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層結構(2課時)trlrenlai-精講版課件_第1頁
地球的圈層結構(2課時)trlrenlai-精講版課件_第2頁
地球的圈層結構(2課時)trlrenlai-精講版課件_第3頁
地球的圈層結構(2課時)trlrenlai-精講版課件_第4頁
地球的圈層結構(2課時)trlrenlai-精講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課標要求: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學習指導: 1. 閱讀課文 P24-25第四自然段 2. 完成學 案“自主學習”的填空第1課時 地球的內部圈層思 考: 地球是不透明的,對人類來說始終是神秘的,科學家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內部信息的呢?一、地球的內部圈層1、劃分依據:分 類特 點 傳播速度所經物質狀態共同點縱 波(p)橫波(s)較 快較 慢固體、液體、氣體 固 體都隨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改變地震波-地震發生時,地下物質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發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就叫地震波。 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 的變化 地震波速度172900速度(千米/

2、秒)2、兩個不連續界面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地殼地幔地核 讀“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 分析:在地球內部地震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哪些地方發生了突變?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 的突然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質狀態可能是液態。因為S波不能通過,而且完全消失。2、在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的物質狀 態可能是什么?為什么?說明了物質狀態發生了變化。 在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物質狀態可能是固態。因為P、S波都能通過。 3、古登堡界面以下的物質狀態可能是什么? 為什么?想一想?圈層名稱不連續面深度(km)特征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17地殼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內核為固

3、態.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60400千米深度之間)可能為巖漿的發源地為固態。溫度、壓力和密度很大1.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2.厚度不均。洋殼薄,平均厚度為7千米;陸殼厚,平均厚度為35千米。3、地球內部圈層的特點10005100接近液態、橫波不能通過 洋 殼陸 殼巖石圈下地幔上地幔頂部上部下部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 可以用半熟的雞蛋來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物質組成。 蛋殼 地殼; 蛋白 地幔; (由于是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代表 軟流層中的巖漿,蛋殼和蛋白之間 的膜合起來就是巖石圈); 蛋黃 地核生活聯想課堂小結: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1.劃分的依據: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

4、變化 2.兩個不連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三個內部圈層地殼: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厚度不均。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地核:外核接近液態,內核為固態,溫度壓力密度都很大合作、探究: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還能通過哪些渠道或方法獲取地球內部的信息? 火山噴發的物質溫泉、熱泉遙感技術其他改進鉆探技術古 登 堡 界 面下 地 幔頂 部上 部下 部外 核莫 霍 界 面1000Km2900Km地殼地 幔地 核內 核上 地 幔5100Km 在右圖中正確標注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殼、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內核)、軟流層與巖石圈。 地核地幔地殼1 7 Km上地幔下地幔外核

5、內核巖石圈軟流層地面地面1、地震發生時,坐在小船中的的人.( ) A .先感到上下顛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搖晃 B . 只感到上下顛簸 C .先感到前后左右搖晃,后感到上下顛簸 D .只感到前后左右搖晃B2、巖石圈是指 ( ) A.地殼 B.地殼和上地幔 C.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D.地殼和軟流層C隨堂練習3.地殼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海洋 .盆地 .平原 .大陸斷層 4.目前用人工爆炸探測地下石油資源的方法 ( ) A. 使石油資源匯集 B. 用人工爆炸產生的地震波,間接了解地表以下 的物質性質 C. 地震波通過古登堡面時速度加快 D. 儀器先測到橫波5.關于軟流層的錯誤敘述是 ( ) A.位

6、于上地幔的上部 B.是巖漿的發源地 C.位于上地幔的下部 D.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ABC 圖中曲線、中表示橫波傳播速度變化的是 。它經過M面時,波速的變化情況是 。M面的名稱是 ,距地表約 千米。 突然消失 古登堡界面 2900 6、讀上圖回答下列問題:作 業: 復習提問: 地球內部圈層是根據哪兩個不連續面來劃分的?各 圈層有什么特點? 以莫霍面與古登堡面來劃分地球內部圈層的,自地面向下依次可分為:地殼: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平均厚 度為7千米,大陸部分厚,平均厚度為35千米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60400千米深度之間)可能 為巖漿的發源地地核:溫度、壓力和密度很

7、大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課標要求: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學習指導: 1. 閱讀課文 P25倒數第四自然段-P29 2. 完成學習方略P19-20“基礎梳理”二、三思 考: 1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討論地球的外部圈層的 主要層次及各自范圍和作用分別是什么? 2、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的關系如何呢?第2課時 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生物圈水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層地球的圈層結構二、地球的外部圈層1.大氣圈(1) 低層大氣的物質組成問題:低層大氣中各種成分的作用是什么?干潔空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 汽固體雜質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 層外 層電 離 層大氣的垂直分層(中緯度地區) 氣溫隨高度遞減;空

8、氣對流運動劇烈;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氣溫隨高度遞增;大氣水平運動為主;大氣平穩,天晴氣朗。 氣溫隨高度遞減;上冷下熱,空氣對流劇烈,也稱高空對流層。 氣溫隨高度上升很快,空氣稀薄,以氧原子為主,吸收超短波輻射而增溫。 熱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外層,是地球大氣向星際空間過度的層次。 該空間的大氣處于電離狀態,所以叫電離層。它能夠反射無線電波,利于通信。地球的圈層結構二、地球的外部圈層1.大氣圈(2)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大氣底層,厚度隨季節和緯度變化;氣溫隨高度遞減;各層中最薄,但集中了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空氣對流強烈,天氣復雜多樣。地球的圈層結構二、地球的外部圈層1.大氣圈(

9、2)大氣的垂直分層:平流層:大氣中臭氧的主要分布區。因其大量吸收太陽紫外輻射,所以氣溫隨高度遞增。空氣做平流運動,大氣平穩,天氣晴朗,有利于航天飛行。地球的圈層結構二、地球的外部圈層1.大氣圈(2)大氣的垂直分層:高層大氣:從平流層頂到3 000千米的高空范圍。密度小,與星際空間接近。該層中有大量離子和自由電子,構成電離層。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波。電 離 層層次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特點與人類關系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顯著(厚度因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密切,集中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水汽和雜質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平流運動為主臭氧吸收紫外線,大氣穩定,適合高空飛行氣

10、壓低,密度小有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1.大氣圈2.水 圈 水圈的主體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積約占全球面積的71%。問題1:海洋、河流和湖泊約占地球表面積的 。問題2:一個體重50千克的學生,體內含水 千克。 3/433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地球上的水冰川水 人類實際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僅占地球淡水儲量的0.3%,約為地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與其環境共同組成的特殊圈層。 (生命活動滲透到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中,成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層)外部圈層概念組成其他相互聯系大氣圈水圈生物圈4、地球外部圈層的比較:由氣體和懸浮組成的包圍地球的復雜的系統。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干潔空氣主要 成分是氮和氧)地球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不規則的圈層。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處于不斷的循環運動之中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占由大氣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巖石圈上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B1. 讀地球四個圈層構成的示意圖分析A、B、C分別代表什么圈層 ( )大氣圈AC隨堂練習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B、生物圈、巖石圈、水圈C、巖石圈、水圈、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