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常見小動物演示文稿_第1頁
土壤中的常見小動物演示文稿_第2頁
土壤中的常見小動物演示文稿_第3頁
土壤中的常見小動物演示文稿_第4頁
土壤中的常見小動物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中的常見小動物演示文稿第一頁,共四十九頁。蜘蛛多以昆蟲、其他蜘蛛、多足類為食,部分蜘蛛也會以小型動物為食。跳蛛視力佳,能在5或10公尺內潛近捕獲物,猛撲過去。蟹蛛在與其體色相近的花上等候獵物。穴居在土中的地蛛筑襯以絲的地穴,洞口有夜間打開的活蓋,捕食從洞口經過的昆蟲。漏斗蛛織一張平網,昆蟲落網即引起振動;蜘蛛本身居于絲管內,末端窄而通入植物叢或石縫中。蜘 蛛第二頁,共四十九頁。鼠婦又稱“潮蟲”,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等足目。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身體大多呈長瓜子形,長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受到驚嚇后會卷曲成團,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鼠婦第三頁,共

2、四十九頁。鼠婦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濕潤的環境中運作,所以鼠婦居住在潮濕的地方。鼠婦喜陰暗、潮濕的環境,一般棲息于朽木、腐葉、石塊等下面,有時也會出現在房屋、庭院內。鼠婦在20-25度之間生活較為正常。若室內外溫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塊、瓦礫下面、盆里、壇內均可以找到;溫度低于25度,需要選擇溫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邊進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條件的廚房地磚下面進行收集。 第四頁,共四十九頁。在自然條件下,蜈蚣一般棲息在山坡、田野、路邊或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磚瓦縫隙間,特別喜歡陰濕、陳舊的地面。活動的基本特點晝伏夜出。在溫度低于10時便停食,零下7進入冬眠期。 蜈蚣第五頁,

3、共四十九頁。無脊椎動物,多足綱,倍足亞綱,山蛩蟲科。身體分頭和軀干兩部分。 馬陸第六頁,共四十九頁。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危害。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卷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后,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馬陸的卵產于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后成熟。馬陸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第七頁,共四十九頁。蚯蚓生活有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夜間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葉

4、。采集蚯蚓的時間,一年之中,以春末夏初最好,此時蚯蚓數量較多,活動旺盛;一天之中,以早晨最好,此時氣溫適中,光照較弱,近地面空氣溫度較大,蚯蚓大多集中在上層土壤中活動。 蚯蚓第八頁,共四十九頁。蝸牛 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旋或右旋的,頭部有兩對觸角,后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 第九頁,共四十九頁。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干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

5、害蟲。 第十頁,共四十九頁。跳蟲終生無翅,仔蟲酷似成蟲,大多數種類分布于溫帶及極區,跳蟲是一種小型的無翅昆蟲,它們之所以能跳,是靠腹部下力的彈器抵住所棲息的地面,再騰空躍起。 跳蟲第十一頁,共四十九頁。隱翅蟲第十二頁,共四十九頁。常見於腐爛動植物周圍,以食腐昆蟲為生。身長0.60.8cm,類似飛螞蟻,停下時尾部上下扭動,把翅膀收回,且有趨光性,白天棲息在雜草石下,夜間出來活動,夏秋兩季最常見,喜歡圍繞日光燈等飛行。體內沒有毒腺,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強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后毒液會流出來。 第十三頁,共四十九頁。蛛形綱偽蝎目。形似蝎,但無尾,體長僅17.5毫米。螯肢有絲腺孔,須

6、肢為毒鉗。除寒冷地區外廣泛分布。多數棲于樹皮或石下,有的見於書籍或舊箱柜中。在絲巢中蛻皮、孵幼和越冬。 偽蝎第十四頁,共四十九頁。最原始的小型昆蟲,長0.52毫米,灰白,無翅,無眼。約150種,生活在濕土中潮濕的草土內、樹皮及磚石下 ,以腐敗有機質為食。原尾蟲第十五頁,共四十九頁。多為白色,通常身體非常柔軟,兩根尾須通常較長,與長長的觸角首尾呼應。常見的雙尾蟲身體一般有5-10mm長(不含觸角和尾須的長度)。雙尾蟲第十六頁,共四十九頁。雙尾蟲多生活在腐殖質較好的土壤表層以及腐爛的樹葉層中,有時也可見于腐爛的木料內,在一些洞穴中也可以見到雙尾蟲的蹤跡。在野外翻動石塊的時候,有時土壤中會有非常相近

7、的白色蟲子迅速爬行,但仔細觀察就很容易辨別,只有三對足的才是雙尾蟲。第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群落的演替第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第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第二十頁,共四十九頁。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九頁。喀拉喀托火山的爆發以1883年8月7日的大爆發最猛烈。噴出大量石英安山巖質浮石及火山灰,使原有75 平方千米的海島(火山所在地)崩毀23。火山灰直達80多千米的高空。火山爆發時,3500千米以外可聞爆炸聲,而80萬平方千米的范圍布滿了下落的火山灰。火山爆發時強烈的氣流甚至摧毀了1300千米以外位于馬來半島吉蘭丹與丁加奴兩州的部分森林。火山爆發之后,在殘余的島嶼之上覆蓋了厚達100米的

8、火山灰及浮石層。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九頁。蜘蛛202種動物621種動物880種動物小草小樹林幾年1909年1919年1934年有可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嗎?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群落演替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九頁。裸巖上的演替裸巖階段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九頁。地衣階段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九頁。地衣由真菌與藍菌或綠藻所組成,其中真菌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首先是真菌提供一個保護層,這樣藻類不至被曬或干死,藻類以其光合作用所獲糖分除自用外還提供給真菌。 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九頁。地衣首先能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生存下來并改造那兒的生存條件,為其它生物的

9、進駐提供物質基礎。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九頁。苔蘚階段第三十頁,共四十九頁。草本植物階段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灌 木 階 段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九頁。森 林 階 段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群落演替的類型裸巖上的演替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喬木階段)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九頁。思考荒廢農田的演替是否和裸巖相同?演替過程中的生物來自何處?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群落演替的類型一年生雜草 多年生雜草小灌木灌木叢喬木(樹林)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干旱地區很難形成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 森林階段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過程 喬木

10、蔚然成林荒蕪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小灌木叢比較棄耕農田上的演替與裸巖上的演替過程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九頁。起點速度時間影響因素拓展延伸無植被植被少緩慢而歷時漫長較快而歷時短自然因素為主人類活動較為關鍵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內容類型裸巖上的演替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群落的演替類型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的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燒演替、棄耕演替、放牧演替等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

11、方發生的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無有多(有)少多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九頁。思考與討論1解釋小路周圍雜草的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2如小路廢棄后,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第四十頁,共四十九頁。第四十一頁,共四十九頁。思維拓展:還有哪些人類活動影響群落的演替?第四十二頁,共四十九頁。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過度砍伐、導致森林破壞污水排放,破壞水域生物群落第四十三頁,共四十九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第四十四頁,共四十九頁。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1)人類活動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 (2)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第四十五頁,共四十九頁。外來物種入侵(一)自然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