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7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的經濟學分析潘 鴻 邱桂杰韓孟華(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062)摘 要:隨著資資源短缺缺甚至枯枯竭問題題的日趨趨嚴重,提提高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率成成為全世世界共同同關注的的焦點。本本文以經經濟環境大大系統為為分析基基礎,根根據能量量守恒定定律和熵熵定律,運運用經濟濟學的分分析方法法探討了了提高自自然資源源開發利利用效率率的途徑徑,分析析了影響響自然資資源配置置效率因因素,并并最后解解析了提提高
2、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率的的思路。關鍵詞:自自然資源源;開發發利用效效率;能能量守恒恒定律文獻標識碼碼:A1背景自二十世紀紀七十年年代以來來,隨著著資源短短缺甚至至枯竭問問題的日日趨嚴重重,提高高自然資資源開發發利用效效率成為為全世界界共同關關注的焦焦點,所所以對自自然資源源開發利利用問題題的探討討也頗多多,但筆筆者認為為上述探探討一般般都以描描述現象象、披露露數據、提提出對策策為主,而而將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問題置置于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中中,運用用能量守守恒定律律和熵定定律進行行經濟學學分析的的研究尚尚未發現現。本文文對此進進行了嘗嘗試,從從經濟學學角度研研究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率問
3、問題。2 “自然然資源”的界定定自然資源,是是由人發發現的有有用途和和有價值值的,處處于一種種自然狀狀態或者者沒有被被加工過過的狀態態的物質質,主要要包括土土地、礦礦藏、森森林、水水等天然然稟賦。根根據生態態特點、自自然資源源特性與與資源最最優化配配置方式式,將自自然資源源分為可可再生資資源與不不可再生生資源兩兩種,前前者指生生物資源源和流動動資源,后后者指礦礦產資源源。可再再生資源源是可以以用自然然力保持持或增加加蘊藏量量的自然然資源。3分析模型型的構建建3.1經濟濟系統的的選定 本段內容主要參考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張帆、李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教材第9-11頁本文的分析析基
4、礎是是經濟環境大大系統,這這一系統統有別于于傳統的的經濟系系統。傳統的經濟濟系統模模型只是是把整個個經濟社社會看作作一個系系統,沒沒有特別別考慮環環境和自自然資源源的影響響。這是是因為220世紀紀70年代代之前,經經濟學過過于關注注經濟增增長而忽忽略了自自然資源源問題。幾幾乎在所所有的經經濟增長長理論中中,經濟濟增長被被認為只只是資本本、技術術、儲蓄蓄率、就就業以及及制度等等因素的的函數。在傳統的經經濟系統統模型中中,在忽忽略政府府的情況況下,有有兩個基基本的行行為主體體,家庭庭和廠商商。這兩兩個行為為主體由由產品市市場和要要素市場場連接起起來。這這樣,整整個經濟濟就成為為一個由由產品和和貨幣
5、作作相反流流動而聯聯系起來來的系統統,經濟濟學就是是研究人人類在這這個系統統中時而而作為生生產者時時而作為為消費者者的行為為的學問問。傳統統的經濟濟系統模模型如下下圖所示示:生產要素生產要素貨幣要素市場產品市場貨幣產品家庭廠商廠商家庭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物回收自然支持系統產出經濟系統投入圖3.1.1廠商家庭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物回收自然支持系統產出經濟系統投入現代環境經經濟學建建立了環環境經濟大大系統,即即在傳統統經濟系系統的基基礎是將將環境包包容進來來,把環環境看作作整個經經濟環境大大系統的的一部分分。圖3.1.2 經經濟環境大大系統、在經濟環環境大系系統中,環環境被看看作可以以提供各各種服務務的一
6、種種財產。環環境向經經濟系統統提供:原材料料和能源源。此外外,環境境還以各各種形式式直接向向人類提提供服務務,總之之,自然然環境既既是人類類生產和和生活的的基礎和和條件,也也是對人人類生產產和生活活的制約約條件。3.2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的的子系統統劃分經濟環境境大系統統又可細細分為五五個子系系統:即即人口子子系統、資資源子系系統、境境子系統統、經濟濟子系統統和社會會子系統統。人口子系統統是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的的主體。人人是生產產與消費費的統一一體,是是整個系系統的主主體和核核心因素素,是系系統中最最積極、最最活躍的的因素。資源子系統統是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的的物質基基礎。不不管人類類社會如如何發
7、展展,福利利的提高高首先與與物質產產品的豐豐富聯系系在一起起,而物物質產品品是資源源經生產產過程轉轉化而來來的。環境子系統統是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的的重要組組成部分分,其主主要特征征是具有有自凈化化能力,即即自然環環境在接接納了社社會生產產、生活活中排放放的各種種污染物物質后,能能夠通過過自身復復雜的物物理、化化學和生生物過程程將污染染物變成成無害或或低害物物質,以以減輕其其對環境境和人體體健康的的危害。因因此,生生態失衡衡、環境境污染等等問題在在很大程程度上也也可看作作是形式式不同的的資源短短缺,生生態退化化是生態態系統更更新和平平衡能力力的短缺缺,污染染是環境境自凈能能力的短短缺。經濟子系統
8、統是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的的核心內內容和基基礎,是是人類利利用資源源子系統統提供的的資源進進行物質質資料生生產、流流通分配配和消費費活動的的系統。由由經濟組組織、經經濟實體體、經濟濟產業、經經濟體制制等要素素構成。它它的主要要功能是是保證物物質產品品的生產產來滿足足人類的的物質生生活需要要。社會子系統統的質量量是人口口、資源源、環境境和經濟濟子系統統實現協協調發展展的關鍵鍵,合理理的政治治體制、良良好的社社會倫理理道德和和歷史文文化沉淀淀以及穩穩定的社社會環境境等因素素有利于于資源合合理利用用和經濟濟的可持持續增長長。3.3關于于研究的的維度本文的研究究對象,是是人類生生產過程程中一切切具有“存
9、量”形態投投入的自自然資源源消耗過過程以及及該過程程所伴隨隨著的制制度演變變。“存量”消耗過過程是將將其價值值經過多多個甚至至無窮多多個生產產周期轉轉移到最最終產品品中去。這這不同于于“流量”在每一一個生產產周期結結束時都都要把自自身的全全部價值值轉移到到最終產產品中去去。因此此,本文文所研究究的自然然資源的的“存量”特征決決定了所所使用的的分析方方法必須須是動態態的,本本文中,“動態”的內涵包括兩方面內容:(1)從時間維度上,涵蓋歷代、當代和后代;(2)從空間維度上,涵蓋國內國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3.4模型型分析如果把環境境定義足足夠大,經經濟環境大大系統可可以看作作一個封封閉系統統。
10、在封封閉系統統中,沒沒有來自自外部的的投入,也也沒有對對系統外外部的產產出。如如果把環環境的定定義縮小小,例如如把環境境限制為為地球,那那么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就就是一個個開放的的系統,它它與外部部世界進進行物質質和能量量的交換換。經濟系統和和自然環環境的關關系受兩兩條熱力力學定律律的約束束。熱力力學第一一定律(即即能量守守恒定律律)告訴訴我們,在在一個封封閉系統統中,能能量和物物質是不不能產生生或消滅滅的。根根據這一一定律,從從自然環環境進入入經濟系系統的原原材料和和能量,或或者在經經濟系統統中積聚聚起來,或或者作為為廢棄物物回歸到到自然環環境中。熱力學第二二定律(熵熵定律)告告訴我們們,熵在
11、在增加。熵熵是描述述系統混混亂的量量,熵越越大說明明系統越越混亂,熵熵越小說說明系統統越有序序。這一一定律意意味著,從從一種能能向另一一種能的的任何轉轉換都不不是完全全有效的的,能的的消費是是不可逆逆的過程程,在能能量轉換換的過程程,總有有一些能能量失掉掉了。因因此,如如果沒有有新的能能量從外外部投入入,一個個封閉系系統最終終會耗盡盡其能量量。根據上述分分析,本本文把太太陽系作作為一個個封閉系系統,在在這個封封閉的中中,沒有有新的能能量從外外部投入入,設現現有總能能量為TT,T為為歷代未未消耗能能量的轉轉入值,若若T1為當代代消耗的的總能量量,T22為后代代消耗的的總能量量,則 式33.4.1
12、T1中,設設在經濟濟系統中中積聚的的能量為為T1ee,廢棄棄物能量量為T11g,則則 式式3.44.2T1e中,設設T1eey為已已開發出出的能量量,T11en為為未開發發出來的的能量,因因此式式3.44.3T1ey中中,T11eytt為具有有經濟價價值,已已得到合合理利用用的能量量,T11eyff為未被被利用的的能量,則則式式3.44.4“具有經濟濟價值”是該種種自然資資源是否否受重視視、是否否具有開開采價值值的決定定因素,是是通過開開采、使使用自然然資源過過程中所所需要的的成本和和自然資資源使用用中所帶帶來的收收益的比比較來衡衡量的。一一種天然然形態的的自然資資源,其其經濟價價值主要要取決
13、于于以下幾幾個方面面:(11)自然然資源本本身的化化學構成成和品位位高低;(2)開開采自然然資源所所需的成成本開采資源的技術水平以及不同的開采方式都會影響到資源開采的成本;(33)資源源產品的的運輸難難易程度度,以及及資源產產品的開開采和生生產地與與市場的的距離。在在一定條條件下,便便宜的運運輸比資資源的高高品位更更為重要要。 開采資源的技術水平以及不同的開采方式都會影響到資源開采的成本新古典經濟濟學中,資資源配置置的最優優化就是是強調在在市場機機制的作作用下,消消費者追追求效用用最大化化、生產產者追求求利潤最最大化,社社會追求求社會福福利最大大化,以以實現一一種理想想的經濟濟效率,即即帕累托
14、托效率。在在這里,“最優化”是指“不可能進一步增加任何一個人的主觀效用而不損害另一個人利益”。由一般的均衡理論得出的帕累托效率是一種“靜態”均衡,建立在資源稟賦、技術結構、制度和個人偏好既定不變的假定前提條件上,雖然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但為分析方便,本文仍將T1eyt界定為已實現最優化資源配置所消耗的能量。當代消耗的總能量T1后代消耗的總能量T2經濟系統中積聚的能量T1e 廢棄物能量T1g 已開發出的能量 T1ey未開發出的能量 T1en已得到合理利用的能量T1eyt 當代消耗的總能量T1后代消耗的總能量T2經濟系統中積聚的能量T1e 廢棄物能量T1g 已開發出的能量 T1ey未開發出的能量 T
15、1en已得到合理利用的能量T1eyt 未被利用的能量 T1eyf 總能量T圖3.4.1 經濟濟環境系系統中的的能量構構成圖4自然資源源開發利利用效率率的影響響因素分分析假定自然資資源的代代際公平平問題已已經解決決,本部部分只在在總能量量T1的范疇疇內(即即只在代代內)討討論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率問問題。如圖3.44.1所所示,設設自然資資源開發發利用效效率為EE,能使使E提高高的途徑徑有以下下三個:途徑1:減減少廢棄棄物 根據公公式式33.4.2,在T1不變的的前提下下,減少少廢棄物物排放,從從而降低低T1g途徑2:開開發新能能量 根據式式3.44.3,增增加對未未知資源源、替代代資源的的
16、尋找勘勘探開采采,增加加T1eyy途徑3:資資源最優優配置 根據據式3.4.44,合理理利用資資源,進進一步提提高資源源配置效效率,增增加T11eytt其中,按照照途徑11或途徑徑2提高高E,最重重要的影影響因素素是技術術進步。技術是經濟濟增長的的源泉之之一,也也就是說說,在其其他條件件不變的的條件下下,假如如某國的的技術水水平提高高了,那那么,該該國的經經濟肯定定有一個個持續的的增長。發發達國家家進入770年代代以后,各各國都充充分重視視技術進進步在經經濟增長長中的作作用。索洛(Sooloww)(119744)論證證了在具具有技術術進步的的前提下下,因自自然資源源過度開開采而給給經濟帶帶來的
17、稀稀缺性約約束可以以得到避避免。同同樣,利利用一個個更加特特殊的柯柯布-道道格拉斯斯總量生生產函數數,Sttigllitzz(19974)也闡述述了技術術進步可可以補償償因可耗耗竭資源源的下降降而帶來來的自然然資源投投入下降降的影響響。從自自然資源源開發利利用的角角度,技技術進步步的作用用體現在在:(11)可使使人類認認知和發發現更多多的非傳傳統資源源非傳統資源包括受目前經濟、技術以及環境因素的限制尚未發現和尚未開發利用的資源及尚未發現其用途的潛在資源。;(22)可以以使資源源的開發發地域范范圍變得得更深、更更廣;(33)可以以提高資資源的勘勘探開采采質量;(4)可可以對廢廢棄物進進行處理理。
18、將從從生產、流流通、消消費過程程中產生生的廢棄棄物一部部分經廢廢物利用用等技術術加工分分解形成成新的資資源返回回到經濟濟運行中中,另一一部分經經環境無無害化處處理后形形成無污污染或低低度污染染物質返返回自然然環境中中,由自自然環境境對其進非傳統資源包括受目前經濟、技術以及環境因素的限制尚未發現和尚未開發利用的資源及尚未發現其用途的潛在資源。對于一個國國家來說說,要想想獲得經經濟發展展,必須須要有高高的社會會經濟效效率,這這就要求求除了途途徑1和和途徑22,國家家更需要要對自然然資源實實現最有有效配置置。因此此,上述述途徑33是提高高E的最最主要方方式。從全世界范范圍研究究,自然然資源的的配置包
19、包括國內內配置和和國際間間配置,但但就擁有有豐富的的自然資資源的國國家,出出口自然然資源的的目的是是獲取收收益用于于國內發發展,其其影響因因素包括括制度、技技術、勞勞動、資資金、科科學管理理等。假假定國家家出口自自然資源源獲取的的收益(資資源租)全全部作為為國內資資本投入入,在此此基礎上上本部分分重點分分析國內內自然資資源配置置效率的的影響因因素。 一一些新興興的工業業化國家家,如新新加坡、韓韓國也是是屬自然然資源貧貧乏的國國家,同同樣依靠靠技術、人人力資本本的相對對優勢使使經濟實實現起飛飛。這些些國家的的實踐證證明,自自然資源源的配置置與勞動動、資本本等其他他生產要要素的投投入以及及由技術術
20、水平決決定的配配合比例例有關,而而且各要要素對自自然資源源利用效效率的影影響往往往交織融融合在一一起,發發揮合力力的影響響作用。因因此,通通過一兩兩個因素素間的比比較或只只單獨分分析自然然資源無無法出全全面、準準確的結結論,本本文借鑒鑒陳秀山山的思路路陳秀山、徐瑛:中國區域差距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5),認為為要尋找找自然資資源配置置效率的的影響因因素,應應將資本本、勞動動等要素素的配置置考慮進進去;另另一方面面,考慮慮自200世紀下下半葉以以來,環環境問題題日趨嚴嚴重,對對經濟發發展的制制約越來來越大,筆筆者認為為應在環環境承載載力允許許的前提提下研究究自然資資
21、源配置置效率,因因此合理理的邏陳秀山、徐瑛:中國區域差距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5)研究空間內內的環境境承載力力投入要要素的狀狀況(包包括質和和量兩方方面)上述投入入要素的的“配置”效率 經過配配置后這這些投入入要素的的“使用”效率。表4.2 各因因素對自自然資源源開發利利用效率率的影響響程度影響因素影響程度途徑1:減減少廢棄棄物途徑2:開開發新能能量途徑3:資資源最優優配置稟賦環境承載力力投入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配置市場化程度度使用制度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經濟增長方方式社會文化5提高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率的的思路解解析根據上文的的分析,提提高自然然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
22、率應應在經濟濟環境大大系統中中從人類類社會發發展的整整體性與與動態性性方面探探討。整整體性是是指將人人口、資資源、環環境、經經濟、社社會等要要素看作作一個整整體,研研究它們們之間的的結構功功能和相相互作用用的機理理,即研研究它們們之間協協調發展展模式;動態性性是要考考慮代際際公平和和代內公公平。表5.1 提高資資源開發發利用效率率的思路路類 別思 路時間上可持持續代際公平與與代內公公平空間上可持持續封閉系統與與外部持續性封閉系統內內部經濟系統與與自然支支持系統統持續性各子系統之之間協調性國際間公平平與協調調發達國家與與發展中中國家的的資源利利用權、排排污權;出口資資源租金金管理;根據資資源的互
23、互補性和和地緣優優勢利用用國外市市場國內(區域域內)可可持續增增長按3種途徑徑的思路路進行論論述,如如發展循循環經濟濟、促進進科技進進步、轉轉變經濟濟增長方方式、提提高市場場化程度度等等。1、實現代代內公平平與代際際公平。首首先是代代內公平平,即當當代人之之間的橫橫向公平平性,可可持續增增長要滿滿足全體體人民的的基本要要求和給給全體人人民機會會以滿足足其較好好生活的的愿望。其其次是代代際公平平,由于于自然資資源是有有限的,所所以可持持續增長長要求當當代人不不能以損損害后代代人滿足足所需要要的自然然資源和和環境為為條件,還還后代人人公平的的自然資資源和環環境的利利用權。2、封閉系系統與外外部的可
24、可持續性性。由于于封閉系系統中熵熵的增加加不可避避免,人人類必須須把經濟濟系統與與不斷擴擴大的環環境連接接起來,形形成開放放系統,與與能量的的消耗和和生命的的終止進進行不斷斷的斗爭爭。如果果把環境境限制為為地球,就就能源來來說,地地球從太太陽得到到能量,如如果把太太陽系看看作一個個封閉系系統,地地球的發發展受可可得到的的太陽能能的多少少的限制制。3、經濟系系統與自自然支持持系統的的持續性性。人類類的經濟濟活動和和社會發發展不能能超出自自然資源源與生態態環境的的承載能能力,資源與與環境是是人類賴賴以生存存與發展展的基礎礎,離開開了前者者,后者者的生存存與發展展就無從從談起。因因此,可可持續增增長
25、是在在保護自自然資源源與生態態系統的的前提下下的增長長,人類類對自然然資源的的消耗不不能超過過它的臨臨界值,也也不能損損害地球球上生命命的大氣氣、水、土土壤、生生物等自自然系統統;同時時,人類類應根據據持續性性原則調調整自己己的生產產與生活活方式,有有節制地地消耗資資源與環環境,否否則人類類的發展展就會停停止。4、各子系系統之間間的協調調性。一一般來說說,當系系統包含含若干個個相互矛矛盾或相相互制約約的子系系統,當當系統具具有存在在利益沖沖突的多多個獨立立個體或或因素,當當系統包包含對各各個目標標有不同同評價標標準的參參與者時時,都需需要進行行系統協協調。系系統協調調的基本本思想是是,通過過某
26、種方方法來組組織和調調控所研研究的系系統,尋尋求解決決矛盾或或沖突的的方案,使使系統從從無序轉轉換到有有序,達達到協同同或和諧諧的狀態態。5、發達國國家與發發展中國國家之間間的公平平與協調調。占世世界人口口26%的發達達國家耗耗用了全全部能源源、鋼鐵鐵和紙張張等的880%。而而另一方方面,發發展中國國家卻普普遍面臨臨著沉重重的人口口壓力、科科技水平平低下、經經濟欠發發達、缺缺乏走持持續增長長道路的的基本能能力。同同時,建建立在低低科技水水平上的的經濟基基本是資資源型經經濟,其其經濟增增長必然然導致自自然資源源開發過過度、生生態破壞壞和環境境污染,結結果是兩兩極分化化更加嚴嚴重。這這種貧富富懸殊
27、、兩兩極分化化的世界界不可能能實現可可持續增增長,因因此,還還世界公公平的分分配和公公平的發發展權,消消滅貧困困是首要要的任務務。發展展中國家家應與發發達國家家在資源源利用權權、排污污權,出出口資源源租金管管理等方方面充分分對話,獲取最大的發展空間。另外,國家之間還可以根據資源的互補性和地緣優勢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高國際間的資源配置效率。6、國內(區區域內)的的可持續續增長。在在資源稀稀缺的前前提下,提提高資源源開發利利用效率率可促進進經濟增增長。按按上文第第二部分分的論述述,提高高資源開開發利用用效率的的途徑主主要有33種,即即減少廢廢棄物排排放、開開發新能能量和實實現資源源最優配配置。因因
28、此,在在國內(區區域內)實實現經濟濟可持續續增長,需需要通過過發展循循環經濟濟、開發發應用高高新技術術、調整整優化產產業結構構、轉變變經濟增增長方式式、提高高市場化化程度、實實施清潔潔生產和和文明消消費等方方式來實實現。參考文獻:1 張張帆,李東著著.環境境與自然然資源經經濟學M.上海人人民出版版社,220077年.2 龍龍如銀.中國礦礦業城市市可持續續發展:理論與與方法研研究MM.中中國礦業業大學出出版社,20005年.3 陶陶文達.發展經經濟學M.四川人人民出版版社,119922年.4王碧碧峰. HYPERLINK /grid20/detail.aspx?filename=JJLL2005
29、07015&dbname=CJFD2005&filetitle=%e8%b5%84%e6%ba%90%e7%ba%a6%e6%9d%9f%e4%b8%8e%e7%bb%8f%e6%b5%8e%e5%a2%9e%e9%95%bf%e9%97%ae%e9%a2%98%e8%ae%a8%e8%ae%ba%e7%bb%bc%e8%bf%b0 資源約約束與經經濟增長長問題討討論綜述述J. HYPERLINK /grid2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
30、=%e7%bb%8f%e6%b5%8e%e7%90%86%e8%ae%ba%e4%b8%8e%e7%bb%8f%e6%b5%8e%e7%ae%a1%e7%90%86&Value=JJLL 經濟理理論與經經濟管理理, HYPERLINK /grid2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JJLL*2005*07&NaviLink=%e7%bb%8f%e6%b5%8e%e7%90%86%e8%ae%ba%e4%b8%8e%e7%bb
31、%8f%e6%b5%8e%e7%ae%a1%e7%90%86 20005(07). 5馬子子紅,胡宏斌斌.自然然資源與與經濟增增長: 理論評評述JJ.經濟論論壇,220066(7).6陳秀秀山、徐徐瑛.中國區區域差距距影響因因素的實實證研究究J.中國社社會科學學,20004(5).7歐陽陽新年. HYPERLINK /grid20/detail.aspx?dbname=CJFD2006&filename=QYHL200610045&filetitle=%e7%a7%91%e5%ad%a6%e5%8f%91%e5%b1%95%e8%a7%82%e4%b8%8e%e8%b5%84%e6%ba%90
32、%e7%bb%8f%e6%b5%8e%e7%9a%84%e5%8f%af%e6%8c%81%e7%bb%ad%e5%8f%91%e5%b1%95 o 科學發展觀與資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發展觀與與資源經經濟的可可持續發發展JJ. HYPERLINK /grid2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4%bc%81%e4%b8%9a%e6%b4%bb%e5%8a%9b&Value=QYHL 企業活活力, HYPERLINK /grid2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QYHL*2006*10&NaviLink=%e4%bc%81%e4%b8%9a%e6%b4%bb%e5%8a%9b 20006(10).8中中國統計計年鑒-20008年.Econoomicc Annalyysiss Abboutt Naaturral resso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