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概述_第1頁
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概述_第2頁
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概述_第3頁
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概述_第4頁
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75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交通港站與樞紐B 課程設計項目名稱: 余慶縣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學生姓名: 任 濤 學 號: 200930010227班 級: 交通運輸0902班專 業: 交通運輸學 院: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 周和平 李瓊星 李利華 2012年 6 月余慶縣汽車客運站平面布局設計學生姓名: 任 濤學 號: 200930010227班 級: 交通運輸0902班專 業: 交通運輸指導教師: 周和平 李瓊星 李利華完成日期: 2012年6月長沙理工大學課程設計任務書 交通運輸工程 學院 交通運輸 專業 2009

2、級 01 班課程名稱 交通港站與樞紐B 題 目 余慶縣汽車客運站建設方案 學生姓名 任 濤 學號 200930010227 同組設計者:無一、已知技術參數和設計要求1、已知技術參數 = 1 * GB3 汽車客運站建筑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1999年6月; = 2 * GB3 汽車客運站級不劃分和建設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2004年12月; = 3 * GB3 交通樞紐與港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 4 * GB3 交通港站與樞紐,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年; = 5 * GB3 運輸港站與樞紐,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2、設計要求本課程設計是運輸工程專業交通港站

3、與樞紐B專業課程學習的必修內容之一。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掌握交通樞紐與港站設計的一般步驟與一些要緊數據的計算方法,針對實例完成社會經濟及運輸分析、預測、運輸量、適站量預測、站級規模確定、各種站場設施面積計算等內容,同時能夠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一些相應的設施平面布局圖。二、課程設計應完成的任務本次課程設計應完成的要緊任務如下:1、項目的選取及背景分析以余慶縣客運站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和了解客運站的選址地點、位置以及客運站的一些其他相關背景材料。2、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現狀分析對余慶縣區域的社會經濟、交通運輸現狀進行分析,要緊包括: = 1 * GB3 區域社會經濟現狀(總體經濟進展態勢、產業結構布局及進展

4、趨勢、社會收入及消費水平狀況等); = 2 * GB3 交通運輸現狀(綜合運輸進展狀況,通過運量進行體現); = 3 * GB3 區域目前的公路運輸站場布局及進展情況(站場個數、等級、分布狀況、發送班次及旅客發送量等); = 4 * GB3 區域公路網及對外干線公路分析(對外公路的功能、意義、流量分析等); = 5 * GB3 目前站場布局、設計等存在的問題分析; = 6 * GB3 新建站場的建設必要性分析; = 7 * GB3 新建站場的功能定位分析。3、社會經濟及運輸量進展預測在獵取已有社會經濟和運輸量的基礎上,采納相關的預測、分析方法,應用相應的預測和分析軟件,如Excel、Spss等

5、,對全域的社會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人口、工農業生產總值等)、交通運輸指標(客運量、客運量、貨運量、貨運客運量等)進行預測。4、組織量與適站量預測確定客運站組織量和適站量預測模型和方法,依照已有的社會經濟和運輸量預測結果,對客運站的組織量和適站量進行預測。5、站級規模、有效發車位的確定參考部頒汽車客運站規模和要緊技術參數的計算方法,對余慶縣汽車客運站的站級規模、有效發車位等進行標定。6、各種站場用房面積的確定參考部頒汽車客運站規模和要緊技術參數的計算方法,標定各種站場用房面積。7、總平面圖布置應用Auto CAD軟件進行站場平面布局圖等進行繪制。三、工作打算本次課程設計總體時刻為二周,201

6、2.6.1120、6.115.12,項目背景資料收集;2、6.136.14,社會經濟,交通運輸進展分析及預測;3、6.15,組織量與適站量預測;4、6.186.19,站場總體規模的確定及計算;5、6.20,各設施用地面積及規模計算;6、6.216.22,繪圖及完成報告。四、課程設計完成提交文檔要求按以下順序裝訂成冊: (1)封面; (2)扉頁; (3)任務書; (4)指導書; (5)目錄; (6)正文; (7)圖紙; (8)成績評定表。指導老師:周和平 李瓊星 李利華2012年2月18日教研室意見:同意按任務書要求開展設計教研室主任:柳伍生 2012年2月18日注:1.此任務書由指導老師填寫。

7、如不夠填寫,可另加頁。 2.此任務書最遲必須在課程設計開始前一周下達給學生。交通港站與樞紐B課程設計指導書一、課程設計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交通樞紐港站是交通運輸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本課程設計是在完成課程課堂教學的前提下開展的,其目的是: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了解了一些關于交通樞紐港站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課程設計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加深的課程教學內容的掌握,更能結合實際,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今后從事交通樞紐港站的設計打下必要的基礎。2、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交通樞紐與港站設計的一般步驟與及要緊數據的計算方法,針對實例完成社會經濟及運輸分析及預測、運輸量、適站量預測、站級規模的確定,各

8、種站房用地面積的計算等內容,并能夠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總平面布置圖。二、課程設計的依據和資料來源1、汽車客運站建筑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1999年6月;2、汽車客運站級不劃分和建設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2004年12月;3、交通樞紐與港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4、交通港站與樞紐,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年;5、運輸港站與樞紐,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6、具體項目資料(見附錄資料)及指導老師提供的其它資料; 7、學生通過調研或網絡搜索獲得的資料。三、本課程設計學生應完成的內容1、項目背景分析2、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現狀分析3、社會經濟及運輸量進展預測4、組織量與適站量預測

9、5、站級規模、有效發車位的確定6、各種站場用房面積的確定7、總平面圖布置四、本課程設計要求及其它1、時刻安排:二周設計時刻(1718周)。2、要求獨立完成,每人提交一份打印的設計成果(A4版)。3、紀律要求:集中在固定教室(交運專業在云塘小區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實驗中心機房,物流專業在金盆嶺實驗中心機房),嚴格考勤,按時作息,一般不同意請假,如遇專門情況,需寫請假條報院領導批準,否則按每天曠課八節處理。另請假或曠課總時數累計達全部設計時刻的三分之一以上,該課程設計成績按零分計。 運輸與物流工程系 2012年2月18日目 錄 TOC o 1-3 h z HYPERLINK l _Toc3284223

10、01 第一章 緒論 PAGEREF _Toc328422301 h 1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2 1.1 余慶簡介 PAGEREF _Toc328422302 h 1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3 1.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328422303 h 3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4 1.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PAGEREF _Toc328422304 h 4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5 第二章 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現狀分析 PAGEREF _Toc328422305 h 5 HYP

11、ERLINK l _Toc328422306 2.1社會經濟進展現狀 PAGEREF _Toc328422306 h 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7 2.1.1 綜合 PAGEREF _Toc328422307 h 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8 2.1.2 農業 PAGEREF _Toc328422308 h 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09 2.1.3 工業和建筑業 PAGEREF _Toc328422309 h 6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0 2.1.4 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旅游 PAGEREF

12、 _Toc328422310 h 6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1 2.2 交通運輸進展現狀 PAGEREF _Toc328422311 h 6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2 第三章 站場位置與建設條件 PAGEREF _Toc328422312 h 8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3 3.1站場位置選擇 PAGEREF _Toc328422313 h 8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4 3.1.1選址原則 PAGEREF _Toc328422314 h 8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5

13、3.1.2 站址位置選擇 PAGEREF _Toc328422315 h 9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6 3.2 站場建設條件 PAGEREF _Toc328422316 h 9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7 3.3 功能定位 PAGEREF _Toc328422317 h 10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8 3.3.1 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328422318 h 10 HYPERLINK l _Toc328422319 3.3.2 功能定位 PAGEREF _Toc328422319 h 10 HYPERLIN

14、K l _Toc328422320 第四章 社會經濟及運輸量進展預測 PAGEREF _Toc328422320 h 13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1 4.1 歷年社會經濟及運輸量進展狀況 PAGEREF _Toc328422321 h 13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2 4.2 社會經濟預測及交通量預測 PAGEREF _Toc328422322 h 13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3 4.2.1灰色預測模型 PAGEREF _Toc328422323 h 13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4 4.2.2

15、 BP神經網絡預測模型 PAGEREF _Toc328422324 h 18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5 4.2.3 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 PAGEREF _Toc328422325 h 21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6 4.2.4 組合預測 PAGEREF _Toc328422326 h 22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7 第五章 客運站組織量和適站量預測 PAGEREF _Toc328422327 h 24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8 第六章 客車站工藝設計 PAGEREF _Toc3284223

16、28 h 2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29 6.1 車站規模指標計算 PAGEREF _Toc328422329 h 2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0 6.1.2設計年度最高聚攏人數 PAGEREF _Toc328422330 h 2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1 6.1.3日均發車班次 PAGEREF _Toc328422331 h 25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2 6.1.4 有效發車位 PAGEREF _Toc328422332 h 26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3 6

17、.2車站設施規模計算 PAGEREF _Toc328422333 h 26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4 6.2.1站前廣場 PAGEREF _Toc328422334 h 27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5 6.2.2發車位 PAGEREF _Toc328422335 h 27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6 6.2.3停車場 PAGEREF _Toc328422336 h 27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7 6.2.4站房面積 PAGEREF _Toc328422337 h 27 HYPERLINK l

18、_Toc328422338 6.2.5 輔助設備 PAGEREF _Toc328422338 h 29 HYPERLINK l _Toc328422339 6.3整體規劃 PAGEREF _Toc328422339 h 30 HYPERLINK l _Toc328422340 附錄1 余慶縣汽車客運站總體平面布局圖3 PAGEREF _Toc328422340 h 1 HYPERLINK l _Toc328422341 附錄2 余慶縣汽車客運站站房平面布局圖32 HYPERLINK l _Toc328422342 附錄3 余慶縣汽車客運站站前廣場平面布局圖33 HYPERLINK l _Toc

19、328422343 附錄4 余慶縣汽車客運站停車場平面布局圖 PAGEREF _Toc328422343 h 34第一章 緒論1.1 余慶簡介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地處黔中腹地,遵義東南角,是遵義、銅仁、黔南、黔東南四地州市結合部,東與石阡縣接壤,南接黃平縣,東南連施秉縣,西南臨甕安縣,西北界湄潭縣,東北與鳳岡縣毗鄰,省道湄黃線和久銅線交匯于縣境龍溪鎮。幅員面積1623.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8.74萬畝。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轄9鎮1鄉,69個村(居、社區),全縣總人口3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28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全縣有漢、苗等2

20、1個民族。余慶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全縣地形復雜,地貌以山地為主,丘陵、壩區在其間交錯分布,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數海拔在600米至1000米之間。境內生態良好,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5.7%,貴州第一大河流烏江橫貫縣境中部。自明朝萬歷29年始建縣,迄今已有400多年。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在歷屆縣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勤勞純樸的余慶人民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奮勇爭先,正向全面實現小康邁進。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8.76億元,同比增長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29.5億元;財政總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地點財政收入1

21、.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1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5元;城鎮化率達46.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9%,打算生育率為94.23%。全縣經濟進展、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以交通、城鎮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縣鄉公路交錯成網,建成了“一縱三橫六聯線”的骨干公路,打通了縣內公路大循環,鎮內公路小循環的“三大公路循環圈”,實現了村到鎮不超過30分鐘,鎮到縣不超過90分鐘的公路交通目標,領先在全省山區農業縣實現鄉鄉通油砼路和村村通公路。航運初具規模,已建成通航運載能力300噸的烏江起始港大烏江碼頭,300噸的輪船可直達長江。近年來,新增城鎮面積40

22、余平方公里,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重點的小城鎮群,城鎮排污、綠化、市場建設、供電供水等市政公用設施日臻完善,城鎮化率和城鎮綠化率分不達43%和48%。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旅游風光獨特,處在貴州東線綠色旅游經濟圈和貴州西線紅色旅游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結合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要緊有省級大烏江風景名勝區、他山文化遺跡、文峰塔文物古跡等。紅軍長征三次轉戰余慶,留下了強渡烏江的回龍渡戰斗遺址等革命遺址;烏江生態旅游資源豐富, HYPERLINK /col/col5941/index.html t _blank 以老林河、大烏江峽谷為代表的大小風景區遍布縣境,尤其是

23、境內的 HYPERLINK /web76/News/20110901/7844.htm t _blank 貴州第一大人工湖飛龍湖風光秀麗,正在打造為生活度假、運動休閑為一體的國家5A級景區。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是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余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質肥沃,無污染,是貴州省生態農業示范縣,農產品資源充裕。建立了優質煙基地8萬畝, HYPERLINK /col/col6709/index.html t _blank 小葉苦丁茶、紅金桔、無公害蔬菜、“大涼山”牌優質香米、龍家霉豆腐、大烏江泡辣椒等特色農產品,正成為農村經濟的增長點和農民增收的受益點

24、。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是一個文明開放的地點,是全省馳名的教育強縣,余慶中學是省級示范性高中,職業中學是省級重點職高,全縣每年高考錄用率達70%以上。現高中時期毛入學率達86.77%,領先在貴州全省實現差不多普及高中時期教育和免除職中學生學雜費。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到處洋溢著開發開放的熱情,政通人和,社會穩定,全年的刑事發案率僅為萬分之五。作為全國對外開放縣,由于長期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環境確實是生產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招商、親商、富商和安商的良好進展環境。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是貴州省生態農業示范縣,有“中國小葉苦

25、丁茶之鄉”的美譽。能源優勢明顯,在遵義乃至貴州占有重要地位,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國家級大型水電站構皮灘水電站位于境內,年正常發電量為96.67億度,是貴州“西電東送”的重要電源點,電站最大壩高232.5米,是喀斯特巖溶地區亞洲第一高壩;縣內礦產資源有煤、陶土、磷、硫鐵礦、高鈣石灰巖、重晶石等,特不是礬、鉬礦儲藏量巨大,具有專門高的工業開采價值。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是全省公共財政和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列經濟建強縣。制造性地開展了以富、學、樂、美“四在農家”為載體的新農村創建活動成為遵義農村的小康之路,貴州農業農村工作的品牌,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功模式之一,并

26、入選全國八年級德育教材;首創的農村獨生子女戶和二女結扎戶養老保險制度催生了國家農村部分打算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出臺。余慶是貴州省勤政廉政建設先進縣和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制造性地在副科級以上干部中試行廉政保證金制度;開展的“五心教育”活動,獲中央文明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獎;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進展觀活動中總結推廣的“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在全市全省推廣,得到中央領導習近平等的充分確信。 HYPERLINK t _blank 余慶是國務院批準的革命老區縣和對外開放縣,相繼獲得了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打算生育先進縣、全國村務公開民主治理示范縣、全國綠化榜樣縣、全國

27、綠色小康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等 HYPERLINK /art/2009/7/17/art_265_14083.html t _blank 49項全國性殊榮。現在,勤勞勇敢的余慶人民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進展觀,圍繞“提速趕超、轉型跨越”主基調,堅持以做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質量為目標,以市場需求和產業政策為導向,以加快轉變工業經濟進展方式為主線,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為主戰場,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加快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強化措施,攻堅克難,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努力把余慶打造成烏江流域旅游勝地,建設成鑲嵌在烏江上的一顆明亮明珠。 1.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隨著余慶縣社會經濟的進一步進

28、展,現有的汽車客運站差不多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特不是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在今后一個較長的時刻段內,余慶縣將大力進展旅游業,這將給余慶縣的交通需求帶來新的更大的考驗。本設計方案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余慶縣汽車客運站建設的必要性:1、余慶經濟進展的大勢所趨目前,余慶縣城只有一個汽車客運站,且規模較小。目前上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然而,隨著余慶縣社會經濟的不斷進展,特不是十二五期間,余慶將迎來進展的良好時期,關于一個現在還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城,在以后幾年之內將有3條高速公路從那個地點通過。余慶的都市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在不久的今后,余慶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些是余慶進展的動力,同時也給余慶提

29、出了新的考驗。其中,交通運輸行業的進展便是眾多考驗中的一個關鍵,如何讓余慶交通運輸業的進展同社會經濟的進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是余慶面臨的一大難題。特不是客運的進展,目前,余慶沒有鐵路運輸。內河航道占全縣運輸也中相當小的比例,公路運輸幾乎承擔了所有的運輸需求。因此,新建汽車客運站是大勢所趨。2、余慶旅游業進展的推動烏江流域飛龍湖景區位于貴州腹地,涉及遵義市余慶縣、湄潭縣、遵義縣,黔南州的甕安縣,貴陽市開陽縣、息烽縣,國土面積12622.2平方公里,占貴州國土面積的7.2%;總人口361萬人,占貴州總人口的10%,居住著漢、苗、回、土家等民族。構皮灘電站下閘蓄水后形成了貴州最大的人工湖飛龍湖,主河

30、道長137公里,水域面積100平方公里。電站壩高位居亞洲第一,水體的深度達到200米左右,在中國內陸湖中極為罕見。曾經桀驁不馴的烏江,現在已呈現出一派“湖連谷”、“湖中峽”、“峽湖相間”的山水景觀。飛龍湖水域之寬、島嶼之多、景色之秀、民風之純,不是江南,勝似江南。從目前貴州旅游進展布局來看,中部沒有旅游品牌支撐。而地處黔中腹地的飛龍湖景區,具有集貴州第一大湖、亞洲第一高壩、世界第一長龍于一體的獨特資源,其開發潛力巨大,如稍加開發利用,飛龍湖景區將成為貴州旅游的重要一極,成為貴州旅游的新名片,成為貴州中部旅游的支撐點。構皮灘水電站在興建過程中,各縣承擔了繁重的電站移民安置工作。景區涉及電站移民3

31、4個鄉鎮、134村、414個村民組、18341人。景區各縣長期肩負著實現移民穩得住、能進展、快致富的重任。同時,景區地處烏江峽谷地帶,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還有較多貧困人口,涉及6個貧困鄉鎮、21個貧困村,貧困人口30萬人,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現時期,飛龍湖景區各縣均以農業為主導產業,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進展旅游業成為六縣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縣域經濟進展的共同著力點。飛龍湖景區開發,不管在拉動基礎設施和新增財政收益方面,依舊在推動產業結構重組、帶動景區30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隨著余慶縣社會經濟的快速進展和旅游業的跨

32、越進展,項目的投資價值相當明顯。不管是從工程財務評價方面依舊國名經濟評價方面,差不多上可行的。隨著飛龍湖庫區旅游進展,能夠看到該項目經營收益應相當可觀,能夠預期的市場前景相當樂觀。 第二章 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現狀分析2.1社會經濟進展現狀2011年,全縣各族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進展為主題,圍繞“增比、進位、突破”要求,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穩步實施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游活縣和城鎮帶動戰略,積極有效應對特大旱情災難,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縣經濟實現平穩進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2.1.1 綜合全縣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07537萬元

33、,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664萬元,下降2.4%;第二產業增加值86011萬元,下降3.7%;第三產業增加值143862萬元,增長16.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2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7.9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78%。全縣人均生產總值為13131元,增長6.3%。 在全縣綜合經濟實力接著增強的同時,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發生的特大旱情災難嚴峻阻礙了全縣農業生產,導致糧經作物絕收減產和人畜飲水困難,也阻礙了全縣工業水力發電和以農業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生產;二是工業企業少且規模小;三是財政收支平衡困難。2.1.

34、2 農業農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5946萬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農業產值82182萬元,下降13.2%;林業產值4238萬元,增長133.4%;畜牧業產值46478萬元,下降18.7%;漁業產值1743萬元,下降13.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05萬元,增長13.6%。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9778公頃,比上年增加793公頃,其中水稻面積11003公頃,減少490公頃,玉米面積6842公頃,增加317公頃。油菜種植面積9995公頃,增加125公頃。烤煙種植面積5164公頃,增加518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95635噸,減少69751噸,其中

35、水稻25621噸,減少52085噸,玉米21864噸,減少17078噸。油菜籽產量16424噸,增加1168噸。烤煙產量9284噸,減少330噸。 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2169公頃,要緊林產品產量為:板栗34噸,核桃25噸,花椒11噸。年末實有茶園面積2697公頃,全年茶葉產量408噸。全年生豬出欄285160頭,比上年減少49995頭,牛出欄9653頭,減少778頭,羊出欄50169只,減少19773只。全年肉類總產量26959噸,減少4827噸,其中豬肉22813噸,減少4270噸,牛肉1025噸,減少82噸,羊肉1004噸,減少401噸。全年水產品產量1202噸,比上年減少6噸。全縣

36、水域養殖面積1202公頃,其中稻田養殖面積575公頃。全縣有效灌溉面積11620公頃,使用沼氣戶數23459戶。2.1.3 工業和建筑業全縣工業“一園三區”建設有序推進。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1271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實現工業增加值52100萬元,下降3.9%。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07650萬元,產品產銷率為97.6%。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要緊產品產量為:水泥10.79萬噸,增長3.9%;大米16057噸,增長221.7%;發電量50.92億度,下降9.9%;泡辣椒1669噸,編織袋824萬條。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3911萬元,比上年下降3.4%。全縣具有建筑資質等級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

37、實現總產值4285萬元,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278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0278平方米。2.1.4 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旅游縣域公路通行條件接著改善。全縣要緊公路里程1332公里,其中鄉村給養公路952公里。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45127萬元,比上年增長15.4%。郵電通信實現業務總收入11797萬元,比上年增長7.2%。年末全縣電話用戶總數為235042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32301戶,移動電話用戶202741戶。全縣電話普及率為78部/百人。依托構皮灘電站建設,加強做好飛龍湖景區旅游規劃和開發,建成天下第一飛龍長廊,成功舉辦余慶縣第二屆旅游節,積極宣傳推介“游貴州

38、第一大湖、觀亞洲第一高壩、拜世界第一長龍”,實現飛龍湖景區正式營運。飛龍湖、飛龍洞和游船共接待游客3.6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76萬元。2.2 交通運輸進展現狀余慶交通余慶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成(都)北(海)高速公路的輻射區,縣城距湘黔鐵路楊柳塘火車站60余公里,距立即建設的黃平機場僅30公里;已爭取到3條過境省級高速公路規劃:余慶至安龍、江口至六盤水、安康至凱里。余慶至安龍高速公路起點是余慶,途經黃平、凱里、雷山、三都、獨山、平塘、羅甸、望謨、冊亨,終點在安龍。余慶至安龍高速公路余慶至凱里段已于2010年12月20 日進行了開工典禮,該條高速公路有望“十二.五”期間竣工。江口至六盤水高速公路起點

39、是江口,途經石阡、余慶、甕安、開陽、息烽、黔西、織金、納雍、六盤水,終點在宣威。安康至凱里高速公路起點在江西安康,途徑重慶、道真、正安、湄潭、余慶、甕安,終點在凱里。江口至六盤水、安康至凱里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間也將正式啟動建設。目前,全縣公路交通發達,S204、S305兩條省道呈“十”字型貫穿全境,縣鄉公路交錯成網,建成了“一縱三橫六聯線”的骨干公路,實現了村到鎮不超過30分鐘,鎮到縣不超過90分鐘的公路交通網絡,領先在全省山區農業縣實現鄉鄉通油砼路和村村通公路。截止2010年底,全縣公路里程達到1318.59公里。其中省道112.1公里,縣道66.947公里,鄉道166.986公里,村道9

40、47.334公里,專用公路25.219公里。全縣10個鄉鎮全部通油(砼)路,61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全部通公路,其中一半以上通油路,全縣各類公路橋梁126座、共4692米。差不多實現“路、站、運”一體化,領先實施“車頭向下”工程,實現了鎮鎮有客運站,村村有客運班線營運的目標。航運事業蓬勃進展,2009年12月18日,貴州省烏江航運建設工程開工典禮在我縣成功進行,已建成通航運載能力300噸的烏江起始港大烏江貨運碼頭以及櫻桃井碼頭、飛龍碼頭,大烏江客運碼頭、沙灣旅游碼頭、其它渡口等烏江航運配套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建設中。構皮灘電站運載能力500噸的通航船閘工程全面開工,建成后500噸的輪船可直達

41、長江,實現“朝發余慶,暮宿涪陵”的夢想。今后,余慶將努力打造并實現南聯兩廣、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北通黔北、川渝,東接銅仁出江南的公、水、鐵聯運的便捷快速的立體交通網絡。屆時,交通對領跑余慶經濟社會全面騰飛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第三章 站場位置與建設條件3.1站場位置選擇3.1.1選址原則按照公路旅客運輸對客運站的一般要求,客運站建設應盡量滿足:協調、銜接、連續和定量的原則。其選址原則應該是:1、交通便利,便于旅客集散和換乘站址應選擇位于市區邊緣且客源集中地區,盡量靠近都市干道或公路干線,具備良好的進出通道條件,并于公共交通線路緊密銜接、配合,盡可能地節約旅客出行時刻和費用,減少旅客在市內

42、換乘次數,以方便旅客集散與中轉換乘。2、銜接暢通,協調運轉站址選擇應與高速公路、都市道路、都市公交系統和其它運輸方式的站場銜接良好,確保車輛流向合理、出入方便,應保障客運車輛能順利地通過都市交通干道,幸免車輛堵塞或迂回繞道行駛以及穿越都市街道,以利于提高客運車輛運行效率。3、場地寬敞,留有進展余地站場選擇應具有足夠的場地,能滿足車站建設和進展的需要。公路客運站站址的地質條件應符合站場建設要求,具備抗震條件,地形應平坦規整,避開低洼地,設計標高應高出洪水計算水位0.5米以上,滿足建設物及管網布置的要求,盡量減少地基處理的工程量,以節約建設費用。4、符合都市規劃和環境愛護要求站場選擇應符合都市總體

43、規劃和環境愛護的要求,布局合理。要既做到方便旅客出行,體現都市“窗口”,又要滿足都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并盡可能減少車流、廢氣、噪音對都市居民生活、工作以及環境和生態的阻礙與干擾。5、能充分利用公用設施站場選擇要具備必要的工程、地質條件,要能方便地與都市的公用工程網系(道路網、電力網、給排水網、排污網、通訊網等)的連接,基礎條件齊備,以減少建設投資,公路客運站必須滿足必要的車站對水、電、消防、排污等差不多條件的要求,能夠幸免雨、雪、霧、風等自然現象對客運站工作的干擾。6、能與綜合運輸網協調進展客運場站規模應適當,要既能滿足公路運輸適站量進展的要求,又要能與不同交通方式良好銜接,特不是要便于與都市公

44、共交通之間的“零距離換乘”,最大限度地點便旅客出行,建立“方便、舒適、高效” 的客運一體化換乘方式。3.1.2 站址位置選擇依照上述原則,建設單位與市交通局、市規劃局的專業人士通過實地勘察、分析和論證,最終選擇在紫同閣處建設余慶汽車客運站。紫同閣新客站位于既有紫同閣站站北2.8公里處,地處各都市組團的中心位置,距都市中心區和開發區均約3km。總之,該站地理位置處于縣城的以后交通樞紐處,符合余慶縣都市總體規劃和環境愛護的要求,是一處比較理想的公路客運場站建設地點。圖3.1 余慶汽車客運站所處位置3.2 站場建設條件按照以上道路客運場站應具備的差不多建設條件,結合余慶縣總體布局規劃要求,擬建設的余

45、慶縣客運中心站從地理位置、都市規劃和總體布局要求、交通條件、區位特點等方面均符合客運站建站條件,各項建設條件成熟,是一處比較理想和合適的客運站建設地點,具體表現在:1、符合余慶縣都市總體進展規劃的要求按照余慶縣都市總體進展規劃的要求,證實余慶縣客運中心站建設項目符合余慶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該項目用地也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進展打算及國家土地供應政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都市建設總體規劃。2、符合余慶縣公路行業進展與場站布局規劃要求在該處建設一個、客運中心汽車站,既適應了汽車客運進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余慶縣道路運輸場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客運中心站項目的建設關于緩解余慶都市交通壓力,加強道路運輸行業治

46、理,規范道路客運市場競爭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該建設地點對內對外交通區位優越紫同閣處都市組團之中心,屬余慶縣“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中北部商業中心地帶,亦為西擴北進之重要區域也。在此建立客運站兼備了公路運輸的方便性和與都市交通環境的協調性,該站的建設關于完善余慶縣的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符合余慶縣建立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的進展戰略。4、具有良好的市政工程配套條件本客運中心站建設地點,差不多具備了較好的供水、供電、通信及污水排放等市政配套設施條件。3.3 功能定位擬建的余慶縣客運中心站建設項目,關于余慶城東地區經濟的進展、高新產業開發區的進展、完善公路運輸客運場站系統以及道

47、路運輸市場的綜合治理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3.1 功能要求擬建的余慶縣客運中心站,在功能定位上應滿足以下需求:1、能兼顧和滿足余慶縣經濟進展對道路運輸業的總體需求;2、能承擔起都市東擴和高新區開發所引發的交通運輸重任;3、能兼顧和滿足城鄉一體化運輸的組織與治理的需求;4、能適應和滿足運輸經營者和旅客對信息方面的需求;5、能適應運輸經營者和旅客對其它綜合服務方面的需求。3.3.2 功能定位建設余慶縣客運中心站,應最大限度地滿足道路運輸市場的差不多需求,強化道路運輸對經濟建設的服務保障功能;完善余慶縣都市東擴及城東地區道路運輸站場設施,提高運輸效率和整體效益,為旅客提供安全、舒適、高效的運輸服

48、務,形成設備先進、設施完善、信息暢通、服務周到、治理科學、運輸便捷的道路運輸場站綜合服務體系。汽車站是以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在長、短途客運過程中從事旅客集散、客運組織、車輛存放、車輛維修等服務活動的經營場所,是旅客產生“位移”的起點與終點。在旅客運輸的全過程中,客運站始終起著組織、協調、安全、技術和監督運輸市場的重要作用。依照交通行業標準JT/T200-2004汽車客運站站級劃分和建設要求,結合本項目的實際,余慶縣客運中心站應具備的差不多功能為:運輸服務、運輸組織、中轉換乘、通訊信息與服務、車輛維修、輔助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具有定位為:1、旅客運輸服務功能旅客運輸服務功能要緊體現在:售票、行包托運

49、提取、候車、問詢、小件寄存、廣播通訊、檢票、組織旅客上下車、安排運營車輛班次、制定發車時刻、提供車輛安檢、維修等旅客運輸服務活動。組織治理功能要緊包括:客流組織與治理,它是通過運輸生產組織與治理,收集客流信息和客流變化規律的資料,依照旅客流量、流向等因素,合理安排營運線路,開發新班線、班次;運力組織與治理,它是通過向社會提供客源、客流信息,吸納和組織各種經濟成份的營運車輛進站經營,運用市場機制協調客源與運力之間的匹配關系,使運力和運量保持相對平衡;運行組織與治理,要緊是辦理參營車輛到發手續,組織客車按班次時刻表準點發車,實現合理的車輛調度。2、城鄉客運一體化組織協調功能隨著道路交通治理體制的理

50、順,城鄉客運一體化的趨勢已特不明顯;本站除了合理調度各種始發車輛,為旅客提供客運站服務外,還應承擔起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重任,為旅客運輸提供更加快捷的、便利的一體化運輸服務,同時應充分利用車站安檢設備、維修設備等資源,為始發終到車輛和過往車輛提供良好的車輛安檢與維修等服務工作,真正發揮其現代化客運站綜合服務的優勢。3、中轉、換乘功能本客運站除了合理調度各種始發車輛,還應充分利用其設備、資源,發揮其現代化治理的優勢,方便旅客中轉、換乘,確保旅客安全、迅速完成中轉、換乘,同時與都市出租、快速公交系統有效銜接,實現旅客的“零距離”換乘。4、車輛調度與信息服務功能汽車站作為旅客的集散地,能夠利用其先進

51、的計算機設備,連接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其它信息平臺,通過信息中心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為旅客運輸經營者提供迅速、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車站應利用站內的計算機設備和通信設備,對收集到的客流信息及時進行整理、匯總與分析,為經營企業或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同時還能夠利用本站連接城鄉的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既為城間旅客運輸車輛提供信息,也能夠為都市公交車輛提供車輛調度信息,及時、迅速、準確地進行信息傳遞和信息交換,實現車站車輛調度與信息服務的功能。5、綜合輔助服務功能余慶客運中心汽車站除了能完成旅客運輸等主營業務外,還應開展多元化的綜合服務。如開展車輛維修、安檢、司乘公寓服務、購物娛樂服務等

52、。一方面保證旅客運輸服務質量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經營、綜合服務業務,以便獵取最大的車站效益。第四章 社會經濟及運輸量進展預測4.1 歷年社會經濟及運輸量進展狀況社會經濟進展預測和交通量預測是項目建設的理論依據。只有恰當地對余慶縣社會經濟的進展和交通量的進展進行預測,才能為汽車站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假如缺乏定量的分析,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假如過低地可能社會經濟的進展和交通量的進展,那么可能導致新建的客運站仍然不能滿足運輸需求,如此既白費了資源,有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假如對社會經濟和運輸量進行了過高的可能,又可能導致建設的汽車客運站具有較大的閑置能力,從而造成了資源的白費,因此,在項

53、目建設前期,必須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及運輸量有一個較為準確的預測。通過該縣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具體見表4.1,本設計將對該縣的社會經濟及交通量進行合理的預測。表4.1 余慶縣歷年社會經濟和客運量基礎數據年份GDP(萬元)人口(人)客運量(萬人次)20113075373030451332201028760430046812892009243695294887115620082188452914521042200718893628759295720061782542758469004.2 社會經濟預測及交通量預測4.2.1灰色預測模型灰色預測模型(GM(1,1)模型)是對系統行為特征的進展變化規律進行可

54、能預測,同時也能夠對行為待征的異常情況發生的時刻進行可能計算。運用灰色模型,首先要對數據進行檢驗與處理。為了保證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對已知數據做必要的檢驗處理。設參考數據為,計算數列的級比: 假如所有的級比都落在可容覆蓋內,則數列能夠作為模型GM(1,1)的數據進行灰色預測。否則需要對數列做必要的變換處理,使其落入可容覆蓋內。即取適當的常數,作平移變移: 則使數列的級比: 模型的建立設余慶縣需要預測的歷年數據(那個地點分不是歷年人口、GDP和客運量)所構成的基礎數列為:,做一次累加生成數列: 其中。求均值數列:則。因此建立灰微分方程為:相應的白化微分方程為:記則由最小二乘法,求得使達到最小值

55、,因此求解方程得預測方程: 檢驗預測值(1)殘差檢驗:令殘差為,計算:假如,則能夠達到一般要求;假如,則認為達到較高的要求。(2)級比偏差值檢驗:首先由參考數據計算出級比,再用進展系數求出相應的級比偏差:假如則能夠達到一般要求;假如,則認為達到較高的要求。 模型的求解(1)級比檢驗 :為余慶縣20062011年GDP、人口和客運量的原始數據序列,即:依照可得:;。(2)級比推斷:由于所有的,故能夠用作中意的GM(1,1)建模。(對GDP、人口和客運量進行預測)(3) 建立模型:對原始數據作一次累加,構造數據矩陣B及數據向量Y,得:;從而能夠得到GDP、人口和客運量的灰色預測模型分不為: (1)

56、 (2) (3) 預測結果及誤差檢驗 依照建立的模型:公式(1)、(2)和(3),得到余慶縣2006到2016年GDP、人口及客運量的預測值,見表4.2。表4.2 余慶縣國民經濟及客運量預測值年份GDP預測值(萬元)人口預測值(人)客運量預測值(萬人次)20061782542758469002007192242287556965.87620082171822914671052.162009245358.12954301146.162010277189.62994481248.5532011313150.73035201360.0932012353777.33076481481.59920133

57、99674.63118321613.9592014451526.33160721758.14320155101053203711915.2092016576283.43247282086.3062017651047.53291442272.6882018735511722019830932.53381572696.8912020938733.43427552937.821由于采納灰色預測模型進行預測時,能夠將預測值與實際值進行對比,計算殘差和相對誤差,并能夠通過相對誤差對預測值進行進一步修正。具體誤差值見表4.3。年份GDP殘差GDP相對誤差人口殘差人口相對誤差客運量

58、殘差客運量相對誤差20060.00 0.00%0 0.00%0.00 0.00%20073305.55 1.75%36 0.01%-8.88-0.93%2008-1663.01-0.76%-150.00%-10.16-0.98%20091663.07 0.68%-543-0.18%9.84 0.85%2010-10414.4-3.62%1020 0.34%40.45 3.14%20115613.73 1.83%-475-0.16%-28.09-2.11%平均誤差率-2.00%0.17%-0.33%表4.3 灰色預測誤差可能值從表4.3能夠看出,灰色預測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特不吻合,其預測誤差相當小

59、。因此,模型具有較強的有用性。現依照表4.3中的平均誤差率對預測值進行進一步修正,以使得預測值更加合理。修正后的預測值見表4.4。表4.4 余慶縣國民經濟及客運量預測值(修正后)年份GDP預測值(萬元)人口預測值(人)客運量預測值(萬人次)2012360853 302418 1433 2013407668 306531 1561 2014460557 310699 1700 2015520307 314924 1852 2016587809 319207 2017 2017664068 323548 2198 2018750221 327948 2394 2019847551 332408 2

60、608 2020957508 336929 2841 為了直觀地看出預測前后余慶縣各年客運量的變化情況及實際值與預測值的誤差,繪制了實際值與預測值的對比圖像,見圖4.1。圖4.1 客運量預測值與實際值對比 通過圖像能夠更直觀地看出,用灰色預測模型對余慶縣客運量的預測是相當可行的。其產生的誤差相當小,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因此,關于一個系統的預測,僅僅依靠一種方法是不夠的,通常情況下,是選擇多種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預測,然后分析其合理性,在必要的情況下,還能夠開展組合預測。為此,本設計還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客運量進行了預測。4.2.2 BP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神經網絡的工作過程由兩個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