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 聲學專題復習練習(含答案)_第1頁
2020中考物理 聲學專題復習練習(含答案)_第2頁
2020中考物理 聲學專題復習練習(含答案)_第3頁
2020中考物理 聲學專題復習練習(含答案)_第4頁
2020中考物理 聲學專題復習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中考物理聲學專題復習(含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道小題)眉山市東坡湖濕地公園建成以來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尤其是音樂噴泉讓人們耳目一新以下關于音樂噴泉說法正確的是()我們在較遠處就能聽見音樂聲是因為音樂聲的頻率高于20000Hz我們聽見的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播過來的對于去欣賞音樂噴泉的人來說,音樂聲屬于噪聲我們聽見的音樂聲是噴泉噴出的水振動產生的人們能分辨出笛子、鋼琴等不同樂器的演奏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A.音調B.響度C.音色D.聲速下列有關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x108m/sB.物體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C.醫生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

2、能傳遞信息D.公路旁安裝隔音墻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下列有關聲音和電磁波的說法正確的是()手機和微波爐都會發出電磁波鋼琴是通過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的利用次聲波可以粉碎人體內的結石女高音的“高”和引吭高歌的“高”都是指音調高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邊緣,一端伸出約為尺長的一半,撥動鋼尺,聽它發出的聲音,并觀察它的振動情況.然后減小鋼尺伸出長度約為尺長的4,再次實驗,得到的結論是()A.聲音變大B.頻率變高C.振動變慢D.響度變小下列聲現象中,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A一蝙蝠靠橙聲H一倒車窗這二A一蝙蝠靠橙聲H一倒車窗這二超聲波波發現昆蟲清洗機在學校組織的文藝匯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

3、二泉映月,如圖所示演奏過程中,她不斷變換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改變()A.聲音的響度B.聲音的音色8.以下操作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改變杯內水量.耳次用泥手摩擦杯門改贄管內術量.再次對看裱營中吹口久8.以下操作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改變杯內水量.耳次用泥手摩擦杯門改贄管內術量.再次對看裱營中吹口久改變用力大小、改堂飆尺沖出桌面再次敲鼓面長度.再次撥動鋼尺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道小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現處于雷雨天氣,為防止受雷擊(選填“應避免”或“不須避免”)在空曠處打傘行走下雨時,天空傳來震耳的雷聲,雷聲的大小用(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來描述手機是現代最常用的通信

4、工具,手機之間是利用傳遞信息的人們在不同場合需要選擇不同的音量,改變的是手機聲音的接聽電話時能辨別不同的人,是因為不同人說話時聲音的不同聯歡晚會上,演員正在表演二胡獨奏,二胡發聲是由琴弦產生的;演奏過程中,演員不斷調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壓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聲吶在海洋勘察和軍事方面都是一種重要的儀器從知識上看,它是一種能定向發射和接收(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的設備“大媽廣場舞,吵得我好辛苦”,說明健身的同時,也產生了噪聲為了共建和諧社會,社區委員會與大媽溝通,跳舞時:(1)調小音量,屬于在處減弱噪聲;(2)社區居民關閉門窗,屬于在中減弱噪聲如圖是人和一些動物發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他們所發出的

5、聲音都是由于發聲部位而產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聲波產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覺到的是.傾物Hz:口兀20()()()心而一每睬lnjw6!L4D-4i,!I篆200()0f|發聲驚率匚二口聽她族牽彈鋼琴時手指按壓不同的琴鍵是為了改變聲音的;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夠傳遞.利用聲吶系統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2s后收到回波,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31m/s,則此處海水的深度為m;利用此種方法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這是因為探究聲音的傳播時,將手機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后用細線懸于水中,如圖所示。用另一部手機撥打袋中的手機,手機能接通,說明可在水中傳播;能聽到手機發出的鈴聲還能說明可

6、在水中傳播;我們聽出手機鈴聲是汪峰唱的飛得更高,這是根據聲音的來辨別的。如圖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聲音會逐漸地變小,直至消失,說明聲音(選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同時一直能看到鬧鐘的秒針在不停地轉動,說明光(選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中國好聲音”比賽現場,吉它手彈奏電吉它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琴聲是通過傳播到現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聽音樂時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成振動,目的是為了在減弱噪聲2020中考物理聲學專題復習-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道小題)1【答案】B【解析】音樂聲屬于人耳能聽見的聲音,頻率范圍

7、在2020000Hz,A選項錯誤;聲源與人之間是空氣,即我們聽見的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B選項正確;對于去欣賞音樂噴泉的人來說,該聲音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學習、休息和工作,所以它不是噪聲,C選項錯誤;音樂噴泉的工作原理是,根據播放的音樂來控制水柱,達到與音樂同步的效果,音樂聲并非由水柱振動產生.D選項錯誤.故選B.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聲音的特性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演奏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因為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所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故選C.3【答案】D解析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A錯誤。物體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與音調無關,B錯誤。醫生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

8、石,是由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C錯誤。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D正確。4【答案】A【解析】手機利用電磁波傳送信號,微波爐用電磁波輸送熱量,所以手機和微波爐都會發出電磁波,A正確;鋼琴發聲時,是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里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所以鋼琴是靠琴弦的振動發聲的,B錯誤;利用超聲波可以粉碎人體內的結石,C錯誤;“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調高,而“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響度大,D錯誤.故選A.5.【答案】B6【答案】D【解析】A.蝙蝠靠超聲波發現昆蟲是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它表示聲音能傳遞信息,不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B.倒車雷達利用了回聲定位原理

9、,它表明聲音能傳遞信息,不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超聲波清洗機,它表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不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音樂聲減小,進一步推論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綜上所述,故選D.【答案】C【解析】小希在演奏的過程中,不斷變換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實是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長度,從而改變琴弦振動的快慢,即改變琴弦的振動頻率,從而達到改變音調的目的,故選C.【答案】B【解析】改變杯內水量,可以使得水杯振動變得容易或者困難,從而影響頻率改變音調,A不符合題意;改變用力的大小敲擊鼓面,可以改變響度,B符合題意;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可以改變

10、頻率,改變音調,C不符合題意;改變管內的水柱長度,可以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音調,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道小題)【答案】應避免響度【答案】電磁波響度音色【解析】手機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改變音量是改變聲音的大小,即改變了聲音的響度;接電話時,能分辨對方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答案】振動音調【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二胡發聲是由于琴弦的振動產生的,按壓不同位置,改變了琴弦的長度,使其振動頻率發生改變,即改變了音調【答案】超聲波【解析】本題考查了超聲波的知識,聲吶可以定向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答案】聲源傳播過程【解析】生活中控制噪聲有三個環節,

11、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和在人耳處進行減弱【答案】振動大象【解析】人說話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聲波產生,從聽覺的頻率范圍來看,地震產生的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低于人、海豚的聽覺頻率范圍下限,它們都聽不到次聲波,大象的聽覺頻率下限可達1Hz,所以大象最先感覺到次聲波.【答案】音調能量1531真空不能傳聲【解析】同一架鋼琴的不同琴鍵發聲時的振動頻率不同,所以按不同的琴鍵時,鋼琴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把眼鏡放在超聲波清洗機里洗干凈是利用聲音能傳遞能量;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v=1531m/s,超聲波傳到海底的時間/=1x2s=1s,此處海水的深度:s=vt=1531m/sx1s=1531m;月球周圍沒有空氣,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超聲波不能到達月球,更不能利用聲波的反射測出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答案】電磁波聲音音色解析手機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放在水中的手機能接通,說明電磁波可在水中傳播;能聽到手機發出的鈴聲,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