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論語十二章》知識點_第1頁
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論語十二章》知識點_第2頁
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論語十二章》知識點_第3頁
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論語十二章》知識點_第4頁
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論語十二章》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中招復習七年級語文《論語》十二章【文學文化常識】《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語錄體散文)。共20篇。東漢列為“七經之一,”宋代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第一章【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譯文】孔子說:“學習了,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層意】講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從學習方法講到個人修養,學以致用,體現學習的價值?!緝热堇斫狻?.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強調的重點是什么?【答案】強調知識的學習、道德的修煉都需要自覺學習,不斷實踐。2.孔子為什么認為“有朋自遠方來”是一件“樂”事?【答案】①因為孔子認為學習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勵、互相交流的事情,②有志同道合之人從遠方而來,能夠交流求學的心得,探索為人的道理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3.“人不知而不慍”體現了君子怎樣的境界?【答案】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層意】講個人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緝热堇斫狻?.本章所強調的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徑是什么?【答案】自省。自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約束化為內在的自覺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能否互換位置?【答案】不能。因為這三個句子針對的對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體現了一種由疏到親、由人到己的順序,更好地體現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Q后就破壞了這種順序,不能很好地體現曾子的這種高尚品格。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咀g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時有所成就,說話辦事都有把握;四十歲,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而加以容納;七十歲我就可以順從意愿,但也不會越過法度?!薄緦右狻康谌拢褐v個人修養,自述其一生進德修業的發展過程?!緝热堇斫狻坑煤喚毜恼Z言概括孔子一生進德修業的發展過程?!敬鸢浮竣偈鍤q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②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③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這個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第四章【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咀g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薄緦右狻恐v學習方法,強調學習的關鍵在于思考,要“知新”?!緝热堇斫狻俊皽毓识隆睆娬{“悟”,即思考?!皽毓省焙汀爸隆辈⒎遣⒘械膬杉?,關鍵在于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第五章【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譯文】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層意】講學習方法,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緝热堇斫狻靠鬃诱J為“學”與“思”有怎樣的關系?【答案】①孔子認為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會陷入迷茫。②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實實在在地學習,則終究會疑惑而一無所得。所以要把“學”與“思”結合起來。第六章【原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多么高尚啊,顏回!”【層意】講個人修養,修身要經受困苦、貧窮的考驗?!緝热堇斫狻?.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一章的內容?!敬鸢浮靠鬃淤潛P顏回吃著簡單的飯食,住在簡陋的小巷,卻能忍住貧困,不改變自己的樂趣,表現顏回安貧樂道的君子形象。2.本章是如何突出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答案】運用對比手法,將人們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與顏回在“陋巷”卻對生活的清苦、困頓毫不在意,執著于對“道”的追求,能自得其樂進行對比,強調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第七章【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咀g文】孔子說:“懂得某種學問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研究這種學問為快樂的人?!薄緦右狻恐v學習方法,講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緝热堇斫狻靠鬃诱J為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案】最高境界是“樂之”。即把學習當做樂趣。因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則會有更大的熱情投入,“樂之”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見,才能有所成就。第八章【原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咀g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浮云一樣?!薄緦右狻恐v個人修養,講富貴與仁義之間應該知何抉擇?!緝热堇斫狻窟@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講他在“富貴”和“義”發生矛盾時,寧愿貧賤而堅守“義”。為此,孔子諄諄告誡弟子不可不擇手段地追求富貴,同時也含有自警的意味。第九章【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咀g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而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層意】講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緝热堇斫狻繛槭裁纯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答案】①孔子認為善于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和優點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學習的人。②只要抱定“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學習態度,無論什么環境,無論什么人,都可以從中得到提高。第十章【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薄緦右狻恐v對于時間流逝的感慨?!緝热堇斫狻空務勀銓Α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這句話的理解。【答案】①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時光,也可理解為世間萬物的變遷如流水一樣晝夜不停。②孔子的感喟,是對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嘆息。時間流逝,生命短暫,萬物變遷,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第十一章【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咀g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平民百姓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薄緦右狻恐v個人修養,強調堅守志向?!緝热堇斫狻空務勀銓Α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的理解。【答案】①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要有堅定的志向。②一個人的志向能否被改變,取決于他自己。③所以越是危急的時候,越要捍衛自己的人格,堅守氣節。第十二章【原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咀g文】子夏說:“廣泛學習且能堅定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層意】講個人修養及提升個人修養(求“仁”)的方法?!緝热堇斫狻勘菊抡劦教岣咝摒B(求“仁”)的重要方法是什么?【答案】①博學、篤志、,是修養的重要方法。②要進步,不僅要博學、篤志,還要切問、近思。切問就是懇切地提出問題,如此解疑釋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近思就是聯系現實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漸進有所獲得。【中心思想】本文通過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等方面給人以啟示,教育我們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做人?!締栴}探究】1.第1章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排比和反問。加強了語氣,表明孔子盡情享受溫習知識的樂趣,視與志同道合者交往為樂,不被他人了解也不生氣,有君子之風。2.如何理解“學”和“習”之間的關系?【答案】“學”是一個認識的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將“學”和“習”結合起來?!皩W而時習之”強調知識的學習、道德的修煉都需要自覺學習、不斷實踐。3.“溫故”和“知新”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答案】學習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就達不到“知新”的目的??梢?,“溫故”是“知新”的基礎,“知新”是“溫故”的延伸和升華。此處的“溫故”強調通過溫習學過的知識達到“知新”的目的,強調“悟”,即思考。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罔”和“殆”兩個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答案】“罔”是“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學習不思考就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殆”是“疑惑”的意思,不學習而整天胡思亂想就會對學業有疑惑。這兩個字說明讀書學習中“學”與“思”缺一不可?!皩W”是“思”的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頗??鬃蛹捌涞茏釉趯W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有哪些觀點?【答案】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意不要把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分隔開來理解)6.你怎樣理解第8章中“浮云”的比喻義?又怎樣理解孔子對于富貴和貧窮的態度?【答案】“浮云”可使人聯想到多種比喻義:浮云聚散無常,喻富貴短暫,如過往云煙;云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喻富貴與己無關;浮云至輕至淡,喻富貴無足輕重。我認為孔子并不排斥富貴,但富貴應該是正義的,以不義的手段獲取富貴是不可取的??鬃诱J為如果不能獲得富貴,就應該學會安貧樂道,注重在貧困中修養身心,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7.“博學而篤志”一句中,“博學”和“篤志”二者有什么關系?【答案】“博學”與“篤志”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兩大因素,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個人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就需要有淵博的知識,除了擁有淵博的知識,還需要有堅定的意志。8.《論語》是兩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學習它,有怎樣的意義?【答案】①《論語》中包含著許多超越特定時代的內容,如本課所選的各章,有的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有的提出個人修養的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