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9 -魯中地區三德范村歷史文化研究于波葉政三德范村作為魯中地區的傳統村落,有“龍王”“禹王”“藥王”“泰山奶奶”“關帝”等多處神祇遺跡。三德范村遺留的水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魯中地區鄉村生活的實態,筆者以此為視角開展田野調查,試圖解釋其中的歷史文化現象。主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龍王”司職降雨,“禹王”則司職治水,這看似是十分矛盾的兩個神祇為什么可以并存于此。第二,同為水神信仰,為什么“禹王”信仰被逐漸抬升。第三,通過對三德范村水神信仰考察,探討水神信仰與社會本相之間的關系。“龍王”和“禹王”故事共存的原因司職降雨的“龍王”與司職治水的“禹王”得以共存于三德范村,主要是由兩方面
2、因素造成的。就自然環境而言,三德范村處于泰沂山區北麓,是典型的石灰巖地貌山區。氣候上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因土層薄、地勢高、坡度大、持水少、徑流大、蒸發快,導致易旱,同時夏季暴雨來襲時,也容易造成山洪暴發1。旱災、山洪等自然災害直接導致三德范村村民對自然的恐懼,催生村民心中對神靈的敬畏以及祈求得到神靈的保佑。正如有學者所說:“自然災害潛移默化到人類社會深處,彌散于諸如技術體系、經濟結構、政治制度、文化意識、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等各種人類事象之中?!?可以說,由氣候、地形帶來的旱、澇災害無形之中加深了村民對“龍王”“禹王”的崇拜。就現實需求而言,“龍王”與村民的物質需求有關
3、。在傳統農村,農民過著土里刨食的生活。一年四季的耕種需要大自然的恩惠,干旱、洪澇、風災都是影響農業收成的重要因素,所以百姓渴望風調雨順,與之關聯的“龍王”自然得到農民崇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都極力強調龍王與云雨的關系,因此動物神變成農神,成為農業祭祀的重要對象?!?因此村民崇奉“龍王”,并為其修建廟宇,祈求風調雨順,以保證農業耕種與日常生活所需?!坝硗酢迸c村民的精神需求有關。流經三德范村的季節性河流巴漏河時常泛濫成災,成為威脅村民生活的常見自然災害。根據資料記載:巴漏河是文祖鎮南部山區的泄洪主道,最終匯入小清河。村內巴漏河段蜿蜒曲折,寬窄不一,寬處達120米,窄處只有30米。其河床高低不平
4、,礫石遍地。因此每有暴雨時,上游洪水驟至,巴漏河便會濁浪翻滾,咆哮如雷。這樣的景象時常出現在三德范村村民的眼中,引發村民的恐懼。因此,“禹王”作為治水的英雄神,在三德范村得到推崇,能夠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在重修禹王碑一則中一句“然則斯舉也非徒飾觀瞻之謂,其謂釋昏墊于四載,消洚洞于八年,而昭平于萬世也,其功其德巍巍蕩蕩,蒸民曷敢言報也,聊將借以抒于誠耳?!薄盎鑹|”“洚洞”都有洪水泛濫的意思,更加說明了村民的“禹王”崇拜源于其治水的功能。另外,三德范村道教興盛,也促進“龍王”與“禹王”信仰的傳播。王守恩認為“道教幾乎全部接受了它產生之前就已存在的民間神,把他們加以系統安排,形成了其層級化的神靈譜系
5、。在此后的傳播中,道教仍然不斷地納入民間新出現的神靈”,“龍王”與“禹王”同被吸納進道教神靈體系之中。道教在三德范村的傳播,無疑也促進“龍王”與“禹王”的共存。綜上,司職不同的“龍王”與“禹王”共存于三德范村中并不矛盾,這種現象與三德范村石灰巖地貌、大陸性氣候、村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及道教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禹王”在村民中的地位為什么得到抬升,需要進一步探究?!坝硗酢钡匚惶P者在走訪中,看到兩處神祇廟宇的不同狀況,發現禹王在三德范村村民心中的地位要高于龍王。此中緣由,值得思考。廟宇不僅是神祇居住的地方,而且是村民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廟宇的興衰,可以側面反映出神話故事的流傳狀況。
6、龍王廟、禹王廟同位于該村的最南側,分別處于巴漏河的兩側。在2022年筆者走訪三德范村時,禹王廟正在重新修繕之中,而龍王廟早已衰敗。禹王廟在歷史上曾多次修繕,墻體內嵌著兩塊清朝重修禹王廟的石碑。石碑記載,最早的一次修繕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其后另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等多次重修記錄,而關于修繕龍王廟的石碑目前只存有一塊,由于石碑殘破,詳細時間無法辨認。由于“禹王”有治水功德,村民格外重視對“禹王”廟宇的修繕與維護,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禹王”在三德范村的地位要高于“龍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禹王”地位抬升。筆者借助該村村志與地方縣志,找到了“禹王”地位抬升的原因。主要是三德范村受到自然
7、災害的沖擊。歷史上三德范村旱災、水災等自然災害頻發,筆者在查閱三德范莊志與章邱縣志時發現4,在明朝、清朝、民國和建國后三德范村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中,以旱災、水災為主。筆者在此根據三德范莊志與章邱縣志的史料記載,對三德范村四個歷史階段(明朝、清朝、民國和建國后)的災情做出如下統計。從上表對三德范村災情的統計中可以得知以下信息。第一,在現有的記載中,三德范村水災頻發。尤其在清朝時,有10次關于水災的記載。據此筆者認為,清朝是三德范村“禹王”地位抬升的關鍵時期,這也與大量修葺禹王廟的信息相吻合。建國以后,為了防止洪水泛濫,村民開始修建水利工程。民國時期連續5年大旱,旱災、蝗災嚴重影響村民的生產、生活
8、。村民未能通過向“龍王”祈禱來獲得甘露,與經濟重要性相關聯的“龍王”逐漸失去了村民的信賴。雖然自然災害是無可避免的,但是自然災害對于“龍王”的沖擊較大。對比之下,“禹王”地位逐漸抬升。第二,修建水利工程。當水災發生時,村民可以通過人為地修建水利工程來避免洪澇帶來的威脅。因此,以治水聞名的“禹王”得到村民的愛戴與尊崇,并逐漸成為三德范存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在民國時期,村民已注意到對村中巴漏河的治理。根據三德范莊志記載,1935年7月30日,山洪暴發,街西民宅連同祠堂蕩然無存。從此以后,村中開始加強對巴漏河的治理,以減少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村民生命財產帶來的巨大危害。建國后,三德范村更是開始大規模
9、興修水利工程。據三德范莊志記載,1956年,興修北方塘、夜貓子崖、卡臼溝水庫和南、北二長灣;1958年,北方塘清基,修建趙、齊家兩個方塘;19711972年,新井方塘竣工,并整修北方塘,修躍進東支、西支渠;1976年,莊南修泄洪渠;1977年,打月牙池深水井,修泄洪渠與排水溝;1978年,修南大方塘;1980年,修西山頂、小寨頂、趙家林深水機井;1994年,宋家圈打深井。隨著方塘、水庫、水渠的修建,三德范村的泄洪蓄水能力得到加強,解決了村中季節性河流巴漏河無水季節礫石遍灘,雨季時則山洪肆虐的問題。另外,由于村里多處修建深水井,旱災對于村民的生產、生活威脅相對減小,不會出現大旱時村民“出村打水,
10、排成長龍”的“吃水”難情況。一系列治水活動與“禹王”的治水事跡相吻合,無形之中提高了“禹王”在村民心中的地位。筆者通過以上兩點探究了三德范村水神的共存與“禹王”地位抬升的因素,這一過程的背后隱藏著深刻的社會規律,即社會本相與社會表相之間的一種關系。三德范村存在的這種關系值得進一步探討。水神故事與社會本相觀察三德范村水神故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歷史文化背后隱藏的社會本相。王明珂認為,人類社會存在一定共性,并且表現在四個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要素上。其一是環境,人們所居的自然環境與人們對其修飾、改造與“領域邊界”的建構。其二是經濟生業,人們利用環境以獲得種種生計手段。其三是社會結群,人們為了在特定的環
11、境中行其經濟生業,以及為了保護、分配、爭奪領域和生存資源,而在群體中構建種種社會組織,以及相關的認同與區分。其四是文化及其表征,文化泛指人為了鞏固其社會組織,以及維護各種社會人群與區分,所構建的語言、文字、習俗、宗教、禮儀、道德、法律、美學、服飾、建筑等方面的社會規范。文化表征指人們依循文化而產生的種種社會行為與建構。前三者是社會本相,文化及其表征則是社會表相。社會表相強化社會本相,并且掩蓋社會本相5。王明珂的觀點雖然為我們理解現實社會提供了一定參考,但是落腳在鄉村社會上應該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非所有的鄉村都占據以上四個要素。我們可以將三德范村的水神故事視為一種社會表相。回顧上文可知,三德
12、范村出現了“龍王”與“禹王”共存的現象,并且在歷史進程中,“禹王”地位逐漸抬升,這是三德范村社會文化的表現。兩則“禹王廟重修碑文”是三德范村水神故事的文化表征。三德范村水神故事及其文化表征共同組成了該村的社會表相之一。那么這樣的社會表相之下隱藏著什么樣的社會本相呢?結合前文內容可知,三德范村水神故事背后所隱藏的社會本相是村民所居的自然環境與經濟生業。三德范村所處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該村兩種水神故事的并存,并且以農耕為主的鄉村社會同樣加深了村民對這兩種水神的需求。在歷史變遷中,村民逐漸加強對生存環境的修飾與改造,通過修建水利工程以減少旱、澇災害的沖擊。這樣的社會本相引起表相的相應變化,即“禹王”的地
13、位在三德范村得以抬升。在三德范村中,并沒有出現大型的社會結群或者社會組織影響水神故事的發展與變動。換言之,這個因素在三德范村這樣的狹小地域范圍內,并沒有得到體現,也談不上對社會表相的影響。依據王明珂的觀點,社會表相強化社會本相,并且掩蓋社會本相,并讓人難以看透社會本相。三德范村水神故事是否強化了社會本相,并且掩蓋了社會本相。筆者認為,此點有待商榷。反思三德范村的水神故事及其背后的社會本相,我們看到的是水神故事這種表相強化了社會本相,但是并沒有掩蓋這種社會本相。相反,在不自覺的文化活動中,社會本相向村民展現無遺。舉例而言,“重修禹王廟”的石碑用直白的語言,展示村民改造自然環境的目的與意愿。綜上所述,三德范村石灰巖山體地貌與大陸性氣候、村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造成了該村“龍王”與“禹王”共存的場景。在歷史變遷中,“龍王”未能滿足村民的需求,逐漸被村民摒棄。相反,隨著治水工程的修建,“禹王”地位逐漸抬升。三德范村水神故事反映的是村民日常鄉村生活。百姓的生存需要是鄉村生活的主題,村民的農耕與治水活動都是這一主題的一部分。三德范村水神故事作為一種社會表相與社會本相之間的關系,社會表相反映出社會本相,強化了社會本相。不只三德范村如此,其他傳統村落亦可能如此。三德范村作為傳統村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太陽能熱水器安裝合同范例
- 2025合作伙伴委托培訓合同
- 2025演出合同協議書范本示范
- 2025網格式屋頂腳手架承包合同
- 2025知識產權許可合同專利使用權轉讓合同范本
- 特殊學校師德師風培訓
- 園本教研活動實施
- 環衛一體化提升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低空經濟引領區域一體化新發展動力
- 城區排水防澇系統優化與提升研究
- 大車司機勞務協議書
- 學生軍訓教官合同協議
- 《氣候數值模擬》全套教學課件
- 顏色標準LAB值對照表
- 金壇區蘇科版二年級上冊勞動《06樹葉書簽》課件
- 北斗衛星導航理論與應用課件(完整版)
- 蝦苗購銷合同模板
- 信號基礎信號—聯鎖系統
- 2020最新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總結(最全版)
- 數學教師實習日記16篇
- 家裝施工驗收手冊(共1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