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外國現代教育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興起一次影響廣泛的教育革新運動,成為現 代教育的開端。當時,第二次產業革命(電氣時代)的興起、科學技術的 迅速發展、義務教育的推廣普及、新興學科的產生、歐洲新教育運動、美 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潮都預示著傳統教育的日漸衰微和現代教育的日趨演 進。本章共分四個大標題:一、19世紀末20世紀前期歐美教育革新運動二、現代各主要國家的教育三、杜威的教育思想四、現代歐美教育思潮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歐美教育革新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美廣泛開展的教育革新運動,在歐洲被稱為 “新教育”運動,在美國被稱為“進步教育”運動,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教 育實驗在歐美各國廣泛
2、開展,作為重要的教育理論流派的歐美實驗教育學 誕生。1914年新學校運動傳入美國,之后歐美兩個教育革新開始合作與交 流,并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教育革新運動。1957年進步教育運動結束,1966 年新教育運動終結。(一)歐洲新教育運動新教育運動的產生與發展“新教育運動亦稱“新學校運動”,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 洲興起的教育改革運動,通過建立不同于傳統學校的新學校進行新教育實 驗,以反對傳統教育、提倡發展兒童自由個性與活動能力為特征。新教育運動開始于19世紀80年代末的英國。后擴展到德、法、比、 荷和奧等歐洲國家,形成了廣泛的新學校運動。一戰后,在教育實踐不斷 推廣的基礎上,新教育理論進一步發展
3、。二戰后,新教育運動逐步走向衰落。1889年,英國的雷迪創辦阿博茨霍爾姆鄉村寄宿學校,是歐洲新學校 的典范,標志著新教育運動的1898年,德國的利茨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鄉村教育之家,推動了德國的 “鄉村之家運動”,1899年法國的德莫林開辦了“運動學校”。各國新學校 的國際交流促成了 1899年瑞士教育家費利耶爾在日內瓦建立了 國際新學 校局”,1921年在法國加來成立“新教育聯誼會,并出版雜志新時期的 教育。1922年提出七項原則,強調活動以及兒童個人自由而完善的發 展,推行兒童中心的教育目標。1942年,通過兒童憲章,強調教育機 會均等似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1966年,新教育聯誼會改名為
4、世 界教育聯誼會”,標志著新教育運動作為一場運動的終結。2 .新教育運動的特點與影響(P325 )3.新教育運動時期的主要理論(1)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理論(P373 )凱興斯泰納(1854-1932 ),是德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教育改革家,他 提出的“公民教育”理論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和西歐各國產生了 很大影響,是當時重要的教育理論流派。他極力倡導和推動“勞作學校”運動,主張國民學校及其之上的進修學校應當是勞作學校,因此贏得了 “德cl職業學校之父”的稱號。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理論的基本主張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學校教育要為家培養有用的公民。這是國家公立學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 目
5、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內容是通過個人的完善來實現為國家服務的目的。他認為,“有用的國家公民“應具備的素質包括:必須深刻了解國家的本質 和任務;具備杰出的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必須具備國家所要求的品質和 情操。勞作學校理論則既是公民教育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一個相對獨 立的部分。凱興斯泰納認為,公民教育最理想的學校形式是勞作學校。國 家舉辦的國民學校及其以上的進修學校作為勞作學校的實施機構。勞作教 育首先是一個原則一一即通過學校中的共同勞動活動,發展學生身心。同 時,勞作教育還應當體現為一門勞動課程,主張在學校中設立一門單獨的 手工勞動課程,由受過專門技術訓練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1919年魏瑪憲法規
6、定公民課和勞動課作為國民學校的必修課,凱 興斯泰納的教育被國家所采納。注重職業教育是德國教育的一大特點。1969年,聯邦德國聯邦德國 職業教育法頒布,確立了企業職業培訓和職業學校教育協同進行職業教 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50%+50%(2)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P336)蒙臺梭利(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是20世紀杰出 的幼兒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與福祿倍爾齊名的兩大幼兒教育家之一。 1909年出版蒙臺梭利教育法。關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發現兒童并促進其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是蒙 臺梭利幼兒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核。論感官教育:兒童觀:蒙氏體系的確立呈現了 “幼兒園有史以來最重
7、大的一種教育體系”,使 得自一(二)美國進步主義教育(P326)1.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始末“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是指產生于19世紀末并持續到20世紀50年 代的美國的一種教育革新思潮。進步教育運動反對當時美國沿襲的歐洲形式主義課程,因循守舊的教 材教法、繁多的清規戒律和教育與生產嚴重脫離的傾向。進步主義教育理論的“實驗室”主要是美國的公立學校。相對歐洲的 “新學校”來說,進步學校更關心普通民眾的教育,更強調教育與社會生 活的聯系,更重視從做中學,更注意學校的民主化問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9 世紀末191819291943、19441957興起成型 轉折衰落興起:19世紀末,
8、帕克先后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庫克師范學 校進行教育革新實驗,創造了昆西教學法”,被杜威稱做進步教育之父”。 賴斯則大力揭露美國學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們對教育變革的關心。1896 年,杜威創辦“芝加哥實驗學校”。在他的影響下,許多進步教育實驗以各 種形式展開,如約翰遜創辦有機教育學校,帕克赫斯特創立道爾頓制,沃 特創立葛雷制等等。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公立教育已成為世界先鋒。美國的 許多社區和學校當局表示愿意實驗新方法。普及進步教育思想的時機已經 成熟。1919年,進步教育發展協會成立,后改稱為美國進步教育協會。1920 年,協會提出了進步教育的七項原則或綱領。1924年,協會創辦
9、進步教 育雜志,向讀者介紹歐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國的進步教育實驗。進步教育 運動日益專業化,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成為美國進步教育運動的中心。 由于運動的這種專業化傾向,失去了公眾的理解和支持。與此同時,進步 教育運動內部出現分化。以拉格為代表強調“兒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 為代表主張“社會中心”的教育。轉折:1929年的大蕭條嚴重影響了美國進步教育運動的發展。一方面 使進步教育運動的重心逐步從初等教育轉向中等教育。此前強調兒童中心 和個人的自由發展,此后則更加意識到學校的社會職能。另一方面,大蕭 條加劇了進步教育運動內部的分裂,出現了 “改造主義”教育思潮。1940 年后,進步教育僅限于空談理論,
10、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衰落:1944年,美國進步教育協會更名為“美國教育聯誼會”,成為 歐洲新教育聯誼會的一個分會。1955年,協會解散。1957年,進步教育 雜志停辦,標志著美國教育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進步主義教育實驗帕克的“昆西教學法”昆西教學法是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帕克倡導的一種教學法。1875年一 1880年,帕克在擔任馬薩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長期間,提出了 “教育要使 學校適應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應學校”的主張,領導和主持了昆西學校 實驗,對小學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昆西教學法”,是美國進步教育的早期模式之一。帕克被譽為“進步教育之父氣 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
11、西教學法”或“昆西制度垣稱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強調兒童應處于學校教育的中心;第二,重視學校的社會 功能,強調學校應成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區和雛形的民主政治,在促 進民主制度的發展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第三,主張學校課程應盡可能與實 踐活動相聯系;第四,強調培養兒童自我探索和創造的精神。帕克的昆西教學改革反對傳統學校的機械教學方法,被認為是美國教 育史上的新起點。(2)約翰遜的“有機教育學校”1907年,美國女教育家約翰遜在亞拉巴馬州的費爾霍普創辦了費爾霍 普學校,該校以“有機教育學校5聞名。約翰遜借用“有機教育”的概念,認為其目標在于發展人的整個機體, 包括培養感覺、體力、智力和社會生活能力,以
12、改善生活和文化。約翰遜 稱她的教育方法在于遵循學生的自然生長,是有機的”,學校的目的在于 為兒童提供每個發展階段所必需的作業和活動。約翰遜的有機教育學校的 整個課程計劃以活動為主。活動擴大了兒童的視野,成為兒童知識的源泉。 這種活動必須繼續在家庭里開始的自然進程。循著這種自然生長的途徑, 憑著兒童自己求知的愿望,再把兒童引導到讀、寫、算、地理等正規課程 的學習。強迫的作業、指定的課文和通常的考試都被取消。同時,約翰遜 還重視社會意識的培養,主張應以一種平衡而有紀律的方式發展整個人的 機體。(3)沃特的葛雷制1907年,美國教育家沃特在印第安納州葛雷市推行一種進步主義性質 的教學制度,以“葛雷制
13、”篇名,亦稱“雙校制”、二部制”或“分團學 制”。沃特以杜威的基本思想為依據,以具有社會性質的作業為學校的課程, 把學校分為四個部分:體育運動場、教室、工廠和商店、禮堂;課程也分 成四個方面:學術工作,科學、工藝和家政,團體活動以及體育和游戲。 沃特在教學中采用二重編制法,即將全校學生一分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 課,另一部分則在體育場、圖書館、工廠、商店以及其他場所活動,上下 車對調,廢除寒暑假和星期日,晝夜開放,從而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入學 受教育的機會,解決了葛雷地區學校少,供不應求的矛盾,成為進步學校 流行最廣的一種形式。(4)帕克赫斯特的“道爾頓制”道爾頓制是美國教育學家帕克赫斯特在馬薩諸
14、塞州道爾頓中學創立的 一種個別教學制度,其教育方法以“道爾頓實驗室計劃”命名,一般簡稱 道爾頓制”或道爾頓計劃”。帕克赫斯特提出在學校里廢除課堂教學,廢除課程表和年級制,代之 以學生用“公約”的形式確定自己應完成的各項學習任務,然后學生根據 自己的需要自學;將各教室改為各科作業室或實驗室,按學科的性質陳列 參考用書和實驗儀器,供學生學習之用。各作業室配有該科教師一人負責 指導學生,同時用“表格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道爾頓制兩個重要 原則是自由與合作,既強調兒童自由學習,養成獨立工作的能力,又強調 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道爾頓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于強調個別差異,對教師要求過多
15、,以 及在實施時易導致放任自流;并且,將教室完全改為實驗室也不太實際。(5)華虛朋的“文納特卡計劃(制y文納特卡計劃是美國教育家華虛朋在伊利偌伊州文納特卡鎮進行的一 種教育實驗。華虛朋重視使學校的功課適應兒童的個別差異,在教學中將個別學習 和小組學習結合起來,使個性發展與社會意識的培養相聯系。具體做法是 將課程分為兩個部分:共同知識或技能(包括讀寫算等工具性學科)和創 造性的、社會性的作業(如木工、金工、織布、繪畫、雕刻等。前者主要 按學科進行,并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進行個別輔導。學習按計劃進 行,平時有進度記錄,最后以考試來檢驗學習結果。后者則以小組為單位 展開活動或施教,無確定的程序,
16、也不考試。這樣做可以加強不同年齡的 兒童之間的聯系,培養合作精神。文納特卡計劃曾得到迅速而廣泛的傳播,但實施起來也很困難,后逐漸衰落。(6 )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設計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哲學的詮釋者克伯屈在其設計 教學法中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克伯屈反對主智主義教育,強調發展完 整的人格,主張建立一種以生活和實際經驗為中心的新學校。他將“設計” 的方法運用于教育,強調有目的的活動是設計教學法的核心,兒童自動的、 自發的、有目的學習是設計教學法的本質。克伯屈主張放棄固定的課程體制,取消分科教學,取消現有的教科書, 把學生有目的的活動作為所設計的學習單元,讓學生在每一單元活動中通 過自行設
17、計、自己執行,學習實際的知識和技能。他把設計教學法分為四 個類型:第一,生產者的設計,也稱建造設計,以生產某物為目的,用物 質的形式去體現一個思想或觀念。第二,消費者的設計,以消費為目的, 如欣賞別人的畫、演出或文學作品等,又稱“欣賞設計”。第三,問題的設 計,目的在于解決一個問題,澄清某種理性的困難。第四,練習的設計, 或稱具體學習設計,它的目的在于獲得某一種或某一程度的技能或知識。 同時,根據杜威的“思維五步法”,克伯屈提出了設計教學法的四個步驟: 決定目的、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和評判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他強調教師 的指導和決定作用,必須使目的具有教育的價值。而四個步驟的實行則以 學生為主,
18、由他們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并且這四個步驟只是在邏輯上 的而非次序上的。設計教學法在美國得到了迅速的傳播,但由于過于強調根據兒童的經 驗組織教學,必然導致系統知識學習的削弱。歐美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用自然科學 的實驗法研究兒童發展及其與教育的關系的理論。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國 的梅伊曼和拉伊、美國的霍爾和桑代克、法國的比納。實驗教育學提倡借助實驗和觀察等手段研究兒童,努力將教育學建立 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獲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教育科學的發展,為新教 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德國的梅伊曼和拉伊是實驗教育學的創始人。1901年梅伊曼首次提出 “實驗教育學”名
19、稱,首次系統地論述了實驗教育學的性質、方法、研究 范圍和任務。1905年梅伊曼與拉伊合作,共同研究實驗教育學,創辦實 驗教育學雜志。霍爾和桑代克: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教育心理學化 教育心理學比納:法國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主要創始人。比-西量表“智力年 齡二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現代教育制度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免費高等教育美國的“生計教育和返回基礎運動三、杜威的教育思想約翰杜威(1859-1952 ),是美國最有創見、最淵博的哲學家以及最有 影響的教育思想家之一,美國實用主義教育理論麗步教育運動的主要代 表人物。杜威的教育理論,不僅“在20世紀前半個世紀的整個時期里統治 了教育舞臺,而且在
20、當代也有著廣泛的世界影響。代表作有我的教育信 條(1897 學校與社會(1899 兒童與課程(1902 %明日之學 校(1915 民主主義與教育(1916 %我們怎樣思維(1933 )等。(一)論教育的本質關于教育本質的理論是杜威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他以哲學、倫理學、 社會學、心理學為武器,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 “教育即生 長”、“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經驗的改組和改造”的觀點。教育即生活杜威從自己的實用主義哲學出發,就教育本質問題提出了他的基本觀 點,“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在杜威看來,教育是兒童現在的 生活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最好的教育是“從生活中學習,” “從
21、 經驗中學習”。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過程之中,教育除了他自身 以外無目的。他尖銳的指出:“學校最大的浪費是由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地 自由地運用他在校外獲得的經驗;同時,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學校所 學的運用于日常生活。”這種把兒童當作知識容器的教育導致了“為了深 遠的和多少不可知的將來,而犧牲現在。”使兒童缺乏現實生活的能力, 變的“恭順,服從,小心從事”,沒有了首創精神和責任感。針對美國教育的這種弊病,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的基本原則,即把 獲取主觀經驗作為確定教材、教法和教學過程的基本原則。在明日之學校里,他介紹了一個班“從做中學”的實例。這個班的 課程以建造一所小平房為中心,各科
22、的教學圍繞著這個內容展開。動工前, 手工課打圖樣,算術課計算所需要材料和測量房子面積。如果確定這房子 將來要住一戶農民,算術課就要計算耕地面積、所需要的種子以及收成等。 語文課就學有關的詞語,作文則描繪這個家庭的生活,評議作文時又形成 了修辭課,美術課描繪房子的顏色,表演課演兒童自編的農場生活戲劇。教育即生長杜威認為,當時的學校無視兒童的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長”的根 本目的在于,將兒童從被動的、被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杜威認為,兒童心理活動的基本內容就是以本能活動為核心的心理機 能不斷發展和生長的過程,教育就是起促進本能生長的作用。因此,教育 是一個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使兒童獲得充分生長和
23、發展的過程。對于杜威而言,生長并不是兒童的專利,常態的兒童與成人都在不斷 地生長,“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他的環境,因此引起許多新的刺激,這些 新的刺激再引導他的各種能力,使他們不斷發展。”兒童與成人之間不是生 長與不生長的區別,而是適合于不同情況的生長方式的差異。生長和發展 并不僅限于從兒童生長為成人的過程,生長和發展同樣包含著兒童與成人 相互向對方生長的可能性。比如,在處理特殊的科學和經濟的問題上,兒 童應該向成人方向生長;在同情心和不偏不倚的敏感性和坦率的胸懷方面, 成人應該向兒童方向生長。“教育就是不問年齡大小,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 生活的條件的事業。”杜威的教育生長觀,打破了原有生長觀的
24、單向性和階段性,更多地把 生長看作是一種多向的、永無止境的過程。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過程實際上就是兒童不斷地取得個人的直接經驗, 即使經驗不斷改組或改造的過程。于是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兒童的身心 發展條件和水平,顧及兒童興趣,提高兒童參與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 性,創設有利于兒童發展的外部條件。(二)論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目的方面,他反對任何教育活動確立一個外在的、固定的和終 極的目的,他認為,教育目的的現時性、內在性、多元性和階段性將更好 地服務于個人各種能力的解放最大限度地實現個性化。他認為,個人 各種能力的充分生長和發展既是民主主義的要求與體現,也是民主主義得 以維持和發展的保證
25、。即把生長作為教育的目的,體現了他尊重兒童的觀念。同時他也強調 教育的社會性目的,即教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為了民主的,教育也應 是民主的。他把民主主義作為教育的目的。(三)論課程與教材杜威從批判傳統教育以課堂為中心的課程、教材觀點出發,批判了傳 統教育對兒童的壓制,他認為,課程與教材必須建立在社會生活經驗的基 礎上,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并且以兒童為出發點來考慮,提出了“從 做中學”為中心的活動性和經驗性的課程論思想,主張以主動作業取代傳 統的書本式教材,主張以“教材心理化”來使兒童同時獲得直接經驗和間 接經驗。(四)論思維與教學方法杜威從批判傳統教育的形式主義教育方法出發,提倡反省思維,即
26、指 對某個經驗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的、嚴肅的、持續不斷的思考,其功能 在于求得一個新情境,把困難解決、疑慮排除、問題解答。杜威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解決問題的“五步教學法”:第一,學生要有一 個真實的經驗的情境;第二,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第三, 占有必須的知識和材料,進行必要的觀察;第四,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方 法;第五,對方法進行檢驗。也可以簡單概括為:情境一問題一資*4-方 法一檢驗。當然,杜威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具體情況省略其中的某個步驟。杜威視科學思維的方法為革除社會弊端、實現社會理想的最重要手段, 并且還與民主主義聯系起來,認為科學思維的方法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五)論道德
27、教育杜威認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他提倡與人 合作的新個人主義,重視理智的作用。在實施德育方面,他主張在社會性 的情境中實施道德教育。杜威要求學校生活、教材、教法皆應滲透社會精 神,視學校生活、教材、教法為“學校道德之三位一體,這三者都是道德 教育的重要途徑。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論不僅系統全面,論證精 微,而且洋溢著清新的現代氣息,大大超出其前人。杜威教育觀的基本要 求是實現教育的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的結合,使教育過程本身是有樂趣的, 有益于兒童個人的;又是富有實效的,有利于國計民生的。這種教育觀的 直接的根本的目的是通過活動性、經驗性的課程和教學方法使學生
28、掌握科 學思維的方法,使學生富有智慧,這個目的高于其他目標如知識、技能之 上。這種教育觀體現了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結合,它源于現實又高于現 實,希望通過教育這種手段使不完善的現實走向完美的理想之境。這種教 育觀的歷史地位在于它在立足于新現實、新理論的基礎上,宣告了教育理 論舊時代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始。杜威對教育理論在20世紀的東西方社會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他去過日 本、中國、土耳其、墨西哥和蘇聯訪問,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譯成多種文 字廣為流傳,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是世界性的。、現代歐美教育思潮存在主義、分析教育哲學、永恒主義、要素主義、結構主義、社會改 造主義、終身教育、后現代主義(一)結構主義教育
29、思潮結構主義教育形成于20世紀50-60年代,是以皮亞杰創立的結構主 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流派,注重于兒童心理結構與普通教育中的知 識、課程結構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又皮亞杰和布魯納。結構主義教育的主要主張: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教育過程的核心由于任何一門學科都可以構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組成的基 本結構,因此,教授任何一門學科,主要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這門學科的 基本結構以及這門學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通過學習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 不僅能使學生容易地掌握整個學科,而且能促進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要促進認識能力的發展教育和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促使學生智 慧的發展。完善的教學理論必須探討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變化過程,從而 使學生的心理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注重兒童的早期教育由于學生完成“學習準備”的狀態并不是隨生理年齡的增長,而主要 是隨環境和教育的作用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裝修設計合同范本
- 《物業管理安全培訓》課件
- 2025年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范本
- 2025年數控刃磨床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抗寄生蟲病藥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食品蒸發濃縮機械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鉗型表項目合作計劃書
- 防潮地面施工方案
- 產地直采核桃協議3篇
- 借款協議補簽模板3篇
- 深信服超融合HCI技術白皮書-20230213
- 2025年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廣西公務員【申論A卷、C卷+2023申論A卷】共3套真題及答案
- 《多樣的中國民間美術》課件 2024-2025學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
- 人教版 七年級 下冊 語文 第四單元《青春之光》課件
- 2024物業管理數字化升級服務合同
- 灌漿作業安全操作規程(3篇)
- 藥品追回管理制度內容
- 二戰時期的中國抗日戰爭
- 35kv變電站設備安裝工程施工設計方案
-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對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