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攝象技術_第1頁
電視攝象技術_第2頁
電視攝象技術_第3頁
電視攝象技術_第4頁
電視攝象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電視攝象技術:1、電視畫面(構圖、用光、取 景、運動、組合) 2、攝象機(分類、結構、技巧等) 電視制作系統,無論是復雜還是的,它們的基本原理都基本一樣。 攝像機把它 看見的光學圖像轉換成電信號,電視接收機再把這些信號轉換成屏幕圖像 (電視畫面),錄音話筒 (麥克風)把 聽見的聲音轉換成電信號,電視機上的揚聲器再把這些電信號轉換成聲音。圖像信號稱為視頻信號,聲音信號稱為音頻信號。 第一章 電視攝像機 在電視制作中,電視系統實際上把一種狀態的能量 (光學圖像和實際聲音)轉換成另一種狀態的能量- 電能,而首先進行這個轉換過程的,就是攝像機。攝像機是光電轉換的工具。 說來簡單做來難,早期的攝像機

2、結構復雜,體積龐大,用的是真空管攝像機。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了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時期,技術有了飛躍的發展,攝像機的體積逐步縮小。到了80年代,電視攝像機和錄像機都可以制成便攜式的。不單家庭用的普及型攝像機的體積接近照相機,就是廣播級的高檔拍攝機也實現了攝錄一體化。 時至今日,攝像機己朝著數學化的方向大步前進,機身更趨小型、輕便,質量卻更加高。現在我們己經很難只從外觀的大小來分辨攝像機的級別了。除了演播廳和一些專門用途的攝像機以外 (如商場和馬路上的監視機),彩色、攝錄一體化已成了攝像機的共同特點。 由于攝像機品種較多、生產廠家各異,因此分類方法也不一樣。有時候同一類攝像機,會出現許多不同

3、的名稱。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元器件的不斷更新換代,攝像機的種類和用途也越來越多。以下簡略介紹攝像機的幾種主要分類情況。 根據質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攝像機可分為廣播級、專業級和家用級三類 第一節 攝像機的分類 一、廣播用攝象機 這類攝象機應用于廣播電視領域,圖象質量高,性能全面,但價格較高,體積也比較大,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它們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a)演播室用攝象機 演播室用攝象機工作于有利于攝象帆工作的條件下,如照明強度、色溫等適度。為了提 高性能指標,通常采用尺寸較大的攝象器件。因此,它們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圖象質 量最好。當然,它們的體積最大,價格也最貴。(b)電子新聞采訪(

4、ENG)攝象機 ENG攝象機工作于復雜多變的條件下,這類機器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對非標準 照明情況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在惡劣環境中(如工作溫度大范圍的變化)具有安全穩定性,在 調試操作使用中具有方便性(自動化)。它們的圖象質量比演播室用攝象機稍低,價格也相對 便宜。二、專業用攝象機專業用攝象機應用在廣播電視以外的專業電視領域,如電化教育、工業、醫療等。這突強 象機要求輕便,價錢便宜,圖象質量低于廣播用攝象機。高檔的專業用攝象機緊跟廣播用攝象機的發展,更新很快。尤其近幾年CCD攝象器件的質量水平提高以后,高檔專業用攝象機在性能指標的很多方面已超過過去的廣播用攝象機,在清晰度、信噪比、靈敏度等

5、重要指標上已和廣播用攝象機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彩色還原性、自動化方面還略遜于廣播用攝象機。 在價格上相比,目前高檔業務用攝象機配套后的價格在l萬美元左右,廣播用攝象機則在3萬美元等級。基于我國現在還處于并不富裕的階段,錄象機多采用34英寸Umatic型。而少采用l英寸廣播型,前者的清晰度只能保證 270300線,后者的清晰度也只有400線,而高檔業務用攝象機的清晰度已達到700線。因 此,相應多地采用高檔業務用攝象機而較少采用廣播用攝象機可以說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特殊用途的業務用攝象機在圖象質量上明顯低于高檔業務用攝象機,但具備某些特殊的功能。如夜晚監視交通情況的攝象機對紅外線有高靈敏度,醫療方

6、面的攝象機要求對X 光有高靈敏度等,這些都要根據特殊需要進行選擇。 三、家用攝象機 家用攝象機應用在圖象質量要求不高的業務場合,水平清晰度約在400線,信比約50dB。這類攝象機具有超小型化的特長,因此,使許多特殊條件下的拍攝成為可能。體育的特技攝象,小型攝象機機頭可安裝在主裁判的保護面罩上;國際摩托車比賽,小型攝象機安裝在摩托車上,從運動員角度進行攝象等等,這些在節目制作上有一定的作用。家用攝象機的另一個特點是價格最便宜,在發達國家已普遍進入家庭消費,因而稱之為家用攝象機。在我國,這類攝象機與家用級錄象機(如12英寸VHS機、Betamax機以及8mm機) 配套,在要求不高的業務場合進行節目

7、制作,確是一種物美價廉的選擇。 根據攝像機所使用的場合,可分為演播室拍攝用座機和室外拍攝用便攜式機兩類。室內座機一般體積大,便用交流 220v電壓;便攜機則輕便許多,工作時交、直流兩用, 根據攝像機所用的光-電轉換器件,攝像機又大致可分為傳統的電真空器件 (光電導攝像管)攝像機和新型的電荷藕合器件 (CCD)攝像機兩大類。(前一類已不多見) 按攝象器件的數量分:單管、三管(分別攝取三基色信號)按攝象管尺寸分:3/4英寸、1/2英寸等制式:1.PAL 制式2.NTSC 制式3.SECAM制式模擬與數字格式 與機械時代的產物-電影攝影機不同,攝像機是屬于電子時代的高科技的結晶。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技

8、術和微處理技術的發展,目前攝像機的模擬量自動控制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改進,攝像機的質量還將會有更進一步的提高。我們說攝像機的技術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二節 攝像機的技術特點 一、由于攝像機是能夠完成 光-電-光圖像轉換過程的高科技電子設備,因此其 攝像作品是能夠 立等可見的。與照片攝影和電影攝影相比,電視攝像省去了沖洗、拷貝等傳統圖像處理工序,大大減少了后期制作時間和工作量。早已普遍實現的現場 (運動會、晚會等)直播正是建立在電視攝像的先進技術基礎之上。同時,作為電子產品的攝像機也還有其相對的技術局限性。比如攝像機無法離開 電源而工作,許多電子元件的質量原因導致對工作環境的一定要求等。 二

9、、攝像機具備的色溫濾色裝置和黑、白平衡調整系統,對操作和攝錄工作產生一些相關要求。由于攝像機是根據光線色溫320OK來規范基本光譜特性和標準工作狀態的,因此當攝像機在不同色溫的照明條件下拍攝同一物體,就會發生偏色現象。所以,通常都在鏡頭與分色棱鏡之間安裝了數個濾色片,利用其光譜響應特性來補償因色溫不同而引起的光譜特性變化。比如5600K的濾色片呈橙色,用以降低藍光的透過率,從而保持總的光譜特性不變,使其色溫恢復到320OK。與此相聯系,攝像機在光源色溫320OK的基準之下,為保證正確的色彩還原,其輸出的紅 (R)、綠 (G)、藍 (B)三路電信號應相等,即白平衡。因此每當光源色溫發生了變化,都

10、必須進行機內白平衡調整 (分自動、手動兩種)。黑平衡調整也很重要,如果紅、綠、藍三基色視頻信號的黑電平不一致,也會出現黑非純黑、偏向某色的情況,必須加以調整取得黑千衡。色溫預置和黑、白平衡調整是攝像機操作的重要工作環節。 三、電視攝像的寬容度通常為1:32,即相對規定了攝像機所能正確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與最低亮度之間的范圍比例。攝像機由于光電靶面按比例正確記錄景物亮度范圍的局限性,對照明處理和曝光控制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電影中黑白膠片寬容度為1:128,彩色片為1:64,都大大高于電視。電視攝像的寬容度值是電視造型藝術中的最低值,再小于1:32就將無法再現自然界景物的真實感覺,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

11、電視熒屏的影調層次遠不如電影銀幕效果好。對于過亮或過暗的景物,以及被攝景物亮度間距過大等情況,用攝像機直接表現會有一定的難度。 為了方便學習和掌握,我們把攝像機的結構分成攝像鏡頭、光電轉換系統和錄像系統三部分。一、 攝像鏡頭 鏡頭是攝像機的眼晴。它的作用是將要拍攝的景物真實、清晰地反映到成像裝置上。它由聚焦鏡、變焦鏡、主透鏡、光圈等一組光學透鏡和機械調節部件組成。 專業的攝像機鏡頭突出在攝像機身的前面。從外觀來看,它的重要構件有:聚焦環、變焦環和開關、光圈、微距鏡。第三節 攝象機的基本結構和原理1、聚焦環 聚焦環是用來調節鏡頭透鏡與成像裝置之間的距離,使成像清晰的部件。 要使一個景物在電視上成

12、像清晰,必須依據它與攝像機的遠近,調整鏡頭的光學中心到成像裝置的距離。這個過程叫做調整聚焦點,也叫對焦。一些家庭用的攝像機有自動聚焦的功能,但由于它的隨機誤差較大,而且它是以畫面中心為采樣聚焦的,往往無法滿足拍攝的實際需要,所以,專業的攝像機都采用手動聚焦。 2、變焦開關 變焦的調節環在聚焦環的后面,現在的攝像機,無論家用的還是專業的,幾乎都配備了電動開關來控制變焦鏡頭,以適應電視拍攝活動畫面的需要。 電動變焦開關是個饒饒板開關 ,裝在鏡頭的右側 (順機身看)。開關前掀,微型電動機驅動變焦環,鏡頭往前推,開關后傾,鏡頭后移。專業的攝像機還保留了變焦鏡頭的手動開關,以滿足拍攝時急推急拉鏡頭的特殊

13、需要。 3、光圈 光圈是用來控制光線進人成像系統的機械裝置。光圈的調節環緊接著變焦環。 攝像機的光圈也普遍采用自動控制,但為了拍攝一些特殊的場景,需要手動調節光圈。如拍攝背光人像時,需要加大人面部的亮度,而自動光圈是以畫面光線的平均值計算確定的,曝光往往不準確,所以,需要手動調節光圈。鏡頭從暗處快速搖動到明處,由于自動光圈的反應速度滯后,也常常需要使用手調光圈拍攝。4、微距聚焦環 鏡頭的聚焦環上往往刻有一些數字:0.8一(無限遠),這表明攝像機的聚焦是有一定范圍的。景物太近,小于08米,攝像機是不能清楚成像的,這時可使用微距聚焦環聚焦,但景物距離大于08米時,切記將微距聚焦環調回原位。5、倍率

14、鏡 倍率鏡又叫2倍鏡,或叫增焦距鏡,這是專業攝像機才有的一個裝置。它是在鏡頭內增加凹透鏡,從而達到增長焦距、放大物像的目的,這樣可以拍到更遠的物體。但是,增加的鏡片會降低鏡頭的通光效率,影響畫面的清晰度。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最好不要使用倍率鏡。二、攝像鏡頭的工作原理 鏡頭是攝影成像的透鏡組,在幾何光學上被稱為攝影物鏡。它通過各種透鏡的透視放大,使攝像機獲得清晰成像。同時,運用鏡頭還可以改變被攝景物的客觀影像。所以,它又是攝像的光學表現工具。攝像師常選用不同焦距的鏡頭用于造型構圖,形成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 鏡頭的工作原理,從我們常常需要調節使用的角度看,主要有三方面: 1、聚焦 聚焦,又叫對焦、

15、校焦。在拍攝過程申,按照主要被拍對象與攝像機的距離,嚴格來講,是與攝影物鏡第一主點的距離,調節透鏡組的間距,以使影像在成像裝置上得到清晰正確的反映。 聚焦,是任何類型攝影 (光學和電子)都不容忽視的技術環節。 電視攝像的對焦方法,是將鏡頭變焦,盡量推近到所要拍攝的物像,使物像最大。然后旋轉聚焦環,使尋像器上的影像最清晰,然后把鏡頭拉開,你會發現鏡頭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這是因為景深的關系。 如果把數個同樣體積的物體放在攝像機前的不同距離,那么,拍攝時,有一部分物體會在焦點上,能看清楚;有部分物體會在焦點外,模糊不清,在焦點上能看清楚的那些物體構成的區域,叫做景深。 影響景深范圍的因素有三方面:

16、焦距 如果攝像機到物體的距離固定,那么 鏡頭焦距短 (廣角鏡頭),景深區較大; 鏡頭焦距長 (長焦鏡頭),景深區較小。 光圈 光圈開口大,景深區較小; 光圈開口小,景深區較大。 這類似人的眼睛瞳孔,光線充足,攝像機光圈開口不必大,就可看清較大范圍的景物;光線不足,光圈要開得足夠大,景深區就相對縮小。 攝像機與被攝物體的距離 攝像機離物體越近,景別越小 (越特寫),景深越小; 攝像機離物體越遠,景別越大 (越全景),景深越大。 就像我們在高點拍攝街道或田野的大全景時,完全不必擔心焦點的問題。因此,攝像聚焦要注意三點: a.每次移動機位或者改變拍攝對象的距離,都要對焦。 b.常規的聚焦方法是將鏡頭

17、對準被拍攝主要對象的細部 (如人臉)變焦推至最長鏡頭 (即特寫畫面),然后聚焦。2、變焦 變焦是改變焦距,即改變攝像機鏡頭光學中心到成像裝置靶面 (前表面)的距離 。 一部攝像機有多大的視場,即具有多寬的全景,能拍出多大的物體,或者以什么方式放大物體,這些都是由鏡頭的焦距所決定的。根據不同的焦距,鏡頭可分四類: (1)廣角鏡頭 (短焦距鏡頭); (2)標準鏡頭 (中焦距鏡頭); (3)遠攝鏡頭 (長焦距鏡頭)。 (4)變焦鏡頭 為了避免更換鏡頭的麻煩,適應電視拍攝運動畫面的需要,今天的攝像機全部采用了變焦鏡頭工作。 長焦距鏡頭是指視場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的鏡頭;一、長焦距鏡頭的畫面造

18、型特點 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可能直接使用專門的長焦距鏡頭,也可能是運用攝像機變焦距鏡頭中的長焦距部分,所拍得的畫面效果和造型表現是一致的,具體有以下一些特點。 A、長焦距鏡頭一、長焦距鏡頭的特點1、視角窄2、景深小 3、畫面包括的景物范圍小 4、長焦距鏡頭壓縮了現實的縱向空間 5、長焦距鏡頭有“望遠”的效果 6、長焦距鏡頭在表現運動主體時,對橫向運動表現動感強,對縱向運動表現動感弱 二、長焦距鏡頭的運用(1)調拍距離較遠的被攝對象,追求真實自然的藝術效果。(2)利周長焦距鏡頭遠距離拍攝小景別畫面的造型特點,跨越復雜空間拍攝和表現不易接近或無法接近的人物和場面。 (3)長焦距鏡頭適合于表現人物的面

19、部特寫。 (4)利用長焦距鏡頭壓縮縱向空間的特點,拉近縱向景物之間的距離,使畫面形象飽滿,烘托環境氣氛。(5)利用長焦距鏡頭景深范圍小的特點,通過調整鏡頭焦點形成畫面形象的轉換,完成同角度、不同景物或不同景別的場面調度 (6)利用長焦距鏡頭創造虛焦點畫面。 (7)長焦距鏡頭可以攝取人眼不常見到的景象,創造詩 意畫面。 三、長焦距鏡頭拍攝應注意的問題(1)長焦距鏡頭的景深較小,特別是在物距較近,光圈口徑較大 (F數值小)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因此在拍攝過程中焦點必須調準,力求精益求精。最好不采用目測距離或估計距離,爾后直接將焦點調到估計數值上的拍攝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常會出現誤差,使被攝主體處于景

20、深范圍之外,畫面形象模糊,出現我們常說的焦點不實的現象。 (2)由于長焦距鏡頭視場角窄,拍攝過程中攝像機上下左右方向稍微一顫動都將會引起畫面的抖動。這種抖動不論是在固定鏡頭還是在運動鏡頭中都會干擾和影響觀眾對屏幕形象的觀看,破壞觀眾的審美心境,甚至出現對畫面表現意義的誤解。因此,在用長焦距鏡頭拍攝時應盡量運用三角架文穩攝像機。在沒有時間或無法用三角架的情況下,肩扛攝像機時應盡量利用依托物,穩定住身體或手臂,在開機至關機這一段拍攝過程中屏住呼吸并盡量使左臂、右臂及右肩部肌肉放松,保持攝像機的穩定。 廣角鏡頭又稱短焦距鏡頭,是視場角大于60。的鏡頭。對于攝像機上的變焦距鏡頭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以

21、下的那一段鏡頭。諸如:焦距值在16mm、l2mm、lOmm等。一、廣角鏡頭的畫面造型特點 1、視角寬 2、景深大 3、畫面包括的景物范圍大 B、 廣角鏡頭 4、廣角鏡頭有曲像畸變現象 5、廣角鏡頭在表現運動對象時有兩個重要特征 6、廣角鏡頭便于肩扛拍攝,畫面易于平穩清晰 二、廣角鏡頭的功用1有利于近距離表現大范圍景物 2廣角鏡頭適于展現畫面主體及其所處的環境3利用廣角鏡頭景深大的特點,對被攝物進行多層次地表現,增加畫面的容量和信息量4,利用廣角鏡頭近距離接近拍攝對象,完成搶拍和偷拍 5、利用廣角鏡頭線條透視的夸張形變和曲像畸變效果形成某種特殊的表現意義 6、廣角鏡頭有利于在移動攝像中保持畫面的

22、穩定 三、廣角鏡頭拍攝時應注意的問題 (1)廣角鏡頭表現較為開闊的空間時,畫平面上橫向線條一絲一毫的傾斜都容易被觀眾感知到,從而喚起一種緊張或造成一種刺激。這方面與遠景畫面傾斜給人一種不安定感有共同的原因。因此在用廣角鏡頭結構畫面時,注意畫框上下兩端的橫線與畫內景物橫向線條的水平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特殊的藝術表現除外)。特別像地平線、房屋頂篷結構線、門窗邊緣線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慣見的具有參照意義的線條,如果在畫面中發生了傾斜,恐怕很難逃過觀眾們 雪亮的眼睛。 (2)廣角鏡頭的曲像和形變問題也應引起攝像者創作中的注意。如果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主觀創作自然另當別論,但是,由于攝像機的尋像器

23、畫面較小,攝像師在緊張的拍攝中可能難以及時看清由于廣角鏡頭造成的人像畸變,等到編輯臺上看素材時再發現這些問題難免有 悔之晚矣之憾。所以,這要求攝像人員對造成人像崎變的一般距離和大致情形捻熟于胸;從而在現場實拍中通過目測和有關經驗加以控制和避免。 變焦距鏡頭是相對于定焦鏡頭而言的一種可連續變換焦距的鏡頭。它是由多組正、負透鏡組成,除固定鏡組外,尚有可移動的鏡組,通過鏡筒的變焦環,移動活動鏡片組,改變物鏡鏡片之間的距離,可以連續變動鏡頭的焦距。 目前,各生產廠家提供的攝像機大多只配有一個變焦距鏡頭。常見的變焦距鏡頭的變焦12mm75mm, l0mm 50mm,95mm 143mm.9mm117mm

24、等。用最長焦距值除以最短焦距值就是這個變焦距鏡頭的變焦倍數, C、 變焦距鏡頭 變焦倍數越大,變焦范圍就越大。一般來講,變焦倍數大的鏡頭記錄景物和表現空間的能力比變焦倍數小的強。但由于其在制造工藝上需要消除像差等原因,鏡頭的構造也復雜得多,并且鏡頭的長度和重量也長于和重于變焦倍數小的鏡頭。因此,選擇攝像機的變焦距鏡頭并不是鏡頭的變焦倍數越大越好,而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所拍攝的題材及制作上的要求選擇適當的鏡頭。 攝像機上所用的變焦鏡頭一般都包括廣角鏡頭、標準鏡頭、長焦鏡頭三個部分,一個鏡頭可以替代三種鏡頭,并分別表現出這三種鏡頭的造型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連續變換焦距使畫面景別出現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25、的變化,形成一種變焦距推拉鏡頭的效果。變焦距鏡頭具有廣角至長焦各種鏡頭的功能,給電視實況轉播和拍攝電視紀錄片的攝像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攝像師在一個機位上就可以拍到整個場面的全景和某一個人物的面部特寫,而不必為變換景別跑前跑后、爬上爬下地來回奔忙了。 然而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重性一樣,變焦距鏡頭造型表現上的優勢給電視攝像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問題。在一些電視節目中運用變焦距鏡頭無目的地推推拉拉的畫面隨處可見。有的是為了追求變焦距鏡頭奇特的畫面運動節奏,有的是為了眩耀變焦距鏡頭呈現的目不暇接的新奇景象,有的則迷戀于不斷地推推拉拉所形成的畫面動蕩不安的造型效果。所有這些使一些人開始懷疑變焦距鏡頭是否

26、還有使用的必要,電視界也因此留下了一個濫用變焦距鏡頭的名聲。因此,正確而有效地運用變焦距鏡頭,充分發揮這種鏡頭的造型優勢,避開它的不足之處,使變焦距鏡頭成為電視觀眾可 以接受并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在豐富電視畫面的 造型形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成了我們每一個電視攝像工 作者所面臨的課題。另外,大多數專業攝像機都只配置一個 變焦距鏡頭,除非特殊情況很少換卸。而我們在拍攝紀實性 節目特別是新聞節目時,被拍攝的場面和新聞事件又是 一 次過的,這也要求攝制人員必須很好地運用變焦距鏡頭 。一次性地拍好畫面。 一、變焦距鏡頭造型表現上的優勢和不足 變焦距鏡頭給攝制人員的實際拍攝帶來了很多便利條件,同

27、時給編導者提供了更為充分地實現創作意圖的技術保障,其畫面造型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變焦距鏡頭可以替代一組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在實際拍攝過程中不必為變換焦距而更換鏡頭,加快了現場攝制速度,便于攝制人員對拍攝中的意外情況作出現場應變和快速反應。 (2)在攝像機機位不動的情況下即可完成變焦距推拉,實現畫面景別的連續變化。在一個位置上即可拍到場面的全景和人物 (物體)特寫。 (3)可以跨越復雜空間完成移動機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鏡頭和拉鏡頭,并且還能完成仰角度或俯角度的推拉鏡頭。比如,在機位不前移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變焦距鏡頭推到河流對面的山坡上,拍攝牧羊人的小景別畫面。再比如仰拍

28、攀巖運動員的登山過程時,變焦距鏡頭能夠非常方便地實現從懸崖大全景畫面到運動員手部特寫畫面之間的推、拉鏡頭。 (4)攝像機鏡頭上的電動變焦距裝置可以使畫面景別的變化平穩而均勻,如用手動變焦,可以完成急推和急拉,產生一種新的畫面運動,形成新的畫面節奏。 (5)在攝像機機位運動的過程中變動鏡頭焦距可以構成一種更為復雜的綜合運動鏡頭。它的主要特點是機位運動與鏡頭焦距變化的合一效果,產生一種人們生活中視覺經驗以外的更為流暢多變的畫面運動樣式。 (6)運用變焦距鏡頭,一個人即可以完成移動機位又變化焦距的綜合運動鏡頭,增強了畫面造型表現的隨意性和靈活性。 變焦距鏡頭在畫面造型表現上的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現在:

29、(1)用變焦距鏡頭拍攝的推拉鏡頭雖然畫面景別連續發生變化,有著一種接近或遠離被攝主體的感覺,但實質上它是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形成的視角變化,這種畫面效果不符合人眼觀看物體的視覺習慣,人們在生活中沒有這種對應的視覺感受。因此,從這方面講它所表現出的畫面運動形式是不真實的 (2)變焦距推拉鏡頭的畫面變化帶有某種強制性,它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強行在電視屏幕上呈現出的一種人們在生活中不曾有過的視覺印象。觀眾所面對的畫面形象是一個被技術手段加工的形象,特別是這種推拉鏡頭的運動與畫面內容相脫離時畫面中更是露出一種技術表現的痕跡和人為表現的痕跡。 事實上任何一個電視畫面都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和主觀色彩,都是編攝者

30、利用各種造型表現手段對客觀景物再加工后的一個創造結果,反映了節目制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認識和態度。那種認為電視畫面可以對現實純而又純的復制是不合實際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前面所討論過的各種畫面表現形式從某種程度上都是對人眼視覺經驗的一種模擬,人們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其對應的視覺感受。例如:搖鏡頭反映了人在觀察事物時轉動頭部的視覺效果;移動鏡頭反映了人在活動物體上或自身行進中的視覺效果;固定鏡頭反映了在靜止狀態看著某個物體的視覺效果。因此觀眾在觀看這些電視畫面時對畫面的強制性特點感覺不明顯。而在變焦距鏡頭拍出的推拉鏡頭中人們就找不出所對應的視覺感受,加之變焦距推拉運動具有明顯的指向性,電視畫面的強制

31、性和主觀性特點,在變焦距推拉拍出的畫面中體現得就格外明顯和強烈。 盡管變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有著如此明顯的不足和局限性,但是縱觀今天世界各國電視屏幕都不難找到用變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變焦距鏡頭在電視界己經被廣泛地運用,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不符合人們視覺感受的變焦距鏡頭為什么能夠得到電視觀眾的承認?這里就涉及到電視美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般來講,人們對電視的感受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理感受 (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一是心理感受。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完成了觀眾與電視畫面的交流。人們對變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雖然沒有生理上對應的感受,但卻有著心理上的對應感受。這種建立在心理上和情緒上的合理性,正是變

32、焦距鏡頭存在的價值。變焦距鏡頭通過畫面造型形式與表現內容的有機結合,是能夠給予觀眾相應的視覺信息,給予觀眾畫面以外的聯想并調動觀眾的心理反饋的。 另一方面,現代生活中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視覺觀念,人們希望更加自由、更加隨心所欲地表現生活和認識生活,不希望拘泥于造型表現上的“仿真”和 “逼真”,甚至對視覺經驗以外的視覺現象表現出更為濃烈的興趣和好奇心。變焦距鏡頭所表; 出的靈活、隨意、多樣的造型效果,從一定程度滿足了人的這種心理愿望。可以說,變焦距鏡頭在電視中的出現是現代文明進步在視覺文化上的一個具體表現。 二、變焦距推拉鏡頭與移動機位推拉鏡頭的不同 從畫面變化

33、的運動特點和形式上來看,變焦距推拉鏡與移動機位的推拉鏡頭有著相似之處。比如說: (1)兩種推拉都引起了景別的系列變化,這種變化是連續的而不是跳躍的,是遞進的而不是無序的。 (2)被攝主體由于鏡頭的推拉,或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都表現出一種接近或遠離的視覺效果。 特別是有些角度變化不大,推拉速度平穩而均勻的變焦距推拉與移動機位推拉的畫面效果極其相似,不仔細觀察很難分辨出到底是用哪種方法完成的。因此有的人就把這兩種推拉混淆起來,認為它們的造型效果是完全一樣的。這種將變焦距推拉等同于移動推拉的認識是一種模糊的認識。事實上,變焦距鏡頭在技術上和美學上有著自己豐富的內涵,與移動機位推拉鏡頭相比有著不同的

34、現實依據,呈現的是一種不同的畫面造型效果。我們將變焦距推鏡頭和移動機位推鏡頭的俯視平面圖(見圖),以及這兩種推鏡頭呈現的畫面造型效果畫出(見圖),從中可以看出這兩者之間的不同點 。 (1)視角方面,變焦距推鏡頭的視角變化了,移動機位 推鏡頭的視角沒有變化。 (2)視距方面,變焦距推鏡頭的視距沒有變化,移動機位推鏡頭的視距變化。 (3)景深方面,變焦距推鏡頭由于焦距的變化畫面景深發生了變化,移動機位推鏡頭的焦距固定,景深沒有明顯變化。 (4)變焦距推鏡頭是通過視角的收縮達到畫面景別的變化,其落幅畫面僅是起幅畫面中某個局部的放大,沒有新的畫面形象和內容;移動機位推鏡頭則是通過機位向前運動形成畫面景

35、別的變化,隨著機位向前,視覺空間會出現新的形象和內容。 (5)如變焦距推鏡頭、中始終未出現那兩盆小樹,而在移動機位的推鏡頭b中,落幅中出現了新的形象即兩盆小樹。觀看移動機位的推鏡頭,隨著攝像機的不斷向前運動,觀眾有視點前移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變焦距推鏡頭很難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變焦距鏡頭的功用 1實現變焦距推拉 2通過變焦距推拉追隨運動中的被攝主體,保持畫面景別的相對穩定 被攝主體的縱向運動直接改變著畫面的景別,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想保持畫面景別的相對穩定就需要或者移動機位去追隨人物,或者變動焦距追隨人物。而變動焦距在實際拍攝中比較容易實現,并且操作簡單,拍攝者只需按壓電動變焦距開關按鈕

36、,即可完成對運動物體由近而遠或由遠而近的追隨。特別是在紀實性電視節目中這種不動機位的縱向追隨拍攝更顯示它記錄表現的優越性。 保持景別的相對穩定,實際上是保持了空間的連續性和觀眾與被攝物體之間視點的相對穩定性,如同搖鏡頭對橫向運動物體的追隨表現那樣,通過變焦距推拉,將一個縱向運動的物體,以一種相對穩定的形式表現出來有著同樣的美感所不同的是搖鏡頭適合于對橫向運動物體的表現,變焦距推拉則見長于對縱向運動物體的記錄。比如奧運會百米決賽時,有數個機位是從終點附近正對起跑線上的運動員進行追攝,這通常都是對準那些成績突出、可能奪冠的著名選手。當裁判鳴槍、運動員起跑之后,鏡頭隨著運動員向終點的沖刺不斷進行變焦

37、距后拉,使得畫面中的運動員基本保持在同一景別上 (一般為中景或全景),記錄下短暫的十余秒之間運動員鮮活生動的起跑姿態、揮臂情況和面部表情等。比賽結束時這些變焦距拉攝鏡頭立即進行慢鏡頭重播,從而讓觀眾對選手的奪冠賽程和競技英姿有仔細欣賞的機會。 3變焦距鏡頭在運動攝像中便于調整畫面構圖,選擇最佳景物,突出視覺重點 變焦距推拉可以是規則的,畫面均勻地一推到底或一拉到底,也可以是不規則的,推中有拉或拉中有推。其目的在于隨時將多余的形象排除在畫外,將富有表現力的那一部分形象保留在畫內,保持畫面構圖的始終嚴謹和合理。 此外,當我們在紀實性攝像過程中,采用肩扛方式進行運動攝像時,熟練地運用變焦距鏡頭有利于

38、我們捕捉重要信息,突出主要形象 4有助于實現被攝對象處于焦點之外的拍攝 當對一個物體的細部和整體連續表現時,移動機位的推拉鏡頭會因攝像機為達到小景別畫面過于接近被攝物體,以至超出鏡頭最近焦點的距離使畫面形象模糊。如果用長焦距鏡頭移拍則很難實現從被攝物體細部到整體的景別轉換。此時如用變焦距鏡頭完成景別變化,就可以發揮廣角和長焦兩個鏡頭的長處。當鏡頭調至長焦段時,一方面可以將機位放在離被攝物較遠的位置進行拍攝,以保證物體在焦點之內;另一方面畫面景別可以表現得很小,使物體細部在畫面中占有較大的空間。當鏡頭調至廣角、在機位不動的情況下,畫面即可從特寫逐漸轉換成全景,廣角大景深的特點又使得畫面有一個較大

39、的表現空間容納下物體的整體,并且畫面形象從頭至尾都是清楚的。 5變焦距急推急拉鏡頭可以產生某種特定的節奏變化. 運用手動調焦距可以產生急速的推拉鏡頭,這種造型效果,移動機位推拉是難以實現的。急速推拉鏡頭強化了畫面框架移動的速度,并超出了人眼觀察物體的感知速度,畫面內形象除中心點相對清晰外,其它部分全部虛化,呈現一種放射狀急速收縮或擴張的畫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畫面節奏。這種畫面對人眼的視覺沖擊力極強,極易引起觀眾心理上的不穩定感,常被用來表現某種主觀視線,反映劇中人物恐懼、憤怒、驚異、狂喜等爆發性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或通過閃電般的景別變化引起觀眾對畫面形象的注意。 急速推拉使變焦距鏡頭強制性的特點表

40、現得更為明顯,它使畫面的運動力度加強、節奏加快。它如同語言文字中的驚嘆號、音樂旋律中的重音符,是出情緒、出節奏、出氣氛的地方。運用得適時和恰當會給人以震撼的力量,而運用得不當或過多過濫則會使人產生視覺疲勞,以及在被迫接受一種強加于人的畫面的感覺,從而出現逆反心理,結果造成編導者最得意之處正是觀眾最反感之時的敗筆。 6變焦距鏡頭的推拉與其他運動攝像方式相結合可使畫面內部的蒙太奇更為豐富 變焦距鏡頭可以在遠離被攝人物的情況下,通過變動焦距及焦點,完成定焦鏡頭幾個機位和鏡頭才能完整表現的機位調度,使人物和環境渾然一體,畫面景別和視點轉換,更趨向于平穩、連貫、柔和,形象和情景的表現更加生動、真實、可信

41、。屏幕上給予觀眾的直觀感受不同于鏡頭組接所產生的畫面外部蒙太奇,使電視畫面的造型表現更加接近生活、接近人們對現實的視覺認識規律。四、變焦距鏡頭拍攝應注意的問題 (1)運用變焦距鏡頭拍攝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對變焦距動點、動向、動速的控制。所謂動點是變焦距推拉的起動點和停止點;動向是變焦距的推拉方向;動速是變焦距的推拉速度。而在這3個方面中,動點因素最為重要。正確控制變焦距動點的基本要求是將變焦距推拉的起動點安排在運動物體(人物)動勢最大的那個點上,把停止點安排在運動物體動勢停止或消失的那個點上,形成一種你(被攝物體)動我(變焦距)動;你停我停的鏡頭運動方式。 這種處理可以使畫面外部的運動(變焦距推拉

42、)和畫面內部的運動(被攝物體的運動)有機地結合和對應起來,減少觀眾對變焦距鏡頭起動和停止的注意,好像鏡頭的運動是由被攝物體帶出來的一樣,觀眾在對被攝物體運動的觀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這種畫面運動。如果被攝物體動時變焦距不動,被攝物體不動時變焦距卻在運動(推拉),兩種運動形式就會重復影響觀眾的視線,迫使觀眾不斷地調整視線去 追隨變化中的形象,使觀眾覺得變焦距的運動是一種多余的運動,不但沒有幫助觀眾對畫面形象的認識,反而干擾了觀眾的視知覺活動,使本來帶有某種強制性的變焦距形態更為明顯。 對變焦距動向的把握主要依據下面三點: A.根據被攝物體的運動方向決定變焦距推拉方向。如:人物往遠走鏡頭推上去;人物

43、從遠來鏡頭拉開來。這種鏡頭運動是順勢的。 B.根據畫面內情緒的要求決定變焦距推拉方向。如:情緒激動、氣氛緊張鏡頭推上去,使畫內情緒更為飽滿、強烈;情緒放松,氣氛低落肘鏡頭拉開,使畫面空間更為空曠更易發揮感情上的余韻。 C.根據情節對造型的要求決定變焦距推拉方向。如:情節要求視點前移時鏡頭推上去,情節要求視點遠離時鏡頭拉開來。 對變焦距動速的把握主要考慮下面三點: A.依據被攝物體的運動速度決定變焦距推拉速度。一般情況下是你 (被攝物體)快我 (變焦距速度)也快,你慢我也慢。這種鏡頭運動也是順勢的。 B.依據畫內情緒和內容節奏決定變焦距推拉速度。節目節奏快、畫內情緒緊張時變焦距推拉速度快,反之則

44、慢。 C.依據對觀眾視點調度的快慢決定變焦距推拉速度。快速調度觀眾視點,滿足觀眾對被攝主體認識的某種急切心理時變焦距推進速度應快些;反之,抑制觀眾對被攝物的識別速度,延長觀眾的某種感情節奏時,變焦距推進速度則應慢些。 對變焦距拍攝的動點、動向。動速三要素的把握和處理應根據具體的被攝對象及節目總體構思統籌考慮。一般來講,在電視劇和非紀實性節目的拍攝過程中這些環節都可以在反復演練中得到最佳畫面效果。而在紀實性節目中掌握好這三個方面就有一定的難度。首先紀實性原則要求現場拍攝一次完成,不能組織動作多次拍攝。“另外,人物和物體的運動和停止具有某種突然性和多變性,動體由動到靜,由靜到動的過程正是動速變化最

45、大、動感最強的時刻,攝像機準確而不失時機地跟上運動人物和物體,需要拍攝者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特別是人物和物體運動軌跡復雜多變時,鏡頭運動的方式也要相應變化,而每一次推拉的轉換都是一次動點的轉換,使整個鏡頭運動更為復雜。在上述情況下拍攝要注意處理好下面三點: A.拍攝過程中對運動物體要邊拍攝邊觀察,并要有預見性,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物體運動規律的認識以及前期采訪時對被拍攝對象運動特性的了解;力爭在運動物體每一次變化前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否則將會處處被動,使每一次推拉都 慢半拍。 B.最好運用肩扛式拍攝方法,增加機位運動的隨意性和靈活性,拍攝時身體應保持隨時可自由轉向運動的姿勢。在身體運

46、動過程中睜開左眼,用右眼觀察尋像器里的構圖,用左眼的余光觀察被攝對象及其周圍環境。 C.如用三角架時,縱向和橫向鎖機旋鈕宜全部放松,使云臺有最大的靈活性。(2)變焦距推拉的起動和落幅要果斷。如同搖鏡頭起落幅要果斷一樣,猶豫和遲疑都會影響鏡頭運動的流暢甚至引起表現意圖的混亂。 (3)不動機位對同一物體單一方向的變焦距推或拉最好跨一級景別。例如:從全景推至近景或中近景 (跨過了中景)。否則,極短距離的推拉,畫面景別變化不大,鏡頭表現性貫徹的不徹底會引起一種誤解:這不是在推拉鏡頭,而是技術上整理畫面構圖,給人一種一個構圖失誤的鏡頭進行了調節的感覺。 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根據照明光線、實景環境和拍攝內容

47、的不同,為了使畫面造型更加豐富多彩,以實現攝制人員所想達到的某些特殊效果,增強畫面的造型審美感和藝術表現力,常需用到各種各樣的效果鏡來輔助完成特殊的拍攝任務。這些效果鏡是經過特殊工藝加工制作出來的。 下面,我們對拍攝中可能會用到的一些常見特殊效果鏡作一個簡略的介紹。 D、特殊效果鏡簡介 1柔光鏡 2星光鏡 3彩虹鏡 4霧鏡 5多棱鏡 6雙焦點鏡 7暈化鏡 8漸變濾光鏡 9近攝鏡 10偏振鏡 特殊效果鏡 如果是黑白攝像機,光線經過鏡頭的處理,就可以直接進入成像的電子裝置。但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遍都是彩色攝像機,因此,光線從鏡頭出來,還要經過機內的一個光學分光系統,才能進人電子成像系統。我們把這兩部

48、分裝置稱為光電轉換系統。二、光電轉換和錄 像系統 A、分光裝置 為了把光變成電子信號,彩色攝像機是把白光 (普通的光)分離成三原色的三束光線進行處理,攝像機處理三種顏色光束的裝置有三種: 1分色鏡系統 2分光棱鏡 3條紋濾光鏡B、成像裝置 成像裝置是彩色錄像機中把光轉變為電的電子裝置. 成像裝置有兩種類型:攝像管和電荷藕合裝置 (CCD)。后者又稱為集成電路板。到20世紀80年代,大多數攝像機還是使用攝像管作為成像裝置,但時至今日,集成電路板已取代攝像管,被攝像機廣泛使用。 1攝像管 2電荷藕合裝置(CCD) C、錄 像 系 統 錄像是用磁帶把電子信息儲存起來。 磁帶是用聚脂薄膜做帶基,上面涂

49、布了一層金屬氧化物的微粒,當錄像信號激活磁頭時,錄像磁頭就像電磁鐵一樣,在走動的磁帶上產生一系列的電磁場,這些磁場使磁帶上的微粒形成特定的(肉眼不能看見)紋樣。重要的是,這些紋樣與原來的錄像信息相對應。放像時,視頻磁頭按排列的紋樣 “讀出” 原來的電子信號,并加以放大,就得到與原來視頻一模一樣的信號復制品。 攝像機的錄像系統實際就是一臺便攜式的盒式錄像機。采用螺旋掃描方式工作,就是讓磁帶以螺線或螺旋形圍繞一個大直徑的磁頭輪鼓旋轉錄像或放像。螺旋錄像繞帶的方式有兩種: 1歐米加繞法() 磁帶180。的包容角繞過磁頭輪鼓。帶路的形狀類似希臘字母。 2阿爾法繞法() 磁帶完全環繞磁頭輪鼓。磁帶裝帶的

50、形狀好像是希臘字母。 第一節 攝像設備的準備和維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掌握了攝像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后,我們可以進行拍攝實踐了。在出發到拍攝現場前,我們首先要檢查設備是否完好,配件是否完備。第二章 攝像的準備和基本操作 一、攝像機 攝像機目前對于家庭和專業單位來說,雖然已經很常見,但還是比較貴重的設備,需要特別注意維護、保養,使用前也要仔細地準備。 攝像機最適宜在5一35C的常溫范圍工作,在這種常溫下,攝像機無須特別調整就能得到穩定的圖像。平時也要存放在通風、干燥、清潔的地方。如遇過低的氣溫,要保溫。下雨時,要注意防水,避免攝像機受潮損壞,以免零部件發霉,傳動帶、撥輪老化,縮短機器

51、壽命。長期不用機器,每隔1一2個月就要通電調試檢查一次。保持機器的清潔和穩定性。一些重要的部件要作重要的檢查。 1鏡頭 鏡頭是攝像機的眼睛,需特別保護。當鏡頭沾上灰塵或結露時,可以用干凈的軟布或鏡頭紙輕輕拭擦,也可以蘸上酒精或鏡頭清潔劑擦洗,但不要用水擦,更忌用粗硬的紙或布損傷鏡頭。 2磁頭 視頻磁頭是錄像機最易損壞的部件。就是在正常的條件下,磁頭的壽命也只有1000小時。磁頭磨損嚴重時,圖像會明顯出現 拉毛;磁帶重放時,電平和信噪比都會下降。二、電池 三、磁帶 四、三角架 五、話筒 六、充電器 七、常備的附件: (1)機箱(2)鏡頭蓋(3)背帶(4)楔板(5)擦磁頭的工具 (6)雨衣 在正常

52、的情況下,攝像機開機時,各開關要置于以下位置。 一、攝像機各開關的設置 (1)光圈選擇開關 - 放在A檔,即自動光圈。手動光圈是M檔。 (2)增益開關 - 放在0db檔。 (3)電子快門開關 - 放在OFF檔。 (4)彩條/白平衡開關置于 “AUTO” 的位置。 以上是專業和廣播級攝像機的開關。家庭用的攝像機,由于很多功能是自動的,不用調節,有點類似 傻瓜機,開關會少很多。第二節 攝像機的調試二、尋像器調節 尋像器是攝像機的窗口。攝像師通過它,可以選擇畫面角度、范圍,確定畫面構圖;同時,還可以監看攝像機的工作狀態,如鏡頭的聚焦虛實、電視信號的強弱;電池和磁帶即將用完,也會在尋像器發出警告。 專

53、業的尋像器可以根據攝像人的需要調節角度和伸縮距離,也可以調節亮度和對比度。但要注意:亮度和對比度調好以后,不要隨便根據畫面進行調節,這樣可能影響您對畫面質量的正確判斷。 三、調白平衡 調白平衡的目的是保證攝像機獲得機器需要的標準光源,從而使拍攝的畫面色彩還原正常。 調白平衡 (Check White)的原理是讓攝像機這只電眼 看眼前的一個白色,讓攝像機認知 眼前的白,調節攝像機的濾色片和放大電路,讓它輸出的紅 (R)、綠 (G)、藍 (B)三路信號電平相等,還原出正確的顏色來。 1選擇濾色片 調白平衡首先要選濾色鏡片。攝像機的分光系統都是以色溫3200K(有關色溫的知識詳見第五章攝像用光)的標

54、準光源設計。320OK的光源相當于白熾燈的色溫。拍攝時,假如光源的色溫比白熾燈高,如室外的日光,光線進人分光系統會偏藍色,需要用橙色鏡調節。如果拍攝時,光源的色溫低于 320OK,如早晨和黃昏的光,光線會偏紅,這時就要用藍色鏡片來調節。因此,專業攝像機一般都預設了一組濾色片來保證進人分光系統的光線色溫正常。 一般攝像機的濾色片有 (A、B、C、)三檔: A檔- 320OK色溫; B檔- 5600K色溫; C檔- 5600K/ND色溫; 攝像機的色溫片一般要求與環境的色溫一致。在實際拍攝中,如果用燈光,一般新聞燈色溫為320OK,色溫片要用A檔;如果用高色溫燈 (如鍍燈等),它們的色溫為5600

55、K左右,所以色溫片要用C檔;在白天,太陽光線的色溫隨著季節和時間的不同而有差別,一般太陽剛出來和快下山的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內,色溫比較低,在2800K一4200K之間,光線又比較弱,所以可用A檔,但是有時為了拍攝黃昏效果,也可以用C檔高色溫拍。白天的其他時間,太陽光線的色溫比較高,在420OK一8000K之間,而且光線又比較強,所以要在 A、B、C三檔選擇。 和濾色片并排一起的還有一組衰減濾光片,分為四檔,每檔以上一檔1/4的比例衰減濾光: 1檔二直通 (CLEAR); 2檔=1檔光通過量的1/4; 3檔=1檔光通過量的1/16; 4檔=1檔光通過量的1/64。 實拍時,最好能根據光線強弱,選

56、擇相應的衰減濾光片,保持自動光圈f=8為最好。 當然,濾色片的選擇并不是絕對的,有時受環境條件的限制,也只好由亮度來決定。因為在同等條件下,1檔的光圈要比 3檔省一級,所以在拍新聞或其他圖像質量要求不高的節目時,在沒有燈光照明的情況下,如果用3檔濾色片,則亮度不夠,可以換用1檔。但是在拍電視劇或廣告這些高檔次的節目時,應該使用燈光,還是要求色溫片的選擇跟外面色溫一致。 目前流行的專業和廣播級的攝像機濾色片和濾光片已經合二為一: (1)3200K,這一檔是攝像機的標準光源,所以濾色片不帶任何顏色,光線100%通過鏡頭射人成像設備的靶面。 (2)5600K,該檔濾色片專供室外拍攝。因為日光的色溫較

57、高,所以濾色片呈橘黃色,能吸收較高色溫的藍光,使它與 320OK的色溫相近。 (3)5600K+1/4,該檔濾色片顏色與2檔同,但帶有一些衰減光線的作用,主要用于室外強光。 (4)5600K+l/16ND,該檔濾色鏡也與2檔同,只是加大了衰減作用。 2調自平衡 選定濾色片后,調白平衡的方法就很簡單了: (1)鏡頭對準光照下的白色物體,變焦將白色調滿畫面。 (2)撥動自平衡調節開關 WHITE向上,尋像器顯示”WHT:OP”,幾秒鐘后,WHT:OK字樣出現,白平衡巳調好,并被自動記憶。 有時尋像器會顯示:WHTNG 白平衡未調好TEMP 色溫低CHG FILTER 重新變換濾色鏡TRY AGAI

58、N再試一遍四、調黑平衡 彩色攝像機拍攝黑白圖像時,必須輸出三個完全相同的圖像信號,才能重現出黑白圖像。因此,要想在有光照時呈現出純黑畫面,必須調節黑平衡。亦即在輸出端要輸出三個很低但卻是完全相等的基準電壓。所以,攝像機不僅要調節白平衡,也要調節黑平衡。 黑平衡的調節更簡單,只需將白平衡開關下撥就是黑平衡。調黑平衡時,鏡頭光圈自動關閉,尋像器顯示 BLK: OP字樣,幾秒鐘后,再顯示 BLK:OK字樣。黑平衡調節完畢。 黑平衡調好后,相當長時間內不必再調。只有發現畫面的黑色不純時,才需要重調。 當您第一次拿起電視攝像機進行拍攝時,你可能會感到很新鮮,很興奮。但很快您就可能發現,您拍出來的鏡頭畫面

59、并不像電視上看到的畫面那樣好,而是像山路上行進的汽車,上下顛簸、起伏不定。這并非機器有什么問題,而是您沒有注意拍攝的基本姿勢和要領。 一般來說,專業攝像都提倡利用三角架拍攝,這樣可以保持畫面的穩定清晰,在拍攝一些運動的鏡頭,專業攝像師也會使用軌道車、升降臺、穩定器等專業設備來保證拍攝質量。 但是,手持機仍然是電視拍攝中較普遍的執機方法,因為手持機拍攝有較大的機動性,可以對景物的變化作出迅速反應,可以適應各種復雜的地形環境,所以,即使在今天各種三角架和輔助拍攝設備不斷更新的情況下,手持機仍是最基本的電視攝像方式。 第三節 攝像的基本姿勢和要領 一、家庭機和數碼機的持機姿勢 之所以把家庭機和數碼機

60、歸為一類, 是因為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所以手持機的姿勢基本一樣。 1站立拍攝 站立拍攝要求兩腿開立,全身正直 放松,重心下墜 。 由于家庭機和數碼機體積小,一般不設提把 (個別較大的機型也有提把)。托機時用右手掌穿過圈手皮帶 (目前市 面上的機都是以右手持機的),托機在右胸前,同時用大拇指控制把手后面的拍攝開關,用食指按壓下面的饒饒板鍵,推拉鏡頭,左手則扶持機身,以加強穩定性。 2.跪蹲拍攝 需要仰拍或降低拍攝高度時,往往采用跪姿或蹲姿拍攝 跪姿最好一腿曲立,另一腿膝蓋撐在地上,這樣可以加強穩定性。機可托在右胸前,也可以抱在右腿上,但抱機的右手要反過來從上面插人圈手套,由于四指要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