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施工專項測量施工方案_第1頁
盾構施工專項測量施工方案_第2頁
盾構施工專項測量施工方案_第3頁
盾構施工專項測量施工方案_第4頁
盾構施工專項測量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462716 1 計量標準及依據 PAGEREF _Toc113462716 h 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17 2 項目概況 PAGEREF _Toc113462717 h 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18 2.1 項目地點 PAGEREF _Toc113462718 h 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19 2.2 地質水文條件 PAGEREF _Toc113462719 h 2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0 3 總體測量計劃

2、PAGEREF _Toc113462720 h 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1 3.1測量組織 PAGEREF _Toc113462721 h 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2 3.2 計量管理系統 PAGEREF _Toc113462722 h 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3 3.3 整體測量方案 PAGEREF _Toc113462723 h 13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4 4 測量準備 PAGEREF _Toc113462724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5 4

3、.1 測量技術準備 PAGEREF _Toc113462725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6 4.2 資源準備 PAGEREF _Toc113462726 h 20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7 4.2.1主要儀器清單 PAGEREF _Toc113462727 h 20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8 4.2.2儀器鑒定證書 PAGEREF _Toc113462728 h 2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29 4.2.3主要測量師名單 PAGEREF _Toc113462729 h 21 HYPER

4、LINK l _Toc113462730 5 控制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30 h 2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1 5.1 地面控制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31 h 2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2 5.1.1平面控制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32 h 2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3 5.1.2地面高程控制網絡 PAGEREF _Toc113462733 h 24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4 5.2 接觸測量 PAGEREF _Toc11

5、3462734 h 2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5 5.2.1接觸測量的概念 PAGEREF _Toc113462735 h 2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6 5.2.2接觸測量的目的 PAGEREF _Toc113462736 h 2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7 5.2.3接觸測量任務 PAGEREF _Toc113462737 h 2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8 5.2.4近井點地表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38 h 2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3

6、9 5.2.5方位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39 h 28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0 5.2.6高程接觸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0 h 33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1 5.3 地下控制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1 h 34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2 5.3.1橫向控制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2 h 34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3 5.3.2高程控制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3 h 35 HY

7、PERLINK l _Toc113462744 6盾構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4 h 35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5 6.1間隔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5 h 35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6 6.1.1準備工作_ _ PAGEREF _Toc113462746 h 35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7 6.2.2初始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7 h 36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8 6.2.3盾構激光站的建立 PAGEREF _Toc1

8、13462748 h 36 HYPERLINK l _Toc113462749 6.2.4盾構姿態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49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0 6.2.5分段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50 h 38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1 7 通過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51 h 39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2 7.1 地面控制網絡復測 PAGEREF _Toc113462752 h 39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3 7.2 接收

9、井門中心位置的確定 PAGEREF _Toc113462753 h 40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4 7.3 接觸調查和地下控制調查 PAGEREF _Toc113462754 h 40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5 7.4 人工盾構姿勢 PAGEREF _Toc113462755 h 40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6 7.5 通過測量誤差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56 h 4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7 8 竣工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57 h 41 HYPE

10、RLINK l _Toc113462758 8.1竣工測量的目的 PAGEREF _Toc113462758 h 4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59 8.2 竣工測量內容 PAGEREF _Toc113462759 h 41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0 8.3 間隙截面測量 PAGEREF _Toc113462760 h 42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1 8.3.1間隙測量要求 PAGEREF _Toc113462761 h 42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2 8.3.2隧道和車站斷面形式測點的位置要求

11、 PAGEREF _Toc113462762 h 43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3 9 測量技術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113462763 h 44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4 9.1 施工期間控制測量結果的檢查和測試 PAGEREF _Toc113462764 h 44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5 9.2 測量儀器的校準 PAGEREF _Toc113462765 h 44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6 9.3 人工計量檢驗自動引導系統 PAGEREF _Toc113462766 h 45

12、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7 9.4人工檢查激光站 PAGEREF _Toc113462767 h 45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8 9.5引導系統維護 PAGEREF _Toc113462768 h 46 HYPERLINK l _Toc113462769 9.6引導系統故障排除 PAGEREF _Toc113462769 h 47 1 計量標準及依據、廣州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土建工程招標設計文件【施工6標】;、廣州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土建工程合同【施工6標】;3、廣州市軌道交通建設勘察管理規定(第三版);4、地鐵施工測量的主要參考和實施規范如

13、下:工程計量規范(GB50026-2007)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計量規范(GB50308-2008)城市計量規范(CJJ/T8-2011)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 國家一級、二級水準標準(GB/T12897-2006)計量管理體系計量過程和計量設備要求(GB/T19022-2003) 國家三角測量規范(GB/T17942-2000)2 項目概況2.1 項目地點廣州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施工6標】土建工程包括何莊站(含漢溪長隆站至何莊站明挖段、何莊站至官塘站明挖段)、何莊站區間站和官塘站位于廣州市番禺區。何莊站位于漢溪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叉口的東南側。車站起止里程為YCK12+

14、252.45YCK12+479.00。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CK12+333.00。車站全長(包括停車線)226.55m和標準斷面寬度22.5m。車站有兩個出入口和兩組風亭。車站東西兩端分別為何莊站與官塘站之間的截斷段和漢溪長隆站與何莊站之間的截斷段。 YCK12+252.450,long 222.95m,何莊站至官塘站切切段起止里程為YCK12+479.00YCK12+660.130,long 181.13m。車站為地下三層多跨框架結構,區間明挖段為單跨結構,地下一層。除ZCK12+567.98ZCK12+660.13里程范圍為地基開挖至基礎開挖外,其他施工范圍為地塊大基坑中標高至明挖段及

15、車站基坑至基礎開挖,西端的盾構隧道。9m豎井盾構提升出井段采用鉆孔灌注樁和支架圍護結構,其他段采用分級和開挖土釘墻支撐。車站輔助結構和主體結構采用明挖法施工。何莊站至官塘站盾構隧道左線起止里程為ZCK12+660.130ZCK14+618.600,長1956.388m(短鏈2.082),右線起止里程為YCK12+660.130 YCK14+618.600,長1953.687m(短鏈4.783m)。區間隧道最小區間半徑350m,最大縱坡23 ,隧道頂蓋厚度9.723 .52m.區間內有4條通訊通道,其中1#接觸通道中心里程為ZCK12+981.019,2#接觸通道中心里程為ZCK13+327.3

16、20(還設置了廢水泵房) ),3#聯絡通道的中心里程為ZCK13+733.070(同時)。設置廢水泵房和中間風機房),4#聯絡通道中心里程為YCK14+069.866。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中風井和3#接觸通道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余接觸通道采用采礦法施工。2.2 地質水文條件(一)地形地貌何莊站位于漢溪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叉口東側,與漢溪大道平行鋪設。車站西北側為吉盛偉邦建材博物館,北側為地上在建的萬達地塊,車站位置及南側為大型基坑所在的萬博廣場和天河城地塊被挖掘。車站范圍內地貌為山間沖積盆地,地勢較為平坦,地面高程21.4 23.整個車站及其區間基本位于周邊大型基坑內。小基坑在大基坑中開挖。車站建設

17、期間,場地開闊,地勢低洼,地質條件好,建設條件好。何莊站至官塘站盾構段由西向東,再向東北延伸。地面多為市政道路、開挖填筑工地,最后一段斷續分布著廠房和居民樓。在+585附近穿過興南大道,在里程YCK13+700YCK13+900附近穿過低山。沿線地勢以低緩丘陵為主,地勢起伏不定。穿過山丘時,起伏比較大。地面標高總則為7.0 26m,可達到丘陵地面標高36.4m。(2) 巖土分層及其特征何莊站建設區土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混合花崗巖塑性殘土層、混合花崗巖全風化帶 、混合花崗巖強風化層區,混合花崗巖中風化帶混合花崗巖微風化帶,基坑底板主要位于、由西向東 9Z巖層。何莊站至官塘站盾構隧道洞身結構內主要

18、巖土層為全風化紅巖、強風化紅巖、中風化紅巖、輕度風化紅巖搖滾。巖土層的分層和主要特征是:人工填土層(Q4 ml ):本段人工填土層以素色填土為主,顏色混雜,以棕黃色、土灰、灰褐色、棕紅色等為主,成分以人工填埋為主。粉質粘土、中粗砂、礫石等,表面多為水泥混凝土,多為輕微壓實至壓實。沖洪積細砂層(Q4al+pl):分布于原始溝壑中。呈淡黃色、灰白色等。成分主要為粉砂、細砂,含黏土,級配不均勻,飽和,以疏松至微密為主。沖洪積中粗砂層(Q4 al+pl ):灰白色、灰黃色、灰色等,主要由中砂、粗砂、粘土組成。以微密、部分密或松散為主。 沖積至沖積軟塑粘性土層(Q3 + 4al +pl ):灰黃色等,主

19、要成分為粉質粘土,軟塑,粘性好。 沖積至沖積塑性粘土層(Q3+4 al +pl):顏色較混合,黃褐色、灰黃色、棕紅色等,主要成分為粉質粘土,類塑性, 和部分含有石英砂, 具有良好的粘性, 是一種可適度壓縮的土壤。 沖積至沖積硬塑粘性土層(Q3+ 4al +pl):顏色混雜,黃褐色、灰黃色、棕紅色等,主要成分為粉質粘土、硬塑, 部分含有石英砂顆粒,粘性較好,是一種中等壓縮性土壤。 沖積至沖積微密粉砂層(Q3+ 4al +pl):黃色、灰黃色等,以粉砂為主,微密,以粉砂為主,含少量黏土。 沖積至沖積微密粉砂層(Q3+4 al +pl):顏色呈灰黃色、深灰色、灰黑色等,飽和,稍致密,成分主要為粉砂,

20、含部分的粉末,沙子。 河湖相沉積粉砂層(Q3+4 al ):顏色為深灰色、灰黑色等,飽和流塑狀態,含有少量有機質。 河湖相粉質土層(Q3+4 al ):顏色呈深灰色、灰黑色等,飽和、流塑狀態,含有少量有機質和腐爛植物。坡積(Q 3dl) 紅層碎屑巖塑性殘土層(Qel ) :由白堊系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石英砂巖、松巖風化殘渣形成。土壤為粉質粘土,部分為粘土。 ,棕紅色,微濕,塑料狀,遇水易軟化分解。紅層碎屑巖硬塑殘土層(Qel ) :由白堊系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石英砂巖、松巖風化殘渣形成,土壤為粉質粘土,局部為粘土,棕紅色,微濕,硬塑料狀,遇水易軟化崩解。 混合花崗巖塑性殘土層:淡黃色、棕黃色、

21、濕潤、塑性,土壤為砂質粘性土,不均勻含石英砂約15-25%,部分為粘性土。水很容易軟化和分解。混合花崗巖風化殘渣(Qel ) ,棕紅色和黃色,潮濕,硬塑,土壤為砂質粘性土,不均勻含約15-25%石英砂,遇水易軟化,崩解,干強度和韌性差。 紅色巖石(K1b1)全風化帶:褐紅色、紫紅色等,母巖為泥質粉砂巖,組織結構已基本風化破壞,但仍可辨認,巖石極軟,并且核心是堅硬的和土壤一樣的。 ,遇水易軟化。 混合花崗巖全風化帶(Z):棕黃色,棕褐色,母巖結構已基本風化破壞,但仍可辨認,巖石很軟,巖心為硬土狀或致密類似土壤,并且暴露在水中。易于軟化和崩解。 碎屑巖強風化帶(K1b1):棕紅色、深棕紅色、紫紅色

22、等,主要由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等組成。巖石結構已大部分破壞,但仍可清晰經鑒定,礦物成分發生明顯變化,風化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心為類巖或半巖半土,巖石很軟,很容易軟化。暴露在水中。 混合花崗巖強風化帶(Z):棕黃色、棕雜色,巖石結構已大部分被破壞,但仍可清楚識別,礦物成分發生明顯變化,風化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為破碎,巖體相對破碎。巖心為半巖半土狀,局部夾有風化巖石碎片。巖石非常柔軟,遇水易碎。 碎屑巖風化帶(K1b1):棕紅色、深棕紅色、紫紅色等,主要巖性為泥質粉砂巖、粉砂巖、陸源碎屑巖結構、中厚層狀結構、泥質膠結而鈣質,裂縫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心破碎短柱狀,巖石較軟,泥質粉砂巖失水易干裂。

23、 花崗片麻巖及混合花崗巖風化帶(Z):灰黃色、棕黃色、細粒花崗巖變質構造、帶狀構造,主要礦物為石英、云母、長石。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巖心破碎,部分短柱狀,巖石堅硬。碎屑巖風化帶(K1b1):棕紅色、深棕紅色、紫紅色等,主要由泥質粉砂巖、粉質泥質巖、粉砂巖等組成,局部有砂巖和粗砂巖,陸源碎屑巖結構,中厚層狀結構,泥質、鈣質膠結,裂隙不發育,巖體較完整,巖心短柱狀、長柱狀,少量塊狀、餅狀碎屑,ROD為70 95%,巖石堅硬,泥質粉砂巖失水易開裂。混合花崗巖微風化帶(Z):淺灰色、淺白色、藍灰色、花崗巖變質構造、條狀、條狀構造。礦物應為石英、長石、黑云母等,裂縫局部較發育,巖心呈柱狀,局部機械裂縫破

24、碎,ROD為50%90%。搖滾是硬的。(3) 水文地質條件本項目地下水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巖石孔隙水和層狀基巖裂隙水兩類。第四紀松散巖石孔隙水主要存在于欠壓實至輕度壓實充填層和沖洪積砂層中。層狀砂基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巖層的強風化帶和中風化帶,具有輕微的承壓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有輕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輕微腐蝕性。3 總體測量計劃3.1測量組織為使測量結果準確,本項目測量堅持二級管理,配備有豐富測量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精密測量儀器。管理部勘察組進行日常施工放樣,并安排專業人員對勘察工作進行檢查和審查。公司測量組負責加密控制點的布置和測量、線點的重新測量和標桿點的測量。測量組織圖公

25、司測量隊公司測量隊項目部測量隊盾構施工測量組車站測量組3.2 計量管理系統為規范、制度化驗船師的作業行為,我們出臺了項目部計量管理辦法,要求驗船師的相對穩定性和測量工作的連續性,并制定了各項獎懲制度。驗船師的職責范圍,特別強調驗船審查制度。1、項目部測量組配備技術干部2名,測量工程師2名,測量員4名,在總工程師和工程部主任的領導下工作。其主要任務是負責標段地面和地下控制網的測量,以及車站和盾構的日常開挖施工測量。2、項目總工程師、工程部長的職責eq oac(,1)貫徹執行公司的計量管理辦法;eq oac(,2)工程復測、隧道貫通前最后一次控制測量(即地面、接觸、隧道內控制網測量、盾構機人工測量

26、)、車站圍護結構、主體結構首次定位必須由總工程師主持并審核。結果的可靠性;eq oac(,3)工程部長每周檢查一次測量組的工作(測量記錄是否整齊完整,調整結果是否可靠,盾構隧道籃是否已與主線聯合測量,日常測量工作是否與施工進度等),并有書面檢驗記錄。2.測量劃分與連接實行三級測量評審制度:現場測量技術人員對現場測量的內外場數據進行認真、全面的自查。項目部測量技術人員對現場測量的內外部數據進行了認真、全面的審核。公司計量組對關鍵計量項目和重要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對內外部計量進行全面評審三、計量評審制度的基本要求測量工作必須堅持復核制度,驗船師必須遵守復核制度的基本規定,認真執行。eq oac(,1

27、)執行測量技術規范,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測量設計、操作和測試,確保各種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eq oac(,2)計量樁點交接須雙方參加,交接表一一核對,交接確認。如果丟失的樁堅持補上,沒有樁名的將被視為廢樁,與現場不符的應予以更正。eq oac(,3)用于測量的圖紙和數據要仔細研究和核對,有的需要現場核對,確認后才能使用。轉錄數據必須由第二個人檢查。eq oac(,4)各種測量的原始記錄必須在現場同時進行。嚴禁做筆記和事后重畫。不內容更改原始數據。如不合格,應補測或復測。eq oac(,5)測量的現場工作必須有多余的觀察,并構成一個封閉的檢查條件。內部工作要堅持兩組獨立并行計算,相互驗證

28、。eq oac(,6)利用已知點(包括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進行先導測量和加點,必須堅持先發現、先利用的原則。即只有在已知點檢測正確或合格時才能使用。4. 測量記錄系統測量工作日志必須記錄項目現場、里程、測量過程和每天測量的結果、測量儀器的類型、測量人員、人員分工等詳細情況。需要返工和重新測量以記錄不規則的測量數據。五、建站計量要求。車站第一塊底板施工后,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埋設地下導線及水準點(導線及水準點在后續施工過程中按要求進行埋設)。與其他接地導體點進行。聯合測試;。當施工達到全站長度的1/2時,必須進行地下導線與水準儀的聯測;。站臺底板結構完成后,必須對地下導體和水平面進行聯合測量。

29、6.盾構值班制度由于盾構施工的特殊性和連續性,在開挖過程中必須有測量員值班。通過測量盾構機的姿態和盾尾的間隙,可以更科學地指導下一個環節的盾構開挖參數。盾構機的姿態是針對每次環挖的千斤頂行程的差異手動計算的,并與自動系統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也起到環評的作用。7、計量器具管理eq oac(,1)所有儀器均按計量規范要求在標準計量院檢測中心進行定期檢驗。全站儀每年到基線場進行一次測距常數校準。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測量組每月對全站儀測角部分和水平儀進行一次必要的例行檢查和校正,避免因儀器故障造成測量事故。eq oac(,2)儀器月檢項目a、光學(激光)對中器對中誤差的檢查和校正;b、瞄準部分的水準管

30、軸線的檢查和校正應與垂直軸線垂直(即水準管的校正);c、檢查和校正十字準線;d。準直軸不垂直于水平軸的誤差C的驗證和校正;橫軸不垂直于縱軸的誤差i角的驗證與修正;F。水平儀圓形水平儀放置正確性的檢查和校正。G。檢查和校正水平儀瞄準軸與水準管軸線(角度i和角度)的關系。eq oac(,3)儀器使用和儲存a、項目部使用儀器指定專人保管,負責儀器的日常清潔和防潮處理,特別是要及時清潔干燥,防止鏡片生霉和金屬零件生銹。b、儀器發生碰撞或敲擊后,應及時進行維修檢定。c、現場作業時,應在試驗前、試驗中、試驗后進行三項檢查。防止測量對錯點、配錯表盤、觸摸儀器等事故。d。各級測量單位使用的全站儀、測距儀、水準

31、儀、水準尺和垂直準直儀,應以各儀器為對象,按以下格式建立統一臺賬。序列號管理編號儀器源設備名稱制造商模型標稱精度機碼狀態保管人評論購買日期來電日期8. 測量結果管理測量結果由測量數據和測量標記組成。測量數據包括原始觀察記錄、計算過程、交付數據和測量記錄;測量標志包括各類平面控制樁和標高控制樁。對測量結果的具體要求如下:eq oac(,1).各樁點的埋設應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附錄B、附錄D的要求和規定,并有專人保護樁點。如果樁被人為因素任意破壞,誰破壞誰就受到懲罰,并組織測量員盡快重新建點測量新值。eq oac(,2).計算過程:測量和計算由兩人并行獨立進行,兩人的計算結

32、果應一致后方可用于指導施工。eq oac(,3)各類原始觀測資料未經審查不得用于后續工程測量和計算工作。人工記錄的各類原始數據,包括各類放樣記錄數據,在進行內部計算前必須逐項審核和簽字;8. 計量資料復核申請將嚴格按照業主、監控中心和計量監理工程師的要求進行。詳情如下:質量指數(1) 在任何穿透面上,地下測控管網的穿透誤差在水平方向不超過,50mm在垂直方向不超過 25mm。(二)隧道襯砌不侵入建筑物邊界,設備不侵入設備邊界。建筑物(構筑物) 、裝修、設備、管線的竣工形(體)位(位)誤差應符合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計量規范 GB50308-2008 地下施工及驗收規范鐵路工程GB50299-1999

33、(2003版)和廣州軌道交通建設驗收標準。盾構段施工期間(包括起、舉井),在前一工序測量完成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詳細情況如下:1、地面加密控制測量(包括平面和標高);2、起始井或提升井孔的門環中心;3.基線和地下水位,包括出發前的接觸測量;隧道一路開挖時的地下線及水平儀,包括接觸測量;150m5、隧道開挖至300 時,4006. 隧道開挖至距貫通面一定距離時,地下電線150m及200m7、如果單向開挖長度超過 ,每次1500m開挖600m后都要加上陀螺方位,500m檢8、隧道穿透測量;9、地線接頭測試;10. 截面測量。說明:一。對于屏蔽施工,必須配備標稱精度不低于1的全站儀,用于軸接

34、觸測量和主控線測量;b、如果盾構從車站開始,則必須及時與車站樓層的測量控制點聯合測量起始基線的一側;c、對于盾構機穿過底板的工位,必須用工位底板的測量控制點進行測量,形成附連線。d。如因施工等原因需要回填站臺地面,在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將地面控制點引導至安全穩定的地方,提前聯系業主及勘察組,并報告交業主檢查;檢測到控制點時,應及時將控制點引導至底板,并報業主勘測組檢查;e.申請d、e、f、g四項檢驗時,必須加上盾尾后面20個環的姿態(或橫截面),并按表D2-8-2或表D2執行報告 10-2;F。每周一向業主報告前一周環片姿態的人工測量結果。如果偏差(水平或垂直偏差)超過50mm,應立即報告駐地主

35、管、業主、設計和業主調查組;總體設計應確定是否需要業主調查組進行測試。 ,相應的檢驗費用由土建承包商支付,環片姿態報告2-8-2按表D執行,斷面測量報告按表D2-10-2執行。G。施工時盾構機人工測姿報告2-10-1按表D執行。3.3 整體測量方案1、根據項目建設過程,我司標段勘察工作主要分為七個階段: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平面和標高控制網絡的重新測量地面控制與施工勘察接觸測量地下控制與施工勘察 屏蔽測量通過測量完整測量2、盾構機前期勘察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是地面平面和標高控制勘察,以及豎井的連接勘察。3.隧道穿透誤差設計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計量規范(GB50308-2008)的相關規定,隧道任意

36、貫通面的貫通誤差:水平米 50mm,垂直米 25mm。隧道貫通誤差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水平貫通誤差;垂直穿透誤差;縱向穿透誤差。縱向貫入誤差是由距離測量引起的,對貫入面距離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只分析水平貫入誤差和垂直貫入誤差。 橫向穿透誤差的影響主要由三項組成:地面控制測量誤差m1的影響;連接測量誤差的影響m2;隧道孔m3線控誤差的影響。三項誤差相互獨立,故水平穿透誤差:m水平2=m12+m22+m32。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規范(GB50308-2008),水平中間誤差分布原理、地面控制測量誤差、接觸測量誤差、隧道內導體控制測量誤差為m1:m2:m3=5:4: 6 分別賦值 m1= 25mm

37、, m2= 20mm, m3= 30mm, 即.地線測量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平面控制網二級網(即:精密線網)設計,測量技術要求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法第3章有關精密線的規定。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規范(GB50308-2008)。平面定向接觸測量采用盾構前期多兩井定向和明挖站施工期間多導線直移測量,將平面控制點傳遞到站臺,盡量保證每次接觸調查都會進行。站臺底板上靠近始發井兩端的平面控制點有兩個,并保證每次接觸測量都在相同的四個點上進行,從而取多次接觸測量的加權平均。對于最終原點控制點坐標,相關測量技術要求按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規范(GB50308-2008)第9章進行控制。另外,測量采用高

38、精度測量儀器Leica TCR 1201+R400全站儀(精度:2, 2mm+2ppm),地表導線測量誤差影響水平介質誤差25mm和接觸測量誤差影響水平中值誤差 20mm. 在可控范圍內,下面我們主要分析隧道內鋼絲控制測量誤差引起的橫向中值誤差,分析過程如下:隧道內平面控制由等邊直支線控制,因此線的角度測量誤差主要是橫向誤差,而測量誤差與橫向誤差無關。由角度測量誤差引起的通過面橫向中值誤差應按下式計算:公式:以毫米為單位,s為導線的邊長(單位為m),n為導線的邊數, 。在實際測量工作中,總是需要布置環形或網狀線。通過調整,角度測量和邊緣測量的精度會產生增益。因此,隧道孔內導線控制測量的橫向穿透

39、誤差估計會更安全。 .區間隧道單線長度1420m按文南路站至東城路站之間的最不利長度考慮,分為9邊。因此,每邊的長度157.78m是技術要求=2.5進行測試,所以我們可以得到:(范圍內30mm) 受高程測量誤差影響引起的貫入面橫向中值誤差計算如下:式中:為水準測量每千米中位高差的偶然中位誤差(mm);為受高程測量影響引起的穿透面中位高程誤差; L 是兩個開挖口之間的平整路線的長度(km)。 )。每公里找平高度差的平均誤差為 2mm(可按二級水平測量,徠卡NA2級加平板千分尺和配套的銦瓦尺測量) ,及其標稱精度0.3mm/km)和本批次的長度是根據最不利長度和接觸高度測量中的誤差計算的3mm(可

40、以通過接觸高度測量的掛鋼尺法來實現):表面高差誤差:地下高差誤差:高程接觸測量誤差:m=3mm最終的貫入面垂直貫入誤差為: ,可以完全滿足垂直貫入測量中的誤差25mm。4 、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規范(GB50308-2008)中隧道誤差成分分析及明挖車站、盾構隧道的相關規定和要求,以及本標段的特點,我們采取以下計劃實施:(a) 平面控制網絡地面控制網:以業主提交的一級GPS點和二級精密線控點為基礎,建立施工線控網絡。 )設計,其測量技術要求與現行國家和城市規范中的四級導體基本相同,主要是縮短導體總長度和導體邊長,提高點位精度。測量鋼絲的技術要求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

41、008)中的表格3.3.1。接觸測量:采用一井或兩井定向法或直接電匯測量法。地下控制網:以接觸測量定向邊為基邊,隧道內線點盡量沿線路中心線布置,形成多邊形閉合線或主輔線環。線控網按照城軌工程平面控制網二級網設計。 ,測試線的技術要求同上。(a) 高程控制網絡面控網:在業主提交的一級平層控制點的基礎上,建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平層控制網二級施工平層控制網。 -2008) 表中4.1.4和 4.2 調平相關規范。接觸測量:采用懸掛鋼尺法,測量應符合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9.7.3和9.7.4、9.7.5的相關要求。地下控制網: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平層控制網二級施工平層控制

42、網設計,在接觸測量平層點的基礎上,與隧道內的導體點形成封閉的平層網160米。埋點時,在條件內容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地下導線點標記作為新的找平點標記4.1.4。5、施工測量 隧道中心三維坐標(DTA)的計算與復核工程測量技術負責人負責盾構隧道斷面施工設計圖上隧道中心三維坐標的計算。公司精密測量組隊長和項目總工程師審核并報測量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 盾構機反力架的安裝與測量方法:矩形控制法;精度:軸方位誤差1,屏蔽平面,仰角偏差 5 mm。 盾構機支架底座定位測量根據地下控制點,準確放樣盾構底部。底座前點標高高于設計標高2厘米,后點標高與設計標高相同(消除盾構機出孔后“航向”的影響

43、 SLS-T制導系統初測SLS-T導引系統初始測量包括:隧道設計中心線坐標計算、TCA支架和后視支架三維坐標測量、VMT初始參數設置.a、隧道設計中心線坐標計算:將隧道的所有平面曲線元素和高程曲線元素輸入VMT軟件,VMT會自動計算1米b、 TCA支架和后視支架的三維坐標測量:全站儀放在TCA(智能全站儀)支架上,后視棱鏡放在后視支架上。 TCA支架和后視支架中心位置的三維坐標采用人工測量,作為控制盾構機姿態的初始測量數據。測量圖如下:c、 VMT初始參數設置:將TCA中心位置的三維坐標和后視棱鏡的坐標和方位角(以g計算)輸入控制計算機“站”窗口文件。 TCA定向完成后,在電腦上啟動“前進”,

44、TCA將瞄準激光目標并測量其坐標和方位。根據激光束在目標上的測量點位置和激光目標中的光柵,可以確定激光目標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根據激光目標的雙軸傾角傳感器,俯仰角和滾動角,TCA可以測量到激光目標的距離。以上數據由掘進軟件連同推進千斤頂和中折千斤頂的伸長值以及盾尾與管片之間的間隙值(盾尾間隙值)計算整理。盾構機的位置以數據和模擬圖形的形式顯示在控制室的電腦屏幕上。通過盾構機當前位置與設計位置的綜合比較,盾構機操作人員可以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快、順利地接近設計線。 隧道施工控制測量以主控點為基準,用類全站儀測角,分4圈(左右各1圈,平均值之和與360之差)小于 4),往返測量每輪進行 2 輪。

45、 . 開挖過程中盾構機手動姿態測量提供瞬時盾構機與線路中心平面和標高的偏差值,與自動引導系統測得的值相比,更有利于引導開挖。測量方法:擬合法,用全站儀測量“間接點”的三維坐標,用小鋼尺和水平儀測量盾構旋轉、水平、俯仰角的計算參數機、旋轉角、水平角、俯仰角,使用擬合法的計算程序將“間接點”的三維坐標轉換為盾構機頭中心及其水平方向的三維坐標直線法線平面上直線與設計坐標的偏差和垂直偏差。偏差。精度:偏差值的誤差 15mm。每次200m測量都進行,并且在穿透之前進行測量50米 開挖時環片姿態測量環片按期檢驗,提供環片姿態信息,有利于盾構機操作人員的操作,保證環片成型后的質量。方法:水平尺法;精度:偏差

46、值誤差 15mm。開挖前每天測量一次100米,100米中間每隔510環測量一次,5環以上重復兩次測量。如果管片盾構機的姿態達到極限值的4 測量準備4.1 測量技術準備首先,向業主提供施工區域內控制點的位置以及所需的線點和水準點的基本信息(平面控制點的坐標,水準控制點的標高),以便重新測量,根據現場具體要求建立施工控制網絡,對施工線路點和基準進行加密。接收現場時,應同時檢查測量標記的穩定性和銘文的清晰度。交接后的場地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保護,防止損壞和移位。如有損壞,及時向主管和業主報告,并恢復原狀。本合同段中,業主提供的精密平面導體點有12個:J028、J031、J032、J030、J035、

47、J036、J038、J039、J040-1、J042、J043、J042-1(已銷毀)。如下所示。獲得業主提供的3個一級控制點,分別為:二站7-34、二站7-37、二站7-39。所有控制點貫穿整個批次范圍。業主提交的控制點需重新檢測,準確度相同,檢測限必須滿足以下要求:線點坐標差 12mm;線邊長差 8mm;高程點高程差 3mm。通過地線控制網和水準網重新測量,如果所有點都穩定且無位移,則在施工使用控制點時應使用傳輸樁值。4.2 資源準備4.2.1主要儀器清單編號樂器設備姓名說類型不規定網格機碼精制花費數量1徠卡全站儀TCR120 1 +4002672881 , 1mm+1.5ppm一2徠卡水

48、準儀NA254646270.3毫米/公里一3銦瓦尺2M25629/25630一雙4徠卡定心桿一對5鋼帶30m,50m每一個隨著項目的建設進度,及時配備充足的計量儀器設備。4.2.2儀器鑒定證書見附件 10.2 儀器合格證4.2.3主要測量師名單序列號姓名職稱聯系方式評論1周薇薇中級工程師1 32653718042郭望洋助理工程師3張小英中級測量師4鄧承敬中級測量師隨著項目建設的進展,及時有足夠的測量員。5 控制測量5.1 地面控制測量地面控制測量主控網絡是在車站結構施工過程中完善平面導體點和標高點的主控網絡,以保持其可靠性和可用性;為方便施工,可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在車站施工區域內對地面控制點進

49、行加密,保持可靠可用。 .5.1.1平面控制測量5.1.1.1 線控點布置要求根據業主提供的一級控制點GPS點和精密線控點,在施工現場范圍內密集布置施工測量線控點。測點布置要求如下:1、點附近不應有散熱片,站臺應盡量避免高壓線等強電磁場的干擾。2、視線與相鄰點間障礙物的距離以不受側折射影響為原則。3、相鄰邊的長度不應小于長邊的1/2,個別短邊的長度不應小于1/2 100米4、GPS控制點與相鄰精密線點的垂直夾角不大于30,視線與障礙物的距離不小于1.5,避免側折射的影響。5、每個線點應保證兩個以上的后視方向。點選擇器應該能夠控制地鐵線路和叉軸的位置。導線點應埋在遠離施工可能影響的范圍內。線點應

50、易于使用,有利于長期使用。節省。6、埋點:用混凝土包裹鋼頭,然后在鋼頭上埋銅線以示點。線材長度為300 400m,鋪設成附線或絲網,必須附在兩個GPS點或精密線上。觀點。在盾構開始和連接處的工作井附近,這些點以強制性居中標記的形式排列。7、站內地線密集點采用封閉線網形式布置,控制區為整個監測區,點位采用強制對中標記的形式布置,提高測量質量。具體布局將在施工前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布置。5.1.1.2 絲網測量要求1、現場測試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平面控制網二級網(精密線網)精度進行。水平角采用全圓測量法進行6次測量(測角精度不小于2.5),進行往返觀察。測距2輪,單向測距4次,加上氣象、儀器加法、乘法常

51、數進行修正(測距精度不低于1/60000)。2、當精密線點上只有兩個方向時,應按左右角觀察。左右角的平均值與 360 的差值應小于 4。3、水平角度觀察中需要調整長短邊時,觀察順序為聚焦盤左側長邊,不聚焦盤右側長邊,聚焦應采用盤面右側的空頭,而不是盤面左側的空頭。進行觀察。4、在精密線兩端所附的GPS點上觀察時,應聯合測量兩個前進方向。如果只能觀察到一個前進方向,則應適當增加測量輪數。5、精密線材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要求。表1 精密線材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平均邊長(米)總導線長度 (Km)每邊距離測量誤差 (mm)測距相對誤差角度測量誤差 ()回合數角度錯位()全長相對閉鎖相鄰點誤差 (

52、mm)3503441/600002.565n1/350008注:n為導線的角數注:n為導線的角數5.1.1.3 觀測的處理1、附線或線環的角度閉合差不應大于下式計算的值。式中:為測角誤差(),即2.5; n 是連接線或線環的角度數。2、線網方位角閉合差計算中測角誤差應按下式計算:其中:是附連線或閉合線環的方位角閉合差; n 是計算 f 時的角度數; N 是連接線或閉合線環的數量。3、精密線材測距邊的邊長投影修正歸化到地鐵交通工程測線測量區平均高程面的測距邊長度應按下式計算:D=D01+(Hp-Hm)/Ra式中:D0為測距兩端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離(m ) ; Ra 為參考橢球在測距側方向上的法

53、線截弧的曲率半徑,為理想值6371000m; Hp測量區域的平均高程(m); Hm 為測距邊兩端的平均高程(m)。4.調整精密線材應采用南調易緊的方法進行調整,并分析點誤差橢圓和相對點誤差橢圓,為下一步的間隔測量設計提供基礎數據。測量數據被整理并提交審批。5.1.2地面高程控制網絡5.1.2.1標桿點的選擇和布置1、精密水準網絡應沿工程路線布置成附接路線、封閉路線或節點網絡。車站附近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準點。2、精密找平點應選擇在遠離施工現場變形區的穩定位置,墻上的找平點應選擇在永久性建筑物上。基準應該易于查找、保存和指導。精度基準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00m.3、精度等級標志和標志應按規范要求

54、埋設。4、平層路線布置附在平層路線上,400m每300設置一個固定的平層點。測量按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平層控制網二級平層網測量技術要求進行。每公里精度指標不大于 4mm/km,往返觀測高度差不大于/km 。 L 是匹配的調平路線。長度。5、選點靠近施工區域,不易變形穩定,或選在永久性建筑上。基準點的選取便于查找、保存和試行。應定期檢查平面和標高控制網絡,以確保點的正確性和測量精度。5.1.2.2 高程控制網觀測用Leica NA2水平儀配合平面千分尺和配套的銦瓦尺(標稱精度0.3mm/km)按往返法測量4m。1、精密水準測量的觀察方法如下:在奇數站:back-front-front-back偶數

55、站為:前-后-后-前回測奇數站為:front-back-back-front偶數站為:后-前-前-后2、各測量段的來回測量應分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也可在夜間觀察。當從背面測量變為背面測量時,兩個標尺必須交換位置。3、精密水準觀測的視距長度、視距差、視距高度不得超過下表規定值。表2:精密水準觀測視距長度、視距差、視距高度要求(m)尺子類型視距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的累積差視線水平樂器年級視距超過視線20視線下方20銦瓦DS160240.40.34、精密水準站的觀測公差不得超過下表。表 3:精密水準測量站觀測公差 (mm)基輔標線讀數差異基輔標線測量的高度之間的差異上下線平均讀數與中間線讀數之差檢測間

56、歇點之間的高差差0.50.73.02.05、精密調平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表4:精密調平的主要技術要求每公里高度差的中值誤差(mm)線段平均長度(KM)等級精神層面觀察次數往返差、附件或環閉合差(mm)意外錯誤完全錯誤已知點聯合測試回聲或循環斷然2424DS1殷鋼每次往返每次往返8備注:L為往返測量段、附件或環線的路線長度(KM)6.兩次觀測的高度差當超過限值時,應重新測試。當復驗結果與原試驗結果比較,差異不超過限值時,取兩次結果的平均值。5.1.2.3 觀測的處理1、精密水準儀內部計算應滿足以下要求:每公里平層高差的偶然誤差應按下式計算:式中:為每公里中位高差的偶然誤差(mm); L水準

57、測量的測量段長度(Km);為調平路線各測量段往返高差的偏差值(mm); N是往返測量的水準路線的測量段數。2、水準網數據處理采用嚴格調整,以業主提供的水準點為已知點,采用強制擬合調整,計算每公里高差與介質的意外介質誤差最低點高程誤差。3、測量數據完成后,提交審批。5.2 接觸測量5.2.1接觸測量的概念將地面的平面坐標系和高程系轉移到地下,使地面和地下的測量工作可以使用同一個坐標系。接觸測量包括平面接觸測量和高程接觸測量,即方向和輸入高程。5.2.2接觸測量的目的將地面的平面坐標系和高程系轉移到地下,使地面和地下的測量工作可以使用同一個坐標系。接觸測量包括平面接觸測量和高程接觸測量,即方向和輸

58、入高程。5.2.3接觸測量任務1、地下全站儀導線起始側的坐標方位角;2、確定地下全站儀導線起點的平面坐標X、Y;3.確定地下水準點的標高5.2.4近井點地表測量1、地面近井點包括平面近井點和標高近井點,應埋設在井口附近便于觀察和保護的位置,并應有明顯標志;2、地表近井點應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第三章精密線網測量技術要求進行測量,最短邊長不應小于最短邊長側50m,近井點的點位誤差不大于 10mm;3、標高近井點是根據業主提交的一級水準控制點,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水準控制網二級水準點直接測量,構成附接封閉水準路線.近井點標高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規范(GB50308

59、-2008)第四章二級水準技術要求進行測量。5.2.5方位測量地鐵建設規程規定,在任何貫通面,地下測控網的貫通誤差水平方向不得超過 50mm ,垂直方向不得超過25mm。接觸定向測量主要包括一井定向(接觸三角定向)、二井定向、鉛垂陀螺經緯儀組合定向、導線定向。其中,鉛錘經緯儀聯合定向和單井定向對現場要求較高,準備工作相當繁瑣,因此這兩種方法在聯合定向測量中很少使用。我們總則采用線定向和兩井定向。線材定位精度最好,也最方便。但導線定向的使用受限于始發井的長度和深度,在盾構施工過程中很少使用。在車站建設過程中,經常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控制車站底板和中板的平面施工。兩口井定向受地面和洞內各種因素的限制

60、較小,既方便又保證了精度,這在我們以往多次接觸源井的測量中得到了證實。考慮到本標段施工現場條件等相關因素,車站建設時的定向測量主要采用導線直接傳輸測量,隧道段主要采用一井定向和兩井定向。當同時滿足一井定向和二井定向的測量條件時,我們嘗試使用兩井定向。5.2.5.1一井方向(接觸三角方向)本工程何莊站、官塘站盾構段施工維護結構及中間風機房主體結構中,采用一井定向進行線點加密。1、兩根吊線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該距離5m,并應盡可能長。取向角最好小于1,呈直三角形,b/a與b/a之比控制在1.5以內。2、選擇的鋼絲,0.3mm將重物的重量懸掛10kg在下部。為了減少鋼絲的擺動并使其靜止,將重物浸入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