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復習》考點精講精練課件_第1頁
部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復習》考點精講精練課件_第2頁
部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復習》考點精講精練課件_第3頁
部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復習》考點精講精練課件_第4頁
部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復習》考點精講精練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元復習考點精講第五單元壺口瀑布1718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1920登勃朗峰一滴水經過麗江寫作指導口語交際17壺口瀑布1.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他的作品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2.寫作背景 壺口瀑布是一篇描寫水的游記。作者梁衡調動形象生動的筆觸,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的情狀和態勢

2、,熱情地贊美了祖國壯麗的河山。全文寫景細膩,主要借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及偉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寫景不是孤立地寫景,而是在寫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二是巧妙聯想。由小小的壺口瀑布透視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人們歷盡艱難、寧壓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都應該牢牢把握,細心領會。3.知識積累關于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僅次于貴州黃果樹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離內,河面寬度從數百米急劇收窄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勢若萬馬奔騰;同時,平

3、均流量為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的高處,飛速跌落至直徑50余米的大石潭中,聲如洪鐘巨雷,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 的罕見奇觀。而到了冬季,整個水面全部冰凍,結出罕見的巨大冰瀑。熟讀課文,完成第14題。1.看拼音寫漢字。(1)臨出發時有人go ji():“這個時節看壺口最危險,千萬不要到河灘里去。”(2)河水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tu tu sng sng(),qin h hu yng(),撞向石壁,排排黃浪sh sh()碎成堆堆白雪。告誡 推推搡搡前呼后擁 霎時 (3)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ch chng()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4)溝底飛轉著一個個xun w(

4、)。(5)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hn jn()。(6)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y hu()的。 馳騁 漩渦 寒噤 迂回 (7)而這一切都隱在sh l l()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8)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zhn r y lng()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9)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n b k ( )。 濕漉漉 震耳欲聾 怒不可遏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或根據意思寫詞語。(1)馳騁:(2) :形容極短的時間。(3)迂回:(4)怒不可遏: 騎馬奔跑。形容奔騰活躍。霎時 回旋;環繞。繞到敵人側面或后面(進攻敵人)。

5、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3.完成壺口瀑布的自學結構圖。 所至所見 所感壺口瀑布河心 瀑布之水 險 龍槽附近之水 千孔萬竅 河心龍槽 震撼人心 小小壺口容納千姿百態、大千世界 黃河個性柔中帶剛,寬厚而不軟弱 4.朗讀課文,完成第(1)(2)題。(1)說說課文分別寫了壺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節的哪些特點。雨季壺口瀑布的特點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鍋沸水”,水勢浩大,濤聲如雷,令人害怕。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觀豐富多樣,有雄渾壯闊,有陡峭奇絕,多姿多彩。 (2)作者一邊記述所見景象,一邊表達自己的感受。請找出作者表達感受的文字,說說你的理解。由景物引發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觀賞了河水在壺

6、口前的種種形態后發出的感嘆:“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弊髡哂勺匀宦撓氲饺吮旧?巧妙地把水的多樣與人的多情聯系起來,文章的意蘊也頓時變得豐富起來水的種種形態,不正是人生百態的象征嗎?作者進而又自設一問:“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毋庸作答,哲理意味油然而生。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第13題。 第二次我專選了個枯水季節。春寒剛過,山還未青,谷底顯得異常開闊。我們從從容容地下到溝底,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我一直走到河心,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

7、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我依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溝底飛轉著一個個漩渦,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 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

8、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9、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1.第段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以靜襯動。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藍”襯托壺口瀑布奔騰激越、令人震撼的氣勢。 2.選文在動詞使用方面很有特點,請說說其妙處。 第一,選詞準確,詞語豐富。如描寫即將墜入深溝的河水,連用“擠”“撞”“推”“搡”“呼”“擁”等動詞,非常準確地表現出水的種種動態。第二,適當重復,形成特殊的表達效果?!暗弊衷谶@兩段中出現

10、了六次,突出強調了瀑布飛流直下的動態,特別是第段,在不長的語句中連續五次使用了“跌”字,三次使用了“碎”字,不僅強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適當的重復而形成了獨特的音節效果。第三,運用擬人手法,用人的動作寫水的動態。像“走”“進”“折返”“迂回”“覓”等動詞的運用使文章的描寫更有形象性,更易打動讀者,也更能引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 3.文章為什么要寫黑豬掉進深溝的事?前面“當地人說”幾個字能否刪除?為什么? 從側面烘托激流洶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刪除。因為這不是作者親眼所見,而是聽“當地人說”的,可能有些夸張的成分,如果刪除,就是在說一個絕對真實的事件,與實際不符。 閱讀下列選文,完成第12

11、題。讀三峽王充閭 “船窗低亞小欄桿,竟日青山畫里看”。我滿懷著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游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不,應該說早在混沌初開、乾坤始奠之際,它就已經攤開在這里了。它的每一疊巖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記事珠和備忘錄。里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律動著乾坤的吐納,展現著大自然的啟示;里面映照著堯時日、秦時月、漢時云,浸透了造化的情思與眼淚。 我們不能設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涵,但總可以觀嬗變于煙波浩渺之外,啟哲思于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

12、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然地被呼喚出來。 在這錦山秀水之間,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河里,載著一位絕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不獨閭里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周甲子,這里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場,年輕的陸遜創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托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妙算,在魚腹浦擺下了“八陣圖” 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跡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復識矣。就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

13、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云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蒙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比之于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里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斷岸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鋒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云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王國維有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之境界”的說法,還有人把繪畫分為寫實、傳神、妙悟三個層次。 我以為,讀三峽可能也有三種靈境: 始讀之,止于心靈對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馳,

14、怦然心動。 再讀之,會感到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景物交融互滲,物我融為一體,亦即辛棄疾詞中所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卒讀之,則深入畫境,濃酣忘我“部然而澹,悠然而遠”。進入易經中講的那種“天地因蘊,萬物化醇”的靈境,此刻該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文章源于網絡,有刪改)1.黃河和長江是具有華夏民族象征意義的兩大河流,而壺口瀑布和三峽又分別是這兩大河流最具代表性的區域,試比較壺口瀑布與讀三峽兩文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 略2.游記這一體裁,涉及內容廣泛,寫法自由,風格多樣,請說說讀三峽在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的特點。 略閱讀下列選文,完成第13題。西溪的晴

15、雨郁達夫西北風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曉得蘆花總還沒有白,前兩星期,源寧來看了西湖,說他倒覺得有點失望,因為湖光山色,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兒。他開來的一張節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項;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張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寧去嘗一嘗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陰陰漠漠的一層,濕風吹來,有點兒冷,也有點兒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氣息。車過方井旁邊,自然又下車來,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們的古墓。從墓門望進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個大洞,什么也看不見,鼻子里卻聞吸到了一種霉灰的陰氣。 把鼻子掀了兩掀,聳了一聳肩膀,大家都說,可惜忘記帶了電筒,但在下意識里,自然也有一種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

16、,在那里作惡,直到花塢的溪旁,走進窗明幾凈的靜蓮庵堂去坐下,喝了兩碗清茶,這一些鬼胎,方才洗滌了個空空脫脫。 游西溪,本來是以松木場下船,帶了酒盒行廚,慢慢兒地向西搖去為正宗。像我們那么高坐了汽車,飛鳴而過古蕩、東岳,一個鐘頭要走百來里路的旅客,終于是難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車座里,引頸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見一派空明,遙蓋在淡綠成蔭的斜平海上;這中間不見水,不見山,當然也不見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綠綠,遠無岸,近亦無田園村落的一個大斜坡,過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為止的那一條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處就在這里,尤其是當微雨朦朧,江南草長的春或秋的半中間。 從留下上船,回環曲折,

17、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蘆花淺水里打圈圈;圓橋茅舍,桑樹蓼花,是本地的風光,還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帶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覺,忽而又會得移上你的面前來,和你點一點頭,又匆匆的別了。 搖船的少女,也總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個站在船尾把搖櫓,一個坐在船頭上使槳,身體一伸一俯,一往一來,和櫓聲的咿呀,水波的起落,湊合成一大又圓又曲的進行軟調;游人到此,自然會想起瘦西湖邊,竹西歌吹的閑情,而源寧昨天在漪園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靈簽,仿佛是完全的應了,簽詩的語文,是庸風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蘆庵,上了彈指樓,因為是在雨里,帶水拖泥,終于也感不到什

18、么的大趣,但這一天向晚回來,在湖濱酒樓上放談之下,源寧卻一本正經地說:“今天的西溪,卻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風和,并且在報上也曾看到了蘆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龍夫婦,又來約去西溪,去的時候,太晚了一點,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彈指樓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陽,反照在蘆花淺渚的高頭,花也并未怒放,樹葉也不曾凋落,原不見秋,更不見雪,只是一味地晴明浩蕩,飄飄然,渾渾然,洞貫了我們的腸腑。老僧無相,燒了面,泡了茶,更送來了酒,末后還拿出了紙和墨,我們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邊的蘆花蕩,就問無相,花要幾時才能全白?老僧操著緩慢的楚國口音,微笑著說:“總要到陰歷十月的中間;若有

19、月亮,更為出色。”說后,還提出了一個交換的條件,要我們到那時候,再去一玩,他當預備些精饌相待,聊當作潤筆,可是今天的字,卻非寫不可。老龍寫了“一劍橫飛破六合,萬家憔悴哭三吳”的十四個字,我也附和著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見過的聯語:“春夢有時來枕畔,夕陽依舊上簾鉤?!?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樓來,小河里起了晚煙,船中間滿載了黑暗,龍婦又逸興遄飛,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簫來吹著?!捌渎晢鑶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倒真有點像是七月既望,和東坡在赤壁的夜游。1.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 參觀古墓的“恐怖、不安”和靜蓮庵堂的清茶滌蕩相映成趣。乘車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

20、空明青翠。乘船賞景,感受西溪的回環和秀美。少女搖船,領略竹西歌吹般的閑情。 2.有人說,本文記敘的兩次賞游,無論是雨中,還是晴日,都讓讀者在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到了悠然的詩情。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由。微雨西溪圖中,在微雨的背景下,營造了濕風吹冷、野草飄香的氛圍,為全文營造了朦朧素淡的詩意。游賞路上,天色是“陰陰漠漠的”,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氣息”;高坐車上,所見的是“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綠綠”的雨中山水圖;乘船游覽,又以一幅少女搖舟圖敘寫出搖船少女的風姿,竹西歌吹般的閑情,既讓人感受到一種文人的浪漫情懷,又讓人感受到悠然的詩意。晴日西溪圖中,午后斜陽里流連于彈指樓上,觀

21、景、揮毫、飲酒,晚煙中的洞簫,凡此種種,無不透露出閑情詩意;斜陽反照在蘆花淺渚的高頭,勾勒出一幅晴明浩蕩,飄飄然,渾渾然的夕陽蘆蕩圖,營造了濃重的詩意氛圍,讓人在品讀文人雅趣中產生美的藝術感受。3.作者在文章收筆處,描述龍婦吹洞簫像東坡夜游赤壁。請問這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洞簫的幽咽;夜游的朦朧詩意;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 閱讀了壺口瀑布讀三峽西溪的晴雨這三篇游記,說說你對游記有怎樣的認識。示例:游記,是對旅行進行記錄的一種文體,可將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抒寫出來。游記主要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也會用到抒情、議論和說明等方式。游記是記敘散文的一種,具有散文形式靈活、文情并茂、篇幅短小的特點,同

22、時具備了文學、旅游以及審美的內涵和要求。游記雖然每篇都不外乎是描寫山水景物,但是由于作者們的生活經歷、氣質素養的不同,游記所呈現的風格也千姿百態,不過就大體而言,都顯得精練準確、生動優美、流暢自然、明凈簡潔。18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1.作者簡介 馬麗華,女,山東濟南人。1976年畢業于山東臨沂師專(現臨沂大學)中文系,199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一級作家、編審,現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2.寫作背景 作者于1976年進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寫過10多本關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紀實作品,代表作有走進西藏等,她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記述在長江源頭的一篇見聞游記。3. 知識積

23、累關于各拉丹東: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鄉境內,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脈的最高峰,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為長江的源頭之一。各拉丹東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圍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40余座,冰川覆蓋面積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條,而冰川中的冰塔林則是由冰橋、冰草、冰針、冰蘑菇、冰湖、冰鐘乳、冰塔等構成的千姿百態的奇幻世界。熟讀課文,完成第14題。1.看拼音寫漢字。(1)有如刀削一般,lng jio()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2) 近些年來,zhu rn()掀起一股長江考察熱(3) 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

24、qin chng()而愚蠢。 棱角 驟然 虔誠 (4) 它還不喜歡人們過于gng shn()。(5) 肩扛比人身還長的大冰凌,r dng()在巨大的冰谷里。(6)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q ling()。(7)挺拔的,dn sh()的,奇形怪狀的,wn yn()而立的。 恭順 蠕動 凄涼 敦實 蜿蜒(8)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xio zhng(),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9)而我似乎已經shui ji(),心想碰巧哪一口氣上不來,就長眠于此吧。(10)過午的太陽強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mn y()出來。(11)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yn y

25、()長江的故事。 消長 衰竭 漫溢 演繹 (12)1987年3月上旬,我隨電影攝制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n yng zh zhi()。(13)遠不是秋高氣爽時節的明媚,這一個fng yn bin hun()的季節里,氣勢磅礴的密云來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難得在云遮霧障中一現尊容。(14)此刻倒霉跡象ji zhng r zh(),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 安營扎寨風云變幻 接踵而至 (15)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l l zi m()。(16)辨不清它何來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在這里chun li b x()。(17)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m

26、n b jng xn( )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 歷歷在目 川流不息 漫不經心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或根據意思寫詞語。(1):敦厚誠實;或指軀體粗短壯實。 (2):像蚯蚓爬行那樣運動。(3)接踵而至: 敦實 蠕動 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3.完成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的自學結構圖。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寫初見各拉丹冬的景象。詳寫第一天在不同地點所見的景象和感受。略寫第二天再次進入冰塔林的經過。 4.朗讀課文,完成第(1)(3)題。(1)簡要概括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作者從安營在雪山腳下,到駛過冰河,最后進入冰塔林,看見了形態萬千的雪山、冰峰,感嘆造物主的創造力、自然

27、永恒的存在和變化。 (2)請從原文摘錄一個描寫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句子并加以賞析。“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東統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一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雪覆蓋的各拉丹冬銀裝素裹,意境蒼茫的特點,作者由衷贊美了各拉丹冬的景色。如“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莊園”“院落”比作冰塔林的奇觀,形象可感。 (3)作者多次寫到自己在高原上的感受,請找出相關詞句,說說這些內容與文中的寫景有什么關系。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這樣的身體狀況真是大煞風景”“裂骨之痛”“頭痛,惡心,雙腳綿軟,呼

28、吸困難典型的缺氧反應,外加新傷劇痛”“我要死了”等詞句,作者反復敘寫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體狀況,從側面寫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環境的艱險。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第13題。 這里便是著名的長江奇觀之一的冰塔林。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歷歷在目。杰巴、安托、開大車的大胡子師傅,頭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還長的大冰凌,蠕動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東統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地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 慢慢從礫石堆上走下來,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這一壁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圖案形態隨意性很強,

29、難說像什么。從狹小的冰洞里爬過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裝備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標準鏡頭受限,沒同時配起變焦鏡頭使我后悔了一輩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遠。正是在后退的當兒,腳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隨之襲來。這一跤,使我在后來的旅行中備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嬌貴而無用的尾椎骨已經折斷,連帶腰椎也錯了位。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涼。此地的海拔已超過六千米。頭痛,惡心,雙腳綿軟,呼吸困難典型的缺氧反應,外加新傷劇痛。索性哪兒都不去了,一個人蜷臥在最近的這座冰山腳下。眼看著興致極高的伙伴們,大口喘著氣,扛著攝影器材,翻

30、過一面冰墻,不見了。 是瓊瑤仙境,靜穆的晶瑩和潔白。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披肩。小小的我便蜷臥在這巨人之發下。太陽偶一露面,這冰世界便熠熠爍爍,光彩奪目。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1.選文運用了什么寫景順序和角度?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選文按照時空順序來構建文章,循行程寫了兩天的活動,寫景的角

31、度隨立足點的變化而轉變(即移步換景)。隨著行蹤和景物的變化,作者的感悟與思考也發生著變化。 2.文中語言平實、自由、隨性,請找出一例,并簡要分析。如“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做起活兒來也不免氣喘吁吁”這一句子簡潔形象,連有力的安托師傅做起事情都喘氣,而且是氣喘吁吁,體現了海拔之高,路程之艱辛。 3.選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聯想。作者寫到關于冰川、冰山形成變化的想象,把冰山的褶皺想象成樹的年輪,讓讀者聯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長、反復的變化,并由此認識到:冰川、冰山其實是大自然歷史的一部分。 閱讀下列選文,完成第13題。臘月去看河馬麗華臘月去看河,主

32、要是看黃河封凍前的壯觀場面。 封凍前的黃河,像怒吼的獅子,河身抖動,河水被猛猛地拋上岸,岸上就肆意著水。 臘月的風極凜冽,拋上岸的水很快結成冰。當然,淺水洼的水能結成冰,深溝的水就只在水面結一層不厚的冰,下面仍是水,這就埋伏著陷阱,只等人踩上去,頓時“咕咚”一聲,落入其中。淺則水沒至膝,深則水沒至腰。那是臘月的水,冰冷徹骨,叫人渾身哆嗦,上下牙齒碰得脆響。沒辦法再前行了,只有往回跑。往回跑也不容易,踩著一塊大冰還可以跑幾步,碰上沒結冰的小水洼,就是雙腳泥濘,鞋早已濕透。落水之后的腳,就像急湍湍漩著的兩團風,恨不得懸在半空中走。 臘月去看河,就是這么的路途險阻,眼看河在前面不遠處,就是走不到河邊

33、去。 岸邊久住的人都說,封凍前河中的冰排子又多又大,被河水沖上岸,堆積在河邊,有大房子那么高,我卻一直都沒有看見。專程在親戚家住下來,幾次都沒有看到那想象中驚濤拍岸的壯觀場面,卻只有落水后狼狽不堪往回跑的經歷。 那一夜北風呼嘯,親戚家的老人說,明天河就封了。 天剛亮就趕到河邊。一夜間去河邊的路變得暢通無阻。水洼 水溝都凍著厚厚的冰,河灘地凍得堅硬,一路走過去,無阻地一直走到了河邊,河果然如凍僵了的長龍橫臥眼前。 這時候的河沒有一絲河的氣息了。一夜寒冷的北風之后,天空灰白慘淡,大地灰白慘淡,天與地之間,那么一條大河也如此地靜默了。 我站在河邊,心情與昨日要看河時已完全不同了,沒有了興奮和激動,是

34、難抑的憂傷。站在河邊向遠處望去,沒有過多的實物。那是一個偌大的思索的空間。 (文章源于網絡,有刪改)1.臘月的黃河是怎么樣的?在原文畫出并批注自己的體會。封凍前的黃河,像怒吼的獅子,河身抖動,河水被猛猛地拋上岸,岸上就肆意著水。(壯觀、河水奔騰、冰冷刺骨) 2.如何理解“我站在河邊,心情與昨日要看河時已完全不同了,沒有了興奮和激動,是難抑的憂傷”這句話?看之前是激動的,當真正看到后卻發現河失去了生機和氣息,因此感到憂傷。 3.請比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和臘月去看河的語言特色。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一文語言整體較平實、自由、隨性。臘月去看河用語精簡準確,形象性強。 閱讀下列選文,完成第12題。大地的階

35、梯阿來在今天叫作小金的贊拉與叫作大金的促浸,是包圍著莫爾多神山的一個廣大的群山聳峙的地域。 兩個地域由一條叫作小金川的河流和一條叫作大金川的河流匯聚到一起。兩條河流在我正在離開的丹巴縣城邊匯聚到一起,才有了大渡河的開始。 這兩條河流及其眾多的支流養育了藏族文化中獨具一格的嘉絨文化群落。 早上的空氣濕潤而又涼爽,我沿著小金川河岸向小金進發。 兩個小時后,我再一次經過前些天到過的叫作岳扎的小村寨,再次經過莫爾多神山腳下。 大河兩岸,都是望不到盡頭的高大群山。群山都裸露著堅硬的巖石骨骼,巖石縫中的灌木都顯得隱忍而堅強。 孤獨而虬曲的松樹站在高高的巖岸上。 走了很長時間,這大河兩岸的景色依然沒有一點改

36、變,好在這是個天上浮滿薄云的好天氣。這種天氣是適合趕路的。于是,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落。 兩三層的房子因為平頂也因為四周高大雄渾的山峰而顯得低矮,房子都由黃泥筑就或石頭砌成很厚的墻,因此都顯出很堅實的樣子。過去,部落戰爭橫行,再后來,中央政府設立了各級政府后,卻又是土匪橫行的時代。于是,這些寨房無一例外都只開著槍眼般的小窗戶。 在那些時代,這些寨房本身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堡壘。一個村子,總是這樣十幾座幾十座堡壘般的房子攢聚在一起,不僅形成了一個個生產上自給自足的群落,也形成了一個個武裝的自我防衛的群落。但在20世紀50年代初那最劇烈的社會動蕩過后,這些村落就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基本行政單位與生產群落了。

37、 這些文化交匯帶上的村落在一切將被破壞殆盡的時候,終于迎來了和平。 和平帶給這些村落的最大的變化就顯現在窗戶上,過去槍眼般的窗戶越來越軒敞。這一帶村落自乾隆年間史無前例的那場大戰以后,被漢文化同化的趨勢越來越強。所以,那窗戶也多半是照了官方修建的鄉政府窗戶樣子,衛生院和派出所窗戶的樣子,一個長方形中分出雙扇的窗門,每只窗門裝上三格玻璃。三格玻璃大多是那些有政府機關的磚瓦房子,而這些農家的窗戶卻多是接近正方形的兩扇兩格玻璃的窗子,這種窗戶倒是與農家房屋那種樸拙的樣子十分相配。 我不知道當建筑史學家考察社會變遷時,會不會特別注意到房屋的眼睛窗子的變化。但在這個地方我是特別注意到了這種變化。 寫到這

38、里,我又想起了一件往事。一件屬于1979年的往事。 那時,我作為一個師范學校的實習生到一個偏僻的鄉村學校實習。 到校的第一天,校長找我談話,要我到從中心校出發要步行大半天路程的一個村子里建一所學校。校長很嚴肅,因為這個村子里從來沒有建立過學校。校長說我將是這所學校的創始人,也是這所學校的首任校長,并且在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自己領導自己。 記得當時校長準備給我的建校經費是500元人民幣。他把我帶到鄉政府,與鄉長見面。鄉長把文書叫來,文書寫了條子,鄭重地蓋上鄉政府的大印,呵著氣把印油吹干了,封好信封交給我,說,交給村支書,他會安排勞動力來建學校。那幾百塊錢,只要交到村支書手里就可以了。而現在

39、我所以回憶起這件往事,其實是與窗子有關。 從鄉政府回到學校,校長叫來兼任著保管員的嘎西老師,讓我領兩扇窗子。 當嘎西老師打開保管室的門,吭哧吭哧地從很多灰塵與雜物中搬出兩扇舊窗戶時,我真有些傻眼了。這是兩扇從舊房上拆下來的窗戶框子,上面并沒有半塊玻璃。 校長看著我疑惑的眼光,說:“你要帶上這個,村里的木匠不會做這種窗子?!?我的眼光肯定是說為什么一定要做成這樣的窗子呢? 校長又說:“沒有這種窗子,就不像是一所學校了?!?校長確實是這么說的,沒有這種機關房屋上的窗子,那建筑就不像是一所學校了。說完這句話,校長的孩子來叫他回家去割蜂蜜。他便背著手走了。 嘎西老師看看我,又看看那兩扇窗子,什么也沒說

40、,走了。 留下我在那里,呆呆地面對著那兩扇窗子,不知道怎么把這兩個大木框子運到幾十公里外那條山溝里去。我一直在保管室門口站到黃昏。最后,是這兩個大窗框粉碎了我成為某所學校創建人并成為首任校長的夢想。 晚上,我一夜未眠,早早起來,等到鄉郵電所門口,終于等到護線員起床,便沖進屋里,拿起電話的搖把,經過好幾個接線員,把電話要到了重山阻隔的縣文教局,找到了一位局長,我說:“我是一個實習生,不懂得怎么去建立一所學校?!?于是,局長又叫我去叫校長。校長趕到時,電話已經斷了。校長再次拿起搖把,說了很多個“我要縣文教局”后,把電話要到了局長桌子前。然后,我就被免掉了創建一所村辦小學的光榮任務。 這是有關去小金

41、的那些藏式建筑上的漢式窗戶引起我的一些回憶。 但我當時可能并沒有這樣的聯想。(節選自阿來大地的階梯)1.選文大地的階梯與課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有何異同?請你從內容、語言特點、表達的情感、寫作特色、文章風格方面任選兩個角度進行比較。相同點: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和選文大地的階梯都是描寫藏區的游記散文。不同點:內容: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和旅行進程記下了在長江之源各拉丹冬的見聞和感受,描述了各拉丹冬的壯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選文:作者沿著小金川河岸向小金進發,一路上看到山峰、房子,回想過去的歷史。寫作特色: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議論抒情寫感受,給讀者以強烈的共鳴;移步換景巧觀察,避免平鋪直敘

42、。大地的階梯語言質樸平實,沒有過多修飾;加入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富有人文色彩。2.選文寫到村莊的歷史,有何作用? 承接上文“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落”讓讀者更了解村莊,同時增添了文章的人文色彩。 閱讀大地的階梯,完成習題。 閱讀大地的階梯后,你有何疑惑?把疑惑寫下來,并且設計一個問題,請讀者幫忙解惑。疑惑:設計問題:作者通過本文想表達什么感情? 通過本文作者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19登勃朗峰1.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美國作家、演說家,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后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

43、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等,并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代表作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2.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遠處的青山。作者于1866年前往夏威夷島采訪。1867年,當地的一家報社提供了一次前往地中海地區進行輪船旅游的機會。在前往歐洲和中東旅行期間,作者寫了大量的旅行信件,1869年將這些旅行信件收集整理成傻子旅行一書,本文是他歐洲旅行游記中的一篇。 3.知識積累關于勃朗峰: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海拔4810米,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也是西歐的最高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山體由結晶巖層組成,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

44、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勃朗峰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熟讀課文,完成第14題。1.看拼音寫漢字。(1)y r()早晨八點多,便徒步出發。(2)一座巨大的白雪qing dng()驟然映入眼簾,日照其上,光艷耀目。翌日 穹頂 (3)在du li()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進發之前,我們曾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但見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lio ro(),qng g mn w(),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一般。(4)五光十色中的粉紅嫩綠,尤為w mi()動人。(5

45、)不必為此煩惱靜下心來不要f zo()。逗留繚繞輕歌曼舞 嫵媚 浮躁 (6)如此din b(),我生平從未有過。(7)什么亂石廢物,溝壑kung y(),一概不顧。(8)他說的是法語,還不時地d g(),像是在加標點符號。(9)可又驟然反光灼灼,shn x wn bin(),真是無窮變幻,fn zh t li( );潔白輕薄的云朵,微光閃爍,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純潔天使。 顛簸 曠野 打嗝 瞬息萬變 紛至沓來 (10)如我所說吧我可是mng f q sh ()的車夫之王啊。(11)我們g()了一輛敞篷馬車,又花上一小時美餐了一頓。(12)俯瞰腳下峽谷,只見其間一股清流急湍,環顧四周,巖壁chn

46、jn(),丘崗蔥綠,美不勝收。 名副其實 雇 巉峻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或根據意思寫詞語。(1)翌日:(2):回環旋轉。(3):輕松愉快的音樂,加上柔和的舞蹈。(4)紛至沓來: 次日??澙@輕歌曼舞 形容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3.完成登勃朗峰的自學結構圖。 登勃朗峰寫登山的見聞與感悟。寫乘車的經歷與感受。 4.朗讀課文,完成第(1)(2)題。(1)簡要概括課文內容。 記錄了“我”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經過。 (2)本文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有何表達效果? 作者綜合采用了散文和小說的寫作技巧。敘寫登山見聞時,重在繪景抒情;寫坐車的經歷,則以描寫語言刻畫人物為主,具有一定的情節性。寫景部分語言流暢

47、灑脫,華美準確,形象性強,頗有新意。寫人記事部分,語言富有生活情趣,適時使用夸張筆法,幽默風趣。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第13題。 從馬蒂尼到阿冉提,歷時八個小時。有好幾次,我們把所有的車騎甩在身后。沿河谷前往沙蒙尼途中,我們雇了一輛敞篷馬車,又花上一小時美餐了一頓,那車夫也得以有了縱飲的機會,略顯醉意。他有一朋友同行,于是這友人也有暇暢飲一番。 上路后,車夫說我們用飯之際,所有的游客都已趕到,甚至還搶在了我們前面;“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說,“不必為此煩惱靜下心來不要浮躁他們雖已揚塵遠去,可不久就會消失在我們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車夫之王啊。你看著吧!” 他揚鞭一揮,車便轔轔向

48、前。如此顛簸,我生平從未有過。近來的幾場暴雨沖毀了幾處路面,但我們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速度,疾馳向前,什么亂石廢物,溝壑曠野,一概不顧有時一兩個輪子著地,但大多時候騰空而起。那位鎮定而善良的狂車夫還時不時地掉轉頭來,神情威嚴地沖我們說道:“哈,看到了嗎?如我所說吧我可是名副其實的車夫之王啊。”每當我們險遭不測時,他總是面不改色,和顏悅色地說:“只當是種樂趣吧,先生們,這種情況不常見,很不尋常能坐上車王的車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說的,我就是車王?!?他說的是法語,還不時地打嗝,像是在加標點符號。他朋友也是法國人,說的卻是德語但標點系統毫無兩樣。那朋友自稱“勃朗隊長”,要求我們

49、和他一同登山。 他說他爬山的次數比誰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導可他自己,對了,請別忘了他是“勃朗隊長”這個尊號是非他莫屬的。 那車王果然信守諾言像疾風般趕上并超過了那長長的游客車隊。結果,到達沙蒙尼旅館后,我們住進了上等的房間。如果這位王爺的車技略欠敏捷或者說,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熏熏結果就不會是這樣的了。1.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選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 運用了散文筆法和小說筆法相結合的寫法。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自由的生活態度。 2.作者描寫車夫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請找出一例,并對其進行分析。“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說,“不必為此煩

50、惱靜下心來不要浮躁他們雖已揚塵遠去,可不久就會消失在我們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車夫之王啊。你看著吧!”運用語言描寫,體現車夫的自信,暗示其高超車技。那位鎮定而善良的狂車夫還時不時地掉轉頭來,神情威嚴地沖我們說道:“哈,看到了嗎?如我所說吧我可是名副其實的車夫之王啊?!边\用動作、神態、語言描寫,表現車夫豪爽的性格、高超的車技,增添旅途的情趣。3.揣摩“車王”和“勃朗隊長”的心理活動和語氣,把他們的對話編成一個小劇本。提示:注意小劇本的語言、心理等描寫需要符合人物性格。 閱讀下列選文,完成第13題。威尼斯的小艇馬克吐溫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

51、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車。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我們坐在船艙里,皮墊子軟軟的像沙發一般。小艇穿過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橋,我們打開窗簾,望望聳立在兩岸的古建筑,跟來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說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 商人夾了大包的貨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婦女在

52、小艇里高聲談笑。許多孩子由保姆伴著,坐著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莊嚴的老人帶了全家,夾著圣經,坐著小艇上教堂去做禱告。 半夜,戲院散場了。一大群人擁出來,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擁在一起的小艇一會兒就散開了,消失在彎曲的河道中,傳來一片嘩笑和告別的聲音。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高大的石頭建筑聳立在河邊,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靜寂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文章源于網絡,有刪改)威尼斯之夜喬治桑威尼斯藍天的嫵媚和夜空的可愛無法用語言來描繪。在那明凈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鏡,連星星的倒影也不會有絲毫的顫動。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藍、寧

53、靜,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進入綺麗的夢境一般,空氣那么清澈、透明,抬頭望去,這里的星星似乎遠比我們法蘭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到處布滿星星,那深藍的夜色都變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輝。 如果你想領略一番這兒獨有的清新和恬靜,你可以在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園附近,沿著大理石臺階往下,直到運河邊上。要是那里鍍金的柵欄已經關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種名字叫岡多拉的風格獨特的威尼斯小艇,緩緩蕩去。到那夕陽余溫未散盡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會有人來打擾你的寧靜。晚風從椴樹頂上輕輕吹過,把片片花瓣灑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葉草淡淡的芳香一陣陣向你襲來。圣瑪利亞教堂那雪花狀石膏的圓頂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聳立著,

54、周圍的一切,包括作為威尼斯三絕的碧水、藍天和色調明麗的大理石,都給抹上了一層薄薄的銀輝。當圣馬可大教堂頂樓上的鐘聲在空中徐徐回蕩時,就會有一種難以言傳的平靜感透入你的靈魂,使你覺得整個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謐和靜止之中了!(文章源于網絡,有刪改)1.威尼斯的晚上是怎么樣的?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寧靜、可愛。湖面水平如鏡、空氣清澈、繁星滿天。 2.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段先寫人聲鼎沸,后寫一切歸于寂靜,如何理解這個結尾?用威尼斯寂靜的夜晚結尾,進一步襯托小艇的作用,說明人們的生活和小艇密切相關,整個城市的喧鬧與寂靜都是以小艇的動和靜為前提的,體現了小艇的重要性。 3.請比較登勃朗峰和威尼斯

55、的小艇的寫作特色。 登勃朗峰作者敘寫登山的見聞時,重在繪景抒情;寫坐車的經歷,則以描寫語言刻畫人物為主,且有一定的情節性。寫景部分雅馴華美,形象而傳神;寫人寫事部分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特點并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進行描寫。 閱讀下列選文,完成第12題。東方天際的神山阿來關于過去的嘉絨,我們要從一座神山說起。 這座山,從我到達丹巴縣城那一天起,就已經望見。當我的目光越過大渡河,就能從北岸一簇簇山峰間望見她最高的頂峰銀光閃爍。 這座神山叫作嘉木莫爾多。 嘉木莫爾多,在藏族本土宗教苯教中,是著名的東方神山。應該是藏族龐大繁雜的神山系統中,處于東方盡頭的一座神山。一般來說,

56、這些山神都是戰神,人們祈愿或崇奉山神,在部落戰爭頻仍的年代里,都希望著從山神那里,獲得超人的戰斗能力。 而莫爾多山神往往也會顯示神跡,滿足人們的愿望。 天剛蒙蒙亮,我就出丹巴縣城,穿過丹巴云母礦區,從大渡河橋上過大渡河,沿小金川北上。 兩個多小時后,一個美麗寧靜的村子泊在一個翠綠的山灣里,這就是莫爾多主峰腳下的約扎村。 一群山羊正從村里出來,我攔住了那個牧羊人,向她打聽莫爾多山的有關情況。她的神情卻有些茫然。然后,我提到了毗盧遮那的名字。這位婦人臉上露出了笑容,遙遙地把手指向已經見到有林木覆蓋的山腰。羊們咩咩叫著上山去了,在潮濕的黃泥路上留下了許多細密清晰的蹄印。A村子周圍立著巨大的核桃樹,河

57、岸邊的臺地上,是翠綠的麥田。果樹上,麥苗上,都掛滿了露水,在早晨明凈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然后,我聽到了布谷鳥悠長的叫聲。而這里的房屋也不似一路看到的那些蒙塵的土屋,開始出現典型嘉絨風格的兩層三層的石頭建筑。B門楣與窗沿上,開始出現辟邪的白色石英,以及色彩鮮明的彩繪與浮雕。石樓的山墻上還用白色描畫出碩大的雍忠和金剛橛圖案。 這樣的村莊,就是真正的嘉絨人的村莊了。1.登勃朗峰和東方天際的神山兩篇文章同是游記,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示例一:我更喜歡登勃朗峰,因為作者運用景物描寫的方法,細膩描畫了勃朗峰迷人的景色。同時語言生動,風趣幽默,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性,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示例二:我更喜歡東方天

58、際的神山。因為作者語言質樸平淡,娓娓道來。描寫景物語言簡單明了,仿佛一張畫在眼前。 2.選文中為什么要寫十萬龍經等經典面世的歷史?有何作用?寫十萬龍經等經典面世的歷史,讓讀者了解之所以謂之“神山”的原因,增加了神山的神秘色彩,同時增添了文章的歷史人文色彩。 閱讀東方天際的神山,完成習題。 閱讀東方天際的神山第段,選擇畫線句(A B句二選一),并把字母寫在下列橫線上。然后對所選的句子展開合理想象,改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序號:改寫: 略20一滴水經過麗江1.作者簡介 阿來,藏族詩人、作家。1959年生于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山寨。1976年在馬爾康縣(今馬爾康

59、市)卓克基公社中學初中畢業后,回鄉務農。半年以后,阿壩州修水電站,阿來成為一名拖拉機手。1979年考入馬爾康師范學校。畢業后擔任鄉村老師。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代表作有群山,或者關于我自己的頌詞靈魂之舞等。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轉向小說創作,2000年,年僅41歲的阿來憑借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成為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7年,憑借中篇小說三只蟲草與散文士與紳的最后遭逢同時獲得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小說獎與散文獎,拿下百花文學獎歷史上首個雙獎。2018年,作品蘑菇圈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2.寫作背景本文選自課堂內外2013年6月號。作者說

60、:“武威行后又到麗江,其實都是在做關于藏文化邊緣區的一些相關調查。說調查也不準確,因為材料多從書面上來,但從書本上搜得材料后,還想到這些事實的曾經發生地去感受一番?!北疚氖亲髡邞數卣s,為中小學生寫的一篇關于麗江風光的散文。3.知識積累關于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的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由此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