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作者介紹: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學家。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委,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作者介紹: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1931年和1934年,他的中國哲學史上下卷出版問世。該書是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之后又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代表
2、了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茲將其優點概括言之,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 從1939年到1946年7年間,馮友蘭連續出版了六本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 新理學(1937)、新世訓(1940)、新事論(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過“貞元六書”,馮友蘭創立了新理學思想體系,使他成為中國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家。馮友蘭著作: 1931年和1934年,他的中國哲學史上下卷出版問貞元六書書影貞元六書書影關于馮友蘭的作品的評論: 當行本色的抒情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
3、碑碑文 李慎之先生常說:“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 的人物。”關于馮友蘭的作品的評論: 20世紀中國的第一篇大文章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 2000年12月1218日,何炳棣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學術講座”之邀,在該所舉行三次學術演講,在14日明清人口及相關問題上稱“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篇大文章,是馮友蘭先生撰寫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 蔡仲德馮友蘭年譜初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世紀中國的第一篇大文章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 2000年承百代之流,而會乎當今之變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 三十年以后,馮友蘭在談起這篇文章時說:“以今觀之,此文有見識,有感情
4、,有氣勢,有辭藻,有章節,寓六朝儷句于唐宋之古文。余中年為古典文,以此自期,此則其選也。承百代之流,而會乎當今之變,有蘊其中,故文情相生,不能自已。今日重讀,感慨系之矣。”三松堂全集卷十四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承百代之流,而會乎當今之變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 三十年以碑文拓片碑文拓片碑銘體 碑銘,又稱碑文,屬于應用文體,是一種刻在墓碑或紀念碑上的記敘性文字。在中國古代,碑銘體有著比較嚴格的格式。按文字的體例可分為序和銘。序是散文,銘是韻文。韻文又以四言為正體,以騷體句或三、五、七言為變體。一般說來,唐以前的銘文句式比較整齊,唐以后就比較自由了。后來,人們將這種刻在碑上的紀念文體統稱為碑銘體。
5、 碑銘體課文背景介紹紀念碑事情的緣起 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和準備北歸的事,在有一次清華的校務會議上,梅貽琦說,我們在昆明呆了七八年,臨走的時候總要留下一個紀念品吧。會上我就提議,留下一個有古典形式的紀念品。大家都說好,就推我籌備這件事情。我就籌備立一個完全合乎傳統形式的紀念碑。嚴格地說,這座紀念碑并不是聯大常委會正式決議建立的,而是作為在聯大中的人為了紀念聯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最后的銘詞大部分用校歌的詞句,可謂一稿二用。課文背景介紹 紀念碑按照傳統的款式,署名“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撰文,中國文學系教授聞一多篆額,中國文學系主任羅庸書丹”。碑的背面刻著從軍的聯大學生名單。 聯大決
6、定于1946年五四紀念日結束,紀念碑也于是日捐幕。那一天上午,先開聯大的會,全體師生集合,由我朗誦紀念碑碑文,然后到新校舍后面小土山上為紀念碑揭幕。經歷抗戰八年的聯大就此結束。 紀念碑按照傳統的款式,署名“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撰文,中國西南聯大民主、自由、愛國的精神 下午三校各自開會,算是分家,聞一多在清華的會上發言,有一段說:“大家都說清華有優良的傳統,這不對,清華沒有優良傳統,有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傳統。我受了這種傳統的毒害,現在才剛有點覺醒。我向青年學習,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心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比如我現在想說蔣介石是個混帳王八蛋,我就說蔣介石是個混帳王八蛋,他就是個混帳王八蛋”只隔了
7、兩個多月,聞一多就遇難了,他以他的一死把聯大的“民主堡壘”的地位推到當時的最高峰,把當時的民主運動推到最高潮。就在這個最高潮中,聯大結束了它的八年的歷程。 選自馮友蘭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西南聯大民主、自由、愛國的精神 下午三校各自開會,算是分西南聯合大學的貢獻 大學之為大學,首先在于它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進步的精神殿堂。正因為大學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綿延不絕,歷久彌新。 作為一所戰時大學,西南聯大給后人留下了一筆豐碩而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剛毅堅卓、厚德至愛的高尚品格;至誠至真、兼容并蓄的學術品質;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進取意識;潛心治學、誨人不倦的敬業態度。西南聯大
8、薈集了一批著名學者,如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吳晗、馮友蘭、王力、吳有訓、周培源、華羅庚、曾昭倫、陳岱蓀、費孝通等。廣大師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堅持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西南聯大培養出大批杰出人才,他們對中國的建設事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世界學術研究,作出了貢獻,其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科學家。 西南聯大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光輝的一頁。西南聯合大學的貢獻 大學之為大學,首先在于它是一種精神課文結構分析第一節:從開頭到“秦漢以來所未有也”,寫我國家抗日的成功。第二節:從“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原設北平”到“即將返故居,復舊業”,寫西南聯大的歷程。第三節:從“緬維八年支持
9、之苦辛”到“此其可紀念者四也”,寫西南聯大的歷史意義。第四節:從“聯合大學初定校歌”到最后,以校歌和銘文簡略概述“聯合大學之始終”是一代盛事(此一節亦可分兩部分)。課文結構分析第一節:從開頭到“秦漢以來所未有也”,寫我國家抗藝術手法分析1、史筆抒情:本文旨在記載西南聯大之始末,用的是史筆。 敘史,筆觸平實,語調平和,民族恥辱的切膚之痛、抗戰勝利的豪情,含而不露,敘事簡潔而有法度; 論議,實事求是,以事實為據,評斷切實,而又目光如炬,立意高遠,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情動于中,而筆下風云翻卷。2、以淺近文言體寫作,駢散相間,文采斐然。藝術手法分析1、史筆抒情:本文旨在記載西南聯大之始末,用的是課堂問
10、答1.此文的氣勢表現在什么地方?章法鮮明帶來的氣勢:第一節的回顧,一直采用追溯的方式連綴文章,一直追溯到秦漢,有風馳電掣的氣勢;第二節言簡意賅,涉及時間、地理、歷史,時空跨度大,但交代謹嚴;第三節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里面闡述的道理、流露的情感使得文章扎實厚重,極見文采,極為大氣;第四節的回顧和銘文的快節奏都給文章增加了氣勢。課堂問答1.此文的氣勢表現在什么地方?句法造成的氣勢:作者曾自己說是以六朝駢儷入唐宋古文。文章以散文為主,駢散結合。第三節中,出現了很多音韻鏗鏘、內容豐富、文采飛揚的四字句。這些很好地增強了文章氣勢。內容情感造成的氣勢:全文內容豐富,道理深刻,情感浩然,氣盛言宜,讓人振奮。
11、句法造成的氣勢:作者曾自己說是以六朝駢儷入唐宋古文。文章以散2.為什么說此文是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就拿最能體現這一點的第三節來分析:這一節講了西南聯大的四大意義:立曠代偉業的基礎;三校合作的意義;西南聯大起到了學術中堅、轉移風氣的作用;南渡而能返北,歷史上所無。(1) “唯我國家,亙古亙新,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 這段文字精警雅達,鏗鏘有力,“唯”、“亙”、“亦”等字用字巧妙,即隱含了作者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又有助于形成鏗鏘有力的音節。句中引用也非常恰當,即是與前面文字相一致的四字句,又出自詩經,所含意義更能鼓舞人心。用字的巧妙,音節的鏗鏘與字里行間的深刻道理、豐富感情完美融
12、合,達到了極佳的藝術效果。2.為什么說此文是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2) 用比喻的方法將三校的交流合作比喻作“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合且平”,化用了古代典籍的句子,順手拈來、造化天成。 (3)將西南聯大西南聯大起到的學術中堅、轉移風氣的作用概括到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一句話中,極為凝練。 (4)作者的還擅長用精警的句子作煞尾,增加文章的力度和節奏感,如“違千夫之喏喏,作一士之諤諤”,都是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的典范。 (2) 用比喻的方法將三校的交流合作比喻作“五色交輝、3.本文為何要詳述聯大之始末?其敘事有何特點?碑文文體要求以敘事為主,而這樣一個紀念性的建筑,也必須使后來者明
13、其始末。本文主旨為記載西南聯大之始末,用的是史筆,所以要追溯聯大之始末。 敘史,筆觸平實,語調平和,民族恥辱的切膚之痛、抗戰勝利的豪情,含而不露,敘事簡潔而有法度;論議,實事求是,以事實為據,評斷切實而又目光如炬,立意高遠,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情動于中,而筆下風云翻卷。 該文以淺近文言體寫成,其敘事繁簡相宜,虛實結合,敘事簡潔而有法度,駢散相間,文采斐然,洵為名作。3.本文為何要詳述聯大之始末?其敘事有何特點?碑文文體要求以4. 談談對西南聯大精神的認識。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西南聯合大學匯集三校菁華,兼容并蓄,奮發圖強,師生們克服種種困難,弦歌不輟,業績卓然,開創聯大“剛
14、毅堅卓”之精神。中華民族教育的學脈不僅得以傳承,還作出了顯著的學術成就,培養出大批國家棟梁之材。 “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西方現代大學精神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結晶,既體現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愛國、民主、科學的主流意識,又承接了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的光榮歷史傳統,更突出了抗戰烽火中聯大自身的精神特質,堪稱大學精神之典范 。4. 談談對西南聯大精神的認識。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物資極結合文章內容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比較: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毛澤東撰寫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
15、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結合文章內容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比較: 人民英雄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相同處:兩文都使用了倒溯時間的結構方式,內容都是有關國家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不同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是為了紀念死難的烈士而作,感情慷慨悲壯;文字簡短有力;運用的是白話文。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是知識分子的心聲,體現了傳統士大夫的一些價值觀、歷史觀,既動人心魄又發人深思;全文容量更大;運用的是文言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馮友蘭與哲理文章馮友蘭的著述以哲學著作為主,如果有同學感興趣,不妨找他的中國
16、哲學史來略讀一下,了解中國哲學的概貌。若對哲理性的文學感興趣,可以讀讀紀伯倫的散文詩,泰戈爾、冰心的小詩或者卡夫卡、昆德拉的小說等,細細品味其中含蓄雋永、發人深省的理趣。馮友蘭與哲理文章馮友蘭的著述以哲學著作為主,如果有同學感興趣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鐘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 主要作品: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等。 宗璞宗璞談父親在文革里,我們的房子多被人占了,大家都擠在一個小屋子里。當時我在城里工作,有一天回家,我母親就說來包餃子,改善生活。煮餃子的時候,這盤餃子就找不到了,后來找了半天,我的父親坐在這盤餃子上。他一點都不覺得,因為他滿腦子都在思考
17、哲學的問題。另一件事經常被西南聯大的老先生們引為笑談。抗戰初期,西南聯大幾個教師從長沙赴昆明,車過鎮南關時,父親的手臂觸到城墻骨折。金岳霖對我說,司機警告大家,要過城門了,不要把手放到窗外。別人都照辦,只有我父親開始考慮,為什么不能放車外,放和不放的區別何在,其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何在?還沒考慮完,就骨折了。 宗璞談父親在文革里,我們的房子多被人占了,大家都擠在一個小 父女十五年自80歲-95歲,在雙目基本失明的情況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完成了150萬字的中國哲學史新編。 同樣在燕南園三松堂馮友蘭書房,同樣在雙目基本失明的情況下,同樣花了15年時間,同樣用口授的方式,馮友蘭的女兒宗璞(自57歲-72歲)完成了100萬字的長篇小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模擬電子技術D》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高三下學期學情調研考試(5月)生物試題含解析
- 武漢輕工大學《現當代美國小說》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商業地產機電系統和綠色認證全程管理唯一金牌培訓
-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波諾丁漢大學《機械產品拆裝繪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科技大學《流體力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快遞運營管理 課件 1.4網點管理
- 非標設備操作流程
- 裁縫技能系統培訓課程
- HSK5級 書寫講解教學課件
- 施工現場“五牌一圖”制度
-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課件(公開課校級)
- 2016電力設備監造技術導則
- 第6課-北宋的政治說課稿
- 幕墻玻璃維修更換施工方案
- 天津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含解析
- 冀教版說課標-說教材-五年級英語
- ANSA140培訓教程課件
- 紅燒肉烹飪技法教學課件
- 初中美術-用畫筆觸摸細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