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語文常識_第1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語文常識_第2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語文常識_第3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語文常識_第4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語文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文學常識1.中國古代重要作家作品先秦時期【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經)一書成于老子后學之手,大體上是匯集老子的語錄。【孔子】其言行語錄和思想由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下來,做成論語。【墨子】墨子一書是墨子本人,墨學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孟子】孟子七篇為其晚年和學生共作。【莊子】莊子(又名南華經)一書,內篇基本出于莊子本人,外、雜篇則基本出于莊子的后學。【屈原】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詩經】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左傳】我國第一部敘

2、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兩漢、魏晉時期【司馬遷】其作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班固】其作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曹操】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工于樂府歌辭。開創“建安風骨”新風。隋唐五代時期【孟浩然】其詩風格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多反映隱逸生活。【王昌齡】其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積極向上精神。【高適】其詩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語言洗練蒼勁。【王維】其詩意境高遠,詩情和畫意完全融為一體。【李白】其詩謳歌理想、追求自由、蔑視權貴、抨擊時政,詩風豪邁奔放、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流轉自然。【崔顥】其邊塞詩歌頌戍邊將士報國赴難,慷慨豪邁的情操,詩風雄渾奔放。【杜甫】其詩大膽揭露

3、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寓深切同情,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人民的愿望。風格以沉郁頓挫為主,語言精練。【岑參】其擅長用歌行體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和戰爭景象,其詩氣勢宏偉,情辭慷慨。【孟郊】其詩多敘寫困頓失意的境地及趕傷遭遇。【白居易】其詩風淺近平易。【李賀】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一生窮苦潦倒。其詩刻意錘煉詞句,想象豐富奇特,善用神話傳說,意境新奇瑰麗。兩宋時期【林逋】孤高自好,恬然好古,終生不求仕進,隱居西湖之孤山。其詩多些自然風景和隱逸情趣。【柳永】詞作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晏殊】其詞多表現悠閑情致,語言婉麗。【王安石】其詩歌遒勁清新。【李清照】其詞以靖康之變為界,前期多寫其閨中悠閑

4、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陸游】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熱情。【楊萬里】其詩幽默詼諧,構思精巧,語言平易淺近,自然活潑。【辛棄疾】其詞多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述壯志難酬的悲憤,善化用前人典故,風格沉雄豪邁。【姜夔】精通音律,詞多寫景詠物及記述客游,情調多感傷低沉。元明時期【高啟】元末隱居吳淞青丘,對民生疾苦有較多的同情。【歸有光】抒情真切感人,細節刻畫生動;短小精巧,言簡意賅。清朝時期【袁牧】論詩主張抒寫性靈,表達真性情、真感情。作家合稱【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作品合稱【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六藝

5、】詩書禮易樂春秋【四史】指紀傳體史書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文化常識姓名稱謂1.人稱姓名名和號通常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字通常是在男子20歲舉行加冠禮后和女子15歲舉行笄禮后起的。名和字通常是由長輩取的,號則是自己取的。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還有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非官方所加叫私謚,另有惡謚。自稱一般稱名或號。用于介紹他人或替人作傳時也稱名。用于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則直呼其名。出于對平輩或尊輩的禮貌,通常稱人字、號、謚號、齋號等。還可以用籍貫、郡望、官地、官名、爵名等稱呼別人。兼稱:將籍貫、姓名、字等同時舉出。2.謙稱敬稱謙稱

6、自謙詞:愚(不聰明)、鄙(學識淺薄)、卑(身份低微)、竊(私下、私自,有表示冒失、唐突的含義)、仆(有為對方效勞之意)、敝(自己或自己所有的事物不好)、臣(自己不如對方低位高)。王侯自稱孤、寡人、不榖;官吏自稱臣、老臣、下官、末官、小吏;一般人自稱不才、不佞、不肖;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等;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敬稱對臣官敬稱麾下、左右、執事;對老師長者敬稱夫子、高堂、丈人、泰山。對朋友、同輩之間的敬稱先生、子、公、卿、吾子。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賢郎。唐代以后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其他稱謂對百姓的稱謂: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

7、蒼生、黎元、氓。金蘭之交指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君子之交指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神交指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年齡的稱謂:垂髫、總角指幼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束發指男子十五歲束發為髫;弱冠指男子二十歲;花甲、耳順之年指六十歲;古稀指七十歲;耄耋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職官常識1.九卿三公九卿之說始于秦漢,秦漢通常指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祿勛)、衛尉、廷尉、太仆、典客(大鴻臚)、宗正、治粟內史(大司農)、少府九個官職。三公:周時一說指太師、太傅、太保,一說指司馬、司徒、司空。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

8、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空。2.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掌官吏的任免與考課、升降、調動等)、戶部(掌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掌禮儀、祭享、貢舉等)、兵部(掌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刑部(掌國家法律、刑獄事務)、工部(掌各項工程、營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游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3. 官職變化表授予、晉升官職的詞語拜:授予某種官職或名

9、位。除:拜官授職。擢:選拔、提升。授:授給、給予官職。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仕宦:做官,任官職。仕進:進身為官。陟:進用。遷:一般指提升。表罷免、降低官職的詞語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黜:和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竄:放逐,貶官。左除、左降、左轉:降職。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表調動官職的詞語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評級轉調三種情況。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徙:一般的調動官職。調:變換官職。改:改任官職。出:京官外調

10、。補:補充空缺官職。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移病: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告老:官員年老。解官:辭去官職。表兼代官職的詞語兼:兼任。領: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行:代理官職。署:代理、暫任。 權:暫代官職。判:高位兼低職。假:臨時的,代理的。攝:暫代官職。守:代理官職。4.官職名爵: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

11、,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宰,主持,相,輔佐。太師: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職。少保: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已經不同。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

12、后漸成虛職而無實職。明清兩代在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后即廢除。參知政事:簡稱參政,是兩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院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朝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被稱為樞臣。軍機章京: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俗稱小軍機。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代樞密院使官吏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改為大臣擔任,權力與宰相相當。左徒:戰國時楚國設立的職官,參與議論國事,發布號令,接待外國使節。太尉:秦漢設置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武帝時改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元代以后

13、廢除。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大夫:指一般任官職者之稱,也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指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太史:西周時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地位漸低。長史:秦代丞相的屬官。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或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后等級超過侍郎。魏晉時期成為事實上的宰相。郎中:戰國時的宮廷侍衛,漢代以后,權責漸有變化。自唐到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管尚書六部的各司職務。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

14、事參謀。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地位相當于丞相。明清時指縣長。尹: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后可用作地方官員的通稱。都尉:職位僅次于將軍的武官。司馬:戰國時是掌管軍政、軍賦的長官。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節度使:唐代總攬一州或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多設立,世稱藩鎮。后也用作榮銜。經略使: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齊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于總督。刺史:原為中央派駐地方的監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遂也稱為太守,又稱郡守。都督: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

15、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長官亦稱都督,相當于節度使或州郡刺史。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稱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高于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撫臣。校尉:兩漢時期次于將軍的官職。唐以后地位漸低。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緝捕盜賊等事務。從事:漢代以后的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聘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宋代廢除。知府:宋代地方行政單位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明清相沿。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宋代以后稱知縣。里正:里是古代鄉以下的編戶單位,也稱里長。里胥:胥是古代官府的小吏,管理鄉里事務。左右拾遺:唐代諫官名。唐武則天時置,分屬門下、中書兩省。其職掌和左、右補闕

16、相同。北宋時改為左、右正言,后隨設隨罷。教育科舉1.庠、序、學、國子監等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國學: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大學和小學兩種。大學、小學教學內容都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小學尤以書、數為主。書院:唐宋到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諭等。國子監: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到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監,或同時設立。2.貢舉、察

17、舉貢舉:古時官員向君王薦舉人員,泛稱貢舉。察舉:漢代由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舉薦,經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職,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科,叫察舉。征辟:漢武帝開始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拔官吏制度。指朝廷或三公以下招舉布衣之士授以官職。朝廷召之稱征,三公以下召之稱辟。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順父母,廉是辦事廉正。3.科舉隋唐以后各王朝都有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稱科舉。到了明清,科舉制度已達鼎盛。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童生試:明清兩代取得生員(秀才)資格的入學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

18、行,故又稱秋闈。參加鄉試的是秀才,鄉試取中后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又稱春闈。各省的舉人皆可應考,考中者稱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殿試分三甲錄取: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談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及第:或稱登科,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披宮錦指中進士。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4.學官、學生祭酒: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博士:秦時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漢代后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

19、通一藝的官員。司業: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學政:提督學政,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督察各地學管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教授:漢唐以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助教: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監祭酒與教授傳教生徒。監生: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由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后來成為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生資格。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地理常識1.海內、九州、八荒、六合、四海、中國八荒:原指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四海:指天下、全國。2.江、河、江東、江左、江表、江南、

20、河北、河南江表:長江以南地區3.五岳、山東、關西、關中4.州、郡、道、路、府、省州:為行政區劃,歷代數目不同。(秦漢前、漢、三國、唐)郡:秦時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隋唐時改郡為州。道:唐代始設的行政單位,略相當于漢代的州。路:宋時改道為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府:唐代大州稱為府,府隸屬于道,宋隸屬于路。省:本事官署名,指中書省,后來稱為行政區名。5.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宗法禮俗1.孝悌孝:指贍養父母、尊敬父母。悌:指對兄長敬重、順從。2.祭祀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后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

21、時,牛、羊、豕全備為太牢。只有羊、豕稱少牢。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于牢。天子用太牢,諸侯用少牢。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儀式。3.行禮長揖: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頓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后也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也常用于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后來,子拜父,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天,拜神,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跪:兩溪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于腳跟。4.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

22、以右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結構,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故常把稱王稱帝叫作“南面”。戰國時車騎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5. 笄禮笄禮:女孩成人禮。俗稱上頭禮。女子十五歲把頭發綰起來,戴上簪子。6.避諱 帝王、孔子之名,眾人共諱,稱作公諱。避父、祖之名稱家諱。7.伯孟仲叔季8.諱稱古人對死的諱稱很多,因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帝王將相士大夫與平民百姓對死都有嚴格的稱呼,天子死曰崩,諸侯、王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祿,平民百姓就稱死。天文歷法1.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2.天文星宿:古

23、代把星座稱作星宿。古人認為人間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分東方蒼龍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分野:與星次相對應的區域。昴宿:又稱旄頭(旗頭的意思)。彗星:俗稱掃把星,是重大災難的征兆。華蓋:運交華蓋,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月亮:初月:銀鉤、玉鉤。弦月:玉弓,弓月。滿月: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月宮: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桂月、桂輪、桂宮、桂魄、廣寒、清虛。神話:望舒、嫦娥。比喻美女:嬋娟。天狼:最明亮的一顆星,古以為主侵略。文曲星:即文時星,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典籍音律1.典

24、籍四庫全書: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說文解字: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康熙字典: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字書。康熙字典是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2.音律五聲:也稱“五音”,古代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宮調:以宮聲為主的調式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稱凋。飲食器皿1.食器案:盛食物的木托盤。舉案齊眉,以示敬意。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稱黍稷,供祭祀用,后漸漸用來盛肉醬和肉羹了。簠:青銅制長方形器具。簋:圓口,方座或帶蓋。皿:碗碟杯盤的總稱。盂:圓口器皿。箸:筷子。2.炊具鼎:圓形,三足兩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鬲:陶制,與鼎相近。鑊:無足的鼎,與大鍋相仿,用來烹煮魚肉。甑:蒸

25、飯的一種瓦器。3.酒器杯、盞、盅:圓形,用來盛羹湯、酒、水的器物。觥: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壺:敞口、深腹的盛酒器。簞食壺漿指犒勞軍旅。爵:飲酒器。下有三足,可用于溫酒。角:形似爵而無柱,兩尾對稱,有蓋,用于溫酒和盛酒。卮:盛酒器。尊:古代酒器的通稱。服裝配飾1.頭衣冠:貴族戴的帽子。帶冠要束發,因而古人又用結發、束發表示20歲。弱冠指20多歲。古代貴族才能乘車戴冠,冠蓋為貴人、官吏的代稱。冕:天子、諸侯祭祀時戴冕,是一種尊貴的禮冠。南北朝后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有旒,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稱。弁:貴族戴的比較尊貴的冠。幘:庶人只能戴巾,幘是包發的巾,通常為黑色或青色,故秦時稱百姓為黔首,漢時稱仆隸蒼頭

26、。胄:古代打仗時將士戴的頭盔,保護頭部用。秦漢后稱兜鍪,后代稱盔。兜鍪也代指戰士。2.體衣衣和裳:古代衣與裳并舉時,上衣為衣,下衣為裳。裳指裙。衣裳連在一起的叫作深衣。襦:短上衣,為一般人所穿。裘:冬季御寒的衣服。集腋成裘比喻積小成大。狐裘羔袖比喻大體還好,略有不足。裘敝金盡比喻境況困難。袍:冬季御寒的衣服。袍是長襖,里面鋪的是亂麻,穿不起裘的人穿袍。軍隊中的同事叫同袍,軍人相互間的友情也稱袍澤之誼。袞:天子和最高級別的官吏的禮服。后有袞冕一詞,指登朝入仕。褲:古代寫作绔、袴。裈:有襠的褲子。3.足衣屨:上古的鞋稱屨,一般用麻繩編成。屨賤踴貴指濫用刑罰。履:戰國后屨統稱為履。舄:履的別名,單底為屨,復底為舄。屐:木頭鞋,屐底下是厚板。蹝:也寫作屣。草鞋,又稱躧,敝屣,破草鞋。脫躧,比喻看得很輕,不足介意。棄如敝屣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韈:又寫作韤,古代襪子,用布帛、皮革做成。4.衣料絲織品絹:用生絲織的,用于發放俸祿及賞賜。縑:用雙絲織成的細絹。素:用生絲織成的白而細的繒帛。練:煮白了的縑帛,也為喪服之一種。常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