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灸科2010年中風(急性腦血管病)診療常規中風是由于氣血逆亂,導致腦脈閉阻或血溢于腦,以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甚至突然昏仆為主要 臨床表現。以其發病驟然,變證多端,變化迅速,猶如風之善行而數變,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風之急 速,故類比而名“中風”,又稱“卒中”。西醫稱為急性腦血管病或腦卒中。腦卒中分缺血性腦卒中和出 血性腦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 80%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出血性腦卒中占20%以腦出血最為多見。一、診斷西醫診斷標準:參照 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腦出血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中醫診斷標準: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制訂的中風病診斷和
2、療效評定標準(試彳T) o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6, (19) 1: 55) 二、中醫治療(一)中經絡1、脈絡空虛,風痰入中證候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喝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惡寒,發熱, 肢體酸楚、拘急等,舌苔白膩,脈浮滑。治法:疏表祛風,化痰通絡方藥:大秦蕪湯秦蕪10g生石膏15 (先煎) 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0g熟地10g川苜5g白術10g茯苓10g黃苓10g防風10g羌活5g獨活10g白芷10g細辛3g甘草3g水煎服, 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2.肝腎陰虛,風痰上擾證候 頭痛眩暈,腰酸耳鳴,突發口眼喝斜,語言騫澀,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細
3、數或弦 滑。治法 滋陰潛陽熄風通絡代表方鎮肝熄風湯代赭石30g牡蠣30g龍骨15g龜板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玄參15g天冬15g川楝子9g茵陳9g生 麥芽9g甘草6g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二)中臟腑.閉證(1)陽閉證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或對側肢體拘急,抽搐,面紅氣粗,躁動不安,舌 質紅,苔黃,脈弦滑有力。治法辛涼開竅,清肝熄風。代表方羚角鉤藤方羚羊角5g (另煎沖服)桑葉10g川貝母12g鮮生地15g鉤藤10g菊花10g茯神10g白芍10g鮮竹茹 15g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2)陰閉證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開,半身不遂,靜而不煩
4、,面白唇暗,四肢欠溫,苔白滑膩,脈沉 滑。治法辛溫開竅,除痰熄風代表方滌痰湯制南星5g制半夏10g石菖蒲5g茯苓10g炒枳實5g陳皮5g人參3g竹茹5g甘草2g生姜3片 水煎 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脫證證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體癱軟,目合口張,面色蒼白,氣息低微,或有鼾聲,肢體冷汗,手撒遺尿,脈細弱或細微欲絕。治法益氣回陽,救陰固脫。代表方參附湯合生脈散人參10g制附子10g麥冬10g五味子10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三)后遺癥.風痰瘀阻證候口眼歪斜,舌強語騫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紫暗,苔白滑膩,脈弦滑。治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代表方解語丹制白附子3g石菖蒲3g遠志5
5、g天麻10g全蟲曷3g羌活5g膽星5g木香3g薄荷3g水煎服,一日一 劑,分兩次口服.氣虛絡瘀證候半身不遂,痿軟無力,面色無華,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澀。治法益氣行血,化瘀通絡代表方補陽還五湯生黃茜60-120g當歸尾6g赤芍5g桃仁5g紅花5g地龍5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肝腎虧虛證候 半身不遂,偏側肢體僵硬拘攣變形或軟癱而肌肉日漸萎縮,言語不利,舌紅或淡紅,脈細數或沉細。治法滋陰補陽代表方地黃飲子熟地10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石斛10g肉灰蓉10g制附子5g五味子3g官桂5g茯苓10g麥冬5g菖蒲3g遠志5g生姜3片,薄荷2g大棗3枚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
6、三、針灸治療.選穴定位1)主穴:頭穴:百會穴,頭部運動區(百會前一寸至懸厘穴的連線)上肢:肩鶻、曲池、外關、合谷;下肢:環跳、風市、陽陵泉、懸鐘、昆侖。2)隨證加減: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加太沖、太溪;風痰阻絡,痹阻經絡加豐隆、風池;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加內庭,豐隆;氣虛血瘀加氣海,足三里、天樞;陰虛風動加太溪,風池。3)隨癥加減:口眼歪斜加地倉透頰車、下關、地倉;頭痛加雙風池;尿便障礙病人加四神聰透百會;吞咽困難加廉泉、金津、玉液、海泉;失語加風府透啞門;感覺障礙加絡卻透承靈透懸厘。2針刺方法(1)頭穴:百會穴,頭部運動區。百會(定位):同前取穴法:同前太陽(定位):同前取穴法:同前百會穴前一寸與
7、透懸厘穴連線平均分五段,依次分別針五針,首先與皮膚呈30度角刺到皮下帽狀腱膜下,然后與皮膚呈 15度角平頭皮下刺入1.0寸。操作:百會前一寸-懸厘穴連線平均分五段,從百會前一寸向懸厘穴依次分別針五針,首先針尖與頭 皮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下時,針尖向懸厘穴,使針與頭皮平行快速 刺入1.0寸,(2)感覺障礙取穴:感覺區。(3)失語病人取穴:風府透啞門風府(定位):在項部,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中。取穴法:正坐,頭稍仰,使項部斜方肌松弛,從項后發際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是本穴。啞門(定位):第1頸椎下,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取穴法:先定風府穴,再于風
8、府下 0.5寸取本穴。操作:于風府穴處,針尖與頭皮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下時,針尖向啞門穴,使針尖與頭皮呈 30度夾角快速刺入1.0寸。(4)面癱病人取穴:地倉透頰車、下關地倉(定位):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取穴法:兩目直視,瞳孔垂線與口角平線的交點處,上直巨寥。或口角旁,當鼻唇溝延線上。頰車(定位):在側面部,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取穴法:沿下頜角分角線上一橫指,閉口咬緊牙時咬肌隆起處,放松時按之有凹陷并有酸脹感。下關(定位):在側面部耳前方,顫弓與下頜切跡之間。取穴法:閉口,顫弓中點(約耳屏前一橫指)下員緣凹陷處,上關直下。下頜骨牌狀突前方,
9、當額 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操作:于地倉穴處,針與皮膚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皮下, 當針尖達到皮下時, 針尖向頰車穴, 使針于皮下平行快速刺入 1.0寸。于頰車穴處,針與皮膚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皮下,當針尖達到皮下時,針尖向地倉穴,使針于皮下平行快速刺入1.0寸。于下關處,直刺 1.0寸。(5)吞咽困難病人取穴: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風府、雙風池、雙翳風等廉泉(定位):再頸部,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中。取穴法:微仰頭,在喉結上方, 當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取穴。金津、玉?(定位):在口腔內,當舌系帶兩側靜脈上,左為金津,右為玉液。取穴法
10、:張口,舌上 卷,于舌下面系帶兩側靜脈上取之。海泉(定位):在口腔內位于舌下面,舌系帶中央點。取穴法:張口,舌上卷,于舌下面系帶中央點 取之。翳風(定位):乳突前下方與下頜角之間凹陷中。取穴法:頭稍旋向對側,耳垂向前折疊,乳突尖前 方凹陷處取穴。操作:于廉泉穴處,針尖向風府穴方向快速將針刺入0.8寸,快速手法后出針不留針。于金津、玉液、海泉穴處,實施點刺。于醫風穴處,針尖平行于外耳道方向針刺0.8寸。風府、雙風池穴操作同前。6、持針姿勢:以拇、食、中三指夾持針柄,持針須有力,不可以手指接觸針身,以免污染。針灸科對中風診療常規的分析優化總結2010年我科室自2007年建科,并于2008年建立中風
11、專科以來。制定了中風的診 療常規,在臨床上運用兩年時間,收到滿意的療效。2010年全年治療中風患者65例,總治療有效率達85%,治愈率達70%,療效較滿意。經過一年的臨床 實踐,并派醫師在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現就其診療常規進行分析優化總結。其優點為:采用2010年中風診療常規治療中風病人65例。其中中風后單 純存在肢體偏癱的患者(無言語障礙、神志變化、尿便障礙的患者)運用上述 診療常規治療后病情明顯好轉,療效滿意,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其缺點為:1.應注重西醫治療在中風急性期的作用。急性期可給與營養腦 細胞,保護腦組織及對癥支持治療;2.對肢體功能障礙伴隨有言語障礙,尿便 障礙,口眼歪斜的患者療
12、效欠佳。口眼歪斜在加地倉透頰車、下關、 地倉;等 治療的基礎上可以加拔火罐,艾灸地倉、頰車等;尿便障礙病人除加四神聰透 百會外,可以加中極、關元、氣海等穴。刺法:使針感傳遞到前陰或后陰為宜; 失語除加風府透啞門外,還可以廉泉齊刺,配合風府,啞門療效更佳。我科室人員將積極發揮中風診療方案中的優點,并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經驗,派送醫師到上級醫院進修針灸技術。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提高臨床治愈率。針灸科2011年中風(急性腦血管病)診療常規中風是由于氣血逆亂,導致腦脈閉阻或血溢于腦,以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甚至突然昏仆為主要臨床表現。以其發病驟然,變證多端,變化迅速,猶如風之善行而數變,又如石矢之中的,若
13、暴風之急速,故類比而名“中風”,又稱“卒中”。西醫稱為急性腦血管病或腦卒中。腦卒中分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80%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出血性腦卒中占20%以腦出血最為多見。一、診斷西醫診斷標準:參照 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腦出血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中醫診斷標準: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制訂的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彳T) o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6, (19) 1: 55) 二、中醫治療(一)中經絡1、脈絡空虛,風痰入中證候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喝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惡寒,發
14、熱,肢體酸楚、拘急等,舌苔白膩,脈浮滑。治法:疏表祛風,化痰通絡方藥:大秦蕪湯秦蕪10g生石膏15 (先煎) 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0g熟地10g川苜5g白術10g茯苓10g黃苓10g防風10g羌活5g獨活10g白芷10g細辛3g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肝腎陰虛,風痰上擾證候頭痛眩暈,腰酸耳鳴,突發口眼喝斜,語言騫澀,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細數或弦滑。治法滋陰潛陽熄風通絡代表方鎮肝熄風湯代赭石30g牡蠣30g龍骨15g龜板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玄參15g天冬15g川楝子9g茵陳9g生麥芽9g甘草6g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二)中臟腑.閉證(1)陽閉證候
15、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或對側肢體拘急,抽搐,面紅氣粗,躁動不安,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有力。治法辛涼開竅,清肝熄風。代表方羚角鉤藤方羚羊角5g (另煎沖服)桑葉10g川貝母12g鮮生地15g鉤藤10g菊花10g茯神10g白芍10g鮮竹茹15g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2)陰閉證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開,半身不遂,靜而不煩,面白唇暗,四肢欠溫,苔白滑膩,脈沉滑。治法辛溫開竅,除痰熄風代表方滌痰湯制南星5g制半夏10g石菖蒲5g茯苓10g炒枳實5g陳皮5g人參3g竹茹5g甘草2g生姜3片 水煎 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脫證證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體癱軟
16、,目合口張,面色蒼白,氣息低微,或有鼾聲,肢體冷汗,手撒遺尿,脈細弱或細微欲絕。治法 益氣回陽,救陰固脫。代表方參附湯合生脈散人參10g制附子10g麥冬10g五味子10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三)后遺癥.風痰瘀阻證候口眼歪斜,舌強語騫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紫暗,苔白滑膩,脈弦滑。治法 搜風化痰,行瘀通絡。代表方解語丹制白附子3g石菖蒲3g遠志5g天麻10g全蟲曷3g羌活5g膽星5g木香3g薄荷3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氣虛絡瘀證候半身不遂,痿軟無力,面色無華,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澀。治法益氣行血,化瘀通絡代表方補陽還五湯生黃茜60-120g當歸尾6g赤
17、芍5g桃仁5g紅花5g地龍5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肝腎虧虛證候 半身不遂,偏側肢體僵硬拘攣變形或軟癱而肌肉日漸萎縮,言語不利,舌紅或淡紅,脈細數或沉細。治法 滋陰補陽代表方地黃飲子熟地10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石斛10g肉灰蓉10g制附子5g五味子3g官桂5g茯苓10g麥冬5g菖蒲3g遠志5g生姜3片,薄荷2g大棗3枚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三、針灸治療.選穴1)主穴:頭穴:百會穴,頭針運動區。上肢:肩鶻、曲池、外關、合谷;下肢:環跳、風市、陽陵泉、懸鐘、昆侖。2)隨證加減: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加太沖、太溪;風痰阻絡,痹阻經絡加豐隆、風池;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加內庭,豐隆;氣
18、虛血瘀加氣海,足三里、天樞;陰虛風動加太溪,風池。3)隨癥加減:口眼歪斜加地倉透頰車、下關、地倉;可在地倉,頰車穴行刺絡拔罐法。頭痛加雙風池;病辨證循經取穴。尿便障礙病人加四神聰透百會;可以加中極、關元、氣海等穴。刺法:使針感傳遞到前陰或后陰為宜;吞咽困難加廉泉、金津、玉液、海泉;失語加風府透啞門;配合廉泉穴齊刺法。感覺障礙加絡卻透承靈透懸厘。2針刺方法(1)頭穴:百會穴,頭部運動區。百會穴透太陽穴連線平均分四段,依次分別針四針,首先與皮膚呈30度角刺到皮下帽狀腱膜下,然后與皮膚呈15度角平頭皮下刺入1.0寸。操作:百會-太陽穴連線平均分四段,從百會向太陽穴依次分別針四針,首先針尖與頭皮呈30
19、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下時,針尖向太陽穴,使針與頭皮平行快速刺入1.0寸,(2)感覺障礙取穴:感覺區。 (3)失語病人取穴:風府透啞門操作:于風府穴處,針尖與頭皮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下時,針尖向啞門穴,使針尖與頭皮呈 30度夾角快速刺入1.0寸。(4)面癱病人取穴:地倉透頰車、下關。加刺絡拔罐法。操作:于地倉穴處,針與皮膚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皮下, 當針尖達到皮下時, 針尖向頰車穴, 使針于皮下平行快速刺入 1.0寸。于頰車穴處,針與皮膚呈 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皮下,當針尖達到 皮下時,針尖向地倉穴,使針于皮下平行快速刺入1.0
20、寸。于下關處,直刺 1.0寸。(5)吞咽困難病人取穴: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風府、雙風池、雙翳風等操作:于廉泉穴處,針尖向風府穴方向快速將針刺入0.8寸,快速手法后出針不留針。于金津、玉液、海泉穴處,實施點刺。于醫風穴處,針尖平行于外耳道方向針刺0.8寸。風府、雙風池穴操作同前。針灸科對中風診療常規的分析優化總結2011年我科室自2007年建科,并于2008年建立中風專科以來。制定了中風的診療常規,在臨床上運用不斷改進,收到滿意的療效。2011年全年治療中風患者86例,總治療有效率達90%,治愈率達85%,療效較滿意。經過一年的臨床實踐,并派醫師在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現就其診療常規進行分析優化
21、總結。其優點為:采用2011年中風診療常規治療中風病人86例。其中中風后存 在肢體偏癱,伴有言語障礙、口眼歪斜、尿便障礙的患者,運用上述診療常規 治療后病情明顯好轉,療效滿意,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生活質量較前明顯 提高。其缺點為:1.應注重西醫治療在中風急性期的作用。急性期可給與營養腦細胞,保護腦組織及對癥支持治療,中藥制劑改善腦循環的運用;2.針刺常規針法療效欠佳。采用上海岳陽醫院東貴榮教授的百會穴透太陽穴兼醒腦開竅針法優于傳統針法。3.注重患者自身鍛煉(包括自主運動,被動運動)及推拿療法的運用,物理療法的運用。我科室人員將積極發揮中風診療方案中的優點,并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經驗,派送醫師到上
22、級醫院進修針灸技術。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提高臨床治愈率。針灸科2012年中風(急性腦血管病)診療常規中風是由于氣血逆亂,導致腦脈閉阻或血溢于腦,以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甚至突然昏仆為主要 臨床表現。以其發病驟然,變證多端,變化迅速,猶如風之善行而數變,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風之急 速,故類比而名“中風”,又稱“卒中”。西醫稱為急性腦血管病或腦卒中。腦卒中分缺血性腦卒中和出 血性腦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 80%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出血性腦卒中占20%以腦出血最為多見。一、診斷西醫診斷標準:參照 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腦出血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中醫診斷標準:
23、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制訂的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彳T) o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6, (19) 1: 55) 二、中醫治療(一)中經絡1、脈絡空虛,風痰入中證候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喝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惡寒,發熱, 肢體酸楚、拘急等,舌苔白膩,脈浮滑。治法:疏表祛風,化痰通絡方藥:大秦蕪湯秦蕪10g生石膏15 (先煎) 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0g熟地10g川苜5g白術10g茯苓10g黃苓10g防風10g羌活5g獨活10g白芷10g細辛3g甘草3g水煎服, 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肝腎陰虛,風痰上擾證候頭痛眩暈,腰酸耳鳴,突發口
24、眼喝斜,語言騫澀,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細數或弦滑。治法 滋陰潛陽熄風通絡代表方鎮肝熄風湯代赭石30g牡蠣30g龍骨15g龜板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玄參15g天冬15g川楝子9g茵陳9g生 麥芽9g甘草6g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二)中臟腑.閉證(1)陽閉證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或對側肢體拘急,抽搐,面紅氣粗,躁動不安,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有力。治法辛涼開竅,清肝熄風。代表方羚角鉤藤方羚羊角5g (另煎沖服)桑葉10g川貝母12g鮮生地15g鉤藤10g菊花10g茯神10g白芍10g鮮竹茹15g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2)陰閉證候 突然
25、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開,半身不遂,靜而不煩,面白唇暗,四肢欠溫,苔白滑膩,脈沉滑。治法辛溫開竅,除痰熄風代表方滌痰湯制南星5g制半夏10g石菖蒲5g茯苓10g炒枳實5g陳皮5g人參3g竹茹5g甘草2g生姜3片 水煎 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脫證證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體癱軟,目合口張,面色蒼白,氣息低微,或有鼾聲,肢體冷汗,手撒遺尿,脈細弱或細微欲絕。治法益氣回陽,救陰固脫。代表方參附湯合生脈散人參10g制附子10g麥冬10g五味子10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三)后遺癥.風痰瘀阻證候口眼歪斜,舌強語騫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紫暗,苔白滑膩,脈弦滑。治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
26、。代表方解語丹制白附子3g石菖蒲3g遠志5g天麻10g全蟲曷3g羌活5g膽星5g木香3g薄荷3g水煎服,一日一 劑,分兩次口服.氣虛絡瘀證候半身不遂,痿軟無力,面色無華,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澀。治法益氣行血,化瘀通絡代表方補陽還五湯生黃茜60-120g當歸尾6g赤芍5g桃仁5g紅花5g地龍5g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肝腎虧虛證候 半身不遂,偏側肢體僵硬拘攣變形或軟癱而肌肉日漸萎縮,言語不利,舌紅或淡紅,脈細數或沉細。治法滋陰補陽代表方地黃飲子熟地10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石斛10g肉灰蓉10g制附子5g五味子3g官桂5g茯苓10g麥冬5g菖蒲3g遠志5g生姜3片,薄荷
27、2g大棗3枚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口服;三、針灸治療1.取穴:1)主穴:頭穴:百會穴透太陽穴,隨癥狀加減語言區等其他區。上肢:肩鶻、曲池、外關、合谷;下肢:環跳、風市、陽陵泉、懸鐘、昆侖。2)隨證加減: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加太沖、太溪;風痰瘀血,痹阻經絡加豐隆、風池;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加內庭,豐隆;氣血血瘀加氣海,足三里、天樞; 陰虛風動加太溪,風池。3)隨癥加減:口眼歪斜加地倉透頰車、下關、地倉;頭痛加雙風池;尿便障礙病人加四神聰透百會;吞咽困難加廉泉、金津、玉液、海泉;失語加風府透啞門;感覺障礙加絡卻透承靈透懸厘。2針刺方法(1)頭穴:百會穴透太陽穴百會穴透太陽穴連線平均分四段,依次分別針四針,首先與皮膚呈30度角刺到皮下帽狀腱膜下,然后與皮膚呈15度角平頭皮下刺入1.0寸。操作:百會-太陽穴連線平均分四段,從百會向太陽穴依次分別針四針,首先針尖與頭皮呈30度夾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下時,針尖向太陽穴,使針與頭皮平行快速刺入1.0寸,(2)感覺障礙取穴:感覺區。 (3)失語病人取穴:風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醫藥技術秘密保護合伙人協議
- 國際古董藝術品保險庫租賃與保管服務協議
- 戀愛出軌宗教儀式處罰協議
- 生物實驗動物倫理審查與定制化技術服務合同
- 游艇專用衛星導航系統租賃與全球定位及保障服務協議
- 股權解押與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合作協議
- 新能源企業員工薪酬集體協商方案服務合同
- 生物醫藥企業數據泄露事件應急處理與責任承擔協議
- 編程培訓機構兼職編程講師授課協議
- 電信網絡維護與檢修勞務派遣協議
- 電鍍鉻作業指導書
- DEFORM-3D模擬控制(五):網格重劃分
- 先導化合物的優化和結構修飾藥物化學專家講座
- 并購重組試題
- 在線音樂網站設計論文
- 發動機機械-01.1cm5a4g63維修手冊
- 國家開放大學《行政組織學》形考1-5標準答案
- 急性會厭炎課件
- 單發跖骨骨折臨床路徑及表單
- 2021年西安經開渭北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DB62∕T 3176-2019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墻體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