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七上5.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_第1頁
華師大七上5.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_第2頁
華師大七上5.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_第3頁
華師大七上5.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_第4頁
華師大七上5.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華師大七上5.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內(nèi)裝訂線)登陸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華師大七上5.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2020七上吳興期末)限于人類的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月食時,月球表面的陰影是弧形?B.?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C.?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D.?站得高望得遠2.(2020七上鎮(zhèn)海期末)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下列

2、說法錯誤的是(?)A.?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B.?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C.?地球的自身形狀是不變的?D.?科學可以改變?nèi)说挠^念3.(2020七上余杭期末)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B.?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C.?發(fā)生月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形的D.?筆尖向下在籃球上豎立的鉛筆沿著球移動時,筆尖先消失,筆桿后消失4.(2020七上溫州期末)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可以作為地球形狀的證據(jù)之一,圖中的模擬實驗是用來解釋其原因,其中將籃球模擬(?)A.?桅

3、桿?B.?船身?C.?海面?D.?碼頭5.(2020七上普陀期中)地球是一個球體,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人類對它的認識卻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地平一地圓一地球,直到20世紀人造衛(wèi)星拍攝了地球的照片,才得以確證。以下觀點中你認同的是(?)A.?.人類認識地球從“地平”到“地圓”,全憑自己的想象B.?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鉛筆在籃球上移動,看到的長度逐漸變短C.?合適的技術(shù)和工具的使用或改進是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chǔ)?D.?直到衛(wèi)星照片的成功拍攝,人們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6.(2020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各項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是(?)日食時,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呈弧形鉛筆在籃球表面前

4、移時筆尖先消失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儀上每一條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登高望遠?麥哲倫環(huán)球航線A.?B.?C.?D.?7.(2020七上金華期中)地理老師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直觀,組織同學一起演示了如下探究活動:第一組:甲同學拿帆船模型由遠到近向桌子一側(cè)移動,讓乙同學觀察帆船的變化.(如圖)第二組:丙同學手拿帆船模型,由雨傘一側(cè)向位于雨傘另一側(cè)移動,讓丁同學觀察帆船的變化.(如圖)你認為這個探究活動所蘊含的地理知識是(?)?A.?地球是一個體積比較大的星球B.?大地被雨傘一樣的“天”蓋著C.?地理課上可以按照雨傘的形狀制作一個地球儀D.?說明地球表面是弧形,而非水平8.(2020七上椒江期中)人類首次

5、得到的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A.?麥哲倫船隊的成功環(huán)球航行?B.?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圓的C.?人們發(fā)現(xiàn)太陽或月亮是球體?D.?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9.(2020七上杭州期中)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B.?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C.?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D.?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10.(2020七上嘉興期中)不同歷史時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同的,如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天圓地方等,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

6、程是(?)A.?B.?C.?D.?11.(2020七上杭州期中)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站得高看得遠?B.?日全食圓弧形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太陽東升西落12.以下為不同歷史時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天圓地方。按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先后順序,下列排列正確的是(?)。A.?B.?C.?D.?13.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

7、是(?)。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14.“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與毛澤東主席這句詩最吻合的地點是(?)。A.?赤道?B.?南緯30?C.?北緯30?D.?北緯4015.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燈塔會(?)。A.?從上到下依次從視野中消失?B.?塔頂和塔基同時從視野中消失C.?從下到上依次從視野中消失?D.?整個突然從視野中消失16.如圖為甲、乙、丙三幅地處不同緯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陽光照射情況(a或b),讀圖對三地的判斷正確的是(?)?甲?乙?丙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

8、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C.?乙地位于南緯23.5至南緯66.5之間?D.?丙地位于南緯23.5至南緯66.5之間17.下列有關(guān)太陽高度角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同一地點,一天中有無數(shù)個太陽高度角B.?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角出現(xiàn)于正午C.?太陽直射赤道時,各地太陽高度角相同D.?處南北半球的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可能相同18.(2019七上秀洲期末)下列詩句,能夠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C.?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D.?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19.(2019七上余姚期末)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與天空中太陽的位置

9、密切相關(guān),家住40N的小明同學在春分日當天,測量竹竿影子的變化,并在地面做好記錄(如圖)。下列判讀正確的是(?)A.?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變長再變短?B.?圖中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C.?這一天14點太陽升的最高?D.?當?shù)剡@一天太陽能直射頭頂20.(2019七上長興期末)課堂上同學們對地球的相關(guān)知識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巖石圈主要是指土壤層以下的巖石部分大理巖是由石灰?guī)r“變質(zhì)”而來的內(nèi)力作用是引起地殼變動的主要動力地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煮熟的雞蛋非常相似,也分為三層地球由七大板塊組成,所以有科學家把它戲稱為“七巧板”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說明海平面并不是平

10、面我國臺灣島附近海域多地愛的原因是它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A.?B.?C.?D.?二、填空題21.地球的形狀_。表面積_,平均半徑_,赤道周長_。22.站得高,看得遠,這是由于地球是個巨大的_,登高才能望遠。登多高,望多遠,通過計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其中h為觀察者眼睛離地面的高度(垂直距離)。從表中可知,離地越高,_越廣。離地高度h(米)121020501001000500010000可見范圍s(千米)451116253611325235723.(2019七上南潯期中)如圖所示,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上去它的長度變化_。(選填“明顯”或“不明顯”)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

11、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yīng)與上述粉筆在球面上移動相似,說明大洋面是_。24.(2019七上嘉興期中)請分析如圖所示粉筆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遠去的現(xiàn)象。(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_。(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_。25.?2016年1月21日,“霸王級”寒潮來襲,狂風大作,當晚寧波氣溫低至7。第二天,東錢湖岸邊樹木的枝條上掛滿冰凌。1月21日這一天,太陽直射點位于地球的_半球。26.(2018七上浦江期中)地球是一個兩極_,赤道_的球體,兩極方向半徑比赤道半徑短_千米。27.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1)悟空和土行孫商定,兩人從西天的某地出發(fā)到地球的另一

12、面去,誰的速度快,誰就得勝。土行孫鉆入地下,始終保持直線距離前進并穿越地心,來到目的地。過了一會兒,孫悟空才氣喘吁吁地趕來:“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孫說:“我比你的距離近啊!”你能告訴悟空,土行孫遁地而行的距離是多少嗎?_(填字母)。A.10萬8千里B.6371米C.4萬千米D.12742千米(2)悟空很不服氣:“想我老孫,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來了,說:“我站在這兒不動,一天下來還能行8萬里路呢!”(如圖所示)喜羊羊所說的“8萬里路”是指地球的_(填字母)。A.平均半徑B.赤道周長C.極半徑D.地球表面積28.現(xiàn)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徑是_千米,極半徑是_千米,因此,地球

13、是一個兩極_、赤道_的球體,它的赤道周長約_千米。29.(2016七上嘉興期末)下圖是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時所拍到的圖片。從海邊觀察,首先看到的是上圖中的_(填序號);這種現(xiàn)象反映的事實是_。30.請在下圖下面的橫線上填出一組關(guān)于地球大小的數(shù)據(jù)。表面積_?平均半徑_?最大周長約_三、解答題31.貝貝在海邊看航船,他先看到船桅,后見到船身.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3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海邊看到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如圖甲所示;還有發(fā)生月食時,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圓弧狀的地球陰影,如圖乙所示。如果只根據(jù)上面兩個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結(jié)論?你的理由是什么?33.小

14、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1)我們說地球是個梨形體,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卻做成正圓形,而不做成梨形體?(2)我們在開闊平坦的原野上舉目四望,為什么不能察覺大地是個球面?四、實驗探究題34.結(jié)合“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活動,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木板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變化。觀察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變化。(2)在解釋“海面上遠去的船只為什么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這一現(xiàn)象時,活動中的“鉛筆頭”相當于_,鉛筆的“筆身相當于_,“籃球”相當于_。(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從遠方駛來,

15、在岸邊可以觀察的現(xiàn)象是_。35.閱讀下面的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1)麥哲倫堅信大地是_形的,從地球上的一點出發(fā),一直朝一個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發(fā)點。(2)三年的環(huán)球航行中,麥哲倫船隊先后經(jīng)過的大洋是_洋、_洋、_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發(fā)的_洋。(3)你能夠從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中感悟到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為太陽系由內(nèi)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zhì)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1天文單位)。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解答】A、月食是由于地球遮擋了太

16、陽的光形成的,月食是弧形的可以說明地球是球體;故A錯誤;B、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是模擬實驗,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故B正確;C、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最直觀的證明了地球是球體;故C錯誤;D、站得高望得遠,說明地表是弧形,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故D錯誤;故答案為:B。2.【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科學探索精神,對真理的追求精神。積極進取,探求新知的精神,科學是不斷更新、發(fā)展的。【解答】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說明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科學可以改變?nèi)说挠^念,但是地球的自身形狀是不變的,C符

17、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D【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有很多,比如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的照片等。【解答】A、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A不符合題意;B、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后消失,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B不符合題意;C、月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影在月面上,月面的地球陰影為圓弧,是地球的影子,證明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C不符合題意;D、筆尖向下在籃球上豎立的鉛筆沿著球移動時,筆尖先消失,筆桿后消失,是模擬地球是個球體,但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答案

18、】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科學探究中的一種方法,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鉛筆在籃球上的運動實驗”是探究地球是個球體設(shè)計的實驗。【解答】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可以作為地球形狀的證據(jù)之一,圖中的模擬實驗是用來解釋其原因,這一現(xiàn)象活動中“鉛筆頭”相當于船身,鉛筆的“筆身”相當于桅桿,“籃球”相當于海面,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

19、.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yīng)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解答】A:地平到地圓是通過桅桿的消失等現(xiàn)象中得出的,A錯誤;B:鉛筆在籃球上移動是一個模型實驗,并不能說明地球是圓的,只能說明籃球是圓的,B錯誤;C:通過技術(shù)和工具的改進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更加全面,C正確;D: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后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D錯誤。故選C6.【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

20、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yīng)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6、人造衛(wèi)星從太空拍攝回來的地球的照片。【解答】日食時,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呈弧形。陰影是月球的影子,只能證明月球的是圓的,錯誤;鉛筆在籃球表面前移時筆尖先消失。只能證明籃球是圓的,錯誤;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衛(wèi)星拍攝的照片是地球的真實形狀,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地球儀上每一條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不能證明地球是圓的,錯

21、誤;登高望遠。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麥哲倫環(huán)球航線,繞一圈后又回到了起點,能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綜上可知,是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B選項正確。故選B7.【答案】D【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形狀結(jié)構(gòu)特點。【解答】在平面上由近及遠移動物體時,觀察的同學一直能看到物體,而在傘面上由近及遠移動物體時,物體慢慢從視野中消失,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船遠行時的景象,可以說明地球表面是弧形的,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8.【答案】A【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古時候,人類對地球形狀是直觀感知,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的。素有“天圓如

22、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2、后來人類通過觀察天空星體的運動軌跡,認為我們是宇宙的中心。素有“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的說法。3、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fā)現(xiàn)站得高,看得遠;而遠處走進的物體,先看到頂部,再看到全貌,認為地球的表面是球面。4、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船隊首次實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5、而今,人類通過為地外衛(wèi)星直接拍攝到地球的全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解答】由分析可知,人類首次得到的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麥哲倫船隊的成功環(huán)球航行,A選項正確,B、C、D錯誤。故選A9.【答案】A【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在我們身邊有許多

23、現(xiàn)象和事件可以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yīng)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7.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解答】A: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只能證明籃球是球體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A正確;B: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

24、桿先消失,說明地平線是弧線,是證據(jù),B錯誤;C: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是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C錯誤;D: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直觀的看到地球的形狀,是證據(jù),D錯誤。故選A10.【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為太陽系由內(nèi)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zhì)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1天文單位)。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解答】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的,由最開始的天圓地方到哥倫布環(huán)球航行認為地球是圓的,再到衛(wèi)星照片中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故答案為:B。11.【答案】A【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能證

25、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很多,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月食等。【解答】A、站得高看得遠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A符合題意;B、日全食圓弧形只能證明月球是球體,月食時才可以作為地球是球體的依據(jù),B不符合題意;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只是模擬實驗,并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C不符合題意;D、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zhuǎn)現(xiàn)象,不是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現(xiàn)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解答】人類

26、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過了漫長的過程,從蓋天說渾天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最后證實了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均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解答】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的位置變化,只能說明物體在球體上和平面上運動時軌跡的特征不同,并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4.【答案】A【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zhì)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

27、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它有一個天然衛(wèi)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tǒng)地月系統(tǒng)。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的橢圓球體。【解答】地球在自轉(zhuǎn),24小時自轉(zhuǎn)一周。因為地球赤道的全長為40076千米,所以當你坐在赤道附近的教室里專心聽課時,你正以464米/秒的速度飛馳著。這個速度超過了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以這樣的速度運動,每天可行4萬千米。這就是詩句中“坐地日行八萬里”所指的意思,因此與毛澤東主席這句詩最吻合的地點是赤道,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5.【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是

28、沿直線傳播的,地球本身是一個球體,我們在船上能夠看到港口的燈塔,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解答】由于地球是一個球體,隨著船舶離開陸地開往海洋,燈塔會逐漸沒入地平線,所以給人的效果是從下而上從視野中消失,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答案】D【考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解析】【分析】根據(jù)太陽高度與影子長短的關(guān)系判斷.【解答】根據(jù)圖示兩至日正午太陽的位置及方向,可以推斷,甲圖中a、b從南北兩側(cè)照射,故應(yīng)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又因為a、b太陽高度角相等,故甲應(yīng)位于赤道,B錯誤;乙圖中,a、b兩點太陽都位于南方,圖乙圖應(yīng)位于北半球,C錯誤;丙圖中a、b太陽都位于北方,故丙圖在南半球,A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

29、D17.【答案】C【考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解析】【分析】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對于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高度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解答】C不正確,直射赤道,那么太陽高度角應(yīng)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向兩極遞減,只有緯度相同的地方(同半球或不同半球)高度角才相同.不可能各地太陽高度角相同;A正確,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日出日落太陽高度最小;B正確,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最大;D正確,在不同半球,只要兩地所在緯度距離直射點所在緯度相同,正午太陽高度就可以相同。故答案為:C18.【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jīng)有了

30、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jīng)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解答】A.該句詩描述的現(xiàn)象與天體運動有關(guān),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故A錯誤;B.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地形有關(guān);故B錯誤;C.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描述的是想要看的更遠,就要站得更高,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故C正確;D.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描述的是節(jié)氣,與地球形狀無關(guān);故D錯誤;故答案為:C。19.【答案】B【考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解析】【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

31、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nèi)地區(qū)有極夜現(xiàn)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nèi)地區(qū)有極晝現(xiàn)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解答】A、一天中竹竿影子是先變短再變長(正午最短),錯誤;B、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日影朝北,丙表示正午日影指向,正確;C、這一天12點太陽升的最高,錯誤;D、該地緯度是40N,沒有直射現(xiàn)象,錯誤。故答案為:B20.【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各板塊處于

32、不斷的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解答】巖石圈是地殼和上地幔上部一部分組成,錯誤;大理巖是由石灰?guī)r“變質(zhì)”而來的,正確;內(nèi)力作用是引起地殼變動的主要動力,主要表現(xiàn)是地震火山,正確;地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地殼、地幔、地核)與煮熟的雞蛋非常相似,也分為三層,正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錯誤;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說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而是球面。正確;我國臺灣島附近海域多地愛的原因是它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正確。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21.【答案】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5.1億

33、平方千米;371千米;4萬千米【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解答】地球的形狀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故答案為: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5.1億平方千米;371千米;4萬千米22.【答案】球體;可見范圍【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結(jié)合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可見范圍與觀察者眼睛離地面的高度的關(guān)系。【解答】站得高,看得遠,這是由于地球是個巨大的球體,登高才能望遠。登多高,望多遠,通過計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其中h為觀察者眼睛離地面的高度(垂直距離)。從表中可知,離地越高,可見

34、范圍越廣。故答案為:球體;可見范圍23.【答案】明顯;球【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生活中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現(xiàn)象有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登高望得遠等,而從衛(wèi)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人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全貌。【解答】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上去它的長度變化明顯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yīng)與上述粉筆在球面上移動相似,說明大洋面是球體。因為在木板上移動的粉筆的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不會發(fā)生變化;在籃球上移動的粉筆的長度,隨著粉筆位置的移動會發(fā)生變化。此實驗證實了地球是

35、個球體,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yīng)與上述粉筆在球面上移動相似,說明大洋面是球。?故答案為:明顯;球?24.【答案】(1)越遠漸小,始終能見全貌(2)粉筆由下端開始消失,逐漸變短模擬;不能【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yīng)與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原理一樣,據(jù)此解題即可。【解答】(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越遠越小,始終能看到全貌。(2)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運動在平面上的物體,根據(jù)視覺原理,物體越遠感覺越小,但都能看到原貌;運動在球面上的物體卻不同,越遠所能看見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見(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越遠越小,

36、最后會全看不見。故答案為:(1)越遠漸小,始終能見全貌;(2)粉筆由下端開始消失,逐漸變短模擬;不能?25.【答案】南【考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解析】【分析】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就是一日內(nèi)最大的太陽高度,它的大小隨緯度不同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解答】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1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故答案為:南26.【答案】稍扁;略鼓;21【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

37、不規(guī)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解答】?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股球體。兩極方向的半徑比赤道短21千米?。?故答案為:稍扁;略鼓;2127.【答案】(1)D(2)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解答】(1)兩人從西天的某地出發(fā)到地球的另一面去,土行孫遁地而行的距離是地球的直徑,因此為12742千米。?(2)“八萬里”指路程約為8萬里(也就是4萬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長約4萬千米。?故答案為:(1)D(2)B28.【答案】6378;6357;

38、稍扁;略鼓;4萬【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解答】現(xiàn)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極半徑是6357千米,因此,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故答案為:6378;6357;稍扁;略鼓;4萬29.【答案】;地球是個球體【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今天,人們通過從宇宙空間發(fā)回的地球衛(wèi)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實形狀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學技術(shù)條件的限制,人們無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解答】解:觀察圖示可知,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處駛來,總是

39、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證明地球是個球體30.【答案】5.1億平方千米;6371千米;4萬千米【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解答】地球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此題較為簡單,只需學生稍作記憶即可。三、解答題31.【答案】解: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時,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帆船遠去時,先是看不見船身,最后才看不見桅桿,這項事實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伴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地在大范圍內(nèi)不可能是平坦的,而應(yīng)該是

40、彎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邊看離岸的船,先是船身隱沒,然后才是桅帆,在陸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解答】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時,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帆船遠去時,先是看不見船身,最后才看不見桅桿,這項事實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答案為: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時,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帆船遠去時,先是看不見船身,最后才看不見桅桿,這項事實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32.【答案】解:不能,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體,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桿。【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

41、小【解析】【分析】這兩種情況只能說明地球是彎曲或者呈弧形。【解答】我們在海邊看到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只能說明船所通過的地方是是彎曲或者弧形的,同樣,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圓弧狀的地球陰影是平面的一種情況,也只能說明船所通過的地方是彎曲或者弧形的,而無法直接說明地球是球形的結(jié)論。比如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體,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桿。33.【答案】(1)現(xiàn)實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圓,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6356千米,所以赤道略鼓、兩極稍扁。但是地球儀是是經(jīng)過縮小的地球,縮小后赤道和兩極的半徑差異就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都是正圓形。(2)因為我們

42、人類相對于地球半徑來說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徑很大,所以就認為是平的了。【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我們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及其漫長的過程。聰明的古人從諸如此類的蛛絲馬跡中就已經(jīng)猜測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玫的地心說也明確地描述了地球為球形的觀點,但是直到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才真正用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解答】(1)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6378.137Km,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guī)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制作一個半徑為1米的地球儀,那么赤道半徑僅僅比極半徑長了大約3毫米,憑

43、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制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它做成規(guī)則球體。(2)我們在開闊平坦的原野上舉目四望,由于人們視力的限制,只能看到一定的距離,這個與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徑等來比較,這個是太渺小了,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們的視覺給了我們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地球是平的,天圓地方的說法就是受這個限制。故答案為:(1)現(xiàn)實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圓,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6356千米,所以赤道略鼓、兩極稍扁。但是地球儀是是經(jīng)過縮小的地球,縮小后赤道和兩極的半徑差異就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都是正圓形。(2)因為我們?nèi)祟愊鄬τ诘厍虬霃絹碚f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徑很大,所以就認為是平的了。四、實驗探

44、究題34.【答案】(1)不會;會(2)船身;桅桿;海面(3)先觀察到船帆,后觀察到船身【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運動在平面上的物體,根據(jù)視覺原理,物體越遠感覺越小,但都能看到原貌;運動在球面上的物體卻不同,越遠所能看見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見。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越遠越小,最后會全看不見。【解答】(1)觀察木板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不會發(fā)生變化。觀察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會發(fā)生變化。(2)在解釋“海面上遠去的船只為什么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這一現(xiàn)象時,活動中的“鉛筆頭”相當于船身,鉛筆的“筆身相

45、當于桅桿,“籃球”相當于海面。(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從遠方駛來,在岸邊可以觀察的現(xiàn)象是先觀察到船帆,后觀察到船身。故答案為:(1)不會;會(2)船身;桅桿;海面(3)先觀察到船帆,后觀察到船身?35.【答案】(1)球(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3)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不能憑空臆斷,更不能簡單地下結(jié)論,而是需要不斷地觀察、思考、猜想、探索與實踐,需要多方考證,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富有探險精神,甚至犧牲生命【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麥哲倫的航海能夠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現(xiàn)代科技用衛(wèi)生拍攝的地球照片也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解答】(1)麥哲倫堅信大地是球形的,從地球上的一點出發(fā),一直朝一個方向走

46、,一定能重新回到出發(fā)點。?(2)三年的環(huán)球航行中,從地圖可以發(fā)現(xiàn)麥哲倫船隊先后經(jīng)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發(fā)的大西洋。?(3)從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中感悟到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不能憑空臆斷,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觀察、思考、探索,實踐,搜集證據(jù),付出許多艱辛,依然不放棄對科學的探索,才符合科學探索精神。故答案為:(1)球(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3)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不能憑空臆斷,更不能簡單地下結(jié)論,而是需要不斷地觀察、思考、猜想、探索與實踐,需要多方考證,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富有探險精神,甚至犧牲生命1/1(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內(nèi)裝訂線)登陸在線組

47、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華師大七上5.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2020七上吳興期末)限于人類的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月食時,月球表面的陰影是弧形?B.?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C.?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D.?站得高望得遠【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為太陽系由內(nèi)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zhì)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1天文單位)。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解答】A、月食是由于地球遮擋了太陽的

48、光形成的,月食是弧形的可以說明地球是球體;故A錯誤;B、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是模擬實驗,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故B正確;C、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最直觀的證明了地球是球體;故C錯誤;D、站得高望得遠,說明地表是弧形,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故D錯誤;故答案為:B。2.(2020七上鎮(zhèn)海期末)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B.?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C.?地球的自身形狀是不變的?D.?科學可以改變?nèi)说挠^念【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科學探索精神,對真理的追求精神。積極進取

49、,探求新知的精神,科學是不斷更新、發(fā)展的。【解答】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說明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科學可以改變?nèi)说挠^念,但是地球的自身形狀是不變的,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2020七上余杭期末)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B.?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C.?發(fā)生月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形的D.?筆尖向下在籃球上豎立的鉛筆沿著球移動時,筆尖先消失,筆桿后消失【答案】D【考點】地球

50、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有很多,比如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的照片等。【解答】A、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A不符合題意;B、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后消失,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B不符合題意;C、月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影在月面上,月面的地球陰影為圓弧,是地球的影子,證明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C不符合題意;D、筆尖向下在籃球上豎立的鉛筆沿著球移動時,筆尖先消失,筆桿后消失,是模擬地球是個球體,但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2020七上溫州期末)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

51、失可以作為地球形狀的證據(jù)之一,圖中的模擬實驗是用來解釋其原因,其中將籃球模擬(?)A.?桅桿?B.?船身?C.?海面?D.?碼頭【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科學探究中的一種方法,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鉛筆在籃球上的運動實驗”是探究地球是個球體設(shè)計的實驗。【解答】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可以作為地球形狀的證據(jù)之一,圖中的模擬實驗是用來解釋其原因,這一現(xiàn)象活動中“鉛筆頭”相當于船身,鉛筆的“筆身”相當于桅桿,“籃球”相當于海面,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2020七上普陀期中)地球是一個球體,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

52、人類對它的認識卻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地平一地圓一地球,直到20世紀人造衛(wèi)星拍攝了地球的照片,才得以確證。以下觀點中你認同的是(?)A.?.人類認識地球從“地平”到“地圓”,全憑自己的想象B.?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鉛筆在籃球上移動,看到的長度逐漸變短C.?合適的技術(shù)和工具的使用或改進是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chǔ)?D.?直到衛(wèi)星照片的成功拍攝,人們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答案】C【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發(fā)生月偏

53、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yīng)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解答】A:地平到地圓是通過桅桿的消失等現(xiàn)象中得出的,A錯誤;B:鉛筆在籃球上移動是一個模型實驗,并不能說明地球是圓的,只能說明籃球是圓的,B錯誤;C:通過技術(shù)和工具的改進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更加全面,C正確;D: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后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D錯誤。故選C6.(2020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各項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是(?)日食時,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呈弧形鉛筆

54、在籃球表面前移時筆尖先消失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儀上每一條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登高望遠?麥哲倫環(huán)球航線A.?B.?C.?D.?【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yīng)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6、人造衛(wèi)星從太空拍攝回來的地球的照片。【解答】日食時,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呈弧形。陰影是月球的影子,只能證明月球的是圓

55、的,錯誤;鉛筆在籃球表面前移時筆尖先消失。只能證明籃球是圓的,錯誤;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衛(wèi)星拍攝的照片是地球的真實形狀,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地球儀上每一條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不能證明地球是圓的,錯誤;登高望遠。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麥哲倫環(huán)球航線,繞一圈后又回到了起點,能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綜上可知,是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B選項正確。故選B7.(2020七上金華期中)地理老師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直觀,組織同學一起演示了如下探究活動:第一組:甲同學拿帆船模型由遠到近向桌子一側(cè)移動,讓乙同學觀察帆船的變化.(如圖)第二組:丙同學手拿帆船模型,由雨傘一側(cè)向位于雨傘另一側(cè)移動,讓丁同學觀察帆

56、船的變化.(如圖)你認為這個探究活動所蘊含的地理知識是(?)?A.?地球是一個體積比較大的星球B.?大地被雨傘一樣的“天”蓋著C.?地理課上可以按照雨傘的形狀制作一個地球儀D.?說明地球表面是弧形,而非水平【答案】D【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形狀結(jié)構(gòu)特點。【解答】在平面上由近及遠移動物體時,觀察的同學一直能看到物體,而在傘面上由近及遠移動物體時,物體慢慢從視野中消失,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船遠行時的景象,可以說明地球表面是弧形的,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8.(2020七上椒江期中)人類首次得到的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A.?麥哲倫船隊的成功環(huán)球航行?B.?月食

57、時地球的影子是圓的C.?人們發(fā)現(xiàn)太陽或月亮是球體?D.?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答案】A【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古時候,人類對地球形狀是直觀感知,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的。素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2、后來人類通過觀察天空星體的運動軌跡,認為我們是宇宙的中心。素有“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的說法。3、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fā)現(xiàn)站得高,看得遠;而遠處走進的物體,先看到頂部,再看到全貌,認為地球的表面是球面。4、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船隊首次實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5、而今,人類通過為地外衛(wèi)星直接拍攝到地球的全貌,

58、證實了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解答】由分析可知,人類首次得到的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麥哲倫船隊的成功環(huán)球航行,A選項正確,B、C、D錯誤。故選A9.(2020七上杭州期中)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xiàn)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A.?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B.?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C.?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D.?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答案】A【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現(xiàn)象和事件可以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

59、,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yīng)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7.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解答】A: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只能證明籃球是球體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A正確;B: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說明地平線是弧線,是證據(jù),B錯誤;C: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是地球是球體的證

60、據(jù),C錯誤;D: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直觀的看到地球的形狀,是證據(jù),D錯誤。故選A10.(2020七上嘉興期中)不同歷史時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同的,如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天圓地方等,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是(?)A.?B.?C.?D.?【答案】B【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解析】【分析】地球為太陽系由內(nèi)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zhì)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1天文單位)。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解答】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的,由最開始的天圓地方到哥倫布環(huán)球航行認為地球是圓的,再到衛(wèi)星照片中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