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山出血熱-代永安教授_第1頁
淮陽山出血熱-代永安教授_第2頁
淮陽山出血熱-代永安教授_第3頁
淮陽山出血熱-代永安教授_第4頁
淮陽山出血熱-代永安教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癥?臨床報告與思考12008年以來我科已收治此種病人38例2008年1例;2009年12例;2010年18例;2011年7例2為什么用“問號” ?新型立克次體病人嗜單核細胞埃里克體病人嗜粒細胞無形體病新型出血熱病毒病淮陽山出血熱新型布尼亞病毒病3概念與特征發病季節:410月(多在58月)發病地區:淮陽山地區(大別山、桐柏山)發病人群:有疫區生活或工作史臨床特點:發熱,中毒癥狀,多臟器損害實驗室檢查特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異形淋巴增高,心、肝、胰、骨骼肌酶增高,尿蛋白增高,部分病人可在血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內找到包涵體42008年7月我院首個病例簡況 ,男,45歲,農民。住蘄春

2、縣劉河鎮牌樓村5組。患者2008年7月12日起無明顯誘因持續高熱,發熱呈馳張熱型,最高時達到40,伴寒戰、頭昏、眼眶痛、腰痛,全身不適。時有惡心感,嘔吐數次,嘔吐物為黃色水樣胃內容物。近幾天雙手活動時顫抖,伴雙膝關節疼痛。給予青霉素及頭孢菌素治療無效而轉來漢。2008年7月19日入院 。52008年7月我院首個病例簡況 入院時體溫39,血壓80/58mmHg,脈搏120次/分,神志清楚,精神較差,結膜充血,顏面、胸部、背部發紅,呈“酒醉貌”,雙腎區叩擊痛。檢查血液常規:WBC3.16G,HGB146g,PLT35.7G;尿液常規:潛血,蛋白2;血液生化:ALT355u(046), AST719

3、u(046),Cr122.6(45117),PT15.3(10.513.5),APTT61.2(2535), FDP18.36(05), D-二聚體609(63.8246.4)。 62008年7月我院首個病例簡況 入院后按“流行性出血熱”給予利巴韋林抗病毒、頭孢唑圬抗菌,護肝補液對癥支持;觀察體溫、血壓、尿量變化。入院3天,患者體溫持續在39.239.7之間、血壓穩定在正常水平、每天尿量穩定在15002700ml/24h,查HBV、HCV、HIV、EHFV、MP、CP的血清抗體及自身抗體均為陰性;血培養、肥達反應陰性;查AST832u、CK2083u(0197)、CK-MB77u(025)、L

4、DH1941u(125243)、肌紅蛋白(MB-CN)251.4(070)。復查血液常規:WBC1.88、HGB170、PLT21;PT13.5、APTT73.2。 72008年7月我院首個病例簡況 鑒于上述病情特點和變化,可以排除“流行性出血熱”。了解到患者生活在丘陵地區,從事農業勞動;持續發熱超過10天,-內酰胺類抗菌藥治療無效;發病后白細胞、血小板持續嚴重減少;心、肝、腎明顯損害等,遂考慮“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診斷。囑行外周血涂片,姬姆薩和瑞氏染色,找包涵體;停用利巴韋林,給予左氧沙星0.4/天靜脈滴注;并輸注血小板1個單位,注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50ug。當天體溫降至37.6、次日

5、體溫降至正常,復查血WBC11.92、HGB144、PLT41。外周血細胞檢查報告:見成熟粒細胞和單核樣細胞內吞噬物考慮為包涵體;異形淋巴細胞增高占25%。體溫正常兩天后,患者要求出院。半月后電話隨訪完全恢復。82009年我院收治重癥病例12例 2009年中南醫院收治重癥HGA12例,1例死亡,1例自動出院。報告其中3例:例1男,64歲,以CNS為突出表現;例2女,58歲,以胰腺損傷為突出表現;例3女,57歲,以胰腺損傷和CNS癥狀 為突出表現。92010年收治重癥病例18例10此種疾病的共同特點病人來自丘陵地區,均為當地農民;部分病人皮膚上能找到蜱咬的證據或痕跡;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及中毒癥狀

6、,皮膚粘膜無明顯出血,無明顯少尿與多尿,腦損傷者病情重,預后差;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異淋增加,提示心、肝、腎、胰等實質臟器損害的多項生化指標異常;-內酰胺類藥無效,多西環素和喹諾酮治療有效,無慢性經過。11本病的疑問是一種病嗎?查菲埃立克體病?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布里亞病毒感染性疾病?淮陽山出血熱?其它傳染病?12研究進展 2008年11月19日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中國CDC 傳染病所、安徽省CDC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等單位撰寫的相關論文,對中國的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研究予以肯定。但國內外又有不同的聲音,尤其中國CDC初步認為中國出現的“無形體病”為布里亞病毒感染性疾患,其根據是在蜱體內分離到病毒的核酸、在病人體內找到了相應的抗體。但卻有很多問題在等待回答 13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發病機制:直接損傷還是免疫損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我國無形體病的病原體尚未分離成功,確切媒介不清;感染者人體內無形體核酸檢出率及血清學陽性率太低,導致確診困難;人傳人的具體途徑和方式尚未被國際承認;與其它新型立克次體病尤其是與查菲埃立克體病的鑒別尚需進一步研究;中國的“無形體病”是布里亞病毒感染性疾病嗎?應該盡快建立我們自己的檢測技術,生產我們自己的試劑 ;應加緊研制用于有效防治本病的疫苗。14關于此種疾病的思考如果傾向肯定為布尼亞病毒感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