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閱讀:詠物言志閱讀下面這兩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題。紙鳶宋王令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飛鳥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終日逐為安。扶搖不起滄溟遠,笑殺鵬摶似爾難。臨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1紙鳶中的風箏與莊子逍遙游中的_(意象)極為相似;臨江仙中“_”一句,表明成就一番事業,才華與機遇缺一不可。2王詩和侯詞均借風箏言事感喟,請比較賞析兩首作品在這一手法上的異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齊天樂 蟬【南宋】王沂孫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
2、驚起。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凄涼倦耳。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絕余音,尚遺枯蛻。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注】王沂孫,字圣與,號碧山,南宋會稽人,宋亡后,任元慶元路學正。其詞以詠物見長,多故國之思,辭情哀苦。漫:不要。拂琴絲:后漢書蔡邕傳有“彈琴者見螳螂捕蟬,而形諸琴”的典故,琴聲中透著殺機。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飾物。古今注:“齊王后忿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3“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中“_”字是全詞的詞眼。總覽全詞,讓詞人從晝眠中起
3、身的_成為貫穿始終的線索。4陳廷焯說:“詠物詞至碧山,可謂空絕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強求也。”簡析這首詞是怎樣借蟬寫人的。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芭 蕉新 竹(宋)張載(清)鄭燮芭蕉心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愿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注】新心:新長出的芭蕉心。鳳池:這里指周圍生長竹子的池塘。5從題材上看,這兩首詩都是中國古代常見的_;“龍孫”的意思是_。6兩首詩都體現了中國古代哲理詩“無意明理而暗與理合”的藝術特征。請比較它們在哲理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白云堂
4、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7本詞見于紅樓夢,緣起于_時節海棠詩社發起填詞活動,為_(人名)所作。8全詞如何用柳絮的意象來表達思想感情?請結合詞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南中榮橘柚柳宗元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綠,晚歲有余芳。殊風限清漢,飛雪滯故鄉。攀條何所嘆,北望熊與湘。【注】整聯典出屈原橘頌“后皇嘉樹,橘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謂永州,為柳宗元貶謫之地。殊風,指江南、江北風俗各異;漢,銀河,借指淮河,傳說橘至淮北則為枳。熊,
5、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懷著美好品質的橘柚接受命運的安排,生長在炎熱的南方,適應了這里的水土。B橘柚在林中紅綠相映,色彩斑斕,又經冬不衰,一年將盡之時還能散發出香味。C頸聯將橘與雪進行對比,橘生淮南而難以北上,飛雪只能滯留北方而難以南下。D本詩與陸游書憤皆“北望”,陸詩是因詩人渴望收復中原,本詩則與之不同。10沈德潛評價柳宗元詩“得騷之余意”,請結合全詩對此予以簡析。閱讀下面三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雜詩三首(其二)王維(唐代)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贈范曄陸凱(三國)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
6、贈一枝春。梅花汪中(清代)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11以上三首古詩均用_(意象)表達了_之情。12賞析每首詩最后兩句的抒情藝術。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惜黃花慢孤雁清賀雙卿碧盡遙天,但暮霞散綺,碎剪紅鮮。聽時愁近,望時怕遠,孤鴻一個,去向誰邊?素霜已冷蘆花渚,更休倩、鷗鷺相憐。暗自眠,鳳凰縱好,寧是姻緣!凄涼勸你無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粱初盡,網羅正苦,夢魂易警,幾處寒煙。斷腸可似嬋娟意,寸心里,多少纏綿!夜未閑,倦飛誤宿平田。【注】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為農家婦。姑惡夫暴,勞瘁以死。”網羅:捕雁的工具。13下闋中的“_”字既自然過渡上
7、下闋,又統領全篇,還巧用_(手法)使詩句形象生動、妙趣橫生。14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請結合本詞核心意象“孤雁”談談你對劉熙載這句話的理解。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獨 山 梅 花王安石獨山梅花何所似,半開半謝荊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亭亭孤艷帶寒日,漠漠遠香隨野風。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顏色空。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園林,暗指朝廷。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出了梅花生長的環境和狀態,以“何所似”發問,意在強調獨山梅花的與眾不同。B即使處在寒日野風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雖然孤獨寂寞,卻依然花開艷麗,花香遍野。C尾聯
8、寫梅花堅守自我,扎根獨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別的花木爭奇斗艷。D這首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開半謝的獨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16本詩以梅喻人,請具體分析第二聯的意蘊。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梅花引荊溪阻雪【南宋】蔣捷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南宋滅亡后,詞人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本詞作于該時期。17詞的上闋主要運用_、_以及設問、 反問等手法,借白鷗所問所見,
9、委婉表達愁情,想象奇特,意境新奇。18有人說,“都道”一句“新意盡出”,請結合作品談談你對該評論的理解。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花慢楊花【清】張惠言盡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正風避重簾,雨回深幕,云護輕幡。尋他一春伴侶,只斷紅相識夕陽間。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疏狂情性,算凄涼耐得到春闌。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注】張惠言:出身貧寒,數赴會試不順。一天:漫天。青青:指浮萍,傳說楊花化為浮萍。19上闋中“斷紅”運用了_修辭手法,“一春”與下闋“_”(兩字)前后照應并形成時間線索,暗示光陰易逝。20這首詞“托物言
10、志”的特色鮮明,試簡析。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西湖梅元馮子振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梅花絕句其二宋陸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21從詩歌的題材來看,這兩首詩屬于 詩;從內容看,兩首詩的首句都交代了梅花的 。22簡析兩首詩藝術手法的異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秋雨嘆(其二)【唐】杜甫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城中斗米換衾裯,相許寧論兩相值?【注】本詩描述了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秋天連月雨災的情景。“禾頭生耳”指雨中禾葉卷起來如
11、耳朵的形狀。宰相楊國忠蒙蔽圣上視聽,隱瞞災情。23畫線句用了 的手法,抒發了作者 的感慨。24作者“以詩證史”,發揮了樂府詩“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請結合頸、尾兩聯進行賞析。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霜天曉角桂花謝懋綠云剪葉,低護黃金屑。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勝絕,君聽說。是他來處別。試看仙衣猶帶,金庭露、玉階月。鷓鴣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25兩首詞的上片都寫出桂花的顏色_和特征_、_。26比較兩首詞表現手法的差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歲晏行(節選
12、)(唐)杜甫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閥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籽軸杼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注】莫徭:湖南的一個少數民族,善于射獵。闕軍食:據唐書代宗紀記載,大歷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錢助軍,減京官職田三分之一,以補給軍糧。杼軸:織布機上的兩個部件,代指織機。租庸:唐時賦稅制度,這里代指賦稅。27標題“歲晏行”中“歲晏”意為_,“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一句中“汝”指的是_。28唐詩歸云:讀少陵長篇,“當于潦倒(此處意為顛倒反常)淋漓、忽正忽反處得其篇
13、法之妙”。請結合選詩,談談你對“潦倒淋漓、忽正忽反”之妙的理解。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謝寺雙檜(唐)劉禹錫雙檜蒼然古貌奇,含煙吐霧郁參差。晚依禪客當金殿,初對將軍映畫旗。龍象界中成寶蓋,鴛鴦瓦上出高枝。長明燈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時。【注】謝寺:寺廟名,指法云寺。檜:gu,常綠喬木,樹冠塔形,木材細致,有香氣。此詩是詩人30歲時因回憶曾在杜佑軍中任職所作。龍象界:佛界。29詩人寫謝寺雙檜緊扣一個“”字而展開,頸聯中“”一詞,形象地寫出了謝寺雙檜枝繁葉茂的情景。30整體上看此詩,它的主要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正宮醉太平張可久人皆嫌命窘,誰不
14、見錢親。水晶環入麥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做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胡蘆提倒穩。囤:用葦篾編織的盛糧食的器具,這里指盛錢的用具。胡蘆提:即“葫蘆提”,猶言稀里糊涂。31“醉太平”是_;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這首元曲的“曲眼”_。32有人評價這首小令有散曲“當行本色”的特點。所謂“當行本色”,即語言上意深詞淺,抒情時明快直捷,藝術形式,上重賦多比。請結合全曲分析這首小令的“當行本色”。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唐)王維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故人今尚爾,嘆
15、息此頹顏。【注】崔季重,時已罷濮陽太守,隱居于終南山。國:國都,京城。荊關:柴門,指隱者的居處。33由前兩句畫線詩句可知,引發“佳興”的既有_,也有_。34本詩后十句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歸隱之意的?試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落梅劉克莊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注遷客來過嶺:韓愈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詩句。騷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35這首詩是如何緊扣“落”字來寫梅花的?請以頷聯和頸聯為例作簡要分析。36這首詠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手
16、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未展芭蕉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唐)錢珝(金)元好問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37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 狀態的植物,均以 一詞表達詩人的愛憐之情。38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詠山泉儲光羲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39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40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參考答案
17、:1 斥鴳/蜩與學鳩 才得吹噓身漸穩/當風輕借力2(1)相同點:作品都借風箏高飛,隱喻仕途的扶搖直上、飛黃騰達。紙鳶中的風箏遠上碧霄,臨江仙中的風箏“遠赴蟾宮”。(2)不同點:紙鳶借物喻人,借風箏意象,對黑暗官場中倚官仗勢、趨炎附勢的小人進行辛辣諷刺。臨江仙托物言志,借風箏當風借力縱入高空,隱喻自己并非池中物,終將脫穎而出,嶄露行藏。【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聯系(紙鳶)很是嘲笑大鵬起飛像那般艱難,和莊子逍遙游中的斥鴳/蜩與學鳩極為相似。臨江仙中“當風輕借力”寫正好借著風力,乘風直上;“才得吹噓身漸穩”,明風箏得風吹助,漸漸平穩地飄飛起來。“當風”“吹噓”喻指機遇。2本題考
18、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結合“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可知:作品都借風箏高飛,隱喻仕途的扶搖直上、飛黃騰達。而“未必碧霄因可到”紙鳶中的風箏遠上碧霄,“只疑遠赴蟾宮”臨江仙中的風箏“遠赴蟾宮”。紙鳶中的風箏是借物喻人,寫一直沒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著隱居的生活。借風箏意象,對黑暗官場中倚官仗勢、趨炎附勢的小人進行辛辣諷刺。臨江仙托物言志,“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是寫風箏也是寫詩人的志向。詩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們,風箏只有在有風的時候才能飛上天空,如果沒風,任誰風箏也飛不起來。一個人在社會上有成或者無成何嘗不是如此呢?才能當然是一個方面,但機遇也
19、必不可少,如果沒有機遇,沒有可以借力的風,即使一個人再有才華,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世上的人們,你們只知道我在地上的樣子,和你們似乎一樣;但你們要知道,一旦風起,那臨風飄舉就是我!詩人借風箏卻寫出了“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的志向。3驚;蟬鳴(蟬聲)4用蟬的特點喻人的特點,表達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潔的節操。借蟬的典故抒發人的情感,表達詞人不愿再蹈危機、再履官場之意。借蟬鳴(擬人)自訴心聲,抒發自己人生如夢、凄苦無人說的惶恐和悲涼。以蟬所處的環境喻人的處境經歷,蟬的末日已臨,暗指自己凄涼的身世。以蟬之死引發聯想與想象。樹枯蟬死,枯蛻尚遺,表達自己的節操無人理解、魂斷遺恨無盡之意。【解析】3本題考查學
20、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這是一首詠蟬詞,“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描寫了詞人從晝眠中起身的動作和心境,下句“飲露身輕,吟風翅薄”描寫蟬的形象和習性,“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借蟬鳴自訴心聲。讓詞人從晝眠中起身的是蟬鳴(蟬聲),正是這蟬鳴(蟬聲)使詞人心“驚”而起身,從而借蟬抒情。可見,“驚”字是全詞的詞眼。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用蟬的特點喻人的特點。“飲露身輕,吟風翅薄”描寫蟬的形象和習性,蟬“飲露”“吟風”的習性喻指人的高潔品質,表達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潔的節操。借蟬的典故抒發人的情感。由蟬引發聯想,“漫重拂琴”“怕尋冠珥”兩句用典,“漫”“怕”二字表達詞人不愿再蹈危
21、機、再履官場之意。借蟬鳴(擬人)自訴心聲。“短夢”形容蟬生命短暫,“訴憔悴”以蟬擬人,形容蟬鳴聲凄切,以蟬生命的短暫與叫聲的凄切,抒發自己人生如夢、凄苦無人說的惶恐和悲涼。以蟬所處的環境喻人的處境經歷。“病葉”“纖柯”“斜陽身世”寫出蟬的環境凄清,蟬的末日已臨,暗指自己凄涼的身世。以蟬之死引發聯想與想象。“甚已絕余音,尚遺枯蛻”樹枯蟬死,枯蛻尚遺,詞人因此聯想到滿懷怨苦化為蟬的女子,“鬢影參差”,獨對青鏡,表達自己的節操無人理解、魂斷遺恨無盡之意。5 詠物詩 竹筍(新竹)6同:兩詩都抓住景物各自特點,突出一個“新”字,揭示各自包含的哲理;異:張詩抓住芭蕉心生長新舊相隨的特點,用六個“新”字,揭
22、示了在培養品德、學習知識上溫故知新的道理;鄭詩抓住“新竹高于舊竹枝”的特點,揭示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道理。(或寫“新竹需老干扶持,體現新舊相依、新陳代謝的普遍規律”亦可。)【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題材,理解詞語內涵的能力。第一個空要求填寫詩歌的題材。題材與詩歌內容有關,一般包括懷古詩、送別詩、閨怨詩、邊塞詩、田園詩、詠物詩。這兩首詩歌都以物為題,一為“芭蕉”,一為“新竹”,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以屬于詠物詩。第二空,這首詩歌吟詠“新竹”,“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布滿了郁郁蔥蔥的幼竹”,這里的“龍孫”比喻新生的
23、竹子。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情感態度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據詩歌所寫內容把握詩中的哲理,然后分析兩首詩歌哲理表達上的不同。先看張詩。這首詩歌吟詠的對象是“芭蕉”,前兩句“芭蕉心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是講述芭蕉成長的過程,“心盡展新枝”“暗已隨”是說新的芭蕉心隨著舊的芭蕉心的老去枯萎而生長;后兩句“愿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引出“德”“知”,四句詩連用六個“新”字,由芭蕉的成長引出人的成長,勸導世人要像芭蕉那樣“學新心、養新德、起新知”。再看鄭詩。這首詩吟詠的對象是“新竹”。前兩句“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是說“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
24、,這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后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后兩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布滿了郁郁蔥蔥的幼竹”,這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這首詩歌用新竹高于老竹比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又以新竹是在老竹的基礎上成長來比喻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由此可知,兩首詩歌所針對的對象都呈現一個“新”的特點;不同點是二者在吟詠對象時側重的點以及所揭示的道理。7 暮春 薛寶釵8“白云堂前春解舞”,寫出柳絮紛飛之時的姿態優美;“東風卷得均勻”,寫柳絮紛舞而不亂的情形;“蜂圍蝶
25、陣亂紛紛”,寫出了蜂蝶繞絮同舞之景,也寫出了柳絮的輕薄無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則言柳絮落敗之時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暗喻韶華易逝芳華難回的傷感。“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以柳條對柳絮態度不變,表明自己的態度:無論旁人對我是親是疏,是好是壞,我自己的姿態都不會改變。“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結尾三句一改大多數人對于柳絮輕浮的嘲笑或是飄零時的哀愁,轉而將對柳絮的無根不定的哀傷化為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分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情節內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由“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可知寫的是暮春時節飄風的柳絮。這首詞是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薛寶釵與
26、林黛玉這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對立的。作者讓薛寶釵作歡愉之詞,來翻黛玉之所作情調纏綿悲戚的內容,看上去只是寫詩詞吟詠上互相爭勝,實際上這是作者借以刻畫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種藝術手段。這是薛寶釵所作的一首柳絮詞,該詞被眾人推選為獨占鰲頭的作品。薛寶釵在敘述其創作意圖時說過:“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意象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這首詞上片狀物,著力描寫風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狀。下片言志,抒寫了柳絮的情志:有離即有合,有散必有聚。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寶釵青云平步的志向。“白玉堂前春
27、解舞,東風卷得均勻”。柳絮飄飛的地點,已不是黛玉筆下那觸目愁腸的“百花洲”和“燕子樓”,而是換成了充滿著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貴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飄飛的姿態,雖然也仍是“一團團逐對成毯”,卻已沒有黛玉詞中那種“空繾倦,說風流”的幽恨,一變而為歡快輕盈、均勻優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詞的第三句,接以“蜂團蝶陣亂紛紛”的描寫,來進一步烘染這春意喧鬧的大好時光,從而唱出了詞人對春光的一曲贊歌。“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用一“何曾”、一“豈必”的反問句式,便頓使蘇詞中所表達的情感作一逆轉,化消極的情調為積極的精神。同時,就詞的結構而論,則此處寫柳絮的不愿意隨波逐流、飄墜塵埃,正
28、好為詞的下片抒寫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線。下片詞人更側重于抒寫柳絮的情志:“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非常細膩地體現了柳絮盡管四處飄飛,也仍不改初衷,無牽無系,隨緣自適的曠達襟懷。由于有了這層情志的鋪墊,因而在詞的最后三句,詞人便直接地抒寫了柳絮憑借東風扶搖直上的遠大志向,這樣便使整首詞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完成了對柳絮感慨整個心理流程的揭示。顯而易見,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則是薛寶釵這位“人情練達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個性的寫照。她那種“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的處世態度,體現在柳絮“隨聚隨分”的形象描述中。9C10詩人由北方故鄉被貶至
29、南蠻之地,思歸不能,志向難伸,滿懷哀怨,與離騷表達的貶謫之怨相近。詩人雖然被貶,但依然心懷貞質,“受命不遷”,與離騷中屈原對節操的堅守相近。本詩借橘抒懷,托物言志,與離騷經常借香草抒發高潔的情懷相近。【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將橘與雪進行對比”錯誤,詩人借橘與雪表達道理類似,構不成對比。橘應生在南方,而雪滯于北方,詩人借此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故選C。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詩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遷”引發自己被迫南來的感慨。柳宗元出生并長期生活在長安,那里本是自己的
30、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實現濟世抱負的用武之地。他被貶謫至“風俗絕不相同”的南蠻之地,志向難伸。離騷中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后來流放漢北,放逐江南等。詩人雖然被貶,他也像橘柚一樣,具有受命不遷的品性。表示自己與屈原一樣贊賞并保持橘樹那種“受命不遷”的堅定品格,抒發了被貶永州的感慨。離騷中,屈原因為憂憤國家的前途命運,用“赴死的決絕”堅守理念,甚至“雖九死其猶未悔”。詩的前面四句對橘柚進行熱情贊頌。前兩句說橘柚始終保持著堅貞不屈的節操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三四句從上面兩句對橘柚內質的贊美轉到對外形的描
31、繪。他也像橘柚一樣,具有受命不遷的品性。借橘抒懷,托物言志。離騷中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11 梅花/寒梅 思念/懷念12王詩中,梅花象征故鄉,詩人借問故鄉的梅花是否開放,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陸詩運用借代,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來臨,陸詩借折梅贈友,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意。汪詩以故鄉梅花已落,反襯客館的梅花剛剛開放,突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解析】1
3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從“君自故鄉來寒梅著花未?”可知,王詩中的主人公久居他鄉,忽然遇到來自故鄉的舊友,借詢問家鄉的梅花是否開放,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從“折花逢驛使聊贈一枝春”可知,詩人與友人遠隔千里,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卻是梅花,詩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從“孤館寒梅發江上一枝開”可知,汪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出詩人客居異地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王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是說“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這
33、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陸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是說“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吧”,詩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來臨,隱含著對相聚時刻的期待,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汪詩“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是說“此時故鄉的園中花已經開了又凋謝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梅花獨開”,汪詩敘述故鄉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襯托出“哪里都沒有家鄉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心態,抒發了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13 勸 擬人14劉熙載這句話說的是,詠
34、物詩表面看是詠所見之物,實際上隱含著作者所詠的情懷,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本詞上闋尾三句寫希望孤雁潔身自好,借此表現詞人高潔的志向和對世俗的不屑。詞的下闋借孤雁艱險凄涼的生活環境,表達了對孤雁命運的關懷與憐憫,也暗含了詩人對自己悲慘命運的深沉憂傷。【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分析文章結構和表現手法的能力。下片“凄涼勸你無言”意思是,滿心凄涼奉勸孤雁。“你”指孤雁。這首詞借孤雁的形象訴說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上片描寫孤雁離群后不知道飛向哪里去,表示對失群的孤雁的深切同情。下片勸告孤雁在艱險的生活和凄涼的環境中姑且度過流水般逝去的年頭。上片詞人的勸說,“孤雁”并無一言回答,它好像并沒有留下
35、的意思而與詞人過“一沙半水”的艱苦生活,苦度流逝的歲月,而是遠走高飛了。一個“勸”字,將上文作自然的過渡。“勸”字將孤雁人格化,以勸告孤雁的口吻對孤雁訴說,“無言”也是說“孤雁”并無一言回答,可見運用了擬人修辭。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這句話的意思,強調的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懷,再結合詩歌中的孤雁形象進行分析。這是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題型。上片“暗自眠,鳳凰縱好,寧是姻緣”意思是,還是暗暗自眠,不要存非分之想,鳳凰縱然美麗、高雅,但卻不能與之結為婚姻。言外之意,要“孤鴻”潔身自好,自尊、自強。這也體現了詞人高潔的志向和對社會上世俗的不屑。這
36、是托“孤雁”言志。下片“稻粱初盡,網羅正苦,夢魂易警,幾處寒煙”在稻粱尋找不到的情況下,狩獵者正在張下大網捕捉大雁,處處有陷阱,處處要提防,即使在睡夢之中,也要警惕。“幾處寒煙”是描寫“孤鴻”生活的環境,四周是湖沼地,水霧迷茫,寒氣逼人。這充分描寫出現實的恐怖以及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情形,也表現了詞人對“孤鴻”的深切關心。這是借“孤雁”抒情。15C16“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頷聯以比喻、擬人來寫此地梅花命運悲苦。把梅花擬人化,比作美人、志士。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借寫憔悴零落、無人欣賞的梅花的遭遇,表達了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較為含蓄委婉。【解析】15本題
37、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別的花木爭奇斗艷”錯誤,“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顏色空”不能移植入上林之苑,其根欲老,深可嘆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顏色美艷的奇花異木。尾聯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移栽到上林苑,抒發了有志之士不得重用的感慨。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蘊的能力。解答時結合全詩的內容和手法,闡釋頷聯的含義和表達效果。“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頷聯以比喻來寫此地梅花命運悲苦。美人、志士,既是擬物,也是將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借在草木蓬蒿間零落憔悴、無人欣賞的梅花,表達了對懷才不
38、遇、有志難伸、老死鄉野的人才志士之士的同情。一方面國家需要杰出人才擔負責任,另一方面,卻又有許多優秀人才閑置草野,老死蓬萊!此句借寫獨山梅花的不幸處境,諷詠當今統治者埋沒人才。17 擬人 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18(1)運用擬人、襯托(或“映襯”)手法,借寫傲雪之梅也禁受不住大雪,像詩人一樣沉浸在愁苦中,從而含蓄道出雪之大,愁之濃,富有新意。(2)巧妙地照應題目中“阻雪”二字,回應“阻雪”事實;又以梅暗寓(象征)了自己的高潔情懷。【分析】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樂意羈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邊,自然
39、不是“心留”。詞人起筆突兀,設置問題,出示幻象以虛寫實。他落筆不寫風雪和溪流,而寫泊舟經過,立意較為翻新,下面繼續讓白鷗發問:“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使用反問,“鎖眉頭”以形示情。白鷗是詞人寄托心情的意象。問者之意,借白鷗說出,婉深而鮮明。此謂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過白鷗表達的,但白鷺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鷺也非作者化身。白鷺慣于生活在風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卻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寫白鷗,是深化意境。“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由舟內到舟外,逐次展示境況的寒冷凄清。傍晚時分,冷風拍打著簾幕,把燈火撩撥得跳蕩不已,光暈連同我的影子,都在搖曳著。孤獨冷清的境地,情不
40、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8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結尾思想感情和寫作特色(煉句)的能力。“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結尾表明,詞人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終篇,才畫龍點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主人公在愁思,他卻憑空拈出一個“都道”來,假托別人來說。表面上是先抑后揚,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無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轉來,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來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還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實際上是愁話淡說,聊以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顛倒,再重復使用,用意也在加強上述“抑揚”的對比襯托效果。最后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現了作者的
41、豐富的想象力和灑脫的胸襟的神來之筆。把梅花擬人,梅花這一高潔的形象,還使讀者聯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為之年隱居不仕的經歷,進而從他那故作放達的語調中,感覺到他縈繞于懷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許不過是一劑觸媒吧?19 借代 春闌20(1)以楊花“盡飄零”(“化為浮萍”)的特點暗示詞人命途多舛、漂泊不定的哀愁苦恨(以楊花“風避重簾,雨回深幕,云護輕幡”“繞春山”的行為暗示詞人處境艱難);(2)以楊花“何人解”的遭遇暗示詞人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的孤寂凄涼(以楊花“尋他一春伴侶”的行為暗示詞人知音難覓的孤獨落寞);(3)以楊花“又飛還”“耐得到春闌”的掙扎,暗示詞人善于忍耐,勇于抗爭,不甘沉
42、淪;(4)以楊花的“疏狂情性”表達詞人狂放不羈、傲岸不屈的自我勉勵(以楊花“清寒”的自稱(與梅雪相襯),寄托詞人卓爾不群、清雅脫俗的自我期許);(5)以楊花仍化為浮萍(“淚痕點點凝斑”),暗寓詞人堅貞自守、生死不渝的品格。【分析】19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修辭手法以及詩歌線索的能力。第一空用“斷紅”借代落花,所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第二空下闋“春闌”指春殘,春盡,與上闋的“一春”前后照應并形成時間線索,暗示光陰易逝;所以此處填春闌。20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寫作手法的能力。“盡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對楊花無人賞識的命運發出了不平的呼聲。以楊花“盡飄零”的特點暗示詞人命途多舛、漂泊不定的哀愁苦
43、恨。“風避重簾,雨回深幕,云護輕幡”“繞春山”的行為接下來寫楊花的孤獨、寂寞。風躲到重簾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帳里,云被輕幡遮掩,暗示詞人處境艱難。“尋他一春伴侶”,楊花在整個春景中熱切地尋找伴侶,但尋來覓去,只相識了斜陽下一片衰敗的落花。而這些落花也是轉瞬即逝的。這里作者以幾種事物的避之不見來突出楊花的孤寂,暗示詞人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的孤寂凄涼。楊花“又飛還”“耐得到春鬧”,楊花個性倔強,不甘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永久回歸大地,它雖然已徐徐落下,但幾番飄轉沉浮,一會兒又飛騰起來,表現了楊花不甘沉淪的堅強個性,刻畫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內心世界,暗示詞人善于忍耐,勇于抗爭,不甘沉淪。下片“疏狂性情,算凄
44、涼耐得到春闌。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極寫楊花傲岸倔強的個性,進一步表現了楊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表達詞人狂放不羈、傲岸不屈的自我勉勵。“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繞云山”仍是將楊花漂泊不定的狀態擬人化,寫它滿含愁恨、憂傷,繞著云山終日無聲飛舞,心中的這種愁恨和憂傷像影子樣緊緊纏繞著自己。隨著不停地飄飛,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著點點淚痕,蘊藏著無數的憂愁,這正吻合了楊花的凄苦心情。這里楊花仍化為浮萍(“淚痕點點凝斑”),暗寓詞人堅貞自守、生死不渝的品格。21詠物生長環境22同: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詠梅,實則寫志。都用環境烘托的手法。馮詩以“六
45、橋風月”烘托梅花的不爭觀賞、甘于靜寂的高尚品格;陸詩以“幽谷”“北枝”“層冰積雪”等嚴酷環境烘托梅花的高堅氣節。異:馮詩首句以“玉”喻梅色,突出其冰清玉潔;結尾運用對比手法,將梅與桃李作比,表達了對梅花淡泊品性的贊美之情,借以表達自身堅守本心、固守節操的決心。陸詩運用設問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高潔情操與美好韻致;以景語作結,虛實相間,讓人想到大雪覆蓋下含苞待放的梅花,含蓄表達了雪中詠詩之人的高標逸韻,顯得意味無窮。【分析】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題材、內容的能力。通過題目西湖梅梅花絕句其二可知都是詠物詩,詠“梅花”的詩。“蘇老堤邊玉一林”,意思是蘇堤邊有一片潔白如玉的梅林。“幽谷那堪更北枝”
46、,意思還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詩人先用“幽谷”二字,點明梅花生長在陽光很少的深谷中,接著又寫它枝條朝北,迎著寒風,這就揭示了梅花所處的環境對它多么不利。所以兩首詩的首句都交代了梅花的生長環境。2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同:詠物詩一般運用的就是托物言志,借所詠之物,抒發自己的情懷、志向。都用環境烘托的手法。“六橋風月是知音”,六橋的清風明月是她的知音,馮詩以“六橋風月”烘托梅花的不爭觀賞、甘于靜寂的高尚品格;“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詩人先點明梅花生長在陽光很少的深谷中,接著又寫它枝條朝北,迎著寒風,這就揭示了梅花所處的環境對它多么不利。在這樣的地方,
47、它自然花開得晚,但是它并不在乎,靠“自分”二字突出地表現了梅花的品格。異:馮詩首句以“玉”喻梅色,梅花的高潔脫穎而出,突出梅花冰清玉潔;“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意思是任憑那些夭桃艷杏被人欣賞,她卻不同桃李混芳塵,不會為了這世俗的繁華改變她孤傲高潔的本心。運用對比手法,將梅與桃李作比,表達了對梅花淡泊品性的贊美之情,借梅花表達自身像梅花一樣堅守本心、固守節操的決心,絕不會像桃李那樣的世俗。陸詩寫梅花綻放的情景,語言鮮明,景象開闊。“高標逸韻君知否”,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優美的風度?運用設問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高潔情操與美好韻致;“正是層冰積雪時”,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
48、蓋、最為嚴酷的寒冬時節啊。“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一幅雪壓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圖躍然入目。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開。這是含苞之梅。寥寥數字便把梅之風骨、梅之清艷刻畫的入木三分。詩的后兩句,詩人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把梅花的“高標逸韻和“層冰積雪”聯系在一起,以“層冰積雪來”烘托梅花的“高標逸韻”,進一步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傲對霜雪的氣節。這首詩中的梅花,開在地理條件、氣候條件都十分惡劣的環境中,正因為如此,才顯示了它非凡的品格、氣節的風度。詩人贊美梅花,表現了自己身處逆境而堅持崇高操守的思想境界。23用典因秋雨成災而憂慮(憂國憂民)24頸聯用白描,寫出連日秋雨中,稻禾卷曲黍穗烏黑,注
49、定顆粒無收,又像耳朵傾聽農夫農婦的哭訴之聲卻因為奸臣蒙蔽圣聽,導致朝堂上全無災情的消息。尾聯描繪了百姓因災情所迫,只能以物換物,一床被褥只能換取一斗米,如此不平等的交易是因為當下解決饑寒比寒冷更急迫,結尾用反問寫出了百姓生存艱難。詩歌記錄了統治者失職、奸臣當道的黑暗現實,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體現了“詩史”精神。【分析】2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句的表現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去馬來牛不復辨”的意思是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馬難辨,涇渭難分。一句化用了莊子秋水篇中的“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兩涘渚涯之間,不辨牛馬。”所以,該句采用用典的手法,表明了詩人因秋雨成災而心生憂慮,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50、2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內容、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頸聯,“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運用白描,因秋天陰雨連綿,禾頭長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樣,稻禾卷曲黍穗烏黑,注定顆粒無收,的哭訴之聲,因奸臣蒙蔽圣聽,朝堂上無人說出老百姓受災的實情。反映了統治者失職,奸臣當道的現實,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尾聯,“城中斗米換衾裯,相許寧論兩相值”的意思是秋雨成災,物價暴貴,人多乏食,城中一床被褥只能換取一斗米,成交時誰也不計衾裯和斗米的價值是否相等了。這兩句是說城中米貴,表明當下老百姓要解決饑餓問題比解決寒冷更急迫。結尾運用反問修辭手法,體現了百姓生存的艱難。25 黃色 清香 高潔26謝詞直抒胸臆,
51、言簡意賅,一語道破了桂花的佳妙之處,清香、高潔。李詞采用側面烘托,梅、菊都產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所以作者論定: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李詞還通過對屈原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對桂花的珍重。【解析】25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特點的能力。首先,扣住題干要求之“兩首詞的上片”,霜天曉角桂花上片大意“桂樹的綠葉青翠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來的,青青的葉片低垂著,保護著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樣的黃色花朵。它獨占了花中的美譽,無論是它那優雅的氣質還是幽郁的香氣,兩樣都稱得上是花中的極品,無誰能比”詞句中是“黃金屑”“香與韻、兩清潔”寫出其桂花的顏色和特征,即桂花的金黃色花蕊,桂花品性的高潔。鷓鴣天桂花上片大意“淡
52、黃色的桂花,并不鮮艷,但體態輕盈。于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其中的“暗淡、輕黃、香”是其特征。故綜合起來,桂花的顏色為“黃”,特征為“香、潔”。26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具體分析,謝詞中直接表明態度,如“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勝絕,君聽說”,大意是“它獨占了花中的美譽,無論是它那優雅的氣質還是幽郁的香氣,兩樣都稱得上是花中的極品,無誰能比。桂花已達到了無法再圣潔的程度,你若不信就聽我說說它非同一般的來處”,由此可知,主要手法是直抒胸臆。而李詞中的“何須淺碧深紅色”“梅定妒,菊應羞”等等,大意是“不需要具有名花的
53、紅碧顏色”“(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李清照將桂花與其他花進行比較,從側面烘托出桂花之美。“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讓人想到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兩句便似詞人在埋怨屈子了。這抱怨體現的是對桂花的珍重。27 年末 指莫徭,湖南的一個少數民族。28杜甫詩歌善于描寫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苦難。本詩列舉了一些顛倒反常現象,表現了人民生活的疾苦根源是戰亂。如“去年米貴閥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 去年米貴軍糧缺乏,今年米賤卻嚴重地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籽軸杼茅茨空” 騎著大馬的達官貴人吃厭酒肉,百姓窮得織機、茅屋都掃空。“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54、何況聽說處處賣兒賣女,來償還租庸。從主題表達上,詩人之憂,上及君王與國家,為軍糧缺乏而擔憂,下及百姓,為米賤傷農而不安。【解析】27此題考查古詩中詞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在課外古詩文閱讀當中,理解詞語的含義,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標題“歲晏行”中“歲晏”指年末。“行”是古體詩的一種,音律比較自由,句法參差變化,便于長篇敘事或抒情。“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這兩句是說楚人不喜食禽獸之肉,即使莫徭射獵到飛禽也換不到多少錢,只是白白射殺了南飛的大雁,也不利于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汝:指莫徭,湖南的一個少數民族。28此題考查學生對
55、詩歌理解鑒賞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語言風格的題目,涵蓋詩歌內容的方方面面,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杜甫的歲晏行,描繪窮苦百姓啼饑號寒、賣兒鬻女的悲慘生活,灑下憂國憂民的淚水。詩歌通過列舉了一些顛倒反常的現象,深刻指出戰亂是造成人民生活貧困的重要原因。“去年米貴閥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描繪米貴與米賤百姓都很艱難。“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籽軸杼茅茨空”描繪達官貴族已經厭煩酒肉,百姓卻難以溫飽。這些句子都體現了“忽正忽反”。讀了這首詩,我們仿佛看到詩人行走在天寒地凍的雪野,以白描手法畫下了一幅幅速寫,真實地記錄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遭受剝削壓榨的悲慘生活,表達了對統治者的強烈憎惡,對人民的深厚同情。使
56、用歌行體,是杜甫所長。這首歲晏行寫得整齊、莊重。從詩歌主題來看,詩人既為君王與國家擔憂,擔憂動亂難平,家國不寧,又為百姓擔憂,常年戰亂已經給百姓生活帶來了深重災難。【點睛】鑒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2)抓關鍵句:指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這樣的語句一般出現在詩歌的結尾。(3)緊扣詩題:不少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情感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詩歌的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5)抓注釋
57、:注釋一般是對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解釋或提示,很多情況下它們對我們的解題起著重要的作用。詩歌賞析:安史之亂以后,唐朝時局仍一片混亂。藩鎮割據,軍閥混戰,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百姓災難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歲,攜家人從夔州(今四川奉節)出三峽,這年冬天(題中“歲晏”即歲暮)來到岳州(今湖南岳陽),作此詩以記途中見聞。全詩前四層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結,共五層。“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題,點明時令節候。“瀟湘洞庭”,點出詩人行經之地。一年將盡,北風呼嘯,瀟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紛紛揚揚。詩歌開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凍、慘淡慘
58、冷的背景。寫歲晏景事,為全詩寫時事創造氣氛。“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罟,即網。莫徭,隋書地理志下載:長沙郡雜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嘗免征役,故以為名。劉禹錫有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詩,足見這種少數民族長于射獵。桑弓,桑木做的弓。開弓射雁有聲,故曰“鳴”。三四句直寫眼前情景,漁父網凍捕不成魚,莫搖出于無奈而射雁,既表現百姓生活之艱難,也流露出詩人的憫農之情。“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據舊唐書代宗紀記載,公元767年(大歷二年)夏歷十月,減京官職田三分之一充軍糧。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錢以助軍。這首詩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說“去年”。安史之亂平定后,隨之而來的是
59、與吐蕃作戰,加之地方軍閥叛亂,生產破壞,軍糧不足,米價上漲,人民不堪其苦。這年眼見豐收,米價又太賤,“谷賤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柚茅茨空。”厭,同饜,吃飽喝足。此輩,指農家夫婦。杼柚,織布機上的兩個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車駟馬的達官貴人吃厭了酒肉,男耕女織的農民終年辛勤卻一無所有,這就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道出了人間的不平。前四句傷窮民之漁獵者,此四句又傷窮民之耕織者,再以民生為念,令人感泣。“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戰國時屬楚,這里指湖南一帶的人。風俗通說:“吳楚之人,嗜魚鹽,不重禽獸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
60、換來收入以改變窮困處境,等于白害了鴻雁生命,所以說“枉殺”。詩用“汝休”二字,有勸誡之意,語氣沉郁,表現了詩人對飛鴻的同情,同時使人聯想起民間“哀鴻遍野”的慘境。“割慈忍愛”是指出賣兒女。還,指繳納。租庸,指唐王朝所實行的“租庸調”賦役制度:丁歲納粟稻謂之租,不役者日納絹三尺謂之庸,納絹綾綿麻謂之調。這里所說“租庸”實際上包括了一切苛捐雜稅。說魚說鳥,直承漁父、莫徭而來;說租說庸,直承農夫、杼柚而來。前面已描寫了百姓生活之苦,又“處處”迫于賦斂之困,以至賣兒鬻女。“況聞”有進層之意。這就進一步揭露了官府橫征暴斂,寫出剝奪者對百姓的殘酷壓榨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藥養生文化課件
- 《GB 1589-2016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
- 版個人建房地基訂購合同
-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營養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現代數字信號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2025屆初三下學期質量監測檢測試題英語試題含答案
-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有機化學D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下花園區2025屆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醫學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高等數學E(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 課件 項目1 了解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
- 2025年貴州水城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肅省中考模擬英語試題(一)(含答案)
- 2025年網絡工程師職業技能測試卷:無線網絡部署與優化試題
- 2024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所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地理試卷(含答案)
- 建筑行業員工職業道德
- 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貨車合伙入股協議書
- 建筑企業保密協議書
-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十年清潔空氣之路中國與世界同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