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 DB53/103-2006, DB53/T171-173-2006普洱茶綜合標準2006-07-01 發布,2006-10-01 實施關鍵字:普洱茶產品的術語和定義,類型與等級,品質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備案號:19118-19121-2006 TOC o 1-5 h z DB53/ 103 2006 普洱茶1 HYPERLINK l bookmark108 o Current Document DB53/ T 1712006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 11 HYPERLINK l b
2、ookmark133 o Current Document DB53/ T 172 2006普洱茶生產技術規程 17DB53/ T 173 2006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 23普洱茶綜合標準之一普洱茶、,4刖百本標準 3.1 , 3.2, 3.3, 5.1, 5.3, 5.4, 5.5, 8.1, 8.2.1, 8.2.2 條為強制性條款,其余為 推薦性條款.普洱茶是云南傳統的特色歷史名茶,是典型的地理標志產品。本標準規定了普洱茶產 品的劃分、定義、品質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本標準代替DB53/T 1032003普洱茶。本標準與DB53/T 1032003相比主要變化如
3、下:普洱茶的術語和定義修改為:昔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技特定的加 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大 類型;增加了普洱茶(熟茶)和昔洱茶(生茶)的術語和定義(見第 3章):對普洱茶的類型和等級劃分進行了調整(見第 4章)對普洱茶的感官品質進行了調整(Z5, 2);對普洱茶的理化指標、衛生指標進行了修改(見5.3, 5.4)增加了附錄A普洱茶(熟茶)感官審評方法。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云南省農業廳提出。本標準由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臨滄市人民政府茶 葉辦公室、思茅市人
4、民政府茶產業發展辦公室、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云南農業大學、云 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云南省茶業協會、西雙版納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呂才有、紀文明、江虹建、程達、名志、蘇向宇、張埋垠、李太 侖、李文華、許琨、周紅梅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DB53/T 103 2003。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普洱茶產品的術語和定義,類型與等級,品質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標準適用于普洱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 本標
5、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 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C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T 4789. 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GB/T 4789. 21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GB/T 6009. 12食品中鉛的測定大腸菌群測定冷凍飲品、飲GB/T 5009. 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 20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 94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測定GB/T 5009. 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
6、. 106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醴菊酯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 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氟菊酯、鼠戊菊脂和澳氟菊配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 146植物性食品中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多種殘留的測定GB/T 6388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CB 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T 8302 茶 取樣GB/T 8303茶磨碎試樣的制備及干物質含量測定GB/T 8304 茶 水分測定GB/T 8305茶 水浸出物測定GB/T 8306茶總灰分測定GB/T 8310茶 粗纖維測定GB/T 8311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GB/T 8313茶 茶多酚測定GB/T 9833. 6緊壓茶 緊茶CB 11680食
7、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NY 5244無公害食品 茶葉SB/T 10035茶葉銷售包裝通用技術條件SB/T 10036緊壓茶運輸包裝SB/T 10157茶葉感官審計方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5)第75號 定量 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1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 按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大類型。2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 日光干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緊壓茶。其品
8、質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 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3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酵(快速后發酵或緩慢后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紅褐, 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4類型與等級1普洱茶按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分為普洱茶 (生茶)、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按 外觀形態分普洱散茶、普洱緊壓茶。1.1普洱散茶按品質特征分為特級、一級至十級共十一個等級。1.2普洱緊壓茶不分等級,外形有圓餅形、碗臼形、方形、柱形等多種形狀和規格。2實物標準樣2.1普洱散茶普洱散茶根
9、據各級別的品質要求,逢單制作實物標準樣,每三年更換一次,各級標準 樣為該級別品質的最低界限。2. 2普洱緊壓茶普洱緊壓茶不做實物標準樣,由企業按工藝要求進行生產留存。5品質要求1基本要求1 . 1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1 . 2普洱茶必須潔凈,不含非茶類夾雜物。5. 1 . 3普洱茶不得著色,不得人為添加任何非茶自身的物質。5. 2感官品質5. 2. 1普洱散茶普洱茶(熟茶)中的散茶,具感官品質特征見表 1,審評方法見附錄A表1普洱茶(熟茶)一一散茶感官品質特征品名外 形內 質條索整碎色澤凈度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特級緊細勻整褐潤顯毫勻凈陳香濃郁濃醇甘夷紅艷明亮紅褐柔嫩一級緊結勻整褐潤較顯毫勻凈
10、陳香顯露濃醇回甘紅濃明亮紅褐較嫩三級緊結勻整褐潤尚顯毫勻凈帶嫩梗陳香濃純醇厚回甘紅濃尚亮紅褐尚嫩五級肥秋尚勻齊紅褐尚潤欠勻帶梗陳香純正醇和回甘深紅尚濃紅褐欠嫩七級粗壯尚勻齊紅褐欠潤欠勻帶梗陳香純正醇和回甘褐虹尚濃紅褐稍粗九級粗松欠勻齊紅褐稍花欠勻帶梗團陳香平和純正尚甘褐虹欠濃紅褐粗松5. 2. 2普洱緊壓茶普洱茶(熟茶)中的緊壓茶,其外形整齊、端正、勻稱、各部分厚薄均勻、松緊適度,不起層掉面。分灑面、包心的茶,包心不外露。審評方法見附錄 Ao普洱茶(生茶)。外形勻稱端正、壓制松緊適度、不起層脫面;內質香氣純正、滋味 濃厚、湯色明亮,葉底勻整。5. 3理化指標5. 3. 1普洱茶(熟茶)理化指標
11、見表 2。表2普洱茶(熟茶)理化指標項目指標散茶緊壓茶水分,%13.014.0總灰分,%8.08.5粉末,%28.028.0粗纖維,%14.015.0茶多酚,%15.015.05. 3. 2普洱茶(生茶)的理化指標見表 3表3普洱茶(生茶)理化指標項目指標水分, 13.0總灰分,%35.0茶多酚,20.0安全性指標普洱茶安全性指標符合 CB 2762、CB 2763、NY 5244以及茶葉食品市場準入的規定, 詳見表4。表4普洱茶安全性指標項目指標鉛(以 pb 計),mg/kg 5.0稀,,mg/ kg2.0氯菊酯,mg/kg20聯本菊酯,mg/kg5.0氯匐菊酯,mg/kg0.5澳包菊脂,m
12、g/ kg5.0順式Wl戊菊酯,mg/ kg 2.0氟鼠戊菊酯.mg/kg207樂果,mg/kg0.1AAA ( HCH) , mg/kg 0.2敵敵畏,mg/kg0.1滴滴涕(DDT) , mg/kg 0.2殺螟硫磷,mg/ kg ,0.5唾硫磷,mg/kg0.2乙酰甲胺磷,mg/kg0.1大腸菌群,MPN/100g 300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贄氏菌,金黃不得檢出色葡穩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凈含量允差普洱茶產品包裝,具單件產品凈含量允許負偏差應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 辦法,的要求;批量包裝產品凈含量不允許有負偏差;定量包裝規格由企業自定。單件定 量包裝茶葉的凈含量允許負偏差見表 5。表
13、5凈含量允許負偏差凈含量(q)負偏差凈含量的百分比g5g 50g9-50g lOOg-4.5OOg 200g4.5-200g300g-9300g500g3-500g 1kg-15Lkg lOkg1.5-10kg15kg-15015kg25kg1.0-6實驗方法6.1取樣和試樣制備取樣按GB/T 8302規定執行。試樣制備按GB/T 8303執行。感官品質檢驗普洱茶(熟茶) 按附錄A執行。6 2.2普洱茶(生茶) 按5B/T 10157, GB/T9833.6規定執行。理化指標檢驗水分:按GB/T 8304規定執行??偦曳郑喊碐B/T 8306規定執行。粉末:按GB/T 8311規定執行。水浸出
14、物:按GB/T 8305規定執行粗纖維:按GB/T 8310規定執行。茶多酚:按CB/T 8313規定執行。安全指標檢驗鉛:按GB/T 5009. 12規定執行。稀土,按 GB/T 5009. 94 規定執行。氯菊脂:按GB/T 5009. 106規定執行。聯苯菊酯、氟氟戊菊酯:按 GB/T 5009. 146規定執行。樂果、敵敵畏、殺螟硫磷和哇硫磷:按GB/T 5009. 20規定執行。六六六、滴滴涕:按 GB/T 5009. 19規定執行。氯氟菊酯,澳氟菊脂,順式鼠戊菊酯:按GB/T 5009.110規定執行。乙酰甲胺磷:按 GB/T 5009. 103規定執行。大腸菌群,致病菌:按 GB
15、/T 4789. 3、GB/T 4789. 21規定執行。5凈含量檢驗緊壓茶的凈含量檢驗按 GB/T 9833. 6執行:其它包裝規格的普洱茶用滿足稱量要求 的計量器具,按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進行。7檢驗規則組批及抽樣7.1.1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藝、同一生產周期內所生產的產品為一組批。7. 1. 2抽樣:按 GB/T 8302進行。7. 2出廠檢驗每批產品均需由生產企業質量檢驗部門抽檢,經檢驗合格,簽發合格證后方可出廠銷售。出廠檢驗項目為,感官品質、水分、灰分、粉末、凈含量。型式檢驗產品正常生產情況下,每半年進行一次,型式檢驗項目為本標準規定的全部項目。有 下列情況之一時,亦應
16、進行型式檢驗。a)當原料、生產工藝有較大改變時;b)出廠檢驗結果與上一次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c)產品停產半年以上,又恢復生產時;d)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型式檢驗要求時。4判定規則4. 1在符合本標準的自然貯存條件下,普洱茶(生茶)經緩慢后發酵形成普洱茶 (熟茶),其理化指標按本標準表2進行檢測判定。在自然后發酵過程中的普洱茶(生茶), 其理化指標界于本標準表2、表3之間。4. 2產品檢驗結果全部符合本標準規定要求,則判該批產品為合格.若大腸菌群、 致病菌和安全指標有任一項不合格時, 則直接判定該批產品為不合格。若其余指標有任一 項不合格時,可從該批產品中加倍抽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驗,并以
17、復驗結果為準。8標志、包裝、運輸、貯存1標志標簽、標識應符合GB/T 191、GB/T 6388、GB 7718的規定。真實反映產品的名稱如: 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卜凈含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等,并清晰可見。.2包裝8. 2. 1包裝應符合SB/T 10035、SB/T10036規定.包裝應牢固、潔凈、防潮,能 保護茶葉品質,便于長途運輸。8 .2. 2接觸茶葉的內包裝紙應符合 GB 11680的規定,包裝容器應干燥、清潔、衛生 安全、無異味。8 2.3普洱茶包裝要清晰標明 普洱茶(生茶)”或普洱茶(熟茶)”,可使用不同的顏 色包裝,以示區別生茶或熟茶。8.2
18、 .4產品包裝凈含量負偏差應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108 .3運輸8 .3 .1運輸工具應清潔、衛生、無異味、無污染。8. 3 .2運輸時應防雨、防潮、防曝曬。8. 3 .3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8.4貯存8. 4. 1應有足夠的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倉庫或場地。原料、輔料、半成品、 成品應分開放置, 不得混放。8. 4. 2產品應貯存在清潔、通風、避光、干燥、無異味的庫房內,倉庫周圍應無異 味氣體污染。8. 4. 3禁止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貯、混放。8. 5保存期在符合本標準的貯存條件下,普洱茶適宜長期保存。11普洱茶綜合標準之
19、二普洱茶(熟茶)感官審評方法A. 1. 1總則A. 1 . 1. 1普洱茶(熟茶)、感官審評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A. 1 . 1, 2散茶的感官審訐項目分外形(條索、色澤、勻整、凈度)、內質(湯色、 香氣、滋味、葉底:是指由色、香、味、形等構成的茶葉外觀和內在質量。按照規定的檢 驗程序;根據檢驗人員正常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評定普洱茶(熟茶)質量的優劣。A. 1 . 1. 3緊壓茶的感官審評項目分外形(形狀、勻整、松緊)、內質(同散茶)。A. 1. 2散茶的感官審評A. 1. 2. 1散茶感官審評品質因子散茶外形審評評比條索、色澤、勻整和凈度四項因子,側重條索和色澤兩項因子;內 質審評評比香氣
20、、滋味、湯色和葉底四項因子,以香氣、滋味為主。A. 1 . 2. 2審評方法A. 1. 2. 2. 1外形審評用分樣器或四分法從標準樣(收購樣、實物樣)和供試樣品中分取試樣約100g180g,分別置于評茶盤中,將評茶盤運轉數次后檢視茶葉外形。評比條索:對照標準樣比條索肥壯、緊結(或緊實)的程度.以緊結、肥壯、重實的 為好,條索松泡、身骨輕的為差。評出供試樣相當于標準樣的水平。12評比色澤:對照標準樣比色澤和嫩度。色澤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質的一個重要因 子,色澤的好壞直接反映出加工的好壞。色澤紅褐且均勻一致的為好,表示在后發酵過程 中發酵適度且均勻”。色澤發黑或色澤花雜不勻為較差,表示在后發酵
21、過程中發酵過度或不勻”。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應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 用以快速后發酵的普洱茶原料應以有一定成熟度的為好。評比勻整(或整碎):對照標準樣,比勻齊度,觀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適 當,并作出相應的記錄。評比凈度:對照標準樣,比含梗量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等,并作出相應的記錄。A. 1. 2. 2. 2內質審評稱取已在評茶盤中混勻的試樣茶 3.0g,置于150毫升的標準審評杯中醒茶(先加入水 后,快速將茶湯倒掉),采取2次沖泡法。注入沸水至杯滿,加蓋浸泡 2分鐘,再將茶湯 瀝入評茶碗中,主要審評其湯色,其次為香氣和滋味。之后將沖泡后的茶渣進行第二次沖
22、 泡,注入沸水至杯滿,加蓋浸泡2分鐘,再將茶湯瀝入評茶碗中,又依次審評其湯色、香 氣和滋味,比較兩次沖泡的湯色、香氣、滋味,并以第二次沖泡的湯色、香氣、滋味為準: 最后將杯中的茶渣移入葉底盤中,審評其葉底。評比湯色:以紅濃明亮、紅亮剔透為好;深紅色為正常;湯色深暗、渾濁較差。比湯 色的深、淺、亮、暗、濁、透的程度,并作出相應記錄。評比香氣比香氣的純度、陳香的持久性及高低。以陳香馥郁或陳香濃郁為好,有酸味、 異味、雜味為差。評比滋味;比滋味的醇和、順滑程度、濃度及回味。以入口順滑、醇濃、回甘、生津 的為好;不苦、不澀、不酸,醇厚回甜的為正常,有酸味、苦味、澀味的較差。評比葉底:以柔軟、肥嫩、紅褐
23、、有光澤、勻齊一致為好:色澤花雜、暗淡無光澤(或 呈黑色碳化葉底硬,或用手指觸摸如泥狀均為較差。13A. 1. 3緊壓茶的感官審評A. 1. 3. 1緊壓茶的感官審評因子緊壓茶的感官審評分外形審評和內質審評,外形審評形狀、勻整、松緊三項因子,內 質評審香氣、湯色、滋味、葉底四項因子,以香氣、滋味為主。A. 1. 3. 2審評方法A. 1. 3. 2. 1外形審評對照企業留存的緊壓茶實物標準樣進行審評。外形審評形狀、勻整、松緊三項因子。 形狀指形態是否端正、棱角(邊緣)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紋是否清晰,是否起層 落面。勻整指表面是否勻整、光滑,灑面是否均勻。松緊適度,外形色澤紅褐(或棕褐)。
24、A. 1 3 2 2內質審評將部分試樣解散混合均勻,稱取試樣茶 4.0g,置于250毫升的標準審評杯中,采取2 次沖泡法,沖泡前先醒茶。注入沸水至杯滿,第一次沖泡3分鐘,將茶湯瀝入評茶碗中,主要審評其湯色,其次為香氣和滋味。之后將沖泡后的茶渣進行第二次沖泡,注入沸水至 杯滿,加蓋浸泡5分鐘,再將茶湯濾入評茶碗中,審評其湯色、香氣和滋味,比較兩次沖 泡的湯色、香氣、滋味,并以第二次沖泡的湯色、香氣、滋味為準:最后將杯中的茶渣移 入葉底盤中,審評其葉底。評比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的具體描述、評價和記錄同散茶的內質審評。14普洱茶綜合標準之三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兒刖 百普洱茶是云南傳統的特色歷史名茶
25、,其生產工藝及品質特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建立 健全普洱茶 從茶園到茶杯”全程質量控制的標準體系,是昔洱茶產業發展的需要,是茶葉 產品市場準入的依據。本標準規定了普洱茶的產地環境條件,其技術內容與NY 5020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相一致,從昔洱茶產業發展來講,更具專一性。本標準由云南省農業廳提出。本標準由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臨滄市人民政府茶 葉辦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產業發展辦公室、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云南農業大學、云 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云南省茶業協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蔡新、程達、夏兵、江虹建、呂才有、盧云、梁名志、李太
26、侖、蘇向宇、王星銀、紀文明、張理垠、范探。.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實驗方法、 檢驗規則。本標準適用于昔洱茶產地。.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 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 6920水質pH值的測定玻璃電極法15GB/T 7467水質 六價銘的測定 二苯碳酰二肌分光光度法GB/T 7468水質 總
27、汞的測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水質 銅、鋅、鉛、鎘的測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3水質氟化物的測定氟試劑分光光度法GB/T 7484水質氟化物的測定離子選擇電極法GB/T 7485水質 總種的測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GB/T 7486水質氟化物的測定第一部分:總氟化物的測定GB/T 8170數值修約規則GB 8537 飲用天然礦泉水CB 8538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GB/T 11898水質 游離氯和總氯的測定 N, N-二乙基-1, 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262環境空氣二氧化硫的測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環境
28、空氣 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GB/T 15433環境空氣氟化物的測定石灰濾紙氟離子選擇電極法GB/T 15434環境空氣氟化物質量濃度的測定濾膜氟離子選擇電極法GB/T 15435環境空氣 二氧化氮的測定Saltzman 法GB/T 16488水質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紅外光度法GB/T 17134土壤質量總種的測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GB/T 17135土壤質量總種的測定硼氫化鉀-硝酸銀分光光度法GB/T 17136土壤質量總汞的測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土壤質量總銘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土壤質量銅、鋅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
29、B/T 17140土壤質量鉛和鎘的測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土壤質量鉛和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395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 396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 397農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卜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1普洱茶16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 按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 (熟茶)兩大類型。2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昔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干
30、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緊壓茶.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 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3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酵(快速后發酵或緩慢后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怔為:外形色澤紅褐, 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4云南大葉種茶分布于云南省茶區的各種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品種的總稱。5普洱茶產地云南境內適合云南大葉種茶樹栽培和普洱茶加工的區域。3. 6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影響云南大葉種茶樹栽培、普洱茶加工和獨特品質形成的氣候、土壤、地形、植被和 水等自然條件。4產地環境條
31、件1總體要求普洱茶產地范圍在云南省北緯21 0卜25 43東經970 3g 105 38勺區域:海拔800m2300m,年均氣溫15c以上,極端最低氣溫-6 C,活動積溫4600c以上,降雨量 800mm左右:生態條件良好,離開垃圾場、畜牧場、醫院、糞池 50m以上,離開經常噴 施農藥的農田lOOm以上,遠離排放 三廢”的工業企業,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 普洱茶加工環境條件應達到國家相關環境及衛生要求。2空氣普洱茶產地環境空氣質量應符合表l規定。表1普洱茶產地環境空氣質量要求要求項目日平均1小時平均17總懸浮顆粒物(TSP) , mg/m3 二氧化硫(TSP),mg/m3 0.030.
32、15-0.50二氧化氮(TSP) , mg/m3 0.100.15氟化物(F)(TSP)濾膜法 7ug/ m320ug/ m3掛片法 1.8ug/ (dm3 d)-注:日平均指任何1天的平均濃度;1小時平均指任何1小時的平均濃度;連續采 樣3天,1日3次,晨、午和晚各一次;氟化物采樣可用動力采樣濾膜或石灰濾紙掛 片法,分別按各規定的濃度限值執行,石灰濾紙掛片法掛置7天。4.3 土壤普洱茶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表 2要求。表2普洱茶茶園土壤環境質量要求項目濃度限值pH值4.5-6.5汞,mg/kg 0.30鎘,mg/kg 0.30神,mg/kg 40鉛,mg/kg 250銘,mg/kg 150銅
33、,mg/kg 5cmol ( + ) /kg,其標準值為表為數值的半數。4. 4灌溉水普洱茶茶園灌溉水應符合表3要求.表3普洱茶茶園灌溉水質量要求項目濃度限值pH值5.5-6.5總鎘,mg/L 0.005總汞,mg/L 0.00118總萬巾,mg/L 0.1總鉛,mg/L 0.1銘(六價),mg/L 0.1氟化物,mg/L 0.5氯化物,mg/L 250氟化物,mg/L 2.0口 油類,mg/L 0104. 5生活、加工用水普洱茶加工用水及其加工人員的生活用水應符合CB 5749的要求。5試驗方法5.1空氣5.1取樣方法按NY/T 397規定執行。5.1.2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按照 CB/T
34、15432執行。5. 1. 3二氧化硫的測定:按照 GB/T 15262執行。5. 1. 4二氧化氮的測定:按照 GB/T 15435執行。5. 1. 5氟化物的測定:按照 GB/T 15433或CB/T 15434執行5. 2 土壤5. 2. 1取樣方法按NY/T 395規定執行。5. 2. 2 pH值的測定:按照NY/T 395執行.5. 2. 3種的測定;按照 GB/T 17134或GB/T 17135執行。5. 2. 4汞的測定,按照 GB/T 17136執行.5. 2. 5銘的測定:按照 GB/T 17137執行。5. 2. 6鉛和鎘的測定:按照 GB/T 17140或GB/T 17
35、141執行。5. 2. 7銅的測定:按照 GB/T 17138執行.5. 3灌溉水5. 3. 1取樣方法按 GB 8537、CB 8538和NY/T 396規定執行。5. 3. 2 pH值的測定,按照 GB/T 6920執行.5. 3. 3種的測定:按照 GB/T 7485執行。5. 3. 4汞的測定:按照 GB/T 7468執行.5. 3. 5六價銘的測定:按照GB/T 7467執行。195. 3. 6鉛和鎘的測定,按照 GB/T 7475執行。5. 3. 7氟化物的測定:按照 GB/T 7486執行.5. 3. 8氟化物的測定:按照 GB/T 7483或GB/T 7484執行5. 3. 9
36、氯化物的測定:按照GB/T 11898執行。5. 3. 10石油類的測定;按照GB/T 16488執行。6檢驗規則6. 1普洱茶產地應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6. 2檢驗結果的數值修約按照 GB/T 8170執行.20普洱茶綜合標準之四普洱茶生產技術規程、,4 刖 百普洱茶是云南傳統的特色歷史名茶,其生產工藝及品質特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普洱茶生產技術規程至今尚無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適應我省普洱茶產業發展, 建立健全我省普洱茶標準體系,配合普洱茶產品市場準入,實現我省普洱茶生產”從茶園 到茶杯”全過程有標準可依,特組織制定普洱茶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 作為普洱茶鮮葉 原料生產的依
37、據。本標準的編制主要圍繞普洱茶產品的質量安全來規范茶園的建設和管理,具技術 內容與NY/T 5018(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相一致,從普洱茶鮮葉原料生產來講,更具專一性。本標準由云南省農業廳提出。本標準由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臨滄市人民政 府茶葉辦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產業發展辦公室、 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云南省茶業協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太侖、蔡新、夏兵、呂才有、程達、江虹建、盧云、梁名 志、蘇向宇、紀文明、張理垠、王星銀。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普洱茶茶園栽培與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園地選擇、
38、規劃,茶園生態建設,茶樹種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蟲草害防冶,茶樹修剪和鮮葉采摘等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普洱茶鮮葉原料的生產。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21 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 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適用于本標準。CB 11767 茶樹種苗N” T 5018 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DB5y T 171 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
39、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 按 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茶分為普洱茶 (生茶)和普洱茶(熟 茶)兩大類型。3. 2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 干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緊壓茶.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 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3. 3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酵 (快 速后發酵或緩慢后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紅褐,內質 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3.
40、 4 云南大葉種茶分布于云南省茶區的各種喬木型,大葉類茶樹品種的總稱。3.5 茶園適宜云南大葉種茶樹種植,生產普洱茶鮮葉原料的園地。4 園地選擇、規劃4. 1 園地的選擇應符合 DB5” T 171的規定.4. 2 茶園規劃和建設應有利于保護和改善茶區生態環境,維護茶園生態平衡,發揮茶樹良好的種性,便于茶園灌溉和機械化作業。4. 3 道路規劃應根據茶園的規模、地形,地勢和地貌等條件,設置合理的主道、支道、 步道和環園道。224 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統,做到能灌、能蓄、能排。5茶園生態建設1 生態建設應符合NT 5018的有關規定,根據國家相應要求不斷提高水平。2 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園生態建設按照國
41、家相關標準執行。品種和種苗6. 1 應選用經國家或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機構認定 (審定)的、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云南 大葉種茶樹品種。品種搭配應保持遺傳多樣性,有利于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和產品開發。6. 2 應使用按國家標準檢疫合格的種苗。種苗質量符合GB 11767中的規定。. 3 選用茶樹良種,對低產劣質茶園進行改造。7 茶樹種植1 茶園開墾1. 1 應根據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況,合理規劃茶樹種植帶、園區道路和林地。1. 2 茶園開墾應注意水土保持,選擇適宜的時間、方法和施工技術。平地按行距 150cm-160cM挖種植溝。坡地沿等高線開墾,種植梯面寬不低于150cm種植溝寬50cm以上,深50cn
42、i表土回溝,里低外高。2 茶苗定植2. 1 茶苗定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機肥和礦物源肥料為主。2. 2 采用單條或雙條栽培方式種植。株距 30cm50cm. 3幼齡茶園管理移栽后1個月內及時補苗,防止缺株斷行;淺耕松土、勤除雜草;行間鋪草或鋪地膜,防 止雜草生長和水土流失;冬季培土壅根,鋪草防凍;適時進行施肥和定型修剪。土壤管理和施肥土壤管理和施肥按照NVT 5018的有關規定執行。病、蟲、草害防治按NVT 5018以及國家相關茶樹種植使用農藥的最新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茶樹修剪宜在茶樹地上部分休眠期間進行,修剪后應加強肥培管理。幼齡茶樹應進行三次以上定型修剪,采用平剪或分段修剪。投產茶園當年采摘結
43、束后,要適時進行修剪,塑造高產優質樹冠。23普洱綜合標準之五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兒 刖百普洱茶是云南省傳統的特色歷史名茶,其生產工藝及品質特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至今尚無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適應我省普洱茶產業發展, 建立健全我省普洱茶標準體系,配合普洱茶產品市場準入,實現我省普洱茶生產”從茶園 到茶杯”全過程有標準可依,特組織制定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地方標準, 作為普洱茶加工、 生產的依據。本標準規定了普洱茶的定義、原料要求及加工的基本工藝流程。其技術內容符合NT5019無公害食品茶葉加工技術規程等相關標準的規定,從普洱茶產業發展來講,更具專一性。本標準由云南省農業廳提出。本標準由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物加工定做合同協議
- 貨車鐵皮出售合同協議
- 超市員工入場合同協議
- 詐騙協議書范本
- 設備租用工時合同協議
- 資產收購服務合同協議
- 購買小區房合同協議
- 購貨車合同協議
- 解除車輛置換合同協議
- 2025年軍事專業基礎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湖北武漢市華中師大一附中高考英語押題試卷含答案
- 釣場出租合同協議
- 骨科病人術后疼痛護理
- 深基坑開挖應急預案1
- 2025年春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蘇科版上課課件 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 2025年N1叉車司機考試試題(附答案)
- 2024年甘肅省平涼市中考生物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光電效應教學課件
- 【微訓練】20天 背默填 玩轉60篇(高語名默循環練)-教師版
- 保溫隔熱工程腳手架工程分包協議
- 科學讀書分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