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中醫診療方案2020版-_第1頁
跟骨骨折中醫診療方案2020版-_第2頁
跟骨骨折中醫診療方案2020版-_第3頁
跟骨骨折中醫診療方案2020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跟骨骨折中醫診療方案(2023)一、診斷(一)疾病診斷 1準(1995)(ZY/T001.9-94)。有明確外傷史。好發于青壯年,多由高處墜下致傷。者可呈現足底扁平,增寬或外翻畸形。(4)X 線攝片檢查可明確骨折診斷及分類。X(5)常規檢查是否有合并癥:顱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醫診斷:參照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生出版社,2009。骨橫徑增寬、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應留意有無顱底骨折或脊柱骨折。幫助檢查:正確診斷與分類則有賴于XCT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二)骨折分類及證候診斷1骨折分類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轉移位,但不觸及跟距關節面。,但骨折線未直接進入關節面。2證候診斷12積不散,氣

2、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腫明顯,苦痛較甚。35骨未愈;瘀腫漸退,筋骨不舒。5足;瘀腫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體倦乏力,腰膝酸軟等。(三)常見合并癥查骨盆、脊柱以防漏診。二、治療方案Bhlers 角,恢復跟骨外形(足弓高度和寬度)CX(如夾棍等(一)手法復位、鋼針撬撥經皮內固定及夾板或石膏外固定。牽引時保持跖屈位,以后跟部發力為主,有助于恢復Bhlers 角;在持續牽引過程中,往往多種方法同時運用。對于無移位的骨折,無需手法復位。未波及跟距關節面的骨折跟骨結節縱形骨折:若跟骨結節骨骺分別,骨塊上移明顯者,應予以整復。整復方法:使患膝屈曲 90,一助手扶持小腿,另一助手握前足使足跖引復位。移位明顯者,需賜

3、予手法復位或鋼針撬撥固定術,必要時手術治療。90,接受跟骨夾擠壓整復,應用時留意以軟棉墊愛護皮膚。波及跟距關節面的骨折CX22角至正常范圍。再于內外踝下方、跟骨內外兩側用跟骨夾或者兩手掌根部,或用器械(如夾棍等)擠壓,使跟骨外側壁膨突移位之骨折塊X2464周后取出。(二) 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1骨斷筋傷,氣滯血瘀證治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ft甘草等。中成藥:活血止痛膠囊等。2瘀血未盡,筋骨未愈證治法:活血和營,接骨續筋。中成藥:接骨七厘片等。3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證治則:補益肝腎,調養氣血。白芍、川芎等。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等。(三)外治法解除石膏或夾板外固定后輔以中藥外敷或熏洗。熏洗可

4、選擇“海桐皮湯”加減或用海桐皮、桂枝、木香、天麻、人參、羌活、獨活、牛膝、狗脊、石斛、黃芪、防風、萆薢、麻黃等熏洗,以舒筋活絡,舒利關節。使用方法:熏洗,每日2 次。(四)功能熬煉床上行踝關節伸屈功能鍛練。3個月后開頭下地負重行走鍛練。(五)其它療法230(六)護理調攝辨證施護。留意觀看患者針眼,傷口的滲液滲血狀況。如發覺滲出不止者, 將患足抬高,報告醫生賜予止血等處理。保持針眼傷口干燥,預防感染。對跟骨骨折術后針眼感染實行樂觀態度,加強醫護人員對感染的觀看及護理,加強局部護理、心理護理,并協作骨折治療儀等康復治療和護理。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治愈:足跟外觀無畸形,對位滿足,骨折線模糊或消逝,行走無不適,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距下關節活動輕度受限。未愈:足跟畸形明顯,足弓塌陷。或骨折未愈合苦痛明顯,行走困難,距下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