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市群文獻綜述、國外城市群研究階段的主要成果與觀點(一)國外城市群研究啟蒙發展階段(19151945)的主要成果與觀點:英國學者霍華德(E.Howard,i898)最先從城市群體(Town)的角度來研究城市,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citiesoTo-morro中的“田園城市”正是通過“組合群體”來協調和發展的。20世紀初,英國的格迪斯(PGeddes,i915)在進化中的城市(CitiesinEvolution)中運用區域綜合規劃的方法,提出城市演化的形態:城市地區(CityRegion)、集合城市(Conurbation以及世界城市(Wordcity),其中集合城市被看作是擁有衛星城的
2、大城市。之后的恩文(R.Unwin,1922)發展為“衛星城”理論應用于大城市如倫敦的建設與調整。芬蘭沙里寧(E.Saarinen,1918)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和未來強調城市是有機的生命體,城市群體發展應當從無序的集中變為有序的疏散。在這種“有機疏散”理論指導下他制定了大赫爾辛基規劃方案。德國地理學者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933)首次將區域內的城市群體系統化,其著名的城市群體組織結構模式,被廣泛采用。他的中心地理論更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礎理論之一。杰弗遜(M.Jefferson,1939)和哲夫(G.K.Zipf,1942)分別對城市群體的規模分布展開理論探討,并且后者首次
3、將萬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群的空間分析。(二)國外城市群研究豐富深化階段(1945)的主要成果與觀點:二戰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外城市群的研究在多學科交叉作用下,加上新科學方法與技術手段的運用,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獲得突破與豐富。維寧(R.Vining,1942)從理論上進一步闡明城市群存在的合理性與客觀性。鄧肯(O.Duncan,19在大都市與區域中首次引入“城市體系”(UrbanSystem)的觀點1。現代意義上的城市群研究開拓者當屬法國熱帶地理學者戈德曼(Jean.Gottmann)2。他在考察北美城市化后發表的大都市帶:東北海岸的城市化,被視為全新的城市群體概念,不是簡單的一個城市或者大都
4、市,而是一個面積廣大,有幾個大都市相連接的城市化區域(其人口N25萬和230A/km2為標準);1961年,他進一步研究當時世界幾個大都市帶并認為它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他的觀點得到廣泛推崇。他的SinceMegalopolis(1990)確立了他在城市群研究領域的地位。法國佩魯(F.Perroux,1955兀3的“增長極理論”和“點軸發展理論”,是城市群研究的一大理論貢獻。瑞典學者哈格斯特朗(T.Hagerstrand,1968)提出現代空間擴散理論;揭示空間擴散的多種形式加深了城市群空間演化研究。70年代,小林博氏在對東京大都市圈的研究后總結前人觀點歸納并強化了城市群發展過程的3個概念:大
5、都市地區、大城市區、城市化地帶。哈蓋特(P.Haggett)和克里夫(A.D.Cliff)提出區域城市群空間演化過程模式4。富田禾曉(1995)則以都市空間為經,結構演變為緯,從人口、第三產業、居住、消費、通勤、中心地等級和職能對日本的城市群深入研究。二、國內城市群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觀點20世紀80年代初,丁洪俊、寧越敏以“巨大都市帶”的觀點引入戈德曼大都市帶理論后,國內對于城市群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漸漸開展起來。以理論探討為主的主要成果及觀點:周一星提出都市連綿區概念,MIR是以若干城市為核心,大城市與周圍地區保持強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會經濟聯系,沿一條或多條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鄉一體化區域。實際上
6、MIR是城市群發展的更高級空間形態。崔功豪結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研究,指出根據城市群發展的不同階級與水平,前瞻性地劃分城市群結構為3種類型:城市區域(CityRegion)、城市群組(MetropolitanComplex)和巨大都市帶(Metropolis)。國內專門以城市群為研究對象的著作中國城市群定義了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以一個或兩個超大或特大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的核心,借助于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綜合運輸網的通達性,以及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發生與發展著城市個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綜合體”。姚士謀研
7、究了信息化背景下城市群的發展,認為信息革命對城市群區空間拓展的效應有:協作效應、替代效應、衍生效應與增強效應,以及城市群如何通過對信息技術在城市空間的多元運用來提高其競爭力。朱英明等綜合分析城市群發展的等級、功能、再分配和增長特征,具體城市群發展如何進行空間等級規定與銜接、統一規劃、及時調整城市群管理戰略與方針以及分配機制。薛東前等從城市群體結構、空間拓展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討論了城市群空間演化過程、動力機制、基本特征和規律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群用地優化配置趨勢。以實證分析研究為主的主要成果及觀點:圍繞我國城市群開展的實證分析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得到加強,豐富和促進了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國內學
8、者從不同角度進行實證分析:從可持續發展的不同角度:廖重斌構建協調度與協調發展度模型,提出珠三角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分類體系及評價標準;蔣志學側重于以整體來規劃城市群環境;湯可可分析城市群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蓋文啟從城市群經濟結構、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基礎設施、制約因子等綜合分析山東半島城市群可持續發展。從產業發展角度:許學強等從勞動分工和工業生產組織方面分析城市群形成的基本原理;劉則淵對遼寧帶狀城市群經濟結構分析后提出基于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產業發展方向應當服務化、信息化和知識化;劉新平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長潭株城市群的農業發展定位與途徑。城市群經濟運行:曹扶生研究中心城市與城市群經
9、濟互動發展;黃莉萍分析湘中城市群經濟融合發展階段總體特征與存在問題,尋求城市群經濟持續發展對策;周國華討論城市群經濟一體化原則與途徑。城市群機制研究:閻小培從整體角度研究港澳珠三角,分析了該城市群的特征、重點探討其形成機制:有利的國際環境、地區條件良好、資金集聚、技術和人才集中、弱化的行政聯系、快速非農化、城鄉一體化以及綜合交通網絡;顧朝林等討論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過程、現狀特征、動力機制及發展戰略。城市群空間發展模式研究:章國興認為通過對群內各層次的中心城市定位,以增長極的形式達到城市網絡系統的建立;齊康等以分層次形式從人均國民收入、人口城市化、產業化和區域基礎設施對江蘇帶狀城市群體進行空
10、間分析,提出該城市群體的發展模式。城市群發展方針與戰略:朱英明等從影響城市群發展的因素、目標、機構形式和城市群結構體系等級水平4方面展開探析。城市群功能與結構方面:鄧先瑞等從城鎮結構(等級規模關系、功能結構和分布特征)來探城市群結構優化;薛東前等以關中城市群為例量化分析城市群功能聯系與結構優化;朱英明分析我國城市群地域結構特征:分形特征、二次極化、交通制導、傳動作用與網絡組合,描述發展趨勢。城市群間比較研究:張新華等比較分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與長江流域開發,探討它們經濟聯系與協調發展;陳凡等在進行對比分析后總結國外城市群建設經驗:重視首位城市的作用、交通網絡建設和城市群的動態發展,提出遼寧帶狀
11、城市群的發展思路。三、國內城市群研究的總結城市群作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演化高級階段的產物,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催生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綜觀國內城市群研究,盡管起步較晚,但經眾多學者的共同努力,在城市群的理論探討和實證分析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拓寬了許多新領域。然而我國城市群的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城市群作為綜合且獨特的地域空間單元,需要有多維的視角、多學科的綜合;而我國城市群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學者和城市規劃學者當中,從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文化學出發來研究的成果較少,尤其是多學科綜合研究更少在城市群理論不斷豐富的同時,也應看到城市群研究的理論體系還相當薄弱缺乏系統性,主
12、要介紹和引用國外成熟理論,并且專門研究城市群的著作不多由于城市群基礎數據庫的缺失,一些研究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定量分析較少,并且在城市群間(包括中外、國內)的比較性研究也少。事實上城市群作為復雜的系統,有它的層次性,籠統地對城市群進行發展戰略或對策研究是缺乏指導意義的,因此有待系統化且分層次有差別的深入分析研究。在城市群發展過程研究中,對新的經濟、社會、技術影響考慮不多,特別是從產業體系的升級和重組、產業空間轉移和跨國集團公司對城市群發展的深層作用的研究還較欠缺。城市群研究與新技術、新手段的結合較少,如引用GIS、GPS、RS等技術對城市群實施科學的模擬以及時間系列上的動態監測,對城市群的
13、發展態勢作出科學預測和空間安排等動態研究有待加強。四、城市群研究新趨向展望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建立在市場化基礎之上的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得經濟要素的空間擴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導致新的國際勞動地域分工的形成,產業的升級和重組以及空間轉移是必然趨勢。由此,城市群的研究將出現一些新趨向。產業的集聚與擴散突破區域的界限,使得區域與城市空間聯系不斷加強。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的集聚與擴散已成為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它總是推動著城市群發展。城市群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是形成合理的城市職能分工體系,達到深化和發展核心城市間的分工與協作聯系。只有合型的競爭才能體現城市群的整體力量,并且城市群內合
14、作是城市群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我國城市群內的聯系與合作仍然受制于行政區,未能建立起復雜多樣的協作分工體系。城市群分工合理化不能單純依賴市場機制的調節,更需要政策的規范與引導。如何在體制和政策上創新使得城市群各級政府在更廣領域內達到理想的合作與跨越,共同提高城市群的競爭力。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強化“跨”城市合作的力量,城市群優勢的創造,跨區域的競爭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大都市區化是我國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我國城市群的區劃調整勢在必行,如何摒棄原有傳統的在封閉行政區內組織城市經濟體系的模式,以大都市區組織模式來進行區劃調整并建立和配套有效的制度與政策來實現跨行政區組織、建設和管治。城市群實現經濟一
15、體化,并且主動融入世界城市經濟體系,廣泛參與全球競爭和國際分工合作,邁向國際化和現代化是我國城市群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整合加強內部的橫向聯系,打破群內分割,有效配置經濟要素,共享基礎設施,是城市群發展的內在要求。如何整合獲得城市群高效持續發展,符合城市群發展趨勢是重大問題。城市群發展的核心是擁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與產業集群,它是城市群發展的強有力支持。城市群正是通過這些產業及產業集群的發展來影響和控制周邊地區發展的,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或產業群是城市群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它在不斷增強城市群競爭力和鞏固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新發展條件下、如何通過群內外或群之間的差異成因比較研究,借助有效的產業整合創建城市群獨特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及合理且高效的經濟和產業結構來達到可持續發展。以上這些方面有可能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城市群的發展。另外如何創建合理的城市群可持續發展指標和評價方法,引導城市群整體持續健康的發展;如何把握城市群的結構演化和處在何種發展狀態;如何促成城市群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在較高水平上的融合等都將成為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探索私募股權基金合同
- 2025屆湖南省岳陽市高三下學期質量監測(二)地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園林綠化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專業藝術品市場交易合作協議
- 2025年個人民間借款合同范本
- 夫妻離婚房產分割協議書
- 老人與海主人公形象塑造及主題思想解讀教案
- 雇傭保密協議及競業禁止協議規定
- 遼寧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
- 女方協議離婚協議
- 四川宜賓環球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1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道德經考試題及答案
- 鋼箱梁的制作及安裝方案
- 工程測量畢業設計畢業論文
- 包裝廠質量管理體系
- 殺手數獨100題
- 一元二次方程四種解法知識點與練習題(包括十字相乘法)
- 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
- 水平四籃球行進間運球教學設計
- 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