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研究_第1頁
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研究_第2頁
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研究_第3頁
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研究_第4頁
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測算研究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測算研究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展,科學技術為這一開展做出了突出的奉獻。但是隨著經濟的開展,農業的開展必須舍棄粗放式消費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應是科技支撐農業開展。湖北省作為魚米之鄉,是中國重要的糧棉油消費基地和最大的淡水養殖基地,一直將農業科技開展視為促進現代農業開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發布了湖北農業開展十二五規劃和?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強省建立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后者更是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突出強調的重點,并正式提出了農業強省的戰略目的。對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度進展測算,進而評價湖北省農業科技開展程度,梳理湖北省

2、農業科技開展的歷程的同時深化分析目前開展面臨的困難,以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對湖北省改革科技體制、增加科技活力、支撐現代農業開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一、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的測算與分析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是科技進步在農業經濟增長中所占的份額其大小往往用于反映農業科技對于農業經濟的奉獻多少。有關湖北省近年來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的研究并不多見。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雖然科技實力處于全國一流,科研資源豐富,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不能成為農業科技強省,合理評價湖北省農業科技開展的現狀和程度,對于確定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而制定政策促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開展具有非

3、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模型及方法的設定評價農業科技進步的方法主要有索洛余值法、指標評價法等。其中,索洛余值法是通過減去農業總產值增長率中的物質消耗、勞動力投入、土地投入的奉獻率后得到的殘值。但因為殘值中包括技術溢出和管理程度進步所帶來的奉獻,因此數值經常偏高。考慮到索洛余值存在的問題,有些學者試圖建立指標評價體系來對農業科技奉獻進展評價,但由于有些指標無法量化衡量,而且選取指標不夠客觀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等缺點,使得這種方法具有較大爭議。雖然索洛余值法具有一定的缺陷,但其實用性較強、簡單明了、應用廣泛確是不爭的事實,并且這種方法被世界銀行所采用,也被我國農業部科學技術與質量標準司公布為全國統一

4、的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測算方法,足以證明其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因此,這里采用索洛余值法對我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進展測算。通過索洛余值法測算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詳細而言是在農業經濟增長率中減去由于消費要素的投入而產生的經濟增長本文由論文聯盟.Ll.搜集整理率,得出農業科技進步率,方程如下:1.式中y、k、l、d分別表示農業總產值增長率、資本消耗增長率、勞動力投入增長率及土地投入增長率,、那么是資本消耗、勞動力投入、土地投入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是科技進步率。而2.式中用Y來代替dY。在應用索洛余值法時,必須先確定、三個投入產出彈性系數值。通常、值確實定是通過三種途徑,第一種是直接借鑒某一區域經

5、已經測算出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第二種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和判斷,主觀地設定彈性系數值;最后一種是利用-D消費函數進展最小二乘回歸,計算彈性系數的估計值。本文采用第三種方法,即運用-D消費函數對彈性系數進展測算,-D消費函數的模型形式為:在3式中,Y表示農業總產值,K、L、D分別表示物質消耗、勞動力投入數量和耕地投入,A為常數項,t為時間變量,、分別為勞動力投入、物質消耗和耕地投入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1時為規模報酬遞增,+1時為規模報酬遞減,+=1時為不變規模報酬。對等式兩邊取對數,可得:4式為多元線性方程,可以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求得各參數的估計值。再將、代入1,1式也可寫成分別表示物質消耗值、

6、勞動力數量和耕地面積的年平均增長率,這里微分均以差分代替。二數據的選擇處理和模型的計算本文在測算中使用了湖北農村統計年鑒19922022和湖北科技統計年鑒19922022上的數據,并對數據進展了必要的處理工作:由于索洛余值模型包含時間序列,而時間序列數據不能太少,否那么計算出來的結果將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時間序列樣本越多,結果越準確,因此,這里使用了湖北省19912022年間的數據,以此為根底對湖北省20年間分階段的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進展測算與分析,盡量符合模型要求;由于不同年份的數字之間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因為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于是對統計年鑒上的農業總產值和物質消耗的數據進展處理,在計算中根

7、據當年的產值平減指數,以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保證計量標準的一致。關于時間變量t的取值:經過處理后的數據見表1表11991-2022年湖北省農業總產值、耕地面積、農業勞動力、物質消耗年份農業總產值耕地面積農業勞動力物質消耗yearYDLK1991208.4834581486.4494.721992207.1434221452.2392.991993207.0433931422.4993.941994269.4633761379.52159.261995297.7133581329.18172.911996322.8333491296.46197.131997346.6933421266.04

8、218.681998343.8633271232.85220.251999320.8133101210.96204.52000314.2832831159.13208.112001320.8732431143.72209.12002327.2530941130.97213.812022355.7930331110.71236.112022420.3330921105.71280.52022423.631611101.29287.172022423.3832021085.81280.442022490.4132271047.67336.592022582.613289995.76408.6920

9、22595.073308965.73423.082022654.633324900.14425.88根據表中樣本數據,利用軟件STATA12.0,對模型4進展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決定系數為0.9838,調整后決定系數為0.9795,表示自變量的解釋度到達98%,而模型擬合優度檢驗結果表示當模型包含不同的自變量時的P值等于0.0000,說明模型回絕總體回歸系數均為0的原假設,由此可以斷定擬合優度比擬理想。通過回歸,得到的值分別為0.47、0.30、0.35,t值分別為5.80、2.33、3.14,Prt的值分別是0.000、0.033、0.007,可以看出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由可知湖北農業處于規模報

10、酬遞增階段。對湖北省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進展測算,結果見表3-2:表2湖北省19912022年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年份總產值增長率物質消耗增長率勞動力增長率耕地面積增長率科技進步率科技進步奉獻率1991-199542.882.55-10.58-2.898.1919.141995-20005.5720.36-12.79-2.230.6211.132000-202234.7837.99-4.99-3.7219.7256.69三測算結論從經濟開展的階段來看,在1991年至1995年間,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實立,促進了農業經濟的開展,按不變價格計算的農業總產值以下簡稱農業總產值從1991年的208

11、.48億增長到1995年的297.71億,增長了42.8%,而在此期間物質消耗卻增長了82.55%,科技進步奉獻率為19.14%。這一時期湖北省農業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靠增加物質投入來實現的。在1995至2000年間,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經濟遇到困難,加之工農業剪刀差的擴大和農民勞動積極性的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湖北省農業經濟開展陷入停滯,這一時期農業總產值實際僅僅增長了5.57%,物質消耗增長了20.36%,科技奉獻率為11.13%,同比上一時期出現了大幅下滑,這一時期物質投入仍然是農業總產值增長的主要來源。在2000至2022年間,三農問題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為了有效地解決農業、

12、農村、農民問題,國務院和湖北省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進農業開展,明確提出多予、少娶放活的重要方針,2022年1月25日湖北決定免征農業稅,這一系列有力舉措恢復了農業開展的活力,農業總產值在這一時期增長了34.78%,物質消耗增長了37.99%,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到達56.69%。2022至2022年是農業開展的歷史最好時期,由于中央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湖北農業開展迅速,農業總產值在這一階段增長了54.54%,糧食年年增產,湖北省利用豐富的科研資源,將科研優勢轉換為現實消費力,科技進步奉獻率到達了65.11%,超過物質消耗成為農業增長的主要動力。通過函數求得參數,利用公式和整理后的數據求得

13、了湖北省自1991年至2022年分階段的農業科技進步奉獻率,從中可以看出,湖北省農業增長的主要源泉是物質投入和科技開展,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物質投入是最主要的增長源泉,從變化趨勢上來看,物質投入和科技開展呈現出此消彼長的關系,由此可見,將來湖北農業開展的關鍵在于科技進步。二、對策和建議一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全面貫徹施行國家和識中長期科學和技術開展規劃綱要20222022?,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著力構建省級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進步自主創新才能。進一步明確國有科研機構仍是現階段農業科技創新的第一主體,涉農龍頭企業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局部。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立規劃,整合科技資源,構建農業科技創新

14、平臺。一是通過科學合理的科研布局,明確農業大專院校、省級農業科研單位和市州農科院所的各自研究重點,形成我省農業根底研究、應用技術研究互相促進,上中下游農業科研成果互相銜接、快速轉化的農業科技創新創新體系。二是重點發揮市州級農業科研院所區位優勢,突出地方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建立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如荊州、黃岡主攻棉花和水稻,襄樊主攻小麥,恩施主攻馬鈴薯,十堰主攻玉米等。三是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制定優惠政策,加大科技工程資金扶持力度,增強農業科技型企業的自主創新才能。鼓勵農業企業自辦科研機構,支持農業科研單位創立科技型企業,逐步構建以企業、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多主體并存、多層次銜接

15、和多領域合作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二建立農業科技長效投入機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開拓多渠道資金來源,建立起以政府為指導、企業為主力、社會廣泛支持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投入機制。首先要優化政府公共財政投入構造。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目前仍是農業科技開展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中央財政負責根底研究,應用根底研究及全國性重大技術推廣投入,地方政府負責區域性重大技術創新活動,農民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及區域性重大技術推廣投入。其次是積極引導以企業為主體的社會力量支持農業科技開展,鼓勵民間設立科技基金,逐步使農業企業成為農業科技投入的主要力量,從企業自身的需求出發,帶動農業科技的投入。然后要積極加大金融、保險等領域對農業

16、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放寬農業科技企業和工程的融資和貸款限制,主動尋求農業科技工程風險投資。最后是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和學習,吸引國際組織和國外企業投資我省農業科技。三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立堅持在建立完善農業公益性效勞以錢養事新機制原那么下,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建立以政府推廣機構為主體的多元化主體合作推廣體系。要通過建立公益性職能、經營性效勞既別離又結合的分類管理機制,強化公益性職能,積極穩妥地別離一般性技術推廣和經營性效勞,實現多元化開展。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大基層公益性推廣機構建立。在理論中,要不斷建立完善農民科技需求信息反應機制、農技人員工作量化責任機制、農技推廣用人機制

17、、公益性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機制、農民科技消費才能提升機制、農技推廣的縣域統籌協調管理機制和財政供養的支撐機制,激發農技人員活力,推動農業公益性效勞事業開展。四加大力度培養農民成為農業經營主體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解決了,農村、農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鼓勵開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民企業家的培養。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使農民更有凝聚力,成為強力的市場主體,并賦予農民相當的話語權。加強農村信息體系建立,培育一批引導農民走向市場的農村經紀人,施行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選派一批有創業根底的青年農民到高校承受培訓,并通過政策告知,信息效勞、創業資金扶持和技術支持效

18、勞等方法,將其培養成現代農場主、農民企業家和致富帶頭人。開展農村親年致富帶頭人行動方案,培養農村青年致富能手、組織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協會負責人、農村經紀人、農民企業家到國外學習、開拓視野,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才能。五完善農業教育培訓體系在完善體系上,主要從四個層次著手:一是建立高層次農村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各類工程施行,省級重點扶持一所高職學院,各市、州重點抓好一所涉農職業院校和農廣校,使之成為高素質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民回鄉創業、一村一名大學生的培養基地。省級重點扶持23所農業高等院校,使之成為全省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的培訓基地。二是完善農業遠程教育體系。充分利用各級農業播送電視學校的根底條件,運用現代傳媒施行教學,打破空間和地域限制,把學校辦到農民的家門口,把知識送到田間地頭。積極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化遠程教育工作,進步農村種養能手、經營能人、專業大戶和村組干部承受教育的時機。三是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基地。充分利用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農業科技示范嘗示范園、村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學校等資源,在鄉、村兩級建立農村實用調整和增收技術落實到位。四是完善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