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培訓課件_第1頁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培訓課件_第2頁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培訓課件_第3頁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培訓課件_第4頁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上篇 總論第一章 藥膳學的概念及發展簡史第二章 藥膳的特點、分類和應用原則第三章 藥膳學的基本理論第四章 藥膳制作的基本技能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上篇 總論第一章 藥膳學的概念及發展簡史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 第一章 藥膳學的概念及發展簡史 第一節 藥膳的概念及內容 一、藥膳的概念 藥膳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調加工制成的食品。 進而言之,藥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根據人體健康狀況和藥食同源之理,將適當的有藥用功效的食品和適當的中藥相配伍,運用各種烹調技術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 第一章 藥膳學的概念及發展簡史中醫 它是既

2、有食品作用又具有藥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營養、保健和治療作用。它是中國傳統的醫藥知識與食品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之目的的營養保健及治療食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 它是既有食品作用又具有藥品作用的美味 二、藥膳的意義和作用 藥膳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經數千年不斷探索積累而成的獨具特色的一門實用學科,是中華民族的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藥膳的作用:一是預防疾病,增強體質;二是治療疾病,康復保健;三是延年益壽,美容抗衰。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 二、藥膳的意義和作用中醫藥膳學醫學宣

3、教5 第二節 中國藥膳發展簡史 一、先秦兩漢時期藥膳發展情況 在我國,自文字出現以后,甲骨文與金文中就已經有了“藥”字與“膳”字。“藥膳”之詞,最早見于后漢書列女傳。 周禮天官記載,周朝宮廷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科,“食醫”專司飲食營養衛生。 內經中記載了半夏粳米湯等6個藥膳方。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 第二節 中國藥 黃帝內經特別強調了藥治與食治相結合的重要,“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氣”。 神農本草經中收載藥物365 種,其中藥用食物就達50種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蟲魚、禽、肉等“食藥物”。 金匱要略有“禽獸蟲魚禁忌并治”和“果實菜谷禁

4、忌并治”兩篇,專門論述了“食禁”內容并有當歸生姜羊肉湯的藥膳記載。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 黃帝內經特別強調了藥治與食治相結 二、魏晉隋唐時期藥膳發展情況 晉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療癭病、用羊肝治雀夜盲、用豬胰治療消渴病等。 孟詵食療本草中共收載食物藥261種(包括動物、植物和礦物)。 孫思邈千金方“夫為醫者,當須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痊,然后命藥”,并設“食治”專篇。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 二、魏晉隋唐時期藥膳發展情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 王燾外臺秘要在膳食食療保健方面有十分寶貴的記述,除在食物禁忌方面外,還有藥膳食療保健方,如氣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蜜方、干姜加雜面為燒

5、餅熟食方等,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太平圣惠方總結了藥膳的作用,并列舉了多種食療藥膳保健食品,如軟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餅,飲料之酒、漿、茶、乳等。 圣濟總錄包含有食治方285個,食膳類型又增加了散、飲、汁、煎、餅、面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9 王燾外臺秘要在膳食食療保健方面有 三、宋金元時期藥膳發展情況 宋金著名醫家李杲脾胃論十分強調營養飲食藥膳保健的重要。 張子和主張“養生當論食補,治病當論藥攻”,“補者,以谷肉菜養品體者也”。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收載常用 食物203種,并逐一介紹食物的性、味、有毒無毒及效用,至為實用。在膳食方面很講究配膳,詳盡記載了各種燒餅、饅頭、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中

6、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0 三、宋金元時期藥膳發展情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0四、明清時期藥膳發展情況 明代著名醫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收載了大量食物(包括乳腐、酥、魚鲊等),并列舉了許多食療方,極大地豐富了藥膳食療保健的內容。 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記載了大量飲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醬油、菜蔬、蜜餞等的制作法,內容豐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箋詳細記載了適合老年人的飲食,如粥類38種、湯類32種。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1四、明清時期藥膳發展情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1 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亦對老年人食粥作了詳論,提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五谷乃天生養人之物”,“諸菜皆地產陰物,所以養陰,故宜食之蔬有疏

7、通之義焉,食之,則腸胃宜暢無壅滯之患”。 盧如食物本草 五、近現代藥膳發展情況 近現代藥膳研究方興未艾,藥膳產品甚為豐富,藥膳劑型名目眾多,藥膳水平有所提高,辨證施膳和藥膳機理研究、劑型擴大和創新。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2 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亦對老年人食粥 第二章 藥膳的特點、分類和應用原則 第一節 藥膳的特點一、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酸味食物烏梅、枸杞子肝陰不足苦味食物苦瓜、綠茶心火上炎、內熱之證甘味食物大棗、山藥脾胃虛弱、營養不良辛味食物蔥、姜、芫荽表證、肺氣不宣咸味食物甲魚、海馬腎虛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3 第二章 藥膳的特點、分類和應用原則二、強身健體、防病治病 已病者藥膳可作為治病的主方或

8、輔助用方,祛邪 治病 未病者藥膳可改善機體的功能狀態,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強身健體三、方便快捷 取材容易 烹制簡便 經濟實惠 服用方便四、加減靈活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4二、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4 第二節 藥膳的分類 一、按藥膳的食品形態分類 (一) 流體類 1、汁類:由新鮮并含有豐富汁液的植物果實、莖、葉和塊根,經搗爛、壓榨后所得到的汁液。制作時常用鮮品。 熱病后煩渴西瓜汁、雪梨汁 噎膈飲食難氣陰兩虛五汁飲 血熱出血鮮荷葉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5 第二節 藥膳的分類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 2、飲類:將作為藥膳原料的藥物或食物經粉碎加工制成粗末,以沸水沖泡可溫浸即可。制作特點是

9、不用煎煮,省時方便,有時可加入茶葉一起沖泡而制成茶飲。 急性腸胃病姜茶飲(生理期疼痛) 內寒感冒姜糖飲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6 2、飲類:將作為藥膳原料的藥物或食姜茶飲制作方法:把紅茶包放進杯中,以熱水沖泡,再加入 適量的生姜汁和黑糖(或是蜂蜜),就完成了。紅茶的功效:紅茶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排 尿。另外,從中醫的陽陽論來看,紅茶之所以看起來紅紅的,是因為它屬于溫暖身體的食物。也就是說顏色屬于藍、白、綠的食物會冷卻身體,紅、黑、橙的食物會溫暖身體。 所以綠茶會冷卻身體,紅茶會溫暖身體。歐洲之所以不流行綠茶而流行紅茶,就是因為歐洲天氣比較寒冷的緣故。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7姜茶飲制作方法:把

10、紅茶包放進杯中,以熱水沖泡,再加入 適量的 黑糖的功效同樣從陽陽論來看,黑糖也可以溫暖身體,消除低體溫所造成的身體不適。當體溫上升,就能促進體內脂肪、廢棄物、糖分的燃燒,進而減輕體重、凈化血液。有人說吃黑糖會胖其實不正確,跟紅茶一起攝取的話,反而還會變瘦呢。東京農業大學的營養學教授就發表過黑糖可以降低血糖的研究結果,只要知道黑糖可以升高體溫、燃燒血糖,那也是理所當然的。此外,黑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鐵、鋅、鈣、鉀等礦物質。所以,對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三大營養素攝取過量,必須以維生素、礦物質幫助身體燃燒這些營養,卻又攝取不足,導致許多生活惡習癥狀的現代文明人來說,黑糖是一

11、種很好的健康食品。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8 黑糖的功效同樣從陽陽論來看,黑糖也可以溫暖身體,消除低體 姜的功效日本大約有150種醫療用中藥,其中75%都有用到薑,薑具有的療效可說是沒有薑就沒有中藥了。中藥經典傷寒論就有提到薑可以溫暖身體(促進血液循環),活化所有內臟的機能。還可消除體內多餘液體(積水),驅風(排出氣體),幫助消化.,而明代藥學典籍本草綱目則記載薑御百邪(各種疾病)。據說孔子每天也都用薑來當副菜的。薑含有薑酮、薑油酮、薑油等等辛辣成分,還有薑烯、蒎烯等芳香(精油)成分。最近甚至在藥理學領域中,接連發現了薑的驚人效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通,降低血壓。降低血小板凝聚力,預防血管栓塞。

12、提高體溫,強化白血球效能,增加免疫力。 發揮排汗、解熱、去痰、止咳功效。 促進排尿,改善水腫與積水肥胖。 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消除鬱悶。 促進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 殺死食物中毒菌或腸道內的有害細菌。 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讓心情高昂。 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19 姜的功效日本大約有150種醫療用中藥,其中75%都有用到 用字典來查ginger這個字,可以看到除了薑之外,還有志氣、健康、精神等等意思,當作動詞則是用薑調味、增加活力、鼓舞等等。There is no ginger in him.就可以翻譯成/他沒有活力。所以說,英國人也早就知道薑的功效

13、了。 十六世紀黑死病大流行,倫敦有三分之一的市民喪失生命,當時亨利八世得知只要多吃薑就不會死的事實,便命令倫敦市長要讓所有國民多吃薑,所以倫敦到現在都還能買到做成人型的ginger bread(薑餅人)呢。 早上剛起床,大腦以及體內許多內臟都還沒清醒過來,體溫也比較低,所以心情通常會有點憂鬱。這時候只要用薑茶(加入黑糖和蜂蜜)來溫暖身體,補充糖分,藉著薑的身心活化作用來確實提起精神,就可以有個愉快的一天了。 只要喝一兩杯薑茶代替早餐就可以了。如果覺得薑有點太刺激,可以多加一些黑糖和蜂蜜,來緩和刺激。薑可以削成薑泥,或是榨成薑汁。直接食用薑泥還可以攝取食物纖維,所以對便秘的人來說是很適合的。中醫

14、藥膳學醫學宣教20 用字典來查ginger這個字,可以看到除了薑之外,還有 3、湯類:將要做藥膳的藥物或食物經過一定的炮制加工,放入鍋內,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這是藥膳應用中最廣泛的一種劑型。食用湯液多是一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 神經衰弱、病后體虛蔥棗湯 腎虛腰痛疼痛、骨軟地黃田雞湯 消化道出血雙荷湯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1 3、湯類:將要做藥膳的藥物或食物經 4、酒類:將藥物加入一定量的白酒,經過一定時間的浸泡而成。 風濕病虎骨酒,白花蛇酒 補腎助陽鹿茸酒 5、羹類:以肉、蛋、奶或海產品等為主要原料加入藥材而制成的較為稠厚的湯液。 補腎益氣、散寒止痛羊肉羹 壯元陽、強筋骨什錦鹿茸羹

15、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2 4、酒類:將藥物加入一定量的白酒, (二) 半流體類 1、膏類:亦稱“膏滋”。將藥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濃縮后加糖或煉蜜制成的半流體狀的稠膏。具有滋補、潤燥之功,適用于久病體虛、病后調養、養生保健者長期調制服用。 補髓添精羊肉膏 須發早白或脫發烏發蜜膏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3 (二) 半流體類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 2、粥類:是以大米、小米、秫米、大麥、小麥等富于淀粉性的糧食,加入一些具有保健和醫療作用的食物或藥物,在加入水一同煮熬而成半液體的食品。中醫歷來就有“糜粥自養”之說,故尤其適用于年老體弱、病后、產后等脾胃虛弱之人。 清肝熱、降血壓芹菜粥 健脾、開胃、止瀉鮮藕

16、粥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4 2、粥類:是以大米、小米、秫米、大 3、糊類:由富含淀粉的食料細粉,或配以可藥食兩用的藥材,經炒、炙、蒸、煮等處理水解加工后制成的干燥品。內含糊精和糖類成分較多,開水沖調成糊狀即可食用。 補腎烏發黑芝麻糊 潤肺止咳杏仁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5 3、糊類:由富含淀粉的食料細粉,或 (三) 固體類 1、飯食類:是以稻米、 糯米、小麥面粉等為基本材料,加入具有補益且性味平和的藥物制成的米飯和面食類食品。分為米飯、糕、卷、餅等種類。 益脾胃、澀精氣山藥茯苓包子 健脾利濕蕓豆卷 益氣養血參棗米飯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6 (三) 固體類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6 2、糖果類:以糖為原料

17、,加入藥粉或藥汁,兌水熬制成固態或半固態的食品。 健脾和胃、祛痰止咳姜汁糖 清熱、潤肺、化痰柿霜糖 3、粉散類:是將作為藥膳的中藥細粉加入米粉或面粉之中,用溫水沖開即可食用。 補中益氣糯米粉 醒脾和胃、理氣止嘔砂仁藕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7 2、糖果類:以糖為原料,加入藥粉或 二、按制作方法分 1、燉類:此類藥膳是將藥物和食物同時下鍋,加水適量置于武火上,燒沸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燉爛而制成的。 2、燜類:此類藥膳是將藥物和食物同時放入鍋內,加適量的調味品和湯汁,蓋緊鍋蓋,用文火燜熟的。 3、煨類:此類藥膳是將藥物與食物置于文火上或余熱的柴草灰內,進行煨制而成。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8 二、按制作

18、方法分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8 4、蒸類:此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和調料拌好,裝入碗中,置蒸籠內,用蒸氣蒸熟的。 5、煮類:此類藥膳是將藥物與食物放在鍋內,加入水和調料,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熟的。 6、熬類:此類藥膳是將藥物與食物倒入鍋內,加入水和調料,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燒至汁稠,味濃、粑爛的。 7、炒類:此類藥膳是先用武火將油鍋燒熟,再下油,然后下藥膳原料炒熟的。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29 4、蒸類:此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和調 8、熘類:這是一種與炒相似的藥膳,主要區別是需放淀粉勾芡。 9、鹵類:此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加工后,放入鹵汁中,用中文逐步加熱烹制,使其滲透鹵汁而制成的。 10、燒類:此類

19、藥膳是將食物經煸、煎等方法處理后,再調味、調色,然后加入藥物,湯汁,用武火燒滾,文火燜至鹵汁稠濃而制成的。 11、炸類:此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放入油鍋中炸熟而成的。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0 8、熘類:這是一種與炒相似的藥膳,主要區別 三、按藥膳的功用分類 (一) 養生保健延壽類 1、補益氣血藥膳:適用于平素體質素虛或病后氣血虧虛之人,如十全大補湯、八珍糕等。 2、調補陰陽藥膳:適用于機體陰陽失衡之人,如具有補陰作用的桑椹膏,補陽作用的冬蟲夏草鴨等。 3、調理五臟藥膳:適用于心、肝、脾、肺、腎五臟虛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來補養肝、心、脾、肺、腎五臟。如健脾膏、補腎膏。中醫藥膳學醫學宣

20、教31 三、按藥膳的功用分類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1別名:蟲草 冬蟲夏草是蟲和草結合在一起長的一種奇特的東西,冬天是蟲子,夏天從蟲子里長出草來。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草是一種蟲草真菌。怎么長出來的呢?夏季,蟲子將卵產于草叢的花葉上,隨葉片落到地面。經過一個月左右孵化變成幼蟲,便鉆入潮濕松軟的土層。土層里有一種蟲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襲那些肥壯、發育良好的幼蟲。幼蟲受到孢子侵襲后鉆向地面淺層,孢子在幼蟲體內生長,幼蟲的內臟就慢慢消失了,體內變成充滿菌絲的一個軀殼,埋藏在土層里。經過一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來臨,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時長出地面,長成一根小草,這樣,幼蟲的軀殼與小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

21、“冬蟲夏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2別名:蟲草 冬蟲夏草是蟲和草結合在一起長的一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腎、肺經。功能主治: 具有養肺陰,補腎陽的功效,為平補陰陽之品,用于肺癆咳血,陽痿遺精等癥。如東寶肝泰、百苓膠囊、金水寶。 此外,病后體虛不復,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蟲夏草同鴨、雞、豬肉等燉服,有補虛扶弱之效。蟲草有平喘作用。 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5克-10克。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3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3 4、益智藥膳:適用于老年智力低下,以及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記憶力減退之人,如柏子仁燉豬心等。 5、明目藥膳:適用于視力低下、視物昏花之人,如黃連羊肝丸、決明子雞肝湯等。 6、聰耳藥膳:適用

22、于老年耳聾、耳鳴,以及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聽力減退之人,如磁石粥、清肝聰耳李實脯等。 7、延年益壽藥膳:適用于老年平素調養,強身健體,養生防病之人,如清宮壽桃丸、茯苓夾餅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4 4、益智藥膳:適用于老年智力低下 (二) 美容美發類 1、增白祛斑藥膳:適用于皮膚上有黑點、黑斑、色素沉著之人,如白芷茯苓粥、珍珠拌平菇等,以美容增白。 2、潤膚美顏藥膳:適用于老年皮膚老化、松弛,面色無華之人,具有美容抗衰功效,如沙苑甲魚湯、筍燒海參等。 3、減肥瘦身藥膳:適用于肥胖之人,如荷葉減肥茶、參芪雞絲冬瓜湯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5 (二) 美容美發類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5 4、烏發生發藥膳

23、:適用于脫發、白發以及頭發稀少之人,如黑芝麻山藥米糕、積善堂經驗方中的烏發蜜膏等。 5、固齒藥膳:適用于老年體虛、牙齒松動、掉牙之人,如滋腎固齒八寶鴨、金髓煎等。 (三) 祛邪治病類 1、解表藥膳:具有發汗、解肌透邪的功效,適用于感冒以及外感病的初期。如蔥豉湯、香薷飲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6 4、烏發生發藥膳:適用于脫發、白發 2、清熱藥膳: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于機體熱毒內蘊,或余熱未清之證。如白虎湯、清暑益氣湯等。 3、祛寒藥膳: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適用于機體外寒入侵或虛寒內生的病證。如當歸生姜羊肉湯、五加皮酒等。 4、消導藥膳: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于消化不良、

24、食積內停,腹脹等癥。如山楂糕、五香檳榔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7 2、清熱藥膳:具有清熱解毒、生津白虎湯白虎湯是中藥的一個處方,源于漢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是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 白虎湯的主要成分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功能清氣熱、瀉胃火。適用于高熱、煩渴引飲、大汗出、脈洪大,及胃火引起的頭痛、齒痛、牙齦出血等癥。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8白虎湯白虎湯是中藥的一個處方,源于漢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 5、通便藥膳: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于大便干燥之癥。如麻仁潤腸丸、蜂蜜香油湯等。 6、利水藥膳:具有利水祛濕、通利小便的功效,適用于尿少浮腫、小便不利等癥。如茯苓包子等。 7、活血藥膳:具有

25、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適用于瘀血內停,跌打損傷等癥。如益母草膏、當歸雞等。 8、理氣藥膳:具有行氣、理氣、止痛功效,適用于肝氣郁結,脹痛不舒以及氣滯血瘀等證。如陳皮飲、佛手酒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39 5、通便藥膳:具有潤腸通便的 9、祛痰藥膳:具有祛痰止咳之功,適用于咳嗽痰多,喉中痰鳴等癥。如梨膏糖、瓜蔞餅等。 10、止咳藥膳:具有宣肺止咳之功,適用于咳嗽等癥。入川貝蒸白梨、糖橘餅等。 11、平喘藥膳:具有止咳喘之功,適用于哮喘等證。如絲瓜花蜜飲、柿霜糖等。 12、熄風藥膳:具有平肝、熄風定驚之功,適用于肝經風熱,或虛風內動之癥。如菊花茶、天麻魚頭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0 9、祛痰藥膳:

26、具有祛痰止咳之功,柿霜糖柿霜糖是由柿餅表面凝結的柿霜熬制而成,具有生津止渴、清熱潤喉、止血寧嗽等功效。其制作方法如下: 1.收霜:同一批柿餅,可于12月和翌年2月兩次收霜。一般每100公斤柿餅可出8公斤毛霜。收霜方法是:將柿餅通過敲打,震落表面柿霜。收霜后的柿餅不影響出售。 2.溶霜:將收集的柿霜按1:5加水浸泡,使之溶解。浸泡期間,每2小時攪動一次,共攪動3次,而后靜置過夜,次日用細布濾出上清液。殘渣繼續用3倍水浸泡4小時,過濾,取上清液;殘渣再加2倍水浸泡2小時.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1柿霜糖柿霜糖是由柿餅表面凝結的柿霜熬制而成,具有生津止渴、清 13、安神藥膳:具有養血補心、鎮靜安神的功效

27、,適用于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癥。如柏仁粥、酸棗仁湯等。 14、排毒藥膳:具有調節機體狀況,改善機體功能,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適用機體不適,痤瘡等平素火毒易盛之癥。如黃芪蘇麻粥、鮮筍拌芹菜等。 (四) 疾病康復類 人參蓮蓉湯、當歸生姜羊肉湯、烏雞白鳳湯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2 13、安神藥膳:具有養血補心、鎮靜安神的 第三節 藥膳的應用原則 一、辨證施膳 氣虛參棗米飯、山藥湯圓、茯苓包子、 益脾餅、大棗粥 血虛大棗、花生、桂圓、枸杞子 陰虛生熟地、制首烏、百合、麥冬、龜板膠 陽虛羊肉、狗肉、鹿茸、鹿角膠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3 第三節 藥膳的應用原則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 二、三因制宜 (一)

28、因時施膳 春季氣候溫和,萬物生長向上五臟屬肝 補肝首烏肝片、妙香舌片 夏季氣候火熱,人體喜涼五臟屬心 清補西瓜盅、荷葉鳳脯 秋季氣候涼爽五臟屬肺平補 菊花肉片、參麥團魚、玉竹心子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4 二、三因制宜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4 冬季氣候寒冷,陽氣深藏五臟屬腎 滋補歸芪雞、龍馬童子雞 四季皆宜茯苓包子、銀耳羹 (二) 因地施膳 潮濕之地溫燥辛辣 寒冷之地溫熱之品 濕熱之地清涼甘淡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5 冬季氣候寒冷,陽氣深藏五臟屬(三)因人施膳 1、少兒 生長、發育階段稚陰稚陽臟腑嬌嫩 不宜大寒大熱 小兒脾胃不足過食生冷、油膩 損傷脾胃消化不良 易消化,多樣化,富有營養中醫藥膳學醫學宣

29、教46(三)因人施膳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62、老年虛心、肝、脾、肺、腎不足體力下降、記憶力 減退、頭暈、失眠、性功能減退、腰酸腿軟、腹脹、便秘實血脈不通暢,痰濕內阻骨質增生、動脈硬化、 組織增生 多服健脾開胃、補腎填精、益氣養血、活血通脈、通便及延年益壽藥膳。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72、老年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73、孕婦 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三、以形補形(一) 以臟補臟豬心補養心血,安神定志羊肝補肝明目豬肚健脾益氣豬腎補腎益腎(孫思邈用豬腎湯治產后虛羸。豬的腎 上腺,俗稱小腰子對人體有害,不宜使用)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83、孕婦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8(二) 以腦補腦魚腦健腦益智(三)

30、 以髓補髓豬脊髓補髓(朱丹溪大補陰丸用其治虛損)(四) 以子補子菟絲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女貞子均有種子作用以治不孕、不育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9(二) 以腦補腦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49 第三章 藥膳學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藥膳學的基礎理論 一、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 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是中醫學理論最突出的特點。這一概念的基本核心,是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相互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藥膳的施用,也正如中醫治法中方劑的運用,目的是調理臟腑氣血,協調機體陰陽。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0 第三章 藥膳學的基本理論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0

31、二、以辨證論治原則指導施膳 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學另一個重要特色。它是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理論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運用。三、陰陽五行理論的應用 陰陽平衡為藥膳調治的總則。 五行相關是辨證施膳的主要方法。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1二、以辨證論治原則指導施膳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1 五行學說,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規律并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 五行學說主要內容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的特性三、事物五行屬性的歸類四、五行的生克關系五、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2 五行學說,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

32、的概念、特性、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木火土金水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3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直觀觀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劃分各種事物五行屬性的基本依據。 “五行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尚書周書洪范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4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對木、火、生 長升 發舒 暢條 達木曰曲直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5生 長木曰曲直 離離原上草,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5炎 熱光 明升 騰火曰炎上

33、 楚鄉祝融分, 炎火常為虞。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6炎 熱火曰炎上 楚鄉祝融分,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6生 化承 載受 納稼穡土曰稼穡 萬物土中生, 萬物土中滅。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7生 化稼穡土曰稼穡 萬物土中生,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7滋 潤下 行寒 涼閉 藏 水曰潤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8滋 潤水曰潤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8金曰從革沉 降收 斂肅 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9金曰從革沉 降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59 古人以五行的特性為依據,采用取象比類法和推演絡繹法,從而構建了事物的五行

34、系統。三、五行屬性的歸類事物取象比類法推演絡繹法五行屬性歸類五行系統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0 古人以五行的特性為依據,采用取象比類法和推演絡繹法,取象比類法 即將某種事物所特有的征象與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較,以確定其五行歸屬。 如東方為日出之方位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東方屬木。西方、南方、北方同理。推演絡繹法 即根據已知某些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歸納其他相關事物,從而確定這些事物的五行歸屬。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1取象比類法 即將某種事物所特有的征象與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較,五方 與五行南北東西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2五方 與五行南北東西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2四、五行之間的關系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

35、五行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系。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 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3四、五行之間的關系 1、五行相生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3木火土金水生 “生我”者為母, “我生”者為子。母子關系 -難經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4木火土金水生 “生我”者為母, 母子關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間相克制、制約的關系。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2、五行相克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5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間相所勝與所不勝的關系 -內經水木火金土克 克我者為我“所不勝” “我克”者為我“所勝。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6所勝與所不勝的關系 -內經水 五行制化,

36、是指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 包括生中寓克,克中寓生。 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圖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7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3、五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勝的過度克制。又稱“過克”。 相乘次序同相克,即木土水火金。 水木火金土4、五行相乘乘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8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勝的過度克制。又稱“過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向制約和克制。又稱“反克”。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金火水土木。 5、五行相侮水木火金土侮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69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向制約和克制。五 行 乘 侮 關 系 圖金木土木強木弱

37、氣有余金克木 木克土其不及 制 己 所 勝侮 所 不 勝(所不勝)(所 勝)(木旺侮金) (木旺乘土) (木弱金乘)己所不勝,侮而乘之(木弱土侮)己所勝,輕而侮之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0五 行 乘 侮 關 系 圖金木土木強木弱氣有余金克木 木克土藥性包括藥物發揮療效的物質基礎和治療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作用,是藥物性質與功能的高度概括。藥性理論研究藥性形成的機制及其運用規律的理論。其基本內容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藥物治病的中醫解釋不外是扶正驅邪,消除病因,恢復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糾正陰陽氣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現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復到正常狀態。第二節 藥膳學的藥性理論中醫

38、藥膳學醫學宣教71藥性包括藥物發揮療效的物質基礎和治療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作用一、四氣1 含義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 2 確定依據以用藥反應為依據,以病證寒熱為基準。3 所示效用寒涼藥大多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除蒸、瀉熱通便、清熱利尿等作用,常用來治療熱性病癥;溫熱藥大多具有溫里散寒、暖肝散結、補火助陽等作用,常用來治療寒性病癥。 4 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寒熱錯雜者,則寒熱并用。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2一、四氣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2二、五味1 含義五味,就是藥物具有酸、苦、辛、甘、咸五種不同的滋味。除五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2 確定依據五味的產

39、生,首先是通過口嘗。所以五味不僅是藥物味道的真實反映,更重要的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3 所示效用及臨床應用(一)辛 能散、能行,即有發散、行氣行血等作用。一般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大多數有辛味。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3二、五味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3(二)甘 能補、能和、能緩,即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補性、調和藥性的藥物和止痛藥物大多數有甘味。(三)苦 能泄、能燥、能堅,即有清泄火熱、降泄氣逆、通泄大便、燥濕、堅陰等作用。一般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逆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濕、瀉火存陰的藥物多有苦味。(四)酸能收、能澀,即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

40、、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有酸味。(五)咸能下、能軟,即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等作用。一般瀉下潤下通便、軟堅散結的藥物多有咸味。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4(二)甘 能補、能和、能緩,即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六)淡能滲、能利,即 有滲濕、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濕、通利小便的藥物,大多數是淡味。(七)澀與酸味藥的作用相似,即有收斂、固澀等作用,具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及止血等作用。4 氣味配合 氣和味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種藥物既具有一定的氣,又具有一定的味。必須將氣和味的作用綜合起來看待。一般說,性味相同的藥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藥物,功效也就有所區別。性同味不同、或味同

41、性不同的藥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處和不同之點。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5(六)淡能滲、能利,即 有滲濕、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濕三、升降浮沉1 含義升降浮沉就是藥物作用于人體的四種趨向。(一)升:就是上升提舉的意思,趨向于上,能治病勢下陷的藥物,都有升的作用。(二)降:就是下達降逆的意思,趨向于下,能治病勢上逆的藥物,都有降的作用。(三)浮:就是上行發散的意思,趨向于外,能治病位在表的藥物,都有浮的作用。(四)沉:就是向內收斂的意思,趨向于內,能治病位在里的藥物,都有沉的作用。 2 確定依據 通過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產生的療效而概括出來的用藥理論。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6三、升降浮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

42、6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培訓課件四、歸經1 含義 歸經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2 理論基礎 臟腑經絡學說(核心)3 確定依據 以藥物療效作為歸經依據十分準確。4 表述方法 十二臟腑經絡法表述;經絡的陰陽屬性表述;二法合并表述。5 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通過辨證審因,診斷病變所在臟腑經絡位置,按照歸經來選擇適當藥物進行治療;有助于區別功效相似的藥物;指導醫生注意臟腑病變的相互影響,恰當選擇用藥。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8四、歸經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8五、毒性1 含義 古代毒藥是一切藥物的總稱;藥物的毒性是藥物的偏性。 現代所謂毒性一般指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

43、不良影響及損害性。2 毒性分級 大毒、有毒、小毒三類,均指藥物的毒副作用的大小。3 產生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劑量過大、誤服偽品、炮制不當、制劑服法不當、配伍不當等。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9五、毒性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791.配伍的概念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點,有選擇性地將兩種或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用地的用藥方法。2.配伍意義 增強治療效能,擴大治療范圍,適應復雜病情,減少不良反應。(減毒增效)3.配伍的內容 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總稱為配伍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藥臨床應用的7種基本規律,是中醫組方的基礎。(一)單行:就是單用一味藥來治療疾病。如獨參湯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

44、、治療虛脫等。第三節 藥膳學的配伍理論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01.配伍的概念第三節 藥膳學的配伍理論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二)相須:就是兩種功用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后可以加強原有藥物的功效。如麻黃桂枝(三)相使:就是用一種藥物作為主藥,配合其它藥物來提高主藥的功效。如黃芪茯苓(四)相畏:就是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來消除它的毒性,叫半夏畏生姜。(五)相殺:就是一種藥物能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殺半夏毒。(六)相惡:就是兩種藥配合應用以后,一種藥物可以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如人參惡萊菔子。(七)相反:就是兩種藥物配合應用后能發生劇烈的毒副作用。如

45、甘草反甘遂,詳見十八反歌和十九畏歌。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1(二)相須:就是兩種功用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后可以加強原有藥 十八反歌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及、白蘞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蘆反人參(西洋參)、黨參、丹參、苦參、玄參、沙參、細辛、白芍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2 十八反歌本草言明十八反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及、白蘞中十九畏歌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熞炙煿莫相依。硫磺畏樸硝 水銀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人參畏五靈脂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3十九畏歌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硫磺畏樸硝 中醫藥4. 藥膳的注意事項(一)配伍禁忌1、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合蒼術草令人動風合蕎麥食落毛發,患風病合鴿肉、鯽魚、黃豆豉令人滯氣2、豬血:忌地黃、何首烏合黃豆食人氣滯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44. 藥膳的注意事項中醫藥膳學醫學宣教843、豬心:忌吳茱萸4、豬肝:合蕎麥、豆醬令人發痼疾合鯉魚腸子令人傷神合魚肉令人生癰疽5、羊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