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歷年河北省滄州市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1頁
2009-2022歷年河北省滄州市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2頁
2009-2022歷年河北省滄州市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3頁
2009-2022歷年河北省滄州市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4頁
2009-2022歷年河北省滄州市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住在富人區的她2009-2022歷年河北省滄州市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壹套一.歷年真題薈萃(共30題)1.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人們可以通過動物的異常行為來預測地震。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基于主觀類比,不一定能揭示客觀聯系。一條狗在地震前行為異常,這自然會給它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狗行為異常。

為了評價上述論證,回答以下哪個問題最不重要?

A.被認為是地震前兆的動物異常行為,在平時是否也出現過

B.兩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是否類似

C.地震前有異常行為的動物在整個動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D.在地震前有異常行為的動物中,此種異常行為未被注意的比例是多少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評價上述論證,哪個問題不重要”,確定為正誤評價選非題。

第二步,分析題干。

論點:人們不能通過動物的異常行為來預測地震。

論據:一條狗在地震前行為異常,這自然會給它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狗行為異常。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題干論證是用“狗”來證明“動物異常行為”不能預測地震,但“狗”是否具有代表性則是論證的關鍵,因此需要補充其他“被認為是地震前兆的動物異常行為”是否也在平時出現過,故該問題很重要;

B項:兩種不同類型動物異常行為無論是否相似,但只要都異常就可以預測地震,故該問題并不重要;

C項:異常行為的動物在整個動物中所占的比例如果較大,則說明動物的異常行為能預測地震,如果比例較小,則說明動物的異常行為不能預測地震,故該問題很重要;

D項:異常行為未被注意的比例如果較大,說明人們觀察到的動物異常行為只是個例,就不能作為預測地震的根據,故該問題很重要。

因此,選擇B選項。

2.2008—2012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平均銷售產值為(

)億元。

A.54679

B.59515

C.64621

D.67903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現期平均數計算中的單平均數計算。

第二步,定位圖1。

第三步,根據平均數=總數/總個數,選項出現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的情況,數據較復雜,考慮從左向右截取前三位計算,則2008—2012年分別為:490、502、634、754、850,取中間值700計算,可得,前三位為646的為C選項。

因此,選擇C選項。

3.把下面的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②④,③⑤⑥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

組成元素相似,圖形之間存在相同部分,考慮樣式類運算。

第二步,根據規律進行分組。

圖形①④⑥都含有元素“+”,圖形②③⑤都含有元素“○”,據此分為兩組。

因此,選擇C選項。

4.蹦極是勇敢者的運動。運動員從高處向下跳,落至最低點后被腿上繃緊的橡筋向上拉,然后在空中上上下下運動數次最后停止。若不計空氣阻力,運動員從高處跳下到最低點的過程中,速度最大的時刻在:

A.橡筋剛開始拉直時

B.橡筋拉力與人體重量相等時

C.橡筋拉伸至最長時

D.橡筋拉伸至最大長度的一半時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本題考查物理學中的受力分析問題。

第二步,分析運動狀態。

①在下降高度小于繩子長度之前,運動員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為g=9.8m/;

②繩子開始拉伸,運動員收到繩子的拉力,拉力小于重力,速度繼續增加,但是加速度逐漸變小,當繩子的拉力等于運動員重力時,速度增加到最大;

③繩子拉力大于運動員的重力,開始做減速運動,直至最低點。

結合上述過程,B項符合。

因此,選擇B選項。

5.如下圖所示,由三個正方體木塊粘合而成的模型,它們的棱長分別為1米、2米、4米,要在表面涂刷油漆,如果大正方體的下面不涂油漆,則模型涂刷油漆的面積是(

)平方米?

A.48

B.64

C.84

D.100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幾何問題,屬于立體幾何類。

第二步,小的正方形需要涂5個面,所以刷漆的面積為5×1=5;中間的正方體需要刷漆的完整的面有4個,再加上一個需減去與小正方形重疊面的頂面,則4×4+(4-1)=19;大的也同理4×16+(16-4)=76,則總的刷漆面積為5+19+76=100。

因此,選擇D選項。

6.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適合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

圖形組成元素不同,優先考慮數量類或屬性類。每個圖形均由兩種元素組成,每種個數不同,考慮元素的個數。

第二步,九宮格,橫向觀察,沒有明顯規律,考慮豎向規律。

第一列,元素個數依次為6、5、8,元素個數總和為19;第二列,元素個數依次為4、3、12,元素個數總和為19;第三行,前兩個圖元素個數依次為2、7、?,按照上述規律,問號處應選10個元素的圖形。只有B項符合。

因此,選擇B選項。

7.男性∶女性

A.東∶西

B.生∶死

C.青年∶老年

D.紅布∶藍布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人的性別不是“男性”就是“女性”,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矛盾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東”與“西”是方位,但還有其他方位,如南、北,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B項:生物的生命狀態不是“生”就是“死”,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矛盾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C項:“青年”與“老年”是人的年齡分段,但還有其他年齡分段,如少年、中年等,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D項:“紅布”與“藍布”都是布料,但還有其他顏色的布料,如白布、黑布等,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8.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產值、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總額及進口總額的同比增速都是最快的是: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1—11月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簡單比較中的讀數比較。

第二步,定位圖2以及第二、三段。

第三步,解法一,定位圖2,可知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產值增速最快的為2010年(20.28%),可秒選A選項。

因此,選擇A選項。

解法二,可知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產值增速最快的為2010年(20.28%),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總額增速最快的為2010年(29.31%),進口總額增速最快的為2010年(33.97%)。

因此,選擇A選項。

9.近年來,漢語出現了許多新詞新語。對同一事物或現象,有人愿意這樣說,有人愿意那樣說。對此,語言工作者應進行客觀冷靜地分析。看到那種盲目效仿港臺語,或者為表現個性而表現個性的刻意“創新”,不聞不問是不對的。我們應規范語言運用的主流,但過分強調規范,希望純而又純也不行。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新詞新語是人們社會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時代的色彩

B.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語言運用的主流進行規范

C.對盲目效仿和刻意“創新“的語言應進行規范

D.對新詞新語過分挑剔不利于語言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以背景鋪墊“近年來”引出漢語出現許多新詞新語的現象,接著指出人們應客觀冷靜分析這一現象,然后通過舉例闡述不能對刻意“創新”不聞不問,最后以對策詞“應”引出主旨句,“應規范語言運用的主流,但過分強調規范,希望純而又純也不行”。文段結構為“分—總”,主要講的是我們要以適度、合理的方式來規范語言運用的主流。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新詞新語”是開篇的話題引入,非重點,且文段并未提及新詞新語的意義。C項:“盲目效仿和刻意‘創新’”只是語言運用的特例,縮小范圍,且沒有突出“適度規范”。D項:只強調過分挑剔的后果但沒有具體指出做法,不如B項具體明確。

10.根據規律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6,3,5,13,2,63,(

A.-39

B.-38

C.-37

D.-36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做差做和都沒有明顯的規律,考慮遞推數列。

第二步,觀察數列發現6×3-5=13,3×5-13=2,5×13-2=63。規律為第四項=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所求項為13×2-63=-37。

因此,選擇C選項。

11.英國哲學家培根在其著作《論讀書》中談到,“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論讀書》對于后人的閱讀行為有很大影響:“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學物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填入劃橫線處最恰當的一句是:

A.讀書讓生命更精彩

B.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C.讀書可加深對世界的認識

D.知識就是力量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橫線上下文的語境。橫線之前引出“培根的《讀書論》”,橫線之后講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學物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其中“明智、聰慧、周密、深刻、高尚、善辯”都是對人格的闡釋,由此可知,橫線處應填入“讀書可以造就人格”之意。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符合上述語境。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和C項:“讓生命更加精彩”和“對世界的認識”均無中生有。D項:缺少“讀書”的主體詞。

12.全方位開發風險保障產品,僅靠保險業自身的________還不夠。因為這類產品往往保險面廣、賠付金額多,巨大的經營風險令保險公司難以承受,大面積開發和經營這類產品顯得________。

填入劃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條件

前途未卜

B.努力

力不從心

C.資源

得不償失

D.積累

捉襟見肘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巨大的經營風險令保險公司難以承受”可知,“大面積開發和經營這類產品顯得________”應體現“自身能力不夠”的含義。A項“前途未卜”指將來的光景如何難以預測;C項“得不償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和C項。B項“力不從心”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D項“捉禁見肘”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也可比喻資金、物質條件,以及能力上的匱乏或欠缺。兩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根據“全方位……僅靠保險業自身的________還不夠”可知,此處要表達的是僅靠保險業自身的行動還不行,B項“努力”指把力量盡量使出來,符合文意。D項“積累”側重逐漸聚集,不符合文意,排除D項。

因此,選擇B選項。

條件:①影響事物發生、存在或發展的因素;②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定出的標準;③狀況。資源: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

13.一個班很多學生,畢業多年后和老師一起聚會,這些學生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平平淡淡。老師拿出各式各樣的很多杯子,全都倒上水,讓學生選擇。學生們先選擇的都是當中最精美的杯子。然后老師對他們說:“無論杯子是什么形狀,什么質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裝的水都是一樣的。”

對這段話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人生與包裝不是一致的

B.人生不靠包裝

C.人生歸結起來都是一樣的

D.人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和B項對應整個文段,文段講了一個故事,故事最后老師講到“無論杯子是什么形狀,什么質地,好看不好看,精致不精致,里面裝的水都是一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杯水從表面看好像各有不同,但里面的水都是一樣的,用“水”比喻“人生”,也就是說雖然人會有各種不同的外在的職業、名利和地位,但那只是說明外表的包裝不同而已,每個人的人生實質都是一樣的,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A項和B項“包裝”僅為表層意思,偏離文段的核心,與原文不符。C項“人生都是一樣的”表述錯誤,人生對應不同的杯子,可知是有區別的,與原文不符。D項對應整個文段,符合文段想表達的主要內容。

因此,選擇D選項。

14.對一項科學工作的評價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個數字的大小,任何數字都不能取代同行評議及對該工作科學意義的具體分析和歷史檢驗。然而,不好的評價指標有可能誤導評審人員,導致錯誤的結果;而好的評價指標可以提供更準確的信息,使相應的評審更加客觀和公正。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對科學工作的評價:

A.應該是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的統一

B.關鍵在于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C.不應以數字結論作為主要參考依據

D.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才能實現公正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數字不能成為科學評價的指標,然后通過轉折關聯詞“然而”引出文段重點“不好的評價指標有可能誤導評審人員,導致錯誤的結果;而好的評價指標可以提供更準確的信息,使相應的評審更加客觀和公正”,通過對比主要強調“好的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文段是“分—總”結構。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好的評價指標”的同義替換,主體一致,符合文段意圖。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C項和D項:均偏離“好的評價指標”這一主體。

15.定義:

①流轉課稅:指以流轉額為課稅對象的稅類。

②所得課稅:指以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稅類。

③財產課稅:指以法人和自然人擁有和歸其支配的財產為課稅對象的稅類。

典型例證:

(1)王女士自購了一套別墅,她每月需要支付每平方米5元的物業管理費。

(2)劉先生抽獎中了一臺汽車,但他必須繳納2.5萬元的稅費之后才能獲得這輛車。

(3)服務行業銷售貨物的增值稅起征點將由5000元提高到1萬元。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A.0

B.1

C.2

D.3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多定義,考查“流轉課稅”、“所得課稅”、“財產課稅”,其關鍵信息如下:

(1)流轉課稅:流轉額;

(2)所得課稅:所得額;

(3)財產課稅:法人和自然人擁有和歸其支配的財產。

第三步,辨析選項。

例證(1),物業管理費,不屬于稅類,不符合定義;

例證(2),劉先生抽獎中了一臺汽車,汽車屬于劉先生“擁有和歸其支配的財產”,故他繳納的2.5萬元的稅費屬于“財產課稅”,符合定義;

例證(3),增值稅起征點由5000元提高到1萬元,增值稅是“流轉稅”的一種,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C選項。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16.知識溝假設認為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處于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獲得媒介知識的速度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差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

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知識溝和代溝一樣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B.在現代知識溝擴張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C.知識溝由社會經濟地位的差距決定

D.獲得知識越快速的人知識溝就越深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原文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知識溝”指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和社會經濟地位較低人之間存在像“溝”一樣的知識差距;“代溝”指年輕一代與老一代存在像“溝”一樣的心理距離或心理隔閡。兩者都屬于比喻的說法,該項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對應“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差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對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符合文意,排除C項。D項對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只提到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獲得知識更快一些,并沒有提到“獲得知識越快速的人知識溝就越深”,屬于無中生有,不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D選項。

17.2011年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價格為(

)元/平方米。

A.3694.7

B.3823.4

C.4256.5

D.4673.6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基期平均數計算。

第二步,定位表2,“2012年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額為13023億元,比上年增長3.7%,商品房銷售面積為2794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3%”。

第三步,根據基期平均數計算公式,平均數=后/前,復雜計算可將部分數據截位舍相同處理,利用拆1法,代入數據可得(萬元/平方米)=4300(元/平方米),最接近C選項。

因此,選擇C選項。

18.允許媒體發言,是一種文明,________允許媒體存在一定的出于真實的謬誤,也是保證媒體有效發言的文明。________這種文明,________祛除任何對于真實的畏懼。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旦

只有

才能

B.甚至

只有

才能

C.一旦

只要

就能

D.甚至

只要

就能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允許媒體發言,是一種文明”“允許媒體存在……謬誤,也是……文明”可知,空格后是遞進表述,該空填入遞進關聯詞。A項和C項“一旦”表示不確定的時間,含有“萬一”“突然”“如果”等預設意味,不符合語境,排除A項和C項。B項和D項“甚至”是表遞進關系的關聯詞,符合語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和第三空。B項“只有……才”和D項“只要……就”都表條件關系,但“只有……才”強調的是條件的必要性,而“只要……就”強調的是條件的充分性。根據文意可知,在“祛除任何對于真實的畏懼”中,“這種文明”是不可缺少的,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條件。因此,橫線處應該填入必要條件關聯詞“只有……才”,B項符合語境。

因此,選擇B選項。

19.人們對于蜜蜂的贊美,尤其充滿________的情趣。在思想史上,藝術史上,許許多多人都歌頌過蜜蜂。這不僅僅因為蜜蜂能夠釀蜜,而且也因為人們能從蜜蜂釀蜜中得到________。它能夠博采,又能提煉,終于,黃澄澄、香噴噴的蜜糖給釀造出來了。它的釀蜜可以說是一種卓越的創造。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哲理

重要的啟示

B.生活

實惠的饋贈

C.甜蜜

滋味的享受

D.奮進

創造的幸福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后文“它能夠博采,又能提煉”以及“它的釀蜜可以說是一種卓越的創造”可知,文段強調的并非“釀蜜”本身,而是“釀蜜”這種行為帶給人們的啟示、啟發。B項“生活”指指為生存發展而進行各種活動的經驗;C項“甜蜜”形容感到幸福、愉快、舒適;D項“奮進”指振奮向前、奮勇前進(情緒高漲)。三項均不符合文意。答案鎖定A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二空。“從蜜蜂釀蜜中得到啟示”對應前文的“哲理”,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A選項。

哲理:①是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②關于宇宙和人生根本的原理。

20.有甲、乙、丙、丁四個數,已知甲的15%為16,乙的16%為17,丙的17%為18,丁的18%為19,則此四個數中最大的數是:

A.乙

B.丁

C.丙

D.甲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

第二步,根據題意可知,甲×0.15=16,解得甲=

,同理乙=

,丙=10+

,丁=10+

,式子中都有10,四個數的大小由后面的分數來決定,根據分數性質,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值大,因而甲是最大的。

因此,選擇D選項。

21.(

對于

精確

相當于

討厭

對于

A.準確;厭惡

B.精細;喜歡

C.正確;厭煩

D.精明;憎惡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分別將選項代入題干,確定邏輯關系。

A項:“準確”與“精確”屬于近義關系,“討厭”與“厭惡”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B項:“精細”指精密細致,“精確”指極其準確,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討厭”與“喜歡”屬于反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正確”強調對,“精確”強調準,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討厭”與“厭煩”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精明”指精干聰明,與“精確”無明顯邏輯關系,“討厭”與“憎惡”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22.下列選項中,沒有錯別字的是:

A.他躺在床上,翻來復去睡不著

B.每到周末,這條街道便人來人往,穿流不息

C.多年來他刻苦自學、勇于探索,并能吸取各家所長,融匯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

D.有的書法家在書寫時采用方折瘦硬的筆法以追求“銅鑄氣”,以顫抖生澀求“銅蝕斑銹氣”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A項“翻來復去”的“復”應改為“覆”。

第二步,B項“穿流不息”的“穿”應改為“川”。

第三步,C項“融匯貫通”的“匯”應改為“會”。

第四步。D項,全部正確,沒有錯別字。

因此,選擇D選項。

23.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將繼續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要求企業進一步完善其質量安全自控體系,確保出口日本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將繼續加強與日方________,________其盡快解除對其余三十七家企業產品的檢查命令,保證輸日食品貿易的進展順利。

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選項是:

A.協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

C.磋商

敦促

D.洽談

懇請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文段的語體風格可知,該空應該填入一個較為正式的詞語。B項“商量”指交換意見,表述較為口語化,排除B項。“協商”“磋商”“洽談”均符合要求。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盡快解除”可知,該空應有“催促”的含義。A項“要求”過于強硬,不符合語境,排除A項。C項“敦促”指催促,且符合國家與國家之間這種正式的場合。D項“懇請”指真誠地邀請或請求,國家之間的地位應是平等的,懇請一詞用于此,過于卑微,不符合語境,排除D項。

因此,選擇C選項。

24.①勤學苦練

②受父母熏陶

③成為藝術家

④不斷進步

⑤出生于書畫世家

最恰當的排序是:

A.⑤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⑤②

C.⑤②①④③

D.②①⑤④③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選項,確定首句。②③⑤三句中,按照時間的順序,最先發生的是⑤句,③句“成為藝術家”是最終的成就,應在尾句,排除B項和D項。

第二步,“出生于書畫世家”和“受父母熏陶”邏輯關系緊密,可以將⑤②捆綁,“熏陶”以后,“勤學苦練”從而“不斷進步”,①④③連在一起,排除A項。

因此,選擇C選項。

25.有人說,民主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轉的過程,離開了這個過程,民主的陀螺就會倒下。就民主決策而言,正確的決策結果自然會給人們帶來希望和信心,而決策的過程,對人們凝聚信心的影響更大。

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強調:

A.民主決策過程對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過民主決策,才能凝聚信心

C.決策過程中的民主,是廣泛的社會參與

D.有效的參與過程,便是凝聚信心的過程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通過援引“有人說”的觀點強調民主像陀螺,其旋轉的過程十分重要,后面則講到民主決策結果會給人帶來希望和信心,而決策的過程更顯得尤為重要。文段是“分—總”結構,重點是強調民主決策的過程十分重要。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A選項。

B項:“只有……才……”強調民主決策是凝聚信心的前提,而文段只是說明影響很大,B項過于絕對。C項:“廣泛的社會參與”無中生有。D項:“參與過程”并不能等同于文段強調的“民主決策過程”。

26.在下圖右面的4個圖形中,只有一個是由左面的紙板折疊而成。選出正確的一個。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為六面體折紙盒題型。

題干展開圖標注序號,如下圖所示:

第二步,分析選項。

A項:選項中與面2長邊相鄰的是白色面,而在題干中是黑色面,排除;

B項:選項中與面4短邊相鄰的是黑色面,而在題干中是白色面,排除;

C項:題干中面3與面6這兩個大的黑色面是相對面,在立體圖形中不可能同時出現,排除;

D項:可由面1、3、4折疊出,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27.我們的研究發現,在工作動機上的個體差異是明顯的。比如,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兩個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財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纏身,人生目標________。

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選項是:

A.相差甚遠

B.各有所求

C.截然不同

D.南轅北轍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語境。根據“在工作動機上的個體差異是明顯的”可知,該空應該體現“不同”的含義。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相差甚遠”指互相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和距離,側重于優劣的對比,但語境中沒有孰優孰劣的意思,排除A項。B項“各有所求”指每個人各有自己的需求或目標,D項“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兩詞皆不符合語境,排除B項和D項。C項“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體現了“不同”這一含義,符合語境。

因此,選擇C選項。

28.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