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經講義郭齊勇教授您背了嗎?對修“國學通論課的同學的背書方面的要求1、?古文觀止?一半,要找好的本子,如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版。2、 ?大學? 全,?論語?一半,找中華版、岳麓版等。3、?詩經?十篇,?楚辭?兩篇。4、唐詩一百首,宋詞一百首。您背了嗎?對國學試驗班同學的背書方面的要求:1、?古文觀止?全書,要找好的本子,如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版2、?老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全書,找中華版、岳麓版3、?詩經?三十篇,?楚辭?四篇4、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國學研究者的根底典籍關于“國學入門書目,比較全的是梁啟超提出的,共25種:經部:?四書?、?易經?、?書經?、?詩經?、?
2、禮記?、?左傳?;史部:?戰國策?、?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或?通鑒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集部:?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 都請找古籍出版社的好本子。中國公民的一種義務或素養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有接觸本國經典的義務。要了解的最根本的經典是?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最好適當讀一點?老子?、?莊子?、?左傳?、?史記?、?漢書?、?詩經?、?楚辭?及佛教的?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行有余力的中國人還應了解?尚書?
3、、?易經?、?禮記?等。第一節 經與六經“經是相對與“緯而言的 ?說文解字?:“經,織也,從系,巠聲。經,引申為組織 后世有人又引申為經常的“常,又有人引申為路徑的“徑,“經就成為常道或路徑劉勰?文心雕龍?說:“經也者,恒久之治道,不刊之鴻教也。 第一節 經與六經周代的官方教育,就是以六經為中心的教育。?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那么以為樂祖,祭于瞽宗按即祭於學宮。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敬,庸有常也,孝善父母,友善兄弟。第一節 經與六經以樂語教國子:興以善物喻善事,道以古導今,諷記背詩文,誦唱也,言直說己事,語答他人話。以樂舞配以
4、樂韻之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黃帝之樂、?大咸?堯樂、?大韶?舜樂、?大夏?禹樂、?大濩?湯樂,濩通護、?大武?武王樂。以六律十二律之陽聲、六同十二律之陰聲,卽呂 、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祇,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悅遠人,以作動物。 第一節 經與六經春秋時期的教育,例如?國語?記楚莊王請教申叔時申公,叔時曰: “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教之?世?先王世系,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休嘉也懼其動;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禮?,使知上下之那么;第一節 經與六經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教之?令?先王之官法時令,使訪物官議知百官之
5、事業;教之?語?治國之善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所記前事成敗之書,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教之?訓典?五帝之書,使知族類,行比義義之與比焉。第一節 經與六經“經這個名詞起于戰國晚期,此前只是稱?詩?或?詩三百?、?書?、?易?云云。?莊子天運?:“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 第一節 經與六經孔子與六經的關系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 ?莊子天下?:“?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 第一節 經與六經第一節 經與六
6、經關于孔子與?易?的關系 “孔子晚而喜?易?,“韋編三絕 。馬王堆帛書?易傳? “夫子老而好?易?,居那么在席,行那么在囊?!翱鬃郁?易?,至于?損?益?二卦,未嘗不廢書而嘆 第一節 經與六經 ?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求鬼神佐助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于數,那么其為之巫;數而不達于德,那么其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第一節 經與六經?荀子儒效?: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
7、書?禮?樂?之歸是矣。?詩?言是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第一節 經與六經“孔子曰:六藝于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史記滑稽列傳?漢書司馬遷傳?:“?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經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與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弊起廢,王道之大者也。第一節 經與六經?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于變;?禮?綱紀人倫,故長于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于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于風;?樂?樂所以立,故長于和;?春秋?辨是
8、非,故長于治人。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第一節 經與六經六經之教的功用,主要是陶冶性情,以增加文明含量,通曉歷史經驗,提升人生境界。?禮記經解?:“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第一節 經與六經六經的排列次序,戰國與西漢初年典籍一般排為:?詩?、?書?、?禮?、?樂?、?易?、?春秋? ?漢書? 的排法:?易?、?書?、?詩?、?禮?、?樂?、?春秋? 第一節 經與六經 經部最根底的書:
9、?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第二節 ?易經?易傳? ?周易?的“周字:“周普鄭玄、“周朝孔穎達?周易?的“易字:日月為易象征陰陽、變化?易經?把天道與人事,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人事活動,自然變化的律那么與社會人事的條理聯系起來,強調了兩者的同一性及相互感應,強調從大的空間與長的時間考慮問題,以及自然與社會人事的相互平衡與和諧 第二節 ?易經?易傳?易經?肯定事物的永恒變化開展及事物內在不同力量、動能、勢用的相對相關,相互轉化,相反相成?易經?啟發人們理解世界的根本原理,變化法那么,又啟發人們適應開展變易的世界,以良好的心態與修養境界對待自然、社會、人生與人身的變化
10、,趨利避害,并能動地發揮人的作用,使人與天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二節 ?易經?易傳?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利用占卜來預測吉兇,占卜使用的道具各異。三代時人,遇到祭祀、征戰、農事、商旅、婚嫁諸事,常以龜占卜,以蓍占筮。例如殷人常用龜卜,即在龜甲上以刀鉆洞,以火烤之,從龜甲裂紋的形狀變化,判斷所卜問事的吉兇。殷墟甲骨卜辭就是一些占卜結果的記錄。周人并用龜卜與筮占。所謂筮占,是以蓍草的排列組合方式的不同,來對占問事加以解釋、判斷或推理 第二節 ?易經?易傳?第二節 ?易經?易傳?傳說夏有?連山?,殷有?歸藏?,周有?周易?,都是占筮之書,大約是不同時代盛行的假設干筮法中的幾種典型 伏羲作八卦,文
11、王演?周易?,即重疊八卦成六十四卦而形成了?易經?。從?易經?卦爻辭中所保存的社會歷史資料來看,有些卦爻辭在殷周之際就有了 第二節 ?易經?易傳?易經?的符號是卦畫,文字是筮辭。卦畫有兩個根本符號,即兩種爻:“-與“。由三爻組成一卦,共有八卦經卦:乾、 坤、震、巽、坎、離、艮、兌。六十四卦別卦由八卦兩兩相重演變而成。如乾、坤、泰、否、剝、復等 第二節 ?易經?易傳?朱子?周易本義?附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記此歌能悟出八卦卦畫構成形式卦名卦象之關系: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第二節 ?易經?易傳?第二節 ?易經?易傳?關于八卦方
12、位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一乾在上天,八坤在下地,三離在左火,六坎在右水文王八卦方位圖離在上南,坎在下北,震在左東,兌在右西邵雍?冬至吟?: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起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第二節 ?易經?易傳?例如乾卦, 為卦象符號,乾為卦名。其卦爻辭: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假設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第二節 ?易經?易傳?“貞是卜問,“利貞是利于卜問每卦六爻,自下而上為序,第一爻稱“初,第六爻稱“上,凡陽爻稱“九,陰爻稱“六
13、 乾卦六爻都是陽爻,稱“用九 第二節 ?易經?易傳?本卦通過對自然、人事經驗的總結,反映了作易者對事物變易的看法,有一定的哲理性事物或人的開展由低到高,由新生到成熟,開展到一定地步或地位,就要注意是否會走向反面 第二節 ?易經?易傳?爻與爻、卦與卦之間,也反映了作易者或編纂者的相互聯系、相對相關、互補互動的意識。乾與坤、泰與否、謙與豫、剝與復之間,都是兩兩相對,相互關聯與轉化的 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本身是吉卦,象征天地陰陽交合通泰第二節 ?易經?易傳?但九三爻指出:“無平不陂bi,斜坡 ,無往不復,即注意平與陂、往與復之間的變化,沒有一直平坦而不陂斜的道路,沒有永遠向前而不曲折反復的進程。上
14、六爻為變爻,喻象非常不好,貞吝即貞問不利第二節 ?易經?易傳?否卦的卦象是坤下乾上,天地陰陽不能相交合,萬物不通,閉塞,本身是兇卦。但九四爻開始轉好,九五爻指出:“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休是喜慶。意思是能注意到閉塞而加以警惕就是好事,所以大人吉。警惕著危亡,就會像系縛在豐茂的桑樹上一樣穩固。上九爻為變爻,指出閉塞不通之時不會太長,開始不利,而后喜事就來了第二節 ?易經?易傳?所有卦中,一般二爻、五爻往往是吉、無咎,后人理解為取剛柔的中道、平衡,這可能也反映了?易經?的創作者在總結各種經驗時,重視和合、中平的意識,防止過與不及 第二節 ?易經?易傳?乾陽與坤陰二氣是生成宇宙萬物萬事的
15、本原與動因。乾坤、陰陽二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陰陽合和,化生萬物乾元的運動變化,如云行于天,雨施于地,促成萬物生長;萬物依坤元凝聚成各各不一的形態而存在、開展第二節 ?易經?易傳?坤元柔順,資生、包容、承載萬物;地德與天德結合,作用廣闊無窮;地包容宏大的陽氣,發揚光大,使萬品物類無不亨通?易?的爻卦之變也就是模擬天地造化的,?易?之理即其中的神妙的智慧。一開辟一閉藏,一動一靜就是變;往來無窮叫做通。顯現出來的是象,有形體的是器。?周易?的智慧可以幫助人們效法自然,制裁象、器并加以利用 第二節 ?易經?易傳?第二,?易傳?確立了天道、地道、人道統一的系統論思維模式?易?之為書也,廣闊悉備。有天道焉
16、,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系辭下傳?第二節 ?易經?易傳?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材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說卦傳?第二節 ?易經?易傳?第三,?易傳?確立了性善論的道德哲學和創造生命論的價值系統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天地陰陽之氣使萬物得以生、成、長、養;人承接天地之氣,繼承“道而參與、贊助天地萬物,那就是善;成就天道的事業正是人的本性 第二節 ?易經?易傳?乾彖傳?:“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天道的變化,使萬物各得
17、其本性與命運的正常狀態。保持住沖和之氣四時之氣的諧調,有利于人們走上正路。這里強調天地之氣通泰的場域,以確立、保護人性的莊嚴與人道的正途 第二節 ?易經?易傳?說卦傳?:“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將以順性命之理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三材之道是怎么來的呢?是順著天道下貫而來的,是順天、地、人的性命之理而來的。就人之道而言,是義理、是仁義。道是過程,理是其中的道理。人之本性也就是人所以為人之理,按?易傳?的講法,這是乾道下貫的結果 ?易傳?及五經的其他內容參見第四講。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中國傳統人文精神源于五經以下據錢穆先生?四部概論?、?中國思想史?等一、宗教信仰與人文精神對天與上帝的信仰
18、西周初以后,周公到孔子,中華文化逐步轉到人生實務,但仍保存了對天神、上帝崇拜之大傳統宗教信仰與政治天心與民心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政治與教育詩、書、禮、樂等六經為政、教之本宗教之教與教化之教周公把遠古宗教轉移到人生實務上來,主要是政治運用上;孔子進而完成了一種重人文的學術思想體系,并把周公的那一套政治和教育思想顛倒過來,根據理想的教育來建立理想的政治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經周、孔的改造,五經成為中國政(政治)教教育)之本。經學精神偏重在人文實務,同時保存了古代相傳的宗教信仰之最高一層,即關于天和上帝的信仰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中國人文精神是人與人、族與族、文與文相接相處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中
19、國文化是“一本相生的,其全部體系中有一個主要的中心,即以人為本位,以人文為中心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傳統禮樂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與宗教相敵對,因此不妨稱之為“人文教中國文化精神,要言之,只是一種人文主義的道德精神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二、經學中反映的中國歷史精神以史為鑒春秋是史書,尚書保存了歷史檔案,詩經也是史詩,儀禮是傳統社會之生活世界中國文化特重史重史的民族的智慧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中國傳統注重歷史的精神源于五經。周孔重視人文社會的實際措施,重視歷史經驗的指導作用尤其孔子具有一種開放史觀,并在新歷史中寄寓褒貶,這就是他的歷史哲學與人生批評孔子促使了史學從宗廟特設的史官專司轉為平民學者的一門自由
20、學問,倡導了經學與史學的溝通 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中國歷史意識的中心是人。中國人歷史意識的自覺與中國先民,特別是周公、孔子以來的人文自覺密切聯系在一起在中國,特別在儒家,歷史、民族與文化是統一的。民族是文化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而歷史也是民族和文化的歷史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民族與文化只有從歷史的角度才能獲得全面的認識。中國人對歷史的重視,對史學的興趣及史學之興旺,特別是“經世明道,“鑒古知今,“究往窮來,求其“變又求其“常與“久的精神,來源于儒學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三、經學中凸顯的融和合一精神中華人文精神不反宗教、不反自然自然與人文融合如何理解所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人與人、人之內在心靈與身生命
21、,家族、宗族內外,族群、民族之間,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中國傳統注重融和合一的精神源于五經。中國古人的文化觀,以人文為體,以化成天下為用。五經中的“天下觀,是民族與文化不斷融凝、擴大、更新的觀念。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同化力,說明中國人的文化觀念終究是極為宏闊而適于世界性的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這源于儒家的一種取向,即文化觀念深于民族觀念,文化界限深于民族界限。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性格中的“和合性大于“分別性,主張寬容、平和、兼收并蓄、吸納眾流,主張會通、綜合、整體、融攝,這些根本上都是儒者所提倡和堅持的價值 第七節 經學的精神四、經學中反映的重視教育的精神由學來造成人,由人來造成學經師與人師官學與私學,教育平民化受教育權,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考試內容理解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資格認證考試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考試預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崗位職責試題及答案
- 洗煤廠粉塵治理施工方案
- 微生物檢驗技師的基本知識試題及答案
- 財務政策對公司戰略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水泥土換填施工方案批復
- 管道工程測量與定位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能力評估試題及答案
- 公司電腦常見問題處理手冊
- 寵物輸液治療技術-靜脈輸液療法(寵物臨床治療課件)
- 豬白條購銷合同范本
- 鍋爐延期檢驗申請書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大單元作業設計案例(一)
- 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 液壓傳動(第六版)
- 紅色故事宣講《小蘿卜頭的故事》
- 活動板房拆裝合同模板范本
- GPS在森林調查中的應用-手持GPS在森林調查中的應用(森林調查技術)
- 直接打印800字作文紙
- 武漢市軌道交通一號線某期工程土建施工投標施工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