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的大師》參考教案_第1頁
《文學藝術的大師》參考教案_第2頁
《文學藝術的大師》參考教案_第3頁
《文學藝術的大師》參考教案_第4頁
《文學藝術的大師》參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7《文學藝術的大師》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藝術特色、梵高的藝術風格和代表作品、貝多芬在音樂上的成就。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托爾斯泰、凡高作品的介紹,提高對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認識,提高對藝術美的鑒賞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和了解著名文學家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文學名著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化寶庫,成為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繼承這些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是21世紀的創造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也使學生體會這些文學家關心關注現實社會問題的社會責任感,學習這種精神,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社會與人類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通過對文學名著中所創作的藝術形象的理解,加深對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理解。學法指導:介紹有關書目、曲目,請學生在課外閱讀、欣賞。組織學生搜集資料,自辦展示會、欣賞會等。指導學生將重要的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分類整理為表格,訓練學生將知識歸類整理的能力。重點、難點分析:正確理解和把握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產生和流行與當時社會之間的關系。批判現實主義興起于19世紀30年代的西歐。當時,由于工業革命在西歐的展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為了使人們對這種社會現實有更真切的認識,作家們真實地描繪現實生活,揭露批判社會的黑暗,批判現實主義逐漸發展為文學的主流。學習以上內容,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客觀的社會存在決定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意識形態原理的理解。【課堂教學設計】師:文學藝術是社會存在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下面,我們就結合所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觀察世界近代文學藝術的發展過程。第24課文學藝術的大師一、“天才的藝術家”師:19世紀30年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占據了文學領域的主要地位,同學們知道哪些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及其代表作生:(介紹)師: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英國的狄更斯、哈代;俄羅斯的普希金以現實主義手法,淋漓盡致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自私、貪婪、狡詐和虛偽,是真實描繪西歐社會生活的生動畫卷。列夫?托爾斯泰的創作將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推向高峰,對世界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不朽名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長篇小說,通過對重大歷史事件中俄國家庭道德關系的描寫,藝術地再現了俄國的社會生活。《戰爭與和平》,氣勢磅礴、場面宏大、結構復雜,人物形象豐富多彩、心理刻畫細膩入微,在世界文學史上居顯赫地位。他在《戰爭與和平》的跋中說:“應當重復這句話:我是努力寫人民的歷史呀。”師:情感是極其顯明的。我們介紹的這些作家,沒有一個不是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的。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筆來歌頌人類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會現實和骯臟、邪惡的東西。他們之所以成為世界人民共同尊重的人,也正是由于這些。我們21世紀的青年學生,當然更應該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為祖國、為人類貢獻自己的力量。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藝術就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人們為了滿足從視覺獲得美感,就需要欣賞具有色彩或形體的作品——繪畫或雕塑;為了滿足從聽覺獲得美感,就需要聆聽音樂作品。那些為了滿足人們這方面需要而進行創作的杰出人物,就是藝術家。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培養和陶冶人們的藝術情趣,人們的藝術需要是推動藝術家進行創作的動力,而藝術的源泉則是社會生活的實踐。在17世紀到19世紀末;資產階級在創建資本主義社會、極大地推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藝術。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美術知識,把這一時期歐洲美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介紹出來。二、用生命作畫的人生:(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美術課所學知識歸納印象畫派的風格特征)師:印象派繪畫是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流行于歐洲的藝術創作思潮。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主義以創新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反對古典主義、反對浪漫主義。主張畫家到室外,根據眼睛在陽光下直接觀察事物的感受來作畫,表現物體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變化,開辟了繪畫的新領域。在世界繪畫發展史上,印象主義具有革新意義,開辟了繪畫語言的新天地,為展示客觀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為藝術家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藝術審美的新領域。為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生:凡高就是后期印象主義畫家,而他又是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下層群眾的生活,充滿了對貧苦的普通民眾的同情,創作了很多反映農民貧困生活和勞動場面的作品。他一生曾畫了許多幅《向日葵》,在他的筆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一團熾熱的火球燃燒著,創作激情得到了最為充分的發揮,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陽光和生命活動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體現,是他苦難生命的縮影。師:音樂作為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一樣也是以社會生活為源泉的。我們從古典主義音樂入手了解歐洲音樂發展的概況。三、樂壇雄獅貝多芬師: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偉大的音樂家是大家所熟知的。貝多芬5歲隨父學習鋼琴,8歲開始演出,10歲開始學習作曲。1729年到維也納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頓等學習。1800年左右聽覺顯著惡化,但是他堅持創作,相繼完成《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1820年失聰以后仍創作了《第九交響曲》、《莊嚴彌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鋼琴奏鳴曲等,所創作的9部交響曲均被譽為不朽之作。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反抗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現了貝多芬畢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歐洲古典樂派推向新的高潮。貝多芬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命運》片段。生:(欣賞交響樂《命運》)師:(在學生欣賞的同時,解釋音樂家在樂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貝多芬在耳聾、多病、生活困頓、家庭不幸的情況下堅持寫下這部交響樂,表達了他與命運搏斗的堅強意志。他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能讓它毀滅我!”也正是由于具有這種精神,貝多芬才能成為一位音樂界的偉人,一個強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音樂之中,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關于第三交響曲《英雄》的命名,充分說明貝多芬的偉大品格。他是法國大革命的衷心擁護者,“自由、平等、博愛”是他一生奮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國革命的情況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歲的拿破侖,因為此時的拿破侖正在率領法國人民摧毀專制、實現共和。從1802年起,他開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響曲的創作,打算將此獻給拿破侖。在1804年作品完成時,他在封面上寫下“獻給拿破侖?波拿巴”,并且通過法國大使館辦理呈獻手續。但是就在這時,他的學生卻給他帶來拿破侖稱帝的消息。貝多芬怒吼著、叫罵著奔向桌邊,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兩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這部作品初演時,標題已經改為“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寫的英雄交響曲”,這就是今天《英雄交響曲》的由來。小結:藝術大師立足現實社會,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命,獻身藝術事業,用自己的心靈創造出優美的藝術作品,豐富了人類文化寶庫。通過這一回顧,使學生珍惜并努力繼承這些優秀的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