、化合物用NaBH4還原得到的主要產物是()。A11、化合物用NaBH4還原得(3)羧酸衍生物中羰基的親核加成1、比較下列化合物親核加成反應的速率大小。D>B>C>A(3)羧酸衍生物中羰基的親核加成1、比較下列化合物親核加成反2、能與格式試劑反應制備3-戊醇的酯是()。B乙酸乙酯B.丙酸乙酯C.丁酸乙酯D.甲酸乙酯2、能與格式試劑反應制備3-戊醇的酯是()。B乙酸乙酯3、自由基加成加成方向:取決于自由基中間體的穩定性。

3、自由基加成1、化合物與CCl4在過氧化物存在下的主要加成產物是()。A1、化合物與CCl4在過氧化物存在下2、化合物與BrCCl3在光照下加成的產物是()。A2、化合物與BrCCl3在光照下加成3、與??CCl2加成的產物是()。B3、與??CCl2加成的產物是(4、下列卡賓的反應活性大小次序是()。B>D>C>A4、下列卡賓的反應活性大小次序是()。B>D>C5、與HBr在過氧化物存在下的主要產物是()。B5、與HBr在過氧化物存在下的4、親電取代影響因素:芳環上的電子云密度

◆電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鄰對位取代;供電子能力:-O->-NR2>-NH2>-OH>-OR>-NHCOR>-OCOR>-R>-Ar>-X◆電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間位取代;間位定位能力:-NH4+>-NO2>-CN>-SO3H>-CHO>-COR>COOH

◆第三取代基取決于定位能力較強的取代基。

4、親電取代影響因素:芳環上的電子云密度1、比較下列試劑親電性的大小。A>C>B>D(銨離子離苯環越遠,親電性越強)1、比較下列試劑親電性的大小。A>C>B>D2、下列化合物中最易發生親電取代反應的是()。C2、下列化合物中最易發生親電取代反應的是()。C3、下列化合物發生鹵代反應的活性次序是()。A>E>C>B>D3、下列化合物發生鹵代反應的活性次序是()。A>E>4、下列化合物進行親電取代的活性次序是()。A>B>E>C>D4、下列化合物進行親電取代的活性次序是()。A>B>5、下列化合物進行親電取代的活性次序是()。B>C>D>A5、下列化合物進行親電取代的活性次序是()。B>C6、α-萘酚進行磺化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B(萘環鄰對位基在α-位時,第二取代基進入同環另一α-位;萘環上連間位基時,第二取代基進入異環α-位。)6、α-萘酚進行磺化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B7、下列化合物能與重氮鹽發生偶聯反應的是()。C7、下列化合物能與重氮鹽發生偶聯反應的是()。C8、下列化合物不能發生Fridel-Crafts反應的是()。C,D吡咯B.噻吩C.吡啶D.硝基苯E.苯8、下列化合物不能發生Fridel-Crafts反應的是(9、下列哪個化合物在硝化時主要得到間位產物。A9、下列哪個化合物在硝化時主要得到間位產物。A10、硝化時主要產物是()。C10、硝化時主要產物是(11、苯與(CH3)2CHCH2Cl在無水AlCl3作用下主要產物是()。B11、苯與(CH3)2CHCH2Cl在無水AlCl3作用下主12、由苯合成對氯間硝基苯磺酸可由下列哪個三步反應完成較好?B磺化/硝化/氯化B.氯化/磺化/硝化C.硝化/磺化/氯化D.氯化/硝化/磺化12、由苯合成對氯間硝基苯磺酸可由下列哪個三步反應完成較好?5、親核取代影響因素:

◆烴基結構:SN1反應活性與碳正離子穩定性一致;

SN2反應隨α-C、β-C上取代基增加而下降;◆離去基團:反比于堿性;離去能力:PhSO3->p-CH3PhSO3->-I>H2O>-Br>-Cl>-F;

◆親核試劑的親核性:RO->HO->ArO->RCOO->ROH>H2O;NH2->HO->F-;R3C->R2N->RO->F-;RS->RO-;RSH>ROH;◆溶劑:極性增加利于SN1;質子溶劑中親核性:I->Br->Cl->F-;

非質子溶劑中:F->Cl->Br->I-.5、親核取代影響因素:1、比較下列負離子的親核性強弱。A>B>D>C(中心原子相同時,親核性正比于堿性)1、比較下列負離子的親核性強弱。A>B>D>C2、比較下列負離子的親核性強弱。D>C>A>B(親核性正比于堿性)2、比較下列負離子的親核性強弱。D>C>A>B3、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E>A>B>D>C3、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E4、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A>D>B>C4、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A5、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A>D>B>C5、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A6、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D>C>B>A6、將下列化合物與AgNO3的醇溶液反應的活性排列成序。D7、比較下列化合物進行SN1反應的活性大小。A>D>B>C7、比較下列化合物進行SN1反應的活性大小。A>D>8、下列化合物與CH3COO-進行SN2反應的活性大小。C>B>A8、下列化合物與CH3COO-進行SN2反應的活性大小。C9、下列化合物能與鎂的乙醚溶液反應生成格式試劑的是()。C(A、B有活潑氫,D為乙烯基鹵)9、下列化合物能與鎂的乙醚溶液反應生成格式試劑的是()10、比較下列化合物作為離去基時離去能力的大小。A>B>C>D(堿性越弱,越易離去)10、比較下列化合物作為離去基時離去能力的大小。A>B11、比較下列化合物與C2H5ONa反應的活性大小。B>A>C(芳環上電子云密度降低,利于親核取代)11、比較下列化合物與C2H5ONa反應的活性大小。B>12、下列化合物按SN1機理進行堿性水解的速率大小是()。A>C>B(碳正離子穩定性)12、下列化合物按SN1機理進行堿性水解的速率大小是(13、下列各異構體中,不與AgNO3醇溶液反應的是()。B13、下列各異構體中,不與AgNO3醇溶液反應的是()14、(R)-2-苯基-2-己醇與HBr作用得到的主要產物是()。D(SN1反應)14、(R)-2-苯基-2-己醇與HBr作用得到的主要產物是15、下列化合物與NaOH水溶液反應時,哪一個速度最快?D15、下列化合物與NaOH水溶液反應時,哪一個速度最快?D6、自由基取代影響因素:

◆自由基中間體越穩定,反應速度越快。

6、自由基取代影響因素:1、2-甲基丁烷在室溫下光溴代含量最高的是()。B1、2-甲基丁烷在室溫下光溴代含量最高的是()。B2、乙苯在室溫下一元光溴代的主要產物是()。D2、乙苯在室溫下一元光溴代的主要產物是()。D3、2-戊烯與NBS反應的主要產物是()。B3、2-戊烯與NBS反應的主要產物是()。B7、消除反應β-消除反應活性影響因素:

◆反應物的結構;

E1:叔>仲>伯鹵代烷;

E2:叔<仲<伯鹵代烷;β-支鏈增加的仲鹵代烷消除速率增加;

◆試劑的堿性:堿性越強,濃度越大,E2消除速率越大;堿性:NH2->RO->HO->CH3COO->I-

◆溶劑的極性:極性增加利于取代,不利于消除;◆E2消除的立體化學:同面反式利于消除。7、消除反應β-消除反應活性影響因素:熱消除反應:

◆羧酸酯、磺原酸酯、氧化叔胺、季銨堿等均可發生;

◆季銨堿熱消除主要生成Hofmann烯烴;

◆當季銨堿β-C上連有苯基、乙烯基或羰基時,消除反應不按Hofmann烯烴規則進行。熱消除反應:1、將下列化合物按E1反應的速率大小排列。D>B>A>C(-OTs是很好的離去基)1、將下列化合物按E1反應的速率大小排列。D>B>A2、將下列化合物按E2反應的速率大小排列。B>E>C>A>D>F(吸電子能力增強,利于β-H離去)2、將下列化合物按E2反應的速率大小排列。B>E>C3、將下列化合物按E2反應的速率大小排列。A>BC>D(反式消除對過渡態能量有利)3、將下列化合物按E2反應的速率大小排列。A>BC4、將下列化合物按分子內脫水的活性順序排列。D>A>B>C(反式消除對過渡態能量有利)4、將下列化合物按分子內脫水的活性順序排列。D>A>5、下列化合物在酸催化下脫水的難易次序是()。C>A>B5、下列化合物在酸催化下脫水的難易次序是()。C>A6、化合物CH3CHClCHClCH2CH3在叔丁醇鉀的叔丁醇溶液中脫去HCl生成的主要產物是()。A(叔丁醇鉀體積大,優先進攻位阻小的β-H,生成Hofmann烯烴)6、化合物CH3CHClCHClCH2CH3在叔丁醇鉀的叔丁7、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消除反應生成的主要產物是()。A(β-C上連苯環、乙烯基、羰基等吸電子基時,反應不按Hofmann規則)7、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消除8、酯化和水解反應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醇或酸的烴基結構:烴基結構越大,反應速率越??;

◆酯的羰基碳所連的烴基上有吸電子基時,能加快水解;

◆酯的羰基碳所連的烴基上有供電子基時,水解速度變慢。8、酯化和水解反應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1、比較下列化合物與乙醇酯化反應的活性大小。A>B>D>C

乙酸B.丙酸C.α,α-二甲基乙酸D.α-甲基丙酸1、比較下列化合物與乙醇酯化反應的活性大小。A>B>2、比較下列化合物與苯甲酸酯化反應的活性大小。C>B>A>D

正丙醇B.乙醇C.甲醇D.2-丁醇2、比較下列化合物與苯甲酸酯化反應的活性大小。C>B>3、比較下列化合物與苯甲醇酯化反應的活性大小。A>B>C

苯甲酸B.鄰甲基苯甲酸C.2,6-二甲基苯甲酸3、比較下列化合物與苯甲醇酯化反應的活性大小。A>B>4、比較下列化合物堿性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C>D>B>A(吸電子作用加快堿性水解速度)4、比較下列化合物堿性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C>D>B4、比較下列化合物堿性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D>A>B>C4、比較下列化合物堿性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D>A>B5、比較下列化合物堿性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C>A>B>D5、比較下列化合物堿性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C>A>B6、比較下列化合物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A>D>C>BRCOClB.RCONH2C.RCOOR’D.(RCO)2O

6、比較下列化合物水解反應的速率大小。A>D>C>9、烯醇式含量影響因素:◆

α-H的酸性越大,烯醇式含量越多。9、烯醇式含量影響因素:1、將下列化合物按烯醇式含量多少排列成序。D>B>A>C1、將下列化合物按烯醇式含量多少排列成序。D>B>A2、下列化合物烯醇式含量最少的是()。C2、下列化合物烯醇式含量最少的是()。C3、比較下列化合物烯醇式含量。B>C>D>A3、比較下列化合物烯醇式含量。B>C>D>A4、下列化合物中烯醇式含量最高的是()。A(羰基活性越大,烯醇式傾向越大)4、下列化合物中烯醇式含量最高的是()。A10、氧化還原及其它反應1、與濃NaOH水溶液反應,除生成外,還生成有()。C10、氧化還原及其它反應1、與濃NaOH水溶液2、能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的化合物是()。D2、能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的化合物是()。D3、下列糖中屬于還原糖的是()。D淀粉B.纖維素C.蔗糖D.果糖3、下列糖中屬于還原糖的是()。D淀粉4、下列戊醛糖用硝酸氧化,氧化產物是內消旋體的是()。A、D4、下列戊醛糖用硝酸氧化,氧化產物是內消旋體的是()。A5、下列化合物不能和茚三酮反應形成蘭紫色的是()。C5、下列化合物不能和茚三酮反應形成蘭紫色的是()。C6、下列化合物和土倫試劑呈陽性反應的是()。A麥芽糖B.α-D-葡萄糖甲苷C.蔗糖D.維生素A6、下列化合物和土倫試劑呈陽性反應的是()。A麥芽糖7、油脂的主要化學成分是()。C甘油硝酸酯B.高級烷烴C.脂肪酸甘油酯D.高級脂肪酸高級脂肪醇酯7、油脂的主要化學成分是()。C甘油硝酸酯B.8、下列化合物能與亞硝酸反應,放出氮氣的是()。B二乙胺B.苯乙胺C.N,N-二甲基甲酰胺D.丁二酰亞胺8、下列化合物能與亞硝酸反應,放出氮氣的是()。B二乙胺8、Fe+NaOH還原硝基苯可以得到()。D苯胺B.氧化偶氮苯C.N-羥基苯胺D.偶氮苯8、Fe+NaOH還原硝基苯可以得到()。D苯胺9、將的合適氧化體系是()。D9、將的合適氧化10、屬于萜類化合物的是()。B10、屬于萜類化合物的是()。B11、屬于甾族化合物的是()。B11、屬于甾族化合物的是()。B12、下列化合物屬于非質子極性溶劑的是()。D環己烷B.環己醇C.四甲基硅烷D.環丁砜12、下列化合物屬于非質子極性溶劑的是()。D環己烷13、下列化合物可用作相轉移催化劑的是()。A、D

冠醚B.瑞尼鎳C.分子篩D.季銨鹽13、下列化合物可用作相轉移催化劑的是()。A、D冠醚14、在PCl3影響下重排后再水解,產物是()。A(羥基反式的基團優先重排)14、在PCl3影響下重排后15、石油醚是一種常用的有機溶劑,它的成分是()。A

一定沸程的烷烴混合物B.一定沸程的芳烴混合物C.醚類混合物D.烷烴和醚的混合物15、石油醚是一種常用的有機溶劑,它的成分是()。A一16、與亞硝酸反應的產物中,下列哪個烯烴不會出現?C16、與亞硝酸反應的產物中,下列哪個烯七、周環反應Diels-Alder反應的影響因素:◆雙烯體電子云密度增加,利于反應;◆雙烯體空間位阻增大,不利于反應;◆親雙烯體電子云密度降低,利于反應;◆

S-順式雙烯體的反應速度快于S-反式。七、周環反應Diels-Alder反應的影響因素:1、下列化合物與1,3-丁二烯發生Diels-Alder反應的難易次序是()。A>B>D>C1、下列化合物與1,3-丁二烯發生Diels-Alder反應2、下列化合物與環己二烯發生Diels-Alder反應的難易次序是()。D>B>A>C2、下列化合物與環己二烯發生Diels-Alder反應的難易3、比較下列化合物與環戊二烯反應的活性大小。D>C>B>A環戊二烯B.丙烯酸乙酯C.順丁烯二酸酐D.四氰基乙烯3、比較下列化合物與環戊二烯反應的活性大小。D>C>4、比較下列化合物與順丁烯二酸酐反應的活性大小。C>B>A丁二烯B.反-1-甲基丁二烯C.反-1-甲氧基丁二烯4、比較下列化合物與順丁烯二酸酐反應的活性大小。C>B5、下列化合物與乙烯進行Diels-Alder反應的活性大小。B>C>A(A不易轉化成S-順式構象)(Z,Z)-2,4-己二烯B.順-1,3-丁二烯C反-1,3-丁二烯5、下列化合物與乙烯進行Diels-Alder反應的活性大小6、試排列順丁烯二酸酐與下列化合物反應的活性順序。A>B>C>D6、試排列順丁烯二酸酐與下列化合物反應的活性順序。A>B7、反應在那種條件下進行?B(4n規則)加熱順旋B.光照對旋C.加熱對旋D.光照順旋7、反應在那種條件下進行8、叫克萊森重排,它是()。C碳正離子重排B.自由基重排C.周環反應D.親電取代反應8、八、有機化合物波譜分析1、將下列化合物按紫外吸收波長由長到短排列成序。A>B>C>D(共軛體系越大,紫外吸收波長越長)八、有機化合物波譜分析1、將下列化合物按紫外吸收波長由長到短2、比較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長。A>B>C2、比較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長。A>B>C3、下列化合物那些可用作測定紫外光譜的溶劑?A、B

環己烷B.乙醇C.碘甲烷D.丙酮3、下列化合物那些可用作測定紫外光譜的溶劑?A、B環己烷4、下列化合物在近紫外區無吸收的是()?A(Π→Π*的吸收波長為175nm)4、下列化合物在近紫外區無吸收的是()?A5、有機物的價電子躍遷類型有四種,一般說來所需能量最小的是()?C

σ→σ*B.n→σ*C.n→Π*D.Π

→Π*5、有機物的價電子躍遷類型有四種,一般說來所需能量最小的是(6、下列官能團在紅外光譜中吸收峰頻率最高的是()?D6、下列官能團在紅外光譜中吸收峰頻率最高的是()?D7、比較下列化合物羰基的紅外光譜中吸收波數大小。B>C>A7、比較下列化合物羰基的紅外光譜中吸收波數大小。B>C8、下列化合物中甲基氫的化學位移最大的是()。D(各向異性效應)8、下列化合物中甲基氫的化學位移最大的是()。D(各向異性9、中有幾種化學不等價質子?D(雙鍵端碳上的兩個質子化學環境不同)3B.6C.4D.59、中有幾種化學不等價質10、在通常情況下測HNMR圖中將出現幾組吸收峰?A(由于羰基和羥基中質子的快速交換,只能測得它們的平均信號峰)3B.4C.5D.610、在通常情況下測HNMR11、在通常情況下不可能出現的碎片峰是()。C(通常質譜中不可能出現質核比之差在3-12間的碎片離子)M+2B.M-2C.M-8D.M-1811、在通常情況下不可能出現的碎片峰是()。CM+2知識回顧KnowledgeReview祝您成功!知識回顧KnowledgeReview祝您成功!

第3章有機化合物

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第3章有機化合物

反應活性及性質比較主要檢測內容:◆物理性質

◆反應活性中間體

酸堿性

芳香性

反應活性

◆互變異構

◆光譜性質◆立體異構主要檢測內容:一、物理性質1、熔點熔點增高的因素:◆分子量增大;

◆分子極性增強;

◆分子間作用力(氫鍵、范德華力、偶及作用等)增大;

◆分子對稱性高;

◆反式烯烴高于順式烯烴。

一、物理性質1、熔點熔點增高的因素:1、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

C>D>A>B(對稱性、分子量)1、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C>D>A>B(2、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

D>C>B>A(氫鍵、極性)2、將下列化合物按熔點高低排序:D>C>B>A(3、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低?

D3、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低?D4、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高?

C(內鹽)4、下列化合物哪一個熔點最高?C(內鹽)5、將下列化合物熔點由高到低排序:

D>C>B>A(極性)5、將下列化合物熔點由高到低排序:D>C>B>A6、對氨基苯磺酸的熔點高達228℃,是由于()。

A.對稱性好B.形成氫鍵

C.分子量大D.生成內鹽

D6、對氨基苯磺酸的熔點高達228℃,是由于()。D2、沸點沸點增高的因素:分子間引力◆分子量增大;

◆偶極矩增強;

◆范德華力增大;

◆氫鍵的形成;

◆一般順式烯烴高于反式烯烴。

2、沸點沸點增高的因素:分子間引力1、比較下列化合物沸點的高低。

A>B>C>D(分子量、支鏈)2-甲基庚烷B.庚烷C.2-甲基己烷D.2,3-二甲基戊烷1、比較下列化合物沸點的高低。A>B>C>D(分2、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低到高排序。

A<B<C<D(氫鍵)2、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低到高排序。A<B<C<D3、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

B>D>C>A(氫鍵)3、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B>D>C>A4、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

D>A>B>C(分子間作用力)4、將下列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序。D>A>B>C5、比較(Z)-1,2-二氯乙烯和(E)-1,2-二氯乙烯沸點的高低排序。

A>B(偶極矩)5、比較(Z)-1,2-二氯乙烯和(E)-1,2-二氯乙烯沸6、下列化合物沸點最高的是()。

A(分子間氫鍵)6、下列化合物沸點最高的是()。A(分子間氫鍵)3、偶極矩μ=q×d影響偶極矩的因素:◆原子的電負性大小;

◆分子的對稱性。

3、偶極矩μ=q×d影響偶極矩的因素:1、比較丙烷、丙烯、丙炔分子中C-H鍵偶極矩的大小。

C>B>A(電負性sp>sp2>sp3)1、比較丙烷、丙烯、丙炔分子中C-H鍵偶極矩的大小。C>2、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

A>B>C>D(B、C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相反;

D為對稱分子,μ=0)2、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A3、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

C>B>A(矢量法則)3、下列化合物偶極矩大小排列順序是()。C>B>4、標出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方向。

4、標出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方向。5、將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排列成序。

A>C>B5、將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排列成序。A>C>B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個偶極矩最???

D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個偶極矩最小?D7、比較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

A>D>C>B7、比較下列化合物偶極矩的大小。A>D>C>B4、溶解度“相似相溶”例,在水中的溶解度:①叔丁醇>異丁醇>正丁醇②正丙醇>丙醛>甲乙醚>正丁烷③乙酸>正丁醇>正丁胺>三甲胺④四氫呋喃>乙醚4、溶解度“相似相溶”例,在水中的溶解度:二、反應活性中間體1、自由基影響自由基穩定性的因素:◆誘導效應:吸電子作用使穩定性下降;

◆共軛效應:共軛效應增加穩定性;

烷基數目增加,穩定性增加;

空間因素:空間位阻增加穩定性。

二、反應活性中間體1、自由基影響自由基穩定性的因素:較大的空間效應使該游離基不易受到進攻而穩定穩定性:Ⅱ>ⅠⅠⅡ較大的空間效應使該游離基不易受到進攻而穩定穩定性:Ⅱ>ⅠⅠⅡ1、將下列自由基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序。

B>C>A>D(p-Π、σ-p共軛)1、將下列自由基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序。B>C>A>D(2、比較下列自由基的穩定性。

A>D>C>B(p-Π、σ-p共軛)2、比較下列自由基的穩定性。A>D>C>B(p-Π、3、在卡賓與烯烴的加成反應中,三線態卡賓比單線態卡賓立體選擇性差的原因是()。DA.三線態能量高,易發生副反應B.三線態能量低,不易發生副反應C.三線態易變化為單線態D.三線態的雙游離基分步進行反應3、在卡賓與烯烴的加成反應中,三線態卡賓比單線態卡賓立體選擇2、碳正離子影響碳正離子穩定性的因素:正電荷的分散程度◆電子效應:分散正電荷的電子效應利于碳正離子的穩定;

◆空間效應:碳正離子越接近于理想的平面構型越穩定性?!綦s原子/芳香性:雜原子p-Π共軛較之于芳香性碳正離子的穩定。

2、碳正離子影響碳正離子穩定性的因素:正電荷的分散程度1、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C>B>D(越接近理想平面構型越穩定)1、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C>B>D(越接近2、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B>C(三元環-p空間重疊分散正電荷)2、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B>C(三元環-p空3、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C>B(O原子-p共軛分散正電荷)3、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C>B(O原子-p共4、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

A>C>D>B4、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A>C>D>B5、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

A>B>C>D5、將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大到小排列。A>B>C>D6、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A>B>C>D6、比較下列碳正離子的穩定性。A>B>C>D3、碳負離子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

◆電子效應:分散負電荷的電子效應利于碳正離子的穩定;

◆空間效應:角型較平面型穩定;

芳香性:芳香性碳負離子較穩定;

◆碳雜化狀態:含s成分多的碳負離子穩定。

3、碳負離子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很多:

◆(溶劑化效應、供電子誘導效應)

◆(雜化狀態)

(電子效應)

◆(電子效應)

◆環戊二烯負離子>環戊基負離子(芳香性)

影響碳負離子穩定性的因素很多:1、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B>C>D(供電子效應使碳負離子不穩定)1、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B>C>D(供電子2、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B>C>D(吸電子效應使碳負離子穩定)2、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B>C>D(吸電子3、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D>C>B3、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D>C>B4、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D>C>B(芳香性、p-Π、電子效應)4、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D>C>B(芳香性5、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B>C>D(p-Π、電子效應)5、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B>C>D(p-Π6、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C>B>D(s成分、電子效應)6、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C>B>D(s成分7、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D>B>C>A(電子效應)7、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D>B>C>A(電子效8、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

A>C>B8、比較下列碳負離子的穩定性。A>C>B9、下列碳負離子最穩定的是()。

D9、下列碳負離子最穩定的是()。D三、立體異構1、順反異構表示:◆Z/E;

◆順/反。

三、立體異構1、順反異構表示:1、下列化合物屬于反式,同時又是Z構型的是()。

C1、下列化合物屬于反式,同時又是Z構型的是()。C2、對映異構要求:◆有關概念:手性、內(外)消旋、(非)對映等;◆R/S構型標記法;

◆幾種構型間的轉變:Fischer式楔形式、透視式、紐曼式;◆對稱元素及操作;◆旋光物質和比旋光度。

2、對映異構要求:1、用R/S標記下列化合物的構型。

A.2R,3R;B.2S,3R;C.1S,2R;D.2R,3R1、用R/S標記下列化合物的構型。A.2R,3R;B.2S,2、判斷下列各對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A.相同;B.非對映體;C.對映體;D.順反異構。2、判斷下列各對化合物之間的關系。A.相同;3、下列化合物屬于非手性分子的是()。

A、B3、下列化合物屬于非手性分子的是()。A、B4、下列化合物不屬于手性分子的是()。

B4、下列化合物不屬于手性分子的是()。B5、指出下列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A/B同一化合物;A/C或B/C非對映體。5、指出下列化合物之間的關系。A/B同一化合物;6、判斷下列化合物有無手性。

A、B無手性6、判斷下列化合物有無手性。A、B無手性7、下列化合物中屬于差向異構體,也是非對映體的是()。

A7、下列化合物中屬于差向異構體,也是非對映體的是()。8、下列化合物可拆分為光學活性的有()。

B、D8、下列化合物可拆分為光學活性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