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基礎論述題_第1頁
生態學基礎論述題_第2頁
生態學基礎論述題_第3頁
生態學基礎論述題_第4頁
生態學基礎論述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態學基礎論述題生態學基礎五、論述題1、從生態學的角度論述全球危機。答:雖然人類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主人,但作為全球生態系統的一 個種群,其生存發展必然會受到各種生態因子的制約,如地球、環境 和食物等。人類的無限制發展和對自然界的掠奪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危 機,主要包括:(1)環境危機:包括臭氧層消耗、溫室效應和氣候異常、大氣 污染和酸雨等一系列問題;(2)資源危機:環境的退化把越來越多的人推向貧困,而貧困 又成了環境退化的推動因素,因為絕望的人們只有消耗他們所依賴的 資源。目前,水資源和生物資源都遭到嚴重破壞和污染;(3)能源危機:由于人類社會的工業化,能源越來越成為人類 發展限制因子。傳統的不可再

2、生能源慢慢枯竭,可再生能源使用中存 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口的快速增長使能源問題進一步突出。另外, 能源的開發和使用帶來了大量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4)糧食危機:雖然近幾十年來,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已經取 得了很大的收益,但糧食生產的不穩定和分配的不平衡使得糧食仍然 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5)人口危機:目前,人類面臨的資源、環境、糧食、能源和 人口五大危機中,其核心問題是人口問題。人口的過快增長與資源環 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人口增加帶來了全球空間的危機、食物的危機。2、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答:各種化學元素和營養物質在不同層次的生態系統內,乃至整 個生物圈內,沿著特定的途徑從環境到生物體,從生物

3、體到環境,不 斷地進行著流動和循環,就構成了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簡稱生物地化 循環。包括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兩部分內容。地質大循環是指物質或元素經生物體的吸收作用,從環境進入有 機體內,生物有機體再以死體、殘體或排泄物形式將物質或元素返回 環境,進入大氣、水、巖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層的循環。地質 大循環時間長、,范圍廣,是閉合循環。生物小循環是指環境中的元素經生物體吸收,在生態系統中被多 層次利用,然后經過分解者的作用,再為生產者利用。生物小循環時 間短、范圍小,是開放式的循環。生物地化循環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基本形式和途徑。3、試論述生態系統與一般系統的區別。答: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

4、若干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的有機整體稱為系統。系統的基本性質是:結構的層次性;系統是一 個有機整體,表現出單個組成部分所沒有的整體性;系統具有一定的 穩定性和脆弱性。生態系統除了具備一般系統的共性之外,還有不同于一般系統的 個性:(1)從組成部分看,不僅包括各種無生命的物理、化學成分, 還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態系統的核心,是區別于其他系統的 根本標志;(2)生態系統通常與特定的空間聯系;(3)生態系統的生物隨時間的推移而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 表現出特定的時間特征;(4)生態系統的代謝活動是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來的;(5)生態系統都是程度不同的開放系統。4、論述地球表面初級

5、生產力的分布狀況。答:地球上初級生產力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其生產力分布有以下 特點:(1)陸地比水域的初級生產力大。主要原因是占海洋面積最大 的大洋區缺乏營養物質,其生產力很低。(2)陸地上的初級生產力有隨緯度增加而逐漸降低的趨勢。陸 地生態系統中,以熱帶雨林生產力為最高。由熱帶雨林向溫帶常綠林、 落葉林、北方針葉林、稀樹草原、溫帶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減少。 初級生產力從熱帶到亞熱帶,經溫帶到寒帶逐級降低。(3)海洋中初級生產力有由河口灣向大陸架和大洋區逐漸降低 的趨勢。河口灣由于有大陸河流的輔助能輸入。(4)陸地上的初級生產力與年降水量呈正相關。5、論述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答:人類對水循環

6、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1)改變地面及植被狀況,而影響大氣降水到達地面后的分配, 如修筑水庫、塘堰可擴大自然蓄水量;而圍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積 減小,尤其是大量季節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澇災 害,并同時降低了地下水庫的供給,也引起嚴重的土壤和養分流失。(2)由于過度開發局部地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農業 及城市發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儲量下降,出現地下漏斗及地上的 斷流,造成次生鹽漬化;也使下游水源減少,水位下降,水質惡化, 沿海出現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鹽漬化威脅。(3)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大面積的植被破壞,導致地區性氣候 向干旱化方向發展,直到形成荒漠。我國北方水

7、循環形勢的惡化,引 起了普遍的關注。(4)環境污染惡化水質,影響水循環的蒸散過程。6、論述可持續發展的含義。答:可持續發展定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從自然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即所謂“生態持續性”它主 要指自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程度間的平衡。即可持續發展不是超越環 境系統再生能力的發展。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尋求一種最佳的生態系統 以支持生態的完整性和人類愿望的實現,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得以持續。(2)從社會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在生存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 涵容能力的情況下,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真正的發展必須包括提 高人類健康水平,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 須創造一個保障人們平等

8、、自由、人權的發展環境。(3)從經濟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這類定義均把可持續發展的 核心看成是經濟發展。當然,這里的經濟發展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犧 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而是不降低環境質量和不破壞世界 自然資源基礎的經濟發展。(4)從科技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這主要是從技術選擇的角度 擴展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傾向這一定義的學者認為:“可持續發展 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盡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閉式” 的工藝方法,盡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7、論述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答:全球的十大環境問題:(1)人口(2)糧食(3)污染(4) 酸雨(5)荒漠化(6)全球變暖(7)臭氧層破壞(8

9、)資源短缺(10) 生物多樣性銳減。8、論述可持續發展的含義。答:可持續發展定義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從自然屬性可持續發展。即所謂“生態持續性”它主要指 自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程度間的平衡。即可持續發展是不超越環境系 統再生能力的發展。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尋求一種最佳的生態系統以支 持生態的完整性和人類愿望的實現,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得以持續。(2)從社會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在生存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 涵容能力的情況下,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真正的發展必須包括提 高人類健康水平,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 須創造一個保障人們平等、自由、人權的發展環境。(3)從經濟屬性定義可持續發

10、展。這類定義均把可持續發展的 核心看成是經濟發展。當然,這里的經濟發展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以 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而是不降低環境質量和不破壞世 界自然資源基礎的經濟發展。(4)從科技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這主要是從技術選擇的角度 擴展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傾向這一定義的學者認為:“可持續發展 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盡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閉式” 的工藝方法,盡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9、論述發展能源的新策略。答:(1)目前發展能源的新策略主要有3條途徑:首先要十分重 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例如,加強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二是重視節 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調整能源結

11、構,即能源的優質化。(2)改善我國能源質量結構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大幅度提 高煤炭用于發電的比例,增加終端用電的比例。煤炭轉換的另一方面 是發展煤氣、液燃料和煤化工。二是強化開發煤以外的優質一次能源, 包括核能、水能、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石油及天然氣。(3)新能源的主要領域為: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 地熱能和氫能。10、生態環境惡化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請論述森林生態系 統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答:(1)森林是環境的凈化器;(2)森林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 防止水土流失;(3)森林能夠防風固沙;(4)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資源 庫;(5)森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減輕溫室效應。11、什么是初級生產力?論述影響陸地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的因 素及提高陸地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的途徑?答:(1)初級生產力是指單位時間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